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顶板喷水防治

采煤工作面顶板喷水防治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淋水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1](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提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吕玉广,乔伟,肖庆华,张永强,韩港,刘建荣[2](2021)在《西北侏罗纪煤田软岩劣化控制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西北侏罗纪煤田软岩工程地质难题,开展了矿物成分分析、膨胀性试验、泥化试验、崩解试验和岩石力学特性测试等工作,对软弱岩体所处的富水环境进行了分析,定义了弱胶结强膨胀富水软岩劣化效应概念。基于软岩的工程地质特征,改变传统单纯依靠支护手段控制围岩变形的做法,分析软岩劣化的内因和诱因,抓住富水环境这一核心要素,提出"治软先治水"的防治理念,形成了"大水防控、小水管理、强化支护、协同治理"的软岩工程劣化控制技术体系。"大水防控"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了基岩水—砂混合型突涌灾害,"小水管理"阻断了水与软弱围岩的接触,"强化支护"最大限度发挥支护作为围岩变形控制基本手段的功能,坚持水与软岩"协同治理"原则。工程实践证明了上述软岩劣化控制技术的有效性,也表明了水害防治和软岩劣化控制必须采取综合分析、协同治理的技术措施。

王胜[3](2020)在《大水矿井综放工作面波浪式开采及综合防治水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深部大水矿井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顶板含水量大,工作面开采后,煤层上方形成导水裂隙带,导通上覆含水层,使含水层内的水体流入工作面,影响工作面正常的安全回采,特别是在沿空掘巷布置的工作面中,大量的涌水会对留设的区段小煤柱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破坏,影响其承载稳定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工作面开采期间的顶板水进行综合治理,保证工作面开采安全、区段小煤柱的稳定性及顶板水的顺利排出。论文以陕西高家堡煤矿深部强充水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针对大水矿井工作面安全回采、工作面排水等问题,研究了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工作面波浪式开采方案及参数、专用泄水巷道及泄水孔布置等多方面的内容,得到大水矿井综放工作面波浪式开采安全开采系列技术。通过工作面矿压显现监测分析,得到综放工作面开采期间的覆岩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波浪式开采方案,即工作面回采时采用波浪式回采,在面后人为制造分水岭;根据101工作面的回采期间顶板运动规律及采煤机卧底量得到了波浪式开采的多个开采技术参数,波浪开采的距离为16m为宜(8m波峰,8m的波谷),保证波峰与波谷的高差不得小于0.8m,每个步距内仰采和俯采的平均度数为6.5°(采煤机最大卧底量370mm,实际推采过程中每刀抬高或者卧底100mm)。同时,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了面后挡水墙、清污分流等多项综合防治水技术措施。针对工作面过向斜区域排水困难的问题,设计了矿井专用泄水巷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泄水巷在不同位置处受工作面采动影响的程度,即工作面充分采动后,底板破坏深度为13m,结合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结果,在设计泄水巷位置时,巷道围岩松动圈按最大值2.43m考虑,即专用泄水巷道应在工作面底板下部16m的范围外掘进;同时,针对工作面推过泄水巷道后矿井水难以排出的问题,设计专用泄水钻孔,确定了钻孔的结构及参数。综放工作面波浪式开采及综合防治水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类似大水矿井高产高效及水害防治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杨亚威[4](2020)在《多孔洞岩溶区软泥入侵复合顶板回撤通道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永聚煤业10#煤层顶板为坚硬的石灰岩,顶板岩层内存在大量孔洞,局部存在软泥入侵,采煤工作面回撤期间撤架通道数次出现冒顶、压架事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且存在安全隐患,永聚煤业10#煤层大断面回撤通道的支护在其它矿区开采过程中均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为避免工作面装备搬撤期间发生压架、漏顶等事故影响矿井安全生产,需要对该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永聚煤业10#煤层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回撤通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工程实践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多孔洞复合顶板条件下大断面回撤通道的变形破坏规律,揭示围岩失稳变形的机理,据此提出以保证顶板整体性、完整性为核心的支护理念,设计以高强预应力锚杆、中空注浆锚索、单体柱+π型梁为主导的围岩控制技术,主要得到以下成果:多孔洞复合顶板回撤通道围岩典型破坏特征为:顶板表面岩层坚硬且裂隙发育破碎,冒顶事故频发,顶板大面积冒顶或沿煤帮切落式垮落造成压架事故;帮部煤体松软破碎,片帮明显。通过顶板钻孔窥视表明:顶板岩层0~4 m内,裂隙发育,存在轻微离层;顶板岩层4~8 m内溶洞发育,存在大量孔洞,岩体节理、裂隙充分发育,强度低,松散破碎;深度8 m及以上顶板岩层,岩体坚硬完整。永聚煤业10#煤层顶板岩层4~8 m内岩石质量指标(RQD值)约为深度8m以上岩层的三分之一,约为深度0~4 m岩层的二分之一,且该区域岩样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明显低于0~4 m和8~13 m范围内的岩样,孔洞发育导致岩体的完整性、连续性、整体性大幅度降低。永聚煤业10#煤层回撤通道顶板悬臂梁长度11.3 m,顶板不稳定岩层的深度小于12 m,回撤通道顶板支护的对象为均厚12.79 m的石灰岩基本顶。石灰岩内孔洞发育区存在多个孔洞和多组结构面,使该区域岩体的强度、自稳及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初步提出孔洞发育顶板回撤通道围岩失稳机理:回撤通道开挖后,顶板浅部岩层裂隙延展发育,孔洞发育区内节理、裂隙扩展发育,进一步增大顶板不稳定岩层的深度,顶板完整性、整体性不断降低,孔洞发育区岩层易出现较大离层,逐渐发展为冒顶或大面积切落式垮落,造成压架事故。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孔洞发育对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顶板孔洞发育层位越浅,对于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越大;孔洞分布层位上部岩层和下部岩层相向移动,孔洞围岩受剪破坏明显;孔洞分布密度越大,顶板塑性破坏越严重,表面位移量越大,当孔洞体积达到整个孔洞发育区的25%后,顶板沿煤壁附近发生切落式垮落,回撤通道围岩整体失稳,充分说明了孔洞发育是导致回撤通道围岩难以控制的关键因素,验证了回撤通道顶板失稳破坏机理。根据多孔洞复合顶板的破坏特性,将顶板岩层分为裂隙破碎区、孔洞发育区、坚硬自稳区,并提出以保证顶板的完整性、整体性为核心的多级支护技术,分析永聚煤业回撤通道现有支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设计以高强预应力锚杆、中空注浆锚索、单体柱+π型梁为主导的多层级围岩控制技术方案,分析探讨锚杆锚索预应力、长度等对支护效果的影响,选择恰当的支护理论确定锚杆、锚索支护的具体参数。现场应用期间进行实地调研和矿压监测,结果表明,新方案充分调动深部稳定岩层的承载能力,深部岩层和浅部岩层组合为稳定承载结构,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和承载能力,有效控制顶板岩层的离层、相向移动及裂隙扩展发育,将巷道顶板下沉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了顶板的非连续大变形及冒顶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顾世乾[5](2019)在《杭来湾煤矿涌水危险性分析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近距离含水层下矿井涌水的问题,以杭来湾煤矿3号煤层开采为背景,在进行地表沉陷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综采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了矿井5年后的月平均涌水量,分析了开采3号煤层的涌水危险性,提出了防治矿井涌水的技术。分析了30101工作面(采高4.5m)地表下沉量的实测数据,结果表明:地表的最大下沉量为2.5m,滞后工作面15m处开始下沉;在120150m范围内地表下沉量大;工作面采动后,沿煤层走向形成了局部的”U”型结构,凹陷范围约330m。同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表明,地表的最大下沉量为2.75m。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经验公式预测,以及钻孔冲洗液漏失量实测等方法研究了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的高度。数值计算得出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02.1m(22倍采高),经验公式计算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9.71m,实测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98.1m。根据上述研究得到的导水裂隙带的高度,结合杭来湾煤矿的地质资料,确定开采该煤层必然导通上覆的七里镇砂岩含水层。利用MATLAB软件对矿井涌水量的数据进行拟合,预测出矿井5年后的月平均涌水量为1367.1m3/h,相比当前月平均涌水量(934.2m3/h)增幅46.3%。据此设计和验证了矿井的排水量,保证其符合《矿井防治水细则》中关于矿井排水量规定的要求。结合相似、相邻矿井的防治矿井涌水的成功经验,对杭来湾煤矿回采区域进行矿井涌水危险性分析,提出设置水文监测预警系统、留设防水及安全保护煤柱等防治矿井涌水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了矿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该论文有图25幅,表11个,参考文献107篇。

郭建军[6](2019)在《长距离调斜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煤矿开采过程中“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的顶板事故,对井工开采的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其造成的影响无疑会对煤矿的生产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所以,研究如何做好顶板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对一些不规则、走向较长的工作面,更加需要重视顶板相关的防治工作,这对煤矿安全生产、煤炭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锦界煤矿31114长距离调斜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工作面在矿井所处地理位置、煤岩特性、顶底板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情况对回采工作产生的影响,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创新工作面采煤方法,根据工作面位置及煤层顶底板构造,保证最大回采率前提下,工作面采用调斜设计,研究工作面开采前的设备配套、安装、初采期间的采煤工艺,同时在顶板控制方面对工作面长度、顶板岩石重力密度以及液压支架最大控顶距等参数进行验证,确保液压支架完全满足工作面顶板压力要求。采用定向水力压裂的方法控制顶板的初次垮落,消除初次开采时顶板出现大范围垮塌,根据对工作面矿压观测和机头、机尾断裂垮落及地表塌陷情况,研究调斜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工作面顶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在工作面回采实践过程中总结顶板安全管理的重点管控内容以及在面对不可抗灾害时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分区域、分时间对顶板管理做了科学的防治,使顶板治理工作做到无死角、深层次、全方面管理。该工作面的开采是对长距离不规则工作面的一次成功探索,通过理论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手段研究工作面矿压规律、支架选型和顶板控制管理,给工作面不规则情况的开采提供了参考对象。该工作面的设计与开采不仅降低了煤损率,提高矿井开采年限,也为后续类似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指导和借鉴。

崔振涛[7](2018)在《松软砂岩强富含水层矿井首次应用放顶煤采煤法开采》文中认为结合新一采左二片工作面地质情况,对采用放顶煤采煤法所面临的难题,从合理选择设备选型、处理顶板水和科学放煤等方面入手,通过采取超前疏放水、顶板监测管理、设备检修、动态出煤和采空区及顶板淋水控制等措施,实现了铁北煤矿左部首次在松软砂岩强富含水层下采用放顶煤采煤法开采。在整个回采过程中,加强了放煤及顶板管理工作,针对顶板含水层变化,采取相应的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作面相比不放煤多采出煤炭0.535Mt,增加收入8548万元。

张金良[8](2018)在《铁北煤矿左六片工作面防治水方案浅析》文中研究指明铁北矿左六片工作面煤层顶板赋存有多个含水层,并且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富水性较强,工作面回采存在多种类型水害隐患。首先分析了新二采区左六片工作面水害来源,根据工作面水文状况,结合以往治水、排水经验,重点论述了新二采区左六片工作面顶板水的防治技术、排水治水方案及措施,并对回采期间出现的难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一是建立健全矿井井下水害防御排水体系,地表水防御体系;二是在工作面采取提前疏放顶板含水层的方法,将煤层顶板含水层的水提前疏放下来,减小回采期间工作面的压力和涌水量,从而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孙尚旭[9](2017)在《金宝屯矿含水层下开采危险性分析及防治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宝屯煤矿N211区综采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受到顶板水的影响,局部顶板产生涌突水现象,顶板矿压显现剧烈,使得工作面工作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顶板水害防治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金宝屯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研究了顶板岩层分布规律;应用瞬变电磁物探手段,查明了工作面上覆岩层含水区域及富水特征,结合UDEC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在关键层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理论计算和现场监测,研究了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结合工作面顶板涌突水实例、上覆岩层富水性特征及工作面顶板运移规律,分析了覆岩运动与顶板涌突水的关系,并提出顶板水治理方案。得到以下结论:工作面顶板涌水水源是距煤层顶板28.6m的砂砾岩和砾岩中的孔隙水,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是40m左右,导水裂隙带波及到上覆含水层,N211区综采工作面存在涌突水危险;顶板涌水量的增加与基本顶周期来压相关,分析得出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范围为63m~68m,周期来压步距范围为5m~18m,平均为12m;顶板含水层分布具有区域性,探测表明回风顺槽内距工作面结束线290m~490m范围、运输顺槽内距工作面结束线110m~190m、360m~480m范围为工作面顶板含水层的富水区域;根据分析提出采用超前探放水与工作面正常匀速开采相结合的顶板水治理方法,确定超前探放水钻孔参数。论文系统地分析了工作面覆岩运动对顶板涌突水的影响,探索出适用于金宝屯煤矿含水层下开采的防突水技术,对保障金宝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以及避免资源损失具有指导意义。

谷斌[10](2017)在《淋水扰动下大倾角软煤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顶板淋水事故易于引发大倾角软煤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失稳。针对长山子煤矿1125大倾角软煤综放面开采初期遭遇顶板淋水后引发的中下部支架倾倒事故,通过分析工作面覆岩结构及水文地质资料,确定了工作面顶板淋水原因;运用理论分析和建立物理力学模型,阐明了顶板淋水对支架稳定性和顶底板稳定性影响,研究了淋水扰动下顶板岩层的破坏机理及特征;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采用FLAC3D建立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大倾角软煤综放面在顶板水作用下的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破坏分布规律;最后制定了支架稳固方案及倾倒支架安全扶稳方案并付诸实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1125工作面顶板淋水来源为其顶板侏罗纪新河组砂砾岩含水层孔隙裂隙水,淋水原因为软弱顶板岩层受开采扰动影响产生由下向上扩展的纵向裂隙,裂隙贯通至顶板砂砾岩含水层时形成导水通道,继而致使局部集聚的顶板水下淋。(2)顶板淋水对支架稳定性的扰动主要表现为淋水侵蚀软弱破碎顶板造成顶板抽冒;底板受淋水浸泡软化变形致使支架底座下陷,二者综合导致支架大范围空顶。支架底座间的浮煤与淋水作用形成煤泥,造成工作面底板湿滑,加剧了支架向下滑移的趋势。(3)顶板淋水扰动下1125工作面顶板岩层破坏机理为:采动裂隙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不断发育在顶板岩层形成松动带,顶板淋水削弱了顶板岩层颗粒间的黏聚力,降低了顶板岩层的抗剪切强度,溶解了顶板岩层部分胶结物,泥化了破碎顶煤,降低了工作面顶板强度及稳定性。顶板水对松动带裂隙施加的裂隙水压力使其发生垂直变形、切向变形以及位移,打破了顶板岩层原有平衡,最终导致其出现贯穿性破坏面并引发失稳。(4)FLAC3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顶板水扰动下其顶板垂直应力呈不均匀无规则分布,应力扰动范围较大,顶板变形程度及顶板塑性破坏区较无水干涉条件下均显着增大,增加了大倾角软煤综放面顶板岩层失稳趋势。(5)支架稳固方案和倾倒支架动态扶稳方案有效控制了工作面水患,扶稳了受淋水影响倾倒的支架,确保了大倾角软煤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的稳定性。本论文研究结果对于解决水文条件相对简单的大倾角软煤综放面突发顶板淋水事故后引发“支架—围岩”系统失稳及推进缓慢问题具有借鉴意义,所确定的支架稳固方案及倾倒支架扶稳方案为大倾角软煤综放面安全通过淋水区域提供了保障。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淋水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煤工作面顶板淋水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3 结论

(2)西北侏罗纪煤田软岩劣化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软弱岩体工程地质特性
    1.1 弱胶结性
        1)胶结物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2)崩解性试验
    1.2 低强度
    1.3 高膨胀性
        1)膨胀性矿物
        2)膨胀性试验
        3)水解试验
    1.4 富水性
        1)水文地质条件
        2)含水率对岩石力学强度的影响
2 劣化效应概念与工程特征
    2.1 劣化效应概念
    2.2 劣化工程特征
        1)弱胶结性+富水性引起突水溃砂
        2)膨胀性+水引起巷道泥化、膨胀扩容
        3)综合作用巷道大变形
3 软岩工程劣化控制技术
    3.1 控制技术体系
    3.2 大水防控
        3.2.1 疏干开采
        3.2.2 预置导流管
    3.3 小水管理
        1)定向钻孔疏放。
        2)漏斗接水。
        3)广布雨棚。
        4)软管导流。
        5)集中排放。
        6)水窝泄压。
        7)喷浆覆盖。
        8)底拱隔水。
    3.4 强化支护
        1)弧形断面原则
        2)全断面支护原则
        3)联合支护原则
        4)大密度支护原则
        5)及时支护原则
        6)下行布置原则
    3.5 协同治理
4 工程效果
    1)保障安全生产。
    2)采煤效率提升。
    3)掘进效率提升。
    4)巷道变形控制效果。
5 结论

(3)大水矿井综放工作面波浪式开采及综合防治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课题来源及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采矿地质条件及地应力测量
    2.1 矿井位置及条件
    2.2 煤层及顶底板赋存特征
    2.3 地质构造分布情况
    2.4 水文地质情况
    2.5 101面地质条件
    2.6 地应力测量
    2.7 本章小结
3 综放工作面覆岩运动特征
    3.1 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理论分析
    3.2 工作面不同条件下的顶板运动规律
    3.3 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观测结果分析
    3.4 工作面推进方向的顶板运动规律实测分析
    3.5 工作面涌水与矿压显现的关联性
    3.6 本章小结
4 综放工作面波浪式开采技术
    4.1 工作面涌水特征分析
    4.2 波浪式开采参数确定
    4.3 工作面波浪式开采期间的防治水措施
    4.4 波浪式开采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波浪式开采专用泄水巷道合理位置分析
    5.1 工作面底板采动效应分析
    5.2 巷道围岩松动圈分析
    5.3 专用泄水巷道合理位置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多孔洞岩溶区软泥入侵复合顶板回撤通道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作面回撤研究现状
        1.2.2 巷道顶板(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1.2.3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1.2.4 回撤通道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本论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回撤通道围岩结构特征与破坏机理研究
    2.1 工程概况
        2.1.1 开采技术条件
        2.1.2 工作面回撤通道概况
        2.1.3 多孔洞复合顶板回撤通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2.2 孔洞性顶板原位特性研究
        2.2.1 顶板赋存状况
        2.2.2 顶板钻孔窥视
        2.2.3 地应力测试
        2.2.4 巷道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实验
    2.3 回撤通道覆岩结构与顶板破坏机理
        2.3.1 回撤通道覆岩垮落状态分析
        2.3.2 回撤通道顶板破坏状态
        2.3.3 回撤通道顶板破坏机理
        2.3.4 回撤通道覆岩结构
        2.3.5 回撤通道实体煤帮破坏机理
    2.4 小结
第三章 多孔洞复合顶板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拟研究背景概述
    3.2 FLAC~(3D)数值模拟实验研究
        3.2.1 数值计算软件简介
        3.2.2 孔洞分布层位对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3.2.3 孔洞发育密度对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多孔洞复合顶板回撤通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4.1 多孔洞复合顶板回撤通道控制思路
        4.1.1 回撤通道支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4.1.2 多孔洞复合顶板控制思路
        4.1.3 各种支护方式的作用
        4.1.4 多孔洞复合顶板回撤通道多层级支护技术
    4.2 影响回撤通道支护效果的主要因素
    4.3 回撤通道支护合理参数设计
        4.3.1 顶板锚杆支护
        4.3.2 顶板锚索支护
        4.3.3 帮部锚杆支护
    4.4 小结
第五章 多孔洞复合顶板回撤通道支护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5.1 工作面概况及支护方案
        5.1.1 末采工序
        5.1.2 回撤通道施工
    5.2 应用效果现场监测
        5.2.1 监测目的及内容
        5.2.2 巷道表面位移量监测
        5.2.3 巷道顶板离层监测
        5.2.4 锚杆锚索受力监测
        5.2.5 其它测试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杭来湾煤矿涌水危险性分析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矿井概况
    2.1 井田概况
    2.2 矿井采掘概况
3 地表沉陷规律与“三带”高度
    3.1 地表沉陷规律
    3.2 “三带”高度
    3.3 小结
4 矿井涌水危险性分析
    4.1 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分析
    4.2 煤层顶板冒裂程度分析
    4.3 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析
    4.4 矿井充水条件
    4.5 矿井涌水量分析
    4.6 小结
5 矿井水害防治
    5.1 矿井水文监测预警系统
    5.2 采、掘工作面防治水技术
    5.3 留设安全保护煤柱
    5.4 井下探、放水技术
    5.5 矿井排水设施及能力
    5.6 地表防治水技术
    5.7 应急救援
    5.8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长距离调斜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2.开采技术条件
    2.1 .工作面位置及回采时对地面的影响
        2.1.1 .工作面位置
        2.1.2 .地面相对位置
        2.1.3 .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2.2 .煤层
        2.2.1 .煤层厚度
        2.2.2 .煤种、煤质特征
        2.2.3 .煤层顶底板
        2.2.4 .地质构造
        2.2.5 .水文地质
        2.2.6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2.3 .本章小结
3.采煤方法
    3.1 .调斜设计
        3.1.1 .调斜方法
        3.1.2 .调斜工艺
    3.2 .巷道布置及采煤工艺
        3.2.1 .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
        3.2.2 .巷道参数及支护方式
        3.2.3 .采煤工艺
        3.2.4 .采煤工序
        3.2.5 .采煤工艺说明及要求
        3.2.6 .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方式及推进度
    3.3 .设备配置
        3.3.1 .工作面设备配备
        3.3.2 .各设备的主要性能及其技术特征
    3.4 .本章小结
4.顶板控制管理
    4.1 .支护设计与选型
        4.1.1 .液压支架的核算
        4.1.2 .液压支架的选型
        4.1.3 .工作面支架与运输机布置方式
        4.1.4 .工作面液压系统
    4.2 .工作面顶板控制
        4.2.1 .工作面初次来压时顶板控制
        4.2.2 .工作面回采时的顶板控制
        4.2.3 .两顺槽超前支护管理
        4.2.4 .端头顶板管理
        4.2.5 31114胶运顺槽顶板监测及顶板离层仪的管理
        4.2.6 .两顺槽三角区顶板管理
    4.3 .矿压观测
        4.3.1 .矿压观测的作用和任务
        4.3.2 .矿压观测方案
        4.3.3 .工作面初采、末采期间的矿压观测
        4.3.4 .工作面开采矿压规律
    4.4 .顶板工程质量管理
    4.5 .本章小结
5.顶板安全管理
    5.1 .安全技术措施
        5.1.1 .顶板危险源辨识及管控措施
        5.1.2 .工作面一般安全技术措施
        5.1.3 .工作面顶板控制稳定技术措施
        5.1.4 .工作面、上下出口防片帮、顶板鳞皮掉落稳定技术措施
        5.1.5 .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措施
        5.1.6 .工作面过特殊地质构造带危险源辨识
        5.1.7 .工作面过冲刷带安全技术措施
        5.1.8 .过裂隙带稳定技术措施
    5.2 .工作面灾害预防措施
        5.2.1 .救灾设施
        5.2.2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
        5.2.3 .应急救援的方针以及原则
    5.3 .工作面自然灾害防治
        5.3.1 .顶板灾害防治
        5.3.2 .自救、互救知识
    5.4 .工作面避灾路线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7)松软砂岩强富含水层矿井首次应用放顶煤采煤法开采(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一采左二片工作面概况
    1.1 地质条件
    1.2 水文地质条件
2 采用放顶煤工艺面临的难题
    2.1 顶板承压含水层
    2.2 放顶煤工艺的首次应用
3 开采前的准备工作
    3.1 井下设备选型
    3.2 疏水降压, 保证顶板安全
    3.3 建立健全疏排水系统
4 工作面回采管理
    4.1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4.2 矿压监测, 强化顶板管理
    4.3 放顶煤管理
        4.3.1 初次放顶煤
        4.3.2 正常放顶煤
        4.3.3 放煤工责任制管理
        4.3.4 严格控制层位, 提高煤质管理
        4.3.5 分段放煤管理, 动态出煤
        (1) 正常放顶煤管理
        (2) 特殊地段顶煤管理
        4.3.6 工作面顶板淋水及采空区涌水管理
        4.3.7 隅角管理
5 结 论

(8)铁北煤矿左六片工作面防治水方案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左六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2 左六片工作面含水层分析
3 左六片工作面防治水方案的选择
4 回采前水害治理及保障措施
    4.1 顶板含水层探放
    4.2 治水保障措施
    4.3 左六片工作面水害治理安全措施
5 回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1 煤灰治理
    5.2 工作面原煤含水量治理
6 结束语

(9)金宝屯矿含水层下开采危险性分析及防治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顶板涌突水研究现状
        1.2.2 采动覆岩移动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含水层分布及岩层力学参数测定
    2.1 矿井概况
        2.1.1 矿区交通位置
        2.1.2 矿区地层分布
    2.2 岩层力学参数测定
        2.2.1 参数测定意义
        2.2.2 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导水裂隙带发育对含水层影响分析
    3.1 工作面涌水水源分析
    3.2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
        3.2.1 理论计算
        3.2.2 数值模拟
    3.3 本章小结
4 矿压显现对工作面涌水影响分析
    4.1 工作面实际涌水情况
    4.2 工作面基本顶运移分析
        4.2.1 理论计算
        4.2.2 矿压监测
    4.3 基本顶来压与工作面涌水关系
        4.3.1 初次来压与工作面涌水关系
        4.3.2 周期来压与工作面涌水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含水层富水性探测及防治水技术研究
    5.1 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富水性探测
        5.1.1 井下瞬变电磁仪探测原理
        5.1.2 瞬变电磁仪探测方案
        5.1.3 探测结果分析
    5.2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探测
        5.2.1 瞬变电磁仪探测方案
        5.2.2 探测结果分析
    5.3 顶板水防治技术研究
        5.3.1 留设防水煤岩柱
        5.3.2 超前疏干
        5.3.3 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及开采措施
    5.4 N211区工作面顶板水防治措施
        5.4.1 超前探放水方案
        5.4.2 超前探放水钻孔布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淋水扰动下大倾角软煤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2 工程背景
    2.1 矿井概况
    2.2 工作面概况
        2.2.1 工作面基本情况
        2.2.2 工作面地质构造及顶底板特征
        2.2.3 工作面水文地质
    2.3 工作面巷道布置及顶板管理方法
        2.3.1 巷道布置
        2.3.2 顶板管理方法
    2.4 工作面顶板淋水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淋水扰动下大倾角软煤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分析
    3.1 淋水扰动下顶板破坏机理
    3.2 淋水扰动下顶底板稳定性分析
        3.2.1 顶板稳定性分析
        3.2.2 底板稳定性分析
    3.3 淋水扰动下支架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顶板水扰动下大倾角软煤综放面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4.1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用
    4.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4.2.1 参数计算
        4.2.2 数值模型
    4.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3.1 无水干涉与顶板水扰动下围岩应力分布对比研究
        4.3.2 无水干涉与顶板水扰动下围岩位移对比研究
        4.3.3 无水干涉与顶板水扰动下围岩塑性破坏对比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大倾角软煤综放面支架稳固方案及倾倒支架安全扶稳技术
    5.1 淋水扰动下支架倾倒过程实录
    5.2 工作面支架倾倒原因分析
    5.3 支架稳固方案及倾倒支架安全扶稳技术
        5.3.1 支架稳固方案
        5.3.2 倾倒支架安全扶稳技术
    5.4 支架稳固与倾倒支架扶稳现场试验及效果
        5.4.1 矿井水害治理
        5.4.2 安全扶稳支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采煤工作面顶板淋水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2]西北侏罗纪煤田软岩劣化控制技术[J]. 吕玉广,乔伟,肖庆华,张永强,韩港,刘建荣.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1(06)
  • [3]大水矿井综放工作面波浪式开采及综合防治水技术研究[D]. 王胜.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多孔洞岩溶区软泥入侵复合顶板回撤通道支护技术研究[D]. 杨亚威.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杭来湾煤矿涌水危险性分析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顾世乾.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6]长距离调斜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研究与实践[D]. 郭建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7]松软砂岩强富含水层矿井首次应用放顶煤采煤法开采[J]. 崔振涛. 煤矿开采, 2018(S1)
  • [8]铁北煤矿左六片工作面防治水方案浅析[J]. 张金良. 煤矿开采, 2018(S1)
  • [9]金宝屯矿含水层下开采危险性分析及防治水技术研究[D]. 孙尚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3)
  • [10]淋水扰动下大倾角软煤综放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控制研究[D]. 谷斌.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采煤工作面顶板喷水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