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对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AM-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通心络对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AM-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通心络对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CAM-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姜旭[1](2020)在《基于NNMT调控SIRT6-PCSK9通路研究芦黄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NNMT调控SIRT6-PCSK9通路研究芦黄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8只8周龄apoE-/-雄性小鼠和12只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12只野生型C57BL/6J小鼠予以普通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48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5组:高脂饮食+蒸馏水对照组(模型组)、高脂饮食+他汀阳性对照组(他汀组)、高脂饮食+低剂量芦黄颗粒处理组(低剂量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黄颗粒处理组(中剂量组)和高脂饮食+高剂量芦黄颗粒处理组(高剂量组),分别以上述处理方式干预12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LDL-C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me-NAM及PCSK9水平;HE染色检测内中膜厚度;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负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斑块内巨噬细胞CD68;显色法测定肝脏NAD+水平;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detection,HPLC-UV)检测肝组织中 me-NAM 的含量;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icotinamide-N-methyltransferase,NNMT)、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NAD-dependentdeacetylasesirtuin-6,SIRT6)、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roprotein convertasase subtilisin kexin 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别定量NNMT、SIRT6、PCSK9、LDLR及组蛋白H3K9和H3K56的蛋白水平。结果:(1)小鼠血清LDL-C含量:模型组血清LDL-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他汀组血清LDL-C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芦黄颗粒煎剂灌胃12周后的低、中、高剂量组中LDL-C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2)血清me-NAM含量:正常对照组血清中me-NAM的含量中较模型组低(P<0.05),他汀组血清中me-NAM的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芦黄颗粒高剂量组较模型组me-NAM含量降低(P<0.05);(3)血清PCSK9含量:模型组PCSK9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较,他汀组及高剂量组PCSK9含量显着下降(P<0.05),中剂量组有所降低(P<0.05);(4)小鼠主动脉内中膜厚度:模型组>芦黄颗粒低剂量组>芦黄颗粒中剂量组>他汀组>芦黄颗粒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5)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负荷:正常对照组斑块负荷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他汀组及芦黄颗粒高、低剂量组主动脉斑块负荷均小于模型组(P<0.05);(6)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CD68:模型组(M)>芦黄颗粒低剂量组(D)>芦黄颗粒中剂量组(Z)>芦黄颗粒高剂量组(G)>他汀组(T)>正常对照组(Y)。(7)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肝脂肪变由重到轻:模型组>芦黄颗粒低剂量组>芦黄颗粒中剂量组>他汀组>芦黄颗粒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8)HPLC-UV检测肝脏NNMT活性(me-NAM的含量):模型组me-NAM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他汀组、芦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me-NAM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下降(P<0.05);(9)显色法测定肝脏NAD+水平:结果显示模型组NAD+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他汀组与芦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NAD+含量相近,并且均低于模型组(P<0.05)。(10)NNMT、SIRT6、PCSK9、LDLR的基因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LDLR、SIRT6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他汀组LDLR、SIRT6基因表达水平均大于模型组(P<0.05),芦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LDLR、SIRT6基因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正常对照组NNMT、PCSK9基因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他汀组NNMT、PCSK9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芦黄颗粒中、高剂量组NNMT、PCSK9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11)NNMT、SIRT6、PCSK9、LDLR及组蛋白H3K9和H3K56蛋白水平:模型组PCSK9、NNMT、H3K9、H3K56的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DLR、SIRT6蛋白表达量模型组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他汀组PCSK9、NNMT、H3K9、H3K56的蛋白表达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LDLR、SIRT6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芦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PCSK9、NNMT、H3K9、H3K56蛋白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而LDLR、SIRT6蛋白表达量仅在芦黄颗粒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黄颗粒可能通过降低NNMT的活性,上调NAD+,提高SIRT6的活性,从而抑制PCSK9的表达,进一步抑制机体中LDL-C水平,最终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性发展的作用。

李萌,张军平,朱科,漆仲文,邹升[2](2017)在《调控滋养血管新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主要临床危险在于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性。斑块内新生滋养血管(Vasa Vasorum,VV)具有结构缺陷,其脆性大、渗漏性高,容易破裂出血,促进炎症反应,也为血细胞及血液可溶性成分进入斑块提供通道,促进AS斑块的形成,并且与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VV的功能及关键信号途径在AS中的作用,有望从根本上阻止稳定斑块发展为易损斑块,或者阻止不稳定斑块破裂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新生VV在AS形成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稳定AS易损斑块提供理论依据。

侯彦宏[3](2017)在《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四妙勇安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一、背景近几年,世界性疾病曲线图呈现出新的趋势,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已从之前的十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成为全球致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被称为“头号杀手”,大量研究发现,与此类疾病发生关系密切的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升高,人们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死事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之根本,主要发生于血管内膜上,对冠状动脉、主动脉、外周血管和大脑血管的病理变化都有影响。随着疾病发展,内膜显现出淡黄色的脂质类沉积,进而形成血栓,促成纤维组织生成和钙性物质的积聚,从而使内膜管壁发生钙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对其研究已有近百年,较多研究发现,炎症反应能够促进血管内膜的平滑肌细胞不断增生,同时血管的内皮功能被损害,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开始生成,进而印证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性质是炎症性的。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需要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原则,与代谢组学研究的综合性、整体互动性和全景式的特征相一致,且其在中医药领域中,如:中医证候、疾病发病机制、中药药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转向与代谢组学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既往研究提示,大多从活血化瘀法联合清热解毒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但与代谢组学仍需进一步的结合,利于找寻其中医干预靶点。本实验采用活血化瘀联合清热解毒法的四妙勇安汤进行干预,观察其对ApoE-/-小鼠血脂水平、炎症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变化,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找寻ApoE-/-小鼠高脂后(即斑块形成时)的差异性代谢物,观察中药干预后各差异性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其干预作用。二、研究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找寻As斑块形成时的差异性代谢物,为A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靶点,进而为其更深入的病理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三、研究方法7周龄的ApoE-/-小鼠(品系C57BL/6J,雄性),并以7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为对照组,适应性喂养一周,ApoE-/-小鼠改高脂饲料,C57BL/6J小鼠继续基础饲料喂养,同时喂养14周,ApoE-/-小鼠随机取两只,进行油红0染色,确定斑块形成后,各组随机取10只小鼠,血脂检测和主动脉HE染色,进一步确认As斑块是否形成。确认斑块形成后,ApoE-/-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高组、中药中组、中药低组及以C57BL/6J小鼠为代表的对照组,于喂养15周开始给药。阳性药组2.57mg/kg,中药高组34.9g/kg,中药中组23.14g/kg,中药低组11.61g/kg,每日灌胃一次;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服等剂量的去离子水。每组小鼠自由食水,每周对小鼠进行体重测量,调整用药剂量并观察其生长状态的变化,药物干预12周,采用自动生化仪通过酶法检测血脂,双抗体夹心法测定hs-CRP,主动脉HE染色法观察病理形态改变。同时与代谢组学相结合,基于UPLC-TOF-MS技术对小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获得各组样品不同时间的代谢轮廓图谱,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分析,找出As斑块形成时的差异性代谢物,并观察中药干预后各差异代谢物的变化。四、结果1.高脂饲料喂养1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C、TG、LDL水平有显着差异(P<0.01);油红0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内膜增厚且可发现明显的脂质颗粒物质沉积;HE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壁厚薄不均,内膜不光滑,血管壁向管腔内突出,充斥着大量脂质泡沫细胞,提示造模成功。2.ApoE-/-小鼠在高脂饲料喂养0天与喂养98天的血脂水平相比较,血清TC、LDL水平显着升高(P<0.01);而喂养高脂饲料182天与喂养98天相比,血脂HDL水平显着下降(P<0.01),其余无明显变化。3.药物干预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As病变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中药低组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变小,仅有少量的泡沫细胞;阳性药组、中药高组及中药中组斑块面积减小,脂质沉积和胆固醇结晶明显减少。各给药组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抑制作用,尤以中药低组较为显着。4.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的血脂水平无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的hs-CRP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5.正离子模式下找出了 As斑块形成时的33种差异性代谢物,在负离子模式下找出了 25种差异性代谢物,涉及7类成分(脂肪酸、甘油脂、聚酮、固醇脂质、Prenol脂质、吡咯类、脂肪酰基类),其中以脂肪酸与As的关系较为密切,其次为甘油脂。6.在正离子模式下,四妙勇安汤下调棕榈酸、庚酸乙酰、不饱和羧基化合物、棕榈油酰乙醇酰胺、十四烯二酸二甲脂、十五烷基、十八基。在负离子模式下,四妙勇安汤下调十七烷酸、戊酰丁酸、十八碳酸、羧基喹啉庚二稀、葡萄糖苷;上调十五烷,从而说明四妙勇安汤通过下调脂肪酸和甘油脂类促进脂质代谢,起到抑制As的作用。五、结论1.ApoE-/-小鼠在高脂饲料喂养14周,可形成As斑块。2.通过病理发现,各给药组小鼠的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尤以中药低组效果较为显着。但对血脂及hs-CRP的影响并没有显着的变化,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小鼠为基因敲除型,对药物的敏感度低;第二,动脉粥样硬化为一慢性疾病,给药时间短,无法达到预期疗效;第三,氧化的脂蛋白是作用内皮细胞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对血清中丙二醇(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第四,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指标,虽然应用于心系系统比较广泛,但与感染、损伤及多种疾病都具有相关性,受小鼠体质及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对其他炎症因子进行检测。3.基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类别的差异代谢物对应不同的作用靶点及网络信号通路,且四妙勇安汤调节多个差异代谢物,对多个体内物质发挥调节作用。

吴以岭[4](2015)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治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中医学脉络与西医学血管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脉"之概念迁移,深入探讨脉作为独立实体脏器有其结构、功能及自身代谢特点,指出古代中医对脉络在解剖结构的认识与现代医学血管系统基本吻合,但气血相关的中医理论特色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由此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依据3469例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特征的缺血性血管病变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深入探讨其共性病理环节;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病机,提出"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开展通络治疗心脑血管代表方药——通心络治疗心脑血管病研究进展,有助于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治疗研究,提高此类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

金益焕[5](2015)在《电针对APOE-/-小鼠ABCAI、NF-КB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电针对ApoE-/-小鼠主动脉窦ABCAI、NF-КB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电针抑制AS病变形成的调脂作用机制,为针灸临床治疗A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0只6周龄ApoE-/-小鼠给予含21%脂肪、1.25%胆固醇的饲料喂养,14周后,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模型组各10只。模型组每日双蒸水0.1ml/10g灌胃,并隔日于自制束鼠器上固定10min;药物组:辛伐他汀40mg/kg.d双蒸水配置灌胃,每日灌胃一次,并隔日于自制束鼠器上固定10min;电针组针灸穴位选取“内关”,“神门”,“后三里”,“三阴交”,局部常规消毒,针刺后接通韩氏电针治疗仪,以输出线路一组接小鼠“内关”、“神门”,一组接“后三里”、“三阴交”,电针采用疏密波2/15Hz,电流强度为0.3mA,针刺时间为10min,每次针单侧,左右交替治疗,隔日治疗一次。共治疗11周。结果:(1)在模型组中,主动脉窦斑块中的NF-κB主要分布于纤维帽中。大量的NF-κB阳性颗粒分布于内膜及内膜下,中膜也有少量表达,同时,主动脉瓣上也有零星表达。且模型组斑块中含有大范围坏死核和胆固醇结晶体,伴随细胞的大量坏死和凋亡。药物组斑块中NF-κB阳性颗粒较高脂组明显减少,且坏死细胞及胆固醇结晶体也相对减少;针刺组中有较少量的NF-κB表达于纤维帽上,明显少于高脂组,且主动脉瓣上的表达量也明显减少。(2)针刺组主动脉窦内膜斑块中有大量的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同时伴有胆固醇结晶体,在药物组的纤维帽上表达的ABCA1蛋白的阳性棕褐色颗粒明显较多,说明斑块相对稳定。镜下另见,脂质沉积和大量泡沫细胞上所覆盖的内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表达的ABCA1阳性棕褐色颗粒较多。这说明内皮细胞摄取的脂质能够激发ABCA1的表达。药物组主动脉窦斑块的纤维帽上表达少量的阳性棕褐色颗粒,在内皮细胞中零星的表达少量的阳性棕褐色颗粒。(3)模型组和药物组斑块内有大量粥状的坏死核和胆固醇结晶体。模型组斑块中的纤维帽很薄,弹力纤维基本消失。药物组则出现斑块破裂的现象,且药物组内弹力纤维的含量要明显少于针刺组,而针刺组治疗后,斑块纤维帽较厚,有的还尚未形成,显示斑块稳定。脂质斑块的面积小于模型组和药物组。斑块内主要含有大量泡沫细胞,而大量泡沫细胞的存在说明斑块还处于渐变期,大量粥状的坏死核和大量胆固醇结晶体则显示泡沫细胞的凋亡,说明血管斑块处于粥样硬化期。可见针刺治疗能保护血管内膜,明显抑制斑块的发展,疗效好于药物治疗。电针治疗能保护血管内膜,明显抑制斑块的发展,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结论:电针治疗可保护血管内膜,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减少炎症的发生发展。电针改善了ApoE-/-小鼠机体的脂质代谢从而达到保护血管内膜、抑制斑块发展的作用。说明脂质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AS的机制之一。

李同达[6](2014)在《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生的基础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是冠心病形成的基本病理过程。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完整性破坏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环节,可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目前普遍认为内皮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血管张力调节障碍和黏附分子的异常表达。本课题以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血管张力和黏附分子表达调节入手,对该法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探讨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结构破坏与功能紊乱的干预作用,明确本法对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相关血管活性物质和相应黏附分子表达的调控作用,阐明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5个月并配合前3个月连续每月腹腔注射维生素D31次建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实验模型。成功造模的实验大鼠随机模型组、温心方低剂量组、温心方中剂量组、温心方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加正常喂养5个月的大鼠,分6个实验组。通过30天的治疗,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皮超微结构改变;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体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NO、ET-1、sICAM-1、ox-LDL、AngⅡ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PI3Kp85、AKT、eNOS、iNOS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基因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胸主动脉组织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的表达和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透射电镜和形态学检测证实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指导下创立的温心方能减轻由造模带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损伤;②温心方各治疗组血脂水平、ox-LDL、AngⅡ、ET-1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血清NO水平,NO/ET-1升高,呈剂量依赖趋势,作用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③温心方对PI3K/AKT/eNOS信号转导通路PI3Kp85、eNOS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有上调作用(P<0.05),且能增加AKT、eNOS的磷酸化水平(P<0.01);④温心方能下调主动脉组织ICAM-1、VCAM-1、E-selectin、CD68的表达,以温心方高剂量效果最好,作用相当于阿托伐他汀(P>0.05)。结论: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能够升高NO水平,降低ET-1、ox-LDL、AngⅡ的合成和释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主要机制有:①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eNOS表达与活化;②降低iNOS蛋白表达与基因转录;③下调ICAM-1、VCAM-1、E-selectin等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抗炎症损伤。

陶文剑[7](2014)在《电针对ApoE-/-小鼠LDLR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针刺干预ApoE-/-小鼠后的主动脉窦斑块的形态和斑块部位LDLR、PPAR Y蛋白的表达变化、肝脏形态和肝脏细胞LDLR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各组小鼠间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含量的差异,探讨针刺改善ApoE-/-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因素的影响机制。[方法]:实验一:将6周龄38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两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HF组)34只,给予含21%脂肪、1.25%胆固醇的饲料喂养,中等脂肪饮食组(MF组)4只,给予含10%脂肪的饲料喂养。HF组因饲养不当死亡1只。14周后,从HF组中随机选择3只小鼠,将其与4只MF组小鼠全部处死,采集血浆,检测血脂含量;取主动脉窦,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冰冻HE染色和油红0染色;取腹主动脉,行常规HE染色。上述动脉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并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同时,比较不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饲料喂养后小鼠的Lee’s指数、肝体比、体脂比、血脂以及动脉病理切片的变化。实验二:将剩余30只20周龄HF组ApoE-/-小鼠随机分为10只药物对照组(F组)、10只针灸治疗组(A组)、10只模型对照组(M组),继续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同时,将5只喂食普通饲料的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BC组)。药物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治疗,40mg/kg. d,针灸治疗组给予针刺“内关、后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神门”治疗。治疗11周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浆检测血脂;检测各组小鼠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含量;取小鼠主动脉窦,行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窦斑块的形态变化,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窦斑块部位PPARγ、LDLR表达的差异;取小鼠肝脏,行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细胞的形态变化,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肝脏LDLR表达的差异,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LDLR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实验一:1、MF组和HF组Lee’s指数、肝体比、体脂比检测结果:MF组的Lee’s指数、肝体比、体脂比的略高于HF组,但没有显着性差异。2、MF组和HF组血脂检测结果:MF组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略高于HF组,但没有显着性差异。3、MF组和HF组主动脉窦切片检测结果:MF组和HF组主动脉窦有明显脂质斑块形成,斑块中有大量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积聚,并出现大块坏死核和柳叶状的胆固醇结晶体,中膜内弹力纤维排列比较完整,MF组和HF组均处于纤维斑块的早期。4、MF组和HF组腹主动脉切片检测结果:MF组和HF组腹主动脉HE染色切片可见内膜无脂质斑块形成,MF组内弹力板迂曲形成腹动脉瘤实验二:1、M组、F组、A组、BC组Lee’s指数、肝体比、体脂比检测结果:A组的Lee’s指数、体脂比与M组相比较小,有显着差异(P<0.05,P<0.05),A组的肝体比小于与M组。2、M组、F组、A组、BC组血液检测结果:2.1M组、F组、A组、BC组血脂检测结果:M组、F组、A组TC、TG、LDL浓度高于BC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M组、F组、A组之间各血脂成分浓度相近,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2M组、F组、A组、BC组血浆ApoB、OX-LDL检测结果:A组ApoB、ox-LDL含量明显低于M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BC组的ApoB、ox-LDL含量要显着低于其他各组。3、M组、F组、A组主动脉窦切片检测结果:3.1M组、F组、A组主动脉窦HE染色结果:A组主动脉窦斑块面积和斑块占血管百分比明显低于M组(P<0.05),A组主动脉窦斑块内膜单位视野内的细胞数明显高于M组(P<0.05),A组主动脉窦斑块中膜单位视野内的细胞数高于M组,A组主动脉窦血管中膜内胶原纤维层最大厚度大于M组(P<0.05),这表明针刺能够减少脂质斑块面积,抑制斑块内膜下细胞凋亡和坏死,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胶原纤维的降解,明显抑制斑块的发展。3.2M组、F组、A组主动脉窦PPARγ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组主动脉窦斑块中膜单位视野内表达PPARγ蛋白的细胞数高于M组(P<0.05),表明针刺能够提高主动脉窦斑块内的PPARY蛋白的表达,抑制中膜内炎症的进展。3.3M组、F组、A组主动脉窦LDL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组主动脉窦斑块内膜单位视野内表达LDLR蛋白的细胞数与M组无明显差异,表明针刺治疗对主动脉窦斑块内膜下LDLR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M组、F组、A组、BC组切片肝脏检测结果:4.1M组、F组、A组、BC组肝脏HE染色结果:A组肝脏肝腺泡3区的单位视野肝细胞数明显高于M组(P<0.05),A组肝脏肝腺泡3区的肝细胞内未出现M组肝细胞中出现的大颗粒脂滴,表明针刺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和坏死,针刺减少肝脏细胞内脂滴大小,减少脂肪变性等炎症状态。4.2M组、F组、A组、BC组肝脏LDL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组肝脏肝腺泡3区的单位视野内表达LDLR蛋白的肝脏细胞数明显高于M组(P<0.05),表明针刺提高肝细胞LDLR蛋白表达。5、M组、F组、A组、BC组肝脏LDLR的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结果:针刺后肝脏内细胞LDLR蛋白表达增高。[结论]针刺治疗能通过调节肝脏和血管内脂质和能量代谢、抗氧化、抗炎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抑制血管斑块破裂、抑制肝脏细胞、平滑肌细胞、泡沫细胞等细胞的凋亡坏死等途径从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展的目的。

熊兰月,孙胜,李明秀,邹景霞,邹世海,陈学忠[8](2014)在《中医药干预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易损斑块这一概念逐渐被学者们认可并接受,用以描述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极有可能快速进展成为"罪犯斑块"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相比稳定斑块,这类斑块更易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中医药对斑块的干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该方面的实验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总结了近8年来中医药干预易损斑块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1认识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的组织学特点有以下几点。(1)具有偏心

吴以岭[9](2014)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治疗研究》文中指出对中医学脉络与西医学血管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脉"之概念迁移,深入探讨脉作为独立实体脏器有其结构、功能及自身代谢特点,指出古代中医对脉络在解剖结构的认识与现代医学血管系统基本吻合,但气血相关的中医理论特色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由此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依据3469例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特征的缺血性血管病变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深入探讨其共性病理环节;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病机,提出"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开展通络治疗心脑血管代表方药——通心络治疗心脑血管病研究进展,有助于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治疗研究,提高此类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

苏柳清[10](2013)在《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展》文中提出总结近年来通心络胶囊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面的进展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通心络对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CAM-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心络对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CAM-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NNMT调控SIRT6-PCSK9通路研究芦黄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综述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治疗
        1.1 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名的认识
        1.2 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1.4 芦黄颗粒的理论探讨
    2.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治疗
        2.1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
        1.3 实验饲料
        1.4 实验药物
        1.5 实验仪器
        1.6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小鼠的分组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2.2 检测方法及检测指标
        2.3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血清LDL-C含量
        3.2 小鼠血清中me-NAM的含量
        3.3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PCSK9水平
        3.4 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3.5 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负荷
        3.6 免疫组化测巨噬细胞CD68
        3.7 HE染色肝脏形态学观察
        3.8 HPLC-UV检测肝脏NNMT活性(me-NAM的含量)
        3.9 显色法测定肝脏NAD+水平
        3.10 NNMT、SIRT6、PCSK9和LDLR的基因表达水平
        3.11 NNMT、SIRT6、PCSK9、LDLR、组蛋白H3K9和H3K56的蛋白水平
讨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全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调控滋养血管新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滋养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 滋养血管与动脉粥样硬化
    2.1 滋养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2.2 滋养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中的作用
3 对滋养血管新生的干预治疗
    3.1 现代医学对滋养血管新生的干预研究
        3.1.1 他汀类药物
        3.1.2 内皮抑素
        3.1.3 沙利度胺
        3.1.4 其他
    3.2 中医药对滋养血管新生的干预研究
        3.2.1 益气活血法
        3.2.2 活血化瘀法
        3.2.3 痰瘀同治法
        3.2.4 其他
4 结语与展望

(3)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四妙勇安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代谢组学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备及其演变过程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章 四妙勇安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四妙勇安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外观和病理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四妙勇安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脂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章 ApoE-/-小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第一节 基于代谢组学找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差异代谢物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四妙勇安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性代谢物的变化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电针对APOE-/-小鼠ABCAI、NF-КB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1.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名
        2.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
        3.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则治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2.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 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2. 动脉粥样硬化的针灸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药物
        1.3 实验仪器设备
    2.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动物标本取材
        2.4 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各组主动脉窦HE染色结果
        3.2 各组主动脉窦ABCA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3 各组主动脉窦斑块内膜单位视野(50μm×50μm)下ABCA1蛋白表达的细胞数的比较
        3.4 各组主动脉窦NF-κ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5 各组主动脉窦斑块内膜单位视野下NF-κB蛋白表达的细胞数比较
讨论
    1.动物模型的选择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1.2 造模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2.APOE与动脉粥样硬化
    3.选穴依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综述一 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三 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1 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治法之一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3 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探讨
    4 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7)电针对ApoE-/-小鼠LDLR和PPARγ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1.1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名探讨
        1.2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研究
        1.3 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学的治疗进展
    2 西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2.1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2.2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理论学说
        2.3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2.4 动脉粥样硬化在不同动脉内的病理特点
    3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进展
        3.1 药物治疗
        3.2 溶栓治疗
        3.3 抗凝治疗
        3.4 抗缺血治疗
        3.5 抗血栓治疗
        3.6 介入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和实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仪器
        1.3 造模和分组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血浆采集和组织取材
        1.6 实验指标检测方法
    2 针刺对ApoE~(-/-)小鼠主动脉窦斑块和肝脏病理变化因素影响的结果
        2.1 各组小鼠生长分析及Lee's指数、体脂比、肝体比的比较
        2.2 各组小鼠血脂成分以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含量的差异
        2.3 主动脉窦HE染色和PPAR γ、LDL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4 肝脏HE染色、LDLR免疫组化染色以及LDLR的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
    3 不同脂肪和胆固醇饲料对早期ApoE~(-/-)小鼠对动脉硬化模型的影响
        3.1 MF组、HF组小鼠生长分析
        3.2 MF组、HF组血脂成分的差异
        3.3 MF组、HF组间的体脂比、肝体比和Lee's指数的差异
        3.4 MF组、HF组ApoE~(-/-)小鼠主动脉窦斑块的病理特征
    4 讨论
        4.1 ApoE~(-/-)小鼠的特征
        4.2 ox-LDL与动脉粥样硬化
        4.3 PPARγ与动脉粥样硬化
        4.4 LDLR与胆固醇的代谢
        4.5 针灸穴位选择依据
        4.6 不同脂肪和胆固醇饲料对早期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
        4.7 针刺对ApoE~(-/-)小鼠主动脉窦斑块和肝脏病理变化因素影响
        4.8 总结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医药干预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认识易损斑块
2中医药干预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3问题及展望

(10)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调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
2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3 脑保护作用
4 小结

四、通心络对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CAM-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NMT调控SIRT6-PCSK9通路研究芦黄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作用机制[D]. 姜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调控滋养血管新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李萌,张军平,朱科,漆仲文,邹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10)
  • [3]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四妙勇安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D]. 侯彦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4]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治疗研究[A]. 吴以岭. 第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 2015
  • [5]电针对APOE-/-小鼠ABCAI、NF-КB表达的影响[D]. 金益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1)
  • [6]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研究[D]. 李同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7]电针对ApoE-/-小鼠LDLR和PPARγ表达的影响[D]. 陶文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2)
  • [8]中医药干预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进展[J]. 熊兰月,孙胜,李明秀,邹景霞,邹世海,陈学忠. 中国中医急症, 2014(03)
  • [9]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治疗研究[A]. 吴以岭. 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 2014
  • [10]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展[A]. 苏柳清. 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9)——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2013

标签:;  ;  ;  ;  ;  

通心络对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AM-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