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后若干问题的解答(一)

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后若干问题的解答(一)

一、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年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议后几个问题答复(一)(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妹[1](2018)在《银杏叶提取物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和相关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RAW264.7破骨胞相分化及对其骨吸收的影响,探讨其对RAW264.7细胞的相关作用机理。二、研究方法RAW264.7细胞被RANKL诱导向破骨细胞相分化,利用0.075和0.15g·L-1两种浓度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其进行干扰,实验分为RAW264.7、RAW264.7+RANKL、RAW264.7+RANKL+0.075g·L-1银杏叶提取物(GBE)和RAW264.7+RANKL+0.15g·L-1银杏叶提取物(GBE)4组。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出的破骨细胞运用抗酒石酸酸性染色(TRAP)法检测;通过观察骨吸收面积检测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均通过相关试剂处理后运用流式细胞仪评估;RAW264.7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间期G0-G1期相关基因P27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破骨细胞相关基因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的相对表达水平运用RT-PCR法评估。三、实验结果RAW264.7+RANKL+0.075g·L-1银杏叶提取物(GBE)和RAW264.7+RANKL+0.15g·L-1银杏叶提取物(GBE)组与RAW264.7+RANKL组比较,破骨细胞的大小和数量显着降低(P<0.05)。其骨吸收陷窝面积也相应减少(P<0.05)。RAW264.7+0.075g·L-1银杏叶提取物(GBE)组和RAW264.7+0.15g·L-1银杏叶提取物(GBE)组与RAW264.7组比较,RAW264.7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相对表达水平对应改变(P<0.05)。RAW264.7+RANKL+0.075g·L-1银杏叶提取物(GBE)组和RAW264.7+RANKL+0.15g·L-1银杏叶提取物(GBE)组与RAW264.7+RANKL组对比,细胞间期G0-G1期明显缩短,与G0-G1期相关基因P27及Cyclin-D1相对表达水平对应改变(P<0.05)。0.075和0.15g·L-1银杏叶提取物(GBE)均能抑制与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相关基因MMP 9、Cathepsin K、DC-STAMP和NFATc1的相对表达(P<0.05)。四、实验结论银杏叶提取物(GBE)可抑制RAW264.7的破骨细胞相的分化和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其相关机制可能与其能促进RAW264.7细胞凋亡,缩短G0-G1期有关。

李婧[2](2018)在《银杏叶中异鼠李素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文中认为实验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伴有破骨细胞主导的骨吸收作用大于成骨细胞主导的骨形成作用,从而造成骨代谢平衡失调。破骨细胞也是牙槽骨代谢中的主要细胞,利用天然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是预防及改善骨质疏松方法之一。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银杏叶中异鼠李素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实验方法:1.CCK8法评估不同浓度(0-10μM)异鼠李素(ISO)作用于RAW264.7细胞1、3、5天毒性。2.选取不同浓度核因子KB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RAW264.7细胞系,于第5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进行形态观察并定量成熟破骨细胞,选取适宜浓度RANKL进行后续实验。3.将不同浓度ISO(0-10μM)作用于在RANKL诱导诱导RAW264.7细胞系分化为破骨细胞,于第7天进行TRAP染色观察比较不同实验组破骨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形态特征。4.将不同浓度ISO(0-10μM)作用于在RANKL诱导诱导RAW264.7细胞系分化为破骨细胞,于第7天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数目。5.Real-time PCR法检测第7天时,不同浓度ISO(0-10μM)刺激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系后,组织蛋白酶K(Ctsk)、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核转录因子激活的T细胞1(NFATC1)、原癌基因c-Fos(c-fos)的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下游NF-KBp65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m RNA表达情况。6.实验结果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CCK8结果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实时定量PCR结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法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ISO在0-10μM作用浓度范围,对RAW264.7细胞系在1、3、5天检测结果表明此药物无细胞毒性。2.不同浓度核因子KB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RAW264.7细胞系分化为破骨细胞过程中,50ng/ml RANKL可在作用5天后成功诱导RAW264.7细胞系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3.不同浓度ISO(1-10μM)作用于50ng/ml RANKL诱导RAW264.7细胞系分化为破骨细胞过程中,Tra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ISO(1-10μM)于第7天成熟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小于ISO(0μM)组。4.不同浓度ISO(1-10μM)作用于50ng/ml RANKL诱导RAW264.7细胞系分化为破骨细胞过程中,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ISO(1-10μM)于第7天成熟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小于ISO(0μM)组。5.Real-time PCR法检测第7天时,实验组ISO(1-10μM)细胞表达组织蛋白酶K(Ctsk)、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核转录因子激活的T细胞1(NFATC1)、原癌基因c-Fos(c-fos)及破骨细胞分化下游NF-KBp65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低于ISO(0μM)组m RNA表达情况。结论:ISO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经典NF-κB通路的抑制有关。

张晓晓[3](2017)在《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上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其主要风险是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度升高。目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日渐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发生于颌骨时可使颌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降低,常造成剩余牙槽嵴吸收加速,导致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减小,从而影响义齿的修复。因此有效的防治骨质疏松,减缓牙槽骨的吸收是保证后期口腔种植、可摘局部义齿或者全口义齿修复的顺利进行和美学效果实现的关键。银杏叶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在成骨方面有促进作用。Ritu Trivedi[1]等通过去势法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该大鼠模型后进行体内实验,证明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骨密度,同时提高成骨细胞的功能活性。Wu Z[2]等通过将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证明银杏叶提取物可以促进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抑制其向成脂细胞分化,从细胞水平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新的方向。银杏叶提取物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分化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尚未见相关报道。经典Wnt信号通路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多种组织器官的发生、维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发挥重要作用[4,5],且其对骨代谢的调控作用已被广泛认识并研究,激活该通路可以促进骨生成,而抑制该通路则会使骨量减少[6]。本实验将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该过程中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为银杏叶提取物用于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二、研究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三、研究内容1、MG63细胞的培养人成骨样细胞MG63培养于完全培养基(含10%Gibco胎牛血清,100IU/m L双抗,DMEM基础培养基),置37℃,5%CO2孵育箱中常规培养,每1-2天换一次液,待细胞长至铺满皿底80%后用0.25%胰酶(含0.02%EDTA)消化传代。2、检测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MG63细胞,分别于培养第4天和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第14天时进行茜素红染色;于第7天时进行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骨钙素(OC)、Runx2及一型胶原蛋白A1(COL1A1)的m RNA表达情况。3、检测银杏叶提取物能否通过上调经典Wnt信号通路促进成骨分化将75μg/m L的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MG63细胞,抑制组加入经典Wnt信号通路抑制剂DKK1,分别于培养7天时进行ALP活性检测,14天时进行茜素红染色;诱导7天时进行q RT-PCR检测OC、Runx2、COL1A1、β-catenin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细胞核蛋白β-catenin和细胞总蛋白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变化情况。四、实验结果1、将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细胞4天、7天时分别进行ALP活性检测,14天时进行茜素红染色,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各组ALP活性均增加,浓度为50、75、100、150μg/m L的银杏叶提取物均能提高ALP活性及钙结节数量,并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在浓度为75μg/m L时最为显着。2、在培养7天时进行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当加入75μg/m L银杏叶提取物时,β-catenin、cyclin D1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核内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OC、Runx2、COL1A1m RNA水平也升高;当同时加入75μg/m L银杏叶提取物和DKK1时,OC、Runx2、COL1A1、β-catenin、cyclin D1 m RNA表达水平及β-catenin、cyclin D1、核内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银杏叶提取物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五、实验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的成骨分化具有积极意义,且75μg/m L是最适浓度,其机制可能与经典Wnt通路的激活有关。

李占强[4](2014)在《中国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发展日益依赖的技术创新方式,对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以一套完全不同的科学原理或工程原理为主要基础和主要驱动力,大幅度提升产品性能或创造全新产品,深刻影响现有市场、产业,或创造新市场、新产业,更好满足顾客需求的长期高风险技术商业化过程。而渐进性技术创新是在现有技术轨道内和技术范式下,通过累积性的持续技术改进实现技术创新,它是大多数企业采用和最常见的技术创新方式。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相比,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特性是:创新难度大、投入高、创新周期长、高收益、高风险、低成功率。绝大多数企业视突破性技术创新为畏途、避而远之,主要原因在于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未能构建体现该规律本质的有效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因此,推动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商业化的有效机制就成为贯穿本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理论及相关理论,以制造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的主要因素及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商业化的有效机制,通过多案例研究及跨案例比较研究验证、完善、发展理论,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主要发现是:一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突破性技术、突破性营销、风险资本。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系统、长期的整体协同活动,但上述三个因素更具战略性和决定性。突破性技术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基础和根本动力,突破性营销主要解决技术创新价值的市场方向和市场实现问题,它常与突破性技术协同发展,风险资本是主要投资高风险高收益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中介因素是突破性产品和商业模式。突破性产品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直接成果,通过向顾客成功销售它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价值,从而获得创新成功。商业模式是高效率地发现、创造、传递和回收突破性技术创新价值的商业系统。突破性产品主要承载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隐含的技术开发逻辑链,商业模式主要承载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隐含的商业逻辑链。突破性产品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物化中介,商业模式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商业化中介。突破性产品和商业模式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突破性技术开发逻辑链与商业逻辑链的互动、协同、冲突等推进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从而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三是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突破性技术、突破性营销和风险资本推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并通过突破性产品及其商业模式的中介作用影响创新绩效,在它们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商业化机制,该机制是推动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发展的有效机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一是构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整合逻辑框架,认为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核心技术、支撑技术、互补技术共生发展,为深入研究和提高突破性技术创新商业化成功率提供了理论和行动指南。二是将商业模式解构为相互作用的内部价值创造系统模块、供应商价值创造系统模块、顾客价值创造系统模块、外部互补价值创造模块,商业模式是推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中介机制之一。三是将突破性营销能力解构为领先用户开发能力、突破性价值传递能力和创新性市场开发能力,应重点发展此三种能力加速突破性营销能力成长。

王俊霞[5](2011)在《中药专利保护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尽管中药行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但近年来无论是在市场占有方面还是知识产权方面,我国都不再占有优势。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中药的保护体系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医药行业最大的特点是高度的专利依赖性和发达国家对专利药品的高度垄断性。在现有的各种保护中药的方式中,以专利保护为最有效的方式。结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对植物药的保护模式,中药只有采用专利的方式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护。本文将中药学和法学两门学科相结合,讨论中药领域专利保护的范围,分析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误区,并对中药的专利保护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以求能对中药领域专利保护有所裨益。本文首先对中药这个特殊主体进行定义,概括其内涵及外延,并对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中药是在我国特有的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因此与西药相比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特点,在这部分笔者从与西药对比的角度对中药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进而讨论了中药现有保护模式及其不足。我国目前对中药的保护大体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即行政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商标保护和专利保护。文章首先分析了前三种模式,指出了这三种保护存在的不足。为后文更好地论述中药专利保护做好铺垫。其次,介绍了专利保护制度及其相关概念,对中药专利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简述了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发展历程,进而提出从专利角度对中药加以保护。并介绍了国外对传统医药加以保护的成功案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认为中药复方在国际上不能申请专利保护的倾向性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中药复方在国际上是可以通过专利进行保护。再次,探讨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中药专利申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对美国、德国等几个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国家的中药专利保护作了一个简单地介绍,以期为我国中药专利保护提供参考价值。文章最后部分对完善我国中药专利保护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中药领域专利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中药专利的申请,也妨碍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完善我国现有的中药专利制度。在对我国中药进行专利保护的方式上,需要采取灵活的措施,从法律角度和产业角度双管齐下,保护我国的中药行业,从而使中药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黄圣源[6](2009)在《从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谈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在当今世界蓬勃发展,形成了全球性的“中医热”。这一现况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学自身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与竞争力,也暴露了其内在的不足。为此,从中西医学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异同点着手,弄清中西医对中医药学认识差异的产生原因,有利于在遵循存异求同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措施,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并弥补不足,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奠基,并借此推动中医药的全球化发展。然而,对于中西医学差异本身的过分关注已使人们忽略了其出发点——寻求共性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人类健康。因此,对中西医学差异与由此产生的二者对中医药学认知评价迥异的再次关注不是为了扩大分歧,导致相互遏制,而是为了探索共同,推进双赢。中西医结合发展以实践论证了此命题的正确性与必要性。将该命题用作为寻求中西医结合发展新突破的指导原则也具有启发性意义。中西医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单纯结合已不能满足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需求,暴露了一定量的不足,而遵循该指导原则,从与二者之间均有交差点的边缘学科如系统生物学方面入手则可以拓展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领域,弥补不足,更全面地发挥该学科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学以针灸为先遣获得了全球化发展,也获得了快速借用西医学领域先进科技大补后天以养先天的绝佳机遇。然而此现况中所暴露的一系列取长而未能补短的事实也引发了我们全新的思考,即应当在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施以外部推力,在需要借取外力时也当全面分析且以适用为要,切忌拔苗助长,盲目套用。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成为中医药全球化发展领域最醒目的趋势,也必将成为继针灸之后促使中医药更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中药目前无法取得等同于西药的药品地位,一直以保健品的身份被使用是其面临的最大无奈,然而这样的现状未必对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完全不利。亚健康的普遍存在为保健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药可以全方位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以肯定的功效赢取更雄厚的资金投入与广泛先进的科研关注,再以此为基础逐步向主流医学领域迈进。

李哲[7](2007)在《银杏叶缓释片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银杏的有效成份主要有黄酮苷和二萜内酯两类。主要对心血管系统、脑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并能够抗辐射、抗炎症、抗肿瘤。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来并用于临床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有液体制剂、片剂、丸剂,也有银杏叶缓释制剂的报道,但未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简化银杏叶提取物缓释片的处方,所定片剂的处方简单合理,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主要工作如下:1、以总黄酮的溶出度参数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针对缓释材料羟丙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进行了筛选,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处方并以普通片和缓释片体外释放比较验证所选处方。2、高效液相测定缓释片的累积释放度的方法对三批样品和三批产品的体外释放度、硬度、片重差异和含量进行了测定,验证处方可靠性。3、进行了质量研究。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两种分析手段、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4、所制片进行了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影响因素实验、长期放样实验、加速实验。5、所制片进行了释放机制研究。样品的体外释放曲线与一级方程拟合性最好,与Higuchi方程也有较好的拟合。

唐景玲[8](2006)在《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给药体系的制备及银杏叶提取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s,GBE)是国内外常用的中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提高老年人的认知作用等疾病。GBE的主要活性成分是5-7%的萜内酯(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和22-27%的黄酮醇糖苷(如:苷元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在不同品牌的银杏叶固体制剂中,由于GBE主要活性组分的溶解度差,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存在差异大、重现性差等问题。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DDS)是由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均一混合物,当它进入胃肠道遇到水相介质可在轻微搅拌和胃肠的蠕动下自发乳化形成乳剂。研究表明SEDDS的快速自发乳化和在吸收部位的高度分散能有效的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GBE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与预防的常用药物,一般需长期用药,在临床上与其它药物合用的几率较大。因此,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旨在研究制备GBE自乳化给药系统以提高主要成分的吸收,并对GBE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处方前研究表明,25℃时GBE在丙二醇和甘油两种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较其他辅料大;建立了GBE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和溶出度测定的分析方法,采用先将黄酮苷水解为苷元,再用HPLC-UV法测定银杏黄酮苷的含量和溶出度;分别采用HPLC-ELSD法和HPLC-ESI-MS法测定银杏萜内酯的含量和溶出度。选用油酸乙酯和Miglyol 812为油相,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Tween 80、T50C50(50%Tween 80-50%Cremophor EL35)为乳化剂,通过绘制假三元相图,确定自乳化区域大小。油酸乙酯为油相所形成的自乳化区域显着大于Miglyol 812,混合表面活性剂T50C50与Tween 80相比自乳化区域稍有增加。考察了温度、搅拌强度、介质的pH和稀释倍数等外在因素对自乳化效率的影响,最终选择37℃、低速搅拌、蒸馏水稀释500倍作为稀释介质来评价SEDDS的自乳化效率。GBE的加入对自乳化区域无影响,但使自乳化时间延长,所形成乳剂的粒径增大。最终用于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处方为GBE-油酸乙酯-T50C50-丙二醇(12.5:45:45:10)。所制备的GBE自乳化胶囊20min时,各主要成分的溶出度可达90%以上,而对照片剂20min时,各主要成分的溶出度不足40%。加速和室温留样试验结果表明,GBE自乳化系统稳定性良好。建立了灵敏、专属的HPLC-ESI-MS方法测定家犬血浆中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的浓度,该方法的最低定量限:银杏内酯B为2.5 ng/ml,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C为10 ng/ml,该方法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15%。对GBE自乳化胶囊和普通片剂进行了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与片剂相比,给予自乳化胶囊后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B的Tmax均明显缩短,Cmax显着增加,分别增加了44.8%、52.4%和44.4%(p<0.05),AUC0-10h也显着增加。给予GBE自乳化胶囊和普通片剂后,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2.1±42.5%、154.6±65.3%和155.8±26.8%。对AUC0-t和Cmax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双单侧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法分析,结果表明GBE SEDDS胶囊和片剂相比,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B的吸收程度生物不等效。茶碱为咖啡因类生物碱之一、具有较强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心脏及利尿作用,也有一定的中枢兴奋作用,且治疗窗很窄(5~20μg/ml)。本文考察了大鼠连续5天口服GBE后对茶碱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大鼠静脉给予茶碱(10 mg/kg),经GBE 10 mg/kg和100 mg/kg前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茶碱清除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3倍和1.7倍:口服给予茶碱(10 mg/kg),茶碱清除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5倍和1.7倍(p<0.05),经GBE 100mg/kg前处理,茶碱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后AUC0-24h分别下降了40%和38%。表明GBE前处理可能增加了大鼠CYP1A2的活性,从而增加了茶碱的清除率。采用外翻肠囊法,以非索非那定和噻利洛尔(这两个药物均为P-gp的典型底物)为模型药物,考察GBE及其主要成分是否对P-gp底物的转运产生影响。盐酸维拉帕米(P-gp的典型抑制剂)可显着增加非索非那定和噻利洛尔从粘膜侧至浆膜侧的转运量约2倍(p<0.01),槲皮素可显着增加非索非那定和噻利洛尔从粘膜侧至浆膜侧的转运量(p<0.05),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槲皮素是P-gp抑制剂的结论相一致。但GBE、芦丁和银杏内酯对非索非那定和噻利洛尔从粘膜侧至浆膜侧的转运量无显着影响。

葛月宾[9](2003)在《银杏叶提取物速释滴丸的设计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以下简称EGb)作为中药有效提取部位,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为了进一步加快起效时间,并制成适合大工业生产的新剂型,本文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材料,设计和研制了银杏叶提取物速释滴丸,并采用体内外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科学的评价。 经紫外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为266nm,用于EGb在不同介质溶液中的稳定性考察和制剂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性能对比考察;络合-比色分光光度法用于制剂处方筛选和含量测定中银杏总黄酮的定量分析,并结合双波长消去法用于测定大鼠在体银杏总黄酮肠吸收的情况;以槲皮素为标准品,EGb经酸水解后,进行高效液相法测定,计算银杏总黄酮的含量,但该法相对烦琐,仅运用于EGb制剂处方前相关性质的研究和制剂的质量评价;以芦丁为标准品,将血浆样品沉淀蛋白,经酸水解及进一步处理后,进行高效液相法测定,以此为指标进行制剂的体内评价。上述方法准确、可靠、方便、快捷,方法学考察指标均满足测定要求。 在制剂处方研究前,对与口服固体制剂设计密切相关的原料药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EGb在H2O,0.1mol/LHCl和pH6.8PBS中24h内吸光度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较好;测定了EGb在H2O,0.1mol/LHCl和pH6.8PBS中的平衡溶解度;不同pH下正辛醇/水系统中,银杏总黄酮的油水分配系数Papp值随着pH增大而减小,在pH3.0左右发生突变;EGb的软化至全熔温度为153.5~191.6℃;吸湿平衡实验测得EGb的临界相对湿度(CRH)约为80%;原料药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在露置空气、光照、高湿及40℃条件下,EGb中银杏总黄酮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在60℃条件下含量有所降低;粉体学性质测试表明,EGb粉体流动性较差,具有喷流性。 采用大鼠在体回流实验方法研究了EGb在肠道的吸收情况。不同浓度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EGb大鼠全肠段吸收速率常数(KaX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测定结果表明,Ka值和吸收百分率无明显差异,吸收量和药物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初步推测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在大鼠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吸收吸收情况表明,EGb在小肠上部吸收较好,尤以十二指肠段吸收最佳。 采用熔融法将EGb分散于辅料中,滴入冷凝液中收缩成丸。以滴丸粒径、圆整度、丸重、溶出快慢为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载药量及辅料用量的大致范围。在此试验结果基础上,以溶出T扣为评价指标,运用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处方,确定其最佳用量;并结合实际条件,以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选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筛选摘丸的滴制条件。三批样品的重现性试验及稳定性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EGb速释滴丸处方稳定、质量可控,达到制剂的设计目的与要求。 速释机理考察部分中,测定EGb-PEG6000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的熔点绘制相图,并进行DSC分析,推测固体分散体中EGb与PEG6000发生某种形式的结合形成复合物;测定EGb在不同浓度PEG6000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并考察不同比例E伽PEG6000固体分散体中E皿和PEG6000的溶出性能,结合溶出模型理论,推测EGb在低载药量时,溶出模型属于载体控制溶出型;EGb在高载药量时,溶出模型属于药物控制溶出型。 家犬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自制银杏叶速释滴丸达到设计要求。自制银杏叶滴丸药动学参数a较参比银杏叶片提前约1.3h。自制滴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98%,隔室模型拟合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双隔室一级吸收过程。

祝国光[10](2001)在《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年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议后几个问题答复(一)》文中提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办,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社承办的“2000年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议后,芬兰传统医药欧亚中心接到咨询问题较多。诸如世界植物药市场分析;欧共体植物药市场分析;欧洲需要哪一类植物药;针对国际市场的中药二次研究开发工程学;国际上防腐剂的规定;欧共体EMEA的AdHoc草药组最新规定;欧共体各成员国对植物药的法规,对复方药的规定;欧洲各国对外来植物药的规定;中药以药品、化妆品、食品补充剂进入欧共体市场所需文件准备,以及申请的费用,表格如何填写等等,其中有些可查阅祝国光博士主编《中药如何进入欧共体市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另外还有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请祝博士在本刊上陆续公开答复。1、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2、中药以化妆品进入国际市场问题;3、中药与顺势疗法及欧共体法律规定;4、欧共体制药业、药审系统与Internet。

二、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年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议后几个问题答复(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年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议后几个问题答复(一)(论文提纲范文)

(1)银杏叶提取物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和相关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破骨细胞概述
        2.1.1 破骨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2.1.2 破骨细胞的成熟
        2.1.3 破骨细胞生成中的相关信号通路
        2.1.3.1 BMP信号通路
        2.1.3.2 RANKL信号通路
        2.1.4 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
        2.1.5 破骨细胞的凋亡
        2.1.6 破骨细胞异常引起的主要相关疾病
        2.1.7 破骨细胞在骨重建中及口腔医学的作用
        2.1.8 针对破骨细胞相关药物
    2.2 银杏叶提取物的骨组织药效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3.2 银杏叶提取物的配置
    3.3 RAW264.7细胞培养
    3.4 体外破骨细胞诱导分化
    3.5 骨片的制做与选用
    3.6 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检测
    3.7 RAW264.7细胞凋亡率的改变
    3.8 RAW264.7细胞G0-G1期改变
    3.9 聚合酶链式反应
    3.10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破骨细胞相分化结果
    4.2 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表现
    4.3 RAW264.7细胞凋亡改变
    4.4 RAW264.7细胞周期改变
    4.5 破骨细胞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2)银杏叶中异鼠李素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骨质疏松概述
        1.1.2 银杏叶提取物对骨代谢的作用
        1.1.3 破骨细胞的概述
        1.1.4 NF-kB信号通路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与材料
        2.1.1 主要实验设备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RAW264.7细胞系的培养
        2.2.2 实验所用试剂的配置
        2.2.3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2.2.4 细胞培养及分组
        2.2.5 不同浓度ISO对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实验
        2.2.6 破骨细胞TRAP染色
        2.2.7 骨片的制备及骨吸收陷窝的电镜观察
        2.2.8 Real-time PCR检测
        2.2.9 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RANKL的浓度筛选
    3.2 ISO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
    3.3 ISO作用后对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3.4 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
    3.5 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银杏叶提取物可调节骨代谢
    4.2 50NG/ML RANKL可诱导RAW264.7细胞为破骨细胞
    4.3 ISO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骨质疏松概述
        2.1.1 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分类
        2.1.2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2.1.3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2.2 银杏叶提取物
        2.2.1 银杏叶提取物概述
        2.2.2 银杏叶提取物与成骨相关的研究现状
    2.3 经典Wnt信号通路
        2.3.1 经典Wnt信号通路概述
        2.3.2 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
        2.3.3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成骨细胞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实验试剂
    3.2 主要实验仪器
    3.3 细胞系
    3.4 实验所用试剂的配制
    3.5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3.6 细胞培养及分组
    3.7 ALP活性检测
    3.8 茜素红染色
    3.9 qRT-PCR检测
    3.10 Western Blot检测
    3.11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MG63细胞的培养
    4.2 银杏叶提取物对ALP活性的影响
    4.3 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
    4.4 qRT-PCR检测结果
    4.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中国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价值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价值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和总体结构
        一、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总体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创新理论
        一、宏观创新理论
        二、创新网络理论
        三、开放式创新理论
    第二节 技术创新基础理论
        一、技术创新定义
        二、技术创新动因
        三、技术创新过程理论
        四、技术创新链理论
        五、研发(R&D)理论
    第三节 技术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概念
        二、外围创新理论
        三、技术创新商业化理论
    第四节 突破性技术创新相关理论
        一、突破性营销理论
        二、风险资本理论
        三、商业模式理论
        四、产品创新理论
    第五节 理论述评及展望
        一、创新理论述评与展望
        二、技术创新基础理论述评与展望
        三、技术创新理论核心一外围发展阶段述评与展望
第三章 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第一节 机制及机制功能
        一、机制的涵义
        二、机制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节 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构建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机制
        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中介机制
        三、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绩效机制
        四、产业环境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五、国家创新系统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第三节 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运作及功能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
        二、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主要机能
第四章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机制
    第一节 突破性技术机能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
        二、自主技术开发
        三、外部获取技术
        四、突破性技术开发管理
        五、突破性技术机能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突破性营销机能
        一、突破性营销及其机能
        二、突破性营销的主要任务
        三、突破性营销管理
        四、突破性营销机能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风险资本及其机制
        一、风险资本及其特点
        二、风险资本机制
第五章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中介机制
    第一节 突破性产品的中介机制
        一、突破性产品及其开发
        二、突破性技术影响突破性产品的机制
        三、突破性营销影响突破性产品的机制
        四、风险资本影响突破性产品的机制
        五、商业模式影响突破性产品的机制
        六、突破性产品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第二节 商业模式的中介机制
        一、商业模式的构建及功能
        二、突破性技术影响商业模式的机制
        三、突破性营销影响商业模式的机制
        四、风险资本影响商业模式的机制
        五、突破性产品影响商业模式的机制
        六、商业模式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第六章 案例研究设计
    第一节 案例研究方法理论
        一、案例研究法起源及发展概述
        二、案例研究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三、案例研究法的基本理论原则
    第二节 案例研究部署
        一、本案例研究方法论及研究流程
        二、案例研究背景和案例企业选择的主要标准
第七章 天士力突破性技术创新案例研究
    第一节 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
        一、中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
        二、中药现代化的含义及进展
    第二节 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
        一、复方丹参滴丸概况
        二、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
    第三节 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
        一、突破性技术影响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二、突破性营销影响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三、风险资本影响复方丹参滴丸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四、复方丹参滴丸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五、商业模式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第八章 三一重工突破性技术创新案例研究
    第一节 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
    第二节 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
        一、混凝土泵送技术及其产品
        二、拖泵和泵车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
    第三节 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
        一、突破性技术影响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二、突破性营销影响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三、风险资本影响拖泵和泵车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四、拖泵和泵车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五、商业模式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第九章 大族激光突破性技术创新案例研究
    第一节 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
        一、激光技术及激光加工技术
        二、世界及中国激光加工设备产业发展
        三、国家政策支持
    第二节 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
        一、激光打标技术及产品
        二、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
    第三节 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
        一、突破性技术影响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二、突破性营销影响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三、风险资本影响激光打标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制
        四、激光打标机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五、商业模式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机制
第十章 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的跨案例比较
    第一节 案例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及外部环境比较
        一、突破性技术创新背景比较
        二、外部环境比较
    第二节 案例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比较
        一、主要驱动机制比较
        二、主要中介机制比较
        三、绩效机制比较
    第三节 跨案例研究结论及案例研究新发现
        一、跨案例研究结论
        二、案例研究新发现
    第四节 案例研究评估
        一、建构效度评估
        二、内在效度评估
        三、外在效度评估
        四、信度评估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的主要局限
        二、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附录A 沪深A股上市公司突破性产品概览
    附录B 案例研究方案
    附录C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中药专利保护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中药理论知识
    2.1 中药及相关概念
    2.2 中药的特点
    2.3 中药保护模式概况
3 中药专利保护的基础理论
    3.1 专利权及相关概念
    3.2 中药专利保护的必要性
    3.3 中药专利保护的可行性
4 中药专利现状
    4.1 我国中药专利申请的现状
    4.2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存在的问题
    4.3 国外有关中药保护现状
5 完善我国中药专利制度的对策
    5.1 完善中药专利保护的法律对策
    5.2 强化中药专利保护的产业对策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从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谈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 中西医学起源与发展的异同
    2. 中西医对中医药学的认识评价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过程、现况以及未来
    3. 中医药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现况与未来趋势
    4. 中药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之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西医学起源与发展的异同
    1. 中西医学起源的异同
        1.1 皆源于生活的本能行为
        1.2 生活经验孕育并创造了医学
        1.3 经历巫与医的合与分
        1.4 皆得益于解剖知识的积累和探索
    2. 中西医学发展过程的异同
        2.1 政治背景与经济基础的异同
        2.2 文化背景导致的异同
        2.3 《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文集》的比较
        2.4 共性探求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评价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过程、现况以及未来
    1. 中医药对自身的认识评价
        1.1 中医药学的历史及现状的概述
        1.2 中医药学对自身优势的认识
        1.3 中医药学对自身不足的认识
        1.4 中医药对自身不足解决方案的探索
    2. 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评价
        2.1 西医对中医药理论基础,临床与科研的认识与评价
        2.2 西医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认识与评价
        2.3 基于西医科学性基础上的现代中医废除论
    3. 中西医之间的相互影响
        3.1 西医学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3.2 中医药学对西医学的影响
    4. 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发展过程、现况以及未来
        4.1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过程
        4.2 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与范畴
        4.3 中西医结合的现况
        4.4 中西医结合的未来
第三部分: 中医药在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况研究
    1. 中医药在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况
        1.1 中医药在亚洲的发展现况
        1.2 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现况
        1.3 中医药在美洲的发展现况
        1.4 中医药在大洋洲的发展现况
        1.5 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现况
    2. 对中医药在当今世界发展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药现况特点的原因分析
        2.2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分析
    3. 促进中医药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探讨
        3.1 稳步立足国内,逐步放眼国际
        3.2 提高中医药的国际认知度
        3.3 推进中医药国际合法化进程
        3.4 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3.5 强化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3.6 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队伍
    4. 把握中医药的未来
        4.1 中医药发展未来趋势
        4.2 慎重寻求外力
    6. 小结
第四部分 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1. 中药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现况
        1.1 中药面临巨大的世界市场
        1.2 中药市场竞争激烈
        1.3 中药科研渐有起色
    2. 中药发展现况特点与启示
        2.1 中药现代化趋势
        2.2 中药现代化的成因
    3. 中药国际化趋势
        3.1 中药国际化的概念阐述
        3.2 中药国际化趋势的具体体现
        3.3 中药国际化的成因
    4. 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之途所面临的制肘因素以及解决方案
        4.1 中药的发展面临文化障碍及解决方案
        4.2 我国中药资源面临危机及其解决方案
        4.3 我国中药业缺乏根本优势性要素,国际竞争力薄弱及其解决方案
        4.4 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及解决方案
        4.5 中药业的商业运作不够成熟及解决方案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银杏叶缓释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银杏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1.1.1 黄酮类化合物
        1.1.2 银杏双黄酮类化合物
        1.1.3 银杏萜类内酯化合物
        1.1.4 银杏酚酸类化合物
        1.1.5 多糖类
        1.1.6 其它成分
        1.1.7 提取物的药用价值
    1.2 药物缓释系统概述
        1.2.1 缓释制剂概念
        1.2.2 普通剂型与缓、控释制剂比较
        1.2.3 缓释制剂质量评价
        1.2.4 缓释制剂设计基础
        1.2.5 缓控释制剂发展状况
        1.2.6 新型缓控释制剂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章 处方筛选及工艺研究
    2.1 仪器药品
    2.2 银杏叶缓释片的处方设计
    2.3 处方初选
        2.3.1 HPMC作为主要缓释材料对EGb缓释片体外释放效果的影响
        2.3.2 加入低取代羟丙甲基纤维素(L-HPC)后HPMC对体外释放效果的影响
        2.3.3 低取代羟丙甲基纤维素(L-HPC)对体外释放效果的影响
        2.3.4 乙基纤维素(EC)作为主要缓释材料的EGb缓释片体外释放效果
    2.4 处方优化
    2.5 制剂工艺
    2.6 缓释片与普通片的体外释放效果比较
    2.7 连续三批实验样品的测定结果
        2.7.1 含量测定
        2.7.2 释放度测定
        2.7.3 片重差异测定
        2.7.4 硬度测定
    2.8 连续3批生产样品的测定结果
        2.8.1 含量测定
        2.8.2 释放度测定
        2.8.3 片重差异测定
        2.8.4 硬度测定
第三章 质量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质量研究过程
        3.2.1 性状
        3.2.2 重量差异
        3.2.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释放度
        3.2.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体外释放度测定
        3.2.5 含量测定
第四章 稳定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影响因素实验
    4.3 加速实验
    4.4 长期放样实验
    4.5 稳定性实验结论
第五章 体外释药机制的研究
    5.1 释药行为
    5.2 药物释放动力学
        5.2.1 常用药物释放动力学模型
        5.2.2 药物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
        5.2.3 结果与讨论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作者及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8)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给药体系的制备及银杏叶提取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前言
药品、试剂与仪器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1. 银杏叶提取物基本理化性质的研究
        1.1 银杏叶提取物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1.1.1 银杏黄酮类
        1.1.2 银杏萜内酯类
        1.1.3 聚戊烯醇类
        1.1.4 6-羟基犬脲喹啉酸类
        1.1.5 烷基酚酸类
        1.2 溶解度的测定
        1.2.1 实验方法
        1.2.2 实验结果
        1.3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2.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4 测定法
        2.1.5 峰位的确定
        2.1.6 专属性
        2.1.7 线性关系
        2.1.8 重现性
        2.1.9 溶液稳定性
        2.1.10 精密度
        2.1.11 加样回收率
        2.2 萜内酯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4 测定法
        2.2.5 峰位的确定
        2.2.6 专属性
        2.2.7 线性关系
        2.2.8 重现性
        2.2.9 溶液稳定性试验
        2.2.10 精密度试验
        2.2.11 加样回收率试验
    3. 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溶出度的测定
        3.1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3.2 银杏黄酮苷的测定
        3.2.1 色谱条件
        3.2.2 测定方法
        3.2.3 专属性
        3.2.4 溶液稳定性
        3.2.5 重现性
        3.3 银杏萜内酯的测定
        3.3.1 LC-MS条件
        3.3.2 专属性
        3.3.2 溶液稳定性
        3.3.2 重现性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1. 空白自乳化处方的初步筛选
        1.1 辅料选择
        1.1.1 油相的选择
        1.1.2 助溶剂的选择
        1.1.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1.1.3.1 实验方法
        1.1.3.2 实验结果
        1.2 假三元相图法确定自乳化区域
        1.2.1 实验方法
        1.2.2 实验结果
        1.3 自乳化效率的评价
        1.3.1 温度因素
        1.3.2 搅拌速度因素
        1.3.3 介质因素
        1.3.4 稀释倍数因素
        1.3.5 助溶剂的质量分数
        1.3.6 表面活性剂
    2. GBE SEDDS的处方筛选
        2.1 药物对自乳化区域的影响
        2.2 药物对自乳化效率的影响
        2.2.1 药物对自乳化时间的影响
        2.2.2 药物对粒径的影响
        2.3 最终处方及制备工艺
    3. 对照片的制备
    4. GBE SEDDS胶囊及片剂的含量测定
    5. 溶出度的测定
        5.1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6. GBE SEDDS稳定性考察
        6.1 实验方法
        6.2 实验结果
    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胶囊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1. 实验方法
        1.1 萜内酯家犬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1.1.1 HPLC-MS条件
        1.1.2 血浆样品的处理
        1.1.3 专属性
        1.1.4 标准曲线的制备
        1.1.5 精密度与回收率
        1.1.6 样品的稳定性
        1.2 给药方案与样品采集
        1.3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萜内酯家犬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专属性试验
        2.1.2 标准曲线的制备
        2.1.3 精密度、准确度与回收率试验
        2.1.4 样品的稳定性
        2.2 GBE给药后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
        2.3 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
    3. 讨论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杏叶提取物对茶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1.1 茶碱测定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1.1.1 色谱条件
        1.1.2 血浆样品的处理
        1.1.3 专属性
        1.1.4 标准曲线
        1.1.5精密度与回收率
        1.2 给药方案与样品采集
        1.3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茶碱测定方法的确证
        2.1.1 专属性
        2.1.2 标准曲线
        1.1.3 方法的精密度与回收率
        2.2 茶碱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
        2.2.1 茶碱静注后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
        2.2.2 茶碱口服后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
    3.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银杏叶提取物对P-糖蛋白底物转运的影响
    1. 外翻肠囊法的手术方法
    2. 实验原理
    3. 以盐酸非索非那定为底物
        3.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3.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3.3 FXD分析方法的建立
        3.3.1 色谱条件
        3.3.2 专属性
        3.4 样品溶液的测定
        3.4.1 测定方法
        3.4.2 测定结果
    4. 以盐酸噻利洛尔为底物
        4.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4.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4.3 CLP分析方法的建立
        4.3.1 色谱条件
        4.3.2 专属性
        4.4 样品溶液的测定
        4.4.1 测定方法
        4.4.2 测定结果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

(9)银杏叶提取物速释滴丸的设计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体内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方法与结果
        1 紫外分光扫描图谱
        2 络合-比色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3 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的建立
        4 在体肠吸收分析方法的建立
        5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三 讨论与小结
        1 实验讨论
        2 研究小结
第二章 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处方设计前相关性质的研究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方法与结果
        1 溶液稳定性考察
        2 三种介质中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3 水中银杏总黄酮溶出的测定
        4 不同pH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5 原料药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
        5.1 露置空气试验
        5.2 光照影响试验
        5.3 温度影响试验
        5.4 湿度影响试验
        6 EGb的熔化过程
        7 吸湿平衡曲线的测定
        8 EGb粉体学性质测定
        9 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9.1 药物浓度对银杏总黄酮肠吸收的影响
        9.2 大鼠在体肠最佳吸收部位的考察
        9.3 数据处理方法
        9.4 实验结果
    三 讨论与小结
        1 实验讨论
        2 研究小结
第三章 银杏叶提取物速释滴丸的处方及工艺的研究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方法与结果
        1 分析方法的建立
        1.1 含量测定
        1.2 溶出度的测定
        2 滴丸的制备方法
        3 处方设计与优化
        3.1 单因素考察
        3.2 正交试验
        4 滴制条件的优化
        5 银杏叶滴丸的质量评价
        5.1 三批样品重现性试验
        5.2 热分析(DSC法)
        5.3 稳定性试验
    三 讨论与小结
        1 实验讨论
        2 研究小结
第四章 银杏叶提取物固体分散体速释机理的研究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方法与结果
        1 溶解度的测定
        2 相图分析
        3 热分析(DSC法)
        4 固体分散体的溶出试验
        5 速释机理研究
    三 讨论与小结
        1 实验讨论
        2 研究小结
第五章 银杏叶提取物速释滴丸的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方法与结果
        1 给药剂量的确定
        2 给药方案及血样采集
        3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4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4.1 非隔室模型拟和统计结果
        4.2 隔室模型拟和统计结果
        4.3 统计矩拟合统计结果
        5 生物利用度
    三 讨论与小结
        1 实验讨论
        2 研究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年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议后几个问题答复(一)(论文提纲范文)

1 德国E委员会银杏叶提取物标准 (1994.7.19)
    1.1 药名
    1.2 药物组成
    1.3 提取物特点
2 EMEA对银杏总结报告[4]
    2.1 银杏原生长在亚洲东部 (中国、日本、韩国) , 但现在也在欧洲和北美种植。
    2.2
    2.3 丙酮-水的银杏提取物LD50在人植物药疗法中已有报道。
    2.5 因顺势疗法银杏酊剂中有很高含量的银杏酸 (600~1500mg/kg) , 其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过敏反应而影响健康。
    2.6 结论和建议
3 几点启示
    3.1 现在欧共体所采用的基本上是德国E委员会的观点。
    3.2
    3.3
    3.4 据我了解以下公司对GBE都感兴趣, 各个药厂可以注意与以下公司联系。

四、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年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议后几个问题答复(一)(论文参考文献)

  • [1]银杏叶提取物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和相关机制的研究[D]. 王俊妹. 吉林大学, 2018(04)
  • [2]银杏叶中异鼠李素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 李婧. 吉林大学, 2018(04)
  • [3]银杏叶提取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D]. 张晓晓. 吉林大学, 2017(10)
  • [4]中国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研究[D]. 李占强. 南开大学, 2014(04)
  • [5]中药专利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 王俊霞. 安徽医科大学, 2011(10)
  • [6]从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谈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D]. 黄圣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
  • [7]银杏叶缓释片的研制[D]. 李哲. 北京化工大学, 2007(05)
  • [8]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给药体系的制备及银杏叶提取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D]. 唐景玲.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9]银杏叶提取物速释滴丸的设计与评价[D]. 葛月宾. 沈阳药科大学, 2003(01)
  • [10]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年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议后几个问题答复(一)[J]. 祝国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01)

标签:;  ;  ;  

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2000欧共体天然植物药市场经济论坛”会后若干问题的解答(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