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桃育种目标演变、育种成果及目标展望

我国桃育种目标演变、育种成果及目标展望

一、我国桃育种目标的演变、育种成就及目标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王力荣[1](2021)在《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桃育种取得显着成就,支撑桃产业约90%的品种为自主育成品种,是大宗水果中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树种。60多年来,我国桃育种主要目标为优质、广适、多样和成熟期配套,基础亲本主要包括18个地方品种、日本品种和美国品种;胚挽救技术在早熟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开始应用;在育成的683个品种中,杂交品种占比近2/3,芽变和实生占比1/3;普通桃占70%、油桃占20%、蟠桃占10%;白肉桃占70%、黄肉桃占30%;早、中、晚成熟期配套达150 d。展望未来,我国桃育种应拓展遗传背景,加强地方品种、野生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桃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加快远缘杂交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程。

孟君仁,曾文芳,邓丽,潘磊,鲁振华,崔国朝,王志强,牛良[2](2021)在《桃若干重要性状的KASP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开发一系列高通量、低成本的桃重要性状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标记,包括果皮有毛/无毛、果形扁平/圆形、果肉硬质/非硬质、DBF(Dominant Blood Flesh)红肉/非红肉、抗/感蚜等5对性状,加速桃优良品种培育,缩短桃育种年限。【方法】本研究在控制这些性状的候选基因及位点附近300 kb内,利用已有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开发KASP标记,对已知表型的桃种质材料进行基因分型验证,最终获得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结果】利用开发的5个性状的KASP分子标记对桃杂交分离群体和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标记鉴定结果与已知表型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其中,杂交群体中果皮有毛/无毛性状分离比例为30﹕30,果形扁平/圆形分离比例为31﹕29,果实硬质/非硬质分离比例为27﹕26,抗蚜/感蚜分离比例为49﹕46,均符合孟德尔遗传1﹕1的分离定律。【结论】开发的KASP标记可高效检测桃果实外观、抗性、肉质等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在基因型鉴定、亲本选配和杂种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孟君仁[3](2021)在《桃慢溶质性状调控机制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果树,其果实在成熟后期出现明显的呼吸跃变,迅速变软。相比传统的溶质型桃(melting flesh,MF),慢溶质型桃(slow melting flesh,SMF)在成熟过程中变软较慢,留树时间和货架期较长,最终变软后,果实口感、风味与溶质型桃类似。由于其出色的耐贮运性,慢溶质桃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育种目标,但相关的机理研究进展缓慢。本研究首先对慢溶质桃成熟软化的生理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BSA法对相关性状进行了定位,开发了分子标记;在克隆Pp YUC11启动子的基础上,用酵母筛库的方法筛选出调控Pp YUC11的bHLH类转录因子——Pp PRE1,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解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相较于MF桃‘中油13号’,SMF桃‘春瑞’具有采后乙烯延迟释放的特点,使果实能更长时间地保持硬度。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SMF桃果实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Pp ACS1及上游的生长素合成基因Pp YUC11等基因高表达的出现也发生了延迟,推测SMF与MF的差异可能源于桃果实成熟软化调控路径中Pp YUC11的上游。以MF桃‘春美’和SMF桃‘春雪’的杂交分离群体为材料,对F1代75株单株进行了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SMF性状可能为显性,受单基因或主效QTL控制;根据留树时间,选取软溶质23株和慢溶质25株,构建两个极端池,进行BSA混池测序,将目标性状定位在2号染色体160 Kb(Pp02:4,658,802~4,817,924)和4号染色体7.58 Mb(Pp04:17,298,854~24,878,089)区域。在4号染色体定位区域内开发KASP标记1个,群体鉴定准确率为72.0%。PpYUC11上游关键转录因子的获得:以Pp YUC11启动子为饵,利用酵母单杂交筛库,筛选到与果实成熟密切相关的bHLH转录因子——Pp PRE1(Prupe.3G269500)。亚细胞定位表明,Pp PRE1定位在细胞核中。PpPRE1与果实成熟相关:酵母单杂交实验结果表明Pp PRE1可以与Pp YUC11启动子互作,烟草双荧光素酶和桃果实瞬时转化实验结果表明Pp PRE1为转录激活子,正调控Pp YUC11,参与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综上所述,本文对慢溶质性状进行BSA定位,并开发了候选的KASP标记,应用于慢溶质桃的选育;进一步克隆并鉴定了一个bHLH类转录因子——Pp PRE1,该转录因子可以激活生长素合成途径中的类黄素单加氧酶基因Pp YUC11的转录,从而调控桃果实的成熟,为深入研究果实成熟软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

陈超,徐磊[4](2020)在《流通型龙头企业主导下果品产业链的整合与培育——基于桃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农业产业链整合能够进一步深化产业各环节分工,促进各环节专业化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桃产业的实践表明,流通型龙头企业是产业链整合的主导者。消费需求是推动桃产业链整合的基础驱动力;价值链增值、交易成本降低、保障产业链条稳定是流通型龙头企业整合桃产业链的内在动力;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是流通型龙头企业整合桃产业链的外在动力。桃产业链整合的方式与模式,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而呈现整合方式的"市场交易-业务合作-战略联盟"、整合模式的"低级-高级"、"松散-紧密"和整合环节的"少-多-全"的不断升级发展的演化路径。本文根据桃产业链整合演化路径提出构建全产业链将是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从构建步骤、产业链整合方式、组织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阐述培育全产业链的方案。

俞明亮,王力荣,王志强,彭福田,张帆,叶正文[5](2019)在《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桃》文中提出我国是桃及其多个近缘种的起源中心。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科技工作者广泛的资源考察,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种质资源,培育了623个桃品种。依托有关单位建成了郑州、南京、北京3个国家桃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在栽培模式、整形修剪、科学施肥、花果管理、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采后贮藏加工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果,为延长鲜果供应期、丰富果实类型、提升桃果品质提供了保障,支撑了我国桃产业的发展。今后的工作重点将围绕关键基因的挖掘定位、育种技术的创新、以及抗性、低需冷量、省工省力、适应机械操作品种等方面展开。通过优质、安全、高效的现代栽培技术以及采后技术的研发,为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龙蔷宇[6](2019)在《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分子鉴定》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台湾早熟蜜桃、台湾早熟蜜桃芽变单株’B2’为对照品种,研究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以台湾早熟蜜桃为对照,对’五月红’进行SRAP分子标记,鉴定其基因组是否存在DNA水平上的突变,为新品种登记、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五月红’植株树势强,树型为直立型,树干灰褐色,表面粗糙,有裂纹,叶为长椭圆披针形,花呈蔷薇型单瓣,粉红色,为完全花,雌雄蕊发育正常,可自花结果。2、’五月红’初花期在3月2日左右,谢花期在3月11日左右,果实在4月24日左右开始转色,在5月5日左右成熟。’五月红’始花期比台湾早熟蜜桃晚5天,比其芽变单株’B2’晚21天,但果实成熟期比台湾早熟蜜桃提早9天,比其芽变单株’B2’提早16天,果实发育期为59天,表现为特早熟。3、’五月红’单果重约为66.18 g,比台湾早熟蜜桃增加16.75g,但较台湾早熟蜜桃芽变单株’B2’减少17.65g。果面为鲜红色,果肉多汁,可食率高达95.4%,比台湾早熟蜜桃及其芽变单株’B2’分别增加2.1%和1.0%。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62%,较对照增加4.01%和1.44%,可滴定酸含量为0.31%,较对照分别下降0.22%和0.34%。’五月红’是品质优良的早熟品种,适合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4、’五月红’树体N含量较台湾早熟蜜桃下降,比台湾早熟蜜桃芽变单株’B2’高;’五月红’与对照P含量基本一致;’五月红’K和Mg含量比对照高;Ca含量与台湾早熟蜜桃基本一致,比芽变单株’B2’高。5、在’五月红’DNA样品中,以特异性引物me9/em5扩增出1200 bp特异性条带,表明’五月红’基因组在DNA序列上发生了改变,由此可以判定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属于新的特早熟桃种质资源。综上所述,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为新的特早熟桃种质资源,果实品质优良,适宜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

李田,韩霞,高静,赵婧杰,邱玉宾,杨志莹,林云弟[7](2017)在《桃品种选育的中文文献计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以1985—2017年的数据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地域分布、研究机构和研究作者、选育品种等方面对桃品种选育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桃品种选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桃品种选育者提供参考。

牛良,鲁振华,崔国朝,曾文芳,潘磊,王志强[8](2017)在《早熟油桃新品种‘中油13号’的选育》文中指出‘中油13号’是利用我国地方油桃资源、从国外引进油桃品种与我国水蜜桃品种等,通过人工多代杂交培育的油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端正,平均单果质量210 g,大果270 g以上。果皮底色白,成熟时全面着鲜红色,有光泽。果肉白色,硬度中,汁液中多,风味浓甜,皮下花色苷较多。果实汁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下同)13.70%,总糖含量10.92%,总酸含量0.22%,品质优良。果核椭圆形,褐色,黏核。郑州地区3月下旬开花,果实6月下旬成熟,11月上中旬落叶。生长势中强,成花易,以中果枝结果为主;自花结实,丰产性好。适合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需引种试验。

陈学森,郭文武,徐娟,丛佩华,王力荣,刘崇怀,李秀根,吴树敬,姚玉新,陈晓流[9](2015)在《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提升实践》文中认为全面总结分析国内外果树果实品质改良现状、中国果树品质改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成因,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柑橘、苹果、梨、桃及葡萄等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的目标、技术途径与成果、品质性状遗传倾向、芽变机理,并举例阐述柑橘原生质体融合与无核品种创制、功能型苹果及其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早熟核果类果树品种和无核葡萄胚培育种、野生樱桃李资源品种化及转基因缩短童期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最后针对中国果实品质改良提出几条建议:进一步加强野生果树资源评价及亲本利用研究,努力拓宽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协同提升果实品质;进一步开展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芽变机理和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杂交育种与芽变选种优势互补的果树果实品质高效改良技术体系;进一步加强新品系的国际品种区域栽培试验及国际品种权申请与保护,培育国际性的果树"大品种"。

万保雄[10](2014)在《广西桃流胶病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文中认为桃流胶病(Peach Tree Tummosis)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引起主干、主枝、枝条甚至果实流胶,流胶严重时导致桃树树势衰弱,产量和果实品质下降,桃树生产寿命大幅下降。我国北方产区危害程度轻于南方,流胶病已成为南方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目前,对其流胶的原因、机理均没有完全清楚,学术界争议较大,生产也缺乏完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桃流胶病亦成为制约广西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本研究对广西4个主产县桃流胶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以广西主栽品种中油5号早熟油桃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流胶病发生最严重的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和危害最轻的河池市天峨县向阳镇、八腊乡进行调查研究,比较了三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肥力、树体营养状况及气候条件。试图从矿质营养、植物生理角度出发,并结合立地条件、气候环境、栽培制度等因子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对比分析,以探讨桃流胶病发生规律和关键影响因子,为生产上防治桃流胶病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所有桃栽培品种均受流胶病危害。不同种类桃之间,流胶病发病程度不一。其中,油桃系列发病最严重,平均病情指数70.43。普通桃(毛桃)总体较油桃发病轻,平均病情指数58.11。不同品种之间,流胶病发病程度也有差异。其中,普通桃春美、春雪、皮球桃、贵州桃等品种发病较严重;天津水蜜桃、韩国大白桃、国庆桃、川中岛等水蜜桃发病较轻。地方品种恭城夏至桃最抗病,病情指数为15.6。2.广西各桃产区流胶病危害程度不尽相同。病情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灵川县>恭城县>鹿寨县>天峨县;桃流胶病已成为灵川县、恭城县桃产业发展最严重威胁;鹿寨县发生相对较轻;天峨县发生则最轻。3.广西桃流胶病病原为国内分布最广、致病力最强的葡萄座腔菌属真菌B. dothidea种。该病原菌为喜高温,25-35℃为孢子最佳萌发温度。4、桃流胶病发生与桃树的营养水平及土壤肥力状况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但树体营养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及较高的钾含量水平对减轻病害发生有较大帮助。5.年均温与桃流胶病发生严重程度相关性极小;桃流胶病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夏季高温等气候因子显着相关,其中,7月份月平均温度,年最高气温≥35.0℃天数,以及年降雨量是桃流胶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南方春夏季高湿高温不良气候条件是导致桃流胶病危害严重最重要诱因,凉爽干旱气候条件则不利于桃流胶病发生。

二、我国桃育种目标的演变、育种成就及目标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桃育种目标的演变、育种成就及目标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育种成就
    1.1 育种阶段
        1.1.1 起步阶段(1956—1979年)
        1.1.2 追赶阶段(1980—1999年)
        1.1.3 并跑阶段(2000至今)
    1.2 育种目标
        1.2.1 优质
        1.2.2 多样
        1.2.3 广适
        1.2.4 熟期配套
        1.2.5 简约
        1.2.6 营养
    1.3 育种亲本
        1.3.1 基础亲本
        1.3.2 亲本变迁
    1.4 育种技术
        1.4.1 杂交为主、实生次之、芽变为辅
        1.4.2 胚挽救技术在早熟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育种单位
    1.6 性状分布
        1.6.1 普通桃占70%、油桃占20%、蟠桃占10%
        1.6.2 早熟占40%、中熟占27%、晚熟占33%
        1.6.3 白肉占70%、黄肉占30%
        1.6.4 单果质量增加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20%
        1.6.5 肉质类型分布
        1.6.6 黏核和离核比例约为3∶1
2 不同果实类型育种进展
    2.1 鲜食普通桃
        2.1.1 育种历史
        2.1.2 育种亲本
        2.1.3 遗传特点
        2.1.4 标志性品种
    2.2 加工桃育种
        2.2.1 育种历史
        2.2.2 主要亲本
        2.2.3 标志性品种
    2.3 油桃育种
        2.3.1 育种历史
        2.3.2 主要亲本
        2.3.3 遗传特点
        2.3.4 标志性品种
    2.4 蟠桃/油蟠桃育种
        2.4.1 育种历史
        2.4.2 主要亲本
        2.4.3遗传特点
        2.4.4 标志性品种
    2.5 观赏桃育种
        2.5.1 育种历史
        2.5.2 主要亲本
        2.5.3 遗传特点
        2.5.4 标志性品种
3 几点思考
    3.1 育种目标性状
        3.1.1 风味品质
        3.1.2 外观品质
        3.1.3 同质化问题
    3.2 育种亲本
    3.3 育种技术
        3.3.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用化
        3.3.2 突破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
        3.3.3 突破桃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
        3.3.4 突破李属植物远缘杂交技术

(2)桃若干重要性状的KASP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桃叶片DNA提取
    1.3 KASP分子标记的开发
    1.4 表型鉴定
    1.5 基因分型与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桃果皮茸毛有/无等位变异的KASP鉴定结果
    2.2 桃果实扁平/圆形等位变异的KASP鉴定结果
    2.3 桃果肉硬质/非硬质等位变异的KASP鉴定结果
    2.4 桃果实DBF型红肉变异的KASP鉴定结果
    2.5 Rm3抗蚜/感蚜分离群体的KASP鉴定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3)桃慢溶质性状调控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桃果实肉质分类
        1.2.1 溶质桃(melting flesh,MF)
        1.2.2 不溶质桃(non-melting flesh,NMF)
        1.2.3 硬质桃(stony hard,SH)
    1.3 桃果实不同肉质形成机制
        1.3.1 溶质与不溶质性状形成机制
        1.3.2 硬质与非硬质性状形成机制
    1.4 bHLH转录因子概述
        1.4.1 bHLH转录因子结构特点
        1.4.2 bHLH转录因子分类
        1.4.3 bHLH转录因子参与果实成熟相关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慢溶质桃‘春瑞’成熟软化生理特点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2.1.2 果实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2.1.3 果实硬度的测定
        2.1.4 总RNA提取及c DNA第一链合成
        2.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春瑞’采后乙烯释放量和硬度的变化
        2.2.2 ‘春瑞’不同发育时期乙烯释放量和硬度的变化
        2.2.3 ‘春瑞’成熟相关基因表达
    2.3 讨论
第三章 慢溶质性状的初步定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表型鉴定
        3.1.3 BSA重测序
        3.1.4 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3.1.5 慢溶质性状的KASP标记开发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慢溶质性状遗传分析
        3.2.2 BSA定位分析
        3.2.3 慢溶质性状KASP标记验证
    3.3 讨论
第四章 桃慢溶质性状调控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及处理
        4.1.2 Pp YUC11 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4.1.3 Pp PRE1 基因的克隆
        4.1.4 酵母单杂交筛选桃果肉酵母均一化文库
        4.1.5 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构建
        4.1.6 亚细胞定位
        4.1.7 双荧光素酶实验
        4.1.8 瞬时侵染桃果肉
        4.1.9 总RNA提取及c DNA第一链合成
        4.1.10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p YUC11 上游关键转录因子的获得
        4.2.2 Pp PRE1 进化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
        4.2.3 Pp PRE1 定位在细胞核
        4.2.4 Pp PRE1 结合Pp YUC11 基因启动子
        4.2.5 Pp PRE1 为转录激活子
        4.2.6 研究结果对桃树栽培管理的应用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全文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作者简历

(4)流通型龙头企业主导下果品产业链的整合与培育——基于桃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流通型龙头企业主导下的桃产业链的整合逻辑
    (一)桃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推动桃产业链整合
    (二)价值链增值与延伸推动桃产业链整合
    (三)交易成本降低推动桃产业链整合
    (四)政策支持推动流通型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
四、流通型龙头企业主导下的桃产业链整合模式
    (一)通过市场交易整合产业链
    (二)通过业务合作整合产业链
    (三)通过战略联盟整合产业链
五、流通型龙头企业主导的桃产业链整合方式与模式的演化路径
    (一)产业链整合的初级阶段
    (二)产业链整合的中级阶段
    (三)产业链整合的高级阶段
六、培育整合桃产业链,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一)全产业链构建步骤
    (二)产业链条成员选择与整合:产业链条延长与拓宽
    (三)构建全产业链组织运营机制
    (四)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与风险保障机制
    (五)政策支持桃产业链建设
七、研究结论

(5)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桃(论文提纲范文)

1 桃种质资源研究
    1.1 证明中国是桃及野生近缘种起源中心
    1.2 开展了广泛的桃种质资源收集
    1.3 建成了3个专业型国家桃种质资源圃
    1.4 建立了桃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
    1.5 基本厘清了我国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底
    1.6 桃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 桃新品种选育研究
    2.1 育种目标不断调整
    2.2 育种理论与技术不断提升
    2.3 育种成效
        2.3.1 第一阶段(1956—1978年)
        2.3.2 第二阶段(1979—2000年)
        2.3.3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3 桃栽培技术研究
    3.1 栽培模式与整形修剪方式发生转变
        3.1.1 由大冠稀植向小冠密植转变
        3.1.2 树体结构由多级次向少级次转变
        3.1.3 冬季修剪由“短枝修剪为主”向“长梢修剪为主”转变
    3.2 生草覆盖培肥地力
    3.3 科学施肥提高品质
    3.4 花果管理技术研究受到重视
    3.5 设施栽培蓬勃兴起并成为我国桃产业一大特色
4 桃树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
    4.1 主要病虫害种类变迁
    4.2 防治策略、思路的变迁
    4.3 防治技术成效显着
5 桃采后技术研究
    5.1 桃果实贮藏特性
    5.2 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
    5.3 桃的加工技术
6 发展趋势与展望
    6.1 挖掘优异资源,定位关键基因
    6.2 开发分子标记,提高育种效率
    6.3 培育多样化品种,适应现代管理和消费需求
    6.4 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6.5 加强采后技术研究

(6)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桃简介及产业现状
    1.2 桃生物学性状
        1.2.1 桃植物学特性
        1.2.2 桃物候期观察
        1.2.3 桃树生长结果习性
        1.2.4 果实品质研究
    1.3 树体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1.4 桃树芽变及芽变育种
        1.4.1 果树芽变的概念及意义
        1.4.2 桃芽变育种研究进展
    1.5 桃DNA分子鉴定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时间、地点
    2.2 DNA分子鉴定
        2.2.1 样品采集与材料
        2.2.2 基因组DNA提取
        2.2.3 SRAP分子标记技术
    2.3 生物学特性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 植物学特性研究
        2.3.2 开花结果生长动态比较研究
        2.3.3 果实品质
        2.3.4 树体营养变化研究
    2.4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五月红'分子标记鉴定
    3.2 '五月红'植物学特性研究
    3.3 '五月红'开花结果生长动态研究
        3.3.1 花器官特性观察
        3.3.2 物候期观察
        3.3.3 果实生长发育观察
    3.4 果实品质比较
        3.4.1 果实外在品质比较
        3.4.2 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3.5 树体营养变化研究
        3.5.1 桃树体全氮含量变化
        3.5.2 桃树体全磷含量变化
        3.5.3 桃树体全钾含量变化
        3.5.4 桃树体全钙含量变化
        3.5.5 桃树体全镁含量变化
4 讨论与结论
    4.1 SRAP分子标记鉴定分析
    4.2 '五月红'生物学特性分析
    4.3 '五月红'生长结果动态分析
    4.4 '五月红'树体营养元素变化
    4.5 总结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桃品种选育的中文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数据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代分布
    2.2期刊分布
    2.3 地域分析
    2.4 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综合性分析
    2.5 选育品种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8)早熟油桃新品种‘中油13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2 主要性状
    2.1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2.2 植物学特征
    2.3 物候期
    2.4 生长结果习性
3 栽培技术要点

(9)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提升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国内外果树果实品质改良现状及水果产业发展趋势
    1.1发达国家果树果实品质改良现状、特点与趋势
    1.2中国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资源保护与品种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品质育种目标
    2.1苹果
    2.2柑橘
    2.3 桃
    2.4葡萄和梨
3果实品质育种的技术途径
    3.1野生资源利用
    3.2常规育种
    3.3生物技术育种
4品质性状遗传倾向及芽变机理
    4.1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特点
    4.2芽变选种
5育成品种亲本溯源分析
6结束语

(10)广西桃流胶病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桃生产发展及研究
    1.1 国内外桃生产和国际贸易
    1.2 我国桃产业生产现状
        1.2.1 我国桃产业规模
        1.2.2 我国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挑战
        1.2.3 桃产业发展方向
    1.3 桃育种研究进展
        1.3.1 欧美国家桃育种研究
        1.3.2 亚洲各国桃育种情况
        1.3.3 桃树砧木的育种及应用进展
    1.4 果树流胶病致病因子研究
        1.4.1 核果类果树流胶病致病因子研究
        1.4.2 桃流胶病致病病原研究
        1.4.3 致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1.4.4 致病机理研究
        1.4.5 桃流胶病防治研究
        1.4.5.1 品种差异对桃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1.4.5.2 生态立地条件不同对桃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1.5 广西桃产业发展概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桃流胶病发生现状调查与方法
    2.2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2.3 病情指数分级评价方法
    2.4 调查品种、来源及所属类型
    2.5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2.6 叶片矿质元素分级标准
    2.7 土壤酸碱度分级
    2.8 流胶病致病因子的调查和研究
        2.8.1 品种、时间和地点
        2.8.2 调查取样方法
        2.8.3 矿质元素测定及数据处理
        2.8.4 气象资料收集
        2.8.5 桃流胶病病原鉴定
        2.8.6 数据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西主要栽培桃流胶病发生情况
        3.1.1 不同桃品种间流胶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3.1.2 不同地区不同桃品种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 土壤因子对桃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1 土壤酸碱度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2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3 氮元素含量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3.1 土壤中氮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3.2 植株叶片氮元素与流胶病发生的关系
        3.2.4 磷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4.1 土壤磷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4.2 叶片全磷含量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5 钾元素与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5.1 土壤钾元素与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5.2 叶片全钾含量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6 钙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6.1 土壤钙元素含量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6.2 叶片全钙含量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7 镁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7.1 土壤交换性镁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7.2 叶片全镁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8 硼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8.1 土壤硼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8.2 叶片全硼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9 土壤锌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10 土壤有效锰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11 铜元素与流胶病发生相关性
        3.2.12 铁元素对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3.2.13 灵川县海洋乡与天娥县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比较
        3.2.13.1 灵川县海洋乡与天峨县土壤肥力状况比较
        3.2.13.2 灵川县海洋乡与天峨县树体营养状况比较
    3.3 气候条件与流胶病发生相关性
        3.3.1 降雨量与流胶病发生相关性
        3.3.2 温度与流胶病发生相关性
    3.4 桃流胶病病原鉴定
4 讨论
    4.1 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对桃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4.2 气候因子对桃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5 结论
    5.1 广西桃主产区流胶病发生总体较严重
    5.2 桃流胶病发生与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的关系
    5.3 气候因子对桃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桃流胶病症状图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我国桃育种目标的演变、育种成就及目标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J]. 王力荣. 果树学报, 2021
  • [2]桃若干重要性状的KASP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J]. 孟君仁,曾文芳,邓丽,潘磊,鲁振华,崔国朝,王志强,牛良. 中国农业科学, 2021(15)
  • [3]桃慢溶质性状调控机制初步研究[D]. 孟君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4]流通型龙头企业主导下果品产业链的整合与培育——基于桃产业的理论与实践[J]. 陈超,徐磊. 农业经济问题, 2020(08)
  • [5]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桃[J]. 俞明亮,王力荣,王志强,彭福田,张帆,叶正文. 果树学报, 2019(10)
  • [6]台湾早熟蜜桃优质芽变单株‘五月红’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分子鉴定[D]. 龙蔷宇. 广西大学, 2019(01)
  • [7]桃品种选育的中文文献计量分析[J]. 李田,韩霞,高静,赵婧杰,邱玉宾,杨志莹,林云弟.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0)
  • [8]早熟油桃新品种‘中油13号’的选育[J]. 牛良,鲁振华,崔国朝,曾文芳,潘磊,王志强. 果树学报, 2017(04)
  • [9]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提升实践[J]. 陈学森,郭文武,徐娟,丛佩华,王力荣,刘崇怀,李秀根,吴树敬,姚玉新,陈晓流.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7)
  • [10]广西桃流胶病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D]. 万保雄. 广西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我国桃育种目标演变、育种成果及目标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