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对猪肠道线虫的作用

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对猪肠道线虫的作用

一、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对猪肠道线虫的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1](2020)在《三种民族药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总结了硕士期间的课题研究工作,共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了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抗旋毛虫的体内及体外活性;第二章讲述了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抗肾虚的作用;第三章论述了灰毛康定黄芪(Astragalus tatsienensis var.incanus)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工作。目的:探究三种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或毒性,并寻找其活性成分,从而为这三种药用植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体外培养旋毛虫和小鼠感染旋毛虫模型用于评价三叶悬钩子水提物对旋毛虫的体外及体内活性,并追踪活性部位。采用氢化可的松诱导小鼠肾阴虚和肾阳虚模型用于探究分心木对肾虚的作用。对灰毛康定黄芪进行急性毒性评价。结果:1、三叶悬钩子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旋毛虫活性,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对于七日龄成虫,28.57 mg/m L和7.41 mg/m L的三叶悬钩子给予10 h,或者3.85 mg/m L药物给予20 h能杀灭全部成虫;而空白组(RPMI-1640)、阴性组(CMC-Na)和1.96 mg/m L的三叶悬钩子组的成虫在给药48 h后才能全部死亡。对于八日龄成虫,28.57 mg/m L的三叶悬钩子给予3 h,16.67 mg/m L药物给予18 h,或7.41 mg/m L和1.96 mg/m L药物给予42 h能杀灭全部成虫;空白组和阴性组观察至72 h时多数死亡,少数存活且活动减弱。肌幼虫在三叶悬钩子2 mg/m L和吡喹酮1 mg/m L,给药48 h后肌幼虫全部死亡。而肌幼虫囊包直接给药后并不能杀伤肌幼虫,其死亡率为0%。2、小鼠对旋毛虫的免疫应答有性别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仅感染旋毛虫的雄性小鼠的胸腺系数明显增大(t=4.595,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而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t=2.604,P<0.05);胸腺组织变化不明显而脾脏组织变化明显;免疫调节性T细胞比例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旋毛虫后,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也存在雌雄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旋毛虫的雌性小鼠IL-2含量上升而雄性小鼠下降(F=5.664,P<0.05);雄性和雌性小鼠的IL-4、IL-10含量均上升(F=10.461,P<0.05;F=1.170,P>0.05),且雄性高于雌性。因此雄性小鼠对旋毛虫的免疫应答强于雌性小鼠。3、三叶悬钩子在体内也有抗旋毛虫活性。(1)三叶悬钩子水提物对不同时期旋毛虫均有杀灭活性。对成虫期效果最佳的是1000 mg/kg的药物,减虫率为35.93%;移行期效果最佳的是500 mg/kg的药物,减虫率为73.29%;成囊期效果较好的是500 mg/kg的药物,减虫率为34.27%。(2)三叶悬钩子水提物(500、200、80 mg/kg)对旋毛虫三个时期的体内杀伤活性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对于成虫期的旋毛虫,效果最好的是感染3 h后给予8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77.31%;其次为感染48 h后给予8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48.41%;效果最差的是感染24 h后给药,给予80 mg/kg药物其减虫率最高仅为24.34%。因此,三叶悬钩子对小肠成虫期的最佳给药时间为感染3 h后,最佳给药剂量为80 mg/kg。对于移行期的旋毛虫,效果最佳的是感染15 d后给予50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43.14%;其次为感染20 d后给予20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28.30%;感染7 d后给药的效果最差,给予80 mg/kg药物其最高减虫率为20.71%。故幼虫移行期最佳给药时间为感染后第15 d,最佳给药剂量为500 mg/kg。(3)三叶悬钩子的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小肠成虫期旋毛虫繁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水总提物1000 mg/kg组,其减虫率为67.51%。其次为三叶悬钩子纯水洗脱部位1000 mg/kg,减虫率为61.62%;杀虫效果作用最强的是化合物jrd-14a 50 mg/kg,其减虫率为78.36%。4、分心木及去除无机元素的分心木S1和分心木S2对肾虚小鼠具有保护作用。(1)对肾阴虚的作用。分心木可升高肾阴虚小鼠降低的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心木和分心木S2样品可修复模型小鼠受损的肾脏、睾丸、输卵管、子宫和卵巢组织;分心木及分心木S1样品可显着升高模型小鼠的血清肌酐、睾酮、雌二醇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分心木三个样品均具有一定程度治疗肾阴虚的作用,效果较明显的是分心木样品组。(2)对肾阳虚的作用。分心木、分心木S1和分心木S2可提高肾阳虚小鼠降低的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心木、分心木S1和分心木S2样品可修复模型小鼠受损的肾脏、睾丸、输卵管、子宫、卵巢组织;与模型组相比,分心木和分心木S1样品可升高肌酐含量,分心木S2样品可升高睾酮含量、降低雌二醇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分心木三个样品均具有一定程度治疗肾阳虚的作用,但三个分心木样品组之间差异并不显着。5、灰毛康定黄芪的急性毒性实验。给予灰毛康定黄芪提取物后,小鼠心脏和肾髓质没有病理表现,部分肝细胞出现水肿,肾皮质中的肾小体数量增加。雌性小鼠白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增多,但血红蛋白浓度和含量减少。结论:1、三叶悬钩子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旋毛虫活性,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杀七日龄成虫最佳浓度为28.57 mg/m L和7.41 mg/m L。杀八日龄成虫最佳浓度为28.57 mg/m L。三叶悬钩子2 mg/m L给药48 h可以完全杀灭肌幼虫,而对肌幼虫囊包无效。三叶悬钩子在体内也有抗旋毛虫活性,对旋毛虫三个发育时期均有效果。对成虫期的旋毛虫效果最好的是感染后3 h给予80 mg/kg的药物;对于移行期的旋毛虫效果最好的是感染后15 d给予500 mg/kg的药物。三叶悬钩子活性部位追踪结果显示抑制作用最强的是化合物jrd-14a。2、分心木三个样品对肾阴虚均有治疗作用,效果较明显的是分心木样品。分心木三个样品对肾阳虚也均有治疗作用,但三个样品组之间差异不显着。3、灰毛康定黄芪不具有强烈的急性毒性,仅对部分组织和血液指标产生影响。

魏冬霞[2](2018)在《泰州地区犬肠道寄生虫调查及其防治药物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犬人数和犬养殖量逐年增加。犬感染寄生虫十分普遍,其中寄生于犬消化道的寄生虫最常见,常引起犬的腹泻、消瘦、贫血、生长受阻,犬的抗病能力降低,易诱发或传播其他疾病,甚至引起犬的死亡。此外,有些犬消化道寄生虫还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如犬弓首蛔虫(Toxocaara cans)、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和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等。因此,掌握某一地区犬的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防治药物效果,不但可为犬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人体感染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控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泰州地区犬的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流行的犬球虫种类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选用妥曲珠利和“快乐红糖(主要成分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二甲氧苄胺嘧啶)”以及复方非班太尔片、伊维菌素分别对泰州地区感染的优势虫种犬球虫和犬弓首蛔虫进行了驱虫效力试验。本研究结果为泰州地区犬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奠定了重要基础。1 泰州地区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对泰州市及周边地区5个养犬场、1个藏獒繁育中心、1个警犬养殖基地、部分宠物门诊犬、宠物交易市场和散养犬的621份粪样,分别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锦纶筛兜淘洗法和水洗沉淀法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共检出9种肠道寄生虫:犬弓首蛔虫(T.canis)、狮弓蛔虫(T.leonina)、钩虫(Ancylostoma spp.)、狐毛首线虫(Trichuris vulpis)、曼氏迭宫绦虫(Spironmetra mansoni)、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华支睾吸虫(C.sinensis)、犬等孢球虫(Isospora canis)和俄亥俄等孢球虫(I.ohioensis)。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3.01%(205/621),优势虫种为犬弓首蛔虫(19.16%)和球虫(11.27%)。4~6月龄犬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54.39%),其次是1~3月龄犬(43.88%)。夏季(6~8月份)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达43.52%。散养犬寄生虫的感染率(40.32%)略高于圈养的犬(33.20%)。犬蛔虫的平均感染强度最高,每克粪便虫卵数达8.6×103个。对18只散养犬和4只圈养犬进行寄生虫学剖检,发现寄生虫感染率达72.73%,其中蛔虫的感染率最高,达45.45%。结论:犬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与犬只年龄、季节和饲养方式有直接关系。2犬球虫种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初步分离鉴定的1株犬等孢球虫(编码为TZ-IC)和2株俄亥俄等孢球虫(分别编码为TZ-OS和TZ-OH)的18SrRNA、ITS、28S基因分别进行PCR扩增,在克隆、测序、拼接、剪切、矫正后得到3条长度约 2750 bp左右的序列;用DNAstar软件的CLUSTAL W对三株犬球虫的18S、ITS1、ITS2序列进行分析,并与GenBank中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属进行同源性比较,用MEGA5.05软件的NJ法和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株TZ-IC、TZ-OH和TZ-OS的18S序列的同源性超过99%,其中OH和OS株间达99.9%,同源性最高;与囊等孢属(Cystoisospora)和等孢属(Isospora)的同源性为98.4%~99.9%;TZ-IC株与犬囊等孢球虫(C.cab,KT184360)的同源性达99.8%。在系统发育树中,三株球虫与囊等孢属和等孢属的球虫位于同一个分支,且犬等孢球虫分离株与犬囊等孢球虫形成一个小的分支;三株球虫与艾美耳属的关系最远。分离株TZ-IC、OH和OS的ITS1序列大小分别为582bp、586bp和584bp,OS和OH株间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达99.15%;OS株与犬的C.sppchangchun1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9.5%。在系统发育树中,OS株、OH株和3株犬的俄亥俄囊等孢球虫位于同一分支;TZ-IC株与猫囊等孢球虫(Cfelis,EU124689)构成一个分支,与OS和OH株的遗传距离较远。分离株TZ-IC、OH和OS的ITS2序列大小分别为435 bp、411 bp、411 bp,三者间同源性为91.1%,OH和OS的同源性为99.8%。在系统发育树中,OH、OS株与犬的俄亥俄囊等孢球虫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结论:TZ-IC株为犬等孢球虫或犬囊等孢球虫,OS和OH株均为俄亥俄等孢球虫或俄亥俄囊等孢球虫,属同种不同株。3犬等孢球虫和俄亥俄等孢球虫的人工感染试验分别将1500个/只(低剂量组)、15000个/只(高剂量组)个犬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和俄亥俄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12只(4组)30~40日龄幼犬,感染后每天观察犬的临床表现,用饱和糖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并计数每克粪便卵囊数(OPG),观察球虫的排卵囊规律;收集刚排出的卵囊进行孢子化培养,观察卵囊孢子化所需的时间。结果显示:犬感染15000个犬等孢球虫卵囊后第9 d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排呈糊状、灰白色的粪便,出现水样粪便,并呈喷射状。犬感染15000个俄亥俄等孢球虫后第6 d出现临床症状,其腹泻程度比犬等孢球虫高剂量组的轻。2种球虫的低剂量组感染后出现的腹泻程度轻,腹泻天数也短。犬等孢球虫的潜隐期为7~9 d;显露期为10~11d(低剂量组)、21~22d(高剂量组)。俄亥俄等孢球虫的潜隐期为3~4d;显露期为11~13d(低剂量组),24~25 d(高剂量组)。2种球虫的孢子化时间均为4 d。4妥曲珠利触变型混悬液和“快乐红糖”对犬球虫防治试验通过人工感染球虫的动物模型,分别在犬感染球虫后2d(预防)与排卵囊后(OPG>1000治疗)用药,比较妥曲珠利触变型混悬液和“快乐红糖”对犬等孢球虫和俄亥俄等孢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妥曲珠利触变型混悬液预防用药时,感染犬等孢球虫和俄亥俄等孢球虫的犬均未出现明显的腹泻,仅有1只犬排出少量卵囊;妥曲珠利触变型混悬液治疗用药时,受试犬仅排出少量稀软的粪便,给药1d后腹泻症状即消失,给药3~4 d后排卵囊数为零。快乐红糖预防用药时,感染犬等孢球虫和俄亥俄等孢球虫的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泻率分别为25.88%和27.78%,但比阳性组犬的腹泻程度要轻;快乐红糖治疗用药时,对犬等孢球虫感染犬的效果相似与妥曲珠利,均在治疗后3d排卵囊数为零,但俄亥俄等孢球虫感染犬在治疗后第19d排卵囊数再为零。结论:妥曲珠利混悬液对犬球虫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均较好,而快乐红糖用于治疗犬球虫病效果较好,预防效果弱。5复方非班太尔片(拜宠清)和伊维菌素对犬弓首蝈虫驱虫试验用伊维菌素和拜宠清分别对自然感染蛔虫的犬进行驱虫,以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为指标判定驱虫效果,比较2种药物对犬蛔虫的驱虫效力。结果显示:从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来看,第一次给药后第5 d、第10d、第15d拜宠清组和伊维菌素组的虫卵减少率均超过95%,但在第一次驱虫15 d后的虫卵转阴率均不能达到100%。在第一次驱虫后两周进行第二次驱虫,驱虫后5~10d虫卵转阴率均能达到100%。从排虫情况来看,伊维菌素组多在给药后第6~8d排虫,拜宠清组多在给药后第2~4d排虫。从剖检情况看,经两次驱虫,二者均能到达100%的驱净率。结论:伊维菌素和拜宠清对犬的蛔虫均有很好的驱虫效果。

曲自刚[3](2016)在《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的功能鉴定及药物靶标筛选》文中指出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感染引起,是一种再度肆虐流行的疾病,旋毛虫肌幼虫入侵宿主且形成适应厌氧环境的包囊,这可能是旋毛虫的正选择基因以及旋毛虫基因组与其余线虫基因组中存在差异基因而导致。正选择基因在进化中具有非同义替代率高于同义替代率的特性,可通过已存在的基因随意突变而改变基因功能,从而使寄生虫适应宿主环境,此外旋毛虫基因组与其余基因组存在差异也可能是旋毛虫适应宿主环境的另外一种机制,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旋毛虫与不同的蠕虫物种之间的部分差异基因和正选择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寄生性蠕虫的重要毒力因子,可能作为一潜在抗蠕虫药物靶标和疫苗候选抗原。旋毛虫通过机械作用、酶水解来入侵宿主肌纤维,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否在入侵中具有作用,仍属未知。组织蛋白酶F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在NCBI中初步筛选显示在旋毛虫中是多基因家族,其生物学特性未知,因此我们对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基因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旋毛虫基因组与马来丝虫、猪鞭虫、锡兰钩口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基因组作为对照,采用CODEML软件鉴定旋毛虫的正选择基因,结果显示鉴定出986个正选择基因,旋毛虫正选择基因可解释其对宿主厌氧环境的适应性,鉴定的正选择基因对于药物和疫苗研发具有潜在作用;采用blastn进行差异基因组研究,将旋毛虫与人类、锡兰沟口线虫、广州管圆线虫、罗阿线虫、猪蛔虫、美洲板口线虫、马来丝虫、彭亨氏线虫、犬弓首蛔虫、秀丽小杆线虫、秀丽隐杆线虫、鼠鞭虫、犬恶心丝虫、猪鞭虫、捻转血矛线虫、人鞭虫、棘球蚴、曼氏血吸虫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F、组织蛋白酶B、组织蛋白酶L、肠道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二肽基肽酶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差异。成功克隆了TsCF1、TsCF2、TsCF3基因,TsCF1、TsCF2、TsCF3基因片段分别编码366 aa、496 aa和365 aa。将去除信号肽基因与pET30a表达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随后进行原核表达,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分别大小为TsCF1重组蛋白大小为45.00 kDa,TsCF2重组蛋白大小为58.29 kDa,TsCF3重组蛋白大小为43.94 kDa。将纯化的rTsCF1、rTsCF2和rTsCF3免疫家兔后,获高免血清。免疫印迹实验显示TsCF1、TsCF2和TsCF3在旋毛虫肌幼虫粗抗原、排泄分泌抗原以及成虫粗抗原中均存在;免疫组化显示TsCF1定位于表皮和杆状体、TsCF2定位于生殖原基、TsCF3定位于后肠、表皮和杆状体中。抗体阻断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TsCF1、TsCF2和TsCF3抗血清处理过的肌幼虫攻击小鼠35天后,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54.38%、23%和48%,经TsCF1、TsCF2和TsCF3抗血清处理过的肌幼虫攻击小鼠5天后TsCF1、TsCF2和TsCF3组与对照组相比成虫减虫率分别为62.5%、50.6%和55.67%,显示TsCF1、TsCF2和TsCF3对虫体生存具有显着作用,推测TsCF家族蛋白具有胚胎致死性;采用TsCF1、TsCF2、TsCF3和TsCF1、TsCF2、TsCF3混合蛋白进行免疫,在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进行攻虫实验,与对照组相比,上述各组的减虫率分别为23.24%、21.28%、23.29%和51.72%。将rTsCF1、rTsCF2和rTsCF3复性后,采用针对组织蛋白酶F的特异性底物Z-Phe-Arg-AMC研究重组TsCF1和TsCF2在pH为5.5时的酶活性实验和抑制实验,显示rTsCF1的Km为0.5091μM,Vmax为6.12 RFU/sμM,E64可强有效抑制rTsCF1活性,其IC50为135.50±16.90 nM;rTsCF2的Km为2.016μM,最大速度Vmax值为5.72 RFU/sμM,E64也可强有效抑制rTsCF2活性,其IC50值为112.50±6.16 nM;rTsCF3无酶活性。通过虚拟对接实验研究了TsCF1、TsCF2、TsCF3与E64和K11777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cystatin家族进行虚拟对接,获得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cystatin家族之间的最适结合构象,显示cystatin家族可与组织蛋白酶F家族之间进行结合,这部分解释了cystatin家族和组织蛋白酶F家族之间的抑制作用。将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FDA药物库和天然代谢产物库进行对接和虚拟筛选,每个组织蛋白酶F均获得200种化合物。采用SPRi技术对TsCF1进行筛选,结果显示TsCF1与头孢地尼、呋塞米、酮洛芬、地拉罗司、舒洛芬、曲尼斯特、坎地沙坦、缬沙坦、替米考星、盐酸倍他洛尔、阿奇霉素、盐酸奎宁二水合物、阿奇霉素二水合物可特异性结合,推测上述化合物可作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筛选的候选药物来治疗旋毛虫病。基于上述结果表明,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可作为治疗旋毛虫病的潜在药物靶标。

耿韬[4](2016)在《甲苯咪唑作用小林三代虫(Gyradactylus Kobayashii)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鱼类的三代虫病是三代虫属(Gyrodactylus)种类寄生在鱼体表、鳃部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大量寄生导致寄主机体损伤、鳃呼吸困难,继而诱发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往往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很大危害和经济损失。甲苯咪唑是渔业生产中常见一种杀虫剂,对三代虫、指环虫等单殖吸虫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的作用。大量研究发现,较低浓度的甲苯咪唑对三代虫就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对甲苯咪唑杀虫机制的研究,对今后抗虫渔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很好指导作用。本试验以寄生在金鱼的小林三代虫(Gyradactylus kobayashii)为研究对象,基于转录组测序和实时定量PCR技术,通过对三代虫药物处理、RNA的提取、转录组测序和验证分析基因表达变化,为进一步进行研究甲苯咪唑抗三代虫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取得的主要结果为:1.转录组测序结果与数据分析:使用0.1 mg/L甲苯咪唑药浴感染小林三代虫的金鱼12h,采集小林三代虫并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转录组测序结果为:经过数据分析得到差异显着基因(P<0.05)有141个,从中筛去鱼类和细菌等非目的基因,得到了9个目的基因;结合基因功能筛选得到了7个目的基因,一共筛选出16个目的基因。2.筛选三代虫内参基因:从18S,5.8S,28S,β-Tubulin,Actin,GAPDH,UBC,COX1,ELF这9个内参基因中筛选。使用浓度0.05mg/L、0.1mg/L的甲苯咪唑药浴感染小林三代虫的金鱼,药浴的时间均为6 h和12 h,通过实时定量PCR和三个内参基因评价软件(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对内参基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β-Tubulin是甲苯咪唑处理下小林三代虫稳定的内参基因。3.转录组测序结果的验证:使用浓度0.05mg/L、0.1mg/L的甲苯咪唑药浴感染小林三代虫的金鱼,药浴的时间均为6 h和12 h,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三代虫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16个目的基因中,有8个基因有较高的表达量。其中有4个差异显着(P<0.05)的基因表达量较高,且全部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使转录组测序的结果得到有效验证。有4个目的基因(TF002、TF004、TF005和TG004)在不同的浓度和时间的处理组之间显示出表达量变化上的规律性,推测与甲苯咪唑对小林三代虫的作用机制具有相关性。根据甲苯咪唑的作用机制,结合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实时定量PCR数据,推测TF002和TF005与免疫系统过程相关,TF004与甲苯咪唑浓度正相关;TG004为α-甘露糖苷酶II,其所在的N—聚糖生物合成通路在甲苯咪唑处理下均出现表达上调,与甲苯咪唑的作用机制紧密相关。综上所述,α-甘露糖苷酶II可能与甲苯咪唑对小林三代虫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为甲苯咪唑抗三代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李勤,田丰玲,周尚,傅凌莉,刘蕖,杨季冬[5](2015)在《甲苯咪唑与曙红Y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文中指出在pH值3.43.9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甲苯咪唑(MBZ)与曙红Y(EY)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不仅导致荧光光谱的猝灭,还使共振瑞利散射(RRS)和倍频散射(FDS)显着增强,最大的RRS峰位于326 nm处。荧光猝灭法、RRS法、FDS法的检出限分别为32.31、7.24和11.65μg/L,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实验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该方法用于甲苯咪唑片剂以及尿样中MBZ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韩飞,张曼,张周,王晶钰[6](2014)在《甲苯咪唑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甲苯咪唑是一种苯并咪唑的衍生物,属广谱驱虫药。临床上多用于水产养殖业,随着对甲苯咪唑应用研究的广泛深入,现已在药效学,药动学以及临床效果方面取得一些成果。本综述主要介绍了甲苯咪唑的理化性质、驱虫机理、甲苯咪唑在水产动物的毒性研究和应用概括,以及甲苯咪唑的残留检验,为水产养殖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指导。

田丰玲[7](2014)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分析某些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共振Rayleigh散射法是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因为它的灵敏度高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证明,具有正负相反电荷的离子,可以借疏水作用力、静电引力以及电荷转移等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或超分子复合物,从而使共振Rayleigh散射增强。目前,RRS法已用于无机离子、生物大分子以及纳米微粒的分析研究测定。本文主要选择了苯并咪唑类药物(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为对象,研究了它们与光散射探针试剂(12-磷钨酸、PdCl2、赤藓红、以及曙红Y)之间相互作用对共振Rayleigh散射的影响。本文考察了光谱特征、最佳的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利用共振Rayleigh散射法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且还对反应的机理、RRS增强原因进行了讨论。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75015)的资助下,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分析进行了如下研究。1.甲苯咪唑与12-磷钨酸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吸收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将共振Rayleigh散射(RR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与吸收光谱相结合研究了甲苯咪唑(MBZ)同12-磷钨酸(TP)的相互作用。在盐酸(pH=1.0)介质中,MBZ能够同TP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离子缔合物(nMBz:nTp=3:1),不仅改变了吸收光谱,而且使RRS与FDS的光谱信号大大增强。其最大的RRS峰位于372nm处、FDS峰位于392nm处、吸收光谱峰位于260nm处,在0.01-4.0μg/mL范围内,散射强度(ΔI)及吸收强度(ΔA)与MBZ的浓度是成正比的。对于MBZ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56ng/mL (RRS法)、0.86ng/mL (FDS法)、130.16ng/mL(吸收法),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文中讨论了MBZ与TP的最佳反应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反应历程以及散射增强的原因。据此发展了一种用RRS法快速、简便、灵敏测定MBZ的新方法。2.甲苯咪唑与PdCl2反应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倍频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本文用共振Rayleigh散射(RRS)、二级散射(SOS)以及倍频散射(FDS)光谱对甲苯咪唑(MBZ)同Pd(Ⅱ)之间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ritton-Robinson(BR)(pH=6.8-7.0)缓冲溶液中,MBZ能同Pd(Ⅱ)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nMBZ:n Pd(Ⅱ)=1:1),使SOS及FDS光谱信号明显增强。在0.005-1.8gg/mL范围内,散射强度(Δ1)同MBZ浓度是成正比的。对于MBZ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55ng/mL(RRS法)、3.84ng/mL(SOS法)、6.02ng/rrL(吸收法),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文中讨论了MBZ同Pd(Ⅱ)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此外,实验还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反应历程以及散射增强的原因。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已成功应用于片剂和尿样中的MBZ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3.阿苯达唑与赤藓红反应体系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在Britton-Robinson(BR)(pH=4.0-4.3)缓冲溶液中,阿苯达唑(ABZ)可以同赤藓红(Ery)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nABz:nEry=1:1),该反应不仅改变了吸收光谱、猝灭了荧光光谱同时也使共振Rayleigh散射光谱(RRS)信号大大增强。在本实验中,对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RRS光谱的特性、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展了一种以赤藓红为探针的快速、简便、灵敏的方法来测定阿苯达唑含量。其中,RRS法的检出限为2.09ng/mL、荧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29.79ng/mL,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177.47ng/mL。在以上的三种方法中,灵敏度最高的是RRS法。实验研究了ABZ与Ery间的反应对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RRS光谱的影响。与此同时,研究了RRS法中共存物质的影响。用该法对阿苯达唑胶囊和尿样中的ABZ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4.阿苯达唑与曙红Y反应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在Britton-Robinson(BR)(pH=3.25~335)缓冲溶液中,阿苯达唑(ABZ)能够与曙红Y(EY)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nABz:nEY=1:1),不仅荧光光谱发生了猝灭,还使RRS及FDS光谱信号大大增强,最大的RRS峰位于356nm处。其中,荧光猝灭法的检出限为21.51ng/mL、RRS法的检出限为6.93ng/mL、FDS法的检出限为12.89ng/mL。在这三种方法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实验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阿苯达唑胶囊以及尿样中ABZ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郝桂英[8](2011)在《抗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抗绦虫药物种类繁多,本文就已广泛应用的抗绦虫药物的研究发展情况作了分类综述,并就研究动向做了简单总结。

赵宜惠[9](2009)在《甲苯咪唑在鲫鱼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建立了鲫鱼血浆和肌肉中甲苯咪唑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并对甲苯咪唑在鲫鱼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肌肉中的残留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本试验首先建立了鲫鱼血浆和肌肉中甲苯咪唑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为提取剂,以乙腈:KH2PO4溶液(0.05mol/L,pH2.5)(40:60,V/V)为流动相进行HPLC分析。肌肉样品先用乙酸乙酯去蛋白,然后用正己烷去脂肪,最后以乙腈:KH2PO4溶液(0.05mol/L)(35:65,V/V)为流动相进行HPLC分析。甲苯咪唑在血浆中的回收率为86.45%~90.71%,变异系数范围为5.78%~8.57%,LOD和LOQ分别为0.01mg/L、0.05mg/L;甲苯咪唑在肌肉中的回收率为87.54%~93.48% ,变异系数范围为4.88%~5.97% , LOD和LOQ分别为0.005mg/kg、0.01mg/kg。共计95尾健康鲫鱼,其中55尾用于药动学研究,40尾用于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药动学组鲫鱼单剂量口服给5mg/mL的甲苯咪唑口服药液,剂量为10mg/kg b.w.,分别于给药后6、12、24、36、48、60、72、84、96、144h,由鲫鱼尾静脉采集血样。残留分析组口服给予5mg/mL的甲苯咪唑口服药液,剂量为10mg/kg b.w.,每天一次,连续5天,分别于给药结束后1、2、4、6、10、16、24d采集鲫鱼肌肉样品。用反相HPLC色谱法分别测定血浆和肌肉中甲苯咪唑的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程序软件处理药-时数据。药动学研究中,鲫鱼单剂量口服甲苯咪唑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 16.202±1.256h,t1/2(ke) 18.582±2.551h,T(peak) 32.058±0.883h,Ka 0.043±0.003h-1,Ke 0.038±0.005h-1,C(max) 0.336±0.012mg/L,AUC 22.902±2.270mg/L·h。结果表明,在18±2℃水温条件下,甲苯咪唑在鲫鱼体内吸收缓慢,分布容积小,半衰期和滞留时间较长,血药浓度较低。残留消除试验中,在18±2℃水温条件下,鲫鱼多剂量口服甲苯咪唑,停药后第4d肌肉中甲苯咪唑的浓度达到0.696mg/kg,第16d降至0.042mg/kg,第24d肌肉中甲苯咪唑含量低于检测限(0.005mg/kg),所以在此温度范围内,鲫鱼多剂量口服甲苯咪唑后休药期至少为24d。

弓飞龙[10](2009)在《甲苯咪唑对黄河鲤抗氧化系统和Na+-K+-ATPase活性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甲苯咪唑作为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抗寄生虫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了研究甲苯咪唑黄河鲤的毒理作用和选择水环境的污染的评价指标,本研究进行了甲苯咪唑对黄河鲤急性毒性试验和攻毒实验,并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抗氧化系统指标和Na+-K+-ATPase活性。在水温15℃条件下,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96hLC50是2.6ppm,安全浓度为0.26ppm。黄河鲤暴露于0.1ppm、0.2ppm、0.4ppm、0.6ppm和1个对照组的不同浓度甲苯咪唑的试验液中,24h、72h、120h和168h后,分别测定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SOD、CAT、GPX、T-AOC、Na+-K+-ATP。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中SOD活性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随着甲苯咪唑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中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处理后24h和48hCAT活性较对照组有显着升高(p>0.05);黄河鲤暴露于0.2ppm甲苯咪唑溶液时,肾组织GPX活性被诱导且达到最大,而浓度大于0.2ppm时,肾组织GPX活性在短时间内激活后受到抑制,且随着暴露的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加强。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各处理组鳃组织T-AOC都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甲苯咪唑浓暴露的时间延长,T-AOC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超出安全浓度范围时,在短时间内,鳃组织T-AOC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甲苯咪唑浓暴露的时间延长,T-AOC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各处理组肝胰脏和肾组织中T-AOC都高于对照组;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黄河鲤鳃、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一直呈激活状态,超出安全浓度范围时,Na+-K+-ATP酶活性短时间内呈激活状态,随着暴露时间延长, Na+-K+-ATP酶活性受到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得到加强。甲苯咪唑对黄河鲤有一定的毒性,但为低毒药物;甲苯咪唑毒理机制主要是作用于黄河鲤鳃组织中CAT、Na+-K+-ATPase、GPX活性,肝胰脏的CAT和T-AOC,肾脏的CAT;鳃组织中Na+-K+-ATPase、GPX活性和肝胰脏T-AOC可作为衡量甲苯咪唑毒性比较理想的评价指标。

二、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对猪肠道线虫的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对猪肠道线虫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民族药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白族药三叶悬钩子抗旋毛虫活性研究
    前言
    1 三叶悬钩子体外抗旋毛虫活性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结果讨论
    2 雌雄小鼠感染旋毛虫早期免疫能力差异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结果讨论
    3 三叶悬钩子体内抗旋毛虫活性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分心木对小鼠肾虚模型的作用研究
    前言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肾阴虚实验结果
    1.5 肾阳虚实验结果
    1.6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灰毛康定黄芪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前言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植物来源
        1.1.2 供试植物样品粗提物的制备
        1.1.3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2.1 实验仪器
        1.2.2 实验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给药剂量的确定
        1.3.2 实验分组
        1.3.3 统计学方法
    1.4 实验结果
        1.4.1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1.4.2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1.4.3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1.4.4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1.4.5 灰毛康定黄芪对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1.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抗旋毛虫药物及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泰州地区犬肠道寄生虫调查及其防治药物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文献综述: 犬消化道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及其流行与防治
    1 常见犬消化道寄生虫病
    2 犬消化道寄生虫病的诊断
    3 犬常用驱虫药
    4 犬消化道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泰州地区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犬球虫种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犬等抱球虫和俄亥俄等抱球虫的人工感染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妥曲珠利触变型棍悬液对犬球虫防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拜宠清和伊维菌素对犬弓首蛔虫驱虫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的功能鉴定及药物靶标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旋毛虫及旋毛虫病概述
    1.2 旋毛虫的功能蛋白
        1.2.1 排泄分泌产物
        1.2.2 尚未揭示功能的蛋白
        1.2.3 具有确定功能的旋毛虫的蛋白
    1.3 寄生性蠕虫药物靶标研究进展
        1.3.1 抗蠕虫药物研发的三个阶段
        1.3.2 基于机理的新型抗寄生虫药物研发流程
        1.3.3 已经获得成功的基于蛋白靶标筛选的抗寄生虫药物的例子
        1.3.4 体外培养系统和药物筛选
        1.3.5 高通量抗蠕虫药物筛选前景和挑战
第二章 旋毛虫正选择基因、旋毛虫与相关物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差异基因及组织蛋白酶F进化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旋毛虫正选择基因研究材料与方法
        2.1.2 旋毛虫与人类宿主及蠕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差异基因研究
        2.1.3 组织蛋白酶F中的结构组成材料与方法
        2.1.4 蠕虫组织蛋白酶F系统进化分析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2.1 旋毛虫正选择基因研究结果
        2.2.2 旋毛虫与人类宿主及蠕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差异基因研究
        2.2.3 组织蛋白酶F中的结构组成结果
        2.2.4 蠕虫组织蛋白酶F系统进化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蛋白特征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虫种和抗原
        3.1.2 实验动物
        3.1.3 载体与菌株
        3.1.4 主要试剂
        3.1.5 主要软件和仪器
        3.1.6 实验中所使用的引物
        3.1.7 TsCF1、TsCF2和TsCF3表达载体构建
        3.1.8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以及纯化
        3.1.9 TsCF1、TsCF2和TsCF3的分子对接研究
        3.1.10 兔抗TsCF1、TsCF2和TsCF3重组蛋白高免血清制备和WesternBlotting反应
        3.1.11 免疫定位
        3.1.12 酶活性实验和抑制实验
        3.1.13 抗体阻断实验
        3.1.14 重组蛋白免疫保护性实验
    3.2 结果
        3.2.1 旋毛虫TsCF1、TsCF2和TsCF3基因片段扩增
        3.2.2 pET30a-TsCF1、pET30a-TsCF2和pET-30a-TsCF3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3.2.3 原核表达产物纯化
        3.2.4 TsCF1、TsCF2和TsCF3蛋白分子建模
        3.2.5 免疫印迹实验
        3.2.6 免疫定位实验
        3.2.7 酶活性实验和抑制实验
        3.2.8 抗体阻断实验结果
        3.2.9 免疫保护实验
    3.3 讨论
第四章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cystatin家族互作及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的虚拟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cystatin家族互作
        4.1.2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FDA药物库和天然代谢产物之间虚拟筛选
    4.2 结果
        4.2.1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cystatin家族互作
        4.2.2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FDA药物库和天然代谢物库分子对接和虚拟筛选
    4.3 讨论
第五章 组织蛋白酶F实际药物筛选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仪器和样品
        5.1.2 实验方法
        5.1.3 芯片准备及SPR实时动力学分析
    5.2 实验数据与结果
        5.2.1 阴阳性对照信号图
        5.2.2 FDA小分子样品与组织蛋白酶F样品的相互作用
        5.2.3 FDA小分子样品与组织蛋白酶F1样品浓度梯度结合情况实例
    5.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4)甲苯咪唑作用小林三代虫(Gyradactylus Kobayashii)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三代虫的研究进展
        1.1.1 形态结构和分类系统
        1.1.2 生活特性和传播危害
    1.2 甲苯咪唑的研究进展
        1.2.1 甲苯咪唑研究概况
        1.2.2 甲苯咪唑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
        1.2.3 甲苯咪唑在水产上的应用
    1.3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转录组测序技术概况
        1.3.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水产上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甲苯咪唑作用小林三代虫的转录组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感染寄生虫金鱼的培养
        2.2.2 甲苯咪唑药浴感染寄生虫金鱼
        2.2.3 三代虫RNA的提取和处理
        2.2.4 转录组测序
    2.3 试验结果
        2.3.1 RNA的提取
        2.3.2 转录组测序结果
        2.3.3 转录组结果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甲苯咪唑抗小林三代虫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和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感染寄生虫金鱼的培养
        3.2.2 甲苯咪唑药浴感染寄生虫金鱼
        3.2.3 三代虫RNA的提取和处理
        3.2.4 三代虫内参基因的筛选
        3.2.5 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和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RNA的提取
        3.3.2 内参基因的筛选
        3.3.3 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和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甲苯咪唑与曙红Y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仪器和试剂
    1.2实验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荧光光谱
    2.2RRS光谱
    2.3FDS光谱
    2.4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2.5标准曲线
    2.6EY与MBZ反应机理探讨
    2.7方法的选择性
    2.8甲苯咪唑片剂中MBZ的测定
    2.9人体尿样中MBZ的测定
3结论

(6)甲苯咪唑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化性质和驱虫机理
    1.1 理化性质
    1.2 驱虫机理
2 甲苯咪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 甲苯咪唑对水产动物的毒性研究
4 甲苯咪唑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概括
5 甲苯咪唑的残留研究
6 小结与展望

(7)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分析某些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1节 苯并咪唑类药物研究进展
    第2节 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的性质、应用及主要分析方法
    第3节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分析技术
    第4节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研究报告
    第1节 甲苯咪唑与12-磷钨酸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吸收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2节 甲苯咪唑与PdCl_2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倍频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3节 阿苯达唑与赤藓红相互作用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4节 阿苯达唑与曙红Y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抗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植物类
    1.1 槟榔
    1.2 雷丸
    1.3 中药组方
2 人工合成的绦虫药物
    2.1 吡喹酮类
        2.1.1 吡喹酮 (Praziquantel)
        2.1.2 伊喹酮 (Epsiprantel)
    2.2 丁萘脒类
    2.3 苯并咪唑氨基甲酸脂类 (Benzimidazolecarbamates)
        2.3.1 甲苯咪唑 (Mebendazole, MBZ)
        2.3.2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又称丙硫咪唑, 肠虫清)
    2.4 硫双二氯酚 (Bithinonol)
    2.5 水杨醛苯胺的衍生物类
        2.5.1 洁加利德 (Tegalid)
        2.5.2 氯硝柳胺 (Niclosamide)
    2.6 硝唑尼特 (Cuitazoxanide, 简称NTZ)
3 研究动态
    3.1 利用已知化合物开发新药
    3.2 各种驱虫药的联合应用
    3.3 研究使用方便的新剂型, 如长效制剂、缓释剂等
    3.4 研制安全、有效、廉价、实用的绦虫疫苗

(9)甲苯咪唑在鲫鱼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甲苯咪唑研究概况
    2 甲苯咪唑理化性质
    3 甲苯咪唑药理学特性
        3.1 药理作用
        3.2 药动学特性
    4 甲苯咪唑毒理学特性及残留检测方法
    5 甲苯咪唑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甲苯咪唑在鲫鱼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色谱行为
        2.2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2.3 血浆样品回收率
        2.4 精密度
        2.5 口服给药药物动力学特征
    3 讨论
        3.1 检测条件和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3.2 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3.3 口服给药药动学特征
        3.4 临床用药
第三章 甲苯咪唑在鲫鱼肌肉的残留消除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色谱行为
        2.2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2.3 肌肉样品回收率
        2.4 精密度
        2.5 口服给药残留消除规律特征
    3 讨论
        3.1 样品预处理
        3.2 检测方法的选择
        3.3 残留消除特点与休药期的制订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甲苯咪唑对黄河鲤抗氧化系统和Na+-K+-ATPase活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甲苯咪唑简介、研制和应用历史
    1.2 甲苯咪唑药理、毒理及药效
    1.3 甲苯咪唑的药代动力学
    1.4 甲苯咪唑毒性及副作用
    1.5 甲苯咪唑对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驱虫效果研究
    1.6 国内鱼类寄生虫病发生现状和甲苯咪唑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
    1.7 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研究进展
        1.7.1 水生动物体内SOD
        1.7.1.1 水生动物体内SOD 作用机理
        1.7.1.2 SOD 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分布
        1.7.1.3 环境因素对水生动物体内SOD 活性影响
        1.7.2 水生生物CAT
        1.7.3 水生动物GPX
        1.7.4 水生动物总抗氧化能力(T-AOC)
    1.8 水生动物Na~+ 、K~+ - ATPase 研究进展
2 引言
3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急性毒性试验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1.1 试验鱼
        3.1.1.2 试验试剂
        3.1.2 方法
        3.1.2.1 饲养管理
        3.1.2.2 预备实验
        3.1.2.3 急性试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半致死浓度LC50 及安全浓度
        3.2.2 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3.3 结论
4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抗氧化系统和Na~+-K~+-ATPase 活性影响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仪器
        4.1.1.2 试剂
        4.1.1.3 试验鱼
        4.1.2 方法
        4.1.2.1 饲养管理
        4.1.2.2 试验浓度设计
        4.1.2.3 样品的采集
        4.1.3 样品的测定
        4.1.3.1 组织蛋白的测定
        4.1.3.2 SOD 活性的测定
        4.1.3.3 CAT 活性的测定
        4.1.3.4 GPX 活性的测定
        4.1.3.5 T–AOC 的测定
        4.1.3.6 Na~+-K~+-ATP 酶活性的测定
        4.1.4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鳃、肝、肾组织蛋白含量
        4.2.2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SOD 活性的影响
        4.2.2.1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鳃组织SOD 活性的影响
        4.2.2.2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肝胰脏SOD 活性的影响
        4.2.2.3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肾组织SOD 活性的影响
        4.2.2.4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SOD 活性影响的小结
        4.2.3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CAT 活性的影响
        4.2.3.1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鳃组织CAT 活性的影响
        4.2.3.2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肝胰脏CAT 活性的影响
        4.2.3.3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肾组织CAT 活性的影响
        4.2.3.4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CAT 活性影响的小结
        4.2.4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GPX 活性的影响活性
        4.2.4.1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鳃组织GPX 活性的影响
        4.2.4.2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肝胰脏GPX 活性的影响
        4.2.4.3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肾组织GPX 活性的影响
        4.2.4.4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GPX 活性影响的小结
        4.2.5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T-AOC 的影响活性
        4.2.5.1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鳃组织T-AOC 的影响
        4.2.5.2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肝胰脏T-AOC 的影响
        4.2.5.3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肾组织T-AOC 的影响
        4.2.5.4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T-AOC 影响的小结
        4.3.6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Na~+-K~+-ATPase 活性的影响活性
        4.3.6.1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鳃组织Na~+-K~+-ATPase 活性的影响
        4.3.6.2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肝组织Na~+-K~+-ATPase 活性的影响
        4.3.6.3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肾组织Na~+-K~+-ATPase 活性的影响
        4.3.6.4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Na~+-K~+-ATPase 活性影响的小结
5 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对猪肠道线虫的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民族药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D]. 王敏. 大理大学, 2020(05)
  • [2]泰州地区犬肠道寄生虫调查及其防治药物效果的研究[D]. 魏冬霞. 扬州大学, 2018(05)
  • [3]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的功能鉴定及药物靶标筛选[D]. 曲自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01)
  • [4]甲苯咪唑作用小林三代虫(Gyradactylus Kobayashii)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组分析[D]. 耿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5]甲苯咪唑与曙红Y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倍频散射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J]. 李勤,田丰玲,周尚,傅凌莉,刘蕖,杨季冬. 应用化学, 2015(04)
  • [6]甲苯咪唑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J]. 韩飞,张曼,张周,王晶钰.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07)
  • [7]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分析某些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方法研究[D]. 田丰玲. 西南大学, 2014(10)
  • [8]抗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J]. 郝桂英.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9]甲苯咪唑在鲫鱼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研究[D]. 赵宜惠. 扬州大学, 2009(01)
  • [10]甲苯咪唑对黄河鲤抗氧化系统和Na+-K+-ATPase活性影响的研究[D]. 弓飞龙.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对猪肠道线虫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