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冠状动脉搭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庞莉,王熙,刘梅颜[1](2021)在《Tp-ec、Tp-e/QT比值与CABG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对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校正Tp-e间期(Tp-ec)、Tp-e/QT比值与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对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就诊的169例患者,其中男113列,女59例;年龄41~79岁,平均(62.58±4.23)岁。纳入标准为CABG后5~7年,因症状复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大隐静脉旁路移植血管(SVG)再狭窄>50%者。根据旁路移植血管造影狭窄程度分为A组(SVG再狭窄程度50%~70%,105例)和B组(SVG再狭窄程度>70%,64例)。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校正QT间期(QTc)、Tp-ec和Tp-e/QT比值,随访6个月,观察恶性心电生理事件发生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定量评价Tp-ec、Tp-e/QT比值对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 B组QTc、Tp-ec、Tp-e/QT比值均明显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ec和Tp-e/QT比值均是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7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p-ec和Tp-e/QT比值均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4、0.457,均P=0.000)。169例患者中随访162例(95.86%),发生恶性心电生理事件25例。经ROC曲线分析,Tp-ec联合Tp-e/QT比值预测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GABG后发生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AUC为0.924,明显大于单一指标Tp-ec的0.698和Tp-e/QT比值的0.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ec、Tp-e/QT比值与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CABG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两者联合预测恶性心电生理事件发生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仇鑫[2](2020)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运重建术后心电复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近些年来,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疾病的临床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这些临床研究认为,闭塞血管介入开通术后可以改善CTO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临床症状的改善依赖于心肌活力的增强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减少,这两方面改变往往和心电复极指标的变化相关联,复极是心肌细胞在除极之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的过程,T波振幅、校正QT间期(QT rate-correct interval,QTc)、T波尖峰-T波末尾时(Tpeak-Tend,Tp-Te)等为临床常用的反映心电复极的指标,这些指标和心肌活力、存活心肌的数量、恶性心律失常具有相关性。心肌复极指标的改善可以明显提高心肌活力、降低其电活动的不均一、非同步性、不稳定性等,从而提升心肌细胞的功能,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目前CTO患者介入术后的心电指标的变化研究较少,本研究将比较CTO患者心电复极指标特征,以及血运重建术后T波振幅、Tp-Te等多项心电复极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CTO患者249例,根据闭塞血管的支数分为单支CTO组(192例),多支(两支或三支)CTO组(57例)比较两组病人冠脉介入术后(CTO-PCI)心电复极指标T波振幅、QTc、Tp-Te等;单支CTO组按既往有无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分为,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的CTO组(MI CTO组,106例),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的CTO组(non-MI CTO组,86例)两个亚组,比较两个亚组术前十二导联心电复极化指标,并组内比较血运重建前后复极指标;单支CTO组再按闭塞血管分为左前降支组(left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group,LAD组,82例)、右冠状动脉组(right coronary artery group,RCA组,91例)组、左回旋支组(left circumflex branch group,LCX组,19例),比较术前术后复极指标。所有病人随访六个月,比较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1)术后多支CTO组较单支CTO组T波振幅改善患者更多(c2=27.566,p=0.000)、QTc(t=3.622,P=0.000)更小,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p-Te指标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随访六个月,NYHA分级多支CTO组(c2=26.687,p=0.000),单支C TO组(c2=16.223,p=0.001)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CE发生,多支CTO组的发生率更低(占8.772%,c2=4.024,p=0.045),与单支CTO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支CTO的亚组分析,术前III导联、AVF导联的T波振幅以及AVF导联、V4导联、V6导联的Tp-Te指标差异两个亚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较于术前,MI CTO亚组患者血运重建后心电复极化指标III导联T波振幅,AVL导联、V3导联Tp-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on-MI CTO亚组血运重建后,所有导联的T波振幅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I导联、III导联、AVR导联、AVF导联、V4导联、V5导联、V6导联多导联的Tp-Te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单支CTO患者,LCX组术前QTc值较小,较LAD组与R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p-Te、术后QTc、Tp-Te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多支CTO患者血运重建后复极指标均改善明显,临床获益更大;单支CTO患者仅有Tp-Te改善明显。(2)单支CTO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较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T波振幅更高,复极离散程度更大,血运重建后复极离散指标改善更加明显。(3)单支CTO患者,LCX闭塞对患者复极指标影响较小。

李红卫,常新,赵根尚,张冰慧[3](2016)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行CABG成功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测量分析其术前7d、术后17d以及14d的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同时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心绞痛缓解程度,并以42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而暂未行血运重建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ABG患者术前的QTd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增加,术后3d内的QTd与术前相比,均有增加,其中以术后2d为最高,QTd在术后4d开始下降,术后7dQTd已低于术前水平,术后14d继续降低,且QTd的减少与LVEF的增加及心绞痛缓解程度存在相关性。结论:CABG能使QTd减少,QTd在CABG术前病情判断及评价血运重建术效果中有一定价值。

宁田海,佟金[4](2015)在《《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提出说明:1本索引按关键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2在第1个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汉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序,以后依次类推。在第1个汉字音同字不同的情况下,按笔划多少排列。3在关键词相同的情况下按发表先后顺序排列。4以英文为首的词,按第1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居文中关键词之前。5在第1个英文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依次类推。6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杨雪[5](2014)在《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校正QT离散度的早期改变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PCI)后校正QT离散度(QTcd)早期变化和变化趋势,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探讨冠心病患者QTcd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量、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PCI术对冠心病患者QTcd的早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PCI术后早期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1、连续选择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住院,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2、所有患者在行冠脉造影前当天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cd,行PCI术的患者记录术后1天、3天的QTcd。3、将搜集到的241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1)对照组: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50%的患者119例。亚组分为冠脉完全正常的8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2例。(2)冠心病组:经冠脉造影确定有一支以上血管病变,狭窄程度≥50%共122例,亚组分为单支病变组52例、双支病变组37例和多支病变组33例。4、将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亚组间对比。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冠心病患者的QTcd明显增高,P<0.001。2、对照组组内亚组对比:硬化组较正常组QTcd增大,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与正常组对比,冠心病组QTcd增大,差异有显着意义,P<0.001;与硬化组对比,冠心病组QTcd增大,差异有显着意义,P<0.001。3、冠心病组组内亚组对比: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对比,QTcd无显着差异,P=0.94;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对比,QTd无显着差异,P=0.35;双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对比,QTcd无显着差异,P=0.34。4、冠心病组,接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2例。①共68例包括:单支病变27例、双支病变21例、多支病变20例,在术后1天、3天出现QTcd数值降低,术前与术后1天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01;术后1天与3天比较,数值仍有降低,但差异无显着意义,P=0.919。②有54例包括:单支病变25例、双支病变16例、多支病变13例,在术后1天QTcd数值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着意义,P<0.001,术后3天时QTcd数值较术后1天降低,差异明显,P<0.001,术后3天仍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31。③术后QTcd降低组与术后QTcd升高组的患者比较,前者术前QTcd明显高于后者,P<0.001。结论:1、冠心病患者QTcd数值明显升高。说明QT离散度增加与心肌缺血有关。2、冠心病患者QTcd数值在PCI术后部分降低,部分升高。

周丽[6](2014)在《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治疗后的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评估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后心肌的挽救和恢复作用,评估QT离散度对于其术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临床判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期间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的患者35例,发病后于2周内在我院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支架植入(统称PCI术),其中行急诊PCI术者15例,择期PCI术者20例,其重建血运后冠脉血流分级达TIMI3级标准,分别在心肌梗死入院时(术前)、行PCI术后6H、12H、24H、48H采集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离散度,并分析各组各时段的动态变化。收集我院2010-2011年急性心梗患者未溶栓未做PCI术仅药物治疗者30例(以下简称未手术组),收集其入院时、入院1-2天时以及1-2周时心电图,测量QT离散度。收集健康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研究对象的血压、心肌酶谱、生化等临床指标,综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组QTd在心肌梗死入院时(术前)、行PCI术后6H、12H、24H、48H分别为69.0±11.6ms、56.1±10.1ms、53.7±10.1ms、50.6±9.3ms、47.9±9.0ms,其中急诊手术组术前、术后6H、12H、24H、48H分别为68.7±10.1ms、51.7±8.6ms、48.7±8.5ms、45.7±8.0ms、43.3±7.5ms,择期组术前、术后6H、12H、24H、48H分别为69.3±12.8ms、59.5±10.0ms、57.5±9.7ms、54.2±8.9ms、51.3±8.7ms。急性心肌梗死未手术组患者入院时、2天时、1-2周时QTd分别为69.5±10.5ms、71.3±8.3ms、60.2±8.0ms。正常对照组为30.7±7.8ms。经统计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组QTd在术前与术后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所有患者PCI术后QTd下降,与手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QTd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较未手术组相同时间内QTd下降,且急诊手术组较择期手术组QTd相同时间内下降更快幅度更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在PCI术后的动态变化表明可以通过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氧供和血供,恢复正常的心肌电生理,改善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且急诊PCI术较择期PCI术能更快速更大幅度降低QT离散度。QT离散度可以作为测量心室复极不均匀性的良好的非侵入性临床指标,为心梗术后高危恶性事件的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王超豪[7](2014)在《QT离散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及PCI术后QT离散度的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前言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以斑块破裂、血栓、栓塞或血管痉挛为病理生理特点的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典型心电图表现,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手段可以明确诊断。少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导致误诊。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的猝死多与患者心电的不稳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关,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导致患者猝死。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具有简便、快速、无创、价廉的优点,在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中应用历史悠久,在冠心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中也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学者们已注意到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可造成常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有研究也发现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常规体表心电图也可出现QT离散度的变化。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急性心肌缺血时QT离散度的变化;不同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时QT离散度的变化;PCI术前和术后QT离散度的变化;及PCI术后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对QT离散度变化有无影响。以期为评价常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变化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提供更多的依据。目的:观察: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与QTcd)的变化;2、不同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QT离散度的变化;3、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4、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使用替罗非班QT离散度的变化。探讨QT离散度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份至2013年6月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72例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分析其心电图QT离散度与QTc离散度值。将40例有胸闷、胸痛临床症状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观察1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一、二、三支病变)QT离散度的变化。观察36例心肌梗死行PCI术治疗前后的QT离散度的变化。观察30例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36例PCI术中未使用替罗非班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体表心电图QTd及QTcd值比冠状动脉正常组QTd、QTcd值明显增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二支病变组QTd、QTcd数值比一支病变组增大,三支病变组QTd、QTcd值大于双支病变组,心肌梗死组QTd与QTcd数值较冠状动脉正常组数值显着增大。PCI术后其QTd、QTcd值较PCI术前明显降低,近似接近正常组。PCI术组应用替罗非班后其QTd、QTcd值较未用替罗非班组小,表明PCI术时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够显着降低缺血性心肌的QT离散度,改善预后。结论:①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明显延长,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某种不同程度缺血时QT离散度会增大。②QT离散度数值大小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只数有关,QT离散度数值越大,表明可能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只数越多,缺血越严重。③急性心肌梗死行有效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再灌注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会显着降低QT离散度,表明:心肌局部缺血可能导致心室复极不均一,血运重建再灌注治疗成功后QT离散度降低,有利于稳定缺血心肌的电生理。④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明显缩短患者QT离散度,表明PCI时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有效的抑制了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抗血栓的作用,使局部缺血心肌血供进一步改善,有利于稳定缺血心肌的电生理,患者受益更多。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检测QT离散度的变化可反映缺血心肌的电生理稳定情况。PCI术后局部心肌血供得到改善,QT离散度的降低,可能会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的不稳定性,有利于降低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率。

田小园,计乐群,姬尚义,沈宗林[8](2000)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与心室复极离散度 (QTd)的关系 ,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32例术前、术后和未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32例的心室复极各参数进行分析发现 :1 CABG组术前术后QTd、QTcd、QTLcd组内比较 ,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2 CABG术后QTd、QTcd、QTLcd与未行CABG术QTd、QTcd、QTLcd组间比较、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 3 非手术治疗组前后的QTd、QTcd、QTLcd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果表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改善心室复极离散

王枫岭[9](2006)在《左右冠脉支架术后围术期风险与区域性QT离散度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技术出现以后,给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尤其在冠状动脉支架应用于临床以后,冠心病的死亡率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介入手术后围术期仍是一个不可掉以轻心的关键环节,除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以外,突发恶性心律失常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本研究通过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区域性差别来试图找出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会,来进一步估测左右冠状动脉内的介入操作所固有的围术期风险性。从而加以早期预防和治疗。选择因冠心病而成功进行左、右冠状动脉内PTCA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术期QTd进行研究,以探讨介入治疗术后监护期内病人的事故风险性。对象与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管径狭窄≥70%而成功进行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其中男86例,女44例,年龄46~83岁,平均(64.3±9.7)岁。临床诊断为心绞痛76例,急性心肌梗死(2周后)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4例。左冠脉病变者88例,共置入支架114枚;右冠脉病变者42例,共置入支架60枚。全组共置入支架174枚。术前冠脉平均狭窄(89.1±7.8)%;例均支架1.34枚。术后残余冠脉狭窄≤10%。130例患者中均为单纯左冠状动脉支架或右冠状动脉支架(左右冠状动脉同时置入支架者排除其外),其中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68枚,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40枚,中间支(较大)6枚;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60枚。其中A型病变26处、B型病变90处、C型病变58处。采用Judkin’s法,利用Sedinger穿刺技术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进入6F左右冠脉造影导管或5F多功能冠脉造影导管,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常规多体位投照,确定靶病变的部位及类型,然后先行球囊预扩张,再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支架直径与血管直径之比为1∶1~1.1∶1。病变严重程度以狭窄面积表示。所有病例术前、术中、术后均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要求常规处理。支架置入成功的标准:支架完全跨过靶血管狭窄病变并充分扩张达到要求,其血流恢复达TIMI 3级灌注。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机采用日本光电产ECG-6511型,纸速度为25mm/s,定标电压1mV/10mm。测量心电图的QT间期,每一导联连续量3个,取其均值,右冠状动脉供血区(下后壁代表)主要测量Ⅱ、Ⅲ、aVF、V7~9导联、左冠状动脉供血区(前壁代表)主要测量Ⅰ、aVL、V1~6导联。QT间期终点判别方法:(1)T波与等电位线交点;(2)出现U波,取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3)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同一患者最大QT间期(QTmax)与最小QT间期(QTcmin)之差为QTd。QT间期的心率校正采用Bazett公式:QTc=QT/R-R(1/2)。QTcd即为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计算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QTd变化提示:病人术前QTd及QTcd均超出正常范围,分别为61.36±22.19ms和67.13±10.05ms,但在成功的PTCA+支架术后QTd和QTcd即有大幅度减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而术前、术后心率则无明显变化。推测术后冠状动脉畅通,心肌供血恢复,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复苏,从而使心肌电活动趋于稳定,这也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有效的证据之一。可见冠心病人PTCA+支架术后较术前安全性明显提高。从冠心病人本身来讲,罪犯病变位于那一支冠状动脉,其操作的风险性和围术期的事件率(AMI、猝死等)是不一样的。右冠状动脉的介入操作后QTd和QTcd要明显长于左冠脉支架的病人,在术后第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均如此,特别是术后第一天更明显,右冠状动介入者QTd和QTcd可达52.42±17.45ms、54.00±33.33ms,而左冠状动介入者则是41.41±16.42ms、49.23±42.10ms。P值均<0.05。也就是说在进行右冠状动脉介入操作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围术期更要严密观察,严防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乐观的是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不管是左冠状动或是右冠状动介入者,QTd和QTcd均逐渐缩短,越来越趋于安全。也同时提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是要高度警惕的问题。以术后第一天为例,把左右冠状动脉的供血区域分开来测量计算发现,在右冠状动脉病变而进行右冠状动脉操作时,其反映右冠状动脉供血的导联(以下壁代表)上的QTd和QTcd值为55.56±15.97ms、61.45±26.86ms,明显长于左冠状动脉供血的导联(以前壁代表)上测定值50.42±17.45ms、52.00±32.21ms;而左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左冠状动脉介入操作时,正好相反其左半区域所测QTd和QTcd值46.41±16.42ms、59.18±42.23ms,明显长于右半区域所测值41.21±10.97ms、48.22±33.20ms。P值均<0.05,说明冠心病冠状动脉本身病变以及为该病变所进行的血运重建的操作,对该区域的心肌存在一定的损伤,提示我们进行相关冠状动脉操作时要严密注意该区域好发、多发的心律失常,如右冠状动脉病变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冠状动脉病变时心室颤动的发生等。结论本研究从QTd的角度,观察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前后QTd的变化,提示成功的PTCA使冠脉开放,血流再灌注,可使QTd减小。而且在术后第1天以后随着心电信号的进一步稳定QTd即有明显改善。提示PTCA术在改善心肌缺血同时,也可改善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心率变化不受介入操作的影响,保持稳定。左右冠状动脉的PTCA及支架治疗后,在不同相应导联上所测的QTd和QTcd是有一定区别的,右冠状动脉的介入操作后QTd和QTcd测定值下壁导联要长于前壁导联,而左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后的QTd和QTcd测定值前壁导联要长于下壁导联,从而表现出了QTd、QTcd在不同导联上的区域性差别右冠状动脉的介入操作后的QTd和QTcd的值均要大于左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后,也就意味着尽管介入治疗后病人的总体安全性提高了,但右冠状动脉支架后仍然可能要比左冠状动脉支架后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机会要大,提示进行右冠脉介入的病人围术期仍要进行更严密的监护,决不能掉以轻心。

郑行春,陈良龙,林朝贵,胡榕,张飞龙[10](2004)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QTc离散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对 QT离散度 (QTd)和 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 34例冠心病患者行 CABG术前及术后心电图 ,测定其 QTd和心率校正的 QT离散度(QTcd)。 结果 术前病人的 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 ,CABG术后病人的 QTd、QTcd显着减少 (P<0 .0 1 )。 结论 CABG能使 QTd、QTcd减少 ,QTd、QTcd在 CABG术前病情判断及术后疗效观察中有一定价值

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运重建术后心电复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手术方法
    1.3 QTd测量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CABG术前、术后及对照组的QTd、QTcd变化
    2.2 GABG治疗术前、术后及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程度及LVEF变化
3 讨论

(4)《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A
    阿霉素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Angio Light系统
    Apelin-APJ系统
B
    白蛋白
    白藜三醇
    白细胞介素8
    半乳糖凝集素3
    比伐芦定
    吡哆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标志和徽章
    并发症
    病理学,临床
    病例报告
    病例对照研究
C
    C反应蛋白质
    侧支循环
    超声检查,介入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
    晨峰血压
    成纤维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抽吸
    除颤器,植入型
    触发,活动
    磁共振成像
    雌激素
    刺激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甲状腺素
    催乳素
    存活率
D
    大动脉炎
    代谢综合征
    丹参酮
    胆红素
    蛋白激酶类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导管插入术
    导管消融术
    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
    登革热
    低钠血症
    低温
    抵抗素
    碘
    电刺激
    电极,植入
    电生理学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僵硬度
    动脉炎
    动脉粥样硬化
    动作电位
    对比剂肾病
    对比研究
    多导睡眠监测仪,便携式
    多柔比星
    多态性,单核苷酸
    多中心研究
E
    二级预防
    二甲双胍
    二尖瓣狭窄
F
    泛素蛋白连接酶类
    方法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
    放射性核素显像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肺栓塞
    肺炎
    缝隙连接蛋白类
    氟伐他汀
    妇女
    腹膜透析
G
    钙化
    肝素
    感染
    干扰素诱导剂
    干细胞
    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血压
    高血压,肺性
    高血压,妊娠性
    高血压,足细胞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Gensini积分
    骨桥蛋白
    GRACE评分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斑块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
    冠状血管
    冠状血管痉挛
    冠状血管造影术
    灌注成像
    光密度测定法
    过敏反应
H
    核纤层蛋白A型
    Hep G2细胞
    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素
    呼吸障碍
    华法林
    环匹阿尼酸
    患病率
    磺达肝癸钠
J
    肌,平滑,血管
    肌钙蛋白
    肌联蛋白
    肌细胞,心脏
    基因
    基因表达调控
    基质金属蛋白酶3
    激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诊
    疾病特征
    脊髓损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类
    间隔封堵器
    减阻剂
    健康行为
    降钙素
    降血脂药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切除术,化学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颈动脉损伤
    颈动脉狭窄
    静脉血栓形成
    局部血流
    巨噬细胞
K
    抗凝药
    抗心律失常肽10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
    可降解
L
    老年人
    雷米普利
    雷帕霉素
    类风湿性
    冷
    离子通道
    利伐沙班
    利拉鲁肽
    利钠肽,脑
    利钠肽,重组
    利肽素
    连接蛋白43
    连接蛋白类
    流行病学
    硫化氢
    螺杆菌,幽门
    氯吡格雷
    氯化钙
M
    门控血池显像
    免疫学
N
    那屈肝素
    脑啡肽酶
    脑血管意外
    内皮,血管
    内皮缩血管肽1
    内皮细胞
    内向整流钾通道
    NF-k B
    尼古丁
    尼加拉瀑布样T波
    年度报告
    年龄因素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脓毒症
P
    培哚普利
    评论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葡萄糖代谢障碍
    葡萄糖耐量试验
    普罗帕酮
Q
    气候
    气囊扩张术
    憩室
    前列地尔
    前列腺素E2
    前瞻性研究
    青少年
    QT延长综合征
    曲美他嗪
    缺血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
R
    桡动脉
    人参皂甙类
    RNA干扰
S
    3D打印
    肾动脉狭窄
    肾疾病
    肾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小球滤过率
    肾脏
    肾脏功能衰竭,慢性
    生活质量
    生物多样性
    生长分化因子15
    室间隔缺损
    嗜铬细胞瘤
    受体,血管紧张素
    输血,预后
    栓塞和血栓形成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顺应性
    死亡率
    随访研究
T
    糖尿病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体外循环
    体重
    替米沙坦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T淋巴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Turner综合征
    T细胞
W
    外科手术,微创性
    危险管理
    危险性评估
    危险因素
    微RNAs
    微循环
    围手术期并发症
    维生素E
    维生素K
    尾加压素
    胃肠出血
    5-羟葵酸
X
    西洛他唑
    吸烟戒断
    细胞保护
    细胞凋亡
    细胞结构
    细胞生理过程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细胞增殖
    纤维蛋白原
    氙气
    腺苷三磷酸
    腺嘌呤核苷酸类
    相关血管
    缬沙坦
    心导管插入术
    心电描记术
    心动过速,室上性
    心动过速,室性
    心动过速,折返性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持续性
    心房重构
    心肺复苏术
    心肌
    心肌病
    心肌病,肥大性,家族性
    心肌病,肥厚性
    心肌病,酒精性
    心肌病,扩张型
    心肌病,限制性
    心肌肥厚
    心肌梗死
    心肌疾病
    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
    心肌纤维化
    心肌消融术
    心肌血管重建术
    心肌炎
    心肌营养素1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理学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室性
    心率变异性
    心内膜炎
    心肾综合征
    心室电风暴
    心室功能障碍,左
    心室功能障碍、右
    心室室壁瘤
    心室重构
    心血管畸形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造影术
    休克,心原性
    心脏瓣膜成形术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功能试验
    心脏破裂,梗死后
    心脏起搏器,人工
    心脏缺损,先天性
    心脏室壁瘤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移植
    心脏再同步化
    信号传导
    性别特性
    性别因素
    胸腺肽α1
    血沉
    血管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活性肽
    血管疾病
    血管内膜
    血管舒张
    血管再狭窄
    血流储备分数,心肌
    血流动力学
    血栓
    血栓栓塞
    血栓形成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增多
    血压
    血压变异性
    血脂异常
Y
    压力
    烟草
    盐酸小檗碱
    氧化性应激
    药物毒性
    药物疗法
    药物洗脱球囊
    夜间
    伊伐布雷定
    胰岛素抗药性
    遗传变异
    遗传学
    乙酰半胱氨酸
    婴儿
    婴儿,新生
    应激
    有机磷化合物
    右美托咪定
    右心室
    预测
    预后
    预激综合征
    鸢尾素
    晕厥,血管迷走性
    炎症
Z
    载脂蛋白类
    再灌注损伤
    再同步化治疗
    藏红花苦素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扎考比利
    诊断
    诊断,鉴别
    震波治疗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正压呼吸
    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脂蛋白类,HDL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
    脂联素
    治疗结果
    肿瘤坏死因子类
    昼夜节律
    主动脉
    主动脉,胸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弓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胸
    主动脉内气囊泵
    主动脉狭窄,瓣膜上
    转化生长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装置取出
    子痫
    自主神经系统
    综述
    总结性报告
    组蛋白酰基转移酶
    左卡尼汀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左西孟旦
    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室重构

(5)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校正QT离散度的早期改变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CAG 及 PCI 方法
        2.2.2 校正 QT 离散度的测量
    2.3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
    3.2 结果
        3.2.1 QTcd 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3.2.2 QTcd 与冠脉病变数量之间的关系
        3.2.3 PCI 术对 QTcd 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对 QTcd 的影响
    4.2 病变血管数量对 QTcd 的影响
    4.3 PCI 对患者 QTcd 的影响
        4.3.1 PCI 使冠心病患者 QTcd 降低
        4.3.2 PCI 使部分冠心病患者 QTcd 先升高后降低
    4.4 PCI 术前术后测量 QTcd 的意义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QT离散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及PCI术后QT离散度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对象
    2.方法
结果
0.05) 。'>3.非手术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离散度无差异 (P>0.05) 。
讨论

(9)左右冠脉支架术后围术期风险与区域性QT离散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左右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术期风险与区域性QT离散度的关系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左右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术期风险与区域性QT离散度的关系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1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QTc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Tp-ec、Tp-e/QT比值与CABG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对恶性心电生理事件的预测价值[J]. 庞莉,王熙,刘梅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1(02)
  • [2]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运重建术后心电复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仇鑫.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J]. 李红卫,常新,赵根尚,张冰慧.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6(08)
  • [4]《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J]. 宁田海,佟金. 中国循环杂志, 2015(12)
  • [5]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校正QT离散度的早期改变及临床意义[D]. 杨雪. 南昌大学, 2014(01)
  • [6]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D]. 周丽. 苏州大学, 2014(10)
  • [7]QT离散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及PCI术后QT离散度的变化研究[D]. 王超豪.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8]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 田小园,计乐群,姬尚义,沈宗林.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0(02)
  • [9]左右冠脉支架术后围术期风险与区域性QT离散度的关系[D]. 王枫岭. 郑州大学, 2006(05)
  • [1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QTc离散度的影响[J]. 郑行春,陈良龙,林朝贵,胡榕,张飞龙.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03)

标签:;  ;  ;  ;  ;  

冠状动脉搭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