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奎永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深圳市奎永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一、深圳市葵涌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钟积成[1](2019)在《深圳市大鹏新区白纹伊蚊密度、抗性监测和登革热病毒携带情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掌握深圳市大鹏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分布、孳生地类型以及季节消长规律,建立新区白纹伊蚊种群本底数据库,为新区白纹伊蚊的可持续性防制及登革热发生、传播和流行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2、了解并掌握目前为止大鹏新区白纹伊蚊成蚊野外种群对三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现状,为指导现场合理用药,提高化学防治效果提供理论参考;3、掌握新区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登革热病毒携带状况,为新区登革热疫情的防控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方法:1、2017年-2018年期间,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开展白纹伊蚊专项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进行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及其孳生地进行调查监测,并在监测过程中采集白纹伊蚊幼虫活体样本用于后续白纹伊蚊抗药性和登革热病毒携带情况实验研究;2、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蚊野外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三类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3、通过罗氏High Pure Viral RNA Kit试剂盒提取登革热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新区内自然界白蚊伊蚊登革热病毒携带情况。结果:1、白纹伊蚊专项监测结果:两年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诱蚊指数(MI)和诱卵指数(OI)分别为8.45、4.24和5.96,其中2017年平均MOI、MI和OI分别为7.30、3.53和5.18;2018年平均MOI、MI和OI分别为9.07、4.62和6.37。2017年不同生境MOI、MI和OI均以公园最高,MOI和OI以医院最低,MI则以旅游景区最低,不同生境间MOI和O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不同生境间MOI、MI和OI指数均以公园最高,MOI和MI以旅游景区最低,OI则以医院最低,不同生境间MOI、MI和O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和2018年新区全年均可监测到白纹伊蚊,季节消长趋势均为单峰分布,高峰均出现在8月份。2017年不同月份白纹伊蚊密度消长MOI波动范围为0.68-14.44、MI波动范围为0.52-7.71、OI波动范围为0.17-11.88;2018年不同月份白纹伊蚊密度消长MOI波动范围为0.76-23.76、MI波动范围为0.34-11.60、OI波动范围为0.10-17.59。2、白纹伊蚊幼虫监测结果:两年共调查41390户,阳性1951户;积水17181个,阳性2514个,两年平均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分别为6.07、14.63和4.71,其中2017年平均BI、CI和HI分别为7.53、21.77和5.61,2018年平均BI、CI和HI分别为5.27、11.63和4.22。2017年和2018年不同生境BI和HI均以居民区最高,以旅游景区最低(P<0.05);不同生境积水容器均以暂时性容器为主,两类容器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容器不同生境间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地以闲置容器为主,但阳性率以居民区和旅游景区内的废旧轮胎最高,外环境阳性率则以闲置容器最高,不同生境间孳生容器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8年白纹伊蚊孳生地中,居民区和外环境均以闲置容器为主,但阳性率之间:居民区以废旧轮胎最高,外环境以闲置容器最高;而旅游景区孳生地主要以盆景/水生植物为主,阳性率以竹头/树洞/石穴等场所最高,不同生境间孳生容器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年间均可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其季节消长指标BI和HI均呈单峰分布,2017年高峰出现在8月份,2018年高峰则出现在7月份,而CI则呈现出多峰分布。2017年不同月份白纹伊幼虫蚊密度消长BI波动范围为1.17-15.08,2018年年不同月份白纹伊幼虫蚊密度消长BI波动范围为0.95-11.97。3、深圳市大鹏新区白纹伊蚊成蚊野外种群抗药性水平:葵涌街道24h死亡率范围为74.11%-98.25%,其中对0.1%溴氰菊酯、1.4%顺式氯菊酯和0.4%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抗性,对其余杀虫剂的为可疑抗性或敏感;大鹏街道24h死亡率范围为51.40%-98.25%,其中对0.1%溴氰菊酯、3%氯菊酯、1.4%顺式氯菊酯、0.4%高效氯氰菊和0.05%残杀威均产生了抗性,对其余杀虫剂为可疑抗性或敏感;南澳街道24h死亡率范围为69.17%-100%,其中对0.1%溴氰菊酯、1.4%顺式氯菊酯和0.4%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抗性,对其余杀虫剂的为可疑抗性或敏感。4、大鹏新区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登革热病毒检测情况:于2018年登革热高发期间(4-10月),共采集并检测野外白纹伊蚊成蚊标本305批次共8950只,平均每批次29只,检出一个批次疑似阳性结果,批次阳性率0.99%,最低感染率(MIR)0.33。结论:1、深圳市大鹏新区白纹伊蚊分布范围广泛,虽然2018年其种群密度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特别在5-10月份,故在此期间应加强对辖区内居民区、公园等重点区域白纹伊蚊的监测和防制工作;2、大鹏新区三个街道白纹伊蚊对0.1%溴氰菊酯、1.4%顺式氯氰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抗药性,化学防治上建议慎用这三种杀虫剂,改用抗性较低的0.5%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其余杀虫剂为可疑抗性或敏感。3、白纹伊蚊成蚊登革热病毒检测出一个批次结果疑似阳性,提示新区存在出现登革热疫情的风险,应加大辖区内白纹伊蚊登革热病毒携带情况的筛检,同时根据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和登革热发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做好登革热发病风险预测和评估,防范于未然。

张剑锋,闻礼永,许静,梁幼生,严晓岚,任光辉,贾铁武,汪伟,周晓农[2](2019)在《境外血吸虫病输入我国的现状及面临风险》文中指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增加,国际人员往来致使境外血吸虫病输入我国的病例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文就我国境外输入血吸虫病现状和传播风险进行分析,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和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甘立勤,梁享生,卢茜,张起文[3](2018)在《深圳市龙岗区2006—2016年疟疾流行状况与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龙岗区2006—2016年疟疾流行状况及流行特征,为龙岗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疟疾个案调查表、疟疾个案流行病学报告等途径收集并整理龙岗区2006—2016年"三热"病人血涂片镜检结果和疟疾疫情报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全区血检监测"三热"病人50 674人次,平均血检率为1.34‰,发现阳性患者172人,血检阳性率0.34%。累计报告疟疾病例85例,其中本地病例7例,输入性病例78例,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发生在2009年。病例高峰主要集中于7—9月;按地区分布,坂田街道、布吉街道占报告病例的50%;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女比例4.3∶1,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040岁,多为境外务工人员。发病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病例基本特征主要取决于辖区内跨境企业境外务工人员的出境、住所等因素。结论龙岗区近5年疟疾发病率平稳且低于1/万,"三热"病人血检率超辖区服务人口1‰,符合消除疟疾考核评估验收要求。随着消除疟疾工作的推进,龙岗区输入性病例逐渐转变为以境外输入病例、恶性疟病例为主。由于恶性疟存在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出现重症病例等特点,医护人员、疟防工作者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防控。

吴崧霖[4](2012)在《GIS和RS技术在深圳市龙岗区蚊媒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地经贸交流日趋频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下,蚊媒传染病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市龙岗区由于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环境卫生条件不佳,疟疾流行情况严重。随着气象、景观因素的改变和防疫工作的加强,龙岗区的疟疾已经得到有效地控制,但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疫情的加重给该区蚊媒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新的挑战。本研究主要对气象因素及该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地理环境变化对蚊媒种类、密度和对蚊媒传染病发生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目的:1.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龙岗区乙脑、登革热和疟疾等疾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进行时空分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索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技术在龙岗区蚊媒传染病研究领域的综合应用。2.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蚊类种群构成、密度以及季节消长规律,分析成蚊密度和气象因素、景观结构的关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Remote Sensing, RS)技术绘制全区域成蚊密度分布图,为媒介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龙岗区蚊媒传染病监测数据和人口学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和龙岗区数字地图进行连接,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疾病分布情况制图。以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龙岗区蚊媒传染病发病率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其中空间自相关计算、疾病地图绘制由空间统计软件包GeoDa实现;应用时空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疾病时空聚集区,数据处理在SaTScan软件中进行。2.对龙岗区进行连续的蚊虫监测,监测工作共涉及龙岗区下辖的10个街道,收集同期气象资料,建立SARIMA模型进行成蚊密度时间序列分析。选择两个研究现场进行成蚊密度与景观关系的专项调查,第一个研究现场位于龙岗区中部街道,第二个研究现场位于龙岗区东部街道,调查期间采用诱蚊灯捕获法捕捉蚊虫,并使用GIS采集器记录捕蚊点位置信息。获取日本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dvanced Land ObservingSatellite, ALOS)影像,以监督分类方法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以捕捉点半径800m范围内提取地类景观信息并计算比例,进行成蚊密度和景观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影像的支持下进行全区域成蚊密度分布预测。研究结果:1.龙岗区蚊媒传染病发病率时间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993-1994年的高发病率阶段,该时期为深圳市疟疾暴发后的延续阶段,病种均为疟疾;(2)1995-2000年的局部流行阶段,该阶段发病率较前一时期大幅降低,病例也仅有疟疾一种。(3)2001年后的散发阶段,该阶段龙岗区蚊媒传染病月发病率基本维持在0.2/10万以下。此阶段发病的病种增多,除疟疾病例报告外,还出现登革热和乙型脑炎病例。2.龙岗区蚊媒传染病发病高峰始于春夏之交,并持续至秋季。龙岗区四季温和湿润,适合多种医学蚊虫繁殖。龙岗区蚊媒传染病的季节发病规律与疾病媒介的消长规律基本一致,说明媒介是蚊媒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因素。3.1993-2000年间龙岗区街道蚊媒传染病发病率存在显着的空间自相关。SaTScan共探测出2个时空聚集点,I级聚集区包含龙岗、坪地、坪山、坑梓4个街道,聚类半径9.84km,年发病率187.2/10万,相对危险度30.46;II级聚集区包含平湖和布吉街道,聚类半径4.76km,年发病率100.1/10万,相对危险度17.83。4.调查期间共布放诱蚊灯1616盏,捕获成蚊25789只,对所有捕获的蚊虫进行鉴定,具有医学重要性的主要蚊种共有4属10种。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共捕获21884只,占84.86%;其次为白纹伊蚊,共捕获2318只,占8.99%。5.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成蚊密度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气象因素中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对成蚊密度的高低均有影响。6.龙岗区的景观因素影响成蚊密度的分布,成蚊密度高的地区集中于龙城、龙岗街道中心地区。研究结论:目前龙岗区蚊媒传染病处于散发的态势。龙岗区存在多种媒介蚊虫,具备媒介蚊虫适宜生存的气候条件和各类景观生境,一旦存在蚊媒传染病的发生条件,该区有可能发生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提示应加强蚊媒监测和做好蚊媒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本研究从龙岗区成蚊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和环境景观变化情况,探讨了影响成蚊密度消长的主要气候、景观环境因素特点,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蚊媒疾病控制奠定基础。

刘尚林,喻东海[5](2004)在《深圳市葵涌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深圳市葵涌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深圳葵涌地区1992~2003年疟疾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的趋势。结果1992年发病率在10/万以下;1993~1994年发病率迅速升高,发病率高达187.07/万,局部出现疫情播散,经采用预防性服药及以溴氰菊酯和杀飞克对外来重点人群浸泡蚊帐等有效的综合防治,1995年后发病率出现下降;流动人口发病率显着高于当地居民发病率(P<0.05),表明流动人口是疟疾防治的高危人群;月发病情况表明,1~3月发病最低,4月份开始上升,7~11月份是高峰期,12月开始降低。7~11月发病高峰与蚊媒活动频繁有关。结论1993~2003年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根据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制订综合的防治策略有助于疟疾疫情的控制。

古锦泰,张健波[6](2004)在《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状况 ,为制定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 1993~ 2 0 0 3年外来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0年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 3 0 2 7例 ,占全区病例数的 5 8.82 %。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聚集性。患者年龄主要为 15~ 60岁 ,职业以种养、打石、烧砖、建筑为主。爆发流行与存在传疟媒介、外来民工居住场所蚊虫孳生地多、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 结论 流动人口是引发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的主要原因。

古锦泰,刘尚林[7](2004)在《深圳市龙岗区近十年来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龙岗区近 10余年来疟疾流行病学特点 ,评价现行疟防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 1993~ 2 0 0 3年深圳龙岗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点 ,评价疟防效果。 结果 龙岗区疟疾流行特点有 :①疟疾发病率高低受流动人口多少的影响 ;②疟疾发病集中在每年 4~ 10月份 ;③疟疾发病多数发生在中青年。经采用各项措施 ,疟疾发病率从 1993年的 15 8 43 /10万下降至 2 0 0 3年的 0 3 6/10万。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 ,目前采取防制蚊媒与管理传染源结合的综合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钱成,王俊杰,李红,周萍,王永亮[8](2016)在《近六年来中国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及口岸卫生检疫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口岸输入性疟疾控制应对机制。方法聚焦2008年至2013年六年间为研究时段,搜集全国网络疟疾疫情直报数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科研文献,分析中国目前输入性疟疾流行现状、趋势,研究病例分布以及病例流行规律。结果近六年来,中国口岸输入性疟疾总体病例绝对数及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以2010年至2013年输入性疟疾上升态势更为严峻。国内疟疾感染以间日疟为主,国际输入性疟疾流行以恶性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类型分布中,第一位是恶性疟、第二位是间日疟、第三位是卵形疟和混合疟。输入性疟疾来源分布,第一位是非洲和东南亚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第二位是南美洲和缅甸、越南等与我国边境接壤国家和地区。非洲输入性疟疾传入无季节性差异,全年所有口岸均有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检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疟疾以间日疟为主,集中在5、6月份。输入性疟疾性别分类,男性占95.6%,女性占极少数,性别差异具显着性,但无流行病学意义,与劳务派出部门的职业选择以男性为主有关。疟疾感染者职业分布,劳务输出第一位,占86.7%;商务活动第二位,占8.3%;其余为散在旅游观光。输入性疟疾感染原因,在非洲野外长时间从事劳务作业,且有被蚊虫叮咬史等。输入性疟疾发病症状典型,呈现以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为主要症状,初次感染者以"感冒"自我医治而延误病情,占22.1%。有极少数误诊、延误病情导致死亡个案报道。结论重点研究针对来自非洲疟疾疫区的重点人群的检验检疫,从源头抓起,把输入性疟疾控制到最低程度。一强化政府主导大口岸卫生控制战略,设置专项资金投入;二强化部门职责,深化联防联控机制的内涵和外延;三强化依法开展除疟工作,建立可持续性口岸卫生控制长效机制;四加强专项科研攻关,提供技术保障;五继续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参与全球千年卫生计划行动;六实施疟疾高危人群防疟健康教育和培训,针对热带病预防知识培训并进行培训认证,同时对劳务输出管理部门实施蚊蝇防范技能培训认证;七、与旅行目的地国家卫生当局协作开展防疟合作,建立口岸跨边境疟疾防控合作机制,从源头控制疟疾的传入。

郭海芳[9](2016)在《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城市化对疟疾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曾经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疟疾的发病和死亡均已有所下降。但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人类再次面临着变异病毒的不断涌现和疫情旧地复燃的严重威胁。疟疾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在爆发和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实现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分析疟疾的爆发和传播模式的变化有助于开展新时期的疟疾防治工作,有助于研究同类传染病的发病与传播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深圳市地处沿海亚热带气候,曾是我国的疟疾高发区,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代表性城市。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利用遥感和GIS与遥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疟疾的影响。围绕这一课题,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复合指标法构建了深圳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本文收集了深圳市城市化发展以来30年的各项数据,从人口、经济、空间地理、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建立了深圳市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根据复合指标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性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深圳市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数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从1980年的5%增长到2009年92%,城市化水平飞速提高。30年来,深圳市的城市化水平在1980-2000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而当其城市化水平达到50%,城市化速度逐渐趋于平缓。(2)利用遥感影像对深圳市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提取与分析。本文参照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建立了适用于深圳市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深圳市1980年、1990年、20002010年共计十三年的TM数据进行了分类,分类精度均在80%以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市城市化过程中的空间变化,并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深圳市202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了预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发现城镇面积的增加是导致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3)对深圳市的疟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深圳市时间分布分析发现6-10月份是疟疾高发时期,空间分析发现深圳市的疟疾分布并不固定,在各个区域均有可能发生,但是宝安区的中部和西部沿海地区是疟疾的高发区域。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型对深圳市的疟疾发病率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模拟和预测。利用时空扫描统计量对20052009的疟疾数据进行了时空扫描分析,发现了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聚集区域和聚集时间。(4)对深圳市城市化对与疟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相关性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与疟疾发病率之间呈现显着负相关,曲线拟合分析发现指数函数模型对二者的关系拟合度最高。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各项城市化因子对疟疾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和空间城市化因子与疟疾发病率的关联性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温度对疟疾的发生具有显着影响。多种地表类型中湿地和草地与疟疾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

王永亮,钱成,王俊杰[10](2015)在《2008—2013年中国口岸输入性疟疾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输入性疟疾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以2010年至2013年上升态势更严峻。输入性疟疾流行以恶性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种类分布中,第一位是恶性疟、第二位是间日疟、第三位是卵形疟、第四位是混合疟。输入来源地,主要是非洲和东南亚疟疾高流行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南美洲。输入性疟疾传入无季节性差异,全年各口岸均有输入性恶性疟检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疟疾以间日疟为主,集中在5、6月份。职业分布,劳务输出为第一位,占86.7%;商务活动为第二位,占8.3%;其余为散在旅游观光。疟疾感染原因主要是在非洲野外长时间从事劳务作业,且有被蚊虫叮咬史等。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应依法采取相关措施,对劳务输出人员实施出国旅行卫生的健康干预;加强对于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监控。

二、深圳市葵涌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市葵涌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市大鹏新区白纹伊蚊密度、抗性监测和登革热病毒携带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登革热及其媒介概述
    1.2 白纹伊蚊监测和登革热病毒筛检的意义
    1.3 深圳市大鹏新区概述
    1.4 本文研究依据和意义
第二章 深圳市大鹏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监测
    2.1 方法
        2.1.1 白纹伊蚊专项监测
        2.1.2 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调查
        2.1.3 统计与分析
        2.1.4 监测指标预测登革热传播风险等级判定
        2.1.5 质量控制
    2.2 结果
        2.2.1 白纹伊蚊专项监测结果基本情况
        2.2.2 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监测结果
    2.3 讨论
        2.3.1 白纹伊蚊专项监测结果分析
        2.3.2 白纹伊蚊幼虫监测结果分析
第三章 深圳市大鹏新区白纹伊蚊成蚊抗药性水平监测
    3.1 材料
        3.1.1 供试试虫
        3.1.2 供试杀虫剂
        3.1.3 实验仪器
    3.2 方法和步骤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抗性判别标准
    3.5 结果
    3.6 讨论
第四章 深圳市大鹏新区白纹伊蚊登革热病毒携带情况监测
    4.1 材料
        4.1.1 蚊虫样本采集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所需试剂
    4.2 方法和步骤
        4.2.1 器皿处理
        4.2.2蚊样本处理
        4.2.2.1 样本处理液配制
        4.2.2.2 蚊样本前处理步骤
        4.2.3 提取RNA
        4.2.4 RT-PCR检测
        4.2.5结果判读
        4.2.6相关指标计算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创新点与不足
    5.1 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境外血吸虫病输入我国的现状及面临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境外血吸虫病输入现状及防控
    1.1 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调查
    1.2 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诊疗分析
    1.3 我国输入性血吸虫病防控情况
2 外来中间宿主输入情况
    2.1 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调查
    2.2 埃及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中间宿主调查
    2.3 湄公血吸虫中间宿主调查
3 我国居民境外感染血吸虫风险
    3.1 劳务输出
    3.2 援外医疗队
    3.3 教育援助
    3.4 境外旅游
4 我国输入性血吸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
    4.1 病例分散、流动频繁, 缺乏有效的监测管理
    4.2 临床症状较轻, 报告漏报率高
    4.3 缺乏诊断标准, 漏误诊率高
    4.4 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
    4.5 出入境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部门间缺乏联防机制
5 我国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防控对策
    5.1 做好援外人员血吸虫感染预防
    5.2 建立和完善输入性血吸虫病监测管理制度和防控机制
    5.3 提高输入性血吸虫病诊治水平
    5.4 加强输入性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风险的研究

(3)深圳市龙岗区2006—2016年疟疾流行状况与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检监测
    1.2 资料收集
    1.3 病例分类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疟疾血检监测情况
    2.2 疟疾病例报告情况
    2.3 病例时间分布
    2.4 病例地区分布
    2.5 病例人群分布
3 讨论

(4)GIS和RS技术在深圳市龙岗区蚊媒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
    2 深圳市龙岗区蚊媒传染病防治工作概述
    3 地理信息系统监测技术的应用
第一部分 龙岗区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与时空变迁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遥感影像获取及预处理
    2 结果
        2.1 龙岗区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
        2.2 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3 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4 GIS 制图及遥感影像辅助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龙岗区蚊媒传染病时空变迁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3.2 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的特点
第二部分 龙岗区成蚊种类、密度及其与气象、景观因素关系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蚊虫监测资料
        1.2 气象资料
        1.3 成蚊密度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1.4 遥感影像获取及预处理
    2 结果
        2.1 龙岗区蚊虫种类、密度分布
        2.2 龙岗区成蚊密度 SARIMA 模型时间序列分析
        2.3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影像预测全区成蚊密度
    3 讨论
        3.1 龙岗区主要媒介蚊虫种类、密度情况分析
        3.2 龙岗区成蚊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3.3 GIS 和 RS 支持下成蚊密度预测的探讨
        3.4 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英文缩略词表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
        1.2.2 疟疾病例检测
    2.3 病例分类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发病情况
        2.1.2 时间分布
        2.1.3 地区分布
        2.1.4 人群类型与职业分布
    2.2 流行因素
        2.2.1 自然因素
        2.2.2 社会因素
3 防疟措施
    3.1 组织措施
    3.2 技术措施
4 讨论

(7)深圳市龙岗区近十年来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防治措施
        1.2.1 病例侦察
        1.2.2 病例治疗
        1.2.3 疫点处理
        1.2.4 疟疾抗体及居民带虫率调查
        1.2.5 媒介监测
2 结果
    2.1 疟疾流行特征
        2.1.1 发热病人血检情况
        2.1.2 疟疾发病情况
        2.1.3 发病季节分布
        2.1.4 病例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
    2.2 防治效果
3 讨论

(8)近六年来中国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及口岸卫生检疫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2 结果
    2.1 输入性疟疾流行
    2.2 输入性疟疾分型分类
    2.3 输入性疟疾疫源地分布
    2.4 输入性疟疾感染原因分布
    2.5 疟疾输入的时间分布
    2.6 输入性疟疾性别比
    2.7 疟疾感染者职业分布
    2.8 病例归国后发病情况
    2.9 输入性疟疾病例防疟意识调查
    2.1 0 十五年来输入性疟疾流行
3 结论
    3.1 中国疟疾控制现状
    3.2 挑战“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国内国际因素
    3.3 技术因素
    3.4 对策

(9)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城市化对疟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国内外城市化研究概况
        1.2.2 基于GIS与遥感的疟疾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
    2.1 研究区概况
    2.2 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2.2.1 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2.2.2 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选取
        2.2.3 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化指标体系
    2.3 城市化指标收集
        2.3.1 人口城市化指标收集
        2.3.2 经济城市化指标收集
        2.3.3 空间城市化指标收集
        2.3.4 社会城市化指标收集
    2.4 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及实证
        2.4.1 城市化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2.4.2 层次分析法赋权
        2.4.3 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化进程遥感监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准备
        3.1.2 建立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3.1.3 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3.2 土地利用分类与信息提取
        3.2.1 多时相数据分类结果
        3.2.2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3.3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预测
        3.3.1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3.2 土地利用内部转移分析
        3.3.3 土地利用马尔科夫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圳市疟疾时空特征分析
    4.1 深圳市疟疾时空分布
        4.1.1 建立深圳市疟疾数据库
        4.1.2 深圳市疟疾时间分布
        4.1.3 深圳市历年疟疾空间分布
    4.2 基于灰色模型的疟疾预测
        4.2.1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
        4.2.2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在深圳市疟疾预测中的应用
    4.3 深圳市疟疾时空扫描分析
        4.3.1 时空扫描统计量简介
        4.3.2 深圳市疟疾空间扫描分析
        4.3.3 深圳市疟疾时空扫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化对疟疾的影响分析
    5.1 城市化水平与疟疾的相关性分析与曲线拟合
        5.1.1 城市化水平与疟疾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5.1.2 城市化水平与疟疾发病率曲线拟合分析
    5.2 城市化指标与疟疾发病率灰色关联分析
        5.2.1 灰色关联分析算法原理
        5.2.2 城市化指标与疟疾的灰色关联分析
    5.3 空间城市化指标与疟疾发病率分析
        5.3.1 NDVI与气象因子与疟疾发病率关系分析
        5.3.2 地表类型与疟疾发病率关系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2008—2013年中国口岸输入性疟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输入性疟疾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
2 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
3 输入性疟疾主要来源于非洲
4 输入性疟疾时间分布无季节性规律
5 输入性疟疾确诊机构
6 输入性疟疾性别以男性为主
7 输入性疟疾以劳务输出青壮年为主
8 社会对输入性疟疾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
9 输入性疟疾治疗状况良好
10 输入性疟疾 5 年来高发的口岸

四、深圳市葵涌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市大鹏新区白纹伊蚊密度、抗性监测和登革热病毒携带情况研究[D]. 钟积成.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2]境外血吸虫病输入我国的现状及面临风险[J]. 张剑锋,闻礼永,许静,梁幼生,严晓岚,任光辉,贾铁武,汪伟,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01)
  • [3]深圳市龙岗区2006—2016年疟疾流行状况与特征分析[J]. 甘立勤,梁享生,卢茜,张起文. 中国热带医学, 2018(02)
  • [4]GIS和RS技术在深圳市龙岗区蚊媒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吴崧霖. 广东药学院, 2012(12)
  • [5]深圳市葵涌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 刘尚林,喻东海. 热带医学杂志, 2004(06)
  • [6]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分析[J]. 古锦泰,张健波. 中国热带医学, 2004(05)
  • [7]深圳市龙岗区近十年来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J]. 古锦泰,刘尚林. 中国热带医学, 2004(03)
  • [8]近六年来中国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及口岸卫生检疫分析[J]. 钱成,王俊杰,李红,周萍,王永亮. 口岸卫生控制, 2016(04)
  • [9]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城市化对疟疾的影响研究[D]. 郭海芳.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10]2008—2013年中国口岸输入性疟疾分析[J]. 王永亮,钱成,王俊杰.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5(04)

标签:;  ;  ;  ;  ;  

深圳市奎永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