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化肥厂新尿素装置投产并通过试验

贵州化肥厂新尿素装置投产并通过试验

一、贵州化肥厂新建尿素装置投产并通过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方锦波[1](2021)在《兰州三线企业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研究(1964-1990)》文中提出

李卓翰[2](2021)在《“一五”时期吉林“三大化”工业建筑遗产调查及保护利用研究》文中认为

王辅臣[3](2021)在《煤气化技术在中国: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系统回顾了煤气化技术在中国15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新中国建立前、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3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我国引进各类煤气化技术的过程及其应用情况;以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2个阶段,重点概括了我国煤气化技术领域的艰难探索、系统深入研究和技术示范与应用过程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成果;对我国自主开发的主要煤气化技术的研发历程、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及最新进展进行概要阐述,并对地下气化、催化气化、加氢气化、超临界水气化、等离子体气化等新型气化技术的国内研发进展进行简要述评;总结了我国煤气化技术引进、自主研究与工程应用经验,从降低装置投资、提高系统效率、实现环境友好、协同处理液/固有机废物、融合信息化技术、开发新技术、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对煤气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庄富源[4](2018)在《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产重组是将原企业或者不同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组合、重新配置,充分发挥资产的整体协同优势,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进行横向的资产重组,也可以进行纵向的资产重组,实现企业的最优规模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经济效益。资产重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或者进行不良资产的剥离,或者进行优质资产的收购,或者进行债务重组,优化资产结构,调整负债结构,调整业务结构。研究资产重组对研究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云南的省属企业运营状况普遍不好,大部分亏损严重、资金紧张,管理模式也是五花八门,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各省属企业都在进行资产重组,有进行内部资产的重组,进行亏损资产剥离,进行瘦身健体,进行辅业的分离;也有的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引进民营资本和机制,发挥综合优势;也有的进行省属企业之间的外部资产重组,优化资产结构和债务结构,发挥省属企业的协同优势,目的都是如何盘活现有资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本案例研究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分析其成功的背景、原因、方案,研究其资产重组的思路、措施、方法、步骤,研究其资产重组取得成功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利弊分析,为云南省类似的企业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对指导类似企业的改革发展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警醒一些企业,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重新审视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思考如何进行资产的重组,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打造一些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本论文同时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用于对其资产重组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时使用,定量分析法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指标包括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采用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应用资产重组和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在现实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指导研究下一步的方案,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5](2016)在《脱硫脱硝行业2015年发展报告》文中认为综述了2015年我国脱硫脱硝行业的发展环境及现状,介绍了行业发展的主要动态,针对脱硫脱硝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和建议。

汪家铭[6](2013)在《低温甲醇洗工艺的技术优势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低温甲醇洗技术是利用冷甲醇作为溶剂,脱除CO2、H2S、COS等酸性气体的一种气体净化方法。介绍了德国Linde公司和Lurgi公司低温甲醇洗工艺的技术优势;评述了低温甲醇洗技术在大型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领域的最新应用情况。

程超[7](2012)在《化肥厂脱硫系统清洁生产评价及减排潜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中,乌鲁木齐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被列为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为了改善大气环境,乌鲁木齐环保局正在全面开展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出台了相应的烟气排放整治政策。化肥厂燃煤锅炉于1997年建成投运,根据2003年-2005年期间的检测数据,按污染物排放浓度测算,SO2排放量为2292-4878吨/年,占公司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约26%;烟尘排放量为266-573吨/年,对周边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化肥厂锅炉进行增设烟气脱硫装置技术改造,实施锅炉烟气净化治理措施,对削减公司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有较好的效果。开展清洁生产是为了最有效的利用资源、能源,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物料消耗,它既符合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原则,又可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使环境得以改观。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实行清洁生产必将给企业带来显着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促进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刘来平[8](2012)在《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文中提出石油化工是一个全球化特点十分鲜明的产业,又是一个资源依赖性非常强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就是以全球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全世界石油资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而发展起来,至今仍掌握着全球产业的主导权。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是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生产体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独立的体系与外部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本文用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以下简称TCC公司)1970—2008年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个企业的研究,分析中国石化产业是如何从一个独立体系逐渐参与到世界生产体系过程中的。近代石油产业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不久即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从美国、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俄罗斯等地开采的石油经过美国、英国、荷兰石油公司的加工提炼成各种油品,在世界各地销售。一战后跨国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垄断了中东石油的开发权,二战以后开始大规模开发。凭借中东的“廉价石油”,以“七姊妹”为代表的大石油公司在生产技术和销售市场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化工产业。产油国为了石油利益持续抗争,四次中东战争是石油资源矛盾的集中爆发。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是建国后完全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独立发展的,70、80年代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体系。TCC公司就是在中国原油勘探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大规模发展炼油和化工生产的背景下组建的。公司依托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到9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大型石化建筑企业。9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经济体制转变、内需不足的形势,受此影响石化产业发展缓慢,乃致亏损。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虽然TCC公司想方设法承揽工程,涉足多种业务,但一直难以摆脱困境。为扩大总需求,中国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由于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出口政策对石化产业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从企业内部来说,TCC公司90年代后期在集团统一政策安排下采取大力减员下岗、脱离社会职能等措施,企业负担有所减轻。不过企业状况真正有所好转、效益逐渐提高是进入21世纪后。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促进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21世纪初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出口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多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以初级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制造品,大量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等产品使石化原料需求猛增。为满足这些产品需求,中国加速扩大石化生产能力。大量石化项目的投资建设使TCC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是企业形式好转的根本原因。虽然如此,不过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分工形势来看,TCC公司与其他的中国石化企业一样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增长放缓。不过从全球来看,只是消耗资源多的产业环节转到了中东、南亚、印度等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迅速,导致石油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竞争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直至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都含有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的因素。在政治、军事力量的保护支持下,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占据产业链高端,通过历史形成的技术垄断优势继续保持产业主导权。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鲜明的资源依赖特点,且石油作为能源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石油化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尤为需要政府的扶助与支持。目前的全球石化产业分工体系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凭借军事武力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又借助其在石油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垄断石油产业链条的高端。中国石化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无疑受到这个分工体系的制约,一方面缺少外部石油资源供应的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技术方面又落后于西方,处于石油生产加工链条的低端。历史上和今天,很多国家都曾经通过采用贸易保护和幼稚工业辅助等经济政策,支持和推动自己国家的各种产业发展,以期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石化产业这种资源依赖性特别强的产业来说,西方国家在过去和今天采用的不仅仅是经济政策,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和发动战争,为自己国家的石油工业抢占国际石油资源。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那么在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用国家力量来支持中国的石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张婧[9](2003)在《尿基复合肥生产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世界复合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供给需求情况,可以看出复合肥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朝阳性产业,中国是农业大国,黑龙江省又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农业基地。因此,深入剖析复合肥的生产与优化是有必要的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入关后国家对化肥保护五年,NPK复合肥准入量为270万吨,年增长率为5%。五年后中国将允许外商从事国内化肥的零售、批发业务。到时,高起点、能耗低、产品质量好、具有经济规模复合肥生产厂将负起迎接世界复合肥市场经济竞争挑战的重任。 通过黑龙江省复合肥供需现状的详细介绍,并从黑龙江省土壤结构及不同种植作物的品质改善要求及需肥特点出发,针对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对复合肥中营养元素的需求情况,提出复合肥及含微量元素的复合肥市场需求情况。我国现有大型复合肥装置的建设、投资、工艺路线选择、关键设备包括进口设备尺寸、原料确定及来源、成本等生产运行情况做了深入细致地介绍。 对尿素—磷酸—铵(MAP)(钾盐)系统和尿素—过磷酸钙(OSP或TSP)(钾盐)系统造粒机理进行研究。详细介绍国外对我国进行转让的HOFUNG公司、KALTENBACH—THURING公司、INCRO三家公司NPK复合肥工艺技术及其业绩厂情况,讨论了复合肥工艺技术路线、原料的选择、产品物料消耗和公用工程消耗、工艺技术特点及优缺点,并对其工艺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优化工艺路线,对不适宜处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使复合肥生产过程适合黑龙江省复合肥企业的特定要求。并提出了复合肥设备配置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议复合肥生产厂以科研院所为项目的科研后盾。

冉崇慧,徐云春[10](1997)在《对新建大型尿素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九五”期间,为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国内将新建一批大型尿素装置,本文对如何更好地选择先进、成熟可靠且经济效益突出的工艺提出一些思考。

二、贵州化肥厂新建尿素装置投产并通过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化肥厂新建尿素装置投产并通过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3)煤气化技术在中国: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外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历程
    1.1 国外煤气化技术的发展
    1.2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早期应用
    1.3 新中国建立初期煤气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4 改革开放后煤气化技术的引进及应用
        1.4.1 固定床气化技术的引进及应用
        1.4.2 流化床气化技术的引进及应用
        1.4.3 气流床气化技术的引进及应用
2 国内煤气化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进展
    2.1 改革开放前煤气化技术的研究开发
        2.1.1 固定床气化技术
        2.1.2 K-T炉常压粉煤气化技术
        2.1.3 水煤浆气化技术
        2.1.4 常压旋流式粉煤气化炉
        2.1.5 空气-粉煤熔渣池气化
        2.1.6 流化床气化技术
    2.2 改革开放以来自主煤气化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2.2.1 固定床气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2.2 流化床气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2.3 气流床气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2.4 其他气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工程示范
        2.2.5 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
3 结语与展望
    3.1 结语
    3.2 展望

(4)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2 资产重组的内涵阐释
    2.1 资产重组的概念和分类
    2.2 资产重组的动因和作用
    2.3 资产重组的风险
    2.4 资产重组的模式
3 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亏损严重
    3.2 资源配置不当生产组织困难
    3.3 管理模式制约企业运营
    3.4 产品销售困难
    3.5 应收账款和库存大幅上升
    3.6 融资困难资金紧张
4 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4.1 关联企业分析
        4.1.1 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4.1.2 云南云维集团有限公司
    4.2 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竞争力分析
        4.2.1 股权结构分析
        4.2.2 资产结构分析
        4.2.3 主要产品和装置分析
        4.2.4 项目手续分析
        4.2.5 技术装备分析
        4.2.6 项目建设分析
        4.2.7 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4.2.8 项目经济性分析
        4.2.9 装置竞争能力分析
    4.3 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4.4 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分析
        4.4.1 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4.4.2 节能减排成效显着
        4.4.3 装置运行逐步稳定
        4.4.4 推进技术改造装备水平提高
        4.4.5 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4.4.6 信息化管理成效初步显现
        4.4.7 适时调整销售策略
        4.4.8 加强市场开拓
        4.4.9 加强融资保证资金需求
        4.4.10 严格绩效管理
        4.4.11 队伍保持稳定
5 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方案
    5.1 资产重组思路及标的
    5.2 资产重组资金及资产
    5.3 机构设置及人员安置
    5.4 资产重组解决的主要问题
6 提升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稳健经营的对策建议
    6.1 安全环保工作
        6.1.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6.1.2 加强安全体系建设
        6.1.3 高度重视环保和节能减排
    6.2 生产管理
        6.2.1 加强原料煤采购
        6.2.2 加强生产计划
        6.2.3 加强设备管理
        6.2.4 加强成本管理
        6.2.5 实施标准化管理
        6.2.6 提高生产技术
    6.3 产品销售
        6.3.1 积极探索新的市场营销模式
        6.3.2 加强市场调研
        6.3.3 采用多元化销售模式
        6.3.4 加大营销人员激励力度
    6.4 财务管理
        6.4.1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6.4.2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6.4.3 加强财务分析
        6.4.4 加强应付账款管理
        6.4.5 防范财务风险
        6.4.6 加强融资
        6.4.7 加强资本运作
    6.5 管理制度
        6.5.1 修订完善管理制度
        6.5.2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6.5.3 重新构建管理架构
        6.5.4 加强内控建设
        6.5.5 加强审计监督
    6.6 改革发展
        6.6.1 调整优化布局聚焦主业
        6.6.2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6.6.3 调整公司管控模式
        6.6.4 完善治理结构
        6.6.5 三项制度改革
    6.7 人力资源管理
        6.7.1 实施人才战略
        6.7.2 健全薪酬考核体系
        6.7.3 建立激励机制
        6.7.4 加强人才培养
    6.8 企业文化建设
        6.8.1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6.8.2 树立核心价值观
        6.8.3 维护企业稳定
    6.9 债务重组
        6.9.1 债务重组的必要性
        6.9.2 债务重组方式
        6.9.3 债务重组利弊分析
    6.10 改制上市
        6.10.1 改制上市的条件
        6.10.2 改制上市的目的
        6.10.3 改制上市的计划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脱硫脱硝行业2015年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2015年行业发展概况
    1.1 行业发展环境
    1.2 脱硫脱硝产业发展现状
2 行业发展特点及重要动态
    2.1 燃煤电厂全面推行超低排放
    2.2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2.3 脱硫脱硝市场向非电行业拓展, 工业锅炉是重点
    2.4 火电厂污染物第三方治理
3 行业技术发展状况
    3.1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进展
    3.2 脱硝还原剂制备技术进展
    3.3 钢铁行业烟气净化新技术
        3.3.1 烟气活性炭净化技术
        3.3.2 焦炉烟气净化干/半干法脱硫+低温脱硝除尘热解析一体化技术与工艺
        3.3.3 FOSS脱硫、脱硝、除尘、脱汞一体化技术
    3.4 陶瓷烟气超低排放新技术
    3.5 非电行业 (热电联产、工业锅炉) 脱硫新技术
4 脱硫脱硝行业的问题与展望
    4.1 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发展展望
        4.1.1 未来新建电厂数量明显减少
        4.1.2 竞价上网成为趋势、社会发电需求创新低
        4.1.3 火电厂烟气脱硫热点问题和技术
        4.1.4 火电厂烟气脱硝存在的问题和热点技术
    4.2 非电行业脱硫脱硝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钢铁行业巨亏影响环保进程
        4.2.2 水泥脱硝行业发展经济和技术压力大
        4.2.3 工业锅炉脱硫脱硝行业的问题
        4.2.4 第三方运营的问题
5 解决对策及建议
    5.1 电力脱硫脱硝行业
    5.2 钢铁、水泥脱硫脱硝行业
    5.3 工业锅炉脱硫脱硝行业

(6)低温甲醇洗工艺的技术优势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特点
    1.1 Lurgi工艺
    1.2 L inde工艺
2 技术优势
    2.1 吸收力强
    2.2 选择性好
    2.3 净化度高
    2.4 操作费用低
3 能耗比较
4 研究现状
5 应用现状
6 工程实例
    6.1 云南解化集团
    6.2 湖北双环公司
7 应用进展
    7.1 投产装置
    7.2 在建装置
8 结语

(7)化肥厂脱硫系统清洁生产评价及减排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概述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SO_2与大气污染
    2.2 SO_2控制技术概述
        2.2.1 燃烧前脱硫控制技术
        2.2.2 燃烧中脱硫控制技术
        2.2.3 燃烧后脱硫控制(烟气脱硫)技术
    2.3 几种氨法脱硫技术简介及其经济性比较
        2.3.1 GE氨法
        2.3.2 NKK氨法
        2.3.3 NADS氨-肥法
        2.3.4 SATS氨-硫酸铵法脱硫技术
        2.3.5 脱硫工艺的经济性比较
    2.4 脱硝技术的发展
    2.5 清洁生产评价及审核
    2.6 节能减排
        2.6.1 节能减排的发展
        2.6.2 中国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
        2.6.3 评价原则
    2.7 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选择
        3.1.1 自然地理条件
        3.1.2 工程地质条件
        3.1.3 水文气象条件
        3.1.4 公用工程条件
    3.2 层次分析法(yaahp)
        3.2.1 层次模型绘制
        3.2.2 判断矩阵生成及两两比较数据输入
        3.2.3 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及排序权重计算
        3.2.4 灵敏度分析
    3.3 化肥厂氨法脱硫清洁生产情况介绍
        3.3.1 清洁生产评估
        3.3.2 重点单元情况
        3.3.3 绘制操作单元功能表
        3.3.4 方案的产生和汇总
        3.3.5 清洁生产方案可行性分析及实施
    3.4 化肥厂二合成氨装置清洁生产开展情况介绍
        3.4.1 车间清洁生产目标
        3.4.2 车间清洁生产已实施无、低费方案和实施效果
        3.4.3 车间清洁生产已实施中、高费方案情况统计表
        3.4.4 方案实施前后资源、能源单耗情况表
        3.4.5 方案实施前后废弃物排放情况
        3.4.6 清洁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3.4.7 编制持续清洁生产计划表
    3.5 化肥厂二尿素装置清洁生产开展情况介绍
        3.5.1 车间清洁生产目标
        3.5.2 无、低费方案产生和实施情况
        3.5.3 清洁生产方案可行性分析
        3.5.4 二尿素车间清洁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3.5.5 二尿素车间清洁生产实施效果及检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脱硫装置清洁生产评价
    4.1 指标体系构建
    4.2 清洁生产评价因素重要度分析
        4.2.1 建立清洁生产评价层次结构图
        4.2.2 权重矩阵判断一致性及计算结果
        4.2.3 灵敏度分析
    4.3 脱硫装置清洁生产下一阶段重点方向及对策
第5章 脱硫装置运行稳定性研究
    5.1 煤质的影响
    5.2 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
        5.2.1 氨水浓度及加入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5.2.2 氨水浓度对脱硫浆液pH的影响
        5.2.3 如何控制氨耗
        5.2.4 入口SO_2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5.3 运行中的问题及措施
    5.4 烟气排放治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脱硫装置减排潜力分析
    6.1 标准变化带来的潜力分析
    6.2 电袋式除尘器改造
        6.2.1 除尘器运行现状
        6.2.2 技术考察结果
        6.2.3 考察总结
        6.2.4 初步改造方案
    6.3 潜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不足之处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8)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近代石油产业在美、荷、英等国的产生和发展
        2.1.1 美国石油产业的形成
        2.1.2 荷兰和英国大石油公司的产生和扩张
        2.1.3 一战后美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2.1.4 大石油公司对炼油技术的垄断优势
        2.1.5 大石油公司的矛盾和勾结
    第二节 二战后西方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
        2.2.1 “七姊妹”开发中东石油
        2.2.2 “七姊妹”成为石油巨头的原因
        2.2.3 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石化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石油输出国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斗争
        2.3.1 1973 年以前石油输出国使用“石油武器”的失败
        2.3.2 1973、1978 年两次石油危机与石油输出国夺取定价权
    第四节 石油危机后世界石化产业的调整
        2.4.1 20 世纪 80 年代石油需求增长缓慢
        2.4.2 冷战结束后石油控制权对美国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石化产业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与 TCC 公司的早期发展(1970—1989)
    第一节 TCC 公司的组建和技术引进项目的建设
        3.1.1 20 世纪 7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的主要工程
        3.1.2 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项目
        3.1.3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背景
        3.1.4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TCC 公司建设大型乙烯工程
        3.2.1 第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曲折
        3.2.2 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3.2.3 20 世纪 8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齐鲁乙烯
    第三节 TCC 公司归并入中国石化总公司
        3.3.1 组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目的
        3.3.2 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成立
        3.3.3 石化总公司成立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意义
第四章 从繁荣到困难(1990—1997)
    第一节 TCC 公司的施工和效益状况
        4.1.1 20 世纪 90 年初期的繁荣
        4.1.2 90 年代中期以后效益下滑
    第二节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石化产业的变化
        4.2.1 产业体制的变革
        4.2.2 由原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第三节 宏观环境对石化产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3.1 工业品市场从短缺到相对过剩的转变
        4.3.2 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
        4.3.3 中国石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第四节 国企改革对石化行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4.1 企业承包制对 TCC 公司的成效
        4.4.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石化企业的作用
第五章 困境中的变革(1998—2002)
    第一节 1998 年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重组
        5.1.1 重组前石化产业的情况
        5.1.2 两大石油集团成立
        5.1.3 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重组和上市
    第二节 TCC 公司的减员与改制
        5.2.1 减员的宏观背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5.2.2 TCC 公司的下岗和减员
        5.2.3 改制分流与脱离社会职能
    第三节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世界石化产业的状况
        5.3.1 大型石油公司的重组
        5.3.2 跨国石油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变
    第四节 “入世”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影响
        5.4.1 入世协议中有关石化市场承的承诺
        5.4.2 “入世”对中国石化业的影响
第六章 参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2003—2008)
    第一节 TCC 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
        6.1.1 TCC 公司的施工任务和效益状况
        6.1.2 中国石化产业的产能扩张
        6.1.3 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
    第二节 面向世界市场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
        6.2.1 TCC 公司在国外施工的情况
        6.2.2 全球产业链中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产业
        6.2.3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
    第三节 21 世纪以来全球石化产业体系的变化
        6.3.1 发达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变化
        6.3.2 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
        6.3.3 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和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尿基复合肥生产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复合肥工业的发展及市场现状
    2.1 世界复合肥工业的发展及现状
    2.2 我国复合(混)肥工业发展及现状
    2.3 东北地区化肥市场情况
    2.4 黑龙江省复合(混)肥工业现状
    2.5 国际复合肥贸易情况
    2.6 加入WTO后关税配额管理
    2.7 世界2001/2010年度复合肥消费预测
    2.8 1998/2001年我国进口复合肥数量及价格
    2.9 黑龙江省石油化学“十五”发展规划对复合肥的要求
    2.10 结论
第3章 黑龙江省土壤特征及对复合肥需求概况
    3.1 黑龙江省土壤特征
    3.2 黑龙江省土壤对复合肥需求概况
    3.3 黑龙江省主要作物情况以及所需复混肥特性
    3.4 含微量元素和中量元素的复合肥
    3.5 复合肥料施用的农业效果
    3.6 复合肥原料价格及产品在黑龙江省销售价格
    3.7 结论
第4章 尿基复合肥造粒机理研究
    4.1 尿基复合肥造粒研究
    4.2 尿素过磷酸钙系统化学反应
    4.3 尿素过磷酸钙造粒机理
    4.4 在生产和贮存中尿素的水解
    4.5 尿素磷酸铵盐复合肥造粒
第5章 国外尿基复合肥工艺技术对比分析
    5.1 尿基复合肥生产基础
    5.2 荷兰HOFUNG公司尿基复合肥工艺技术
    5.3 法国KALTENBACH-THURING公司复合肥工艺技术
    5.4 西班牙INCRO公司复合肥工艺技术
    5.5 复合肥项目关键设备制造厂
    5.6 国外复合肥工艺技术及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5.7 尿基高浓度复合肥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
    5.8 结论
第6章 我国大中型复合肥企业生产概况及原料生产简介
    6.1 原料生产企业简介
    6.2 国内大中型复合肥生产企业概况
第7章 优化复合肥生产过程,提高复合肥经济效益
    7.1 复合肥工艺技术路线选择
    7.2 复合肥生产过程优化
    7.3 复合肥设备配置及选择优化
    7.4 经济效益的优化
    7.5 以科研院所为复合肥项目的科研后盾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贵州化肥厂新建尿素装置投产并通过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三线企业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研究(1964-1990)[D]. 方锦波. 兰州大学, 2021
  • [2]“一五”时期吉林“三大化”工业建筑遗产调查及保护利用研究[D]. 李卓翰. 吉林建筑大学, 2021
  • [3]煤气化技术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 王辅臣. 洁净煤技术, 2021(01)
  • [4]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研究[D]. 庄富源. 云南大学, 2018(04)
  • [5]脱硫脱硝行业2015年发展报告[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5年), 2016
  • [6]低温甲醇洗工艺的技术优势及应用进展[J]. 汪家铭. 化肥设计, 2013(06)
  • [7]化肥厂脱硫系统清洁生产评价及减排潜力研究[D]. 程超.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8]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D]. 刘来平. 南开大学, 2012(07)
  • [9]尿基复合肥生产及优化[D]. 张婧. 大庆石油学院, 2003(04)
  • [10]对新建大型尿素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J]. 冉崇慧,徐云春. 化肥设计, 1997(04)

标签:;  ;  ;  ;  ;  

贵州化肥厂新尿素装置投产并通过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