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菜苗期纯度鉴定对盛花期纯度的影响

杂交油菜苗期纯度鉴定对盛花期纯度的影响

一、杂交油菜苗期纯度鉴定对盛花期纯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倪西源,黄吉祥,柳寒,潘兵,赵坚义[1](2017)在《花叶性状在油菜杂交种纯度控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为了将花叶性状转入到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中用于控制杂交种的纯度,在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不育株与花叶型油菜品系羽叶87的杂交后代中,利用2个与育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两型系和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获得具有花叶性状的两型系和临保系。结果表明,可通过F2世代选育法、系谱法和回交法3种途径选育花叶两型系和花叶临保系;在花叶两型系和花叶临保系的繁殖以及花叶全不育系的配制过程中,可通过去除非花叶杂株来确保纯度。因此,花叶性状作为一个理想的形态标记,可以应用于油菜的杂种生产来控制种子的纯度。本研究结果为杂交种的纯度控制提供了一条简捷且有效的途径。

王娇[2](2014)在《“陕油803”油菜种子纯度鉴定及一个芥菜型油菜黄化基因的分子标记》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品质的有效手段之一。黄淮流域是我国油菜重要产区之一,选育适合黄淮流域地区以及相似生态地区种植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重要课题之一。油菜杂交种纯度的快速、准确鉴定是良种繁育、安全推广、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陕油803(HZ03)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用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ZS09A和双低恢复系SH11配制的双低杂交种,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陕油803(国审油2012011)。叶色突变体是指由于某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或降解,改变了叶绿素含量,使得植株叶片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异。叶色突变体不仅是用来研究高等植物的叶色遗传、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发育、叶绿素生物合成、光合生理、色素蛋白复合体、叶色突变基因定位、分析鉴定基因功能、解析核质基因互作等的理想材料,而且可以为高光效育种提供新的优良种质资源,和作为苗期指示性状来鉴定杂交种的纯度。本文报道了陕油803的选育过程;以陕油803及其亲本为材料,建立了鉴定杂种纯度的SSR分子标记技术。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与2598杂交后代选育得到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AFLP分子标记,采用BSA法,初步定位黄化基因gr1。本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陕油803在2010-2012年度的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中(黄淮组),22个试点平均产量224.56kg/667m2,比对照增产7.63%;2011-2012年度6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00.652kg/667m2,比对照增产4.92%。含油量为41.32%,种子芥酸含量0.05%,硫甙含量24.22μmol/g(饼)。该品种杂种优势强,中早熟,丰产性好,抗寒、抗旱,适宜在我国黄淮冬油菜区种植。2)从12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2对扩增条带清晰、结果稳定的多态性引物:BRMS-042和CB10026,它们能将陕油803、其亲本不育系ZS09A和恢复系SH11鉴别开来。比较陕油803种子纯度的田间鉴定结果与室内SSR鉴定结果,发现在花期田间育性调查结果与SSR分子鉴定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两者结合鉴定陕油803种子纯度,更为可靠。3)用从上述1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的20对特征引物对陕油803和其他33个生产上推广的品种进行分析,发现这20对引物可以将陕油803和其他33个品种区分开来,用来构建陕油803的指纹图谱。4)利用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与2598杂交后代选育得到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从1200对AFLP引物中,筛选到2对具有多态性的AFLP引物EC14TG4(EC-CA/TG-TC)和EC15TG3(EC-CG/TG-TG)。

陈锋,张洁夫,陈松,浦惠明,戚存扣[3](2013)在《杂交油菜宁杂11号种子纯度SSR标记快速检测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共显性标记引物Na10-E02,建立了一套油菜杂交种纯度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种子利用夜间萌发,碱裂解法快速提取DNA,PCR反应2h,电泳1.5h,简化的银染法染色10min,从获取样品种子到出检测结果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一个熟练科技人员每个工作日至少可以完成6×96=576粒种子的检测量。利用这套技术对生产中大面积制种的9个样品纯度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的实际纯度结果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4(P<0.01),表明这套技术可以用于宁杂11号杂种纯度的快速准确鉴定。

宋贤勇,包月红,杨俊涛,管荣展,刘桂超[4](2010)在《利用SSR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秦优11号种子纯度》文中指出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秦优11号的双亲及F1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引物筛选和纯度检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筛选的150对引物中,有2对引物(BN12和BN1)表现为稳定的共显性,即杂种表现为父母本互补的带型。利用这2对引物对4四个杂交油菜样品秦优11号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分别为79.1%、81.6%、85.5%和86.7%,对应样品田间正季鉴定结果为83.0%、84.8%、87.8%和89.5%,样本株数为200时,误差均在容许误差范围内,这表明筛选的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秦优11号杂交种纯度的快速、准确鉴定。

朱彦涛[5](2010)在《甘蓝型油菜Polima CMS和陕2A CMS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及其胞质遗传物质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Polima CMS和陕2A CMS是两个经典实用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这两个着名的不育系在中国乃至世界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这两个不育系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栽培、遗传以及杂种优势的利用方面,近年来,主要集中在不育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有关Polima CMS和陕2A CMS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探索油菜CMS的分子机理,更好地利用这两个不育系为我国油菜科研和生产服务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Polima CMS和陕2A CMS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近年来这两个不育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形态解剖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对这两个不育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个不育系提供了基本资料和依据。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为了描述方便,文中Polima CMS和陕2A CMS分别简写为PolA和陕2A,其相应保持系分别简写为PolB和陕2B):1.分别对PolA系统(PolA、PolB)和陕2A系统(陕2A、陕2B)及其核质互换系、核代换系的形态学特征如植株的农艺性状和花器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陕2A系统与PolA系统的幼苗形态、花器结构和植株农艺性状明显不同,说明这两个不育系统具有明显不同的遗传背景。在核质互换和同核代换的条件下,这两个不育系与其同核异质材料之间的幼苗形态、花器结构和植株农艺性状分别无明显差异,而这两个不育系与其同质异核材料之间则明显不同,说明植株的表型性状主要是由其核基因组所控制的。2.以PolA及其保持系PolB、陕2A及其保持系陕2B四个材料初花期的叶片、叶柄以及花蕾组织为材料进行酯酶(EST)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结果表明,不育系与其相应保持系的叶片、叶柄的EST同工酶谱均无明显差异,但其花蕾的EST同工酶谱有一定的差异;PolA与陕2A两个不育系对应器官的EST同工酶谱表现为明显差异。不育系与其相应保持系的叶片、叶柄的POD同工酶谱均无明显差异,但其花蕾的POD同工酶谱却有明显的差异;两个不育系对应器官的POD同工酶谱也明显不同。因此,这两个油菜CMS系统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3.以PolA及其保持系PolB、陕2A及其保持系陕2B四个材料的幼苗叶片提取叶绿体DNA(cpDNA),并对cpDNA几个特异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5对油菜cpDNA特异基因的引物分别在四个材料中扩增出相同的一条带,而且扩增产物的大小与预期目的片段的大小一致。进一步对其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RubisCO大亚基(rbcL)基因进行了分子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这四个材料的rbcL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采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EcoRⅠ、HindⅢ和PstⅠ分别对这四个材料的cpDNA进行酶切和电泳检测,酶切片断的多态性比较分析结果也显示,四个材料之间的带型分别一致,酶切结果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的结果也反映了cpDNA的保守性。4.分别以PolA及其保持系PolB、陕2A及其保持系陕2B四个材料幼苗的根和叶提取线粒体DNA(mtDNA),并对所提取的mt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幼根所提取的mtDNA含量为3250ng/gFW,约为幼叶所提取mtDNA含量的6.5倍,显着大于叶片所提取的mtDNA,而且所提取的mtDNA纯度较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油菜幼根所提取的mtDNA较幼叶所提取的mtDNA有更为清晰的条带。油菜线粒体基因的PCR扩增结果表明,幼根所提mtDNA扩增条带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也优于幼叶所提mtDNA。因此认为,用油菜幼根提取mtDNA是一条较好的途径。5.分别以与油菜育性有关的5个mtDNA基因片段设计引物,对PolA系统和陕2A系统四个材料的mtDNA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显示:有3个基因的引物在四个材料中分别扩增出相同的一条带,且扩增产物与预期目的片段的大小相一致,其中基于orf474 and orf159基因的引物还在四个材料中扩增出另一条相同的分子量稍小的条带;基于orf158基因的引物未能扩增出预期的目的片段;基于orf224基因的引物在PolA和陕2A两个不育系中扩增出相同的一条带,且扩增产物与预期目的片段的大小相一致,测序结果表明二者DNA序列也完全相同,均为675bp。另外,基于orf224基因的引物在PolB和陕2B两个保持系中扩增出相同的一条分子量较小的条带,经测序确认为与orf224不育基因有一定同源性的DNA片段,其大小为323bp。因此,推测保持系和不育系的多态性片段可能与CMS的育性有关。6.采用基于油菜品种Westar的mtDNA全基因组的连续25个DNA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PolA系统和陕2A系统四个材料的mtDNA模板的相应DNA区段进行了分段PCR扩增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这四个材料mtDNA的组成结构和排列顺序与已知油菜品种Westar的mtDNA基因组序列相似,其mtDNA全长约为200kb。其中有11对引物在四个材料之间分别扩增出相同的1条带,而且扩增产物与预期目的片段的大小相一致,说明这些区段可能比较保守,这些区段的大小约占mtDNA全长的44%;有2对引物在四个材料之间分别扩增出相同的1条带,但其扩增产物与预期目的片段的大小不一致;有1对引物在四个材料中没有得到扩增产物。由于以上这些引物在四个材料之间扩增产物的带型分别相同(或没有得到扩增产物),因此预测这四个材料之间的同源性至少为56%。然而,其余一些引物在四个材料之间的扩增产物比较复杂,这些引物的扩增区域约覆盖mtDNA全长的44%,属于mtDNA重组的易变区。其中有些引物在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扩增出了差异片段,有些引物在PolA和陕2A之间扩增出了差异片段。但是,这些差异片段的生物学功能如何?以及这些差异片段是否与不育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7.本论文从分子生物学(如cpDNA和mtDNA特异基因的PCR扩增、测序比对以及cpDNA限制性酶切分析)、生理生化(如EST和POD同工酶电泳)以及形态解剖学(如植株农艺性状考种和花器形态结构观察)三个不同水平上对PolA和陕2A两个不育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总体结果表明:PolA和陕2A两个不育系的核背景明显不同,mtDNA有一定的差异因而细胞质也有所不同,但PolA和陕2A的不育基因orf224序列则相同。那么,这两个不育系的不育机理是否完全相同?陕2A的mtDNA上是否还有其它不育基因的存在?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胡新耀[6](2009)在《浅谈提高杂交油菜制种质量的途径》文中提出保证一定的纯度是杂交油菜制种工作的关键,是种子质量达标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种单位信誉的保证,如何确保制种质量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重点阐述了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和必须采取的一些措施,以确保制种质量。

蒋守华,刘葛山,倪向群,徐美琴[7](2009)在《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2008年度,通过试验分析播种期、开花期的气象条件、除杂迟早及摘薹调花等因素对杂交种子纯度的影响,探索了提高种子生产纯度的技术措施。

宋志荣[8](2008)在《甘蓝型油菜硫苷性状的生理学及遗传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苷是油菜籽粒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油菜籽粒饼粕中的硫苷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产生硫氰酸脂、恶唑烷硫酮及腈等有毒物质,可能造成牲畜中毒,降低饼粕的饲用效果及实用价值。但是油菜植株中的硫苷对抵御病虫害、增强植株抗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利用低硫苷性状,本研究以硫苷特性差异大、而农艺性状和其他品质性状相似的油菜品系967H和967L,以及不同硫苷特性的246009—2和04068—4为试验材料,从生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油菜全生育期叶片和种子硫苷含量呈现变化动态,高硫苷材料967H、246009-2叶片硫苷含量苗期最高,分别为29.08μmol.g-1和32.50μmol.g-1;从苗期到盛花期保持下降,从盛花期到座果期Ⅱ保持增加,从座果期Ⅱ到座果期Ⅴ又保持下降。而低硫苷材料967L、04068-4现蕾期的硫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6.94μmol.g-1和15.77μmol.g-1,从苗期到现蕾期升高,从现蕾到抽薹降低,从抽薹到始花有所升高,从始花到盛花又有所降低,而从盛花到座果期Ⅴ保持升高。高硫苷和低硫苷材料种子硫苷含量都是先降低后升高;从座果期Ⅲ到座果期Ⅳ,高硫苷材料硫苷含量平均增加89.40μmol/g,而低硫苷材料仅增加9.17μmol/g。在种子发育时期,叶片和种子硫苷含量呈负相关(r=-0.3963~-0.6881)。(2)对967H、967L亲本,以及F1、F2、BCF1、F3等世代种子硫苷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母本植株基因型对F1代种子硫苷含量起决定作用,对F2和BCF1代种子的影响减弱,随着世代的增加,父本基因型的影响效应逐步增加,F3代种子硫苷含量主要由植株基因型决定的;F3代种子硫苷含量呈连续分布,中间出现一个峰值,经过卡方分析和基因数目的适应性检验,发现硫苷总量是由三对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高硫苷对低硫苷为部分显性。(3)高硫苷和低硫苷材料抽薹期和开花期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成熟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最低,苗期脯氨酸含量最低。这些物质在抽薹期和开花期保持较高的含量,这对满足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抵御冷害等逆境胁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生育期,高硫苷材料总体上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低硫苷材料则相反。从苗期到成熟期,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一直保持增加,而叶绿素含量则是先增加后降低,说明植株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在逐步增加;高硫苷材料保持着较低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从苗期到成熟期,各品系SOD、POD和CAT活性变化规律都是先升高后降低,高硫苷材料保持着较高的SOD、CAT、POD活性,低硫苷材料则相反。(4)通过对不同硫苷特性的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结果显示低硫苷品系比高硫苷品系对辐射敏感。800Gy、1000Gy、1200Gy处理967L第3—7天的发芽率极显着低于967H,第3天的发芽率比967H分别低8.6%、8.1%和5.7%。800Gy、1000Gy、1200Gy处理967L的成株率也都极显着低于967H,分别低9.8%、19.8%和20.1%。相同剂量的辐射处理对967L的M1和M2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要显着大于967H,对967L主要农艺性状都产生显着影响的辐射剂量为800Gy以上,而对967H主要农艺性状都产生显着影响的辐射剂量为1000Gy以上。(5)辐射处理对油菜籽粒品质指标的影响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与基因型、辐射剂量和指标特性有关;一些品质指标变化以正效应为主,而一些品质指标变化以负效应为主,有些品质指标两者兼有。辐射对967L品质指标的影响大于967H,967L各辐射处理的M2代植株品质指标变化幅度大于967H,967L品质指标突变株发生的频率要高于967H,967H的1000Gy辐射处理品质指标突变株率比967L低2.63%—7.37%。(6)通过田间调查和苗期接种鉴定菌核病发现,高硫苷品系抗菌核病的能力显着高于低硫苷品系,硫苷含量与自然条件下和接种条件下的病情指数均成显着负相关(R自=-0.8867*;R接=-0.9657*)。油菜高硫苷品系在7—8叶期保持较高的SOD、POD、CAT和PAL等防御酶活性,较低的PPO活性和MDA含量。接种菌核病后,各品系处理叶片的MDA含量和SOD、POD、CAT和PAL活性都比对照增加,而PPO酶活性比对照有所下降,但是高硫苷材料处理叶片MDA含量和SOD、POD、CAT、PAL等酶活性比低硫苷材料增加的幅度小,高硫苷材料处理叶片的PPO活性比低硫苷材料降低的幅度大。这表明接种菌核病对高硫苷材料的防御体系的影响比低硫苷品系小,酶活性增加幅度(或减少幅度)与感病性有关,不同酶的不同变化规律表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防御酶在发挥主导作用。(7)以482条随机引物对967H、967L进行筛选,筛选出6条在两个亲本之间有差异的引物,采用BSA法在F2群体中建立由高硫苷单株组成的基因池和低硫苷单株组成的基因池,从有差异的6条引物中筛选出了1条在高硫苷基因池和低硫苷基因池之间特征带型稳定、清晰,具有多态性的引物S268,用该多态性引物对组合967H×967L的126株F2单株进行检验,群体单株只表现三种标记带型,经单标记方差分析,与低硫苷性状连锁的标记S268600bp对低硫苷性状的贡献率为29.51%。(8)以93对SSR引物对967H、967L进行筛选,筛选出8对在两个亲本之间有差异的引物,采用BSA法在F2群体中建立由高硫苷单株组成的基因池和低硫苷单株组成的基因池,从有差异的8对引物中筛选出了1对在高硫苷基因池和低硫苷基因池之间特征带型稳定、清晰,具有多态性的引物CB10364,用该多态性引物对组合967H×967L的180株F2单株进行检验,群体单株只表现三种标记带型,经单标记方差分析,与低硫苷性状连锁的标记CB10364230bp对低硫苷性状的贡献率34.36%。

李大雄,陈华璋,饶勇,毛小锋[9](2007)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油菜杂交种南种北制实施效果》文中认为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是我国油菜最主推的品种,但其不育系在南方秋播制种会出现微量花粉,给种子纯度带来极大风险。利用青海气候资源进行春播制种,能克服不育系的微粉问题,且制种产量高,种子商品性好。

马晓峰[10](2006)在《贵州省部分主要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指纹图谱构建与纯度鉴定》文中指出本研究利用形态学方法与SSR分子标记方法对贵杂系列等推广面积较广和生产潜力较大的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共43份材料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方法用于种质鉴定的异同,筛选出了一批在贵杂系列油菜亲本和杂交种上具有较高多态性的SSR引物,构建了贵杂系列油菜亲本及杂交组合的指纹图谱。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对贵杂系列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的形态学性状进行观测,指出形态学方法是鉴定种子真实性和纯度最为通用的方法。但此法存在诸多不足。 2.通过对24份甘蓝型油菜亲本的SSR分析,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21对多态性很强且极易识别的引物。选取21对引物中4对引物(Na12C06、Na10804b、Ol10A05、Na10D03),利用他们的指纹组合,构建了贵杂系列常用油菜亲本的指纹图谱。 3.本研究同时对24份油菜亲本组配的贵杂系列油菜目前生产上使用较广或生产潜力较大的19个油菜杂交组合进行了SSR分析,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到22对适合油菜杂交种的多态性引物。选取4对引物(Na12C06、Na10D03、Na10E02c、Ol10A05),利用他们的指纹组合,构建了贵杂系列常用油菜杂交组合的指纹图谱,区分开了所有不同供试杂交组合。 4.利用SSR分子标记能够有效鉴定杂交种纯度,经人工掺杂实验验证,此方法准确可靠。 5.利用引物组合法,将几对核心引物组合起来进行扩增,可以用来鉴定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及其亲本的真实性和纯度的。

二、杂交油菜苗期纯度鉴定对盛花期纯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杂交油菜苗期纯度鉴定对盛花期纯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花叶性状在油菜杂交种纯度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和分子标记
    1.2 试验方法
        1.2.1 DNA提取、PCR程序、电泳及显色
        1.2.2 花叶两型系和花叶临保系的转育
    1.3 临保系和两型系的性状考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在F2中选育花叶临保系和花叶两型系
    2.2 系谱法选育花叶临保系和花叶两型系
3 讨论
    3.1 花叶临保系和花叶两型系的转育方法比较
    3.2 花叶形态标记用于杂种纯度控制的优点
4 结论

(2)“陕油803”油菜种子纯度鉴定及一个芥菜型油菜黄化基因的分子标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油菜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进展
    1.2 作物品种纯度检测常用方法
        1.2.1 种子形态鉴定
        1.2.2 幼苗形态鉴定
        1.2.3 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1.2.4 蛋白质电泳技术检验法
        1.2.5 DNA 分子标记技术检验法
    1.3 SSR 分子标记在种子纯度检测中的应用
    1.4 植物缺绿突变体研究现状
        1.4.1 缺绿突变体的发生及其意义
        1.4.2 植物缺绿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1.4.3 油菜缺绿突变体及其遗传研究
        1.4.4 叶色突变体突变基因的定位
        1.4.5 AFLP 分子标记及其特点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高产抗寒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 803”的选育
    2.1 选育经过
        2.1.1 不育系 ZS09A 及保持系 ZS09B 的选育
        2.1.2 恢复系 SH11 的选育
        2.1.3 优势组合陕油 803 的选育
    2.2 产量结果
        2.2.1 区试结果
        2.2.2 生产试验结果
    2.3 品种特征特性
        2.3.1 植物学特性
        2.3.2 品质性状
        2.3.3 抗逆性
    2.4 栽培技术要点
        2.4.1 播期与密度
        2.4.2 科学施肥
        2.4.3 田间管理
        2.4.4 防治病虫
        2.4.5 适时收获
    2.5 讨论
第三章 陕油 803 种子纯度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DNA 提取
        3.2.2 PCR 反应及产物的检测
        3.2.3 SSR 引物筛选
        3.2.4 田间纯度鉴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SSR 引物的多态性分析
        3.3.2 SSR 标记在不育系与保持系的一致性验证
        3.3.3 两对引物对陕油 803 的 8 个杂种株系扩增
        3.3.4 SSR 鉴定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的比较
        3.3.5 陕油 803 指纹图谱的构建
    3.4 讨论
第四章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 L638-y 黄化基因 gr1 的分子标记
    4.1 材料
    4.2 研究方法
        4.2.1 技术路线
        4.2.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及构建基因池
        4.2.3 黄化基因 Gr1-gr1 的 AFLP 分子标记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黄化性状的 AFLP 引物筛选
        4.3.2 进一步验证两对引物的稳定性
    4.4 讨论
        4.4.1 油菜叶片黄化突变体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
        4.4.2 叶色突变基因的定位
        4.4.3 黄化基因 gr1 的 AFLP 标记结果分析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杂交油菜宁杂11号种子纯度SSR标记快速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SSR引物筛选
    1.2 碱裂解法提取DNA
    1.3 电泳与染色结果
    1.4 宁杂11号样品的分子标记检测
    1.5 宁杂11号样品的田间种植鉴定
    1.6 纯度鉴定结果比较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田间种植与取样
        3.2.2 DNA提取
        3.2.3 SSR-PCR反应体系和程序
        3.2.4 电泳和染色
作者贡献

(4)利用SSR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秦优11号种子纯度(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SSR引物的筛选
    1.2 利用SSR标记对秦优11号种子纯度进行鉴定
    1.3 田间纯度鉴定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秦优11号种子的SSR扩增
    3.3 田间种植鉴定

(5)甘蓝型油菜Polima CMS和陕2A CMS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及其胞质遗传物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研究概况
        1.1.1 植物CMS 的概念、发现及其特性
        1.1.2 植物CMS 的利用
        1.1.3 引起植物CMS 的因素
        1.1.4 植物CMS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1.5 植物CMS 的鉴定及其不育基因的克隆
        1.1.6 植物CMS 育性的恢复
        1.1.7 在作物育种中创建CMS 系的策略
    1.2 油菜CMS 和杂交优势育种研究概况
        1.2.1 已鉴定的油菜CMS 的主要类型
        1.2.2 已报道的一些油菜CMS 系
        1.2.3 叶绿体与叶绿体基因组
        1.2.4 线粒体与线粒体基因组
        1.2.5 油菜CMS 在杂种优势中的应用
        1.2.6 基因资源和比较基因组学在油菜CMS 研究中的运用
    1.3 甘蓝型油菜Pol CMS 和陕2A CMS 的研究进展
        1.3.1 花器形态解剖学研究
        1.3.2 细胞学研究
        1.3.3 生理生化研究
        1.3.4 遗传学研究
        1.3.5 分子生物学研究
        1.3.6 两个不育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1.3.7 展望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前人研究结果汇总和本研究的依据
        1.4.2 本研究的目的
        1.4.3 本研究的意义
    1.5 实验技术路线
第二章 PolA 系统和陕2A 系统的农艺性状和花器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olA 系统和陕2A 系统的形态学特征
        2.3.2 PolA 和陕2A 的核质互换研究
        2.3.3 PolA 和陕2A 的核代换研究
    2.4 讨论
        2.4.1 核质互作与CMS 的产生
        2.4.2 关于陕2A 系统的紫色标记性状
        2.4.3 AP3-1 基因与油菜CMS
        2.4.4 关于PolA 和陕2A 的遗传稳定性
第三章 PolA 系统和陕2A 系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和酶谱分析
        3.3.2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结果和酶谱分析
    3.4 小结
    3.5 讨论
        3.5.1 胞质基因对EST 同工酶和POD 同工酶的调控作用
        3.5.2 EST 和POD 同工酶标记
        3.5.3 EST 和POD 同工酶的酶带数目
        3.5.4 关于同工酶电泳的点样量
        3.5.5 同工酶电泳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PolA 系统和陕2A 系统cpDNA 的限制性酶切、特异基因的PCR 扩增及其rbcL基因的分子克隆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叶绿体的观察及其cpDNA 的检测
        4.3.2 油菜叶绿体基因的PCR 扩增
        4.3.3 rbcL 基因的分子克隆
        4.3.4 目的片段的测序和序列分析
        4.3.5 油菜cpDNA 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4.4 讨论
        4.4.1 胞质遗传物质及其cpDNA 的保守性
        4.4.2 基于rpoA 基因的引物的PCR 扩增
        4.4.3 关于cpDNA 目的片段的测序
        4.4.4 cpDNA 的分子标记
第五章 油菜CMS 系根和叶mtDNA 的提取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和分析
        5.3.1 油菜根和叶线粒体提取物的比较
        5.3.2 油菜根和叶所提取的mtDNA 的含量
        5.3.3 油菜根和叶mtDNA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5.3.4 油菜mtDNA 相关基因的PCR 扩增
    5.4 讨论
        5.4.1 油菜mtDNA 的提取
        5.4.2 关于油菜根mtDNA 的提取方法
第六章 PolA 系统和陕2A 系统mtDNA 几个育性相关基因的PCR 扩增及其orf224 基因的分子克隆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
        6.2.2 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油菜CMS 育性相关基因的PCR 扩增
        6.3.2 两对引物的梯度PCR 及其扩增条带的验证
        6.3.3 目的片段的分子克隆
        6.3.4 目的片段的测序和序列分析
    6.4 讨论
        6.4.1 关于保持系中的扩增产物
        6.4.2 两个不育系orf224 基因的克隆
        6.4.3 两个不育系orf158 基因的PCR 扩增
        6.4.4 两个不育系的不育机理
        6.4.5 关于线粒体基因扩增产物的测序
        6.4.6 两个概念的辨析
第七章 PolA 系统和陕2A 系统mtDNA 完整序列大片段的PCR 扩增及其mtDNA 基因组的注释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材料
        7.2.2 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25 对mtDNA 特异性引物PCR 扩增结果及分析
        7.3.2 PolA 系统和陕2A 系统mtDNA 基因组的初步分析和注释
    7.4 讨论
        7.4.1 关于mtDNA 扩增产物带型相同的大片段区域
        7.4.2 mtDNA 大片段引物的设计
        7.4.3 mtDNA 大片段的PCR 扩增
        7.4.4 非特异性条带的产生
        7.4.5 关于mtDNA 的重组
        7.4.6 PolA 与陕2A 细胞质的异同性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8.3 进一步可延伸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7)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杂交种子纯度的影响
    2.2 开花期气候条件对种子纯度的影响
    2.3 结荚部位对杂种纯度的影响
    2.4 除杂时间对杂种纯度的影响
    2.5 摘薹对杂交种子纯度的影响
    2.6 行比对制种纯度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8)甘蓝型油菜硫苷性状的生理学及遗传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油菜硫代葡萄糖苷性状研究进展
        1.1 硫苷的种类和组成
        1.2 硫苷的合成
        1.3 硫苷的降解
        1.4 硫苷的测定
        1.5 硫苷的生物活性和生态学意义
        1.6 硫苷性状的影响因子
        1.7 硫苷性状的遗传效应
    2 DNA水平的遗传标记的发展
        2.1 RFLP标记技术
        2.2 RAPD标记技术
        2.3 SCAR标记技术
        2.4 STS标记技术
        2.5 AFLP标记技术
        2.6 SRAP标记技术
        2.7 SSR标记技术
        2.8 ISSR标记技术
        2.9 几种常见分子标记的比较
    3 RAPD和SSR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3.1 油菜品种纯度鉴定
        3.2 遗传多样性评价
        3.3 构建油菜遗传图谱
        3.4 利用RAPD标记和SSR标记进行辅助育种
    4 油菜重要性状的RAPD标记和SSR标记应用进展
        4.1 油菜重要性状的RAPD标记技术应用研究
        4.2 油菜重要性状的SSR标记技术应用研究
        4.3 问题及讨论
    5 辐射诱变育种及其在油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5.1 诱变育种的特点和意义
        5.2 辐射诱变源的种类及特性
        5.3 诱变效应
        5.4 辐射诱变在油菜育种上的应用
        5.5 油菜诱变育种的成就
第二章 油菜硫苷总量生长动态及硫苷性状遗传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菜全生育期叶片和种子硫苷生长动态
        2.1.1 油菜叶片硫苷含量的动态变化
        2.1.2 种子硫苷含量的动态变化
        2.1.3 叶片和种子硫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2.1.4 种子硫苷积累的动态数学模型
        2.2 油菜硫苷性状的遗传分析
        2.2.1 亲本和各世代种子硫苷含量
        2.2.2 F_3和RF_3代种子硫苷含量分布
        2.2.3 各世代种子硫苷含量的遗传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油菜硫苷性状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硫苷含量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的可溶性糖含量
        2.2 不同硫苷含量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2.3 不同硫苷含量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脯氨酸含量
        2.4 不同硫苷含量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的MDA含量
        2.5 不同硫苷含量品系及其杂交组合叶绿素含量
        2.6 不同硫苷含量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质膜相对透性
        2.7 不同硫苷含量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的保护酶活性
    3 小结与讨论
        3.1 不同硫苷含量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
        3.2 不同硫苷含量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MDA含量
        3.3 不同硫苷含量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质膜相对透性和叶绿素含量
        3.4 不同硫苷含量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保护酶活性
第四章 油菜不同硫苷特性与对辐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辐射对不同硫苷特性油菜种子发芽和植株成苗率的影响
        2.1.1 辐射对不同硫苷特性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2.1.2 辐射对不同硫苷特性油菜植株成苗率的影响
        2.2 辐射对不同硫苷特性油菜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2.1 辐射对不同硫苷特性油菜M_1代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2.2 辐射对不同硫苷特性油菜M_2代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辐射对不同硫苷特性油菜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油菜硫苷特性与对菌核病抗性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硫苷特性油菜品系对菌核病的菌核病敏感性的田间调查
        2.2 不同硫苷特性油菜品系对菌核病敏感性的田间接种鉴定
        2.3 不同硫苷特性油菜品系菌核病感染后防御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
    3 小结与讨论
        3.1 油菜硫苷含量和抗菌核病性
        3.2 油菜硫苷特性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第六章 油菜硫苷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菜基因组DNA的制备和检测
        2.2 油菜硫苷性状的RAPD标记分析
        2.2.1 RAPD引物筛选
        2.2.2 RAPD标记的F_2群体检测及其与硫苷性状连锁关系分析
        2.3 油菜硫苷性状的SSR标记分析
        2.3.1 SSR引物筛选
        2.3.2 SSR标记的F_2群体检测及其与硫苷性状连锁关系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RAPD引物CB10364在亲本、F_1和F_2单株的分布情况
附录2:SSR引物CB10364在亲本、F_1和F_2单株的分布情况
附录3:试验所用SSR引物
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9)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油菜杂交种南种北制实施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隐性核不育两用系油菜在西南地区占据一定地位, 但在制种上存在一些缺点
2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会产生微量花粉, 南方秋播制种存在纯度风险
3 三系杂交油菜制种中的困难
4 三系杂交油菜南种北制实施情况
    4.1 南种北制初试
    4.2 南种北制扩大面积获得成功
    4.3 黔油16号在青海省制种的评价
5 小 结

(10)贵州省部分主要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指纹图谱构建与纯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油菜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2 油菜起源以及我国油菜的研究进展
    1.3 贵州油菜品种资源的特殊性及其对全国油菜种质更新的重要意义
    1.4 油菜品种资源的评价鉴定的研究方法的演替
        1.4.1 常规鉴定技术
        1.4.1.1 种子形态学鉴定
        1.4.1.2 田间形态学鉴定
        1.4.1.3 生化标记
        1.4.1.3.1 同工酶
        1.4.1.3.2 种子贮藏蛋白
        1.4.2 分子标记技术
        1.4.2.1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1.4.2.2 DNA标记的类型
        1.4.2.3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1.4.2.3.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1.4.2.3.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1.4.2.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AFLP)
        1.4.2.3.4 特定序列位点(STS)
        1.4.2.3.5 简单序列重复(SSR)
    1.5 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5.1 遗传图谱的构建
        1.5.2 遗传多样性研究
        1.5.3 重要性状基因的图谱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田间种植的形态学鉴定
        2.2.2 SSR分析
        2.2.2.1 DNA提取
        2.2.2.2 DNA检测
        2.2.2.3 SSR分析
        2.2.2.3.1 PCR反应体系
        2.2.2.3.2 PCR扩增程序
        2.2.2.3.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2.3.4 硝酸银染色
        2.2.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供试油菜杂交种材料的形态学性状观测及调查
    3.2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DNA指纹图谱
        3.2.1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多态性引物筛选
        3.2.2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3.3 油菜杂交组合的DNA指纹图谱
        3.3.1 油菜杂交组合的多态性引物筛选
        3.3.2 油菜杂交组合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3.4 贵杂系列油菜杂交组合纯度鉴定
        3.4.1 用于贵杂系列油菜杂交组合纯度鉴定的引物筛选
        3.4.2 利用SSR标记技术进行杂交组合纯度的准确性判别
        3.4.3 引物组合法在油菜亲本及其杂交种鉴定中的研究
        3.4.3.1 亲本材料的引物组合扩增图谱分析
        3.4.3.1.1 2对引物组合的扩增图谱
        3.4.3.1.2 3对引物组合的扩增图谱
        3.4.3.2 杂交种的引物组合扩增图谱分析
        3.4.3.2.1 2对引物组合的扩增图谱
        3.4.3.2.2 3对引物组合的扩增图谱
4 结论与讨论
    4.1 形态学方法对油菜杂交种纯度鉴定的评价
    4.2 DNA指纹图谱技术在油菜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4.2.1 绘制新品种的指纹图谱,保护专利权
        4.2.2 分析、检验品种的真实性及纯度
        4.2.3 关于引物组合法在油菜亲本及其杂交种鉴定中的应用
    4.3 本研究拟开展的后续工作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原创性声明

四、杂交油菜苗期纯度鉴定对盛花期纯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花叶性状在油菜杂交种纯度控制中的应用[J]. 倪西源,黄吉祥,柳寒,潘兵,赵坚义. 核农学报, 2017(06)
  • [2]“陕油803”油菜种子纯度鉴定及一个芥菜型油菜黄化基因的分子标记[D]. 王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3]杂交油菜宁杂11号种子纯度SSR标记快速检测方法[J]. 陈锋,张洁夫,陈松,浦惠明,戚存扣. 分子植物育种, 2013(04)
  • [4]利用SSR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秦优11号种子纯度[J]. 宋贤勇,包月红,杨俊涛,管荣展,刘桂超. 分子植物育种, 2010(03)
  • [5]甘蓝型油菜Polima CMS和陕2A CMS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及其胞质遗传物质的比较研究[D]. 朱彦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7)
  • [6]浅谈提高杂交油菜制种质量的途径[J]. 胡新耀.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23)
  • [7]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因素的研究[J]. 蒋守华,刘葛山,倪向群,徐美琴.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9)
  • [8]甘蓝型油菜硫苷性状的生理学及遗传特性研究[D]. 宋志荣.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9]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油菜杂交种南种北制实施效果[J]. 李大雄,陈华璋,饶勇,毛小锋. 种子, 2007(06)
  • [10]贵州省部分主要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指纹图谱构建与纯度鉴定[D]. 马晓峰. 贵州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杂交油菜苗期纯度鉴定对盛花期纯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