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代谢及其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谷氨酰胺代谢及其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一、谷氨酰胺的代谢及在肠外营养液中应用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朱明炜,杨桦,陈伟,王新颖,江华,唐云,贾震易,周华,赵彬,陈丽如,康维明[1](2021)在《静脉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文中研究指明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分, 进入体内可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 具有维护肠屏障、改善免疫、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控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等功能。大量临床证据显示, 其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合理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临床实践中发现,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在适用人群、使用剂量等多方面国内外尚存在不同意见。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 遵循最新指南和共识编写国际标准, 形成该专家共识, 以期达到"规范应用、患者收益"的目标。

肖鹏翔[2](2021)在《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患者术后各项恢复指标的对比,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了解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早期肠内营养在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为肝移植术后的管理提供更为细致、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同源异体肝移植术患者的全部病例资料,共计103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了93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8岁,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肝移植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肝移植术后早期仅给予全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排便后再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术前的MELD评分进行分级,分析在不同的MELD分级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对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情况。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统计的93例患者,总感染人数为59人(62.4%),其中试验组31人,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的为15人(48.3%,15/31),对照组62人,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的为44人(70.9%,44/62)。1.对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总胆红素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对性别、是否感染、Meld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对照组的感染率(70.9%)显着高于试验组(48.3%),其余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2.对性别、MELD评分、是否有非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使用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发现是否感染、MELD评分和肠内营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感染者的Meld评分更高,其余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3.对是否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非感染并发症的感染可能性是无非感染并发症的6.065倍,手术时间每增加1个小时,感染的发生率会增加0.548倍。结论:1.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2.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还与手术时间及术后非感染并发症之间存在联系。3.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一定的时间后,它对减少术后感染率发生的作用逐渐降低。

林彦馨[3](2021)在《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及钙磷相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考察新生儿肠外营养处方的使用情况,研究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的钙磷相容性以及含钙的肠外营养液稳定性,为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新生儿肠外营养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新生儿科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通过HIS系统调查整理我院2019年1月份至6月份的新生儿肠外营养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和探讨新生儿肠外营养的合理性。第二部分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的钙磷相容性研究参照新生儿肠外营养基础处方,保持葡萄糖浓度8%,分别设计处方中氨基酸浓度(1、2、3%)、葡萄糖酸钙浓度(1-21 mmol/L)、甘油磷酸钠浓度(2-42 mmol/L)。室温放置0、8、24 h,进行外观、p H值、不溶性微粒、显微镜下的考察,绘制钙磷相容性面积图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第三部分钙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影响参照新生儿肠外营养基础处方,设计含不同钙浓度(0、5、8、10、12 mmol/L)的肠外营养处方共5组。室温放置0、8、24 h,分别考察样品的外观、p H值、不溶性微粒、脂肪乳粒径和多分散指数,探讨不同浓度钙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新生儿科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本次调查共收集处方860份,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电解质浓度、热氮比基本合理;426份处方(49.53%)氨基酸浓度偏低,钙、磷添加剂量普遍偏低,221份处方(25.7%)糖脂比偏低。第二部分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的钙磷相容性研究氨基酸浓度为1%时,钙、磷制剂浓度过高可导致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加超出药典标准,且显微镜下观察到沉淀聚集形态。氨基酸浓度为2、3%时,肠外营养液中0-21 mmol/L的葡萄糖酸钙和0-42 mmol/L的甘油磷酸钠在24 h内有良好的相容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氨基酸浓度(OR=0.002 P=0.0379)为沉淀产生的保护因素,钙浓度(OR=2.650 P=0.0334)、磷浓度(OR=1.771 P=0.0100)为沉淀产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为:P=1/(1+e33.2381+6.1533X1-0.9745X2-0.5718X3)(X1:氨基酸浓度,X2:钙浓度,X3:磷浓度),最佳临界值为0.428,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89.3%。第三部分钙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影响5组含不同钙浓度的样品放置24 h未出现分层、挂壁、絮凝等现象;24 h内p H值波动范围为5.96-6.21,随放置时间延长,p H值呈略微下降趋势,但整体p H值保持稳定;放置24 h,钙浓度0、5mmol/L的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要求;钙浓度8、10、12mmol/L放置24 h时,不溶性微粒均超出药典标准;放置24 h,脂肪乳粒径在263.9-317.6 nm范围内浮动,脂肪乳平均粒径基本保持稳定;5组样品的多分散指数均小于0.2,脂肪乳分散性较好;但钙浓度10mmol/L放置8、24h出现大于5μm的乳粒占比超出药典标准。结论:为保证新生儿使用肠外营养液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示药师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在审核各指标合理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可利用预测模型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的钙磷相容性进行预测;建议在含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液中添加钙浓度不超过5 mmol/L,并在24 h内输注完毕。

徐璐,陈玲,胡文波[4](2020)在《7S模式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采用7S管理模式,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肠外营养液配置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选取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2019年1~6月相关差错数量情况,与2019年7~12月实施7S管理模式后的差错数量比较,并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科室的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肠外营养液差错低于实施前,工作效率及科室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运用7S管理模式对降低配置肠外营养液的差错率效果显着,具有可行性。

李碧艳,张志超[5](2020)在《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避免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与某些药品的配伍使用造成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联用的配伍稳定性及禁忌。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查阅有关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联用配伍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稀释后稳定;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兰索拉唑、碳酸氢钠注射液、注射用夫西地酸钠等药物配伍后有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发生。结论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避免联用,确保药物安全使用。

申中美[6](2020)在《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目前已发表的参苓白术散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学依据;2.通过观察分析肠道菌群-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与提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1.Meta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共4个数据中有关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全部文献,对经研究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选择的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数据的统计、Meta分析,以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结局指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2.动物实验:将70只实验用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谷氨酰胺组和培菲康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含生药1g/ml的生大黄水煎剂按20ml/kg剂量灌胃,持续时间为8天,频率为每日1次,制备IBS-D模型。密切观察并每日记录各组大鼠的腹泻情况以及活动、体重变化等情况。造模成功后,除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外,各组分别灌胃相应受试药物,两周后进行盲肠内容物、肠道组织取材。观察实验动物的肠道组织病理学,检测大鼠盲肠内容物中肠球菌、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测定肠道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的mRNA和蛋白水平,测定黏蛋白2(MUC2)、肠碱性磷酸酶(IAP)、核因子κ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水平,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Meta分析:4个数据库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72篇,通过筛选,最终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均为国内期刊论文且均在中国境内进行。纳入病例共计1147例,治疗组为582例,对照组为565例,有3项试验共脱落14例患者,对最终纳入的1133例病例(包括治疗组574例以及对照组559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及数据分析。依据试验措施的不同,将纳入的14项试验分为两组,分析结果证实参苓白术散组以及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ta分析结果说明参苓白术散能够显着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总有效率,且未出现与中药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2.动物实验:①在肠道菌群方面,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盲肠内容物中肠球菌、肠杆菌的数量明显上升(P<0.01),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状。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培菲康和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大鼠盲肠内容物中肠球菌、肠杆菌的数量明显下降(P<0.05),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有部分改善作用,但未达统计学显着差异。②在肠道组织病理学方面,正常组大鼠肠腔绒毛长度均匀,排列紧密,杯状细胞数量正常。模型组大鼠可见绒毛缩短,杯状细胞减少。谷氨酰胺、培菲康和参苓白术散各剂量组对于模型大鼠肠道组织绒毛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③在肠道组织紧密连接蛋白分子(ZO-1、Occludin和Claudin)的mRNA和蛋白水平方面,谷氨酰胺颗粒、培菲康胶囊和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可明显上调ZO-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量,对于Claudin的mRNA表达量也有上调趋势。参苓白术散中、低剂量组对于ZO-1、Occludin和Claudin的mRNA表达量变化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谷氨酰胺颗粒、培菲康胶囊和参苓白术散高、中剂量组可明显上调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量,对于Claudin的蛋白表达量也有上调趋势。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对于ZO-1、Occludin和Claudin的蛋白表达量变化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④在结肠屏障调节相关分子(MUC2、IAP)的mRNA表达水平方面,培菲康和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对于模型组大鼠MUC2的mRNA表达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谷氨酰胺组MUC2的mRNA表达也有显着上调。各受试药物组对于IAP的mRNA表达均未见显着影响。⑤在肠道炎症信号分子(NF-κB、p38MAPK)的表达水平方面,各受试药物组对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和p38MAPK的mRNA表达均未见显着影响。结论:1.Meta分析显示参苓白术散单用或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切实有效,未发生明确与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参苓白术散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2.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培菲康、谷氨酰胺可以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组织病理学,调控其紧密连接蛋白分子、结肠屏障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且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这提示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合前期研究基础来看,肠道菌群-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挥效果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段丽萍[7](2020)在《我院肠外营养处方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我院肠外营养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2 000例住院患者的2 000份肠外营养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肠外营养处方中各营养物质占比、肠外营养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并对肠外营养处方的日平均费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围术期患者肠外营养处方各营养素合理范围占比分别为氨基酸73.90%、葡萄糖97.70%、热氮比79.35%、糖脂比81.75%、一价阳离子84.75%、二价阳离子92.90%。2 000份肠外营养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87张。其中未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占比最高,为47.43%,其次磷盐选择不合理、胰岛素应用不适宜分别为25.67%、20.94%,复方氨基酸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配比不当占比最低,为2.05%。患者的平均日费用600~899元的肠外营养处方占比最高,为34.55%;其次300~599、<300元占比分别为23.85%、20.60%;而平均日费用>1 200元占比最低,为3.40%。结论我院住院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用药存在不合理之处,因而临床中应加强对肠外营养处方的规范使用,以确保用药处方的合理性,并实现肠外营养处方的经济性最优化。

吴巧灵[8](2019)在《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因素分析及强化营养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美国学者Clark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Retardation,EUGR)的概念,是指早产儿出院时的生长发育计量指标(体重、身长、头围)低于同期同胎龄儿平均生长参数的第十个百分位数。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对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研究的深入以及营养强化策略的实施,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并不明显。近一些年的研究发现,早产儿中仍旧有大约50%的患儿发生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最主要的原因是早产导致的低出生体重和小胎龄。另外,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早期营养摄入不足、胎儿出生后体重下降、恢复与疾病等众多因素也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与晚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力水平有一定关系。近些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带来的后期体重过度追赶增长会增加成年期某些疾病,使其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研究表明,早产儿在其出生后的早期,积极的营养干预能将由于出生引起的营养损失降到最低,并有可能降低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为防止生后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增加早产儿的营养,同时满足早产儿追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实施积极的营养策略,尽早开始胃肠道营养和母乳喂养,胃肠喂养不足的尽早静脉输入氨基酸、脂肪乳和糖等主要营养素以及水、电解质,对其生长都有积极影响。另外,了解与早产儿认知发展相关的长期危险因素需要长期的跟踪研究。所以,后续的跟踪随访、评估,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认知能力提高。基于以上研究基础和背景,本课题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目的是对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情况和发病因素做一下分析,并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为其提供积极的营养支持并评估此营养方案在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目的在于分析评价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体格发育情况及神经运动发育的状况并讨论和探索早期进行随访和干预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为降低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和在临床实践中探寻合适的营养支持和建立出院后随访及早期干预策略,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产生提供一定的临床实验基础。方法第一部分本研究对象来自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且生后住其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根据出生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把所有研究对象分成适于胎龄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视患儿情况尽早开奶,如有母乳,首选母乳,没有母乳,采用早产儿配方奶,视病情逐渐增加奶量。如果患儿出现较多胃溜留等喂养不耐受,甚至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则停止经口喂养。肠道喂养不足的部分,补充静脉营养,按照不同的营养方案随机分为传统营养组(非强化营养组)和强化营养组。传统营养组,对于氨基酸的补充,生后12-24小时开始给予小儿氨基酸0.5g/kg·day,按照0.5g/kg.day递增,直至3.5g/kg·day;对于脂肪的补充,生后24小时给予脂肪乳0.5g/kg·day,按照0.5g/kg·day递增,总量不超过3g/kg·day;强化营养组,生后12-24小时开始给予小儿氨基酸1.5-2g/kg·day,按照0.5-1g/kg·day递增,直至3.5g/kgday,生后24小时给予脂肪乳1g/kg·day,按照0.5g/kg·day递增,总量不超过3g/kg·day;两组补充葡萄糖起始都是按照5-6g/kg·day,逐渐增至16-18g/kg·day。出院标准为至少观察24小时体温正常,经口喂养自主吸吮好,喂养期间不伴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下降,未吸氧下SaO2维持在90%以上,一周以上无呼吸暂停。入院体重不足2000克者,出院体重需>2000克。采集并记录患儿胎龄,母亲孕期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多胎,患儿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等病史。记录患儿开始喂奶时间,使用胃管天数,静脉营养使用时间,达到全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等。分别记录体重、头围、身长等指标。第二部分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且存活下来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VLBWI),出院后定期到高危儿门诊随访,分成了两组,研究组82例,第一次随访时间为出院后第7-10天,矫正胎龄40周随访一次,矫正月龄1-6个月期间每个月随访一次,7个月到12个月之间每2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每个患儿都进行生长发育指标测量(身长、体重、头围)和20项神经行为测定,矫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进行了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并填表及评估其营养状况并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治疗方案;对出现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及神经行为异常者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和康复训练(被动运动:抚触、按摩、婴儿操及主动运动训练翻身、坐、爬行、站立等),并根据每次神经行为检测情况调整干预方法。对照组25例,都是未按时随访的高危儿,在其矫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进行电话回访进行咨询、记录相应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s),组与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在144例早产儿中,分别按照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和出生三项计算,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27.08%、13.19%、20.14%和8.33%。分别按照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和出院三项统计分析,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达到 61.1 1%、20.83%、25.69%和 11.81%。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组与适应胎龄组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出生身长、出生头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组与适应胎龄组在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方面和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静脉营养应用的时间、住院天数、体重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及头围增长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把早产儿根据出生体重分成三个组,按照出生体重比较: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组中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高,出生体重2000-2500克组次之,1500-20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低,三个组之间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出生身长比较,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最高,出生体重2000-2500克组次之,1500-20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低。按照出生头围比较,三组之间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按照出生三项比较,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最高,出生体重1500-2000克组次之,2000-25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低。按照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分别比较,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组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最高,出生体重1500-2000克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次之,出生体重2000-2500克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低。此外,按照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分别评比,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组里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97.44%,46.15%,43.59%。适于胎龄儿组对应比例分别为47.62%、11.43%和19.05%。统计学分析发现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均高于适于胎龄儿组。母亲子痫前期对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和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体格发育上,传统营养组与强化营养组在体重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出院身长、出院头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身长增长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总的住院时间、出院体重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血生化方面的研究变量上传统营养组与强化营养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清钙、血清磷、血肌酐、尿素氮、胆汁酸、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NBAP)等研究变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研究组患儿第一次随访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的发生率为71.59%,给予个性化营养指导,矫正月龄6个月时降至17.07%,矫正月龄12个月时两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2.1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时进行20项神经运动检查,对检查可疑及异常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随月龄增加神经运动检查异常的发生率下降;矫正月龄6个月、12个月时分别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检测,研究组发生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31 人(发生率37.08%)。矫正月龄12个月研究组发生NDI的12人(发生率24.39%),发生脑瘫(Cerebralpalsy,CP)的3人(发生率3.65%),对照组发生NDI的8人(发生率为32.00%),发生CP的4人(发生率为16%),两组PDI<70、MDI<70及脑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没有患儿发生双眼失明及听力损伤的。结论1.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出生体重和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成反相关,即出生体重越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越高。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儿是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高危人群。2.通过对母亲产前患有子痫前期、多胎妊娠(双胎及双胎以上)、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并发症包括: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进行高危因素统计分析发现:母亲子痫前期不仅仅是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同时对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3.强化营养可以促进体重、头围和身长的增长。强化营养对肾功能、血脂水平、血浆蛋白含量、胆汁酸、碱性磷酸酶、钙、磷等大多数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4.建立完善的随访机制,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出院后给予早期指导,大多数可以在矫正月龄12个月之前实现追赶性生长,而小于胎龄儿可能是受营养程序化的影响,较难以实现宫外早期的追赶性生长。5.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出院后给予规律随访、早期干预和指导,对改善其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以及降低其脑瘫发生均有帮助。

文庆燕,吉雪珂[9](2019)在《某医院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肠外营养药物使用量逐年递增,可为无法进食、代谢高等重症患者提供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脂肪乳等必要能量供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正常生理机能[1],肠外营养液成分复杂,相互之间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促进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使用,本研究对某医院2017年全胃肠外营养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收集某医院2017年使用全胃肠外营养液的处方,共计2 875袋,主要分布在15个病区。统计肠外营养液品种、组成

王二款,周丽芳[10](2019)在《儿童个体化全肠外营养液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个体化设计的儿童全肠外营养(TPN)液使用情况,促进TPN支持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09例住院患儿个体化设计TPN液处方3 060张,并查阅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结合临床诊断和住院天数等信息,对TPN液应用的适应证、使用疗程、营养素种类、各营养组分配比和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使用TPN液适应证用药189例(91. 40%),使用疗程<4 d 60例(28. 71%),应用强化营养素谷氨酰胺(1~2 d)和ω-3鱼油脂肪乳(<10 d)的使用疗程过短;糖脂比合格率88. 30%,热氮比合格率82. 51%,非蛋白热量、液体量和糖胰比合理。结论:我院儿童使用个体化TPN液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谷氨酰胺的代谢及在肠外营养液中应用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谷氨酰胺的代谢及在肠外营养液中应用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和研究成果

(3)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及钙磷相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新生儿科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PN处方品种组成
        3.3 PN处方各指标范围及占比情况
    4 讨论
        4.1 新生儿肠外营养临床使用情况
        4.2 新生儿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
        4.2.1 葡萄糖
        4.2.2 氨基酸
        4.2.3 电解质
        4.2.4 糖脂比
        4.2.5 热氮比
第二部分 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的钙磷相容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
        2.1 仪器
        2.2 试剂
    3 方法
        3.1 处方
        3.2 处方调配
        3.3 考察指标
        3.4 钙磷相容性面积图绘制
        3.5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外观考察
        4.2 pH值测定
        4.3 不溶性微粒测定
        4.4 显微镜检查
        4.5 钙磷相容性面积图绘制
        4.6 Logistic回归
        4.6.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
        4.6.2 建立预测模型
        4.6.3 预测模型拟合优度检测
        4.6.4 预测模型评价
    5 讨论
第三部分 钙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影响
    1 前言
    2 材料
        2.1 仪器
        2.2 药品与试剂
    3 方法
        3.1 处方
        3.2 处方调配
        3.3 考察指标
        3.4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外观考察和苏丹红检测
        4.2 pH值测定
        4.3 不溶性微粒测定
        4.4 脂肪乳粒径测定
    5 讨论
全文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国内外指南的新生儿肠外营养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7S模式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PIVAs肠外营养液调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医嘱输入差错
    1.2 审方、排药差错
    1.3 调配、出仓核对差错
2 全面实施7s模式管理的途径和措施分析
    2.1 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2.2 7S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分析
        2.2.1 整理
        2.2.2 整顿
        2.2.3 清扫
        2.2.4 清洁
        2.2.5 素养
        2.2.6 安全
        2.2.7 节约
3 结果

(5)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与稀释载体溶液配伍
    2.2 在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
    2.3 配伍禁忌药物及产生原因分析
3 小结

(6)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1.3 发病机制
        1.4 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2 中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治疗现状与进展
第二部分 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检索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研究数据提取
        3.5 文献质量评价
        3.6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文献筛查
        4.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4.3 文献质量评价
        4.4 疗效评价: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
        4.5 敏感性分析
        4.6 发表偏倚
        4.7 安全性分析
        4.8 其他
    5 讨论
第三部分 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动物实验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动物
        2.3 剂量设置及依据
        2.4 大鼠IBS-D模型的制备
        2.5 分组及治疗
        2.6 标本收集
        2.7 检测指标
        2.8 结果统计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的腹泻症状及体重改变
        3.2 肠道菌群分析(分类计数)
        3.3 对肠道上皮细胞的影响
        3.4 对肠道菌群-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
第四部分 讨论
    1 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1.1 组方分析
        1.2 现代药理研究
    2 参苓白术散对IBS-D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 参苓白术散治疗IBS-D的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3.1 肠道菌群的变化
        3.2 肠上皮细胞的变化
        3.3 肠道菌群-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变化
    4 参苓白术散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初探
第五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表
    附录3 进行不同种类动物间剂量换算时的常用数据
    附录4 实验动物症状记录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我院肠外营养处方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患者围术期肠外营养处方中各营养物质占比分析
    2.2 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分析
    2.3 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用药经济性分析
3 讨论

(8)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因素分析及强化营养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况的临床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随访及其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英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某医院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肠外营养液使用品种分析
    2.2 病区使用情况分析
    2.3 不合格处方分析
3 讨论
    3.1 品种分析
    3.2 病区使用情况分析
    3.3 不合格处方分析
        3.3.1 糖脂比例不合理:
        3.3.2脂肪乳使用不当:
        3.3.3 丙氨酰谷氨酰胺使用不合理:
    3.4 应对措施

(10)儿童个体化全肠外营养液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TPN患儿年龄分布
    2.2 TPN患儿疾病类型分布
    2.3 TPN使用疗程
    2.4 TPN液体量及供能物质比例
    2.5 TPN营养素品种及处方数情况
3 讨论
    3.1 TPN患儿疾病类型分布及适应证评价
    3.2 TPN使用疗程评价
    3.3 TPN液体量及供能物质比例
    3.4 TPN营养素配比及种类分析
    3.5 非蛋白热量
    3.6 糖脂比
    3.7 热氮比
    3.8 糖胰比和胰岛素的应用方式
    3.9 谷氨酰胺应用情况
    3.1 0 ω-3鱼油脂肪酸应用情况
    3.1 1 联合用药不合理情况
4 结论

四、谷氨酰胺的代谢及在肠外营养液中应用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静脉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J]. 朱明炜,杨桦,陈伟,王新颖,江华,唐云,贾震易,周华,赵彬,陈丽如,康维明.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1(04)
  • [2]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D]. 肖鹏翔. 大理大学, 2021(09)
  • [3]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及钙磷相容性研究[D]. 林彦馨.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4]7S模式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管理中的应用[J]. 徐璐,陈玲,胡文波.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18)
  • [5]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相关研究[J]. 李碧艳,张志超. 海峡药学, 2020(04)
  • [6]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D]. 申中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我院肠外营养处方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分析[J]. 段丽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4)
  • [8]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因素分析及强化营养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D]. 吴巧灵. 山东大学, 2019(03)
  • [9]某医院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J]. 文庆燕,吉雪珂.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1)
  • [10]儿童个体化全肠外营养液应用分析[J]. 王二款,周丽芳. 儿科药学杂志, 2019(06)

标签:;  ;  ;  ;  ;  

谷氨酰胺代谢及其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