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长白山绿色食品品牌

精心打造长白山绿色食品品牌

一、精心打造长白山绿色食品品牌(论文文献综述)

李墨文[1](2020)在《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J民俗村为个案,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切入点,聚焦朝鲜族民俗村旅游产业,探索在对朝鲜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游客、村民、政府、商家之间的互动关系给当地旅游产业所带来的影响。本论文描述了朝鲜族民俗村旅游产业参与中各方利益相关者所扮演的角色、所持有的利益诉求及为实现利益诉求所采取的博弈策略,阐释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博弈能够促进朝鲜族民俗村旅游产业取得发展效益,而非合作博弈则会导致朝鲜族民俗村旅游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本论文采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实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博弈理论的交叉研究,梳理了利益相关者旅游参与中的利益关系,探讨了民俗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与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田野文本。论文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朝鲜族民俗村基本情况及文化旅游资源。阐述了 J民俗村的历史沿革、人口结构、生计方式,分析了该民俗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诠释了该民俗村文化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参与中的利益相关者。游客作为民俗村旅游资源的消费者追求美好体验,村民作为民俗村旅游资源的承载者追求幸福生活,商家作为民俗村旅游资源的经营者追求经济效益,政府作为民俗村旅游资源的调控者追求多重效益,各方利益相关者为实现自身利益诉求可采取合作博弈或非合作博弈的策略。第四章,主要探究了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下朝鲜族民俗村旅游产业发展效益。尽管游客、村民、商家、政府在民俗村旅游参与中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彼此之间存在利益共同点。为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各方利益相关者采取了合作博弈的策略,促使该民俗村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人居环境,保护了朝鲜族文化。第五章,主要探讨了利益相关者非合作博弈下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发展困境。旅游参与中各方利益相关者存在利益共同点的同时也存在利益分歧点,为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之间采取了非合作博弈策略,不仅自身利益诉求难以实现,而且引发了彼此之间的冲突事件。通过对J民俗村冲突事件的描述,挖掘了利益相关者之间产生冲突的根源,分析了民俗村旅游产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归因。第六章,主要阐述了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旅游参与中各方利益相关者从非合作走向合作,并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是推动朝鲜族民俗村旅游产业发展走出困境的力量源泉。为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加强政府的有效指导,推动朝鲜族村民自身能力建设,深化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并利用合同制约各方力量,以此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共赢。结论,主要梳理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徐瑶[2](2020)在《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全域旅游的概念自2008年提出至今,我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已经从萌芽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作为国家的旅游发展战略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家级的战略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因地制宜的出台了很多政策、《意见》,自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全域旅游也开始逐渐兴起,乡村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雁鸣湖镇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良好条件,且经过多年的项目建设及人居环境改善,雁鸣湖镇的旅游业已初具规模。目前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主要是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立足自身优势,整合优势资源,注重品牌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雁鸣湖镇全域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全域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国内乡村旅游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雁鸣湖镇的旅游资源及产业现状,运用SWOT战略分析模型,分析了雁鸣湖镇全域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运用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差距模型为基础的SERVQUAL测评方法设计了雁鸣湖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的调查问卷,并运用分析工具得出雁鸣湖镇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对雁鸣湖镇全域旅游的战略定位、目标、思路以及参考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的五大战略及其保障措施。本文结合雁鸣湖镇的优势旅游资源及深厚的产业基础,制定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强化了战略保障措施及战略执行,坚持与乡村振兴战略及绿色发展战略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全域旅游发展道路,实现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健康永续的发展。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跟踪等方式,针对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旅游规划不完善、缺少旅游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及全域旅游服务质量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合理的建议,系统的提出了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在遵守行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提出了优势资源整合、文旅融合、康养融合、绿色生态发展以及品牌化的旅游战略发展方向,实现了旅游资源优化,把握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转变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经济收入,有效推动雁鸣湖镇全域旅游战略发展,并为其他地区全域旅游战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王新竹[3](2020)在《延边安图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诗经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先人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渴望在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掷地有声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全国性扶贫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起来,近几年来,安图县旅游局按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延边州扶贫旅游开发的要求,结合安图县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旅游行业扶贫工作,坚持把“旅游+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镇施策,努力形成典型示范、项目拉动、行业引领、打造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明月镇政府也根据安图县党委政府旅游局的方案要求,制定了适合本镇的旅游扶贫方案,明确了以旅游扶贫带动全面脱贫的奋斗目标。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内容是专研背景、探求意义、对综述和主要概念进行深入探求以及对国内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等,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部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是概括明月镇的基本情况及其扶贫现状,同时介绍其旅游资源以及旅游扶贫的必要性,主要结合着国家、吉林省、延边州的相关政策及情况,推断出明月镇参与扶贫旅游的紧迫性。第三部分总结明月镇现在的精准扶贫现状以及分析其发展环境。对现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掌握,其一是利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分析旅游产业在明月镇发展中的地位,从而理解旅游精准扶贫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其二,对安图县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等情况剖析研判;其三是采用实地踏查的方式了解情况。同时,采用SWOT形式对其衍变情况进行阐明。第四部分,通过综合效益评价旅游精准扶贫体系,合理运用定性及定量的方式,综合评价了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效益。为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第五部分,对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的前景进行探究。最后部分为结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研究上,对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分析,试图寻找出一套适合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的整体方案;同时为其他地域旅游精准扶贫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有价值借鉴。

范增[4](2019)在《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涌现了大量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结合的旅游新业态。我国是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保护与发扬我国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提高中国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旅游业发展到了全域旅游时代,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的文化旅游成为一些适宜地区理所当然且势在必行的选择,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区域联动,打破区划、体制障碍,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旅游业带动下的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旅游业发展理念和模式可为促进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思路与借鉴。本文研究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区,基于全域旅游理论,研究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首先,基于延龙图新区的现状特征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发现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威胁与机遇,总结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其次,依据前文文化旅游开发分析与新区旅游资源状况确定适合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对赴新区旅游的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降低游客新区文化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整合确定新区文化旅游开发战略,最后,以延龙图新区核心起步区为案例,根据市场趋势,通过建设文化旅游核心引擎项目、开发多元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四时全域旅游路线、打造朝鲜族文化节事品牌,构建新区核心起步区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综合以上研究内容,本文根据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结合延龙图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自然环境概况、人文环境概况等,提出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提升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主题引领战略、全域旅游战略、区域合作战略、体验保护式开发战略和文化旅游产品建设策略,并借鉴国内外优秀全域旅游景区发展文化旅游的相关经验,基于全域旅游理念,从旅游标准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域联动的发展模式、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流程保障等方面提出具有延龙图新区特色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赵悦[5](2019)在《吉林省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三量齐增”、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农民增收乏力等问题。为了缓解粮食生产出现的问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新一轮农业结构的调整。吉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玉米核心产区,一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基地。然而,随着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玉米价格高位运行,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呈刚性增长,大豆、杂粮等其它作物播种面积日益削减,形成了以玉米为主体的单一种植结构。这种结构带来的效应却是一方面玉米的高库存积压,下游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大豆、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大量进口,形成了国内库存积压与国外进口并存的逆向市场困境。而造成这种结构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忽视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用计划经济思维模式调控农业生产的结果。因此,只有运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的思维,对管理农业的体制、机制和手段进行改革,才能实现种植业供给结构的优化。本文以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特征的变化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的现状与问题为背景分析,得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厘清了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基本内容,得出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种植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入到结构变化的制度变革,其要义绝非是一般意义上结构的加减法,而是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农业管理体制,来实现结构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改革是手段,结构优化是目标。之所以提出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思路来推动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吉林省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种植业供给侧结构的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更加尖锐。梳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种植业结构演变历程发现,经过40年的发展,吉林省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中以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变化为主,逐渐从20世纪80年代的玉米、大豆为主、水稻、高粱多元发展的作物结构,最终形成了以玉米为主体的“一粮独大”格局。然而,这种结构是否合理?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虽然这种结构在宏观种植业投入产出上、在微观农民收入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却拉大了作物间的比较收益,不利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虽然吉林省在粮食商品率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过高的粮食进口依存度表明当前结构未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这种结构释放出的生态负效应令人堪忧。由此,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但是,结构调整却面临着贸易格局复杂、农产品成本持续上涨的市场困境,农业用水资源紧缺、耕地质量与数量下降的生态困境以及农产品育种技术发展缓慢、农业技术推广供需不匹配的技术困境,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制约着结构的优化,以往调整的思路俨然无法破解,唯有用改革的手段才能推动结构的优化。2004年以来,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惠农政策在实施方式上,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由此导致了市场的失灵和农业资源配置的扭曲。之所以要用改革的方式实现种植业供给侧结构的优化,就是因为不合理的农业管理体制是造成结构失调的首要原因。基于此,从资源配置方式、价格形成机制、粮食市场结构以及农村组织制度四个维度构建吉林省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框架。转变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思维,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市场价格机制,使粮食价格由市场决定。而粮食价格信息在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中通过流通市场进行传递,以指导农民的种植行为。但是,当前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一支独大”的局面,扭曲了粮食收储市场。提出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发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政策性收储功能,与其它收储主体在收购市场中具有平等的经营地位,从而推动收储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粮食收储市场的顺畅。运行顺畅的粮食收储市场需要健全的农村组织制度作保障。我国目前的农村组织尚处于一种涣散状态,有序地将亿万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嵌入市场经济方面却效率甚微,并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条软肋。以整合当前农村经济组织为路径,实现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制度的创新。使市场的“无形之手”来指挥政府的“有形之手”,进而推动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基于上述制度改革框架,确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种粮合理收入、产业协调发展以及生态可持续为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之所以提出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原因如下:首先,在未来很长时期内,我国粮食供给压力仍然存在,人地关系趋紧的矛盾仍然存在,粮食主产区生产功能在日益下降。吉林省作为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其结构调整必须坚持国家粮食安全地位不动摇,必须保证种粮农民和粮食产区两个积极性,以巩固粮食主产区核心地位。其次,合理的种粮收入是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的支撑条件。吉林省以玉米为主体的种植结构决定了合理种粮收入的主要指向是围绕玉米种植获取收入。而玉米支持政策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农民种植玉米收入的起伏与玉米种植积极性的不稳定,呼吁将玉米纳入主粮范围,与稻谷和小麦具有同等地位,使玉米具有一个主粮生产应有的利润空间,进而实现玉米种植的合理收入。作物间收益水平相当,从而实现相互替代的效应,促进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再次,玉米作为产业链条最长的作物,其饲用和加工用途与下游的加工业与畜牧业紧密衔接。因此玉米三元作物的属性决定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协调发展为价值取向。最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应尊重自然规律与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布局。去除赤色产能、恢复玉米大豆轮作制度、种地养地有机结合以及科学施用化肥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遵从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进行选择。吉林省种植业结构不论怎样调整,保证粮食作物为主体的结构不可改变,保证玉米核心产区优势不可改变。现阶段粮食作物比例偏高是由于粮食作物内部玉米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玉米粮经饲三元作物结构属性,片面强调了玉米粮食作物品种的一元结构,忽视了玉米作为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品种的结构。所以降低粮食作物用途的籽粒玉米比例,提高饲料作物青贮玉米比例,是粮食作物的调整方向,也表明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于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之间的调整。因此,建立玉米三元作物结构,呼吁核心产区推动“粮改饲”,以“种养”结合的微观农户经营结构为行动支点,从而促进粮食作物向饲料作物调整。大豆则在进行合理区划布局基础上,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保护传统大豆纯度,不受转基因大豆的侵犯。在中部地区适当进行转基因大豆种植,与玉米合理轮作,从而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水稻以扩大优质品种稻米的种植为调整方向,杂粮杂豆以建设优质杂粮基地为依托,发展精深加工。经济作物的调整方向以东中西区域划分,打造东部特产、中部蔬菜、西部多种作物的发展格局。饲料作物的调整以形成增加玉米核心产区与镰刀弯地区青贮玉米种植以及西部地区牧草种植,协调畜牧业发展的农牧格局。最终实现吉林省种植业结构由单一玉米种植向多元作物发展,由过分强调经济社会效益转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种植业结构。

殷宇欢[6](2019)在《HS绿色食品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林业迅速发展,林业产品日益广泛,产品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制定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更为关键。本文针对HS绿色食品公司的营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首先对HS公司面临的竞争背景、国内外对于市场营销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概述;其次对本文应用的营销理论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在对HS绿色食品公司的总体发展情况、市场营销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营销策略,同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韩丹[7](2018)在《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冰雪产业是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是齐齐哈尔市经济发展的亮点以及今后发展的重点,在经济下行的当下,全国各地都抓住冰雪产业发展的有力契机,不断拉动冬季经济增长,对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把冰雪产业作为十二个重点产业项目大力推进,开发高质量、多样化的冰雪用具等产品,打造碾子山区滑雪小镇、扎龙冰上乐园等冰雪旅游景区,举办丰富多彩的国际性冰球体育赛事,叫响“冰雪鹤城”品牌。虽然冰雪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冰雪品牌尚未建立、冰雪产业链构建不完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限制了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从冰雪产业概念的界定入手,总结出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并从三个方面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借鉴瑞士圣莫里茨、加拿大渥太华、日本北海道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辽宁省抚顺市、北京市延庆区政府为促进冰雪产业发展而施行的政策,具体包括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支持多元化融资渠道、召开国际性会议和体育赛事、开展大型冰雪节庆活动等。从中总结经验,为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根据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产业联动、保护开发、四季融合、全域发展等原则,设计出从打造冰雪品牌为引领,做强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冰雪核心产业和壮大冰雪场馆建设、冰雪教育培训等冰雪辅助产业入手的因地制宜的可行性规划,并从加强组织保障、深化改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几方面提出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的保障措施。

梁仕宁[8](2017)在《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在品牌竞争时代,一个企业若想要持续成长,一个产业若想要获得竞争优势,一个国家若想取得地位和实力,那么它们都需要有品牌竞争力。近2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山东省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并且其绿色食品品牌的作用和价值也日益显现。通过其绿色食品的品牌化,提高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绿色食品产业优化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两千年以来,各学科理论之间相互融合、继承以及延展,学术界对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的关注越来越高,绿色食品品牌的价值日趋凸显,山东省作为绿色食品最大的生产省份,在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品牌整合度、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提升,品牌的带动作用扩大和产加销一体化进展良好等方面。但是,如果和国内外较为优秀的绿色食品品牌相比,差距仍然不小。只有对山东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样一来,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就能赶上优秀绿色食品品牌的脚步,甚至能够超越它们。本文从对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开始,分析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发展的目前状态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沈鹏熠建立的“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找到影响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的权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找到与提升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政府引导、协调和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协会协调与监管、技术创新、自然资源等。要想使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能赶上优秀绿色食品品牌的脚步,甚至能够超越它们,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企业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着手改变:(1)引进并培养专业人才,增加人才储备,提升品牌管理能力;(2)增加研发资金投入;(3)发展科技,提升品牌价值;(4)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绿色食品行业”,创新营销方式,提升知名度;(5)建立绿色食品的流通追溯体系。其次,政府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扶持作用,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构建包括品牌保护法规、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丰富的投资方式等在内的支撑体系有效的政府支持体系。最后,行业协会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大力开展绿色食品产品推荐工作,加强品牌的宣传,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品牌整合。

辛霁虹[9](2016)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全产业链规划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全球关注。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推进黑龙江省由粮食生产大省向绿色食品加工强省转变,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安全生产基地意义重大。全产业链战略有助于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真正连接,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联接难题,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黒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五项衡量指标的态势来看,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了稳定、快速发展。按照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原则,加工科技化和营销信息化程度低及产业集中度不高是当前我省食品产业的瓶颈和短板。在新形势的要求下,为破解主要瓶颈和短板,使区域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推进我省绿色食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这些都需要理论方面的支持,特开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全产业链研究。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收集黑龙江省的数据和资料等,经实地考察、调研以及与专家研讨,确定总体要求、总体布局、规划目标以及绿色食品的全产业链规划、建设任务、对策建议。科学分析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整合优势资源,探索建立符合省情的“种养殖—加工—物流—贸易”和“企业+产品+品牌+基地”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集群模式,规划“一心、多点、三区、两带”的总体布局。搞好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加工,打通物流营销渠道,提升我省整体绿色食品产业规模、集聚度、质量和效益,实现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发挥主力军作用。因此,黑龙江省要建设全国最好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推行全产业链构建路径的多元化,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机制和全产业链各方利益共赢机制,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实践探索,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构建绿色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畜禽、果蔬山特、仓储批发市场以及物联网全产业链。针对自身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争取国家惠农政策补贴力度,加强我省绿色食品宣介力度,依法加强我省绿色食品管理监督,积极培育绿色食品产业新业态,加强国际合作,重点做好对俄绿色食品开放开发。

徐杨[10](2016)在《中粮长白山基地高端冷水有机水稻营销案例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环境。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稳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企业必须做好自己的营销工作,可见市场营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现在的市场环境而言,我国的食品生产行业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而有机水稻作为人民的主食之一,更是受到了高度的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希望的不再仅仅是吃饱,而是更高层次的对营养价值的追求,所以本文我们就针对中粮长白山基地高端冷水有机水稻进行营销案例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案例研究方法,主要利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SWOT分析等方法对中粮长白山高端冷水有机水稻基地进行营销案例研究,结合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对有机水稻基地进行营销策划。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说明案例研究背景及意义及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是案例正文,包括中粮长白山高端冷水有机稻米基地简介,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建设及品牌建立过程出现的问题和营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首先对有机水稻行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有机水稻销售渠道与目标顾客分析,然后对中粮长白山高端有机水稻基地SWOT分析,最后着重对有机大米结合互联网销售模式机会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方案设计,结合市场营销理论,通过具体分析总结出了中粮长白山高端冷水有机水稻基地的营销策略方案。本文以中粮长白山高端冷水有机水稻基地为研究项目背景,深入探讨研究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机会,可以看出中粮长白山高端冷水有机水稻基地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通过调研分析,我们根据目前现有的实际情况为中粮长白山高端冷水有机水稻基地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营销策略,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精心打造长白山绿色食品品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心打造长白山绿色食品品牌(论文提纲范文)

(1)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1.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1.3.2 博弈理论
        1.3.3 民俗村旅游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朝鲜族民俗村基本情况及文化旅游资源
    2.1 朝鲜族民俗村基本情况
        2.1.1 历史沿革
        2.1.2 人口结构
        2.1.3 生计方式
    2.2 朝鲜族民俗村文化旅游资源
        2.2.1 朝鲜族生活文化
        2.2.2 朝鲜族民间传承文化
        2.2.3 朝鲜族节日文化
    2.3 朝鲜族民俗村文化旅游资源特征
        2.3.1 建构性
        2.3.2 符号性
        2.3.3 体验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利益诉求
    3.1 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参与中的利益相关者
        3.1.1 民俗村旅游资源的消费者
        3.1.2 民俗村旅游资源的承载者
        3.1.3 民俗村旅游资源的经营者
        3.1.4 民俗村旅游资源的调控者
    3.2 朝鲜族民俗村利益相关者旅游参与中的利益诉求
        3.2.1 游客追求美好体验
        3.2.2 村民追求幸福生活
        3.2.3 商家追求经济效益
        3.2.4 政府追求多重效益
    3.3 朝鲜族民俗村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实现方式
        3.3.1 合作博弈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
        3.3.2 非合作博弈实现个体短期利益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下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发展效益
    4.1 增加经济收入
        4.1.1 兴办旅游产业
        4.1.2 推行产业分红
        4.1.3 增加就业机会
    4.2 改善人居环境
        4.2.1 实施雨污分流
        4.2.2 整治环境卫生
        4.2.3 完善基础设施
    4.3 保护朝鲜族文化
        4.3.1 唤醒朝鲜族历史记忆
        4.3.2 维系朝鲜族文化认同
        4.3.3 推进朝鲜族文化传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益相关者非合作博弈下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发展困境
    5.1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满足
        5.1.1 游客对旅游体验不满意
        5.1.2 村民对利益分配不满足
        5.1.3 商家难以实现利益目标
        5.1.4 政府难以协调利益关系
    5.2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事件
        5.2.1 游客与村民之间的“鞭炮事件”
        5.2.2 游客与商家之间的“投诉事件”
        5.2.3 村民与商家之间的“斧头事件”
        5.2.4 商家与政府之间的“亮化事件”
    5.3 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归因
        5.3.1 主客文化碰撞导致文化冲突
        5.3.2 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经济冲突
        5.3.3 多重身份共存导致角色冲突
        5.3.4 利益满意度低导致权利冲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6.1 加强政府的有效指导
        6.1.1 完善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
        6.1.2 定位政府在旅游参与中的角色
    6.2 推动朝鲜族村民自身能力建设
        6.2.1 加大朝鲜族村民教育培训力度
        6.2.2 培育朝鲜族村民组织和精英
    6.3 深化旅游企业社会责任
        6.3.1 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6.3.2 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实力
    6.4 利用合同制约各方力量
        6.4.1 规范利益相关者行为
        6.4.2 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2)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证研究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4 全域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资源分析
    2.1 雁鸣湖镇基本情况概述
        2.1.1 历史沿革
        2.1.2 自然环境
        2.1.3 空间特征
    2.2 旅游资源分析
        2.2.1 矿产资源
        2.2.2 自然资源
        2.2.3 特色资源
    2.3 雁鸣湖镇产业分析
        2.3.1 旅游业
        2.3.2 制药业
        2.3.3 生态绿色农业
    2.4 雁鸣湖镇旅游资源特点分析
第三章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3.1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3.1.1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政策环境
        3.1.2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3.1.3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3.2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SWOT分析
        3.2.1 优势分析(S)
        3.2.2 劣势分析(w)
        3.2.3 机遇分析(O)
        3.2.4 威胁分析(T)
第四章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调查方案设计
    4.1 问卷设计
    4.2 问卷的抽样调查
    4.3 问卷的描述统计
    4.4 数据分析
        4.4.1 信度分析
        4.4.2 效度分析
        4.4.3 因子分析法
第五章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选择
    5.1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定位
        5.1.1 总体定位
        5.1.2 市场定位
    5.2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目标
        5.2.1 总体目标
        5.2.2 阶段目标
    5.3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功能分区
        5.3.1 总体思路
        5.3.2 功能分区
    5.4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5.4.1 产业依托型旅游发展模式
        5.4.2 一二三产业融合型旅游发展模式
    5.5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
        5.5.1 资源整合型战略
        5.5.2 文旅融合战略
        5.5.3 品牌化战略
        5.5.4 乡村康养融合战略
        5.5.5 绿色生态发展战略
第六章 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6.1 政策引领和扶持机制
    6.2 强化全域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6.3 创新全域旅游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
    6.4 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资金保障,多元化开发融资通道
    6.5 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保障全域旅游资源信息共享
    6.6 提高全域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忠诚度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延边安图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评
    四、主要概念
        (一)旅游扶贫
        (二)旅游精准扶贫
    五、研究主要内容
    六、研究主要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地访谈法
        (三)调查问卷法
        (四)定量研究法
    七、研究思路
第二章 明月镇扶贫现状及其精准旅游扶贫的必要性
    一、明月镇概况
    二、明月镇扶贫基本情况
    三、明月镇贫困形成原因
    四、明月镇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
    五、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
第三章 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
    一、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现状
        (一)旅游产业在明月镇发展中的地位
        (二)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情况
        (三)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调查
    二、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环境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遇分析
        (四)威胁分析
第四章 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综合效益评价
    一、精准扶贫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一)旅游精准扶贫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二)精准扶贫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二、明月镇精准扶贫综合效益评价
        (一)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二)原始数据的标准处理
        (三)综合效益评价结果
第五章 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建议
    一、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原则
    二、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发展模式
        (一)模式构建
        (二)模式阐释
    三、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发展措施
        (一)规范与扶持
        (二)经济与生态
        (三)经济与文化
        (四)传统与科技
        (五)前向和后向
        (六)共享与共赢
        (七)外生和内生
        (八)共性和个性
        (九)国内和国外
        (十)硬件和软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4)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全域旅游研究进展
        1.3.2 国内外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进展
        1.3.3 国内新区建设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
        1.5.1 新区
        1.5.2 全域旅游
        1.5.3 文化旅游
        1.5.4 全域旅游开发
    1.6 相关理论
        1.6.1 文化旅游开发理论
        1.6.2 旅游体验理论
        1.6.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1.6.4 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区位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
        2.1.5 旅游资源
        2.1.6 景观格局
    2.2 旅游发展概况
        2.2.1 延边州全域旅游景区发展概况
        2.2.2 延龙图新区旅游发展现状
第三章 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分析
    3.1 现状特征
        3.1.1 自然区位
        3.1.2 经济区位
        3.1.3 开发基础
        3.1.4 目标定位
        3.1.5 开发特征
    3.2 SWOT分析
        3.2.1 优势
        3.2.2 劣势
        3.2.3 威胁
        3.4.4 机遇
    3.3 新区文化旅游体验评价分析
        3.3.1 游客感知
        1、游客基本信息
        2、旅游发展类型游客偏向分析
        3、文化旅游资源游客偏向分析
        4、旅游体验反馈问题
        5、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游客认知
        3.3.2 游客满意度均值分析
        3.3.3 评价结果分析
    3.6 存在问题
第四章 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4.1 新区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4.1.1 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
        4.1.2 新区文化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4.2 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战略
        4.2.1 价值提升
        4.2.2 创新驱动
        4.2.3 主题引领
        4.2.4 全域旅游
        4.2.5 区域合作
        4.2.6 体验保护式开发
    4.3 新区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的构建
        4.3.1 案例研究区
        4.3.2 文化旅游核心引擎
        4.3.3 多元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
        4.3.4 四季全时旅游路线
        4.3.5 打造朝鲜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4.4 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5)吉林省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评述
        1.2.1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
        1.2.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
        1.2.3 关于种植业结构评价的研究
        1.2.4 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1.2.5 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的研究
    1.3 理论基础
    1.4 基本概念界定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数据来源
        1.6.3 技术路线图
    1.7 本论文的学术贡献
第二章 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分析
    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
        2.1.1 以粮食为主体的农产品供给快速增长(1978—1984 年)
        2.1.2 粮食供给呈多元化发展(1985-1998 年)
        2.1.3 推进农业供给战略性调整(1999-2003 年)
        2.1.4 农产品供给全面提升与结构性失衡(2004-2015 年)
        2.1.5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阶段(2016 年至今)
    2.2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现状及问题
        2.2.1 供求结构性矛盾凸显
        2.2.2 粮食市场竞争力丧失
        2.2.3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重
    2.3 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内容
        2.3.1 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涵
        2.3.2 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吉林省种植业结构的演变
    3.1 种植业结构快速调整阶段(1978-1984 年)
    3.2 种植业结构缓慢调整阶段(1985-1988 年)
    3.3 种植业结构调整徘徊阶段(1989-1998 年)
        3.3.1 第一阶段:1989-1993 年全面增长时期
        3.3.2 第二阶段:1994-1998 年波动发展时期
    3.4 种植业结构高速调整阶段(1999-2015 年)
        3.4.1 第一阶段:1999-2003 年粮食生产下滑
        3.4.2 第二阶段:2004-2008 年粮食生产持续增长
        3.4.3 第三阶段:2009-2015 年粮食生产超常增长
    3.5 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2016 年至今)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种植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4.1 种植业结构合理性评价客观依据
    4.2 种植业结构经济效益评价
        4.2.1 种植业投入产出比分析
        4.2.2 种植业结构变动对农民收入增长效应
        4.2.3 不同作物间比较收益分析
    4.3 种植业结构社会效益评价
        4.3.1 粮食商品率
        4.3.2 粮食进口对外依存度
    4.4 种植业结构生态效益评价
        4.4.1 不同农作制度的使用频率
        4.4.2 化肥施用强度
        4.4.3 秸秆还田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困境
    5.1 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困境
        5.1.1 国际贸易环境错综复杂
        5.1.2 玉米临储价格政策逆向而行
        5.1.3 农产品成本持续上涨
        5.1.4 农产品收益增长乏力
    5.2 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困境
        5.2.1 农业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5.2.2 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5.2.3 非耕地资源滥垦严重
    5.3 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困境
        5.3.1 优良品种技术研发滞缓
        5.3.2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不匹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吉林省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框架
    6.1 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6.1.1 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方式分析
        6.1.2 农业资源配置的改革方向
    6.2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
        6.2.1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6.2.2 建立目标价格形成机制
    6.3 粮食市场结构的改革
        6.3.1 粮食收购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6.3.2 粮食收购市场结构改革方向
    6.4 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改革
        6.4.1 农村组织制度的发展现状
        6.4.2 农村组织制度的改革方向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
    7.1 国家粮食安全的价值取向
        7.1.1 国家粮食安全地位不可动摇
        7.1.2 粮食主产区核心地位急需巩固
    7.2 农民种粮合理收入的价值取向
        7.2.1 合理收入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支撑条件
        7.2.2 保证玉米生产的合理收入
        7.2.3 建立合理的作物比较收益结构
    7.3 产业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
        7.3.1 与下游产业结构相适应
        7.3.2 有利于构建下游产业成本竞争优势
    7.4 生态可持续的价值取向
        7.4.1 退出“赤色”产能
        7.4.2 恢复轮作制度
        7.4.3 种地养地结合
        7.4.4 科学施用化肥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
    8.1 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选择
        8.1.1 坚持粮食主产区应有的结构属性
        8.1.2 积极发展经济作物
        8.1.3 加快开发饲料作物
    8.2 吉林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方向
        8.2.1 优化玉米内部种植结构
        8.2.2 逐步激发大豆种植活力
        8.2.3 提升优质水稻种植比例
        8.2.4 增加优质杂粮杂豆种植面积
    8.3 吉林省经济作物结构调整方向
        8.3.1 做强东部特产作物
        8.3.2 做大中部蔬菜作物
        8.3.3 开发西部多种经济作物
    8.4 吉林省饲料作物结构调整方向
        8.4.1 加快发展青贮玉米
        8.4.2 建设优质牧草基地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介
致谢

(6)HS绿色食品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绿色食品
        一、绿色食品定义
        二、绿色食品标准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STP理论
        二、4P理论
        三、发展战略理论
        四、SWOT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HS公司营销发展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HS公司概况
        一、HS公司的发展现状
        二、HS公司机构设置及部门分工
    第二节 HS公司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
        一、HS公司产品策略
        二、HS公司渠道策略
        三、HS公司价格策略
        四、HS公司促销策略
        五、HS公司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第三节 营销策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品牌建设滞后
        二、缺乏独立加工厂导致产品统一管理难度大
        三、制度建设滞后导致各项问题频出
        四、加盟店管理不足导致各自为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S公司营销环境SWOT分析
    第一节 外部环境分析
        一、机遇
        二、威胁
    第二节 内部环境分析
        一、HS公司发展的优势
        二、HS公司发展的劣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S公司营销策略的优化
    第一节 市场细分与精准定位
        一、市场细分
        二、目标市场选择
        三、市场精准定位
    第二节 HS公司营销策略的具体改进措施
        一、产品策略改进措施
        二、促销策略改进措施
        三、价格策略改进措施
        四、渠道策略改进措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S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机制改革建设保障措施
        一、进行企业整合重组增强控制权
        二、推进股份制改制吸纳资金
        三、强化制度建设吸纳人才
        四、加强物流仓储建设保证供货
    第二节 店面管理制度完善保障措施
        一、强化店面统一管理
        二、加强店铺经营管理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
第2章 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齐齐哈尔市发展冰雪产业基本条件与冰雪产业构成
        2.1.1 齐齐哈尔市发展冰雪产业基本条件
        2.1.2 冰雪产业构成
        2.1.3 冰雪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2 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2.2.1 冰雪产业发展现状
        2.2.2 政府大力推动冰雪产业发展
    2.3 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冰雪品牌尚未建立
        2.3.2 冰雪产业链不够完整
        2.3.3 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2.4 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4.1 冰雪品牌开发宣传力度不够
        2.4.2 经济落后制约产业链发展
        2.4.3 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国家和地区冰雪产业发展实践借鉴
    3.1 国外冰雪产业强市发展的经验
        3.1.1 瑞士圣莫里茨量身定制服务内容
        3.1.2 加拿大渥太华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3.1.3 日本北海道打造冰雪旅游度假经济
    3.2 国内典型城市冰雪产业发展经验
        3.2.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推进冰雪品牌建设
        3.2.2 辽宁省抚顺市打造国际冰雪体育产业小镇
        3.2.3 北京市延庆区推动冰雪产业深度融合
    3.3 国内外冰雪产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3.3.1 提升冰雪品牌影响力
        3.3.2 建立综合性发展模式
        3.3.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规划设计
    4.1 设计目标和原则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2 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
    4.3 发展规划各子系统设计
        4.3.1 “冰雪鹤城”品牌发展规划
        4.3.2 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4.3.3 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4.3.4 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4.3.5 冰雪场馆发展规划
        4.3.6 冰雪培训发展规划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冰雪产业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5.1.1 组建领导小组
        5.1.2 细化责任分工
    5.2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
        5.2.1 深化改革创新
        5.2.2 健全工作机制
    5.3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5.3.1 完善各类优惠政策支持
        5.3.2 强化交通建设政策支持
        5.3.3 制定信息化配套政策支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8)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品牌
        2.1.2 区域品牌
        2.1.3 品牌竞争力
        2.1.4 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品牌
    2.2 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2.1 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模型研究
        2.2.2 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2.3 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相关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发展现状
        3.1.1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建设的总量规模稳步发展
        3.1.2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意识增强
        3.1.3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建设经济效益凸显
        3.1.4 绿色食品品牌交流平台多样化
    3.2 山东绿色食品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整合亟需加强
        3.2.2 品牌营销方式比较落后
        3.2.3 品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3.2.4 品牌技术力量薄弱
        3.2.5 存在假冒伪劣现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与原则
        4.1.1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4.1.2 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4.2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和验证
        4.2.1 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指标的选取与设计
        4.2.2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4.2.3 信度效度检验
        4.2.4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 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综合评价
        4.4.1 确定指标权重和检验一致性
        4.4.2 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指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提升建议
    5.1 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建议
        5.1.1 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品牌价值
        5.1.2 加强品牌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绿色食品品牌管理能力
        5.1.3 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
        5.1.4 建立绿色食品的流通追溯体系
        5.1.5 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5.2 政府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建议
        5.2.1 加快品牌保护法律制度建设
        5.2.2 建立多元投资体系以确保资金需求
        5.2.3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地绩效评价体系
    5.3 行业协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建议
        5.3.1 大力开展绿色食品推荐工作
        5.3.2 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品牌整合
        5.3.3 加强品牌宣传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问卷
    附录B: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指标权重问卷调查表
    附录C:各个专家的权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全产业链规划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2.2 国内研究动态和趋势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分析与评价
    2.1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2.1.1 黑龙江省基本情况
        2.1.2 地区经济状况
        2.1.3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2.2 黑龙江省绿色产业优劣势分析
        2.2.1 发展优势
        2.2.2 存在问题
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规划
    3.1 总体要求和布局
        3.1.1 指导思想
        3.1.2 发展思路
        3.1.3 规划目标
        3.1.4 目标市场
        3.1.5 模式构建
        3.1.6 总体布局
    3.2 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3.2.1 构建绿色水稻全产业链
        3.2.2 构建绿色玉米全产业链
        3.2.3 构建绿色大豆全产业链
        3.2.4 构建绿色马铃薯全产业链
        3.2.5 构建绿色畜禽全产业链
        3.2.6 构建绿色果蔬山特全产业链
        3.2.7 构建绿色农产品仓储批发市场全产业链
        3.2.8 构建绿色物联网全产业链
    3.3 对策建议
        3.3.1 进一步争取国家惠农政策补贴力度
        3.3.2 加强我省绿色食品宣介力度
        3.3.3 依法加强我省绿色食品管理监督
        3.3.4 打造绿色食品产业新业态
        3.3.5 加强国际合作,重点做好对俄绿色食品开放开发
4 结论
附表 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品牌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中粮长白山基地高端冷水有机水稻营销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案例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2章 案例正文
    2.1 中粮长白山高端冷水有机稻米基地简介
    2.2 项目背景介绍
    2.3 项目建设及品牌建立过程出现的问题
    2.4 营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有机水稻行业发展情况相关分析
    3.2 有机水稻销售渠道与目标客户分析
    3.3 中粮长白山高端有机水稻基地SWOT分析
    3.4 有机大米结合互联网销售模式的机会分析
第4章 方案设计
    4.1 高端有机水稻基地产品品牌塑造
    4.2 基于“4PS”理论的营销策略及手段
    4.3 高端有机水稻基地产品营销的未来发展模式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精心打造长白山绿色食品品牌(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朝鲜族民俗村旅游发展研究[D]. 李墨文. 延边大学, 2020(05)
  • [2]雁鸣湖镇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 徐瑶. 吉林大学, 2020(08)
  • [3]延边安图明月镇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 王新竹.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延龙图新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范增. 延边大学, 2019(01)
  • [5]吉林省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优化研究[D]. 赵悦.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6]HS绿色食品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殷宇欢.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7]齐齐哈尔市冰雪产业发展研究[D]. 韩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5)
  • [8]山东省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梁仕宁. 山东财经大学, 2017(05)
  • [9]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全产业链规划与对策研究[D]. 辛霁虹.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10]中粮长白山基地高端冷水有机水稻营销案例研究[D]. 徐杨. 吉林大学, 2016(09)

标签:;  ;  ;  ;  ;  

精心打造长白山绿色食品品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