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一、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微(论文文献综述)

张娜[1](2021)在《基于概念图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以必修一函数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改革、教材与教学理念的改革以及高考命题的改革,使得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说不足之处日益地突显了出来。在这一研究背景下,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需要一种组织良好且系统的方法,而概念图正是可以完成这样使命的一种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可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工具,也是一种对知识结构的改变高度敏感的评价工具。迄今为止,尽管国外对概念图优化教学的研究已经颇为丰富,但在我国,对概念图教学策略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起步状态,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够丰富,比如研究质量不高、研究创新少、实证研究少、理论提升不够等等,这使之难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撑。因此,本研究以高一函数模块为载体,研究基于概念图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试图优化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方法,改善学生学习的习惯,并为更具规模的教学实验的实施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自然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四种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态度、习惯、学业成绩等学习现状,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分析概念图对学生的影响,探索其能否帮助学习者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探究在数学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融合使用概念图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制定函数部分的教学策略,解释并演示实践过程,分析结果并总结经验。(3)调查学生对概念图的使用情况、接受程度,从学生的反馈中,分析概念图策略实施过程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概念图作为引导认知的工具可以被学生接受。(2)与不使用概念图策略的班级对比,使用概念图策略可以显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从成绩提升的程度上来看,男女生没有显着的差异。(3)基于概念图的教学策略可以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吴斌[2](2020)在《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文中指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在了解传统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闫毅[3](2020)在《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聚焦的、深化的主要对象。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来说,“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数学教育意义的深度探索,是对数学教育价值的深化探求,更是对未来数学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知,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核心素养的依据。同时,初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找寻、探究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是十分需要的、必要的、紧要的。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物收集法。首先从国内外对数学素养、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分析研究几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调查研究了四川省某一中学初中的数学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师素质以及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初步教学实践,并初步得到了一些简略的、较为成熟、可借鉴、可迁移、可操作的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解决了素养、核心素养、数学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2)在现行教育大环境之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并不十分到位,教师们往往无心无力、有心无力、有心有力但有一些力所不能及。(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维度的和不同深度的对教学内容的高出发点解读,通过对学生受众精准的评价估计,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应用性教学策略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杨柳青[4](2020)在《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变式教学被认为是“中国学习者悖论”的一个解释,长期以来也被视为中国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很多学者对变式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他们承认正确运用变式教学能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来带正面影响,而在他们日常的运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在不熟悉变式教学理论体系的情况下,依靠感觉运用变式教学,这会让它的优势难以显现.所以需要通过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才能发挥变式教学的真正功效,这也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通过阅读变式教学相关文献,对已有的研究结果分类整理.2.笔者在一线老师的帮助下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在文献研究与调查基础上初步提出变式方法,建立案例分析框架,在实习中进行课堂观察,挑选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完善变式方法.3.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本文的结论如下:(1)教师对变式教学的理论框架了解很少,部分教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仅停留在解题层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变式形式主要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图形变式;在课堂的常规五个环节中,变式教学更多体现在新课探究和巩固练习两个环节.(2)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喜爱程度较低,也大多认为数学较难.数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情境引入部分.学生对一题多解的喜爱程度高于一法多用,喜爱程度最低的是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时如果难度跨度过大,会让学生感到困难,这也与老师变式不当有关.(3)经过调查研究,笔者从数学概念的变式、数学解题、数学课堂外延三个角度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变式的方法,给出了具体例子.概念引入阶段,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模型,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概念辨析阶段,从概念外延的角度,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概念的本质;概念巩固阶段,设计直接运用概念的变式题组,实现对概念的巩固.数学解题方面,一题多解,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一题多变,注意选择合适的例题,变异空间的维度要合理;一法多用,注重在解决某类问题后,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与归纳.在课堂外延,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并从变式角度对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冯馨瑶[5](2020)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以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和声课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音乐的教育功能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重视,音乐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引导人们向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得利方式。美育则是审美教育,一方面重视音乐的审美作用,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从而给予并塑造人具有“美”的个人品格和素养。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方式进行审美教育,反映在音乐学科上则为音乐欣赏教育。2011年“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欣赏教学“定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养成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最终实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总体目标,对于奋斗在一线的义务阶段音乐教师来说,如何通过音乐欣赏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增长音乐相关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是重点关注问题。“和声课堂”是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为让“人和文化”融入课程、融入课堂,基于人和理念学校建构而创建的课堂教学策略。和而不同,人人发展,“和声课堂”的目的是尊重学生之前的差异性,教师在倾听中要尊重学生产生的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寻求突破,进而形成共识,从而达成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结果,实现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和声课堂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尤其强调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与同伴相互比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核心素养的生成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关注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策略,以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为例,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教师的具体教授内容,以具体的课程案例为基础,探索“和声课堂”这一教学策略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适应性和匹配性,明确其教学优势和成果,分析其缺点与不足,试图对“和声课堂”这一教学策略进行日常音乐欣赏课教学方面的改进。本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笔者首先对近三年有关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成果进行了部分梳理,参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相关书籍,对现阶段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其次对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独有的“和声课堂”这一教学策略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而后对“和声课堂”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以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音乐欣赏课作为具体案例与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述了;最后对“和声课堂”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感受与欣赏”板块四大要素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在优势方面,小学音乐欣赏课“和声课堂”能够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把握,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课堂效率;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扩展和逻辑梳理,学生能够通过该教学策略获得音乐知识和音乐审美经验,从而进行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身音乐审美和欣赏能力;在劣势方面,小学音乐欣赏课“和声课堂”存在一定的固定性,可能无法全面把握各种音乐作品欣赏中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教学,长时间的训练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音乐欣赏的惯性思维。具体案例与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述;最后对“和声课堂”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具体运用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并提出今后可能改进的方向。

李区婷[6](2020)在《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初中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信息技术应深度融入学科教学,并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科教学有效性。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鼓励教师和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开放题教学有助于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四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平面几何开放题是培养学生直观感知、直观想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但因为这些开放题具有条件的开放性、方法的多样性、结论的可变性等特点,即使学生深度参与观察、试验、猜测、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也不一定顺利解答。如何提效平面几何开放题教学,仍然是数学教育研究的话题。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技术具有操作对象数学化、数学对象动态化、数学思维可视化等功能,将该技术融入平面几何开放题教学中,也许能有效改善平面几何开放题教学。本研究尝试以波利亚数学解题理论和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为指导,探讨应用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通过文献梳理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概述了平面几何、数学开放题、动态数学技术等研究的基本情况,提出研究的基本问题。然后,概述波利亚数学解题理论、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最后,提出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策略:表征多元信息、凸显关键信息、探索多元途径、动态变式问题,对每一个策略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应用案例说明。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教学实验、课例研究和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三角形线段的和差倍关系的开放题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探讨如上策略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平面几何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认知负荷明显低于对照班的学生;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积极情意的投入度等都有所提高。

于波[7](2020)在《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策略分析 ——以新疆地区两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这一概念由Carol S.Dweck教授于2006年的着作《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正式提出。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会乐于挑战、不惧失败、相信自己的努力、享受学习的过程,其成绩也会优于同等条件下固定型思维学生的成绩,同时成长型思维还可以缓冲贫穷对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教师使用成长型思维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时,学生会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学习成绩也会有明显提高。本文中的数学教学策略,具体是指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我们希望观察一下,在成长型思维培养的视角下,作为民族地区的新疆,其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数学教学策略如何,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并试着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本文以Jo Boaler与Carol S.Dweck的书籍文献作为依据,提出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框架表。在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市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收集了来自于2所学校4名教师的18节课程录像,以及4段访谈音频。依据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框架表,结合课堂教学行为的框架,得到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编码表。对收集的课堂录像,以编码表为依据建立节点,通过Nvivo11软件直接对视频进行编码,最后得到编码带密度图,与一些量化图表;对访谈音频,整理后转录为文本,得到4段访谈记录。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如下几个研究结果:第一,确定了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框架表。第二,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编码表。第三,新疆地区两所小学在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整体现状,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在于两所小学的四名教师在针对性表扬、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想法、以及不给学生“贴标签”这几种行为上均做得较好;差异在于各位教师在其他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错误后会更直接地指出错误;有的教师在针对性表扬这一行为上的表现有待加强;有的教师比较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和多样化的手段;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正确后会倾向于表扬速度。第四,在成长型思维培养的视角下,新疆地区两所小学数学教师在给予恰当的表扬、正确对待错误与失败,以及保证数学课上的公平等三个维度上,表现良好,但仍有进步空间;在开放的数学课堂维度上,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第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来自于应试的压力、家庭教育的欠缺,以及教师个人精力的限制,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疆地区的两所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新疆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的建议。

李娜[8](2019)在《普通中学差异教学实践研究 ——以J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当前大班额集体教学的现实背景下,很多教师依然采用固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的教法、以及“齐步走”的进度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只按照学生共性进行施教的做法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以“从学生差异出发,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为了学生差异发展”为宗旨的差异教学应运而生。研究差异教学实践状况,对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J中学作为研究场域,以数学学科为载体,在对差异教学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测验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就样本校差异教学实践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实践研究基础上,剖析差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叙述了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差异教学实践的启动阶段。主要叙述了差异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第四部分,差异教学实施。选择初二年级四个班级作为个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实践探索,包括课前设计差异性的教学、课中实施差异性的教学、课后布置差异性的作业三个方面,并在学期末对差异教学效果进行了测查与分析。第五部分,差异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阶段。围绕“教”与“学”两方面,对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改进建议。梳理差异教学实践过程,反思实践的问题与不足,从“重视学生差异;完善差异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合理调控教学过程;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健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徐静[9](2019)在《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农业地理专题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农业地理知识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中学农业地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实现,对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通过视觉表征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加工整理,构建起知识结构,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研究思维导图在中学农业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农业地理专题教学设计策略;二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中学农业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的策略。开展的研究工作:一是分析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构建中学农业地理知识结构;二是从近三年《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收集了中学农业地理知识的教学案例,并将其分为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可持续发展三大类型;三是对这些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案例进行分析;四是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设计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农业地理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教学设计组成;五是将笔者的案例设计在达旗一中多次实施,总结出实施策略。本文得出的结论是:1.思维导图是中学农业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2.基于思维导图的农业地理教学设计要强调设计的整体性;3.依据中学农业地理知识类型和认知方法选择不同类型思维导图;4.运用思维导图与精选案例结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5.运用思维导图与地理信息结合,通过小组合作提升解读地理信息能力;6.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7.先学结合高效练习,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施教。

张磊[10](2016)在《基于P-PE-PCK发展的术科教学改革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术科课程成为高师院校的正式课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时至今日,术科教学仍未摆脱传统的“运动技能授受”教学模式,职前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学科教学能力发展受到挑战,术科教学改革的缓慢进程已然制约和影响着职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术科教学改革路在何方?本研究试图将学科教学知识(即PCK)与学科教学能力(即PCA)勾连起来,以PCK作为术科教学改革的视角,旨在通过术科教学改革寻求职前体育教师PCK与PCA的发展,为职前体育教师“学会教学”目标的实现作出术科教学应有的贡献。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的研究设计,力求理论与实证、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相互关照与融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逻辑思辨的方法对术科教学的知识论与价值论等基础问题,术科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匡补与澄清,从理论上对“术科教学改革为什么改,如何改”等问题给予了思考;接下来,通过对术科教学现状、P-PE-PCK现状、术科教学价值问题等三方面的实证研究,对术科教学改革的现实必要性给予了审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对2所师范院校6位术科教师的访谈、5所高校300名体育师范生的问卷调查,进一步考察术科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备课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基于视频的问卷调查法对2所师范院校的24名体育师范生、5所高校的300名学生、2所师范院校的300名学生分别进行了数据收集,了解职前体育教师PCK(即P-PE-PCK)状况以及术科教学在发展P-PE-PCK方面的可能性与现实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三角互证”对P-PE-PCK的构成要素、来源、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学校差异等情况进行了探索与论证;第三,对2所师范院校6位术科教师和6位体育师范生进行了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运动技术与教学能力的关系”加以求证,厘清术科教学的价值问题;最后,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了理论构建的“参与式PBL教学模式”的现实有效性和可行性,对“术科教学改革如何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实验研究阶段,分别在2所师范院校针对网球普修课、足球普修课和足球专项课进行了1项探索性教学实验和2项验证性教学实验,并在足球公体课中开展了“足球专项班学生公体课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性教学实验,从而为“术科教学的课内外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与数据支撑:最后,对研究内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反思,并对今后的研究给予了展望。通过以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本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了“实践取向”的术科教学基础理论体系和“问题化取向”的术科教学基本理论体系。“实践取向”的术科教学基础理论体系表明,术科教学的“知识实体”为运动技术,其知识类型为“实践知识”;学习者需要以教学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身体练习体验,实现运动技术的“有意义学习”;术科教师应构建“平等、合作、对话、实践、反思”的“学习场域”来保证学生体验运动技术教学过程的机会,并不断引导其思考“如何教”的问题;运动技术或者教育类课程知识不能独立支撑起现实教学,当以上两类知识结合其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运用而形成PCK时,学科教学能力PCA也随即得到发展。教学是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过程,现实教学情境的学科教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PCK向PCA转化的中介变量。术科的教与学价值应走出“工具理性的樊篱”,不应仅限于运动技能的提高与动作示范能力的获得,而应该追求运动技术的获得之于学生更为深广的教学意义,这些意义同样需要在教学实践体验中通过不断反思获得。“问题化取向”的术科教学基本理论体系表明,术科教学目标应由运动技术的提高与—般教学能力的发展转向学科教学能力(PCA)的发展,术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坚持适宜—量力性原则、前沿—基础性原则和职业—整合性原则,内容的组织应该走“问题化”组织策略,并借鉴问题支架或3C3R模型来设计术科教学问题;术科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术科教学方法存在着功利化倾向,并面临着有效性陷阱,术科教学方法的现代性缺席可谓术科教学方法的现实困境,术科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方向与有效性问题都应该得到追问。术科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技评+达标”式的考核方式是一种“去情境化”的评价,注重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能力的“片段教学或模拟上课”可作为术科教学中进行教学能力考核的真实性评价方式。术科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运动技能授受”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扬弃,“参与式PBL术科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现实必要与理论依据。2、揭示并完善了术科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P-PE-PCK的现实状况、以及术科教学价值问题。其一,现实中术科教学面临着“常规问题”与“异常问题”。“常规问题”表现为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考核,主要还是围绕提高运动技能这一目标展开。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为主,教学考核也仍然以“技评+达标”为主。“异常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术科教师在备课环节所表现出的“备课模式”,即术科教师普遍反映由于教学经验、个人精力等原因,他们不会每天、每节课都去备课,他们会根据以前教案或者做些许修改,或者按照原来的“走”,每个时期、每个阶段上什么、怎么上他们都已了然于胸,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上课。二是术科教师教学考核中存在着“人为降低考核标准”这—“考核失真”问题,该问题主要受到了“学生水平、教师压力、教师态度”等方面的影响。三是术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无奈”的感受,这些“无奈”来自于“教师所说的苦衷、教学瓶颈,以及由于教学进度被打乱或者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而导致教师产生的负面情绪”。其二,P-PE-PCK发展表现出性别、年级、学校差异,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首先,本研究首次确证了P-PE-PCK的结构要素,即P-PE-PCK由“体育学科内容知识、学生的知识、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体育教学评价的知识、安全教学环境的知识、体育教学目标的知识”等6个维度的知识构成。其中,“关于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在P-PE-PCK各维度中处于核心地位,最能代表P-PE-PCK的水平。其次,绝大部分P-PE-PCK总体情况以及各维度的知识情况处于“笼统或有限理解PCK”的水平,总的来看,P-PE-PCK各个维度上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掌握情况不容乐观。P-PE-PCK各维度知识来源于9个方面,分别是“术科学习经验、实习经验与反思、个人生活经验、个人练习体验、个人反思总结、阅读专业书刊、理论课学习、作为中小学学生时的经验和课堂观察”,其中,“术科学习经验”仍是P-PE-PCK的主要来源。P-PE-PCK各维度知识表现出一定的年级差异。一般高校与“985、211”高校之间的P-PE-PCK并不存在差异,而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之间的P-PE-PCK存在差异,师范院校的P-PE-PCK要更好一些。就性别而言,男生与女生之间在PCK各维度以及总体PCK上均具有差异,在平均水平上,女生PCK要高于男生PCK。其三,术科教学价值表现为“技术理解”。传统的术科教学价值取向是“技术记忆”式的,教师和学生追求的是运动技术的巩固与熟练。经由扎根理论,本研究首次提出了“技术理解”这一概念,并形成了两个扎根理论,一是术科教学价值体现为技术理解,按照程度可以划分为记忆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其中,记忆性理解表现为掌握运动技术,创造性理解体现为提炼运动技术的教学意义,表现在“关于运动技术本身知识点的认知、关于运动技术价值的认知、关于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认知、关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理解能力的认知、关于教学安全的认知、关于运动技术教学策略的认知”等几个方面;二是不同程度的技术理解对于教学有着不同的意义。首先,没有技术便没办法进行教学;其次,仅仅是记忆性理解也不足以进行教学;最后,当对运动技术达到创造性理解程度时,便可以进行教学。加深技术理解的途径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练习、课堂观察、书本知识学习”等6个方面。3、证实了“参与式PBL术科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其一,问题化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与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术科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加以问题化处理,并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这些问题加以课前或现场的解决,足球与网球的教学实验证实这些做法是可行的。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问题化设置可以是课前布置和设置的,也可以是课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生成的;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问题化也可以是任务式的,如课前在给下节课参与教学的学生布置的任务,以及课堂上让各自小组完成创新性练习方式的设计,这既是对教学内容“如何教”问题的设置,也是给每个小组分配的任务。其二,“模拟上课”的教学能力考核方式具有可行性。本研究的教学实验中所采用的教学能力考核方式是模拟上课,其中,在足球和网球普修课中采用的是“个人模拟上课”,在专项课中则是采用了“小组模拟上课”的形式,并运用自编的《基于观察的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评价量规》对模拟上课的情况进行了评价。教学实验表明,运动技能考核与教学能力考核可在教学考核时同时展开,并且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当然,这需要教师之间的积极配合。其三,参与式PBL术科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首先,足球与网球教学实验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教学模式在发展学生相关运动技术、PCK与学科教学能力方面相较于传统教学具有更好的效果,这是其内部效度的体现;其次,该教学模式在网球普修课、足球普修课与足球专项课上的实施所取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则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度;可推广性的另一支撑便是该教学模式所采用的PBL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考核的可行性也在教学实验中得到了证实。4、拓展了高师院校发展学生教学能力的新途径,即“术科专项班学生公体课教育实习模式”。当前术科教学与教育实习在发展学生教学能力上所反映出的共有问题便是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少,专项班学生在公体课上进行教育实实这一思路为这一问题解决提供了可能,进而为构建“术科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育实习模式”提供了思想来源与实践准备。“术科专项班学生公体课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性实验,初步证实了这一教育实习模式在发展体育师范生“关于学生的知识与关于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等PCK维度知识与教学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高师院校可以把公共体育课堂作为实习基地,由专业课任课教师或者专业课与公体课任课教师共同承担实习指导教师,这样一来,体育师范生体验真实教学的机会便会明显的增加。从现实来看,该教育实习模式在高师院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应该成为教育实习模式的重要补充形式。

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概念图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以必修一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1.1.2 高中函数知识的重要性
        1.1.3 可视化教学设计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及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概念图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概念图的介绍
        2.1.1 概念图的定义
        2.1.2 概念图的起源
        2.1.3 概念图的功能
        2.1.4 概念图的结构
        2.1.5 概念图制作的一般流程
        2.1.6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异同
        2.1.7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
    2.2 研究现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思考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性别分布
        3.1.2 成绩分布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分析法
        3.2.2 科学实验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2 测试卷的说明
    3.4 研究思路
        3.4.1 准备阶段
        3.4.2 实施阶段
        3.4.3 验收阶段
第四章 研究实施
    4.1 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4.1.1 学生学习态度、习惯等的调查
        4.1.2 学生学业水平的调查
    4.2 概念图的教学实践
        4.2.1 概念图在新授课的教学实践
        4.2.2 概念图在习题课的教学实践
        4.2.3 概念图在复习课的教学实践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
    5.1 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5.1.1 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5.1.2 概念图使用情况的分析
    5.2 学生成绩的整理与分析
        5.2.1 阶段性变化情况
        5.2.2 终结性变化情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初稿)
附录二 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终稿)
附录三 概念图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 概念图导学案
致谢

(2)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二、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加大教学实践力度,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四、彰显学生主体,审视开放效果
五、建立健全评价和奖励机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核心素养: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强烈呼唤
        1.1.2 核心素养:能力品格,个人发展的有力诉求
    1.2 研究的意义
        1.2.1 深析理论,强化一线教师的理论基础
        1.2.2 指导实践,优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3 文献综述
        1.3.1 国际组织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与研究
        1.3.2 国内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与研究
        1.3.3 国内外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发展
        1.3.4 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2章 核心素养目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2.1 现行教育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的关系
    2.2 现行教育目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2.3 核心素养目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2.3.1 核心素养目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2.3.2 核心素养目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2.3.3 核心素养目标下数学教学的主导性特征
第3章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现状调查
    3.1 学校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
        3.1.1 调查学校课程体系
        3.1.2 调查学校所采用教材内容
    3.2 调查学校初中数学教师素质及教学现状
        3.2.1 调查学校初中数学教师素质
        3.2.2 调查学校在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现状
第4章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影响因素
    4.1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实例探究
        4.1.1 探究型策略课堂教学实例一:《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4.1.2 应用型策略课堂教学实例二:《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4.1.3 自主学习策略课堂教学实例三: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应用自主学习
    4.2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影响因素
        4.2.1 初始教学设计因素对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影响
        4.2.2 师生状态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4.2.3 教学评价中忽略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第5章 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课堂教学策略
    5.1 核心素养目标下课堂探究式教学策略
        5.1.1 核心素养下的探究式教学
        5.1.2 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5.2 核心素养目标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策略
        5.2.1 核心素养下自主学习能力
        5.2.2 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5.3 核心素养目标下课堂应用性教学策略
        5.3.1 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数学应用性教学
        5.3.2 核心素养应用性教学有效实施策略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初步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中国数学教育特征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1.1.3 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变式的定义
        2.1.2 变式教学的定义
    2.2 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变式教学
        2.2.2 马登理论与变式教学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变式教学
        2.2.4 脚手架理论与变式教学
        2.2.5 螺旋式组织形式与变式教学
        2.2.6 有意义学习理论与变式教学
    2.3 变式教学的文献综述
        2.3.1 变式教学分类的研究
        2.3.2 变式教学原则的研究
        2.3.3 变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2.3.4 变式教学应用的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变式教学的理论框架
        3.3.2 教师调查问卷
        3.3.3 学生调查问卷
        3.3.4 访谈提纲
    3.4 研究过程
第4章 教师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
    4.1 数据的收集、处理
    4.2 问卷结果分析
        4.2.1 教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4.2.2 教师变式教学运用情况分析
    4.3 访谈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高中生变式数学学习的调查研究
    5.1 问卷结果分析
        5.1.1 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
        5.1.2 高中生对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态度
        5.1.3 高中生课外数学学习情况
    5.2 访谈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6.1 案例分析框架的建立
    6.2 案例分析(弧度制)
        6.2.1 课例1
        6.2.2 课例2
        6.2.3 对比分析
    6.3 案例分析(数列习题课片段)
        6.3.1 课例1
        6.3.2 课例2
        6.3.3 对比分析
    6.4 适用于高中数学的变式方法
        6.4.1 数学概念的变式
        6.4.2 解题的变式
        6.4.3 课堂外延的变式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1.1 师生对变式教学的认识与使用情况
        7.1.2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7.1.3 合理变式的方法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5)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以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和声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和声课堂”研究综述
        1.3.2 国内“小学音乐欣赏课”研究综述
        1.3.3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2 相关概念、理论与实践基础
    2.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2.2 教学策略的理论界定
    2.3 “和声课堂”相关理论
        2.3.1 “和声课堂”的概念
        2.3.2 “和声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2.3.3 “和声课堂”理论解读
        2.3.4 “和声课堂”的教学优势
    2.4 “和声课堂”的现实意义
    2.5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下的“和声课堂”
3 教学案例
    3.1 案例一:音乐欣赏课《狮王进行曲》教学设计
    3.2 案例二:音乐欣赏课《乘雪橇》教学设计
4 小学音乐欣赏课“和声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4.1 小学音乐欣赏课“和声课堂”的教学目标
    4.2 小学音乐欣赏课“和声课堂”的五步骤策略和方法
        4.2.1 聆听音乐设情境
        4.2.2 交流感受出差异
        4.2.3 把握要素聚疑点
        4.2.4 反复聆听求突破
        4.2.5 自主赏析达共识
5 结论
    5.1 “和声课堂”对音乐表现要素学习的帮助
    5.2 “和声课堂“对音乐情绪与情感要素学习的帮助
    5.3 “和声课堂”对音乐体裁与形式要素学习的帮助
    5.4 “和声课堂”对音乐风格与流派要素学习的帮助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初中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初中平面几何相关研究综述
        (一)平面几何的相关概念界定
        (二)初中平面几何的研究综述
        (三)对初中平面几何研究的思考
    二、动态数学技术相关研究综述
        (一)动态数学技术的概念界定
        (二)动态数学技术在初中平面几何的应用研究综述
        (三)对动态数学技术的思考
    三、数学开放题相关研究综述
        (一)数学开放题的概述
        (二)数学开放题的早期研究发展史
        (三)数学开放题在初中平面几何的应用研究综述
        (四)对数学开放题的思考
    四、小结
第3章 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策略和应用案例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波利亚数学解题理论
        (二)认知负荷理论
        (三)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
    二、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信息打包原则
        (二)空间邻近原则
        (三)时间邻近原则
        (四)一致性原则
        (五)双通道原则
        (六)增强深度学习原则
    三、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策略及应用案例
        (一)表征多元信息
        (二)凸显关键信息
        (三)探索多元途径
        (四)动态变式问题
第4章 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假设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变量
        (四)实验方式
        (五)实验材料
    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前测成绩结果与分析
        (二)后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三)三角形线段和差倍关系学习的认知负荷结果与分析
        (四)三角形线段和差倍关系学习的学习效率结果与分析
    三、三角形线段和差倍关系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对数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五、实验结果的讨论
        (一)实验结果的总体分析
        (二)学习效果的讨论
        (三)认知负荷的讨论
        (四)关于学习效率的讨论
    六、结论
第5章 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平面几何开放题的课例研究
    一、《三角形线段和差倍关系》教学设计
        (一)分析学情
        (二)分析教材
        (三)设计目标
        (四)重难点分析
        (五)设计策略
        (六)教学设计过程
        (七)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二、课后反思
        (一)自我反思
        (二)专家点评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一)对实验结果的反思
        (二)对教学的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三角形线段的和差倍关系》前测试题
    附录2 《三角形线段的和差倍关系》后测试题
    附录3 用动态数学技术进行《三角形线段的和差倍关系》学习的调查问卷
    附录4 用动态数学技术进行《三角形线段的和差倍关系》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5 访谈提纲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7)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策略分析 ——以新疆地区两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
        二、数学教学策略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已有研究
        一、成长型思维方面
        二、数学教学策略方面
        三、不同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方面
        四、成长型思维与数学教学策略相结合方面
    第二节 国内已有研究
        一、成长型思维方面
        二、数学教学策略方面
        三、不同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方面
        四、成长型思维与数学教学策略相结合方面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课堂录像分析
        二、访谈录音分析
        三、课堂录像分析与访谈录音分析的关系
    第四节 研究流程
第四章 成长型思维课堂观察框架表及编码表的提出
    第一节 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框架表的提出
        一、提出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框架表的过程
        二、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框架表的理论依据
        三、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框架表
    第二节 与Kathy Liu Sun提出的MTMF对照验证
    第三节 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编码表的提出
        一、提出数学教学策略编码表的过程
        二、有关数学教学策略编码表的解释
        三、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编码表
第五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名词解释
    第二节 四位教师的编码带密度图
        一、编码带密度图概况
        二、编码带密度图分析说明
        三、甲A编码带密度图分析
        四、甲B编码带密度图分析
        五、乙A编码带密度图分析
        六、乙B编码带密度图分析
    第三节 吴正宪研讨课编码带密度图
    第四节 整节课程的课均节点统计表
        一、行为节点频数分析
        二、行为节点持续时长分析
        三、行为节点时长占比分析
    第五节 不同维度下的课程节点统计图表
        一、不同维度下的课程节点频数表
        二、不同维度下的课程节点时长占比图
    第六节 不同维度下的课均节点对比统计图
        一、给予恰当的表扬维度的课均节点对比统计图
        二、正确对待错误与失败维度的课均节点对比统计图
        三、开放的数学课堂维度的课均节点对比统计图
    第七节 访谈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框架表
        二、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编码表
        三、新疆地区两所小学在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整体现状如何
        四、在成长型思维培养的视角下,新疆地区两所小学数学教师在给予恰当的表扬等四个维度上表现如何,哪些维度上需要改进
        (一) 新疆地区两所小学数学教师在给予恰当的表扬等四个维度上表现如何
        (二) 新疆地区两所小学数学教师在哪些维度上需要改进
        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因素限制了新疆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编码带密度图
    附录二 所有节点在每节课程中的节点统计表
    附录三 成长型思维的数学教学框架表(MTMF)
    附录四 访谈记录
致谢

(8)普通中学差异教学实践研究 ——以J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诉求
        1.1.2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个体差异
        1.3.2 差异教学
        1.3.3 差异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差异教学研究现状
        1.4.2 国外差异教学研究现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对象
        2.2.1 研究场域的确定
        2.2.2 研究场域基本情况介绍
        2.2.3 研究对象及合作教师的确定
    2.3 研究方法
3 差异教学实践的启动阶段
    3.1 制定差异教学实践方案
    3.2 学生差异情况测查
        3.2.1 学生调查工具研制
        3.2.2 差异测查与学生分层
    3.3 开展专项教研,达成行动共识
        3.3.1 研究操作策略,确定实施要点
        3.3.2 组织教师培训,提升研究能力
    3.4 组建教师团队,进行任务分工
    3.5 组织学生培训,提升认识水平
4 差异教学实施
    4.1 课前设计差异性的教学
        4.1.1 认真研读教材
        4.1.2 分析学生学习起点
        4.1.3 设置层递式教学目标
        4.1.4 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
        4.1.5 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
    4.2 课中实施差异性的教学
        4.2.1 A班教学,先学后教
        4.2.2 B班教学,先教后学
    4.3 课后布置差异性的作业
        4.3.1 作业内容,兼顾共性和个性要求
        4.3.2 作业形式,采取多样和创新形式
    4.4 差异教学效果测查与分析
        4.4.1 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4.4.2 学生学习习惯得以改善
        4.4.3 学生学业成绩整体提升
5 差异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阶段
    5.1 对教师“教”的反思总结
        5.1.1 关于差异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5.1.2 关于教学策略运用的得当与否
        5.1.3 关于课堂教学容量和难度的适宜性
        5.1.4 关于课后作业布置的规范性
    5.2 对学生“学”的反思总结
        5.2.1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5.2.2 关于学生“榜样”缺失的问题
6 研究结论与改进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改进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农业地理专题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1.选题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思维导图概念的界定
        1.思维导图的概念
        2.思维导图的特点
        3.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
    (五)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地理教学理论
一、中学农业地理知识与思维导图的分析
    (一)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农业地理知识的要求
        1.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初中农业地理的教学要求
        2.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要求
        3.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要求
        4.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农业发展的教学要求
    (二)中学地理教材的农业地理知识构成分析
        1.初中农业地理的知识构成
        2.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构成
        3.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构成
        4.区域农业发展的知识构成
    (三)中学农业地理知识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1.运用思维导图的主题性表示农业主题
        2.运用思维导图的关联性和层次性表示不同类型农业地理知识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农业地理专题教学案例分析
    (一)中学农业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1.案例的筛选
        2.案例分析说明
        3.案例分析呈示
    (二)中学农业地理教学视频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1.运用思维导图要依据课程标准,对应教学目标
        2.运用思维导图要高度结合地理教材,符合教学内容
        3.运用思维导图与案例教学结合学习农业地理知识
        4.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要重视地理思维的培养
        5.教学设计要组成完整,表述清晰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农业地理专题教学案例设计
    (一)案例设计基本组成
        1.课程标准要求及其解读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设计思路
        5.教学目标
        6.思维导图的运用
        7.教学重难点
        8.教学过程
        9.教学反思
    (二)案例设计的呈现
        1.案例设计的呈现
        2.案例设计分析
    (三)案例设计的启示
        1.思维导图的应用要依据课程标准,对应教学目标
        2.思维导图的应用要符合知识类型和认知方法
        3.思维导图的应用要重视问题设置与地图材料结合
        4.思维导图的应用要与教学设计有机统一
四、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农业地理专题教学的实践
    (一)实施过程
        1.第一次实施过程
        2.第二次实施过程
        3.第三次实施过程
    (二)实施结果
        1.调查问卷的分析
        2.专题测试的成绩分析
        3.学生作品的分析
    (三)实施启示
        1.实施步骤
        2.实施策略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中学农业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目录表
    附录 2:十六个中学农业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附录 3:中学农业地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目录
    附录 4:笔者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附录 5:调查问卷
    附录 6: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的科研情况

(10)基于P-PE-PCK发展的术科教学改革研究:从理论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问题与设计:研究概述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术科教学改革尚未找到它的“伽利略”:追问现实的紧迫性
        1.1.2 师范教育面临着专业化的固有风险:拷问策略的合理性
        1.1.3 PCK理念的倡导与发展:叩问理论的可行性
        1.2 研究问题的阐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P-PE-PCK
        1.4.2 术科
        1.4.3 教学
        1.4.4 教学改革
        1.5 论文结构与创新
        1.5.1 论文结构
        1.5.2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术科教学改革研究进展
        2.1.1 我国术科教学改革研究的不同范式表达
        2.1.2 国外术科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2.1.3 小结
        2.2 国内外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
        2.2.1 我国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状况
        2.2.2 国外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状况
        2.2.3 小结
        2.3 国内外“师范生PCK”的研究进展
        2.3.1 国内外PCK研究概况
        2.3.2 师范生PCK的现实发展状况
        2.3.3 师范生PCK的发展途径
        2.3.4 师范生PCK的测量方法
        2.3.5 PCK与教学能力的关系
        2.3.6 P-PE-PCK的研究状况
        2.3.7 小结
        2.4 文献总结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 研究的总体思路
        3.2 研究策略与方法
        3.2.1 量化研究策略与具体方法
        3.2.2 质性研究策略与具体方法
        3.2.3 混合研究策略
        3.3 研究工具
        3.3.1 量化研究工具
        3.3.2 质性研究工具
        3.4 数据收集与处理
        3.4.1 数据收集
        3.4.2 数据编码
        3.4.3 数据处理
        3.5 研究过程
        3.5.1 前期准备
        3.5.2 实施过程
        3.5.3 后期整理
        3.6 研究的信度、效度与伦理
        3.6.1 质性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3.6.2 实验研究的效度
        3.6.3 研究者角色
        3.6.4 伦理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术科教学改革的理论准备
    4 理论基石:术科教学理论基础的匡补与诠释
        4.1 术科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薄弱
        4.1.1 术科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论基础与价值论基础的论述较少
        4.1.2 术科课程与教学长期存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割裂”现象
        4.1.3 运动技术的教育学意义被遮蔽
        4.2 术科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论基础
        4.2.1 知识论基础论域
        4.2.2 术科教学的“知识性怀疑”:从“学科”与“术科”之争谈起——回答术科课程“有没有知识传授”的问题
        4.2.3 运动技术:术科课程知识的本体论追问——回答术科课程知识“是什么”的问题
        4.2.4 实践知识:术科课程知识的身体与实践维度——回答术科课程知识“是什么类型知识”的问题
        4.2.5 作为参与者的身体练习体验:术科课程知识的学习方式——回答术科课程知识“如何学”的问题
        4.2.6 学习场域:术科课程知识“体验学习”何以可能——回答术科课程知识“如何教”的问题
        4.2.7 CK、PCK与PCA: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
        4.2.8 现实情境的教学问题解决过程:PCK向PCA转化的机制问题
        4.3 术科教学的价值论基础
        4.3.1 价值论基础论域
        4.3.2 术科教学的价值判断
        4.3.3 术科教学的价值取向
        4.4 小结
    5 理论方向:术科教学基本问题的检讨与澄清
        5.1 术科教学基本问题的论域与论说方式
        5.1.1 术科教学基本问题的论域
        5.1.2 术科教学基本问题的论说方式
        5.2 术科教学目标的取向问题
        5.2.1 术科教学目标的实然取向
        5.2.2 术科教学目标的应然取向
        5.3 术科教学内容的改造问题
        5.3.1 术科教学内容的选择、整合与呈现问题
        5.3.2 术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继承与发展
        5.3.3 “术科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策略:内涵与组织方式
        5.4 术科教学方法的发展问题
        5.4.1 传统术科教学方法的功利与有效问题
        5.4.2 现代术科教学方法的多元与缺席问题
        5.4.3 术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追问”
        5.5 术科教学评价的优化问题
        5.5.1 传统术科教学评价的“去情境化”问题
        5.5.2 术科教学评价方式的现代转向
        5.5.3 术科教学多元评价方案
        5.6 术科教学模式的改进问题
        5.6.1 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5.6.2 “参与式PBL术科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5.7 小结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术科教学改革的现实必要与实践探索
    6 教学发展必要:基于混合研究的术科教学状况的再揭示
        6.1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样本选取情况
        6.1.1 术科教学状况调查问卷的编制与调查对象的情况
        6.1.2 术科教师教学观念访谈提纲的设计与访谈对象的情况
        6.2 基于“问卷调查法”的术科教学状况
        6.2.1 术科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6.2.2 术科教学反馈情况
        6.2.3 术科教学考核情况
        6.2.4 体育师范生的术科学习情况
        6.3 基于“访谈法”的术科教学状况
        6.3.1 术科教师形成的“备课模式”
        6.3.2 术科教学普修与专选目标的“各异”
        6.3.3 术科教师教学方法使用的“多样”
        6.3.4 术科教学考核的“异常”
        6.3.5 术科教师教学中的“无奈”
        6.4 小结
    7 知识发展必要:基于混合研究的术科教学效果P-PE-PCK问题初探
        7.1 P-PE-PCK的测量工具:借鉴与编制
        7.1.1 备课法的借鉴与使用
        7.1.2 基于视频—问卷调查法的借鉴与使用
        7.1.3 P-PE-PCK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使用
        7.2 基于“备课法”的P-PE-PCK:构成要素与来源
        7.2.1 P-PE-PCK的构成要素
        7.2.2 P-PE-PCK的来源
        7.3 基于“视频—问卷调查法”的P-PE-PCK:维度得分与年级特征
        7.3.1 P-PE-PCK总体得分情况和各个维度得分情况
        7.3.2 P-PE-PCK的年级差异
        7.3.3 P-PE-PCK的性别差异
        7.3.4 不同类型学校之间P-PE-PCK差异
        7.4 基于“问卷调查法”的P-PE-PCK:维度验证与拓展
        7.4.1 P-PE-PCK各维度与总体PCK的相关关系
        7.4.2 P-PE-PCK各维度的具体表现
        7.4.3 P-PE-PCK各维度的年级、性别差异
        7.5 基于“三角互证”的P-PE-PCK的结构:要素、关系与特征
        7.5.1 P-PE-PCK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7.5.2 P-PE-PCK的学校、年级、性别差异
        7.6 小结
    8 价值发展必要: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术科教学价值再求证
        8.1 术科教学价值的认识回顾
        8.2 对术科教学价值认识的破解:扎根理论的尝试
        8.2.1 扎根理论概述
        8.2.2 访谈资料的收集
        8.2.3 访谈资料的编码
        8.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8.3 核心类属分析
        8.3.1 技术认知的维度
        8.3.2 加深技术认知的途径
        8.3.3 技术认知程度与教学的关系
        8.4 理论发现:“技术理解”
        8.4.1 “技术理解”的含义
        8.4.2 “技术理解”的维度
        8.5 扎根理论的形成:术科教学价值论
        8.6 小结
    9 实践探索:参与式PBL术科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9.1 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9.1.1 教学预实验的开展
        9.1.2 教学能力测评工具的确定
        9.1.3 教学问题解决能力测评方案的确定
        9.2 实验研究一:A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普修)“参与式PBL教学模式”探索性实验
        9.2.1 实验方案
        9.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9.2.3 实验一结论
        9.3 实验研究二:D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参与式PBL教学模式”验证性实验
        9.3.1 实验方案
        9.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9.3.3 实验二结论
        9.4 实验研究三:D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参与式PBL教学模式”验证性实验
        9.4.1 实验方案
        9.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9.4.3 实验三结论
        9.5 实验研究四:D高校“足球专项学生公体课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性实验—“术科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育实习模式”初探
        9.5.1 实验方案
        9.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9.5.3 实验四结论
        9.6 小结
第四部分 回眸与远眺:总结、反思与展望
    10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0.2 建议
        10.2.1 术科课程与教学理论建设建言
        10.2.2 术科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建言
    11 研究反思与展望
        11.1 研究反思
        11.1.1 研究样本的代表性与数量性问题
        11.1.2 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问题
        11.1.3 研究程度的深入性与全面性问题
        11.2 研究展望
        11.2.1 研究趋势分析
        11.2.2 后续研究构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概念图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以必修一函数为例[D]. 张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J]. 吴斌. 青海教育, 2020(12)
  • [3]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 闫毅. 西南大学, 2020(05)
  • [4]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D]. 杨柳青. 苏州大学, 2020(02)
  • [5]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以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和声课堂”为例[D]. 冯馨瑶. 西南大学, 2020(01)
  • [6]应用动态数学技术解决初中平面几何开放题的教学研究[D]. 李区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7]成长型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数学教策略分析 ——以新疆地区两所小学为例[D]. 于波.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8]普通中学差异教学实践研究 ——以J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为例[D]. 李娜.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9]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农业地理专题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D]. 徐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10]基于P-PE-PCK发展的术科教学改革研究:从理论到实践[D]. 张磊.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