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优势与融资风险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优势与融资风险

一、谈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优势与融资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孟诗雅[1](2021)在《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及控制研究 ——以“格力转债”为例》文中提出

郑映涵[2](2021)在《可转债融资风险研究 ——以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市场投资者和企业约定,在未来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时,可以将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转化为公司的股票,这样的有价证券被称之为可转换债券。因此相比于普通债券的债权性,可转换债券还具备股票的股权性。同时,与传统股票的交易方式不同,可转债在买卖当日便可重新进行交易,并取消了限制股权性工具常用的涨跌比例限制,宽松的交易规则使得可转债颇受短线投资者的推崇,因此近年来可转债市场日益火热。然而,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较为迟缓,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故而市场对可转债的融资风险缺乏基本的认知,对可转债融资风险的防范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更没有形成相应的方案以供实施。通常来说,大多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初衷就是拿股权换资金,发行可转债实质上就是贩卖一种股票购买权,根本目的是希冀其未来能成功转股。因此,在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过程中,设计的可转债的发行条款不合理不创新,把握不清发行时机,对公司财务指标的监管和预警不到位,这些问题导致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活动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潜在伤害。作为一篇案例研究论文,本文以在2020年年中不幸触发回售导致转股失败的辉丰转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并佐以其他类似公司发行的可转债与辉丰转债进行对比分析。首先,本文探究辉丰股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因,认为辉丰之所以发行可转债主要是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项目融资需求、优化资产结构、内部资金不足、降低融资成本。此外,笔者还从若干新颖角度对辉丰转债整个存续期中潜藏的风险进行综合考察,了解到辉丰股份在可转债发行和存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宏观层面风险、发行时机风险、利率设计风险、下修条款保护下触发回售条款的风险和发行企业自身风险等五个方面。最后,根据上述的研究,本文还为各相关利益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在文章的最后,本文建议,企业在应对可转债融资风险时,应当培养整体的风险观,并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机制。针对发行时机风险,上市公司应当全面评估自身的状况,并密切关注资本市场的动态,对本企业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期的选定要有清晰明白的认识。针对可转换公司债券条款设计风险,上市公司应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合理设计条款,平衡三方利益,帮助本企业更好地融得资金,避免发生转债回售的情况。针对发行公司自身风险,企业除了完善风险防御机制以外,还必须注重研发,注重科技创新,必须在R&D上舍得投入,致力于打造和维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的创新点有二:一是在于笔者以现实存在的辉丰转债的融资失败事件为例来分析可转债融资风险因素,从具体的案例中得出有普遍实践意义的结论,具有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特征。二是本文并不仅仅是着眼于某一个节点的单个风险,而是围绕可转债融资风险因素,系统地对可转债融资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如对可转债的发行、回售、转股等诸多节点,进行风险的识别、规避及控制,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张聪媛[3](2021)在《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策略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集债券、股票和期权的性质于一身。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丰富多样,可转换债券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2017年以来,我国证监会限制增发,鼓励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债在我国资本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热潮。可转换债券对于持有者而言相当于一份看涨期权,在转股期开始之后,投资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将可转换债券转为股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都更偏向于股权融资,但是股权融资可能导致稀释股权,公司股权规模扩大,在股价方面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可转换债券因为其同时具有债权性和股权性两个特点,且利率一般比其他融资方式低,投资者还可以根据情况对持有至到期还本付息还是转股有选择权,所以有很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这种融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市场以及规模都尚未成熟,处于正在发展阶段,国内的企业也缺乏可转债融资过程中融资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也有很多可转换债券发行失败的案例出现。本文以蓝思科技发行的蓝思转债为例,分析了可转换债券发行前后的情况。蓝思科技可转债发行虽然最终成功,但是根据发行结果公告显示向公众投资者发行的蓝思转债弃购率高达12.65%。蓝思科技在蓝思转债发行初期经历了一波三折,为外界所不看好,但是最终发行并转股成功,很有借鉴意义。本文将可转债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分为发行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三类,并且根据分好的三个类别分别进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案例公司蓝思科技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对三个方面的管理效果进行了阐述。最后根据此次发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蓝思科技的应对提出了总结和启示,希望能为其他利用可转换债券的公司提供借鉴。

崔巍[4](2020)在《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债券,凭借其特有的转股权所带来的灵活性,逐渐成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所主要考虑的融资工具之一。然而,由于可转换债券在转股之前本质上依然是债券,所以其违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虽然在目前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下,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公司尚未发生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但随着我国债券违约的常态化以及可转换债券发行条件的逐步放宽,未来我国发生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因此,对目前已有的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性地向未来试图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提出相关建议,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以汇源果汁2019年1月24日发生的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作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该公司在可转换债券发行前至违约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进行整理,发现造成此次违约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汇源果汁在设计可转换债券的条款时未能正确考虑转股失败后公司所面临的压力,这为后来的违约埋下了伏笔;第二,汇源果汁在选择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机时未能正确判断市场未来的走势,导致其公司股价在可转换债券发行不久后便受大盘影响而大幅下挫,直到2018年4月3日宣布停牌时仍处于初始转股价之下;第三,汇源果汁由于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其财务人员在未经管理层批准的情况下,违规向其董事长朱新礼旗下关联公司提供贷款,这使得其股票在这一事件被曝光后被迫停牌,也间接导致了后来可转换债券的转股失败;第四,汇源果汁近年来的财务状况整体不佳,而在违规提供贷款事件发生后,汇源果汁本就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受到进一步的冲击,使得其在可转换债券到期日来临时无法及时支付足额现金以赎回债券,最终导致违约事件的发生。在此次研究的过程中,本文采取了将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原因的分析与可转换债券的融资过程相结合的思路,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阶段、存续阶段以及到期阶段所发生的相关事件作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进行分析,同时也丰富了学术界在可转换债券违约原因的案例研究方面的成果。除此之外,作为中国果汁行业的知名企业,汇源果汁在中国无疑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同时此次违约事件从发生至今不到一年半,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相关的详细研究,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苗永强[5](2020)在《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因与风险管控研究 ——以BY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持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或价格,自由地选择是否将之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在1843年第一次发行以来,可转换债券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已经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上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1992年宝安转债的发行标志着可转换债券正式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与西方资本市场相比,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多数企业在发行可转换债券时,存在发行条款雷同,发行动机不明确,对发行风险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可转换债券发行失败。因此,对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和风险管控的研究,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可转换债券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且提出本文理论结合案例的研究方法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其次,介绍了可转换债券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要素,并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因和发行风险基本理论进一步阐述,再次,选取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为案例,对BY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因和存在的风险,针对BY公司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最后,根据对BY公司发行动因和风险管控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研究结论,为其他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提供参考。本文针对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风险分析时,大多数是定性分析,缺乏相应的定量衡量,没有证明风险具体有多大,能给BY公司带来多大的影响。本文是针对BY公司个例研究分析,针对该公司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BY公司属于机场运输行业,但每一家公司都有其自身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将风险管控措施推行至我国其他企业,还存在一些限制,以后将对此作进一步研究,弥补本文的不足。

毛捷[6](2020)在《可转换债券的融资风险分析 ——以燕京啤酒为例》文中提出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企业债券为依托,并且赋予一定条件的转股权,债券持有人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将可转债转换为发行方的普通股票,在资本市场上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混合型金融衍生工具。在1992年,深圳宝安集团发行的“宝安转债”,标志着可转债正式进入中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支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总金额达5亿元,为可转债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无先例可循,且发行时存在技术缺陷,以及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转股失败,随后可转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缓慢,直到2017年之后,发行数量直线上升,规模逐步扩大,可转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了明显的优势。由于可转债融资符合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股权和债权双重特征,相比于股权融资,可缓解股权稀释对企业的影响,而较于债务融资,其融资成本极低且能带来税盾效应,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正是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可转债逐渐成为多数企业管理者青睐的融资手段。但是由于推出的时间尚短,加上宏观政策不完善,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该融资方式在国内发展并不成熟,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发行方只看到可转债显露出的优势,盲目跟风,忽略了融资可能存在的风险,导致可转债发行失败,或者虽然发行成功,但由于企业自身风险以及发行可转债带来的特有风险未有效控制,导致到期没有达到持有者的预期股价,造成转股失败,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和偿付风险,甚至使企业破产,这也说明了可转债的融资风险需要得到重视,其研究具有必要性。本文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具体案例为依托,将可转债融资时存在的风险量化,更易于发现风险并且控制。首先对可转债及融资风险的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纳,结合案例——燕京转债,分析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试着探寻其风险较低的原因。文中对可转债的风险分为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发行风险和条款设计风险四个方面,逐一寻找所包含的具体风险,在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风险的权重大小后,运用模糊评价法评估整体风险,得出燕京转债的整体风险处于较低水平,然后结合燕京转债分析其控制措施,发现燕京转债发行前的财务基础较好,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很强,发行时机选择恰逢股市熊转牛的一段时间,而且大股东认购比例较高并在持续期内积极转股,面对股价持续下跌时,燕京啤酒积极调整转股价格,这一系列措施使得燕京转债成功发行并达到93.44%的转股率。最后总结了发行可转债应注意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经营和财务状况还有发行时机、对象、条款设计等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今后其他想要通过发行可转债融资的公司提供借鉴。

刘维娜[7](2020)在《公用事业类企业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用事业不但与我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公用事业类企业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量巨大、项目周期长等,所以项目资金的来源和融资的效率是公用事业类企业融资和发展所面临的重点。而可转换债券作为具有双重属性的一种融资方式,在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自2017年起,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剧增,并且于2018年,公用事业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企业数量也在加剧。因此对公用事业类企业进行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的分析极有必要,这将直接影响公用事业类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基于发行可转债的公用事业类企业的数据以及可转换债券发行和融资效率的相关文献,剖析公用事业类企业进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现状、分析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的高低及可能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阐述公用事业类企业的概况,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情况和发行条款的设置两方面分析我国公用事业类企业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现状,之后用实证研究法与对比分析法等从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成本、资金配置效率和融资风险三方面考察其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效率的高低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再尝试用熵值法对融资效率作进一步地综合研究来辅助说明融资效率的高低。结果表明:多数公用事业类企业的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成本高于其它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可转换债券的资金配置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它高于行业内未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企业对照组,表明公用事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样本组为绩优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企业的融资风险有所增加,综合来看,公用事业类企业的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效率并不高。前文得出以上结论后,后文主要采用案例对比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公用事业类下同属电力行业且于2011年发行的国投转债和国电转债进行案例对比研究。首先以可转换债券的融资环境、融资动因和发行定价为融资背景,分别从融资风险、融资成本和包含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经营绩效的企业绩效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在对比的过程中探讨两只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从而对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效率有更清晰的了解。最后,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关于公用事业类企业提高融资效率的建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条款设计应注意差异化、发行人应正确选择发行时机、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以及监管部门加强事后的监督。

何静[8](2020)在《水晶光电融资方式选择变化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2017年2月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政,对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做出规范和限制,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在再融资新政与转债新规的影响下,转债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热捧,可转换债券市场也不再是过去的小众市场。本文以水晶光电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法,对水晶光电再融资的背景,包括证券发行发展、融资政策变化、再融资现状等内容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晶光电在2017年再融资新政调整的背景下,终止非公开发行,转而选择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动因。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融资方式对水晶光电股权变动、资本结构、公司价值方面所带来的影响、风险,揭示了其不同融资方式的差异,及其融资方式调整的政策动因、内部需要和融资方式调整后的影响。研究发现,水晶光电非公开发行股票进行再融资这一行为,给市场带来了正面的影响,股票价格上升;而公司宣告可转债以后,给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股票价格下跌。最后,结合案例分析结果,从融资方式的特点、动因、风险、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对比研究,并结合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影响因素、选择不同融资类型的效应来得出案例启示。尽管非公开发行使得股票价格上涨,但公司受到政策影响很大。为此,公司选择再融资的时候,应采取以下方式应对和防范企业融资风险:科学稳健的融资决策、完善的内控体系和风险应对机制、融资渠道多方面的拓展。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随市场融资环境随监管政策变化而变化,企业会根据自身需求结合其情况选择最佳融资方案,从而达到最佳资本结构和股东权益最大化。因为外部融资不仅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的关键,而且对企业发展壮大占据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和地位。

温瑛[9](2020)在《民营房企境外融资模式及风险研究 ——以碧桂园为例》文中指出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其投资规模与日俱增,资金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抑制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避免房价过快增长,政府基于“房住不炒”的主基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日趋成熟、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融资模式,是其长久发展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难题。此外,近年来随着房企国内市场利润的持续收窄、国内市场周期性调控明显、政策高压形成常态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房地产企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中去。诸多房企纷纷试水海外市场,房企海外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房地产行业背后涉及数十个关联产业,拓展海外市场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可提高投资所在国当地就业率、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而布局海外市场需要充裕的现金流支撑,否则难以抗拒国际市场风险。与此同时,在境内调控政策趋紧、国际资本市场在量化宽松政策下处于利率低位等诸多因素作用下,越来越多房企转向境外进行筹资。境外投资与境外融资相辅相成,房企境外融资不仅为企业拓展资金来源,也能为房企境外投资提供外汇储备。作为国内民营龙头房企,碧桂园于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于2011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不断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为企业筹集资金,其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使其在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着一定的自身优势。但国际市场相对来说更加严峻复杂,不可避免地使企业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现阶段的融资现状,以碧桂园为案例,融资模式以境外为主,境内为辅,对其境内外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同理继而对其融资风险进行分析。与此同时,由于其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采用了伊斯兰债券等境外融资方式,因此进一步选取其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进行分析,探索其采用了何种融资模式,面临了怎样的融资风险,提炼出对其他房企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目的在于对房地产企业在宏观调控日益趋紧的环境下以及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融资模式、如何加强风险防范提供思路与启示。

张超群[10](2020)在《新三板企业XJ公司双创可转债融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中小型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大都跻身于中小企业行列中的“双创企业”的队伍快速扩张,却也未能豁免于融资难题。新三板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实现产融互动的重要平台,承载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使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途径。初衷不变,却难耐市场变化,二级市场成交活跃度下降,2018年开始定增融资额大幅下滑,新三板融资功能受阻。值得欣喜的是,2017年开始我国的可转债市场迎来了破冰之势。于2017年9月22日推出的“双创可转债”重点支持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公司,并于2019年9月已经将其主体扩展到全部新三板挂牌企业。双创可转债不仅存在股权与期权的双重属性,还可以使投资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切实有效拓宽了双创企业的直接融资途径,这些都体现出了它与新三板企业的适用性。对于新三板市场来说,这无疑不失为一种好的政策,但其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形成了严重的买方市场,适逢其时,新三板可转债仍旧任重而道远。新三板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尚处初步发展阶段,新三板企业缺乏对其发行风险的认知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首批成功发行双创可转债的新三板企业——XJ公司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分析挖掘XJ产生融资需求开始,到寻找决策双创可转债这一融资方式的动因,再到探讨双创可转债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最终落在识别防范风险上,对XJ公司发行双创可转债融资进行全过程的深度探究。对于XJ公司适时根据融资需求,采取合理有效的融资方式,成功发行可转债,对新三板企业融资提供示范借鉴,从而来扩充新三板可转债的“量”;对于XJ公司双创可转债中识别出的潜在风险,从发行者、监管者、投资者三方角度提出风险防范建议,以提高新三板可转债的“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新三板可转债对新三板企业的适用性足以证明其为中小企业有效开拓了融资渠道,但它为一把“双刃剑”,存在“先天不足”与“后天风险”,要实现其良性运作,还需各方共同努力做到“内外兼修”。同时,本文采用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的方式,以个案的深度研究,辅以市场状况的分析,结合与上市公司传统可转债进行适度对比分析,找到新三板可转债共性特点,得出研究结论以实现案例推广,从而促进新三板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使得新三板可转债成为新三板市场上一种惠及投融资双方的工具。

二、谈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优势与融资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优势与融资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2)可转债融资风险研究 ——以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
2 可转债融资的相关理论
    2.1 可转债融资风险概念界定
    2.2 可转债融资风险基本内容
        2.2.1 发行企业自身风险
        2.2.2 发行可转债风险
        2.2.3 宏观风险
3 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案例介绍
    3.1 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3.1.1 公司概况
        3.1.2 公司股权结构
    3.2 辉丰股份进行可转债融资的动因
        3.2.1 出于项目融资需求
        3.2.2 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3.2.3 内部融资资金不足
        3.2.4 降低外部融资成本
    3.3 辉丰转债发行条款
    3.4 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事件梳理
4 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案例分析
    4.1 辉丰转债融资的多重风险
        4.1.1 宏观风险
        4.1.2 发行时机风险
        4.1.3 利率设计风险
        4.1.4 下修条款保护下触发回售的风险
        4.1.5 发行企业自身风险
        4.1.6 小结
    4.2 辉丰转债失败的难以避免性
        4.2.1 企业整体意识薄弱
        4.2.2 错误的发行时机
        4.2.3 可转债条款设计存在缺陷
        4.2.4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4.2.5 缺少公司风险防御机制
    4.3 辉丰转债融资失败的影响
        4.3.1 对公司资产与负债结构的影响
        4.3.2 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4.3.3 小结
5 启示
    5.1 关注并妥善应对外部环境
    5.2 选择合适的发行时间
    5.3 合理设计条款平衡三方利益
    5.4 完善风险防御机制
    5.5 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致谢

(3)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策略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效果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2.可转换债券的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可转换债券的定义和特征
        2.1.2 可转换债券的优势
        2.1.3 主要融资方式间的比较
    2.2 可转换债券风险管理策略
        2.2.1 发行风险的管理策略
        2.2.2 经营风险的管理策略
        2.2.3 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2.3 可转换债券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2.3.1 发行风险管理的效果
        2.3.2 经营风险管理的效果
        2.3.3 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2.4 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资本结构理论
        2.4.3 优序融资理论
        2.4.4 信号传递理论
3.蓝思科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背景介绍
    3.1 蓝思科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背景
        3.1.1 电子制造行业概况
        3.1.2 蓝思科技简介
        3.1.3 思蓝科技经营状况
    3.2 蓝思转债融资事件回顾
        3.2.1 蓝思科技募资项目简介
        3.2.2 蓝思转债发行过程
        3.2.3 强制赎回摘牌下市
    3.3 蓝思转债存在的风险
        3.3.1 发行风险
        3.3.2 经营风险
        3.3.3 财务风险
4.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策略
    4.1 发行风险的管理策略
        4.1.1 控股股东增持可转债
        4.1.2 首次成功下修转股价
        4.1.3 借助5G热潮提升业绩
    4.2 经营风险的管理策略
        4.2.1 实施新项目发展战略
        4.2.2 提高产能,保证增收
        4.2.3 技术、产品实现新布局
    4.3 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4.3.1 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规模
        4.3.2 再次下修转股价提升转股率
        4.3.3 加强财务预算和绩效考核
5.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5.1 发行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5.1.1 化解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
        5.1.2 蓝思科技的股价回升
        5.1.3 正股股价上涨以成功转股
    5.2 经营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5.2.1 在行业发展向下趋势中逆流而上
        5.2.2 增加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5.2.3 推动了募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5.3 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5.3.1 改善了公司的资本结构
        5.3.2 转股率提升因而降低了财务成本
        5.3.3 压缩了费用,促进了盈利
6.基于蓝思转债的案例的总结和启示
    6.1 蓝思科技可转债实施的总结
        6.1.1 控股股东不诚信引发蓝思转债发行的一波三折
        6.1.2 经营绩效和正股股价影响蓝思转债的转股效率
        6.1.3 积极应对发行可转债中的问题,最终转股成功
    6.2 蓝思科技可转债实施的启示
        6.2.1 根据政策和市场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融资规模
        6.2.2 必须防范可转债融资时不当行为引发的诚信危机
        6.2.3 进行战略发展规划和财务预算可以降低融资风险
7.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研究
        1.2.2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可转换债券融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可转换债券基本概念
        2.1.1 可转换债券的含义及特点
        2.1.2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
        2.1.3 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优势
    2.2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受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
        2.2.1 宏观环境分析
        2.2.2 微观环境分析
    2.3 可转换债券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融资风险存在差异
        2.3.1 发行阶段
        2.3.2 存续阶段
        2.3.3 到期阶段
    2.4 可转换债券违约的主要风险形式较复杂多样
        2.4.1 条款设计风险
        2.4.2 发行时机选择风险
        2.4.3 内部控制风险
        2.4.4 财务风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介绍
    3.1 汇源果汁概况
    3.2 汇源果汁发展历程
    3.3 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回顾
        3.3.1 可转换债券发行情况
        3.3.2 可转换债券违约经过
        3.3.3 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后续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原因分析
    4.1 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存在缺陷
        4.1.1 存续期条款
        4.1.2 赎回条款
        4.1.3 转股条款
    4.2 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机选择不当
    4.3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4.3.1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机制失灵具体表现
        4.3.2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失灵成因
        4.3.3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失灵后果
    4.4 汇源果汁发债前财务状况不佳
        4.4.1 盈利能力分析
        4.4.2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4.3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4.4 营运能力分析
        4.4.5 现金流分析
        4.4.6 汇源果汁财务状况综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本案例的结论与启示
    5.1 本案例的结论
        5.1.1 汇源果汁未能设计恰当的可转换债券条款
        5.1.2 汇源果汁未能选择恰当的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机
        5.1.3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失灵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5.1.4 汇源果汁未能正确评估自身财务状况
    5.2 本案例的启示
        5.2.1 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前需要设计合理的条款
        5.2.2 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选择正确的时机
        5.2.3 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
        5.2.4 企业需要保证自身良好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因与风险管控研究 ——以B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可转换债券的文献综述
        1.2.2 国内关于可转换债券的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本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框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可转换债券基本概述
        2.1.1 概念及性质
        2.1.2 可转换债券基本要素
    2.2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基本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资本结构理论
    2.3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基本理论
        2.3.1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定义
        2.3.2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内容
第3章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案例概述及动因分析
    3.1 案例介绍
        3.1.1 行业背景
        3.1.2 公司简介
        3.1.3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前的财务状况
        3.1.4 BY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情况
    3.2 BY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后运行情况
        3.2.1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使用情况
        3.2.2 BY公司可转换债券转股价调整情况
        3.2.3 BY公司可转换债券赎回事件
    3.3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动因分析
        3.3.1 降低融资成本
        3.3.2 缓解多层级代理问题
        3.3.3 动态调节中优化资本结构
        3.3.4 扩大建设规模以满足业务增长需求
第4章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风险分析
    4.1 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经营风险
        4.1.1 经营环境复杂多变
        4.1.2 对单一大客户过度依赖
        4.1.3 市场竞争加剧
    4.2 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财务风险
        4.2.1 偿债能力下降风险
        4.2.2 利润下降风险
        4.2.3 摊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风险
    4.3 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机选择不当风险
    4.4 可转换债券条款设计风险
        4.4.1 转股价向下修正风险
        4.4.2 回售风险
        4.4.3 赎回风险
第5章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风险管控
    5.1 经营风险管控
        5.1.1 顺应经济发展趋势
        5.1.2 扩大客户群体,提高市场占有率
    5.2 财务风险管控
        5.2.1 提高偿债能力
        5.2.2 稳定公司业绩
        5.2.3 合理使用筹集资金
    5.3 选择恰当的发行时机
    5.4 条款设计风险管控
        5.4.1 确定合理的转换期
        5.4.2 合理安排转股频率
        5.4.3 制定合适的转股价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6)可转换债券的融资风险分析 ——以燕京啤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可转换债券的研究
        1.2.2 可转债融资风险研究
        1.2.3 风险控制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可转换债券
        2.1.2 可转债融资风险
    2.2 可转债融资的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融资优序理论
        2.2.3 资本结构理论
第3章 案例概况及融资风险分析
    3.1 燕京啤酒公司简介
        3.1.1 啤酒行业简介
        3.1.2 燕京集团简介
        3.1.3 燕京啤酒的同行业对比
        3.1.4 燕京啤酒经营概况与财务状况
    3.2 燕京啤酒发行可转债融资动因
        3.2.1 扩大生产规模
        3.2.2 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资金压力
        3.2.3 完善治理结构
        3.2.4 优化资本结构
        3.2.5 方便集中股权
    3.3 燕京转债融资过程及结果
        3.3.1 发行过程
        3.3.2 融资结果
    3.4 融资风险分析
        3.4.1 经营风险
        3.4.2 财务风险
        3.4.3 发行风险
        3.4.4 条款设计风险
第4章 燕京转债融资风险评估
    4.1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4.1.1 方法简介
        4.1.2 层次分析法一般步骤
        4.1.3 模糊综合评价一般步骤
    4.2 燕京转债的风险评估
        4.2.1 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2.2 构建风险指标体系
        4.2.3 构建判断矩阵
        4.2.4 计算指标单排序的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
        4.2.5 计算指标层次总排序的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
    4.3 燕京转债总风险模糊评价
        4.3.1 构建风险指标评语集与隶属度的确定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算
    4.4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第5章 燕京转债的融资风险控制对策
    5.1 经营风险控制对策
        5.1.1 投资项目具有可行性
        5.1.2 销售范围不断扩大
        5.1.3 其他控制措施
    5.2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5.2.1 保持现有偿债能力
        5.2.2 加快资金周转
        5.2.3 盈利能力有待加强
        5.2.4 其他财务风险控制
    5.3 发行风险控制对策
        5.3.1 发行时机选择较为慎重
        5.3.2 原有股东所持比例较高
    5.4 降低条款设计风险
        5.4.1 设置较低票面利率
        5.4.2 相关条款较为灵活
        5.4.3 其他条款设计风险控制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公用事业类企业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转债融资动因研究
        1.2.2 可转债条款研究
        1.2.3 融资效率研究
        1.2.4 可转债融资成本研究
        1.2.5 可转债融资与经营业绩的研究
        1.2.6 可转债融资风险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可转换债券的界定
        2.1.2 可转债融资效率的有关界定
    2.2 可转债融资效率相关的理论概述
        2.2.1 可转债融资与绩效有关的理论概述
        2.2.2 可转债融资风险理论概述
第三章 公用事业类企业可转债融资现状研究
    3.1 公用事业类企业的概况
        3.1.1 公用事业类企业的范围
        3.1.2 公用事业类企业的特征
    3.2 可转债融资现状概况
        3.2.1 公用事业类企业发行可转债情况
        3.2.2 基于可转债条款的融资现状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用事业类可转债融资效率研究
    4.1 融资成本
        4.1.1 融资成本的构成
        4.1.2 融资成本计量研究方法
        4.1.3 融资成本计量分析
    4.2 资金配置效率研究
        4.2.1 资金配置效率的研究方法
        4.2.2 资金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3 融资风险研究
        4.3.1 融资风险评估方法
        4.3.2 实证研究过程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用事业类可转债融资效率的综合研究
    5.1 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选取原则
        5.1.2 融资效率指标的确定
    5.2 实证研究方法
    5.3 实证研究过程
        5.3.1 样本数据和数据来源
        5.3.2 实证分析
    5.4 实证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用事业类可转债融资案例研究
    6.1 案例介绍
        6.1.1 公司概况
        6.1.2 可转债融资的发行历程
    6.2 可转债融资的背景研究
        6.2.1 融资环境分析
        6.2.2 融资动因分析
        6.2.3 可转债发行定价分析
    6.3 可转债融资效率研究
        6.3.1 融资风险分析
        6.3.2 融资成本分析
        6.3.3 企业绩效分析
        6.3.4 融资效率总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2.1 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融资工具
        7.2.2 条款设计应注意差异性
        7.2.3 正确选择发行时机
        7.2.4 构建融资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
        7.2.5 监管部门加强事后的监督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水晶光电融资方式选择变化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非公开发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可转换公司债券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政策
    2.1 融资方式与类型
        2.1.1 非公开发行概念、特征及属性
        2.1.2 可转换公司债券概念、特征及属性
    2.2 信号传递与融资选择
        2.2.1 优序融资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
    2.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政策及其发展
        2.3.1 非公开发行股票政策
        2.3.2 可转换债券发行政策
        2.3.3 非公开发行与可转换债券的比较
        2.3.4 2017年的融资新规
    2.4 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的发展
        2.4.1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
        2.4.2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展
        2.4.3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的发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介绍
    3.1 水晶光电及其发展
        3.1.1 水晶光电发展历史
        3.1.2 水晶光电的股权情况
        3.1.3 水晶光电经营及财务状况
    3.2 水晶光电的非公开发行
        3.2.1 发行背景
        3.2.2 发行主要条款
    3.3 水晶光电的可转债发行
        3.3.1 发行背景
        3.3.2 发行主要条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非公开发行股票对水晶光电的影响
        4.1.1 股权变动与资本结构
        4.1.2 公司价值的影响
        4.1.3 非公开发行的风险
    4.2 可转换债券对水晶光电的影响及存在的风险
        4.2.1 股权变动与资本结构
        4.2.2 公司价值的影响
        4.2.3 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风险
    4.3 水晶光电两种融资方式差异、外部动因、内部需要和影响
        4.3.1 两种融资方式的差异
        4.3.2 融资方式调整的外部动因
        4.3.3 融资方式调整的内部风险控制需要
        4.3.4 融资方式调整后对水晶光电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启示
    5.1 信号传递与融资方式选择
        5.1.1 选择非公开发行对上市公司的信号传递与市场反应
        5.1.2 选择可转换债券对上市公司带来的信号传递与市场反应
    5.2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5.2.1 政策因素
        5.2.2 信号效应
    5.3 不同融资方式选择的效应
        5.3.1 发行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效应
        5.3.2 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效应
    5.4 企业融资风险的应对
        5.4.1 科学稳健的融资决策
        5.4.2 内控体系和风险应对机制的完善
        5.4.3 融资渠道的拓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民营房企境外融资模式及风险研究 ——以碧桂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 创新与不足
        1.3.1 本文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房地产企业融资相关文献综述
    2.1 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综述
        2.1.1 房地产企业境内融资模式研究综述
        2.1.2 房地产企业境外融资模式研究综述
    2.2 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研究综述
        2.2.1 房地产企业境内融资风险研究综述
        2.2.2 房地产企业境外融资风险研究综述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分析
    3.1 房地产行业特点
    3.2 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
        3.2.1 资金需求量不断增长
        3.2.2 对银行信贷融资依赖性强
        3.2.3 境内融资受限、境外融资规模不断增长
        3.2.4 资产证券化成为房企融资新方向
        3.2.5 房地产行业分化加剧
        3.2.6 融资难度加大
    3.3 我国房地产行业主要融资方式
    3.4 房地产行业境外融资特点
        3.4.1 境外股权融资以上市为主
        3.4.2 境外融资效率高
        3.4.3 房企境外融资依赖自身信用评级
        3.4.4 房企境外融资与境外投资相辅相成
第4章 碧桂园案例分析
    4.1 碧桂园简介
    4.2 碧桂园境外融资模式
        4.2.1 碧桂园主要融资方式
        4.2.2 碧桂园融资模式小结及境内外比较
    4.3 碧桂园境外融资风险分析
        4.3.1 各融资方式下的融资风险
        4.3.2 碧桂园财务状况分析
        4.3.3 碧桂园融资风险小结及境内外比较
    4.4 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融资模式分析
        4.4.1 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简介
        4.4.2 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融资模式
    4.5 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融资风险分析
        4.5.1 宏观环境下融资风险分析
        4.5.2 各融资方式下融资风险分析
第5章 民营房企境外融资模式选择与融资风险防范建议
    5.1 民营房企境外融资模式选择建议
        5.1.1 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内源融资占比
        5.1.2 合理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5.1.3 加强资本运作能力
        5.1.4 积极探索伊斯兰债券
        5.1.5 与海外投资所在国金融机构合作
    5.2 民营房企境外融资风险防范建议
        5.2.1 充分了解境外与境内市场政策等相关差异
        5.2.2 防范资本出境风险
        5.2.3 提高企业国际信用评级
        5.2.4 明确企业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三板企业XJ公司双创可转债融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双创”企业的崛起与融资现状
        1.1.2 中小企业私募债退出历史舞台
        1.1.3 创新创业可转债应运而生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中小企业融资
        1.3.2 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 融资理论及新三板双创可转债融资
    2.1 概念界定
        2.1.1 新三板
        2.1.2 双创企业与双创可转债
    2.2 相关融资理论
        2.2.1 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2.2.2 “双缺口”理论
    2.3 新三板市场及其融资现状
        2.3.1 新三板市场基本现状
        2.3.2 新三板企业融资现状
    2.4 双创可转债与新三板企业融资适用性分析
        2.4.1 债权与期权的双重特性
        2.4.2 双创可转债对投资者适用性
        2.4.3 双创可转债对融资者适用性
第三章 XJ公司双创可转债融资案例介绍
    3.1 XJ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XJ公司简介
        3.1.2 XJ创新创业特征
        3.1.3 XJ资产及股权状况
    3.2 XJ公司挂牌新三板的融资概况分析
        3.2.1 直接融资
        3.2.2 间接融资
    3.3 XJ公司双创可转债概况分析
        3.3.1 可转债发行过程回顾
        3.3.2 可转债基本情况介绍
        3.3.3 可转债主要条款介绍
第四章 XJ公司双创可转债融资案例分析
    4.1 XJ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分析
        4.1.1 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4.1.2 经营状况分析
    4.2 XJ公司融资模式分析
        4.2.1 XJ融资需求分析
        4.2.2 XJ融资动因分析
        4.2.3 XJ双创可转债融资影响
    4.3 XJ公司双创可转债融资风险分析
        4.3.1 可转债自身问题
        4.3.2 存在无法转股的风险
        4.3.3 转股合规性风险
        4.3.4 增信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双创可转债融资案例建议
    5.1 案例分析结果及建议
        5.1.1 案例分析结果
        5.1.2 针对XJ公司的建议
    5.2 案例研究结论及建议
        5.2.1 案例研究结论
        5.2.2 针对新三板市场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优势与融资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 [1]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及控制研究 ——以“格力转债”为例[D]. 孟诗雅.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可转债融资风险研究 ——以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为例[D]. 郑映涵.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策略及效果研究[D]. 张聪媛.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研究[D]. 崔巍. 湘潭大学, 2020(02)
  • [5]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因与风险管控研究 ——以BY公司为例[D]. 苗永强.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6]可转换债券的融资风险分析 ——以燕京啤酒为例[D]. 毛捷.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7]公用事业类企业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研究[D]. 刘维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8]水晶光电融资方式选择变化的案例研究[D]. 何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民营房企境外融资模式及风险研究 ——以碧桂园为例[D]. 温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10]新三板企业XJ公司双创可转债融资案例研究[D]. 张超群.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优势与融资风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