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 - 生产蜂产品的重要工具

梳子 - 生产蜂产品的重要工具

一、巢脾——生产蜂产品的重要工具(论文文献综述)

廖子俊[1](2021)在《蜜蜂病害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蜜蜂病害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传染性病害根据侵染方式的不同,分为侵染性病害和侵袭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而侵袭性病害则由寄生虫造成。非传染性病害是由遗传因素或有毒有害等不良因子引起。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对养蜂生产危害极大,应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的措施治疗,及时对蜂箱、巢脾、蜂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周冰峰,朱翔杰,周姝婧,徐新建,付中民[2](2019)在《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蜜蜂饲养管理技术在世界养蜂中非常独特,主要特征是饲养管理精细,在蜜粉植物资源不是很理想的条件下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由于片面追求单群产量,导致养蜂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投入劳动多、产品质量差和养蜂收益低,改变我国蜜蜂饲养技术模式已成为当前蜂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梁铖,杨爽,秦毅恒,苗春辉,苏睿,张祖芸,王艳辉,张学文[3](2017)在《云南地区小蜜蜂的饲养方法》文中指出为了小蜜蜂Apis florea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论文对其饲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云南省蒙自市,收集野生小蜜蜂8群,对其筑巢、蜂蜜生产、蜂群越冬等饲养方法进行研究,观察并记录饲养过程中蜂群生物学特性。辅助蜂群筑巢过程中,支撑巢脾的树枝距离地面高度在0.6-1.0 m,蜂群较稳定,不易弃巢;利用"巢脾分区切割"的方法生产蜂蜜可以提高产量,减少蜂群分蜂次数;模拟野外筑巢环境,用塑料框和稻草包装,置于日光室的网室内,可有效辅助蜂群越冬。通过对小蜜蜂饲养方法的探索,明确了云南地区小蜜蜂饲养过程中的筑巢高度及科学合理的蜂蜜生产、蜂群越冬方法,为深入研究该种传粉蜂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张洪庆,谢旭东,冯浩然,罗兵,姚军[4](2015)在《基于自然养殖谈中华蜜蜂的病敌害防治》文中研究表明自然养殖的概念源自纯天然生长认证(Certified Naturally Grown,CNG),它用有机的标准来衡量养殖实践,但又稍有不同。中华蜜蜂由于不受蜂螨的侵害,相较西方蜜蜂更适合用于自然养殖,生产符合有机标准的蜂产品,通过生产优质优价的蜂产品可促进更多的人养殖中华蜜蜂,有助于缓解中华蜜蜂在我国锐减问题。自然养殖涉及病害防治、养殖技术、配套养殖机具、市场开发、综合管理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探讨基于自然养殖的中华蜜蜂病敌害防治相关问题。

吴双[5](2015)在《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哺育蜂和采集蜂头部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中华蜜蜂在1-18日龄以内时,主要在巢内从事哺育和清理巢房等工作,随着其日龄逐渐增大,在15-18日龄以后,蜜蜂逐渐开始从事采集工作。当蜂群中没有足量的采集蜂时,部分年幼的哺育蜂会提前发育,进而提前进入采集活动当中;而当蜂群中的哺育蜂缺乏时,蜂群中有部分蜜蜂会始终进行哺育工作,最终发育成为超龄哺育蜂。为了研究采集蜂与哺育蜂之间的不依赖于日龄的劳动分工机制,我们对此时哺育蜂和采集蜂的特异性的数字化基因表达谱(DGE)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对刚羽化出房的蜜蜂进行标记,并将他们随机放在两个不同的蜂群当中,每个蜂群都有一个已经交配成功的正在产卵的蜂王。其中一个是正常的蜂群,包含正常发育的采集蜂和哺育蜂;另外一个蜂群则全部由这些标记好的幼蜂组成,称之为同龄群,期间我们需要不断的将同龄群巢房中的大幼虫脾拿走,换上只有卵的巢脾。然后从正常的蜂群中收集刚羽化出房的蜜蜂(1日龄,N1EM)、正常的哺育蜂(7日龄,N7BY)和正常的采集蜂(18日龄和22日龄,N18CJ和N22CJ);从同龄群中收集早熟的采集蜂(7日龄,Tq7CJ)和超龄哺育蜂(22 日龄,Tq22BY)。从上述六个样品的头部中分别提取RNA,经过DGE测序,我们得到了这六个样品的数字化基因表达谱,分别编号为N1EM-刚羽化出房的蜜蜂,N7BY-正常的哺育蜂,Tq7CJ-提前发育的采集蜂,N18CJ-正常的采集蜂,N22CJ-正常的采集蜂和Tq22BY-超龄哺育蜂。其clean reads数目对应的数据分别是N1EM中为11459815,N7BY中为13628575,Tq7CJ 中 15344756,N18CJ 中是 10539625,N22CJ 中为 12576088,Tq22BY中为16895454。它们与中华蜜蜂的基因组的匹配率分别是87.06%(N1EM)、84.1%(N7BY)、86.19%(Tq7CJ)、85.2%(N18CJ)、90.65%(N22CJ)和85.15%(Tq22BY)。正常的哺育蜂(N7BY)与正常的采集蜂(N18CJ)相比共有415个有表达差异的基因,其中在正常的采集蜂(N18CJ)中有229个基因下调,186个基因上调。正常哺育蜂(N7BY)与提前发育的采集蜂(Tq7CJ)相比,在正常的哺育蜂(N7BY)的492个有表达差异的基因当中,共有374个基因表达下调,118个基因表达上调。超龄哺育蜂(Tq22BY)与正常的哺育蜂(N7BY)相比,共有263个表达差异的基因存在于超龄哺育蜂(Tq22BY)中,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1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47个。正常的采集蜂(N22CJ)与超龄哺育蜂(Tq22BY)的比较发现,共有228个表达差异的基因,其中正常采集蜂(N22CJ)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65个,下调的基因有163个。正常采集蜂(N18CJ和N22CJ)与提前发育的采集蜂(Tq7CJ)相比,共有156个有表达差异的基因。所有的采集蜂(N18CJ、N22CJ和Tq7CJ)与哺育蜂(N7BY和Tq22BY)相比,在这些有表达差异的基因中,169个基因是哺育蜂所特有的,103个基因是采集蜂所特有的。这169个哺育蜂特有基因主要是一些转运蛋白质,它们会在内质网上的蛋白质的加工过程、蛋白质的外排和核糖体三个KEGG通路中富集,而采集蜂所特有的基因主要属于一些磷酸酶、激酶、蛋白质以及一些脂酯类物质的基因,参与了核糖体、代谢途径、内质网上的蛋白质的加工过程通路。通过对蜜蜂头部的数字化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和分析,为解释蜜蜂劳动分工的分子机制打下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同时,所得的序列信息也极大的丰富了中华蜜蜂的基因组数据库。

陈玛琳[6](2013)在《中国蜂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蜂产业被誉为投资少、见效快、用工省的“空中农业”,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国发展蜂产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是传统的养蜂大国,养蜂历史悠久,蜜源植物丰富,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却非蜂业强国,表现为生产技术水平低、养殖规模小且较分散、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缺乏有效监管等,而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蜂产品兽药残留事件,更是严重影响我国蜂产品出口贸易,因此,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从技术经济学角度对我国蜂产业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我国蜂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蜂产业生产区域、蜜源情况、国内销售市场状况及国际贸易角度分析蜂产业总体情况,并借助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经济岗位蜂农固定观察点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蜂农养殖规模及方式、自身特征、蜜蜂授粉应用情况、蜂农收入情况等,并实证研究了蜂农合作组织、蜂农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对蜂农收入的影响。其次是通过对10省市蜂农技术需求的调查,掌握了目前蜂农技术需求的实际情况及影响蜂农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通过目前蜂产业相关论文发表情况、科研成果登记情况的分析,研究了我国蜂产业的技术供给情况,并针对蜂农的技术需求,研究分析了关键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情况,以及我国蜂产业的科研及技术推广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是根据蜂农饲养方式的不同,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对转地及定地养殖方式下我国蜂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测算结果表明2009-2012年转地养殖和定地养殖方式下蜂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值分别为84.4%和69%,定地饲养方式下要素投入冗余量较大,其中尤以北京市的要素投入比例最不合理。最后在探讨促进我国蜂产业技术进步的路径中,选取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以澳大利亚为例分析国外蜂业发达国家发展养蜂业的做法,总结澳大利亚对蜂产业管理的经验,学习其对病虫害防治和宣传蜜蜂授粉的做法。在国内的案例分析中,分别选取以政府、协会、企业为主导的技术供给与推广模式加以分析,得出发展我国蜂产业的经验与启示。基于以上研究对促进蜂产业技术进步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加强对蜂产业的监管与支持力度,建立政府与政策支持体系;以蜂农技术需求为基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加强蜂产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及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建立产业人才培育体系;加强产业组织化建设,建立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运用现代信息工具,构建产业信息服务体系。

叶军,余陵峰,谢文胜[7](2013)在《湖北省“家庭式养蜂场”模式浅析》文中提出湖北是一个养蜂大省,养蜂数量、蜂产品出口创汇等居全国前列。作为全国重要的蜜蜂养殖及蜂产品出口贸易大省,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蜂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养蜂业可持续发展,向蜂业强省跨越,在荆门、荆州、孝感等10个县市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湖北省家庭式养蜂场生产模式",大幅度提高了集约型的养殖规模。促进了我省养蜂业的快速发展。

谢鹤[8](2012)在《比较美国蜂业发展特色 探讨我国蜂产业发展策略》文中提出本文结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揭示了美国近10年来蜂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为我国今后蜂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比较我国与美国蜂产业发展的异同与优劣势,正确分析我国蜂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我国蜂业发展的主要策略,对于提升我国蜂产业竞争力,确保"十二五"期间我国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志强[9](2011)在《蜂产品无公害标准化优质高产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公害蜂产品生产是指在整个蜂产品生产过程中,养蜂的从业者都要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来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其生产的蜂产品及初加工产品质量要完全能够达到安全无公害食品的要求。笔者从事蜂产品生产技术工作三十年

余林生,吉挺,张中印,殷玲,黄思思,程茂盛,琚大伟,吴虹,陈杨[10](2010)在《生产与加工过程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蜂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及销售等环节中要严防生物因素的污染,尤其是微生物的污染。在蜜蜂养殖和蜂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卫生制度,采用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工艺(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环节(HACCP),从原料到产品实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原料必须来自健康蜜蜂和无公害生产区域,保持加工厂、车间、用具和设备、包装材料、运输车船以及贮藏间的卫生。蜂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应身体健康,并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巢脾——生产蜂产品的重要工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巢脾——生产蜂产品的重要工具(论文提纲范文)

(1)蜜蜂病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蜜蜂病毒病
    1.囊状幼虫病
    2.麻痹病
二、蜜蜂细菌病
    1.美洲幼虫腐臭病
    2.欧洲幼虫腐臭病
三、蜜蜂真菌病
四、蜜蜂寄生螨病
    1.狄斯瓦螨
    2.小蜂螨
六、蜂群消失现象

(2)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规模化蜂场和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定义
二、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必要性
    1. 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2. 改变蜜蜂饲养技术模式的需要
三、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可行性
    1. 人工成本提高
    2. 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3. 市场对蜜蜂产品品质要求
    4. 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进展
    5. 国外商业养蜂人均饲养千群以上
四、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研发基本思路
    1. 借鉴国外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的理念和手段
    2. 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的瓶颈分析
    3. 简化饲养管理操作
    4. 蜜蜂饲养管理机械化
    5. 专业化生产
    6. 适应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的良种
    7. 蜜蜂规模化饲养病害防控技术和防控制度

(3)云南地区小蜜蜂的饲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蜂群的收集和迁移
    1.3 小蜜蜂蜂群的饲养方法
        1.3.1 蜂群筑巢高度的选择
        1.3.2 蜂蜜生产方法的建立
        1.3.3 辅助越冬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辅助筑巢对小蜜蜂蜂群弃巢行为的影响
    2.2“巢脾分区切割法”生产蜂蜜对小蜜蜂蜂群分蜂行为的影响
    2.3 辅助越冬方法选择
3 结论与讨论

(4)基于自然养殖谈中华蜜蜂的病敌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蜂自然养殖防治原则和药物管理
    1.1 中蜂自然养殖病害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
        1.1.1 生产 (蜂产品) 用蜂群:用于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生产蜂蜜等蜂产品的蜂群。
    1.2 中蜂自然养殖敌害防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3 清洁和消毒原则
2 中华蜜蜂常见病害及防治
    2.1 中蜂囊状幼虫病
        2.1.3 常用的防治方法:
    2.2 欧洲幼虫腐臭病
        2.2.2 症状:
        2.2.3 常用的防治方法:
    2.3 其他病毒病的防治
3 中华蜜蜂常见敌害
    3.1 蜡螟
        3.1.2 防治方法
    3.2 胡蜂
        3.2.2 防治方法:
    3.3 西方蜜蜂
        3.3.2 防治方法:
    3.4 蚂蚁
        3.4.2 防治方法:
    3.5 其他敌害

(5)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哺育蜂和采集蜂头部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中华蜜蜂
    1.2 蜜蜂的劳动分工
        1.2.1 环境因素
        1.2.2 蜜蜂蜂群中劳动分工的调节
        1.2.3 激素
        1.2.4 影响蜜蜂劳动分工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3 数字化基因表达谱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蜜蜂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方法
        2.2.1 蜜蜂的标记
        2.2.2 蜂群的组织
        2.2.3 样品的收集
        2.2.4 RNA的提取
        2.2.5 RNA的纯化
        2.2.6 DGE文库的构建和HiSeq测序
        2.2.7 测序数据的质量评估
        2.2.8 序列的比对分析
        2.2.9 样品间基因表达水平的评估
        2.2.10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2.2.11 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验证
        2.2.12 差异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测序数据的质量检测
    3.2 测序数据汇总
    3.3 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情况
    3.4 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
    3.5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3.5.1 正常的采集蜂(N18CJ)和正常的哺育蜂(N7BY)之间的比较
        3.5.2 提前发育的的采集蜂(Tq7CJ)和正常的哺育蜂(N7BY)之间的比较
        3.5.3 超龄哺育蜂(Tq22BY)和正常的哺育蜂(N7BY)之间的比较
        3.5.4 超龄哺育蜂(Tq22BY)和正常的采集蜂(N22CJ)之间的比较
        3.5.5 提前发育的采集蜂(Tq7CJ)和正常的采集蜂(N18CJ和N22CJ)之间的比较
        3.5.6 采集蜂(Tq7CJ、N18CJ和N22CJ)和哺育蜂(N7BY和Tq22BY)之间的比较
        3.5.7 正常发育过程中蜜蜂(N1EM、N7BY、N18CJ和N22CJ)之间的比较
    3.6 差异基因的qRT-PCR验证
    3.7 差异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3.7.1 正常的哺育蜂(N7BY)与正常的采集蜂(N18CJ)的比较
        3.7.2 正常的哺育蜂(N7BY)与提前发育的采集蜂(Tq7CJ)的比较
        3.7.3 正常的哺育蜂(N7BY)与超龄哺育蜂(Tq22BY)的比较
        3.7.4 正常的采集蜂(N22CJ)与超龄哺育蜂(Tq22BY)的比较
        3.7.5 正常的采集蜂(N18CJ)与提前发育的采集蜂(Tq7CJ)的比较
        3.7.6 哺育蜂与采集蜂之间的比较
4 讨论
    4.1 所得测序数据的质量
    4.2 Reads与参考基因的比对情况
    4.3 表达差异的基因
        4.3.1 哺育蜂
        4.3.2 采集蜂
        4.3.3 哺育蜂与采集蜂之间的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蜂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国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1 我国蜂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2.1.1 蜂产业的区域分布及生产情况
        2.1.2 我国主要蜜粉源植物及放蜂路线
        2.1.3 蜂产品国内销售市场情况
        2.1.4 蜂产品国际贸易状况
    2.2 基于调查实证的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2.1 调查方法及样本分布
        2.2.2 被调查蜂农基本特征
        2.2.3 蜂农养殖规模及养殖方式
        2.2.4 蜂产业的技术推广情况
        2.2.5 我国蜜蜂授粉发展现状分析
        2.2.6 2012年蜂农的成本收益情况
    2.3 蜂产业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蜂农技术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蜂农技术需求情况分析
        3.1.1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3.1.2 被调查蜂农的基本情况分析
        3.1.3 调查结果分析
    3.2 技术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2.1 模型选择与数据处理
        3.2.2 模型结果及分析
    3.3 蜂农技术来源渠道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蜂产业技术供给分析
    4.1 蜂产业技术供给主体分析
        4.1.1 蜂产业主要管理与组织机构
        4.1.2 我国蜂产业科研体系
        4.1.3 我国蜂产品加工企业
    4.2 蜂产业技术供给总体状况分析
        4.2.1 期刊论文发表情况
        4.2.2 全国硕博士论文研究情况
        4.2.3 科技成果登记及转化情况
    4.3 蜂产业主要生产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
        4.3.1 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4.3.2 病虫害防治技术
        4.3.3 蜜蜂育种技术
        4.3.4 蜜蜂授粉技术
        4.3.5 蜂机具的研发情况
        4.3.6 信息技术在蜂产业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蜂产业的经济效率分析
    5.1 蜂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5.1.1 蜂产业投入情况分析
        5.1.2 蜂产业生产效益分析
        5.1.3 蜂产业成本收益情况小结
    5.2 蜂产业生产效率测算方法与指标选取
        5.2.1 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5.2.2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5.3 测算结果分析
        5.3.1 我国主要省市蜂产业生产效率现状分析
        5.3.2 我国蜂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澳大利亚蜂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6.1 澳大利亚养蜂业慨况
    6.2 主要生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慨况
        6.2.1 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及技术推广
        6.2.2 授粉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
        6.2.3 蜜蜂育种的研究与应用
        6.2.4 蜂机具的应用及蜂业信息技术
    6.3 澳大利亚蜂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6.3.1 主要产业组织及研究机构
        6.3.2 蜂产业技术推广体系
    6.4 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促进我国蜂产业技术进步的路径探索
    7.1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政府依托型技术供给模式
        7.1.1 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背景
        7.1.2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的基本概况及主要任务
        7.1.3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初步成效
    7.2 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协会及合作社主导型模式
        7.2.1 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发展情况
        7.2.2 协会推动江山蜂业技术进步的途径
    7.3 浙江蜂之语蜂业有限公司——龙头企业主导型技术推广模式
        7.3.1 公司简介
        7.3.2 公司推动科技创新的措施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录

(7)湖北省“家庭式养蜂场”模式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式介绍
2“家庭式养蜂场”适应推广的地区
3 模式建设要求
    3.1 蜂场建设要求
    3.2 蜂箱及蜂具要求
    3.3 蜂场防疫要求
        3.3.1 蜂场场地消毒
        3.3.2 养蜂用具消毒
    3.4 巢脾消毒
    3.5 饲料消毒
    3.6 蜂产品质量安全与用药
    3.7 生产操作及个人卫生要求
    3.8 蜂场记录
    3.9 蜂产品质量要求
4 家庭式养蜂场建设预算
5 典型实例

(8)比较美国蜂业发展特色 探讨我国蜂产业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蜂产业发展现状
    1.1 美国蜂蜜生产概况
    1.2 美国蜂蜜进口状况
    1.3 美国蜂蜜出口状况
    1.4 美国蜂蜜消费情况
2 美国蜂产业发展主要优势
    2.1 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高, 政策扶持到位
    2.2 实行规模化生产, 机械化程度高
    2.3 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健全
    2.4 饲养蜜蜂主要为了给农作物授粉
    2.5 生产高浓度成熟蜜
3 我国蜂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1 发展蜜蜂产业前景广阔
    3.2 蜜蜂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3 蜜蜂产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
4 我国蜂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突出, 养蜂技术相对匮乏
    4.2 蜜蜂食物相对不足
    4.3 蜜蜂的抗逆性降低
    4.4 养蜂规模小, 饲养方式落后, 组织化程度低
    4.5 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
5 它山之石为我国蜂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5.1 充分发挥产业组织的积极作用
    5.2 大力推行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
    5.3 尽快健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5.4 提高对蜜蜂授粉的认识
    5.5 加大蜂产品质量监管力度
6 我国蜂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6.1 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6.2 加大科学养蜂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6.3 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
    6.4 加大中华蜜蜂的保护、利用与开发
    6.5 配套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加速推进蜂业产业化经营
    6.6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和生态共赢, 促进蜂产业协调发展
    6.7 引进扶持龙头企业
    6.8 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10)生产与加工过程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产过程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1. 蜂产品生产过程中卫生:
    2. 蜂农个人卫生:
    3. 生产用具卫生:
    4. 蜂机具卫生:
    5. 容器卫生:
    6. 饲料卫生:
    7. 巢脾卫生:
    8. 病群不宜生产蜂产品:
    9. 科学使用药物:
    1 0. 预防农药污染:
二、加工过程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1. 蜂产品加工卫生:
    2. 蜂产品包装材料卫生:
    3. 蜂产品贮藏卫生:
三、蜂产品生产加工的安全控制体系
    1. GAP在欧洲应用形成EUREPGAP, 在中国应用形成CHINAGAP。
    2. GMP是一种具有专业特性的品质保证 (QA)
    3. HACCP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

四、巢脾——生产蜂产品的重要工具(论文参考文献)

  • [1]蜜蜂病害防治技术[J]. 廖子俊. 中国蜂业, 2021(12)
  • [2]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J]. 周冰峰,朱翔杰,周姝婧,徐新建,付中民. 中国蜂业, 2019(01)
  • [3]云南地区小蜜蜂的饲养方法[J]. 梁铖,杨爽,秦毅恒,苗春辉,苏睿,张祖芸,王艳辉,张学文. 环境昆虫学报, 2017(01)
  • [4]基于自然养殖谈中华蜜蜂的病敌害防治[J]. 张洪庆,谢旭东,冯浩然,罗兵,姚军. 中国蜂业, 2015(12)
  • [5]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哺育蜂和采集蜂头部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D]. 吴双.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
  • [6]中国蜂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D]. 陈玛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3)
  • [7]湖北省“家庭式养蜂场”模式浅析[J]. 叶军,余陵峰,谢文胜. 蜜蜂杂志, 2013(08)
  • [8]比较美国蜂业发展特色 探讨我国蜂产业发展策略[J]. 谢鹤. 中国蜂业, 2012(31)
  • [9]蜂产品无公害标准化优质高产技术[J]. 马志强. 畜牧兽医杂志, 2011(02)
  • [10]生产与加工过程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 余林生,吉挺,张中印,殷玲,黄思思,程茂盛,琚大伟,吴虹,陈杨. 中国蜂业, 2010(10)

标签:;  ;  ;  ;  

梳子 - 生产蜂产品的重要工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