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一、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燕[1](2020)在《LPEMFs抑制氧化应激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外科最严重的创伤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性、低死亡率、修复困难的特点。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SH-SY5Y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和体内大鼠脊髓挫伤模型的实验研究,明确低频脉冲电磁场(Low-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LPEMFs)对脊髓损伤大鼠局部抗氧化应激的修复作用及最佳刺激参数,并验证其抗氧化应激机制是否与PI3K/Akt/HSP70信号通路相关,为脊髓损伤的早期干预提供一种无创的替代治疗方法。【方法】1.细胞存活和活性氧生成实验:使用不同浓度H2O2体外构建SH-SY5Y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选取半抑制浓度(IC50)构建标准模型,选取不同磁场强度(0.5m T-3m T)、不同作用时长(0.5h-2.5h/d)LPEMFs干预,观测细胞形态变化,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佳LPEMFs刺激参数(50Hz,2.5m T,1h/d),使用荧光活性氧检测试剂盒(ROS assay kit)检测SH-SY5Y细胞中活性氧生成情况;2.脊髓损伤模型制备:使用Impactor Model-III打击仪制作大鼠T10脊髓挫裂伤模型,选取最优磁场强度、作用时长的LPEMFs对脊髓损伤大鼠进行干预,连续2周对实验动物行BBB评分,研究LPEMFs对大鼠行为学变化影响;伤后2周使用电生理仪对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研究LPEMFs对大鼠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影响;3.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测定:伤后2周取大鼠脊髓组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免疫因子TNF?α和IL?1β在组织中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评估脊髓组织切片中NF?κB的表达情况;4.氧化应激反应测定: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损伤脊髓组织中i NOS的表达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抗氧化应激因子SOD和CAT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使用荧光活性氧检测试剂盒(ROS assay kit)检测脊髓组织中活性氧生成情况;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评估脊髓组织切片中抗氧化应激蛋白HSP70的表达情况;5.PI3K/Akt信号通路检测: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SH-SY5Y细胞中磷酸化和非磷酸化Akt以及HSP70表达变化;使用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测定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状态变化以及HSP70表达变化;6.统计学分析:使用Graph Pad Prism 8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Mean±SD)形式表示,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事后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法分析组间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随着过氧化氢浓度增高,SH-SY5Y细胞死亡逐渐增加,存活减少,发现IC50浓度约为50μM,使用该浓度构建标准模型;筛选出最佳LPEMFs刺激参数(50Hz,2.5m T,1h/d)细胞存活率(77.80±6.22%)显着高于单纯氧化应激组(54.60±7.37%)(P<0.05);使用最优LPEMFs干预后能够一定程度减少SH-SY5Y细胞中ROS的产生(5.87±0.62:2.53±0.96)(P<0.05);2.选取最佳刺激参数LPEMFs(50Hz,2.5m T,1h/d)对中度脊髓挫伤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各组实验动物BBB评分损伤前均为21分,损伤后均为0分。脊髓损伤后大鼠展现出运动功能恢复,单纯脊髓损伤组和LPEMFs干预组在损伤后前7天BBB评分无明显差异,7天后LPEMFs干预组较单纯脊髓损伤组显示出更好的运动功能恢复(P<0.05)。LPEMFs干预后大鼠MEP和SEP波幅均较SCI组明显升高(P<0.05),而LPEMFs组MEP和SEP潜伏期则较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脊髓损伤后2周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在脊髓组织中表达升高,LPEMFs干预后能够显着降低损伤脊髓内TNF?α和IL?1β的表达(P<0.05);LPEMFs干预后能够显着减少损伤部位脊髓前角的NF?κB的表达(P<0.05);4.LPEMFs干预后显着降低损伤脊髓内i NOS和ROS的表达(P<0.05),并显着增加损伤脊髓内SOD、CAT和HSP70的表达(P<0.05);5.LPEMFs干预后激活SH-SY5Y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体外SH-SY5Y细胞HSP70表达(P<0.05);使用抑制剂干预能够抑制SH-SY5Y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体外SH-SY5Y细胞HSP70表达并能拮抗LPEMFs的抗氧化应激作用。【结论】1.LPEMFs可以在体外抑制SH-SY5Y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发现LPEMFs抗氧化应激作用最佳刺激参数为(50Hz,2.5m T,1h/d),为体内实验提供依据;2.LPEMFs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并增加SEP和MEP的波幅;LPEMFs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局部微环境,降低炎症反应,并通过上调抗氧化酶CAT和SOD而减轻氧化应激,其潜在机制与HSP70高表达相关;3.LPEMFs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与激活PI3K/Akt/HSP70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刘敏,李嵩,李玉敏,赵运,石汉文[2](2020)在《LFPEMF刺激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LFPEMF)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对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白兔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30),模型组(n=30),治疗组(n=30)。治疗组予LFPEMF刺激,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同治疗组一样置于无电磁圈的载物台,不做LFPEMF刺激,治疗前后对患肢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测定,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0只兔受损腓神经组织中的NT-3和NGF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腓总神经钳夹后MCV、CMAP波幅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经过3w治疗,治疗组的患肢MCV和CMAP波幅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NT-3和NGF在治疗组腓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 LFPEMF刺激治疗能够加快受损神经修复,刺激内源性NT-3和NGF分泌,对腓总神经损伤的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

李玉琳[3](2019)在《脉冲电磁场激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患,会导致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致残率较高。目前,细胞移植治疗是脊髓损伤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细胞移植治疗仍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如移植细胞在脊髓损伤局部的存活率低;在损伤后抑制性微环境中种子细胞的分化和迁移能力较差;免疫排斥反应以及伦理学问题等。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强度的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观察PEMF激励的BMSCs移植到SCI大鼠体内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从Wistar大鼠体内提取、分离、纯化、培养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鉴定;观察不同强度PEMF对BMSCs活性、增殖能力的影响,选择最佳的激励强度;于细胞培养48h内分别采用25,50,75,100Hz(每天1次,每次1h,连续干预1-9天)干预强度进行细胞刺激,观察不同强度刺激下,细胞的活性、增殖能力情况,选择最佳的激励强度;采用Western-blot技术观察不同强度、不同刺激时长的PEMF激励BMSCs后,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2.体内实验:采用Impactor model-Ⅱ打击器建立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A组:实验对照组(行单纯椎板切除术);B组:单纯损伤组(行脊髓损伤造模);C组:BMSCs移植组(移植未经PEMF刺激的BMSCs治疗)、D组:OBMSCs(Optimal BMSCs)移植组(移植高活力BMSCs治疗);将高活力的BMSCs移植入脊髓损伤大鼠体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的细胞在脊髓损伤局部的填充状态、活性、增殖能力情况,观察其对脊髓损伤局部组织学修复作用。并探索PEMF影响BMSCs存活、增殖能力与p75NTR-Tr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应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形式表示,显着性差异使用ANOVA testing计算,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实验完成对BMSCs的提取、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BMSCs的免疫表型为:CD29,CD90为阳性,CD34,CD45为阴性,符合BMSCs的表型特征,并且细胞中无造血系统的细胞污染;2.50Hz强度的PEMF,每天刺激1h,持续9天,BMSCs的活性明显高于25Hz、75Hz及100Hz组,本研究将50Hz,1h/d,9d作为最佳的激励强度,制备高活力种子细胞;体外实验WB检测结果发现,PEMF激励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NF及NGF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NT-3的表达水平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体内实验发现,OBMSCs组大鼠SCI损伤局部脊髓空洞的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且NF200阳性面积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GFAP阳性面积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WB检测结果发现,OBMSCs组BDNF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OBMSCs组NGF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移植3周后,OBMSCs组大鼠BBB功能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WB检测结果发现,OBMSCs组的p75NTR、TrkA、TrkB及TrkC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了BMSCs,PEMF在50Hz,1h/d,持续刺激9d的激励强度下,BMSCs表达最高的生物学活性,并表达高水平的BDNF和NGF。将高活力的BMSCs移植到大鼠SCI模型后,大鼠损伤局部脊髓空洞形成明显减少,且促进了神经元的存活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减少了胶质瘢痕的形成,同时大鼠运动功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此外,OBMSCs组p75NTR、TrkA、TrkB及TrkC的表达显着增高,这可能提示了OBMSCs移植修复SCI的潜在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

张理乾[4](2019)在《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行性,探讨BDNF和VEGF蛋白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延迟修复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使用60只大鼠构建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n=30)及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n=30),30只大鼠构建假手术模型(假手术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的模型大鼠在进行坐骨神经离断并行延迟修复后予以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仅进行坐骨神经离断及延迟修复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做离断。三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周及8周行功能学实验,测量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处死大鼠后,取坐骨神经组织,切片后行免疫组化实验测定VEGF与BDNF蛋白含量,并进行半定量对比。于术后第8周,提取坐骨神经组织蛋白,行WB实验,检测VEGF及BDNF蛋白水平,行半定量对比,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结果显示:延迟修复后4和8周时,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指数修正因子均明显高于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不同组别相比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差异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延迟修复后8周时,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不同组别相比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差异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3)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延迟修复处理后4和8周时,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再生数量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明显多于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不同组别相比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差异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后延迟一周进行神经缝合的方法建立神经损伤延迟修复模型;通过动物实验层面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测量,免疫组化及WB实验的验证,发现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张理乾,徐春归,李子煜,姚飞,查小伟,祁雷,荆珏华[5](2019)在《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文中认为背景: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即时修复,但其对于延迟修复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是否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方法:将60只大鼠构建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及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30只大鼠构建假手术模型(假手术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的模型大鼠在进行坐骨神经离断并行延迟修复后予以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仅进行坐骨神经离断及延迟修复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做离断。结果与结论:与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相比,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指数修正因子明显上升,Westernblot结果显示坐骨神经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显着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坐骨神经中的细胞再生数量增多。提示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安璐,潘贵超,庞喜山,赵长伟,赵文海[6](2019)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繁多且均有一定疗效,但怎样使效果最优化,是否可大规模用于临床尚待进一步探讨。随着人们对周围神经解剖和再生微环境的进一步认识,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周围神经缺损后周围神经修复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秦雅鑫,汤武装,施俊峰,许冬华,李杰,闵白媛,施志鹏,周路涵[7](2017)在《脉冲电磁场对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再生中的疗效。方法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接收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46例,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ZZ-300电脑骨创伤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4周、第6周以及第8周损伤神经恢复率,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等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恢复率随着治疗时间推移明显升高,且第4周、第6周以及第8周的神经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优良率(95.65%)高于对照组患者(73.91%)(χ2=4.213,P=0.040)。研究组治疗后右正中运动神经、右腓总运动神经、左正中运动神经及左腓总运动神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有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再生的作用,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孔弘扬[8](2016)在《低剂量X射线辐照(LDI)对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低剂量X射线辐照(LDI)对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两月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8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辐照组(A组)、对照组(B组)两组,每组40只,暴露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显微剪刀横断神经后,由同一术者采用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法缝合修复离断神经,恢复神经的连续性。术后24h内A组予以1Gy剂量X线单次局部辐照,其余部位予铅板防护。对照组不予以照射处理。术后每周观察大鼠步态、足部溃疡、展爪反射等大体情况;术后第三天取左侧大鼠坐骨神经样品,以RT-PCR、Western Blot法测VEGF表达结果;术后第2周取左侧大鼠坐骨神经,以PCR、Western Blot法测GAP-43表达结果;术后第4、8、12周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第12周测定神经电生理从而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12周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学观察;术后第12周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神经超微结构变化。从大体形态、运动功能、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电生理等检测指标来观察电离辐照对周围神经横断伤后神经再生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明确电离辐照对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检测损伤周围神经中VEGF、GAP-43的表达,以进一步探讨电离辐照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结果:1、大体形态观察:造模后两组大鼠均出现左后肢瘫痪,足趾完全并拢,行走时左下肢呈拖行状,辐照组大鼠足态恢复较对照组快;造模后第12周,两组大鼠左后足均出现足跟部溃疡,辐照组第34周溃疡开始愈合,早于对照组;造模后,针刺所有大鼠左后肢均无肢体回缩及展爪反射形成。辐照组肢体回缩及展爪反射开始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且较早恢复正常。2、VEGF测定:造模后第三天,辐照组左侧坐骨神经内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3、GAP-43测定:造模后第2周,辐照组左侧坐骨神经内GAP-4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4、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造模后2周内,由于各组大鼠均出现左下肢拖行、左足完全并拢,各组SFI值无法测量计算。术后第4周到12周SFI逐渐恢复,经统计学分析,术后第4、8周,各组SFI较前均有所好转,辐照组SFI恢复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5、神经电生理检测:造模后第12周,辐照组运动神经的波幅及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学观察:造模后第12周,辐照组轴突肿胀、髓鞘结构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及S-100、NF-kb蛋白表达分布均优于对照组。7、透射电镜观察:造模后第12周,辐照组每高倍镜视野下神经纤维数量、轴突直径、髓鞘形态、神经纤维形态结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X线低剂量辐射治疗有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其可能机制包括:1.LDI可增加神经元细胞及雪旺氏细胞表达VEGF,促进这些细胞迁移生长和分裂增殖,从而促进轴突的生长。2.LDI可增加GAP-43表达,从而诱导、刺激和调节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提高损伤神经再生和修复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刘钟阳,刘靓,黄景辉,黄亮亮,朱澍,孙振,权鑫,杨亚锋,马腾,罗卓荆[9](2016)在《复合雪旺细胞的神经组织工程材料联合脉冲电磁场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再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在适宜脉冲电磁场(pulsed magnetic field,PMF)刺激下,复合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12 mm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自体神经组(Autografigroup)、神经导管组(Scaffold group)、神经导管联合脉冲电磁场组(Scaffold+PMFgroup)、复合雪旺细胞的神经导管组(Scaffold+SCs group)和复合雪旺细胞的神经导管联合脉冲电磁场组(Scaffold+SCs+PMF group)。采用Ⅰ型胶原与壳聚糖在冷凝条件下制备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将雪旺细胞与神经导管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神经材料,移植修复大鼠12 mm坐骨神经缺损,术后给予每日4 h的适宜脉冲电磁场(50 Hz,2 mT)刺激。移植术后第3、7和14天观察雪旺细胞存活情况,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功能学和形态学检测其修复疗效,并于术后1和3周进行神经营养因子RT-PCR检测。结果术后第3、7和14天,移植入体内的雪旺细胞活性好,Scaffold+SCs+PMF组术后第3、7和14天雪旺细胞活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5.28%±2.47%,88.41%±1.39%,92.73%±2.36%,明显高于Scaffold+SCs组。术后12周,透射电镜观察证实Scaffold+SCs+PMF组有大量再生神经纤维成功长入神经导管内,其再生轴突总面积、有髓纤维数量、有髓纤维平均直径和有髓纤维髓鞘化程度与Autograft组接近,优于其他组。术后12周,腓肠肌靶位HE染色结果显示Scaffold+SCs+PMF组肌纤维平均面积为84.95%±3.92%,与Autograft组相近(86.52%±4.38%),优于其他组。荧光金逆行示踪结果显示,术后4、8和12周Scaffold+SCs十PMF组中标记阳性的运动神经元数目和感觉神经元数目与Autograft组相近,均优于其他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术后4、8和12周Scaffold+SCs+PMF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与Autograft组相近,优于其他各组。RT-PCR结果表明Scaffold+SCs+PMF组BDNF、GDNF和VEGF的转录水平明显增加。结论在适宜的脉冲电磁场刺激下,复合雪旺细胞的神经导管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提高坐骨神经的再生效率。

王明鹤[10](2015)在《外源性再生促进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周围神经损伤后伤残症状严重,痊愈的可能性较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近几十年来,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修复研究非常活跃,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以影响周围神经再生因素为研究对象。以往研究证明:周围神经在受到挫伤或发生断裂后,可出现明显再生现象。它的再生主要依靠轴突向靶器官的延伸,Schwann细胞的分裂、增殖和髓鞘的形成等来完成的。而影响周围神经再生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源性的再生促进因子;一类是外

二、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LPEMFs抑制氧化应激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LPEMFs体外抑制SH-SY5Y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器械
        1.1.2 实验试剂
        1.1.3 SH-SY5Y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建立
        1.1.4 不同参数LPEMFs干预
        1.1.5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1.1.6 ROS分析
        1.1.7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氧化应激损伤对神经元细胞系SH-SY5Y细胞作用
        1.2.2 SH-SY5Y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建立
        1.2.3 LPEMFs抑制SH-SY5Y细胞死亡最优参数的确定
        1.2.4 LPEMFs对 SH-SY5Y细胞活性氧的作用
    1.3 讨论
        1.3.1 SH-SY5Y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选择
        1.3.2 LPEMFs的生物学效应
        1.3.3 氧化应激在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1.3.4 脊髓损伤抗氧化应激损伤治疗策略
    1.4 小结
二、最优生物学参数下,LPEMFs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探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器械
        2.1.2 实验试剂
        2.1.3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建立
        2.1.4 脊髓标本取出
        2.1.5 石蜡切片制备
        2.1.6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1.7 BBB运动功能评分
        2.1.8 神经电生理评价
        2.1.9 Western Blot检测
        2.1.10 ELISA检测
        2.1.11 ROS分析
        2.1.12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LPEMFs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
        2.2.2 LPEMFs降低脊髓损伤大鼠促炎细胞因子表达
        2.2.3 LPEMFs抑制脊髓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
        2.2.4 LPEMFs上调脊髓损伤大鼠抗氧化酶表达
        2.2.5 LPEMFs上调脊髓损伤大鼠HSP70 表达
    2.3 讨论
        2.3.1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运动功能评价指标的选择
        2.3.2 LPEMFs对脊髓损伤大鼠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保护作用
        2.3.3 LPEMFs修复脊髓损伤大鼠的可能机制
    2.4 小结
三、LPEMFs抑制SH-SY5Y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器械
        3.1.2 实验试剂
        3.1.3 SH-SY5Y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建立
        3.1.4 Western Blot检测HSP70及Akt表达
        3.1.5 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干预
        3.1.6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LPEMFs上调SH-SY5Y细胞HSP70 表达
        3.2.2 LPEMFs对 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3.2.3 LPEMFs增加HSP70 表达的机制分析
        3.2.4 LPEMFs抑制SH-SY5Y氧化应激的机制分析
    3.3 讨论
        3.3.1 HSP70在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3.3.2 脊髓损伤后信号通路变化
        3.3.3 PI3K/Akt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低频脉冲电磁场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LFPEMF刺激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动物模型建立[2]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标本采集
    5.LFPEMF刺激治疗
    6.疗效评定方法[3-4]
    7.图像分析
    8.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3)脉冲电磁场激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材料和器械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细胞形态观察
        1.2.2 BMSCs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
    1.3 讨论
        1.3.1 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
        1.3.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1.3.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1.4 小结
二、PEMF激励BMSCs制备高活力种子细胞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选择最佳脉冲电磁场强度
        2.2.2 观察干预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
    2.3 讨论
        2.3.1 脉冲电磁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3.2 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2.4 小结
三、高活力BMS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行为学观察
        3.2.2 组织学修复情况
        3.2.3 WB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脊髓损伤的机制探讨
        3.3.2 细胞移植治疗SCI相关机制
    3.4 小结
四、高活力BMS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
    4.1 对象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观察各组p75NTR-Trk蛋白表达水平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5)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4 方法
        1.4.1 实验动物分组
        1.4.2 构建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1.4.3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
        1.4.4 足部印记法测量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1.4.5 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
        1.4.6 免疫组化检测神经细胞再生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1.5 主要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2.2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2.3 坐骨神经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
    2.4 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变化
3 讨论Discussion

(6)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治疗PNI的临床机制研究
治疗PNI的基础机制研究

(7)脉冲电磁场对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神经功能评价标准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4w、6w及8w损伤神经恢复率比较分析 (表1)
    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评价对比分析 (表2)
    3.两组患者治疗后肌电图变化比较 (表3)
讨论

(8)低剂量X射线辐照(LDI)对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1.大体观察
    2.坐骨神经内VEGF的测定
    3.坐骨神经内GAP-43的测定
    4.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
    5.神经电生理检测
    6.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学观察
    7.超微结构观察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汇表
致谢

(10)外源性再生促进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周围神经损伤的转基因治疗
2、电刺激
3、高压氧
4、电磁场及电场

四、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LPEMFs抑制氧化应激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 王春燕. 天津医科大学, 2020
  • [2]LFPEMF刺激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J]. 刘敏,李嵩,李玉敏,赵运,石汉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04)
  • [3]脉冲电磁场激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 李玉琳.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D]. 张理乾.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5]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J]. 张理乾,徐春归,李子煜,姚飞,查小伟,祁雷,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11)
  • [6]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J]. 安璐,潘贵超,庞喜山,赵长伟,赵文海. 中国社区医师, 2019(03)
  • [7]脉冲电磁场对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J]. 秦雅鑫,汤武装,施俊峰,许冬华,李杰,闵白媛,施志鹏,周路涵.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09)
  • [8]低剂量X射线辐照(LDI)对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孔弘扬. 苏州大学, 2016(01)
  • [9]复合雪旺细胞的神经组织工程材料联合脉冲电磁场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再生[J]. 刘钟阳,刘靓,黄景辉,黄亮亮,朱澍,孙振,权鑫,杨亚锋,马腾,罗卓荆. 中华骨科杂志, 2016(08)
  • [10]外源性再生促进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进展[A]. 王明鹤. 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 2015

标签:;  ;  ;  ;  

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