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景宁县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景宁县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叶何洁[1](2021)在《景宁畲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提出

吴威波[2](2021)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以景宁县畲家田园综合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沈玉宝[3](2021)在《关于景宁县毛竹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毛竹产业一直以来是景宁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景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对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多元化,促进景宁县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景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立足景宁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旅融合、林旅融合等旅游产业,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笔者一直从事基层林业工作,通过到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商务科技局、东坑镇、景南乡、红星街道、鹤溪街道等部门和乡镇街道开展调查,走访部分毛竹加工企业与农户,了解全县毛竹产业发展情况。多年来景宁县毛竹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显着提高,在农村经济中地位大幅提升,在推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明显增强。但在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制约着景宁县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景宁县毛竹产业的当前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主要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徐烨[4](2021)在《丽水市景宁县失地农民城市融入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小燕[5](2021)在《丽水山地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奕楠[6](2021)在《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新旧聚居空间演替研究 ——以浙江省景宁县鸬鹚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新、旧聚居空间的形态和功能等方面。新旧聚居空间要素差异导致的拼贴现象,存在合理性程度较低的“简单拼贴”与较高的“有机拼贴”。本文探究传统村落聚居空间从旧到新的演替,以新旧空间风貌明显不一致的浙江省景宁县鸬鹚村为例,通过空间句法,基于选择度对各年代村落的结构中心与功能中心进行比对,并运用可理解度参数对新旧空间的差异性进行定量解析。通过定性分析发现,现阶段鸬鹚村的拼贴现象主要表现在建筑及其外部空间两个方面,且呈现“简单拼贴”。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新旧空间差异的合理程度和变化幅度在演替过程中均存在波动现象,并发现“简单拼贴”产生于90年代。据此发现“简单拼贴”现象的产生与演替过程中曾出现的不合理差异有关;拼贴作为演替方式的合理性主要由新旧空间差异的增减幅度影响。研究还发现鸬鹚村结构中心位置的稳定期为10年;区别于结构中心,功能中心不断变化,且有多功能中心并存现象。鸬鹚村结构与功能中心的位置关系以分离为主,有少量重合和搭接,且其重合程度的高低在各年代呈现出波动性。基于上述新旧差异和中心位置的结果,进一步发现结构中心与功能中心位置的分离与新旧空间的不合理差异为同步发生,且两类中心的重合程度能够反映村落新旧空间差异的合理程度及增减幅度。据此论证村落中心对新空间的产生具有引导意义。最后,分析鸬鹚村的规划方案,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合理性。这一研究发现可作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空间规划依据。

章益辉[7](2021)在《丽水市森林康养资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和精神健康,开始选择生态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的森林、湿地作为休假的去处。因此,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的森林康养已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丽水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市,具有发展森林康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对于丽水而言,森林康养产业是打通“两山”通道,加快生态经济化,将GEP转化成GDP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变化顺势而为,加快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众创业创新,加快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重要渠道。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丽水市的空气负氧离子资源、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资源、森林风景单体资源等森林康养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对丽水市森林康养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2013—2020年,丽水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逐年增高,8年空气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为2560个·cm-3。空气负氧离子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空气负氧离浓度最高,冬季空气负氧离浓度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心莲都区负氧离子浓度较低,周边庆元县、龙泉市和缙云县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庆元县负氧离子浓度最高,为3768个·cm-3,莲都区负氧离子浓度最低,为1373个·cm-3。2.2020年,丽水市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总量为775.5×103t,其中,异戊二烯(ISOP)排放总量为267×103t,单萜烯(TMT)排放总量为267×103t,其它BVOCs(OVC)排放总量为267×103t。BVOCs排放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排放量最高,冬季排放量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龙泉市天然源BVOCs排放量属丽水市最高,缙云县天然源BVOCs排放量属丽水市最低。3.丽水市森林风景单体资源共3732个,其中包括人文景观1304个,地文景观577个,水文景观376个,较少的是天象景观73个。3732个森林风景单体资源当中,五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61个,四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324个,三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1176个,二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1218个,一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953个。从空间分布来看,莲都区443个资源单体、龙泉市382个资源单体、缙云县401个资源单体、遂昌县464个资源单体、云和县102个资源单体、松阳县444个资源单体、景宁县426个资源单体、庆元县404个资源单体、青田县587个资源单体。4.以丽水白云山森林康养基地和景宁草鱼塘森林康养基地为例,分析了丽水市森林康养产业的“养旅融合”发展模式。对丽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短板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并提出了建议。丽水市森林康养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明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康养旅游资源量大面广,生态康养经济发展基础扎实,“长寿之乡”品牌优势凸显。

王星钧[8](2021)在《栈道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园林景观其道法自然、巧夺天工设计营造出的游憩空间美、自然环境美以及境域美为人们的精神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去处。栈道作为园林传统要素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古代的军事和交通的要道逐渐演变成今天园林景区的一大特色,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同时也为园林景观增添了亮丽的风景,陶冶了人的情操。本文致力于栈道在园林中的理论应用与实践研究。更多地将栈道的应用属性作为切入点,尝试将栈道这一园林的传统元素更好地应用于当代园林景观之中。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与总结,并对国内外案例进行分析与比较,用以研究铺垫。对古栈道的相应历史进行阐述,进而从栈道的功能与形式入手,对栈道的架构形式、使用材料与颜色特征进行分类。着重分析栈道应用的地域性特征,营造特点以及栈道与园林要素的相结合,对栈道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细致的阐述,总结栈道在园林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栈道选址选线优化、加强沿线动植物保护、注入传统文化、重点节点提升改造、加强栈道后期维护等优化措施。而后结合实践项目,得出栈道要与当地文化以及与园林要素相结合,从而选择栈道的最优化应用方案。为栈道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实践案例,对栈道在“景宁县梅岐坑中心景观提升项目”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及实践论证,首先根据梅岐坑地形、视线、高程、山坡、山体石质等方面进行设计选线,得出选线应尽量避免损害地表植被,避免场地内部各个斑块破碎,此外还要综合考虑景观之间的联系紧密度和生态保护性;其次根据选线的地质环境选择栈道的架构形式、材料及颜色,使栈道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最后,从栈道的空间营造、通行量,栈道路面形式、栏杆、附属设施、游人心理变化等具体选择应用,以便为今后在园林中营建栈道提供借鉴。

许鸣[9](2020)在《丽水市旅游地理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可达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了核密度分析、规模指数分析、不平衡指数分析、最邻近指数分析等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丽水AAA级及以上旅游的地理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可达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德坐标拾取系统获取了丽水市的56个AAA级及以上旅游的经纬度坐标,借助Arc GIS软件将坐标经纬度导入,提取了本文需要的一些矢量图,包括公路图、地形地貌图、市内水系图以及县市分区图等,对以上图表进行综合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了以下6点结论:(1)丽水市的AAA级旅游分布总体较为分散,呈现出中心-外围的扇形空间分布特点,距离丽水市区(莲都区)越近,分布的数量越密集。(2)区域内主要水系在各区市县分布相对均匀,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及城市快速路呈交叉分布。与丽水市区(莲都区)相关的几条公路网主干道较为发达,整体的公路密度相对较高,区域内旅游风具有沿水系和高等级公路分布的特点。(3)丽水市的地形地貌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其中丘陵区域分布的AAA级及以上的数量最多。丽水市的平原面积占比不大,但AAA级及以上的分布密度较大。(4)以区市县为单位,分析结果得出丽水市的分布不均衡,但总体密度相对较高。(5)丽水市范围内的平均通行时间在2.4至5.3小时之间,平均值是3.3小时,通过计算得出可达性极差,结果为0.8648,表明了可达性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非常显着。丽水市旅游的可达性格局大致呈现“核心-外围”模式,即呈现出由丽水市中心(莲都区)向外围逐步递减趋势。(6)根据研究得出的丽水市AAA级及以上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旅游的可达性高值区和低值区数据,对未来丽水市的旅游开发建设和旅游交通规划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陈井林[10](2021)在《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文中提出林地承包权的退出由于具有长久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可以提高林业规模经营的稳定性,让林业经营主体放心投资林业,有利于现代林业的发展。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的推进,山区农户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户分化程度的不同会影响到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选择。对于山区农户来说,林地更多的是承担了山区农户的养老保障功能,林地养老保障依赖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选择。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对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对于合理引导农户有效的退出林地承包权以及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就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浙江省3个县(市)225户农户微观数据,首先描述样本地区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和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状况;然后将农户分化与养老保障依赖、农户分化与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养老保障依赖与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关系进行交叉统计分析;最后利用二元Logistic和T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对农户是否愿意退出林地和愿意退出林地程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地区农户分化程度较高,对林地的养老保障依赖程度较低。在225户样本农户中,纯农户占样本农户总数的6.22%,一兼农户占比为8.89%,二兼农户占比为17.77%,非农户占比达67.12%;认为对林地养老保障依赖“非常小”到“非常大”的农户依次占比为30.66%、29.78%、14.66%、19.12%、5.78%。(2)样本地区农户有较高的林地退出意愿且愿意退出林地程度较高。在225户样本农户中,愿意退出林地的农户占比为58.67%;愿意退出林地程度的均值为51.85%。另外,“获取收入补偿”、“缺乏劳动力和时间”、“村里宣传和鼓励”是农户选择退出林地最主要的原因;“一次性货币补偿”、“林地入股,获得集体分红收入”是农户最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3)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和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交叉分析表明:从农户分化与养老保障依赖的关系看,农户分化从纯农户到非农户,其对林地养老保障依赖程度越来越小。从农户分化与林地退出意愿的关系看,农户分化程度从纯农户到非农户,其林地退出意愿越来越强,愿意退出林地程度越来越高。从养老保障依赖与林地退出意愿的关系看,农户对养老保障的依赖程度越大,其愿意退出林地的意愿波动越弱,愿意退出林地程度波动减小。(4)基准模型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关键解释变量农户分化对农户是否愿意退出林地及愿意退出林地的程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养老保障依赖变量对农户是否愿意退出林地及愿意退出林地的程度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此外,在控制变量中,是否有城镇住房、林地总块数、地区虚拟变量对农户是否愿意退出林地及愿意退出林地的程度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受访者非农就业年限、竹林面积占比对农户是否愿意退出林地及愿意退出林地的程度均产生显着负向影响,家庭成员是否或当过村干部对农户是否愿意退出林地产生显着负向影响。(5)在中介效应模型中,通过依次检验法检验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会弱化林地的养老保障依赖程度,进而影响农户是否愿意退出林地及农户愿意退出林地的程度。养老保障依赖变量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41.20%和38.40%。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最后提出4条建议:第一完善农户就业劳动市场,增加山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加强农户的非农技术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第二要注意农户分化的异质性,要积极引导一部分有条件的林农退出林地;第三提高山区农户养老保障水平,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降低农户对林地养老保障的依赖程度;第四与农户进行协商,尊重农户的主体意愿,采取多元化的补偿方式满足不同的需求的农户。

二、景宁县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景宁县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3)关于景宁县毛竹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1.1 出台政策发展毛竹产业
    1.2 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
    1.3 招商引资夯实产业基础
    1.4 毛竹产品销售势头良好
    1.5 依托竹林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2 面临的问题
    2.1 毛竹滞销,竹农收入减少
    2.2 竹园管理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2.1 竹林管理水平不高。
        2.2.2 经营模式比较单一。
        2.2.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3 受制条件多,毛竹加工环节萎缩
        2.3.1 环保制约明显。
        2.3.2 产品档次低。
        2.3.3 生产模式粗放,经营理念落后。
    2.4 资源优势未发挥,没有形成第三产业
3 建议与对策
    3.1 强化部门协作,破解环保瓶颈制约
    3.2 完善扶持政策,健全毛竹产业链
        3.2.1 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增加对毛竹加工及营销环节的扶持。
        3.2.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2.3 扶持建设高效、优质的毛竹示范基地。
    3.3 加强服务引导,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3.3.1 建立毛竹产业行业协会。
        3.3.2 改善经营理念。
        3.3.3 加强科技推广。
4 结论

(6)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新旧聚居空间演替研究 ——以浙江省景宁县鸬鹚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村落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匀质化现象
        1.1.2 村落新旧空间风貌不一致现象
        1.1.3 村落新建空间承载地方文化的表面性
        1.1.4 村落老旧空间对当代生活的不适应
        1.1.5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传统村落空间演替相关研究
    2.1 传统村落空间演替的主要研究对象及方法
    2.2 新旧聚居空间演替的关键要素
        2.2.1 街巷作为聚居空间演替的脉络
        2.2.2 村落中心对空间演替的引导
    2.3 新旧空间的差异性与拼贴理论
        2.3.1 空间要素的差异性
        2.3.2 简单拼贴与有机拼贴
    2.4 本章小结
3 空间句法在村落空间研究中的应用
    3.1 空间句法对街巷研究的适用性和分析途径
    3.2 判定村落中心的参数
    3.3 基于可理解度的空间差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小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浙江省景宁县鸬鹚村
    4.1 村落概况及早期历史形态
    4.2 近50 年新旧空间及中心的演替
        4.2.1 70 年代的慢速发展
        4.2.2 80 年代上村南部的发展
        4.2.3 90 年代上下村联系的加强
        4.2.4 世纪初的上村加速发展
        4.2.5 近10 年移民小区建设的持续推进
    4.3 鸬鹚村新旧聚居空间的拼贴现象
        4.3.1 建筑层面的不一致
        4.3.2 外部空间层面的差异
        4.3.3 拼贴现象的合理性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间句法的鸬鹚村新旧聚居空间分析
    5.1 基于选择度的中心演替分析
        5.1.1 结构中心的判定
        5.1.2 结构中心与功能中心的位置关系
    5.2 基于可理解度的新旧空间差异分析
        5.2.1 可理解度的计算
        5.2.2 可理解度的变化及新旧空间差异性
        5.2.3 空间差异性对拼贴合理性的影响
    5.3 中心重合程度与新旧空间差异的联系
    5.4 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5.4.1 新旧空间拼贴合理性的提高
        5.4.2 中心位置及重合程度的变化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近50 年鸬鹚村的功能中心数量、类型及位置
    附录2 鸬鹚村全局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图纸
    附录3 鸬鹚村全局角度选择度参数原始图纸
作者简历

(7)丽水市森林康养资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森林康养概述
        1.4.1 森林康养基本概念
        1.4.2 森林康养理论依据
        1.4.3 空气负氧离子
        1.4.4 植物源有机挥发物
2 丽水市负氧离子资源与分布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负氧离子评价标准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负氧离子年变化规律
        2.2.2 负氧离子月变化规律
        2.2.3 负氧离子季度变化规律
        2.2.4 负氧离子季节性日变化规律
        2.2.5 负氧离子空间分布特征
    2.3 小结
3.丽水市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资源与分布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研究方法
    3.2 参数的计算
        3.2.1 植被种类及分布数据
        3.2.2 叶面积指数(LAI)
        3.2.3 标准排放因子
        3.2.4 气象数据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排放总量
        3.3.2 时间分布特征
        3.3.3 空间分布特征
    3.4 小结
4 丽水市森林风景单体资源与分布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资料收集
        4.1.2 调查评价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森林风景资源的丰度分析
        4.2.2 森林风景资源的品质分析
        4.2.3 森林风景资源的分布分析
        4.2.4 集中度分析
        4.2.5 均衡度分析
    4.3 小结
5 丽水市森林康养现状与发展模式
    5.1 丽水市森林康养产业现状
        5.1.1 谋划早
        5.1.2 起点高
        5.1.3 推进实
    5.2 丽水市森林康养优势与短板
    5.3 丽水市森林康养发展模式
        5.3.1 养旅融合发展模式—以景宁草鱼塘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5.3.2 “山水康养”模式—以丽水白云山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5.4 丽水市森林康养发展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栈道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旅游业蓬勃发展背景下的影响
        1.1.2 栈道材料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现状
        1.1.3 当前栈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3.1 栈道所面临的机遇
        1.1.3.2 栈道所面临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结构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结构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栈道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栈道
        2.1.2 绿道
        2.1.3 园林
        2.1.4 景观
        2.1.5 园林栈道景观
        2.1.6 桥梁景观
    2.2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2.1 景观游憩学
        2.2.2 环境心理学
        2.2.3 旅游美学
    2.3 栈道应用案例分析
        2.3.1 国外案例分析
        2.3.2 国内案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栈道的功能与形式
    3.1 栈道的历史演变
    3.2 栈道的基本功能
        3.2.1 栈道的观赏功能
        3.2.2 栈道的游憩功能
        3.2.3 栈道的生态功能
    3.3 栈道的形式与分类
        3.3.1 栈道的架构形式分类
        3.3.1.1 标准式
        3.3.1.2 无柱式
        3.3.1.3 斜柱式
        3.3.1.4 汀步式
        3.3.1.5 多层搭架重叠式
        3.3.1.6 石积式
        3.3.1.7 凹槽式
        3.3.1.8 桥阁式
        3.3.2 栈道的材料分类
        3.3.2.1 木材质
        3.3.2.2 石材
        3.3.2.3 玻璃材质
        3.3.2.4 钢材质
        3.3.2.5 钢筋混凝土材质
        3.3.3 颜色特征分类
        3.3.3.1 材料色
        3.3.3.2 人工色
    3.4 本章小结
4 栈道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4.1 栈道应用的地域性
        4.1.1 自然环境因素
        4.1.2 地域文化因素
    4.2 栈道应用要素分析
        4.2.1 栈道空间
        4.2.2 栈道通行量
        4.2.3 栈道的构造要素
        4.2.4 游人的需求
    4.3 栈道与园林景观要素结合
        4.3.1 与地形地貌相适应
        4.3.2 与植物景观的搭配
        4.3.3 与水体景观的呼应
        4.3.4 与建筑小品的结合
    4.4 栈道在园林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4.4.1 对周围环境影响
        4.4.1.1 对场地的影响
        4.4.1.2 形成小气候
        4.4.1.3 对动植物的影响
        4.4.1.4 与景观风格不协调
        4.4.2 栈道自身问题
        4.4.2.1 栈道硬件设施问题
        4.4.2.2 栈道设计问题
        4.4.3 栈道在园林应用中的优化对策
        4.4.3.1 栈道选址选线优化
        4.4.3.2 加强沿线动植物保护
        4.4.3.3 协调景观,注入文化价值
        4.4.3.4 节点提升改造
        4.4.3.5 加强栈道后期维护
    4.5 本章小结
5 景宁县梅岐乡景观带栈道应用实践
    5.1 梅岐乡区位及项目概况
    5.2 场地分析
        5.2.1 地块特点
        5.2.2 问题分析
        5.2.3 设计营造策略
    5.3 丽水景宁县地方文化概况
        5.3.1 景宁县畲族文化
        5.3.2 景宁栈桥文化
        5.3.3 红色文化
    5.4 梅岐乡景观带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5.4.1 总体布局
        5.4.2 空间结构
    5.5 梅岐乡景观带栈道选线设计
        5.5.1 地形与视线
        5.5.2 高程与山坡
        5.5.3 山体与石质
    5.6 栈道在梅岐乡景观带中的应用
        5.6.1 梅岐乡景观带栈道应用的地域性
        5.6.1.1 景宁县自然环境运用
        5.6.1.2 景宁县地方文化运用
        5.6.2 梅岐乡景观带栈道应用形式营造
        5.6.2.1 梅岐乡栈道形式运用
        5.6.2.2 梅岐山栈道要素运用
        5.6.3 梅岐乡景观带栈道与园林景观要素结合
        5.6.3.1 地貌
        5.6.3.2 植物
        5.6.3.3 水体
        5.6.3.4 建筑及小品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成果与总结
    6.2 思考与感悟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丽水市旅游地理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可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核密度分析法
        1.5.3 规模指数分析
        1.5.4 不平衡指数分析
        1.5.5 最邻近指数分析法
        1.5.6 基尼系数分析法
        1.5.7 可达性分析法
2.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空间格局
        2.1.2 可达性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旅游景点空间格局研究现状
        2.2.1.1 国外研究现状
        2.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2 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现状
        2.2.2.1 国外研究现状
        2.3.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3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处理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区位概况
        3.1.2 地理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2 旅游和旅游景点概况
        3.2.1 旅游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3.2.2 旅游景点选取
        3.2.3 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
        3.2.3.1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3.2.3.2 丽水市旅游资源储量分析
        3.2.3.3 丽水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分析
        3.2.3.4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3.2.3.5 特色旅游资源评价
        3.2.4 丽水市旅游景点介绍
    3.3 数据处理
4.丽水市旅游景点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4.1 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类型
        4.1.1 整体分布类型
        4.1.2 行政分区分布类型
    4.2 旅游景点分布特征
        4.2.1 空间分布规模研究
        4.2.2 空间分布不平衡性研究
        4.2.3 旅游景点整体核密度分布
    4.3 旅游景点行政分布特征
    4.4 按水系网的空间分布特征
    4.5 按公路交通网的空间分布特征
    4.6 按地形地貌空间分布特征
5 丽水市旅游景点可达性分析
    5.1 旅游景点可达性计算
        5.1.1 技术处理流程
        5.1.2 可达性计算
    5.2 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分析
    5.3 可达性空间格局形成因素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
7.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1 图片目录
    2 表格目录
附录
    A级旅游景点名录汇总表(2020年1 月)
个人简介
致谢

(10)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研究
        2.1.1 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2 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2 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农户分化的影响
        2.2.2 养老保障的影响
        2.2.3 土地依赖的影响
        2.2.4 城镇住房的影响
        2.2.5 其他因素的影响
    2.3 林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农户分化的影响
        2.3.2 养老保障的影响
        2.3.3 林地依赖的影响
        2.3.4 其他因素的影响
    2.4 综合评述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农户分化
        3.1.2 养老保障依赖
        3.1.3 林地承包权退出
        3.1.4 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
    3.2 理论分析
        3.2.1 农户分化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
        3.2.2 养老保障依赖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
        3.2.3 农户分化对养老保障依赖的影响
        3.2.4 养老保障依赖的中介效应
    3.3 本章小结
4 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及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状况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4.1.1 数据来源
        4.1.2 样本县(市)特征
        4.1.3 样本村的特征
        4.1.4 样本农户的特征
    4.2 农户分化与养老保障依赖现状
        4.2.1 农户分化情况
        4.2.2 养老保障依赖现状
    4.3 农户退出林地承包权意愿状况
        4.3.1 农户是否愿意退出林地承包权状况
        4.3.2 农户愿意退出林地承包权程度状况
        4.3.3 农户愿意退出林地承包权的原因
        4.3.4 农户愿意退出林地承包权补偿方式选择状况
    4.4 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和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交叉分析
        4.4.1 农户分化与养老保障依赖交叉分析
        4.4.2 农户分化与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交叉分析
        4.4.3 养老保障依赖与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交叉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5.1.1 模型的设定
        5.1.2 变量的选择和说明
    5.2 基准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5.2.1 农户分化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
        5.2.2 养老保障依赖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
        5.2.3 控制变量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
    5.3 养老保障依赖的中介效应分析
        5.3.1 对农户是否愿意退出林地的影响:养老保障依赖的中介效应
        5.3.2 对农户愿意退出林地程度的影响:养老保障依赖的中介效应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问卷)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景宁县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景宁畲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叶何洁.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田园综合体建设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以景宁县畲家田园综合体为例[D]. 吴威波.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3]关于景宁县毛竹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沈玉宝.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2)
  • [4]丽水市景宁县失地农民城市融入路径研究[D]. 徐烨. 西北大学, 2021
  • [5]丽水山地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路径研究[D]. 张小燕.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6]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新旧聚居空间演替研究 ——以浙江省景宁县鸬鹚村为例[D]. 陈奕楠. 浙江大学, 2021(01)
  • [7]丽水市森林康养资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D]. 章益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8]栈道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 王星钧.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8)
  • [9]丽水市旅游地理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可达性研究[D]. 许鸣.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8)
  • [10]农户分化、养老保障依赖对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D]. 陈井林.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景宁县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