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眼底棉絮状渗出性斑块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眼底棉絮状渗出性斑块的临床观察

一、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眼底棉絮状渗出斑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邵维阳,石芊,曹利群[1](2021)在《急性胰腺炎致非典型性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1例》文中研究说明1975年Inkeles和Walsh首次报道了急性胰腺炎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病例[1]。该病的眼底表现与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存在一致性,均为眼外组织器官遭受重大损伤或病变后出现的相关眼部病变[2,3],主要以后极部视网膜棉絮状渗出、出血、视盘水肿和黄斑水肿等为特征性表现。除急性胰腺炎外,羊水栓塞、肾功能衰竭、结缔组织病等也能引起相似的眼底改变。为了区别于外伤因素导致的Purtscher视网膜病变,非外伤因素导致的此类视网膜病变被称为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4,5]。

孙开放[2](2021)在《人工智能分析中西药联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量化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图片,计算视网膜后极部的出血、渗出的数量和面积,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记录黄斑区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评估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肝肾阴虚、瘀热阻络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眼科收治的41例(47眼)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伴有黄斑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眼玻璃体腔注射0.05mg康柏西普治疗基础上,定期随访,根据黄斑水肿及视力下降程度按需注药。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24眼)给予止血祛瘀明目片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21例23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口服治疗。分别记录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出血、渗出的数量和面积、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使用中位数(P25,P75)表达。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对比:BCVA(Log MAR)分别为0.52(0.33,0.96)、0.23(0.11,0.79),P<0.01;CMT(μm)分别为325(297,461)、240(213,263),CMT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眼底图像总出血面积(mm2)分别为37.95(26.90,56.63)、15.21(10.97,28.67);总渗出面积(mm2)分别是31.47(21.72,63.66)、13.39(7.96,30.58);最大出血面积(mm2)分别为4.24(2.82,5.41)、2.88(1.49,3.67);最大渗出面积(mm2)分别是6.28(2.40,9.10)、2.59(1.26,5.07),对照组治疗前后眼底图像总出血、总渗出、最大出血、最大渗出面积均显着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出血数量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渗出数量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BCVA(Log MAR)0.60(0.52,1.00)、0.22(0.10,0.40),有统计学差异,P<0.01;CMT(um)分别为328(299,398)、233(211,247),CMT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出血面积(mm2)分别为:47.48(32.91,63.32)、8.41(4.91,12.05);最大出血面积(mm2)分别为:4.45(3.59,5.35)、1.36(1.11,2.03);总渗出面积(mm2)分别为:34.01(22.18,49.36)、8.02(0.88,11.99);最大渗出面积(mm2)分别为:6.19(3.20,7.84)、1.05(0.62,1.73),眼底图像总出血面积、最大出血面积、总渗出面积、最大渗出面积较治疗前均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别,P<0.01;治疗前后视网膜出血点及渗出物的数量均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观察组减少视网膜出血、渗出面积的疗效强于观察组,P<0.01;BCVA(Log MAR)、CMT、视网膜出血数量、渗出物数量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半年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对照组:3.33±0.637,观察组:3.35±0.487,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止血明目片合用治疗肝肾阴虚、瘀热阻络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的吸收及提高视力,两药再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更能增强视网膜出血、渗出吸收,中西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颖[3](2020)在《血瘀证的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血瘀证的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为建立基于视网膜信息的动态化、量化及客观化的血瘀证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方向。方法:1.采用肘正中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溶剂建立猕猴血瘀证候模型,以猕猴生物表征,如舌象、唇色、眼球、皮毛及动物行为,血液流变学、凝血、血常规等指标进行血瘀证候模型评价。2.运用视网膜血氧仪采集血瘀证组与对照组猕猴眼底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等眼底图像信息,并对视网膜信息与血液流变学、凝血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基于视网膜信息的血瘀证评价指标体系。3.以健康受试者为对照,以气滞血瘀证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舌质、脉象等证候要素,血液流变学、凝血等指标体系研究气滞血瘀证患者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等视网膜信息的特征,为中医证候客观化提供方向。结果:1.猕猴血瘀证候模型的建立及评价:(1)基于四诊信息的中医证候积分评价量表显示,血瘀组猕猴舌象评分及耳血管状态评分、皮毛状态评分、嘴唇颜色评分、眼睛状态评分均有所增高。血瘀组猕猴造模后出现反应活动怠倦、嘴唇颜色稍暗、毛发干燥、耳缘血管增加、粪便性质改变。(2)就血瘀证候模型而言,与对照组相比,血瘀组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全血还原粘度(中切)、血流变增高(P<0.05),全血还原粘度(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显着增高(P<0.01)。血瘀组造模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均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发现造模后血瘀组的样本与其他样本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进一步验证了猕猴血瘀模型造模成功。血瘀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有核红细胞计数增加(P<0.05),血瘀组造模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压积增加(P<0.05),这更加辅证了血瘀模型的造模成功。2.血瘀证候猕猴眼底视网膜图像信息的特征研究:(1)血瘀证候猕猴视网膜血氧特征研究发现,血瘀证组猕猴动脉血氧含量为(84.23±18.46)%,静脉血氧含量为(72.30±11.84)%;对照组猕猴动脉血氧含量为(96.57±15.41)%,静脉血氧含量为(67.23±7.23)%,血瘀证组猕猴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造模后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72.30±11.84)%较造模前(59.46±7.52)%增高(P<0.01)。血瘀组猕猴下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64.73±11.77)%、上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79.27±6.78)%较对照组下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66.35±7.42)%、上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68.11±7.25)%增高(P<0.05)。血瘀组造模后上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79.27±6.78)%较造模前(60.76±5.36)%显着增高(P<0.01),余象限差异不明显。血瘀证候猕猴视网膜血管特征研究发现,血瘀组猕猴整体视网膜动脉管径均值为(128.56±29.31)μm,静脉管径均值为(191.79±35.42)μm;对照组猕猴整体视网膜动脉管径均值为(117.04±20.64)μm,静脉管径均值为(189.79±25.09)μm,与对照组相比,血瘀组猕猴整体视网膜动脉管径及视网膜静脉管径均增高(P<0.05)。血瘀组造模后整体视网膜动脉管径值增高(P<0.05)。各个象限差异不显着(P>0.05)。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特征显示,血瘀组猕猴视网膜鼻上动脉管径/上主静脉管径均值为(0.84±0.33);对照组猕猴视网膜鼻上动脉管径/上主静脉管径均值为(0.6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组造模后颞上动脉管径/上主静脉管径(0.65±0.10),鼻上动脉管径/上主静脉管径值(0.61±0.08)较前升高(P<0.05)。(2)视网膜指标与基于血瘀证候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提示,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全血粘度(中切)(高切)、全血还原粘度(中切)(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平均红细胞体积具有相关性(P<0.01),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正相关性(P<0.05)。视网膜静脉血管管径与全血粘度(中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红细胞电泳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3.气滞血瘀证患者眼底视网膜图像信息的特征研究:(1)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根据病位、病因、病势及四诊信息对证候体征归类显示,RVO组病位主要在肝、脾,EH组病位主要在肝、经络,除外各自疾病不同主要临床表现,二者均以舌红有瘀点(79%,83%),心烦(91%,90%),胸胁或乳房胀痛(70%,86%),脉细涩、迟(61%,60%)所占比率居高,符合该证候特点。(2)就血瘀证生化指标而言,与正常组对比,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较高(P<0.05),气滞血瘀证EH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着增高(P<0.01),甘油三酯增高(P<0.05)。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与正常组凝血指标对比显示,与正常组相比,RVO组凝血酶时间测定相对延长(P<0.05)。(3)气滞血瘀证视网膜信息特征显示,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87.73±21.35)%,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62.91±18.92)%,动静脉差值为(24.81±25.41)%;正常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86.83±10.44)%,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68.81±11.13)%,动静脉差值为(18.02±25.41)%;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92.39±13.03)%,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72.15±10.61)%,动静脉差值为(20.24±16.05)%。与正常组对比,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静脉稍有降低,动静脉差值增高(P<0.01)。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P<0.05)。RVO组与EH组相比,视网膜整体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不同象限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特征显示,与正常组相比,RVO组鼻下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颞上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上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P<0.01),EH组颞上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P<0.05),RVO组与EH组相比,视网膜鼻上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较低(P<0.05),视网膜颞上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降低(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视网膜血管管径特征显示,气滞血瘀证RVO组整体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08.17±24.47)μm,静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55.19±32.17)μm;正常组整体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30.95±110.35)μm,静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59.40±24.30)μm;气滞血瘀证EH组整体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13.17±22.14)μm,静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58.73±25.91)μm。与正常组对比,RVO组静脉管径值增高(P<0.05)。RVO组、EH组不同象限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管径特征显示,与正常组对比,RVO组视网膜鼻上动脉管径值(111.09±16.56)μm、鼻上静脉管径值(155.42±31.20)μm、视网膜鼻下静脉管径值(152.76±31.81)μm有所降低(P<0.05),EH组视网膜鼻上动脉管径值(112.93±20.17)μm、视网膜鼻下动脉管径值(110.40±26.62)μm、鼻下静脉管径值(154.63±22.94)μm增高(P<0.01)。RVO组与EH组对比,视网膜颞上动脉管径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鼻下动脉管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特征显示,与正常组对比,RVO组颞上动静脉管径比降低(P<0.05),鼻上动静脉管径比增高(P<0.01),EH组鼻上动静脉管径比降低(P<0.05),鼻下动静脉管径比降低(P<0.01)。RVO组与EH组相比,颞上动静脉管径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视网膜指标与基于血瘀证候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全血粘度(低切)(中切)、血浆粘度具有相关性(P<0.05),与全血粘度(高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与全血还原粘度(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具有相关性(P<0.05),与血流变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与全血粘度(高切)、总胆固醇、血糖具有相关性(P<0.05),与全血粘度(低切)(中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动脉管径与全血还原粘度(低切)、血浆纤维蛋白原具有相关性(P<0.05),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脉管径与全血粘度(中切)(高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视网膜静脉血管管径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静脉管径与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具有相关性(P<0.05),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静脉管径与血流变具有相关性(P<0.05)。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与全血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甘油三酯具有相关性(P<0.05),与凝血酶原时间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结论:1.10%高分子右旋糖酐溶剂静脉注射可引起猕猴出现反应活动怠倦、嘴唇颜色稍暗、耳缘血管增加等征象,并出现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中医血瘀证候特点相一致,血瘀证候模型造模成功。2.血瘀组猕猴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含量改变主要体现于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上。短时间内药物性建立动物血瘀模型并不能引起各个象限管径的变化。3.与正常组相比,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均增高,且颞上象限增高最为显着;RVO组整体静脉管径值增高,EH组整体动静脉管径值无明显差异,动静脉管径比值降低。4.血瘀证下,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及管径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具有相关性。5.初步建立了基于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的动态化、量化及客观化的血瘀证指标评价新体系,为血瘀证评价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王莎莎[4](2020)在《多光谱视网膜成像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OCTA)和多光谱视网膜成像(MSI)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NPDR患者59例118眼,均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MSI及OCTA检查。观察并记录所有患眼在FFA、OCTA和MSI图像中微动脉瘤、硬性渗出、棉绒斑、出血4种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以FF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OCTA和MSI两种无创检查方法与FFA比较对上述眼底改变检出的一致性。结果OCTA,MSI与FFA对NPDR患眼视网膜微动脉瘤,硬性渗出,视网膜出血检出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对视网膜棉绒斑检出存在差异性(均P<0.05)。OCTA,MSI与FFA对NPDR患眼视网膜微动脉瘤检出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3和0.815),OCTA敏感度,约登指数均小于MSI(敏感度分别为98.02%,99.01%;约登指数分别为74.49%,75.48%),OCTA特异度等于MSI(均为76.47%);对视网膜硬性渗出检出OCTA、MSI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6和0.891),OCTA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小于MSI(敏感度分别为94.59%和95.95%;特异度分别为88.64%和93.81%;约登指数分别为83.23%和89.13%);对视网膜棉绒斑检出,OCTA具有较差的一致性,MSI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192和0.467),OCTA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小于MSI(敏感度分别为75.00%和83.33%;特异度分别为66.98%和87.50%;约登指数分别为41.98%和70.83%);对视网膜出血检出OCTA一致性一般,而MS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84和0.906),OCTA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小于MSI(敏感度分别为93.41%和96.70%;特异度分别为74.07%和96.30%;约登指数分别为67.48%和93.00%)。结论OCTA和MSI诊断NPDR患眼微动脉瘤和硬性渗出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SI对诊断视网膜出血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但OCTA和MSI诊断棉绒斑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较低。

王妙然[5](2020)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一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 CNKI,万方,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数据库,纳入以复方丹参滴丸作为治疗DR主要干预措施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版统计软件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总有效率、视力水平、视力改善率、微血管瘤数目、出血灶面积、渗出灶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24项研究,累计纳入患者2432例。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结局指标中总有效率(P<0.00001,OR 3.70,95%CI[2.77,4.96])、视力水平(P=0.0001,MD 0.09,95%CI[0.06,0.12])、视力改善率(P<0.00001,OR 2.54,95%CI[1.75,3.68])、微血管瘤数目(P<0.00001,MD-3.53,95%CI[-4.24,-2.81])、出血灶面积(P<0.00001,MD-0.57,95%CI[-0.64,-0.49])、黄斑厚度(P<0.00001,MD-61.08,95%CI[-63.00,-59.17])、视野灰度值(P<0.00001,MD-1.03,95%CI[-1.08,-0.99])、空腹血糖(P<0.00001,MD-1.11,95%CI[-1.18,-1.04])、糖化血红蛋白(P<0.00001,MD-0.83,95%CI[-0.94,-0.72])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渗出灶面积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6,MD-0.02,95%CI[-0.19,0.16])。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由于文献研究质量偏低,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以保证结论的客观性、可靠性与科学性,并使其更具说服力,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国内外认可的临床依据。研究二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以口服利用度(OB),类药性(DL)筛选复方丹参滴丸中的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PharmMapper)方法预测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中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靶基因对比筛选,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3.7.2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然后借助生物信息学数据库(Metascape)及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并分析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分析。结果 预测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共有50个活性成分和429个靶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有821个已知的治疗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共获得98个共有靶点。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ALB、AKT1、MMP9、MAPK1等可能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 60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09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0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该研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发现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抗炎、免疫调节、促进血管新生、改善无氧代谢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进一步阐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郭赫[6](2020)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治规律探讨及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DR进展研究的文献综述、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238例NPDR患者中医证治规律探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NPDR患者的临床观察。1.文献综述:目的:总结DR的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R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概括总结DR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论治思路,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R的进展;对DR危险因素、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行综述。结论:DR以气阴两虚,痰瘀阻络为核心病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R具有理论基础。2.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238例NPDR患者中医证治规律探讨: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对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十病区病房住院的238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其基本资料、合并疾病、理化指标、眼科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情况、中医四诊及辨证论治信息,探讨2型糖尿病性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治规律、相关危险因素、DR与DN的相关性等。结果:①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频率最高,占44.96%;②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为功专益气养阴的生脉散,占12.18%。结论:NPDR患者以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为优势证型,临床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3.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NPDR患者的临床观察:本研究依托于课题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重点攻关)基于精准医疗模式的糖尿病中医防治与管理——芪蛭降糖胶囊延缓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研究(项目批号:首发2016-1-4151)。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NPDR的治疗提供中医临床治疗思路与方法。方法:纳入昌平区中医医院、密云区中医医院、平谷区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2型糖尿病性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属气阴两虚兼瘀证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指导、降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芪蛭降糖胶囊+羟苯磺酸钙片口服,对照组给予芪蛭降糖胶囊安慰剂=羟苯磺酸钙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入组患者的矫正视力及眼底情况、血糖(FBG、2hPBG)、HbAlc、血脂(TC、TG、LDL-C)、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中医证候:两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治疗组干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②眼底及视力疗效:治疗组对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有改善(P<0.01),对照组改善情况不显着(P>0.05);③降糖疗效:两组FBG、PBG、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降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④降脂疗效:治疗组对于TC、TG、LDL-C三项血脂指标均可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可显着降低TC水平(P<0.01)而对TG、LDL-C无改善(P>0.05)。⑤安全性评估:两组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芪蛭降糖胶囊)干预NPDR气阴两虚兼瘀证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控制血糖,调节脂代谢,改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血液灌注,延缓DR发生发展,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张萍[7](2020)在《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TOAST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TOAST分型及中医证型进行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及其程度与TOAST各分型以及与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为有效预测脑梗死的发生以及从中医方面施以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14天之内发生缺血性中风收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行眼底照相的患者。根据眼底照相观察眼底动脉形态及视网膜病变情况,由专业眼科医师出具的眼底照相报告结果,选取其中有眼底动脉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眼底动脉硬化组),无眼底动脉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无眼底动脉硬化组),并对存在动脉硬化的眼底进行分级。根据脑梗死发病原因,参考 TOAST(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标准把急性脑梗死分为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型(occlusion sall-artery lacunar,SAA)、其他原因型(stroke of other demonstrated etiology,SOE)以及不明原因型(stroke otherundemonst rated etiology,SUE)。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TOAST各分型的相关性。根据中医证型辨证标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气虚证、阴虚阳亢证、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探究急性脑梗死伴眼底动脉硬化与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成果:1.2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62例(79.8%)为有眼底动脉硬化者,41例(20.2%)为无眼底动脉硬化者。眼底动脉硬化患者中Ⅰ级硬化65例(40.12%),Ⅱ级硬化78例(48.15%),Ⅲ级硬化19例(11.73%),Ⅳ级硬化者。2.(1)通过既往史资料对比对比眼底动脉硬化组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人数高于无眼底动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个人史方面,两组吸烟、饮酒、睡眠障碍人数有显着差异(P=0.006、0.043、0.026<0.05),眼底动脉硬化组人数都显着高于无眼底动脉硬化组;(3)实验室指标及血压情况对比显示,两组收缩压(t=2.078,P=0.039)、LDL-C(Mann-Whitney U=2457.500,P=0.010)、HCY(Mann-Whitney U=1902.500,P=0.000)、空腹血糖(Mann-WhiTNEY u=1639.500,P=0.000)、糖化血红蛋白(Mann-Whitney U=2421.000,P=0.007)水平均高于无眼底动脉硬化组。3.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病、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值与眼底动脉硬化存在显着相关性,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的风险比无高血压患者高24.4%(OR=0.244,95%CI:0.070-0.846),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对危险度比无糖尿病患者增加19.7%(OR=0.197,95%CI:0.077-0.506);同型半胱氨酸值每增加1mmol/L,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171倍(1.056-1.298)。4.(1)TOAST分型及其他眼底动脉硬化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以小动脉闭塞型作为参考变量计算优势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相对危险度是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 5.026 倍(OR=5.026,95%CI:1.843-13.705);(2)TOAST 分型各亚型眼底动脉硬化情况经Kruska1-wallis H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934,P=0.000),提示TOAST分型各亚型眼底动脉硬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Nemenyi检验法两两比较可见小动脉闭塞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型(P=0.000)、不明原因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0.003)有显着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5.(1)中医证型及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气虚证作为参考变量计算优势比,结果显示痰证和血瘀证同眼底动脉硬化有显着相关性,痰证脑梗死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相对危险度是气虚证脑梗死患者的3.579倍(OR=3.579,95%CI:1.016-12.600);血瘀证脑梗死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相对危险度是气虚证脑梗死患者的4.245倍(OR=4.245,95%CI:1.130-15.947);(2)眼底动脉硬化组患者中医各证型眼底动脉硬化分级情况经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625,P=0.000),显示中医不同证型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不全相同,Nemenyi检验两两比较显示,提示阴虚阳亢证-痰证(P=0.001)、气虚证-痰证(P=0.001)、风证-痰证(P=0.000)患者眼底硬化程度具有显着差异,痰证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较阴虚阳亢证、气虚证及风证患者严重。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值存在明显相关性,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饮酒、失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也有一定影响。2)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存在相关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3)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中医证型中的痰证及血瘀证存在相关性,痰证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

盛君玉[8](2019)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瘀血阻络型增殖前期糖网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和研究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瘀血阻络型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深入探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的作用机理,从而提高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0例(155眼),且经中医证候辨证分型,证属瘀血阻络型。该80例(155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77眼)和对照组40例(78眼),其中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并联合针灸治疗,治疗持续三个疗程,每个疗程为30天,针灸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个人具体情况辨证增减穴位。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连续服用三个疗程。观察本次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眼底体征积分、中医相关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明显改善增殖前期糖网病患者的视力。(2)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改善患者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情况的效果更为显着。(3)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增殖前期糖网病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效率更高,是临床上一种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4)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可以调节患者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增殖前期糖网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但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在临床疗效方面具明显优势。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证属瘀血阻络型增殖前期糖网病,具有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中医临床症候的临床效果,同时对于患者视力的提高及眼底体征的缓解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该治疗方法还能有效的降低糖网病患者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张仕忠,忻胜芳,董丽娜,李坤,杨宾,张瞻[9](2018)在《自拟糖网灵冲剂口服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为这一疾病的基本特点,高血糖经一系列病理性变化影响视网膜微循环,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DR是DM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病因之一[1]。如何有效控制DR的进展,阻断DR发病机制的各个途径,已经成为DR

骆肖静[10](2018)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以期提高对CRVO发病、病理改变的认识,为临床诊治CRVO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确诊的CRVO患者35例(35眼)设为患眼组A组,记录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血脂、中医证型)。按Hayreh[1]分类法分为缺血型、非缺血型。将对侧健眼设为B组。另选取与患眼组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眼32例(3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三组对象均使用频域相干光断层增强深度扫描模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with 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OCT),以水平位及垂直位扫描黄斑区,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同时采用频域OCT测量中央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MCT)。数据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三组间SFCT采用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进行两两比较,A组SFCT与MCT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A组SFCT与分型、病程、血压、血脂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RVO患者35例(患眼35眼、对侧健眼35眼),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7.34±15.11岁(22--74岁)。正常对照眼32例(32眼),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0.44±15.45岁(25--75岁)。经统计分析,3组年龄、性别呈均衡性。2.黄斑部脉络膜厚度(1)A、B、C三组SFCT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为320.22±51.46μm、281.77±39.52μm、270.13±43.46μm,以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分别为346.00(96.00)μm、274.00(41)μm、279.00(34.75)μm。(2)A、B组SF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Z=-3.572,P=0.000<0.05);A、C组SFCT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Z=-2.489,P=0.013<0.05);B、C组SFCT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655,P=0.513>0.05)。A组的SFCT高于B、C组。(3)CRVO患眼(A组)的MCT与SFCT相关性分析:P=0.36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CRVO不同分型SFCT比较:P=0.24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CRVO患眼(A组)的SFCT与病程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0.166,P=0.35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CRVO患眼(A组)的SFCT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0.410,P=0.0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0,呈负相关。对侧眼(B组)的SFCT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0.439,P=0.02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7)CRVO患眼(A组)的SFCT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0.263,P=0.12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侧眼(B组)的SFCT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0.074,P=0.732>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B、C组MCT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平均值分别为225.74+25.26μm、226.93+17.62μm。对B、C组MCT采用T检验:T=-0.222,P=0.82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中医证候占比情况:气滞血瘀证51.43%(18/35),痰瘀互结证31.43%(11/35),阴虚阳亢证17.14%(6/35)。结论:1.CRVO眼SFCT较对侧健眼和正常对照眼增厚。2.CRVO的中央黄斑厚度与SFCT无明显相关性。3.CRVO的病程长短、不同分型、血脂是否升高对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影响。4.CRVO合并高血压者比血压正常者的SFCT薄。对侧健眼中合并高血压者比血压正常者的SFCT薄。高血压可能是导致脉络膜变薄的独立危险因素。5.CRVO患者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证居多。中医证型与SFCT无明显相关性。6.CRVO血证四期不同分期的SFCT无明显差异。

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眼底棉絮状渗出斑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眼底棉絮状渗出斑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人工智能分析中西药联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二、方法
        2.1 主要检查设备
        2.2 主要药品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3.1 治疗前基线情况
        3.2 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
        3.3 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
        3.4 治疗6月后,两组疗效对比
        3.5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四、讨论
        1.中医药治疗DR
        2.现代医学治疗DR
        3.人工智能在DR的应用
        4.结果分析
结语
符号说明
附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血瘀证的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选题背景
        1.1 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等视网膜指标与眼底疾病及全身疾病具有相关性,研究视网膜指标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中医证候研究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的纽带
        1.3 血瘀证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
        1.4 基于视网膜信息的中医血瘀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中医证候学理论与临床结合的重现
    2.研究内容
        2.1 第一部分猕猴血瘀证候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2.2 第二部分血瘀证候猕猴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的特征研究
        2.3 第三部分气滞血瘀证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的特征研究
    3.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1.研究目的
    2.研究流程图
    3.研究对象
        3.1 实验动物来源
        3.2 实验动物的选择
        3.2.1 动物纳入标准
        3.2.2 动物排除标准
        3.3 动物饲养条件
    4.实验药品
    5.实验仪器
    6.实验方法
        6.1 实验分组与模型的建立
        6.1.1 实验分组
        6.1.2 血瘀证造模方法
        6.1.2.1 麻醉
        6.1.2.2 造模
        6.2 基础信息采集
        6.2.1 体重、呼吸、心率、饮食量、肛温
        6.2.1.1 体重的测量
        6.2.1.2 呼吸的测量
        6.2.1.3 心率的测量
        6.2.1.4 饮食量的记录
        6.2.1.5 肛温的测量
        6.3 中医证候信息采集
        6.3.1 四诊信息采集
        6.3.2 猕猴证候积分评价量表
        6.4 生化指标的采集
        6.4.1 血液流变学
        6.4.2 血常规
        6.4.3 血糖
        6.4.4 凝血相关
        6.4.5 动脉血气
        6.5 伦理委员会审批
        6.6 统计分析
    7.研究结果
        7.1 基础指标
        7.2 证候积分量表
        7.3 基于血瘀证猕猴的生化指标
        7.3.1 血常规
        7.3.2 血液流变学
        7.3.3 凝血与血糖
        7.3.4 动脉血气分析
    8.小结
第二部分
    1.研究目的
    2.研究流程图
    3.研究对象
        3.1 实验动物来源
        3.2 实验动物的选择
        3.2.1 动物纳入标准
        3.2.2 动物排除标准
        3.3 动物饲养条件
    4.实验药品
    5.实验仪器
    6.实验方法
        6.1 实验分组与模型的建立
        6.1.1 实验分组
        6.1.2 血瘀证造模方法
        6.1.2.1 麻醉
        6.1.2.2 造模
        6.2 视网膜信息采集
        6.2.1 视网膜信息的采集方法
        6.2.1.1 视网膜信息采集前准备
        6.2.1.2 视网膜信息的采集
        6.2.2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及管径信息的提取
        6.3 伦理委员会审批
        6.4 统计分析
    7.研究结果
        7.1 基于血瘀证猕猴视网膜信息特征
        7.1.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特征
        7.1.1.1 猕猴整体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7.1.1.2 猕猴不同象限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7.1.1.3 两种不同血氧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
        7.1.2 视网膜血管管径特征
        7.1.2.1 猕猴整体视网膜管径
        7.1.2.2 猕猴不同象限视网膜管径
        7.1.2.3 猕猴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值
        7.2 视网膜指标与基于血瘀证候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7.2.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
        7.2.2 视网膜血管管径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
    8.小结
第三部分
    1.研究目的
    2.研究流程图
    3.研究对象
        3.1 受试者来源
        3.2 受试者选择
        3.2.1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标准
        3.2.1.1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西医诊断标准
        3.2.1.2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诊断标准
        3.2.1.3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2.1.4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证候计分标准
        3.2.2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纳入标准
        3.2.3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排除标准
        3.2.4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3.2.4.1 原发性高血压的西医诊断标准
        3.2.4.2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诊断标准
        3.2.4.3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2.4.4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计分标准
        3.2.5 原发性高血压的纳入标准
        3.2.6 原发性高血压的排除标准
        3.2.7 健康受试者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2.7.1 健康受试者的纳入标准
        3.2.7.2 健康受试者的排除标准
        3.2.8 脱落标准
    4.研究方法
        4.1 信息采集内容
        4.1.1 基本信息
        4.1.2 中医证候量表
        4.1.3 生化指标
        4.1.4 视网膜信息采集内容
        4.1.5 视网膜信息采集方法
        4.1.6 视网膜信息分析方法
        4.2 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4.3 伦理委员会审批与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
        4.4 质量的控制
        4.4.1 研究人员的培训
        4.4.2 信息采集的质控
        4.4.3 资料整理的质控
        4.5 数据管理方案
        4.5.1 数据的填写
        4.5.2 数据录入与修改
        4.5.3 数据核查与整理
        4.5.4 数据审核
        4.5.5 数据锁定
        4.6 统计分析方法
        4.6.1 分析软件的确定
        4.6.2 分析内容与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特征
        5.2 中医证候积分
        5.3 基于血瘀证临床生化指标
        5.3.1 血液流变学
        5.3.2 血脂血糖
        5.3.3 凝血
        5.4 基于血瘀证临床视网膜信息特征
        5.4.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特征
        5.4.1.1 整体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5.4.1.2 不同象限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5.4.2 视网膜血管管径特征
        5.4.2.1 整体视网膜血管管径
        5.4.2.2 不同象限视网膜血管管径
        5.4.2.3 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管径比
        5.4.3 视网膜指标与基于血瘀证候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4.3.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
        5.4.3.2 视网膜血管管径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
    6.小结
讨论
    1.血瘀证的理论源流
    2.血瘀证的现代认识及研究
    3.现有血瘀证评价体系概况
    4.血瘀证模型的选择
    5.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及管径研究进展
    6.血瘀证视网膜血氧及血管特征研究
    7.血瘀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血瘀证的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附件2 中医证候量表
    附件3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附件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多光谱视网膜成像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检查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知情告知
    2.4 眼科检查及信息记录
    2.5 仪器设备及药品
    2.6 眼底检查指标
    2.7 检测项目及方法
    2.8 阅片分析
    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患者FFA,MSI,OCTA的图像特征
    3.2 NPDR患眼FFA、OCTA及 MSI眼底病变检出一致性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查及诊断技术的进展
    参考文献

(5)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1 控制系统系危险因素
        1.2 眼科治疗
        1.3 总结及展望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
        2.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前言
    研究一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1.4 数据合成
        2 研究结果
        2.1 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质量评价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
        2.6 发表偏倚
        2.7 利益冲突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
        3.2 研究的局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复方丹参滴丸化合物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1.2 复方丹参滴丸潜在靶点的反向预测及筛选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知治疗靶点获取
        1.4 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与DR相关治疗靶点相互作用网络
        1.5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预测靶点富集分析
        1.6 “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2 结果
        2.1 复方丹参滴丸化合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的收集与筛选
        2.2 DR的已知治疗靶点筛选及DR与复方丹参滴丸共同作用靶点的筛选
        2.3 候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构建与拓扑分析
        2.4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基因GO富集分析
        2.5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基因KEGG富集分析
        2.6 “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治规律探讨及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溯源
        2 中医病因病机演变
        3 临床论治思路
        4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R的研究基础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1 DR危险因素分析
        2 DR发病机制
        3 DR药物治疗
第二章 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238例NPDR患者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样本大小
    2 诊疗标准
        2.1 诊断及评价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病例排除标准
        2.4 分级及分组标准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血糖及胰岛功能指标
        3.3 血压、血脂
        3.4 眼底情况
        3.5 DR与DN关系
        3.6 中医证候分析
        3.7 中医方药治疗情况
    4 讨论
        4.1 危险因素分析
        4.2 血糖控制情况
        4.3 眼底病变情况
        4.4 DR分期与DN分期的关系
        4.5 中医证候分析
        4.6 中医治疗情况分析
第三章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NPDR患者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基线比较
        2.2 疗效指标比较
        2.3 安全性评估
    3 讨论
        3.1 立论依据
        3.2 方药解析
        3.3 临床疗效分析
        3.4 机理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7)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TOAST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眼底动脉硬化的西医研究进展
        1.1.1 眼底动脉概论
        1.1.2 眼底动脉与脑血管的相关性
        1.1.3 眼动脉硬化
        1.1.4 眼底动脉硬化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1.2 眼底动脉硬化的中医研究
        1.2.1 眼底动脉硬化的中医病名及相关病机
        1.2.2 症状分型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研究资料
        2.1.4 研究方法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分布情况
        2.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3 两组患者病因学TOAST分型情况
        2.2.4 急性脑梗死患者TOAST各亚型的眼底动脉硬化分级情况
        2.2.5 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3.1 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形成情况
    3.2 眼底动脉硬化影响因素分析
        3.2.1 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眼底动脉硬化的影响
        3.2.2 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眼底动脉硬化的影响
        3.2.3 冠心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形成的影响
        3.2.4 其他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形成的影响
    3.3 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TOAST分型相关性分析
    3.4 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中医分型相关性
    3.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瘀血阻络型增殖前期糖网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临床诊断标准
        (三)病例纳入标准
        (四)病例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案
        (三)研究观察指标
        (四)统计方法
        (五)结果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DR病名的认识
    二、祖国医学对DR病机的认识及研究
    三、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原则探讨
    四、方药组成及针灸治法的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自拟糖网灵冲剂口服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2.3 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定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
4 讨论

(10)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分型标准
        1.1.3 中医诊断标准及辩证分型分期标准
        1.1.4 高血压诊断标准
        1.1.5 高血脂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资料与方法
    2.1 记录资料
    2.2 分组
    2.3 检查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CRV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一般情况分析:
        3.1.1 年龄比较
        3.1.2 性别比较
    3.2 患眼(A组)、对侧健眼(B组)、正常对照眼(C组)三组的SFCT比较
    3.3 中央黄斑厚度对SFCT的影响
    3.4 CRVO分型、病程、中医血证分期、高血压、高血脂对SFCT的影响
    3.5 对侧健眼(B组)与正常对照组眼(C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
    3.6 中医证型对CRVO的SFCT的影响
4 讨论
    4.1 立题依据与意义
    4.2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仪(SD-OCT)在测量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应用
    4.3 CRVO与黄斑部络膜厚度的关系
    4.4 CRVO黄斑部脉络膜增厚的可能机制
    4.5 CRVO患者黄斑部络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4.5.1 CRVO黄斑部脉络膜厚度与中央黄斑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4.5.2 CRVO黄斑部脉络膜厚度与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4.5.3 CRVO黄斑部脉络膜厚度与病程/中医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4.5.4 CRVO黄斑部脉络膜厚度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4.5.5 CRVO黄斑部脉络膜厚度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4.6 对侧健眼与正常对照眼MCT比较
    4.7 CRVO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4.7.1 中医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认识
        4.7.2 CRVO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眼底棉絮状渗出斑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胰腺炎致非典型性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1例[J]. 邵维阳,石芊,曹利群. 临床眼科杂志, 2021(05)
  • [2]人工智能分析中西药联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D]. 孙开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3]血瘀证的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 赵颖.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多光谱视网膜成像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D]. 王莎莎.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5]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妙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治规律探讨及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疗效分析[D]. 郭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7]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TOAST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研究[D]. 张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瘀血阻络型增殖前期糖网病临床疗效观察[D]. 盛君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自拟糖网灵冲剂口服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 张仕忠,忻胜芳,董丽娜,李坤,杨宾,张瞻. 中国民间疗法, 2018(12)
  • [10]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D]. 骆肖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眼底棉絮状渗出性斑块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