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和he对应动词的判别分析

self和he对应动词的判别分析

一、自、他对应动词的辨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俊博[1](2022)在《中国日语学习者自他动词使用偏误分析》文中认为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经常会出现使用偏误。在种种使用偏误中,尤以自他动词使用偏误较为难以纠正。特别是有对自他动词的使用,更是令许多日语学习者深感困扰。笔者通过分析在教学工作中收集到的日语学习者自他动词使用偏误实例,总结出初级日语学习者和中高级日语学习者自他动词的使用偏误类型,并分析偏误出现的原因。在解决对策方面,笔者认为须从动词语义分析、句法分析等角度帮助学生对日语自他动词以及自动词句与他动词句有本质性的认识,避免出现针对学生的个别偏误进行个别分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日语学习水平。

于杨[2](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日语学习者有对自他动词偏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中国日语学习者语料库"为基本素材,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考察学习者常见偏误的出现频率、高频偏误词及偏误类型等数据来把握中国学习者习得有对自他动词的情况。考察结果发现:学习者在初级阶段输入的词汇,随着学习时间的推进习得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同时随着新的有对自他动词的大量输入,词汇使用幅度的拓宽,从整体来看在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出现了更多的偏误。在偏误类型上,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助词和动词的不匹配问题。这表明在学习者使用自动词表达事态结果还是使用他动词表达主观意图的意识之前,谓语中心词本身到底是自动词还是他动词,即学习者是否能正确区分有对自他动词本身成为了习得的巨大障碍。

刘钦[3](2020)在《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对“有对自他动词”习得情况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日语中的"成对自、他动词"一直是学习中的难点。首先,两者间形态的相似性及复杂性是学习者面临的首要困难。其次,因多种语言特点各有不同,比如汉语中并不存在与日语类似的使役、被动等接辞表现,对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来说,因母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等导致成对自、他动词的学习难度更大。此外,在某一语境下,如何辨析应用成对自动词与其对应的他动词的被动语态,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学习者的众多难点之一。

佐佐木健一,大山洁[4](2018)在《自动词性的诗学》文中研究指明引言长期以来,笔者注意到,自己对美学的思考方法具有某种倾向性,究竟是为什么却不太清楚。例如,对尼采关于灵感的以下论述我会无条件地赞同,以前如此,现在还是如此。——关于往昔英勇强悍时代的诗人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在19世纪末的今天还有谁明确知晓?倘若谁都不知道,那么就让我来叙述一下吧。——如果我有一丝一毫的迷信观念,大概不会抵御这样的想法:我不过是某种绝对威力的化身、喉舌和媒介。突

毛文伟[5](2017)在《2016年度中国日语语言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2016年度我国日语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科研立项、论文发表、专着出版以及学术会议举办等情况进行综述,并简要概括了其主要特点,即理论性有所提高,实证性不断增强,研究视野不断拓展,应用价值得以凸显,研究队伍持续壮大。

邱林燕[6](2016)在《日语自他对应动词的使用区分再考——从“图·地分化和反转”的观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语中如"开く―开ける"类的自他对应动词的使用区分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图·地分化和反转"的观点分析自他对应动词的事件认知模型。根据自动词和他动词在事件认知模型中占据的不同位置,解释自他对应动词的使用区分。"图·地分化和反转"带来的自动词和他动词在事件认知模型中占据的不同位置反映出自他对应动词的功能分工。

邱林燕[7](2016)在《日语自他对应动词的功能分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文中认为日语中如「开く―开ける」类的自他对应动词的使用区分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自他对应动词的功能分工,有利于解释自他对应动词的使用区分及相关问题。典型的自他对应动词句表现同一事件,以与之连用的名词为中心轴,共筑"因果关系",分别占据"因果关系事件认知模型"的起因部分和变化结果部分,且两者之间存在邻接性相互联想关系。

李乐[8](2015)在《初级日语学习者相对自他动词的误用及原因》文中认为本文以地方院校初级日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学习者相对自他动词的习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级日语学习者对日语中关于"意志"和"责任"的相关表达理解不足。进而分析产生误用的原因。

宫琳菁[9](2015)在《自他对应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研究》文中认为自他对应动词中,动作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和变化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孰优孰劣,目前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尚且还是空白。采用测试调查的方法,对200名中高级中国日语学习者在自他对应动词中,动作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和变化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研究。从整体倾向来看,动作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要好于变化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

张鹏,朱虹,包萨如拉[10](2015)在《日语屈折形态表征中的“阻遏”效应研究》文中提出"阻遏"效应是非规则屈折词形态表征中所受到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普遍存在于屈折变化丰富的语言中。通过对日语母语者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跨通道启动范式词汇判别任务实验,本文证明:1)日语屈折词形态表征中普遍存在"阻遏"效应;2)日语本身的语音-形态非对称性以及输入方式的差异使二语学习者对高/低两种不同语音相似度词的"阻遏"效应程度存在显着差异;3)在形态特征相似的条件下,音位分布频度高的接辞范式将对"阻遏"效应产生抑制作用。

二、自、他对应动词的辨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他对应动词的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日语学习者自他动词使用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自他动词的基本概念
2 自他动词误用类型及误用分析
    2.1 有对自他动词误用
    2.2 自Vテイル·他Vテアル文的误用
    2.3 与可能表现相关的误用
    2.4 关于使役表现的误用
3 偏误现象的主动应对策略
    3.1 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基本技能训练
    3.2 促进文化理解
    3.3 学习实践
4 结语

(2)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日语学习者有对自他动词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关于有对自他动词偏误研究的文献综述
    1.1 偏误类型概括型研究
    1.2 实验调查型研究
    1.3 自然产出型研究
2 本论文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
    2.1 本研究的重点
    2.2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库
    2.3 数据抽取与处理
3 结果与考察偏误频率
    3.1 统计结果
    3.2 分析
4 结果与考察高频偏误词
    4.1 统计结果
    4.2 分析
5 结果与考察偏误类型统计
    5.1 偏误类型
    5.2 数据统计
    5.3 分析
6结语

(3)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对“有对自他动词”习得情况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前人研究及本文的立场
    (一)前人研究的观点
    (二)本文的研究立场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辨析的方法
    (二)格助词与动词的搭配结果
    (三)成对自-他动词及被动的使用频率
五、结语和展望

(5)2016年度中国日语语言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科研项目
2论文
    2.1音声和表记研究
    2.2词汇、表达研究
    2.3语法研究
    2.4翻译研究
    2.5二语习得研究
    2.6日语教学研究
3着作及论文集
4学术研讨会
5总结与展望

(6)日语自他对应动词的使用区分再考——从“图·地分化和反转”的观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日语自动词·他动词使用区分实例先行研究及问题所在
2. 图·地分化和反转
3. 自动词·他动词的事件认知模型
4. 日语自动词·他动词的使用区分再解析
5. 结语

(7)日语自他对应动词的功能分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语自他对应动词使用区分实例及先行研究
二、自他对应动词的事件认知模型
三、自他对应动词的功能分工
四、结语

(8)初级日语学习者相对自他动词的误用及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本文有关的相对自他动词的理论基础
二、自他相对动词习得实证研究设定
三、自他动词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1. 从自他动词的运动性上来看。
    2. 从自他动词意志性表现来看。
    3. 从自他动词动作主体性来看。
    4. 从自他动词在责任归属的选项来看。
四、常见的误用类型及解决对策
    1. 记忆错误造成的误选择。
    2. 教材编写上的简略。在被调查者所使用的教材中, 关于自他动词的问题仅仅在单元末的归纳总结中有如下介绍:
    3. 文化差异上的误用。
五、结语

(9)自他对应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对象
二、测试设计
三、调查实施
四、数据的收集标准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六、结语

(10)日语屈折形态表征中的“阻遏”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研究背景
    2.1 屈折词表征中的“阻遏”效应
    2.2 日语屈折词的形态、语音特征
3.实验研究
    3.1 目的与假设
    3.2 实验1
        3.2.1受试
        3.2.2 实验方法与材料
        3.2.3 实验流程
        3.2.4 结果与分析
    3.3 实验2
        3.3.1受试
        3.3.2 实验方法与材料
        3.3.3 结果与分析
4.综合讨论
5.结论

四、自、他对应动词的辨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日语学习者自他动词使用偏误分析[J]. 吴俊博. 科技资讯, 2022(01)
  • [2]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日语学习者有对自他动词偏误研究[J]. 于杨.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0(02)
  • [3]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对“有对自他动词”习得情况影响因素研究[J]. 刘钦. 智库时代, 2020(02)
  • [4]自动词性的诗学[J]. 佐佐木健一,大山洁. 外国美学, 2018(02)
  • [5]2016年度中国日语语言研究综述[J]. 毛文伟.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1)
  • [6]日语自他对应动词的使用区分再考——从“图·地分化和反转”的观点[J]. 邱林燕. 外国语文研究, 2016(03)
  • [7]日语自他对应动词的功能分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J]. 邱林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02)
  • [8]初级日语学习者相对自他动词的误用及原因[J]. 李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5(08)
  • [9]自他对应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研究[J]. 宫琳菁. 商洛学院学报, 2015(03)
  • [10]日语屈折形态表征中的“阻遏”效应研究[J]. 张鹏,朱虹,包萨如拉.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01)

标签:;  ;  ;  

self和he对应动词的判别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