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 外固定器治疗小腿间室综合征小腿骨折

Ilizarov 外固定器治疗小腿间室综合征小腿骨折

一、Ilizarov外固定治疗小腿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症(论文文献综述)

郭亮[1](2021)在《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置入髓内钉的具体入路,设计开发适用于该入路的新型胫骨髓内钉,并将生产出的髓内钉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解剖标本,论证该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的可行性及新型髓内钉的实用性。方法:1.研究膝关节附近胫骨上端的解剖,论证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的理论基础;2.依据胫骨近端解剖学特点,设计开发适用于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的新型胫骨髓内钉;3.将初步生产出的新型胫骨髓内钉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解剖标本,并通过影像学评估新型胫骨髓内钉置入的可行性。结果:经研究得出:1.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开口选择于胫骨结节的外上侧,即胫骨结节的外上方、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和胫骨前肌止点的内侧、髌韧带外侧的骨裸露区作为入钉口。通过触摸胫骨结节、活动膝关节触摸髌韧带可以确定入钉点的内界,通过触摸Gerdy结节可以确定入钉点的外界,在二者之间的区域进钉,此处为骨裸露区,表面仅有薄薄的一层软组织覆盖,很容易在人体表面触及。2.设计的新型髓内钉近端位于胫骨前外侧,有倾斜角度,其外架系统在前外侧,使得其不影响术中透视胫骨正侧位X光片。原本位于前方的压杆装置在新型操作系统中转变为前外方,而远端锁定的位置位于与胫骨前外侧骨面垂直的方向,在手术过程中,新型压杆系统在操作时不易滑动,远端锁钉的置入过程更为顺畅。3.在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新型胫骨髓内钉的过程中,主钉尾端首先进入髓腔时与胫骨近端皮质的角度需至少大于45°以上,之后的进钉过程由该角度缓慢转变为指向胫骨长轴的角度,在置钉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轻微阻力,通过把手将髓内钉旋内以通过阻力点;置入新型髓内钉后拍摄X线观察主钉在胫腓骨正位上显示有一定角度,在胫腓骨侧位上则较直,与通过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置钉后的X线表现相反,与新型髓内钉的设计构想基本相符。结论:1.通过胫骨结节的外上方、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和胫骨前肌止点的内侧、髌韧带的外侧的骨裸露区作为入钉口置入胫骨髓内钉在理论上是合理的;2.改良后的经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的新型胫骨髓内钉相比传统髓内钉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3.在置钉过程中注意置钉角度、遇到阻力点时将髓内钉旋内,经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可安全有效在解剖标本上置入新型胫骨髓内钉。

臧建成,秦泗河[2](2021)在《下肢延长术并发症的分类与治疗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在下肢不等长矫形和侏儒症患者增高方面,下肢延长尤以股骨延长、胫骨延长技术最为常用和有效,但在临床上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原因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①国内卫生和医学教育系统缺乏肢体延长亚学科建制,各大医院骨科极少有设立"肢体延长与重建"专科,学术与临床难以正确引领;②下肢延长与重建是个系统工程、整合学科,现代肢体延长技术具有自己的理论原则、医疗模式与医疗流程,不能完全应用经典骨科医疗范式指导。有学者将下肢延长的并发症按局部、全身,即刻、早期和晚期划分,或以感染和非感染分类,或按程度分为问题、障碍、并发症等,秦泗河提出将并发症按性质划分为软组织性、关节性、骨性、感染性和复合性五大类。这种分类方法能体现不同类型的特点,反应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便于记录、区分、强调和规避。下肢延长的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性质的并发症,不同性质的并发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亦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这就要求任何从事肢体延长的手术医生必须有坚实的矫形外科基础,能快速识别和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下肢延长过程中患者应充分理解和执行整个医疗流程风险管控的每个环节要点,共同规避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梅永林[3](2020)在《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的快捷便利,胫腓骨骨折在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引起的全身骨折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外固定架凭借创口小、操作简单、拆卸方便等优势在胫腓骨骨折固定方面优势显着,赤木洗剂治疗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是我院骨伤科的传统中医药特色,充分展现出中医的简、便、廉、效的优越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治疗骨折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分2组进行临床研究,分别给予外固定架固定配合温水、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的干预措施,术后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Johner-Wruh胫骨骨折评分、骨痂生长X线评分、VAS疼痛评分、小腿周径的差值率、SF-36生存质量评分及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常规组方案和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的观察组方案在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3个月常规组患者优32例、良14例、中12例、差2例,优良率为76.67%,而观察组患者优38例、良1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2%,可见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②术后3个月进行X线复查,两组患者均表现为较多的骨痂生长,X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展,VAS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术后3个月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术前和术后3月之间均没有差异(P>0.05)。④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小腿周径差值率均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2个月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SF-36评分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固定针松动、固定针断钉、骨筋膜室综合征、深层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在骨折延迟愈合不良事件中两组的发生情况类似,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炎,缩短熏洗时间、减少熏洗频率后自行好转;常规组有1例患者出现浅层感染,给予常规清创换药,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周后,感染得以控制。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胫腓骨骨折术后的疼痛情况,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退,改善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活动,提高骨折术后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王志强[4](2020)在《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冰硝散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中药内外兼治治疗骨折早期肿胀疼痛是我院骨伤科极具传统特色的治疗方法,本课题旨在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冰硝散治疗小腿骨折术前肿痛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骨折后早期肿胀疼痛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01月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住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胫腓骨骨折,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入院当天均给予患肢制动、抬高、指导足趾及踝关节活动、冰硝散外敷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脱止口服。两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5天、第7天,应用肿胀度(患侧肢体周径-健侧肢体周径)、消肿率及VAS评分评估患肢肿胀、消肿及疼痛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DVT发生情况、术前并发症情况及安全性情况。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两组比较,评定中药内外兼治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分型、病因及患肢肿胀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可进行对比分析。患肢肿胀度: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第3、5、7天两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肢疼痛VAS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第3、5、7天两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疼痛评分要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组在减轻疼痛方面要优于同期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可显着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结论:桃红四物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疗效,通过在本方基础上进行加味,使其疗效更加显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可明显缓解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等情况,疗效较显着;且加味桃红四物汤疗效安全、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广泛推广。

李彬彬[5](2020)在《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Pilon骨折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供临床证据及参考。方法检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Pilon骨折且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病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抽烟、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是否为开放骨折、是否伴随腓骨骨折、骨折分型、骨折复位质量、是否植骨等基础资料。将术后并发症分为软组织相关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三种类型,探讨以上影响因素与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关系。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先对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和临床中认为会对相关并发症产生影响的因素为自变量,以术后三种类型的并发症有无为因变量,分别釆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符合纳入条件的200例患者中共有184例完成随访并纳入分析,回访率为92.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软组织相关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开放骨折(P<0.001)和植骨(P=0.037);创伤性关节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骨折分型(P=0.030)和复位质量(P=0.015);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复位质量(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Pilon骨折中,开放骨折(P<0.001)和植骨(P=0.018)与软组织并发症显着相关;骨折分型(P=0.042)和复位质量(P=0.048)与创伤性关节炎显着相关;复位质量(P=0.001)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显着相关。结论1开放骨折是影响Pilon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软组织并发症的显着危险因素。2骨折分型和复位质量是影响Pilon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显着危险因素。3复位质量是影响Pilon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显着危险因素。图3幅;表32个;参109篇。

刘西林[6](2020)在《成人胫骨中下段AO-B型骨折应用髓内钉和MIPPO技术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比较MIPPO技术和交锁髓内钉技术对成年人胫骨干中下段AO-B型骨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满足条件的53例患者,最终随访48例,包括B1、B2型骨折42例及B3型骨折6例,对其分组进行治疗。A组髓内钉治疗28例,包括B1、B2型24例,B3型4例,女性患者例数11,男性患者例数17,年龄分布在2274周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4.82±12.06)周岁,右侧小腿例数为9,左侧小腿例数为19。B组MIPPO治疗20例,包括B1、B2型骨折18例,B3型2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是(44.95±14.12)周岁,右侧小腿例数是7,左侧小腿例数是13。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正规康复训练,完善出院之后定期正规随访。结果:最终严格随访之后有48位患者纳入,随访得出的时间是7-17个月之间,平均时间所得是12.23个月。最后一次的随访交锁髓内钉组优18例,良5例,优良率为82.15%;进行的MIPPO组优12例,良4例,优良率80.01%;秩和检验与t检验得出切口与Vas疼痛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相比交锁髓内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成年人胫骨干中下段闭合性AO-B型骨折最有效的治疗之一。

王琼超[7](2020)在《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胫骨中远段骨折在下肢骨折中非常常见,其所引起的肢体疼痛、肿胀、皮肤破损、功能障碍等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对于胫骨中远段骨折的治疗方式,不外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面对多样的选择方案,临床医生也需要仔细斟酌。近多年来,MIPPO技术结合LCP和交锁髓内钉技术广泛应用于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当中,其效果显着。因此,在胫骨中远段的治疗中,大量文献证明其更能发挥其独特优势。目的评价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结合LCP(Locking compress plate)与交锁髓内钉(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MN)固定系统两种内固定术式对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近期治疗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评价两种术式应用的安全性、实用性、合理性、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创伤治疗中心收治的64例胫骨中远段骨折手术患者。依据所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的差异,将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术归为钢板组,IMN内固定术归为交锁髓内钉组。其中钢板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2.9±14.1岁;其中交锁髓内钉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18-64岁,平均42.1±12.8岁;按胫腓骨折AO/ASIF分型,其中钢板组:A型7例,B型13例,C型11例;交锁髓内钉组:A型10例,B型15例,C型8例,其中钢板组合并腓骨骨折16例,交锁髓内钉组20例。记录其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数据情况,同时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和电话视频的方式进行,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等进行及时跟踪随访和登记。采用统计学知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和影像学等资料,其中主要包括两组在年龄、性别、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骨折分型、合并腓骨骨折、术前手术天数、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差异,采用Joh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系统对患肢进行术后1年恢复功能评价。结果最终两组的随访时间大约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年龄、性别、BMI、骨折分型、合并腓骨骨折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比较中,术前手术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方面钢板组的时间显着长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术中失血量也明显小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住院费用方面,钢板组住院花费也明显少于交锁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折固定方面,钢板组10例,交锁髓内钉组1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术后钢板组有1例皮肤坏死并感染,1例出现延迟愈合、1例畸形愈合、1例膝踝关节处疼痛;交锁髓内钉组出现1例髓内钉固定不牢靠现象,有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膝踝关节处疼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对其两组结果比较分别为钢板组:优2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交锁髓内钉组:优2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两组患者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均符合BO生物力学原理固定理念,都能做为良好的固定方式,且能够有效减少软组织医源性损伤,加速骨折断端愈合,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同时都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术骨折复位理想,固定稳定,在经济花费上,钢板组在节约住院费用也显着优于交锁髓内钉组。IMN技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负重开始早,切口美观,在保护软组织方面更突出。

陈康[8](2019)在《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对比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接受胫骨骨折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从中筛选出均符合行单边外固定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60例,将所选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行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行带锁髓内钉治疗。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详情并征得同意后,通过病房、门诊及手术室病例系统记录患者的相关资料。收集术中复位及固定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信息,然后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对比,综合评定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为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断端复位及固定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操作简便,手术用时短,创伤小,更加有效地保护了断端的血运,有利于加快骨折端愈合的速度。并且术后仍然可以通过调节外固定架,实现断端加压及力线的调整,有效地避免了患肢短缩及成角畸形。骨折愈合后,患者在局部麻醉或者非麻醉状态下即可拆除外固定架。因此,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解决了在治疗胫骨骨折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有其独到的优势。

郑润泉[9](2017)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5年4月,我们运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12例,其中胫骨骨缺损7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6.510.7cm,平均7.2cm,股骨骨缺损5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6.311.6cm,平均8.4cm。手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的骨水泥,控制感染,形成骨诱导膜。如清创后一期不能缝合创面,则进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皮瓣成活后取出骨水泥,股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胫骨骨缺损的患者采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如断端愈合不良,则行植骨术。术后采用外固定架指数(EFI)和ASAMI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26个月,平均23.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817.6个月,平均12.7个月,平均外固定架指数(EFI)为1.52月/厘米。ASAMI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7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为91.67%;功能结果:优3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为83.3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患肢感染复发,均达到了骨性愈合,7例钉道感染,2例对线不良,3例牵引针松动,经对症处理后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而且能够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病例数较少,缺少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直接对比,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倪国骅[10](2016)在《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肢体皮肤缺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肢体因创伤、感染、血管疾患、医源性因素如皮瓣切取术后等原因均可造成皮肤缺损,有的出现骨及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外露。轻者影响肢体功能,创面经久不愈,长期换药或住院,无法参加工作,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出现外露骨组织坏死,骨感染,血管栓塞,神经、肌腱坏死,有时不得不截除肢体。为了能治愈皮肤缺损创面,现临床常用外用中药、皮肤移植植皮、皮瓣转移或移植、皮下埋置扩张器、皮肤牵拉等多种治疗皮肤缺损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完美地修复皮肤缺损,每一种方法均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中药治疗只能解决较小的皮肤缺损,较大创面和骨外露创面难以用此法治愈,植皮手术对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创面效果良好,但骨外露及肌腱等重要组织外露的创面、关节部位均不适合,皮瓣移植或转移虽能解决骨外露等难题,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皮内埋置扩张器皮肤扩张不适宜新鲜创面的皮肤缺损,皮肤牵张术(皮外扩张法)需有一定的器械,并且易发生疼痛、皮缘坏死、牵张器脱落等并发症,影响其在临床应用。因应用皮肤牵张术扩张的皮肤外观、质地、毛发生长、感觉等与正常皮肤完全相似,因此,探索新的皮肤牵张手术方式成为临床的需要。第一部分:皮肤弹性牵张法治疗皮肤缺损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医用硅胶管与骨圆针组合的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6只白色家猪为动物实验模型,将每只猪的两侧背部分别制成一处皮肤缺损(每只猪的皮肤缺损位于相同部位,两边对称),创面大小定为12cm×8cm,6只猪共12个创面,其中实验组8个创面(编号1-8),对照组4个创面(编号9-12),实验组创面用自行设计的皮肤弹性牵张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创面仅覆盖碘伏纱布,无菌敷料包扎。术后实验组置于能限制猪活动的特制猪笼,使实验猪的四肢活动受限,每天换药,观察皮缘及受牵张皮肤色泽、毛细血管反应,创面缩小情况及乳胶管的张力,根据以上情况重新调整乳胶管的拉力,对照组术后每天常规换药。结果:实验组创面每日缩小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尤以前3天最为突出,第6天创面即可对合。对照组创面每日缩小面积较小,经统计学处理与实验组创面每日缩小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以医用硅胶管与骨圆针组合的皮肤弹性牵张法能够促进皮肤扩张,快速闭合创面。第二部分: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肢体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利用骨圆针与医用乳胶管组合的皮肤弹性牵张法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可行性,介绍其手术方法,分析其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本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方法:自2006年12月至2015年2月,采用骨圆针与医用乳胶管组合的皮肤弹性牵张法治疗70例四肢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1656岁,平均35岁。皮肤缺损位于足踝部12例,小腿38例,大腿8例,手部8例,肩部4例;创伤后肢体皮肤坏死致皮肤缺损28例,肢体筋膜室高压切开后所致皮肤缺损面积16例,皮瓣远端坏死后所致皮肤缺损8例,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皮肤缺损10例,糖尿病足皮肤缺损8例;伴有骨折27例,神经及血管损伤15例;感染创面18例;皮肤缺损面积10cm×16cm2cm×3cm。将皮肤缺损的创面清创,然后以两枚骨圆针从分别从切口两侧缘的一端穿入,自另一端穿出,若创缘皮肤不规整将骨圆针截短以多根短骨圆针固定,以无菌乳胶管横向联结相对的两枚骨圆针,收紧乳胶管,使皮肤受到一定的张应力,骨圆针牵拉皮缘相互靠近,观察皮缘毛细血管反应,判断皮缘供血情况,确定皮缘成活不受影响后维持乳胶管张力,打结,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术后应用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根据创面大小及有无感染确定是否应用抗菌素,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确定使用何种抗菌素,观察皮缘血供情况及乳胶管的张力,及时调整乳胶管的松紧度,敷料有渗透时及时更换敷料。皮缘对合后行皮肤间断缝合术,若创面不能完全消失,创面缩小后可行植皮术。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持续皮肤弹性牵张不需植皮及其它手术处置,最终创面完全闭合;好转:经持续皮肤弹性牵张创面缩小,勿需行皮瓣修复,但仍需行植皮手术;无效:经皮肤弹性牵张一周创面无缩小,仍需行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结果:完全治愈61例,患者经皮肤牵张后,创面消失,其中36例一次牵张成功,皮缘对合后直接行间断缝合术,10例因创面大、牵张时间长或因感染出现骨圆针从皮缘处切穿皮肤脱落,再次给予穿针继续牵张,最终创面消失,行皮肤间断缝合或皮缘换药愈合。好转7例,使本需行皮瓣手术方能治愈的创面经皮肤弹性牵张后创面缩小,采用植皮手术治愈。无效2例,创面无明显缩小,仍需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修复。有效率达97.1%,随访614月,创面无复发,无渗出,扩张后的皮肤无臃肿,毛发生长正常,触痛觉正常,外伤所致的皮肤缺损扩张的皮肤色泽同正常皮肤,弹性良好,因血管病变等原因所致的皮肤缺损扩张的皮肤在早期色泽较深,经3个月至半年不等的时间皮肤颜色逐渐同周围皮肤色泽,弹性稍差。结论:利用骨圆针与医用乳胶管组合的皮肤弹性牵张法可使皮肤得到扩张,能达到消除创面或使创面面积减小的目的,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有效手术方法,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术后的观察与处理同样需重视,采用此手术方法,可使具备手术适应证的骨外露创面避免采用皮瓣移植这一复杂手术,使创面面积减小或完全闭合,避免植皮手术或减少取皮的面积,避免患者其它部位的损伤或本已受伤较重的肢体因需皮瓣移植手术进一步损伤。第三部分: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肢体皮肤缺损的力学研究目的:研究皮肤弹性牵张法牵张皮肤时作用于每单位长度皮肤上力的大小及每条硅胶管上力大小,为皮肤弹性牵张法确定安全牵拉力的参考值。方法:自2006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应用皮肤弹性牵张法的患者中选取10位患者,按接受手术顺序依次排序(1,2,3……10),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55岁,平均34岁。皮肤缺损均位于小腿,缺损面积3cm×2cm12cm×8cm,伴胫腓骨骨折7例,5例行外固定架固定,2例行钢板内固定,均不伴下肢主要血管损伤。于受伤后当天至一周内开始行皮肤弹性牵张术。在平行于患者皮肤缺损区域纵轴的长边,距离皮缘1.5cm处,自一端至另一端穿入1枚骨圆针,骨圆针位于靠近皮下组织的真皮层内,于相对侧置入另一枚骨圆针,然后以医用乳胶管分别穿过两枚骨圆针。长边皮缘长度3cm6cm时于长边皮缘中点穿过一条乳胶管,皮缘长度6cm9cm时平均穿过两条乳胶管,皮缘长度9cm12cm时平均穿过三条乳胶管,分别拉紧乳胶管,拉紧前在皮缘中点距离皮肤边缘2cm处标记皮肤测温点,以电子皮温计(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测量牵拉前皮肤温度。先给予较大拉力,观察靠近骨圆针处皮肤毛细血管反应时间较周边皮肤明显延长或毛细血管无充盈时给予临时打结,然后逐一减小乳胶管牵拉力,观察毛细血管反应时间并测定皮肤温度。将已消毒的拉力仪挂钩钩于一侧骨圆针中点,固定对侧骨圆针,拉力仪牵拉骨圆针至乳胶管完全松弛时读取测量值即为皮肤所受到乳胶管的牵拉力。牵拉力除以乳胶管的条数即为每条乳胶管的拉力,牵拉力除以皮缘长度(cm)即为每单位长度皮肤上所受到的牵拉力。结果:10例患者平均每单位长度(cm)皮肤所受的牵拉力为1.11±0.22Kg,平均每个乳胶管所受牵拉力为4.18±0.38Kg。结论:应用皮肤弹性牵张法牵拉皮肤时每单位长度皮缘上所承受拉力的适宜数值为1.11±0.22Kg/cm,平均每个乳胶管所受牵拉力为4.18±0.38Kg。

二、Ilizarov外固定治疗小腿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lizarov外固定治疗小腿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症(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胫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2 中医对胫腓骨骨折病机的认识
    3 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4 胫腓骨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分
        3.3 骨痂生长X线评分
        3.4 VAS疼痛评分
        3.5 小腿周径差值率
        3.6 生活质量SF-36评分
        3.7 不良事件
讨论
    1 胫腓骨的实用解剖
    2 胫腓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3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4 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中医理论依据及现代机制探讨
    5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良事件评估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冰硝散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病例诊断标准
        3.病例纳入标准
        4.病例排除标准
        5.病例中止、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1.临床研究分组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安全性观察
        5.疗效评价时间
        6.临床数据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资料对比
        1.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比较
        2.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前肿胀分级方面比较
        4.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及类型方面比较
    二、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1.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2.患肢肿胀度比较
        3.患肢消肿率比较
        4.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比较
        5.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比较
        6.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7.两组患者术前并发症比较
        8.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讨论
    一、小腿的解剖
    二、骨折肿痛的认知
        1.现代医学对于骨折肿痛的认知
        2.传统医学对于骨折肿痛的认知
    三、骨折术前并发症及其危害
        1.张力性水泡
        2.骨筋膜室综合症
        3.下肢深静脉血栓
    四、骨折早期肿痛的治疗
        1.现代医学对骨折早期肿痛的治疗
        2.传统医学对骨折早期肿痛的治疗
    五、加味桃红四物汤的理法方药分析
    六、冰硝散简介
    七、研究结果分析:
    八、本课题不足与展望
        1.不足
        2.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胫腓骨骨折早期肿痛研究进展
    一、胫腓骨骨折早期肿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胫腓骨骨折早期肿痛的治疗
    三、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资料收集
        1.1.6 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
        1.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1.2.3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1.2.4 典型影像学资料
    1.3 讨论
        1.3.1 Pilon骨折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1.3.2 损伤机制
        1.3.3 骨折分型
        1.3.4 治疗原则
        1.3.5 功能锻炼
        1.3.6 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1.3.7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早期并发症
        2.1.1 早期感染
        2.1.2 切口不愈合
        2.1.3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2.1.4 骨筋膜室综合症
    2.2 远期并发症
        2.2.1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2.2.2 骨折畸形愈合
        2.2.3 创伤性关节炎
    2.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Pilon骨折Rüedi-Allg?wer分型
附录 B Burwell-Chamley放射学评价标准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成人胫骨中下段AO-B型骨折应用髓内钉和MIPPO技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采集患者病历资料
    2.内容与方法
        2.1 获取一般临床病历资料
        2.2 本次研究采用的手术方式
        2.2.1 髓内钉内固定(A 治疗组)
        2.2.2 MIPPO 内固定(B 治疗组)
        2.3 术后相关处理
        2.4 术后观察标准
        2.5 疗效评估
        2.6 伦理问题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8)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病例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删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数据处理
        4.1 数据统计学
        4.2 基本资料对比
        4.3 观察指标对比
    5 结果
        5.1 基本资料分析
        5.2 观察指标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研究
    2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及研究
    3 实验组术式的优势分析
结语
    1 临床疗效
    2 不足之处
    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肢体皮肤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意义及现状
        四肢皮肤缺损的原因
        四肢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
        皮肤牵张术的研究及应用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研究贡献与创新
    论文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 皮肤弹性牵张法治疗皮肤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实验材料
        1.2.2 动物选择及分组
        1.2.3 皮肤缺损模型制作
        1.2.4 治疗方法
        1.2.5 观察测量及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创面闭合情况
        1.3.2 创面减小情况对比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部分 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肢体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2.1 皮肤弹性牵张法治疗四肢创伤性皮肤缺损
        2.1.1 引言
        2.1.2 材料与方法
        2.1.2.1 一般资料
        2.1.2.2 手术方法
        2.1.2.3 术后处理
        2.1.3 结果
        2.1.4 典型病例
        2.1.5 讨论
        2.1.6 结论
    2.2 皮肤弹性牵张法闭合小腿骨筋膜室高压减张切口
        2.2.1 引言
        2.2.2 材料与方法
        2.2.2.1 一般资料
        2.2.2.2 手术方法
        2.2.2.3 术后处理
        2.2.3 结果
        2.2.4 典型病例
        2.2.5 讨论
        2.2.6 结论
    2.3 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四肢皮瓣供区创面
        2.3.1 引言
        2.3.2 材料与方法
        2.3.2.1 一般资料
        2.3.2.2 手术方法
        2.3.2.3 术后处理
        2.3.3 结果
        2.3.4 典型病例
        2.3.5 讨论
        2.3.6 结论
    2.4 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皮瓣远端坏死
        2.4.1 引言
        2.4.2 材料与方法
        2.4.2.1 一般资料
        2.4.2.2 手术方法
        2.4.2.3 术后处理
        2.4.3 结果
        2.4.4 典型病例
        2.4.5 讨论
        2.4.6 结论
    2.5 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糖尿病足皮肤缺损
        2.5.1 引言
        2.5.2 材料与方法
        2.5.2.1 一般资料
        2.5.2.2 手术方法
        2.5.2.3 术后处理
        2.5.3 结果
        2.5.4 典型病例
        2.5.5 讨论
        2.5.6 结论
第三部分 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肢体皮肤缺损的力学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一般资料
        3.2.2 手术方法
        3.2.3 测量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部分 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
    4.1 工作总结
        4.1.1 皮肤弹性牵张法治疗皮肤缺损的机理
        4.1.2 皮肤弹性牵张术的优点
        4.1.3 皮肤弹性牵张术的适应证
        4.1.4 皮肤弹性牵张术的注意事项
        4.1.5 将单位长度皮缘受到的牵张力给予量化
        4.1.6 结论
    4.2 不足及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四、Ilizarov外固定治疗小腿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症(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的初步研究[D]. 郭亮.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下肢延长术并发症的分类与治疗策略[J]. 臧建成,秦泗河. 中华骨科杂志, 2021(11)
  • [3]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梅永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冰硝散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志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D]. 李彬彬.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成人胫骨中下段AO-B型骨折应用髓内钉和MIPPO技术疗效分析[D]. 刘西林.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王琼超.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正骨八法联合单边外固定架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D]. 陈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D]. 郑润泉.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10]皮肤弹性牵张法修复肢体皮肤缺损[D]. 倪国骅. 郑州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Ilizarov 外固定器治疗小腿间室综合征小腿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