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公路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一、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1](2021)在《GIS技术在公路路线方案比选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公路路线规划方案,对GIS技术在其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总结公路路线规划方案比选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具体的公路路线选择及方案,以增强GIS技术在公路线路中的使用价值,增强各项数据参数处理的效果,为公路路线工程施工方案的整合及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李懿[2](2020)在《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生成方法》文中认为公路选线设计是一个综合多个专业的复杂设计工作。鉴于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选线工作与研究人员不断优化和改进其工作方法,智能优化、知识工程等人工智能方法已应用于该项工作,但方法仍有待于完善。为此,论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生成方法。采用DQN(Deep Q Network)算法生成顾及高程信息的路线初始路经,再通过动态判定框及平纵优化,得到满足设计规范的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体系。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结合公路选线的特性,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生成一定地理环境下的公路路线初始路经。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动态判定框,以及平纵优化方法,把初始路径拟合为满足设计规范的路线平面与纵断面。实现了公路路线设计方法的革新。(2)实现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最优路径生成。首先把路线初始走向生成问题描述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即把每步移动表示为智能体在某种状态下所采取行为。然后构建选线问题的强化学习模型,借助GIS平台提取选线区域环境信息,将其整合为智能体探索路径的基础环境,设计合理的奖惩函数。再采用DQN算法,学习路线策略,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生成最优公路初始路径走向。(3)提出了基于动态判定框的公路平、纵断面线形优化匹配方法。针对过去采用拟合方法无法直接确定路线要素的问题,设计一种动态判定框划分合理分段的方法,采用一系列可变范围的矩形框划分路线分段,并对直线与曲线要素进行拟合、判别、调整,最终生成符合设计规范的公路路线。(4)程序开发与方法验证。综合深度强化学习、GIS、数值分析等相关技术,基于Python语言框架开发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智能选线系统。并采用具体工程实例作为算例进行验证,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论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探索出满足约束条件的较优路线方案,所选线路能绕避不利环境和适应地形,经济合理,方案可行。可为公路路线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初期提供可靠的路线参考方案。

莫艳鸳[3](2020)在《公路三维地质模型及地质选线知识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质因素是公路选线的关键要素。当前的BIM软件和其他主流路线设计软件建立的三维地形模型缺少对路线设计过程的地质信息支持。在公路选线设计中,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支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以选线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地质三维模型构建方法,以岩溶地区选线为例,构筑地质选线知识库。论文建立了公路三维地质模型,包括三维地质建模、地质纵断面剖切及横向剖切三个模块。基于地质钻孔数据,提出了包括关键几何空间点的搜索算法及三维钻孔实体绘制算法在内的钻孔相关算法,提出了基于DEMs+ATP的地质建模算法,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提出了钻孔筛选算法和纵断面剖切算法,研发了地质纵断面剖切模块。提出了自定义剖切算法和垂直路线剖切算法,研发了地质横向剖切模块。论文建立了公路地质选线知识库,包括数字地质对象模型、CAD+GIS环境下的知识推理模块及选线知识库管理模块。基于地质遥感解译成果,设计了地质要素输入模式和要素插入流程,建立了数字地质对象模型。结合基于空间关系的推理机制和不确定性规则推理机制,建立了CAD+GIS环境下的知识推理模块。基于规则知识库与实例知识库,构建了选线知识库管理模块体系结构。论文建立的地质三维模型,可在路线设计过程中提供地质岩性、地层分布、钻孔分布等信息。三维地质模型与数字地质对象模型结合,形成了三维的地质选线环境。知识库为选线过程提供了规则指导和案例借鉴,实现了对公路选线的信息支持。论文研究成果对提高路线设计过程中知识化程度,促进公路地质选线设计与决策科学化具有理论与实用价值。

娄亮[4](2019)在《基于VB6.0语言的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程序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测量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坐标放样还是水准测量都维系着工程的建设质量,丝毫不能怠慢。对于工程测量的实践应用一方面依赖于高精度测设仪器作为平台支撑,比如全站仪、GPS等高精度测绘仪器的大量普及,就使得坐标测设法在公路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测设放样的精度;另一方面对测设数据的计算也是开展测设工作的必要前提,它需要达到即精确又高效的要求。为此,从工程建设实际角度出发,有必要对现有的测量计算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坐标和高程计算的通用数学模型,并结合电子计算机的高运算能力,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测量计算应用程序,对提高测设数据的计算精度和效率都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以回旋线作为载体研究建立了通用坐标计算数学模型,并结合复化辛普森求积公式和高斯—勒让德求积公式在精度和编程难易程度上做了对比分析,发现基于复化辛普森求积公式的通用坐标计算数学模型更加适合高运算能力的计算机语言编程。另一方面利用法线垂距趋近法建立坐标反算数学模型,实现了中边桩对应中桩里程和偏距的反向解算。此外,以传统竖曲线标高近似计算数学模型为基础,总结相邻两坡度的正负性和它们差值的正负性的相关特点,将坡道线高程和纵距进行有效组合,形成了竖曲线高程计算通用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对坐标和高程计算数学模型的程序化改进后,为测量计算程序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通用数学模型基础。在上述数学模型基础上,本文以Visual Basic6.0语言为平台,通过应用ADO、Common Dialog、DataGrid、Rich Textbox、Tabbed等控件,成功搭建公路工程测量计算应用程序的界面操作平台,在建立10个计算数据库后,采用条件、循环和判断等多种编程语句完成应用程序的编码工作。实现了平曲线坐标单点正算、单点反算和批量计算;竖曲线高程和三维坐标的单点计算和批量计算功能,同时实现了以Word文档格式和Excel报表格式对计算数据结果进行输出和保存的功能,为施工测量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较可靠且高效率、高精度的测量计算辅助工具软件。最后,通过两项工程应用实例,对公路工程测量计算应用程序进行了相关验证,通过计算值与设计值的对比分析,表明以坐标正反算数学模型和高程计算数学模型为基础设计的公路工程测量计算应用程序其计算精度是满足施工要求的,能够适应公路工程测量计算作业的要求。

王玉冉[5](2019)在《基于高分影像的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公路选线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需要考虑功能、安全、经济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和目标,这些目标有时是矛盾和冲突的,如何协调、平衡处理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寻求总体目标最优的路线方案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公路工作者的重要问题。受制于设计手段和计算模型的限制,传统的公路选线方法及其评价系统难以协调多目标间的关系,存在拘泥于专家经验、主观性强、过分注重某个目标而忽视其它目标等缺陷。基于此,本文结合数学技术和高分影像勘察设计技术的发展成果,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标,对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公路选线方法、评价系统等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思路。阐述了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定义,界定了公路选线与评价系统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建立了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模型。结合公路选线各阶段特点,根据目前公路路线方案评价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现状,确定了以构建路线方案多目标评价模型为核心、基于高分影像的环境评价为重点、属性值分析与计算为辅助的系统总体框架,并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针对公路路线方案评价中涉及到的海量地理数据、属性信息以及线形资料,考虑方案评价的多目标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高分影像技术和改进熵权TOPSIS的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别建立了公路路线方案几何线形、安全、经济和环境属性值计算模型,解决了路线方案评价中对几何线形、安全、经济和环境的量化问题。并综合各属性值进行了改进熵权的TOPSIS算法设计,对传统的TOPSIS算法流程进行了优化,构建了适于公路路线方案阶段的TOPSIS算法流程,解决了公路路线方案评价的关键技术,为实现公路路线方案评价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基于高分影像处理与应用技术,在高分影像的三维环境中进行路线走廊带内地质、水文、地形等环境信息的提取,建立了公路路线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环境影响属性值计算模型。结合课题研究理论和方法,借助计算机编程研发了具有路线方案多目标和环境评价功能的公路智能评价系统,为设计者方案决策提供了支撑,为现有系统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技术参考。

薛晓姣[6](2019)在《BIM环境下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模型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BIM技术在公路工程行业的应用,促进了公路路线设计从二维独立设计向三维信息辅助设计的转变,促使了设计评价指标与手段向三维环境过渡。视觉信息是驾驶员安全行驶的基础信息,也是公路景观评价的基本依据。研究BIM环境下的公路可视性分析模型,是解决三维视觉信息获取的关键。论文建立了BIM环境下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模型,包括视线分析与视域分析模型。基于改进的MT算法求解了视线与曲面相交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定步长扫描算法和任意点A+R双模式可视性分析算法,建立了视线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TIN三角形单元的视域分析算法和基于投影面积修正的景观面重要性评价算法,建立了视域分析模型。基于AutoCAD Civil 3D和C#语言,设计和实现了包含公路三维视距检查模块、任意点可视性分析模块、视域分析模块和景观面重要性评价模块的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系统。选取典型路段和代表性软件,对系统分析的结果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科学性。论文所建立的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模型,提供了公路上任意点的三维视距、可视性、可视域等信息,为公路路线设计过程提供了充分的视觉信息支持。其中,公路视线分析模型可用于视距分析、安全设计与评价,视域分析模型则用于路域景观重要性分析与景观设计,这对于提高公路BIM软件对设计过程和决策的支持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张志涛[7](2018)在《基于点云数据的道路勘察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规模的迅速发展,公路的勘察设计效率低下、周期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质量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道路建设逐步开始向山区、植被覆盖密集等地形复杂多变地区推进,这就对道路勘察测量的精度、效率、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高效的获取高精度地形图,将成为我国道路勘察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倾斜摄影和激光雷达LIDAR两种先进测量技术引入到道路勘察测量中,将有效的解决道路勘察设计中的难题,提高测量效率、缩短周期、测量精度,进而提高道路路线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调研,总结了目前道路勘察设计现状与不足,提出了采用点云数据生成的高精度数字地面模型,用以满足道路勘察设计对基础数据的要求。(2)深入研究了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各自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并总结了无人机飞行平台的分类和优缺点,从原理上分析了测量精度的决定因素。(3)主要研究了无人机倾斜摄影,进行外业测量的主要流程。分析了数码相机的误差来源和误差原理,通过室内实验场法,用光束法平差原理检校相机外方位元素,给出了航摄方案、时间设计,外控制点布设原则和方案等关键技术的遵守原则和注意事项。(4)在学习研究点云数据经典滤波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原理与公式对比其优缺点,基于数学模型假设,从初始种子点是否共线和自适应阈值两方面,提出适合倾斜摄影点云的改进自适应移动曲面拟合算法,并给出具体流程以及评价方法。(5)在道路勘察设计上,对倾斜摄影和LIDAR测量点云精度,进行道路工程的适用性验证。基于点云数据的特征,提出了道路中线横断面高程具体算法以及土石方精确计算。(6)基于实际道路工程,提出了基于点云数据的道路勘察设计优化方案,与传统勘察设计相对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工野外作业量,进而提高道路路线设计水平,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了社会效益评价。

秦翔[8](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由于“一带一路”发展方针的实施及广大山区的发展需要,山区地形高速公路选线优化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是多目标问题,需要考虑环保、经济以及复杂的自然条件等影响因素,如何协调这些影响因素,快速有效的寻求总体目标最优的路线方案一直是公路设计工作人员的难题。受到设计手段和计算模型的限制,传统的公路设计方法和路线设计系统难以协调多目标间的关系,往往由专家经验决定,主观性强。因此,本文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标,对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论文深入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在山区地形中高速公路的选择原则,根据山区路线线形影响因素和目标函数的分类,引入了对应的费用函数模型,建立了路线线形要素和费用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的总体目标函数和优化目标定位。通过确定路线区域起终点的位置,划定出该区域的路线走廊带,构建路线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的优化模型。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了全局寻优快和操作性强的遗传算法,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其相应的进化机制,结合国内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专家经验分析遗传算法在山区平面线形优化、纵断面优化以及他们之间组合方式优化中的应用,对其平面及纵断面的主要信息要素的求解过程作出分析,并依据规范制定山区技术指标约束,建立了外部惩罚函数对其进行约束处理,以确保产生的新路线满足公路工程的相关技术标准。论文采用浮点数基因编码来表达路线中交点的信息,通过伪随机数原理在各个平面交点处产生平曲线,与此同时在各交点处确定其变坡高程值,并布置竖曲线,以此得到平纵组合线形,并计算出该路线的目标函数值和适应度值,之后按照所设计的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依次进行遗传操作得出新的路线方案。论文在已构建的优化模型和遗传算法的基础上,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在MATLAB平台上编写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优化的程序。并且对实际工程的地形勘测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分析,借助笔者自己所编写的程序,运算出其路线线形信息要素,之后将路线线形信息要素输入纬地软件中实现优化后路线线形的可视化,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程序计算的准确性以及文中优化算法及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为传统山区人工选线节约部分精力和财力,为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提供了参考。

董俊杰[9](2017)在《基于动态坡长理念的公路纵断面遗传优化算法》文中研究表明公路线形设计以经济、安全、舒适、环保为目标,同时需满足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是公路建设项目的关键设计环节。选线设计经历了纸上、基于CAD、虚拟环境选线等阶段,目前的研究集中于三维以及人工智能选线方法。近年智能选线设计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面对国内外,尤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广阔的公路建设需求,继续推进仍不完善的智能选线方法意义重大。由设计人员综合考量确定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线形设计,这种方式的弊端有设计思路容易受局限,设计人员劳动强度大,项目设计周期较长等。为了提高公路纵断面选线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减轻相关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国内外对公路纵断面优化方法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并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其核心问题在于优化结果本身不能很好的满足设计规范,还需后续工作。一个关键是:在优化过程中变量个数是固定的,但实际情况是纵断面坡长不等、边坡点的数量也不固定。为使优化的纵断面结果更为符合实际情况,论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一种纵断面优化的动态坡长策略,并进行程序开发与验证。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1)给出了基于动态坡长理论的公路纵断面遗传优化系统的总体设计。(2)借助栅格数据模型,提出了基于动态坡长理论的公路纵断面优化模型。(3)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公路纵断面动态坡长优化模型的优化方法。(4)编程实现并验证了所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公路纵断面优化中坡段长度固定不变的问题,使优化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敬伟[10](2017)在《探究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与可视化》文中认为从设计环境的创立、设计功能的开发与利用分析了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从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介绍了公路勘测设计一体化,论述了可视化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公路路线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及辅助设计水平。

二、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GIS技术在公路路线方案比选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GIS技术
    1.1 GIS技术
    1.2 GIS技术优势
    1.3 GIS技术公路选线的功能性
2 公路路线方案比选中存在的问题
    2.1 直线线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2 数据调查不充分
3 GIS技术在公路路线方案比选中的运用
    3.1 公路选线中的运用
    3.2 线路平面中的运用
    3.3 公路路线在断面中的运用
        3.3.1 在纵断面设计中的运用
        3.3.2 在横断面设计中的运用
    3.4 在其他路线中的设计
4 结束语

(2)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生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智能选线方法研究现状
        1.2.2 国内智能选线方法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2.4 深度强化学习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强化学习与深度Q网络
    2.1 强化学习概述
        2.1.1 强化学习基本概念
        2.1.2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2.1.3 强化学习基本要素
    2.2 Q学习算法到深度Q网络的迁移
        2.2.1 深度强化学习基本概念
        2.2.2 强化学习的主要算法
        2.2.3 Q学习算法的局限性
    2.3 基于值函数的深度Q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度Q网络生成公路初始路经
    3.1 问题建模与环境构建
        3.1.1 问题建模
        3.1.2 环境信息的获取
        3.1.3 环境信息模型表示
        3.1.4 仿真环境的搭建
    3.2 基于Q学习算法的路径寻优
        3.2.1 奖惩函数
        3.2.2 值函数的学习
        3.2.3 动作选择策略
    3.3 基于深度Q网络的初始走向生成
    3.4 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环境以及参数设置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判定框与路线生成
    4.1 动态判定框方法介绍
        4.1.1 公路选线设计要点与系统框架
        4.1.2 动态判定框原理
        4.1.3 拟合方法介绍
    4.2 平面线形优化
        4.2.1 平面交点的确定
        4.2.2 圆曲线的确定
    4.3 纵断面线形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开发及案例验证
    5.1 系统开发方法
        5.1.1 Python开发模式选择
        5.1.2 GDAL简介
        5.1.3 Tensorflow简介
    5.2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5.2.1 系统开发环境
        5.2.2 系统运行环境
    5.3 系统结构设计
        5.3.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5.3.2 系统功能设计
        5.3.3 系统优化流程图
        5.3.4 系统应用范围和前提
    5.4 系统功能介绍
        5.4.1 初始路径生成模块
        5.4.2 平面自动设计模块
        5.4.3 纵面自动设计模块
        5.4.4 路线信息生成模块
    5.5 工程案例
        5.5.1 工程概况
        5.5.2 基本参数
        5.5.3 路线方案展示
        5.5.4 方案对比
        5.5.5 智能选线方案纵断面展示
        5.5.6 测试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横向项目

(3)公路三维地质模型及地质选线知识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模型研究现状
        1.2.2 地质选线知识库研究现状
        1.2.3 岩溶地质选线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三维地质数据模型
    2.1 建模数据特征及数据模型需求分析
    2.2 三维地质数据模型框架设计
    2.3 基于DEMs+ ATP的混合数据模型设计
    2.4 三维地质模型的数据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三维地质模型软件设计
    3.1 软件总体设计
        3.1.1 软件功能分析
        3.1.2 软件框架设计
        3.1.3 软件开发技术
    3.2 三维地质建模模块
        3.2.1 钻孔相关算法设计
        3.2.2 三维地质建模设计
    3.3 三维地质纵断面剖切模块
        3.3.1 钻孔筛选算法
        3.3.2 纵断面剖切截面计算方法
        3.3.3 纵断面剖切模块设计
    3.4 三维地质横向剖切模块
    3.5 公路三维地质模型软件应用
        3.5.1 三维地质建模模块应用
        3.5.2 三维地质纵断面剖切模块应用
        3.5.3 三维地质横向剖切模块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地质选线知识库设计
    4.1 公路地质选线知识库体系结构
        4.1.1 知识库信息需求及关键技术分析
        4.1.2 知识库的信息支持模式
        4.1.3 知识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4.2 基于Map3D的数字地质对象模型
        4.2.1 数字地质信息输入
        4.2.2 地质要素编辑
    4.3 CAD+GIS环境下的知识推理模块
        4.3.1 地质选线知识组成
        4.3.2 地质选线知识表示
        4.3.3 地质选线知识库推理机制
        4.3.4 基于Map 3D的空间关系推理机制
        4.3.5 地质要素的拓扑识别
    4.4 公路地质选线知识库的应用
        4.4.1 空间关系查询与推理
        4.4.2 实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VB6.0语言的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程序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与安排
2 公路工程测量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平曲线坐标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
        2.1.1 公路平面线形组成及基本特征
        2.1.2 路线中边桩坐标正算通用数学模型
        2.1.3 路线中边桩坐标反算通用数学模型
    2.2 竖曲线高程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
        2.2.1 公路竖曲线组成及基本特征
        2.2.2 路线中边桩高程计算通用数学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VB6.0语言的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程序设计
    3.1 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概述
    3.2 工程测量程序设计的意义
    3.3 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应用程序界面设计
        3.3.1 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原则
        3.3.2 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
    3.4 数据库开发技术
        3.4.1 数据库开发技术的选择
        3.4.2 ADO数据库访问方案
        3.4.3 ADO操作数据方案
        3.4.4 应用程序数据库框架体系
    3.5 平曲线坐标计算程序设计
        3.5.1 平曲线坐标计算流程
        3.5.2 平曲线设计参数的录入
        3.5.3 坐标正算程序代码编写
        3.5.4 坐标反算程序代码编写
    3.6 竖曲线高程计算程序设计
        3.6.1 竖曲线高程计算流程
        3.6.2 竖曲线设计参数的录入
        3.6.3 高程计算程序代码编写
    3.7 批量计算程序设计
        3.7.1 坐标、高程批量计算流程
        3.7.2 坐标、高程批量计算效果
    3.8 计算数据输出保存方案设计
        3.8.1 采用Word文档格式输出保存计算数据
        3.8.2 采用Excel报表格式输出保存计算数据
    3.9 本章小结
4 工程实例应用与验证
    4.1 公路路线坐标计算应用与验证
        4.1.1 路线中边桩坐标计算参数的输入
        4.1.2 路线中边桩坐标计算精度验证
    4.2 公路路线高程计算应用及验证
        4.2.1 路线中边桩高程计算参数的输入
        4.2.2 路线中边桩高程精度的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河北省S235承赤东线改线工程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附录B:平天高速第七合同段莲花互通式立交A匝道纵断面图

(5)基于高分影像的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2.1 公路路线方案多目标评价体系框架
    2.2 公路路线方案几何线形评价
        2.2.1 平面指标
        2.2.2 竖曲线指标
        2.2.3 平纵组合
        2.2.4 技术规范属性值
    2.3 公路路线方案安全性评价
        2.3.1 运行速度计算流程
        2.3.2 线形连续性评价
        2.3.3 平曲线曲率变化率CCRs的均衡性和连续性评价
        2.3.4 空间曲率协调性评价
        2.3.5 安全属性值
    2.4 公路路线方案经济费用评价
        2.4.1 公路经济费用指标的选取
        2.4.2 道路建设费用模型
        2.4.3 道路运营成本费用模型
        2.4.4 道路用户费用模型
        2.4.5 经济费用属性值
    2.5 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
        2.5.1 综合评价指标的确立
        2.5.2 基于改进熵权TOPSIS的路线方案评价模型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高分影像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3.1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3.2 基于高分影像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3.2.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3.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2.3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3.2.4 声环境影响评价
        3.2.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3.2.6 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3.3 基于高分影像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3.3.1 敏感点、敏感区域类型
        3.3.2 社会影响评价
        3.3.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3.4 水土保持
        3.3.5 声环境影响评价
        3.3.6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3.3.7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3.4 基于高分影像的环境影响属性值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高分影像路线方案应用
    4.1 高分勘察子系统简介
        4.1.1 多目标路线方案设计评价与决策技术
        4.1.2 基于高分影像的三维工程环境建立技术
    4.2 应用工程实例
        4.2.1 项目地理位置
        4.2.2 项目技术标准与建设条件
        4.2.3 项目三维地理环境建模
        4.2.4 路线走廊带与方案比选
        4.2.5 推荐方案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及成果
    5.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6)BIM环境下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模型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视线分析研究现状
        1.2.2 公路视域分析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系统总体设计
    2.1 软件研发的基本指导思想
    2.2 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软件架构
        2.2.1 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软件需求分析
        2.2.2 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软件架构
    2.3 公路BIM软件开发技术
        2.3.1 开发平台选择
        2.3.2 Civil 3D二次开发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线分析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3.1 基础算法设计
        3.1.1 Civil 3D平台视线分析模块评价
        3.1.2 视线分析模型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
    3.2 公路三维视距检查模块
        3.2.1 三维视距问题分析和算法设计
        3.2.2 基于UML的三维视距检查模块的模型建立
        3.2.3 三维视距检查模块设计和实现
        3.2.4 公路三维视距检查模块执行过程
    3.3 任意点可视性分析模块
        3.3.1 A+R双模式可视性分析算法
        3.3.2 任意点可视性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3.3.3 任意点可视性分析模块执行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域分析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4.1 任意点视域分析模块
        4.1.1 Civil 3D平台视域分析模块评价
        4.1.2 基于TIN三角形单元的视域分析算法
        4.1.3 任意点视域分析模块设计和实现
        4.1.4 任意点视域分析模块执行过程
    4.2 景观面重要性评价模块
        4.2.1 景观面重要性分析原理
        4.2.2 基于投影面积修正的景观面重要性评价算法
        4.2.3 景观面重要性评价模块设计和实现
        4.2.4 景观面重要性评价模块执行过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三维视距模块实例验证
    5.1 三维视距检查结果验证
        5.1.1 Civil 3D中测试道路设计与曲面预处理
        5.1.2 视距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5.2 三维视距和二维视距对比验证
        5.2.1 IHSDM测试道路创建
        5.2.2 二维视距与三维视距检查结果对比
    5.3 任意点视线分析模块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点云数据的道路勘察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我国道路勘察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我国道路勘察现状
        1.2.2 我国道路勘察存在的问题
        1.2.3 未来道路勘察发展方向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机载激光雷达技术
    2.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2.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的组成
        2.2.1 无人机飞行平台
        2.2.2 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
        2.2.3 测量设备
        2.2.4 数据传输系统
        2.2.5 地面监测系统
    2.3 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
    2.4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
        2.4.1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工作原理
        2.4.2 机载LIDAR系统组成
        2.4.3 激光扫描测距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点云获取关键技术
    3.1 非量测数码相机的检校
        3.1.1 数码相机的误差
        3.1.2 数码相机的检校内容和方法
    3.2 航摄分区
    3.3 航摄时间
    3.4 航线设计
    3.5 像控点布设
        3.5.1 像控点的布设分类
        3.5.2 像控点布点原则
        3.5.3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方案
        3.5.4 像控点测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点云数据处理
    4.1 点云滤波原理
    4.2 点云滤波经典算法
        4.2.1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滤波
        4.2.2 基于坡度的滤波算法
        4.2.3 基于不规则三角网加密滤波算法
        4.2.4 移动曲面拟合滤波算法
        4.2.5 改进自适应移动曲面滤波算法
    4.3 点云滤波方法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点云在道路路线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5.1 在道路勘察测量上的可行性研究
        5.1.1 勘察测量精度要求
        5.1.2 无人机航测精度
    5.2 点云数据在道路路线勘察设计中应用
        5.2.1 基于点云的道路选线设计
        5.2.2 基于点云的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
        5.2.3 基于点云的道路横断面土石方计算
    5.3 基于点云数据的道路勘察设计方案优化
        5.3.1 传统的道路勘察设计
        5.3.2 基于点云数据的道路勘察优化设计
    5.4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5.4.1 效率评价
        5.4.2 效益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研究成果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选线理论分析与总体优化设计
    2.1 高速公路选线理论分析
        2.1.1 高速公路选线的原则
        2.1.2 高速公路选线的一般步骤
        2.1.3 高速公路选线影响因素
    2.2 高速公路选线决策方案分析
        2.2.1 决策变量分析
        2.2.2 目标函数分析
        2.2.3 约束函数分析
    2.3 高速公路选线总体优化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路线优化设计方法
    3.1 遗传算法理论基础
        3.1.1 遗传算法概述
        3.1.2 基本术语
    3.2 基因编码设计
    3.3 适应度函数
    3.4 遗传算子设计
    3.5 算法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选线综合优化模型构建
    4.1 高速公路选线综合优化概念
    4.2 高速公路选线总体优化模型建立
        4.2.1 模型假设及约定
        4.2.2 平面优化模型
        4.2.3 纵断面优化模型
    4.3 高速公路选线费用模型的构建
        4.3.1 公路建设费用
        4.3.2 环境影响费用模型
        4.3.3 使用者费用模型
        4.3.4 养护费用模型
    4.4 约束条件和惩罚规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法实现及算例分析
    5.1 算法的程序实现
        5.1.1 算法流程
        5.1.2 数据输入和参数选择
        5.1.3 算法框架结构
    5.2 算例分析
    5.3 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基于动态坡长理念的公路纵断面遗传优化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智能优化方法
        1.2.2 智能选线系统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纵断面优化总体设计
    2.1 公路路线设计原则
        2.1.1 公路选线设计要点
        2.1.2 纵断面线形设计
    2.2 纵断面线形优化
        2.2.1 系统优化功能定位
        2.2.2 决策方法
        2.2.3 系统特点
    2.3 智能优化总体框架
        2.3.1 设计基础
        2.3.2 设计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纵断面智能优化模型的建立
    3.1 优化方法理论基础
        3.1.1 纵断面优化
        3.1.2 方法概念
    3.2 公路纵断面智能优化模型
        3.2.1 设计变量
        3.2.2 目标函数
        3.2.3 约束条件
        3.2.4 整合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纵断面优化中动态坡长理念下的遗传算法设计
    4.1 遗传算法理论基础
        4.1.1 遗传算法概述
        4.1.2 遗传算法特点与优势
    4.2 基因编码
    4.3 适应度函数
    4.4 遗传算子
    4.5 终止准则
    4.6 算法流程概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方法的实现与验证
    5.1 模块介绍与操作
        5.1.1 用户界面
        5.1.2 参数设置
        5.1.3 运行操作
        5.1.4 结果输出
    5.2 应用实例
        5.2.1 设计资料
        5.2.2 准备工作
        5.2.3 路线平面自动生成
        5.2.4 纵断面优化与智能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0)探究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与可视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分析
    1.1 一体化设计环境的创立
    1.2 一体化设计功能的开发与利用
2 公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分析
    2.1 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
    2.2 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
3 公路路线设计的现状
4 可视化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4.1 可视化技术
    4.2 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可视化
5 结语

四、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GIS技术在公路路线方案比选中的运用[J]. 李鑫. 青海交通科技, 2021(01)
  • [2]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生成方法[D]. 李懿.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公路三维地质模型及地质选线知识库研究[D]. 莫艳鸳. 长安大学, 2020(06)
  • [4]基于VB6.0语言的公路路线施工放样测量计算程序设计与应用研究[D]. 娄亮.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5]基于高分影像的公路多目标路线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D]. 王玉冉. 长安大学, 2019(01)
  • [6]BIM环境下公路三维可视性分析模型研究与开发[D]. 薛晓姣. 长安大学, 2019(01)
  • [7]基于点云数据的道路勘察设计技术研究[D]. 张志涛.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8]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研究[D]. 秦翔.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9]基于动态坡长理念的公路纵断面遗传优化算法[D]. 董俊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7)
  • [10]探究公路路线设计的一体化与可视化[J]. 敬伟. 山西建筑, 2017(24)

标签:;  ;  ;  

公路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