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

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

一、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罗鹏,费舟[1](2016)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文中研究说明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伤情复杂,救治难度大,残死率高,是严重危及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国内外对其救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致伤机制、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降低残死率、改善伤员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吴同亮[2](2010)在《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调查1966~2009年入院治疗的所有颅脑火器伤患者的一般情况、致伤原因、致伤因素、人员构成、致伤火器分类、损伤类型、程度以及是否手术、手术效果、主要临床表现及合并症、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2.总结治疗经验,探讨提高颅脑火器伤的疗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火器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诊疗策略。方法:1.资料来源通过对福州总院神经外科及空军医院神经外科1966-2009年颅脑创伤病案的排查,提取收集所有颅脑火器伤详细病历资料。2.调查指标制定资料整理表,对已搜集MCI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籍贯、文化程度、致伤因素、诊疗经过、致伤原因及时间、颅脑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颅外合并伤及预后;(2)临床表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肝肾功能、血糖等生理改变、并发症、治疗与结果。3.治疗方法:主要救治原则及手段、不同类型损伤的治疗手段比较、不同时期的主要救治手段的比较、密切观测与监护、生命支持、一般治疗、原发伤诊断与治疗、合并伤诊断与治疗、并发症及其治疗、营养支持、康复治疗。4.治疗结果:出院时状况、预后状况、死亡原因分析、随访。结果:1.颅脑火器伤的发病年龄多在11-40岁,尤其以21-30岁多发,对该年龄段的人群加强教育和监控对减少颅脑火器伤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发病年代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高发年代,其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巨大发展及各项政策法规的完善,其发生率已经大大减少。2.颅脑火器伤的发病人群的文化程度以中、小学人群多发,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3.发病人群的职业类型以工农及军警多发,对该人群必须加强预防教育工作,提高该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4.致伤原因以气枪、手雷及猎枪(土枪)致伤多见,应严格加强枪支管制等措施。5.颅脑火器伤均为开放性创伤,以盲管伤为主要类型,严重程度多为重型(GCS6-8分),致伤部位多见于额颞部,临床应加强对重型开放性颅脑火器伤的救治水平的提高。6.颅脑火器伤的原发伤、继发伤多见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及广泛脑挫裂伤,颅外合并伤以胸腹外伤、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多见。加强对该类疾病的密切关注及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7.(1966-2009年)56例颅脑火器伤患者存活54例(96.4%),其中恢复良好36例(64.3%)、中残15例(26.8%)、重残1例(1.8%)、植物生存1例(1.8%),死亡2例(3.6%)。8.对颅脑火器伤伤员清创越早预后效果越好。一线救治应迅速对患者开展现场急救、正确地进行伤情评估、包扎止血、初步清创及积极的组织转运。二线救治要再次的进行伤情的评估,充分的进行术前准备,根据伤情、伤势、临床表现及金属异物的位置决定手术方式,对于金属异物的摘除一般采取直接开颅清创+金属异物取出术,对于位置深、病情复杂的可采取立体定向或导航技术。在基层医院的伤员应尽快转送至上级医院,最好可通过空运转送。结论:提高MCI治愈率,降低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关键措施:1.要迅速对患者开展现场急救、正确地进行伤情评估和急诊手术处理。在基层医院的伤员应尽快转送至上级医院,最好可通过空运转送。2.早期意识的严密观察,积极生命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3.尽早行严格的颅脑清创术,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和金属异物、去除骨折碎片及其它异物。4.积极防治并发症、颅外合并伤以及结合病情稳定后的积极的康复医学治疗。5.影响颅脑火器伤预后的因素很多,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处理,才能提高疗效。

王江飞,欧绍武,王义保,刘薇[3](2001)在《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文中指出

杨华有,孙景山[4](1983)在《基层医院抢救颅脑损伤的体会》文中认为 近5年来,我们抢救颅脑损伤39例(死亡12例),就基层医院对颅脑损伤的诊治谈谈我们的体会。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女5例,年龄7~71岁。车祸12例,坠落伤15例,击伤9例,火器伤3例。39例中属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29例(颅内血肿24例,脑干损伤2例,广泛脑挫裂伤3例),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6例。经X线或手术证实有颅骨骨折者28例。受伤部位:额部8例,颞部6例,顶部3例,枕部5例,颞顶部8例,部位不清9例。有的并有四肢、肋骨等骨折及肝破裂。

习书晗[5](2021)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根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资料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临床数据,以期为总结颅脑损伤的发生类别及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明确针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康复等治疗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判断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的具体改善情况,为针刺运用于该类疾病的救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加常规西医治疗,不限定选穴、补泻手法、留针时间及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样本量、随机方法、治疗方案、结局指标、治疗时间、病程、随访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2376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近5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受伤原因、主要诊断、入院后治疗方式、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等信息。使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研究,以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1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常规西医治疗,针刺方案为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取穴操作参照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实施手法后,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周期为4周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以GC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CRS-R评分、苏醒率、苏醒时间为次要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3个月后,以有效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得到文献894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61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Meta结果显示:针刺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GCS评分、苏醒率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结果疾病特征分析结果:共纳入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4.2倍,其中青春期至青年晚期患者(14岁~45岁)所占比例最高(52.9%)。职业方面,工人最多,所占比例为49.62%;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79.5%;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所占比例为91.16%。损伤类型方面,占位性血肿占比最高,为37.3%,其次是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接近5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损伤类型。在急性期,有42.5%的患者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44.2%的患者曾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63%的患者曾行胃管插管,48.4%的患者曾行尿管插管。出院时,超过86.48%的患者出院时情况好转,13.51%的患者未愈。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颅脑损伤患者所有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睁眼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量表评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84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对比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值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住院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量表(CRS-R)评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资料显示: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以男性居多,以处于青春期至青年晚期的中青年患者为主,职业以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因此,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的道路安全宣传。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症较多,急性期临床表现比较严重。2.针刺不仅能够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后遗症,还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3.针刺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苏醒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卢建珍[6](2021)在《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临床诊断中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已广泛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多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方法。其检查资料具有信息化程度高、易实现资料的永久存储、鉴定结果客观真实以及部分影像征象可重复再现等的特性,成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鉴定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但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由于法医工作者对于X线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系统性知识储备不足,人体结构系统的正常影像和异常影像表现掌握程度较低,对于法医临床鉴定中人体结构常见损伤后的临床影像学演变过程和损伤特征的准确区分和鉴别存在困难,难以正确选择与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特征相匹配的恰当的检查方法和检查体位等多方面原因,而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意见中,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鉴定意见的客观准确性起决定作用,上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鉴定意见的准确性作出。基于此,笔者主要在法医临床鉴定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颅脑、胸部和脊柱三大人体的医学影像学解剖结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行业内的具体发展情况,分析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具体的临床应用情况,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影像认定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现状等。通过收集相关学者对于不同影像学在颅脑、胸部、脊柱三大人体系统的法医临床鉴定常见损伤中的应用分析数据,结合三大人体系统常见的法医临床鉴定损伤典型案例,探讨X射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具体应用。在颅脑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检查可以清晰查看颅骨概貌,可以明确观察骨折线的形态位置,但不利于观察颅脑损伤内部的具体损伤细节特征,只能作为颅脑损伤后的辅助检查手段;CT可以突出显示脑挫伤及其周围病变,且对于隐匿性骨折和颅脑出血等三维CT检测价值更高;MRI可以准确检测颅内出血病变发展情况。在胸部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侧位片可以清楚地观察胸部损伤的具体位置以及正位胸片难以观察到的疾病,能够清晰显示肺、胸骨以及肋骨等的特征效果,在气胸检查方法中常作为必选的方法,但因胸部结构复杂,器官较多,极易出现伪影以及误判现象;三维CT扫描有助于从多个体位观察肋骨的骨折情况,且对于微小损伤的探测检出率要优于X线检查;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胸部隐匿性损伤和积液情况。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首先应用X线平片进行损伤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椎体的形态改变、移位情况以及弯曲程度等影像特征,CT检查和MRI检查可以明确辨别椎体的骨折时期,有助于发现隐匿性椎体骨折以及损伤周围的软组织挫伤或者骨挫伤等情况。通过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在颅脑、胸部以及脊柱三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不同系统的法医临床鉴定要点,以及法医临床中常见的损伤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法医临床鉴定常见损伤的应用中,X线检查因价格实惠,辐射量较低,功效性相对较高,是损伤后首先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极易出现伪影、漏诊现象。对于难以明确的损伤特征需要联合CT检查进行确证;CT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分辨率等较X线检查更加优越,且遗漏诊断和错误诊断的出现率较低,是损伤后应用比较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三维CT重建技术可以通过对人体损伤部位的不同方位进行扫描后有助于直观立体的诊断如肋骨骨折、隐匿性骨折等骨折类型,但辐射剂量较高,不适合短时间内连续性的复查,且对于微小病灶的识别远不及MRI检查;MRI检查价格较高,但不存在辐射,检查时不会对身体形成伤害,在各类损伤中需要视情况而选择,对于常见临床损伤周围的软组织挫伤等隐匿性损伤的细节性特征的诊断价值较高,在一些微小病变以及受伤机制比较复杂的损伤类型中,应用较为广泛。虽然三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但在实际临床诊断和法医临床鉴定中,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断时仍需要联合应用检查且对比效果更佳,相互映证,更有助于损伤的准确诊断、伤者的积极治疗以及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医学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病灶的检查和诊断治疗,而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影像学检查不仅需要检查疾病的具体位置、损伤程度等,还需明确疾病的具体发展演变的过程,对于准确做出鉴定意见至关重要。所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必须要明确不同类型的损伤在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时不同类型影像学检查技术具体的检查体位和检查方法的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体位可以清楚明晰地观察疾病的具体所在位置以及从不同检查角度观察损伤的不同程度变化。综合以上论述,总结概括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法医临床鉴定中不同损伤部位的不同损伤类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并根据三大人体系统自身的解剖结构特异性以及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鉴定要点,针对不同损伤应用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时具体检查体位的选择等提出相关的方法建议。为法医工作者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对于不同部位的不同损伤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的审查和运用以及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如何准确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检查体位提供理论参考,为司法鉴定机构和法医临床鉴定人员自身的学习提供便利选择,以期能够积极的为司法鉴定的完善管理和促进司法体制的公正客观提供现实意义。

谭颖徽[7](1997)在《高能颌面火器伤并发伤早期损伤特点和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颌面部火器伤是战争中的常见伤,现代战争中颌面部火器伤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现代火器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损伤的广泛性,高速投射物致伤时,除造成伤区局部的严重损伤外,还会使邻近和远隔脏器发生严重并发伤。目前对颌面部火器伤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局部损伤特点和早期修复相关问题,且致伤模型种类比较单一,对颌面部重型火器伤并发伤的研究很少。故本课题建立不同种类颌面部火器伤动物模型,采用病理形态学、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力学方法,研究高能颌面部火器伤并发伤早期损伤特点、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实验重点为颅脑并发伤特点和发生机理,同时研究其它临近和远隔重要脏器的损伤病理特点)。 选用犬60只(50只致伤,10只对照),新鲜离体猪头40只,分别采用重1.03g,射速850m/s和1400m/s的钢珠,5.56mm M193型和7.62mm 56式制式弹丸,8号纸壳雷管致伤上、下颌区,建立不同种类颌面部重型火器伤动物模型。伤后1h、6h观察颌面伤情后取材,分别用光镜(HE,Nissl’s染色)、电镜(SEM,TEM)观察脑、视网膜、视神经、耳蜗表面结构、耳蜗神经、肺、心、肝、肾、颞颌关节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在硝酸镧灌注后,用TEM观察血脑屏障改变;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伤前、伤后1h、6h脑脊液中脑型激酸激酶同功酶(CK-BB)、脑含水量、血和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NO)变化值,了解伤后早期机体发生的相关病理生理变化和脑组织内环境变化与并发伤之间的关系;用生物力学方法测定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变化、头颅冲击加速度变化和颌骨、颅骨应

周有东,汪雷,董元训,符常涛,马金阳[8](2020)在《多学科联合救治小儿经颅后窝底贯通伤一例报道》文中认为小儿非火器性颅脑贯通损伤(pediatric nonmissile penetrating head injury,PNPHI)常发生于生长发育阶段中颅骨相对软弱的儿童。PNPHI发病率低,大部分病例以个案报道形式出现,目前尚无指南或共识,且因伦理及可操作性的限制,亦没有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1]。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9年2月24日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了1例经口咽-寰枕间隙刺入贯通脑干及小脑下缘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周程远[9](2019)在《MRI在犬试验性颅脑损伤和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宠物诊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在国内小动物临床应用也逐渐进入普及阶段,越来越多的宠物诊疗机构建立了以城市为单位的动物医学转诊中心,并配备了磁共振及CT高级影像诊疗设备。本文利用磁共振技术对犬颅脑损伤及细菌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相关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磁共振技术在小动物临床疾病的应用与发展,为更多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试验一:使用超导磁共振仪扫描犬脑获得正常比格犬的颅脑影像资料,为犬的颅脑精细结构解剖提供影像基础,进而研究正常犬脑解剖学结构和磁共振影像学结构。本试验使用1.5 T超导磁共振仪对2只健康成年比格犬(雌雄各一)进行T1WI、T2WI、FLAIR、T1+C、DWI及MRA多序列扫描,获得丰富的正常犬磁共振脑部影像资料。扫描完成后对试验犬行安乐死,开颅取出全脑后使用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3周,使用标准切片机刀片对照犬脑影像断层资料进行断层切片,并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获取正常犬脑断层解剖标本图像,使用Photoshop CC对犬脑磁共振图像及断层解剖图像进行处理标注,获得正常犬脑磁共振图谱及脑断层解剖图谱。试验二:建立不同程度犬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研究磁共振在犬不同程度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兽医神经学诊断提供参考。18只1岁龄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颅脑损伤模型组15只(每亚组5只)。自制垂直落体打击模型装置,将100 g砝码分别从50 cm、75 cm和100 cm处落下打击颅骨开窗后的右侧额叶硬脑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弥漫性颅脑损伤。使用MRI对犬头部进行T1WI、T2WI及FLAIR扫描,分析比较不同程度损伤影像表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GCS)及预后。轻度颅脑损伤组MRI表现为大脑皮质轻度水肿,MGCS预后良好;中度颅脑损伤组MRI表现为大脑灰、白质中度水肿,中线轻微偏移,MGCS预后谨慎;重度颅脑损伤组MRI表现为创伤部位大脑半球严重水肿、皮质血肿、脑室扩张、中线严重偏移,MGCS预后不良。使用自制垂直落体打击模型能够成功模拟犬弥漫性颅脑损伤;MRI对犬颅脑损伤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颅脑损伤具有良好的预后评估作用。试验三:通过建立不同程度犬细菌性脑膜炎模型,利用钆喷酸葡胺(Gd-DTPA)对比剂进行增强造影,研究增强磁共振影像技术在犬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18只1岁龄本地犬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3只)、细菌性脑膜炎模型组(3组,每亚组各5只),通过小脑延髓池穿刺接种不同浓度(4×106、4×107、4×108 cfu/mL)的大肠埃希菌标准菌建立犬细菌性脑膜炎模型,等体积等渗生理盐水替代大肠埃希菌标准菌作对照组,观察各组造模前后动物临床症状、体温、全血白细胞数及脑脊液白细胞数等,并在造模前、造模后1d、3d对头部增强扫描,比较不同浓度组增强扫描影像学差异,对犬行安乐死后取脑固定,观察犬脑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试验前后体温、全血白细胞数及脑脊液白细胞数的差异性显着。磁共振影像表现,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异常;低浓度组除胼胝体上部软膜有轻微高信号外未见其他异常;中等浓度组脑实质沟回加深、软膜明显增强,其他未见异常;高浓度组硬膜增厚、软膜明显增强、脑实质沟回加深、侧脑室中度扩张。解剖学结果与影像结果相符。结论,经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射大肠埃希菌能够成功诱导出脑膜炎,且通过控制细菌的浓度可造成病变程度不同的脑膜炎;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不同程度细菌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石林[10](2019)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率的预后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率的预后危险因素来减少此类患者死亡率。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收治的141名颅内血肿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术前准备时间长短、GCS评分、中线偏移程度、糖尿病、高血压、血肿量、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多发伤及瞳孔的反应性等因素进行分组。用χ2检验用来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14天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因素。采用SPSS 22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用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8名颅内血肿并行手术治疗的TBI患者,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创伤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的患者中约17%的患者在术后14天内死亡。Kaplan-Meier分析法和对数秩检验显示根据GCS评分、术前准备时间、中线偏移程度、糖尿病及瞳孔反应性分组,患者的死亡率有显着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中线偏移程度、糖尿病和瞳孔反应性与患者短期生存率显着相关,而术前准备时间越长对患者短期生存率越有益。最后,年龄、GCS评分、瞳孔反应性是患者短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CS评分、术前准备时间、中线移位、糖尿病及瞳孔反应性,对TBI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率有显着的影响。而GCS评分、年龄和瞳孔反应性是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率的有效预后危险因素,年龄越大、GCS得分越低、瞳孔反应性越差的颅内血肿患者的术后短期死亡率越高。

二、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定义及致伤机制
2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3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置
    3.1 急救处置
    3.2 手术治疗
    3.3 并发症的处置
        3.3.1 抗感染治疗
        3.3.2 抗癫痫治疗
        3.3.3 处理脑脊液漏
        3.3.4 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置
4 问题和展望

(2)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研究生介绍

(5)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颅脑损伤的病因研究
        三、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五、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六、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病因病机
        二、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
        三、颅脑损伤的中药治疗
        四、颅脑损伤的针刺治疗
        五、颅脑损伤的其他针灸治疗
第二章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研究对象
        三、干预措施
        四、文献检索
        五、检索方法
        六、数据收集与提取
        七、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三、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一、结果分析
        二、存在问题
        三、展望
第三章 疾病特征及量表评分分析研究
    第一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
        一、各量表基本描述
        二、不同性别量表分析
        三、不同年龄量表分析
        四、不同职业量表分析
        五、不同外伤原因量表分析
        六、不同文化程度量表分析
        七、不同病程量表分析
        八、讨论
    第三节 1084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一、综合治疗前后各量表的差值对比分析
        二、不同性别综合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三、不同年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四、不同职业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五、不同文化程度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六、不同外伤原因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七、讨论
    第四节 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析
第四章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或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分组方案
        三、盲法实施
        四、治疗方案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六、研究流程图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S-R评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苏醒率及苏醒时间的比较
        五、有效率
        六、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报告
        七、脱落报道
    第四节 讨论
        一、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可能机制
        二、醒脑开窍针法的选取
        三、醒脑开窍针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法律基础
    二、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三、法医临床鉴定的现状与常见问题
第一章 影像学检查与法医临床鉴定的相关性
    第一节 医学影像诊断与法医学影像认定的关联
        一、医学影像诊断概述
        二、法医学影像认定概述
        三、临床医学诊断与法医学影像认定的关联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影像学检查在颅脑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颅脑的解剖基础
        一、颅脑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颅脑影像解剖
    第二节 颅脑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头皮损伤
        二、颅骨骨折
        三、脑挫裂伤
        四、弥漫性轴索损伤
    第三节 颅脑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颅脑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颅脑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颅脑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第三章 影像学检查在胸部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胸部的解剖基础
        一、胸部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肋骨影像解剖
        三、非正常肋骨影像解剖
    第二节 胸部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肋骨骨折
        二、气胸与液气胸
        三、肺挫伤
        四、肺撕裂伤与肺气肿
    第三节 胸部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胸部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胸部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胸部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胸部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第四章 影像学检查在脊柱损伤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基础
        一、脊柱的解剖结构
        二、正常脊柱影像解剖
    第二节 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一、脊椎损伤
        二、寰枢关节损伤
        三、外伤性椎间盘损伤
    第三节 脊柱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
        一、脊柱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二、脊柱损伤的常见类型
        三、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脊柱解剖结构的特异性
        二、选择合适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高能颌面火器伤并发伤早期损伤特点和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常用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现代火器伤特点和并发伤致伤机理
    2.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损伤特点
    3.颌面部爆炸伤损伤特点
    4.重型颌面火器伤并发伤特点
实验内容总表
    第一部分:邻近和远隔重要脏器并发伤早期特点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研究
        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2.致伤模型
        3.动物观察和标本取材
        结果
        1.局部伤情与能量关系
        2.邻近和远隔重要脏器形态学改变
        3.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
        4.高速投射伤并发脑损伤相关因素
    第二部分:脑组织并发伤的早期病理生理学变化研究
        材料和方法
        1.脑脊液中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变化
        2.血、脑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
        3.血、脑中心钠素(ANP)和脑含水量变化
        4.血、脑中一氧化(?)(NO)变化
        结果
        1.脑脊液中CK-BB和TCK活性变化
        2.血、脑中LPO和SOD活性变化
        3.血、脑中ANP和脑含水量变化
        4.血、脑中NO变化
    第三部分:颅脑并发伤的生物力学变化研究
        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2.致伤模型
        3.脑内压力值测试
        4.头颅冲击加速度值测试
        5.颌骨、颅骨应变值测试
        6.统计学处理
        结果
        1.致伤能量和局部伤情
        2.脑内压力测试值
        3.头颅冲击加速度(振动)测试值
        4.颌骨、颅骨应变测试值
讨论
    1.颌面部重型火器伤的局部损伤特点
        1.1.颌面部高速投射伤局部损伤特点
        1.2.颌面部爆炸伤局部损伤特点
    2.重型颌面火器伤并发颅脑损伤特点
        2.1.重型颌面火器伤并发颅脑伤发生条件和相关因素
        2.2.重型颌面火器伤并发脑损伤早期病理学变化特点
        2.3.脑组织并发伤脑内环境早期变化及其意义
    3.眼、内耳、心、肺等其它邻近和远隔重要脏器并发伤早期病理学特点
        3.1.眼、内耳并发损伤早期病理学特点和发生机理
        3.2.颌面部高速投射伤远隔重要脏器损伤特点与其它部位伤的比较
    4.颌面部高速投射伤并发颅脑损伤发生机理
        4.1.脑内压力变化与颅脑损伤
        4.2.头颅冲击加速度变化与颅脑损伤
        4.3.颌骨、颅骨应变与颅脑损伤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近年来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图

(9)MRI在犬试验性颅脑损伤和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词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小动物颅脑磁共振研究进展
        1 磁共振成像简介
        2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2.1 原子核自旋特性
        2.2 纵向驰豫时间T1
        2.3 横向驰豫时间T2
        2.4 MRI技术
        2.5 MRI对比度
        2.6 其他成像对比机制
        2.7 造影剂/对比剂的作用和效果
        3 磁共振设备
        3.1 磁体
        3.2 屏蔽系统
        3.3 匀场
        3.4 梯度系统
        3.5 射频系统
        3.6 法拉第笼
        3.7 图像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犬颅脑创伤模型研究进展
        1 颅脑创伤模型建立的基础
        1.1 颅脑创伤的类型
        1.2 颅脑创伤的严重程度
        1.3 颅脑创伤的预后
        2 颅脑创伤实验模型
        2.1 垂直落体冲击模型
        2.2 液压冲击模型
        2.3 控制性皮层冲击损伤模型
        2.4 惯性加速损伤模型
        2.5 减速性脑损伤模型
        3 颅脑创伤继发性损伤
        3.1 缺血/出血/低血压/缺氧
        3.2 反复性颅脑损伤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犬细菌性脑膜炎及其模型研究进展
        1 细菌性脑膜炎研究进展
        1.1 细菌性脑膜炎症状
        1.2 细菌性脑膜炎组织病理学
        1.3 细菌性脑膜炎诊断方法
        1.4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1.5 细菌性脑膜炎预后
        2 脑膜炎模型
        2.1 大鼠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模型
        2.2 幼鼠大肠杆菌脑膜炎模型
        2.3 成年兔子模型
        2.4 成年大鼠模型
        2.5 成年小鼠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四章 正常比格犬颅脑高场强MRI解剖图谱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犬颅脑磁共振解剖图谱
        2.2 犬正常生理解剖图谱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MRI在犬试验性颅脑损伤中的诊断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MRI结果
        2.2 MRI损伤评分
        2.3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及预后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犬试验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菌悬液的制备
        1.2 犬脑膜炎模型建立
        1.3 临床检查
        1.4 脑脊液检查
        1.5 磁共振扫描
        1.6 病理解剖学观察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脑脊液检查
        2.3 MRI影像表现
        2.4 病理解剖学结果
        3 讨论
        3.1 细菌性脑膜炎常见致病菌及血脑屏障
        3.2 细菌性脑膜炎模型建立
        3.3 增强MRI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10)创伤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率的预后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研究背景
    2.2 创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与分类
        2.2.1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定义及分类
        2.2.2 创伤性颅内血肿概念及分类
    2.3 创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
    2.4 创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2.4.1 创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诊断
        2.4.2 创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
    2.5 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症状和体征
    3.3 影像学资料
    3.4 手术方法
    3.5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基线特征
        4.1.1 一般资料比较
        4.1.2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转归
    4.2 短期预后危险因素
    4.3 短期生存率的预测列线图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J]. 罗鹏,费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4)
  • [2]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D]. 吴同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0(04)
  • [3]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J]. 王江飞,欧绍武,王义保,刘薇. 中国急救医学, 2001(01)
  • [4]基层医院抢救颅脑损伤的体会[J]. 杨华有,孙景山. 实用外科杂志, 1983(01)
  • [5]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D]. 习书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6]影像学检查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探究[D]. 卢建珍. 甘肃政法大学, 2021
  • [7]高能颌面火器伤并发伤早期损伤特点和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D]. 谭颖徽. 第四军医大学, 1997(02)
  • [8]多学科联合救治小儿经颅后窝底贯通伤一例报道[J]. 周有东,汪雷,董元训,符常涛,马金阳.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05)
  • [9]MRI在犬试验性颅脑损伤和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应用研究[D]. 周程远.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创伤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率的预后危险因素的研究[D]. 石林. 吉林大学, 2019(11)

标签:;  ;  ;  ;  ;  

火器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