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所妇女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收容所妇女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一、收容教育所妇女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圆媛[1](2020)在《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对失足妇女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接受收容教育的失足妇女的心理健康、家庭教养方式等进行调查,提出针对失足妇女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失足妇女进行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探讨萨提亚模式在改善失足妇女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作用,为提升失足妇女心理健康素养和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帮教等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A市收容教育所的失足妇女为研究对象,使用访谈和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文版(s-EMBU-C)等方式收集基本信息。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阳性且有意愿参与研究的29名被试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15人参与为期10次(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14人除与干预组同时接受常规收教管理外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对被试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的基线及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失足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在46名失足妇女中共检出SCL-90阳性31人,检出率为63.265%,失足妇女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着高于全国女性常模。通过SAS、SDS分别检出29名被试中有焦虑症状者15人(51.724%)、抑郁症状者18人(62.069%)。2.29名被试的SCL-90躯体化因子得分与s-EMBU-C母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因子得分呈显着正相关(r=0.534,P<0.01),抑郁、敌对性因子得分与父亲教养方式的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1=-0.372,r2=-0.398,P<0.05)。3.采用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干预组SCL-90总分和除“其他”项目外的各因子分、SAS、SDS得分均低于基线(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干预组自尊水平显着高于基线(P<0.01),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提高失足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对被试自尊水平和焦虑、抑郁症状具有显着的干预效果。2.萨提亚模式的冰山、应对姿态、家庭重塑、个性部分舞会、自我环、影响轮、冥想等技术,通过对团体成员过去经历和感受、期待、渴望等的澄清和再次表达以及应对姿态的学习,完成对个体不同部分的整合和转化,有助于失足妇女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处理过去创伤经历造成的影响、改善沟通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社会功能。

乔亚萍[2](2017)在《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病因条件。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妇女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人群。与未感染HIV的妇女相比,HIV感染妇女合并HPV感染率高,且消除缓慢、持续感染时间长,进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的时间短,预后较差。云南、广西、新疆等地区是我国艾滋病流行较早、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估计我国目前有HIV感染女性16.5万,主要分布于上述地区。自2002年我国开始为HIV感染者提供免费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以来,HIV感染者死亡风险降低了 73%-82%,存活时间显着延长。国外研究显示,普遍开展抗病毒治疗后,如未接受宫颈癌筛查服务,HIV感染妇女的宫颈癌发生风险会额外增加。由于HIV感染妇女较为隐匿,担心感染状态暴露、遭受歧视,利用现有宫颈癌筛查服务存在障碍,较难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目前,我国针对HIV感染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服务主要集中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领域,针对HIV感染妇女开展的性传播感染,以及宫颈癌防治服务极为有限。虽然我国自2009年起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但筛查覆盖面及筛查率有限,而相较于普通妇女,HIV感染妇女能够获得的免费宫颈癌筛查服务的机会更少。我国HIV感染妇女宫颈癌防治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亟需得到关注。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关于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状况、hrHPV持续感染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极少,关于H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患病,以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很少。特别是针对我国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有文献报告。对我国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的持续、消除以及新发感染的描述及影响因素;以及不同hrHPV感染状况对宫颈病变发生的影响,以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等的了解均极为有限。因此有必要针对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持续、消除,和新发以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变化过程开展相关研究,为在我国HIV感染妇女中如何更适宜地开展宫颈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研究部分HIV高流行地区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2.随访HIV感染妇女,研究hrHPV持续感染和转归,以及hrHPV新发感染情况,分析HIV感染相关因素等对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和hrHPV新发感染的影响;3.研究HIV感染妇女不同的hrHPV感染状况所致宫颈病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访HIV感染妇女,综合分析HIV感染妇女不同的hrHPV感染状况所致宫颈病变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访研究。于2015年5-8月在我国艾滋病高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云南德宏州瑞丽市、陇川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伊宁市和霍城县,以街道/乡镇为抽样单元,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招募到18-49岁HIV感染妇女695例进行基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医疗记录、实验室检测和宫颈癌筛查收集研究对象信息。1.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的一般特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特征及既往生育史;2.通过查阅医疗记录,收集HIV感染妇女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情况、既往CD4+T淋巴细胞和HIV病毒载量检测情况;3.通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流式细胞测定法)、HIV病毒载量检测(HIV-1核酸定量检测)、HPV检测(罗氏公司cobas4800)等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了(1)HIV感染妇女宫颈炎、阴道炎等生殖道感染,梅毒、乙肝等性传播疾病患病情况;(2)HIV感染妇女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等;(3)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以及hrHPV型别分布情况。4.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阴道镜检查(醋酸染色/碘染色)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宫颈病变患病情况。基线调查后12-16个月,在2016年8-11月期间对前次接受基线调查的HIV感染妇女进行了随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医疗记录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基本情况和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既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检测情况。采用与基线调查相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患病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情况、合并hrHPV感染情况。应用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收集了 H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病情况。现场工作人员经过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实验室标本采集、存储、运输和检测,以及宫颈癌筛查各环节均进行严格质控。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和逻辑纠错。应用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数据分析采用率及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Person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首先描述HIV高发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率及14种hrHPV型别分布,分析不同抗病毒用药状况、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HIV病毒载量水平等因素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2.描述随访期间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持续和感染消除的情况,综合分析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时不同抗病毒用药状况、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病毒载量水平及其变化等HIV感染相关因素与hrHPV持续感染的关系;3.描述随访期间HIV感染妇女中新发hrHPV感染状况,综合分析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时HIV感染相关因素及其变化对hrHPV新发感染的影响;4.分别描述基线调查、随访调查时HIV感染妇女中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分析不同hrHPV感染状况及感染不同hrHPV型别、HIV感染相关因素、性相关行为以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患病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5.描述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宫颈上皮内病变新发情况,综合分析不同hrHPV感染状态以及感染不同hrHPV型别及其他因素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生的关系。主要结果基线调查了 695例HIV感染妇女,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2和CIN3)25例,继续追访其他670例HIV感染妇女。基线调查后12-16个月开展了随访调查,670例HIV感染妇女中108例失去联系、16例因病不能接受调查、5例死亡,最终541例HIV感染妇女接受了随访调查,随访率为80.75%。1.本研究中695例HIV感染妇女中,180例感染hrHPV,感染率为25.90%,最常见的前4位型别分别为:HPV16、58、52和51,感染率分别为6.76%、5.47%、5.04%和2.45%。接受抗病毒治疗妇女hrHPV感染率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妇女hrHPV感染率(χ2=7.256,P=0.007)。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高,hrHPV感染率越低(趋势χ2=9.883,P=0.002)。HIV病毒载量水平越低,hrHPV感染率越低(趋势χ2=17.547,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妇女hrHPV感染风险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的妇女(aOR=2.07,95%CI:1.35-3.17,P=0.001),HIV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的妇女hrHPV感染风险高于HIV病毒载量<50 copies/ml 的妇女(aOR=2.09,95%CI:1.28-3.40,P=0.003)。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风险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妇女(aOR=1.97,95%CI:0.96-4.07,P=0.066),具有边缘统计学意义。2.平均随访14个月后,121例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率为38.02%(46/121)。不同研究地区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率不同,广西调查现场和云南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高于新疆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aOR=4.19,95%CI:1.48-11.82,P=0.007;aOR=4.35,95%CI:1.39-13.64,P=0.012)。3.在平均随访14个月后,420例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率为8.33%(35/4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 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的风险是本地HIV感染妇女的4.86倍(95%CI:1.78-13.29,P=0.002)。同云南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相比,新疆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风险是其的6.83倍(95%CI:2.51-18.58,P<0.001)。合并乙肝感染的妇女随访期间新发hrHPV感染风险高于未合并乙肝感染的妇女(aOR=4.14,95%CI:1.29-13.31,P=0.017)。4.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时,HIV感染妇女中宫颈细胞学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66%和14.88%,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05%和0.43%。HIV感染妇女中hrHPV感染比例从宫颈细胞学结果未见异常时的19.24%增加至HSIL中的100.0%(趋势χ2=129.290,P<0.001),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比例从正常时的17.60%增加至CIN3的100.00%(趋势χ2=58.460,P<0.001)。hrHPV 感染(aOR=74.56,95%CI:14.44-385.13,P<0.001)、单一 hrHPV 感染(aOR=38.64,95%CI:8.35-178.89,P<0.001),HPV16/18 感染(aOR=169.06,95%CI:34.21-835.34,P<0.001)、其他 12 种 hrHPV 型别感染(aOR=18.31,95%CI:3.65-91.95,P<0.001)、初次性行为年龄小于 18 岁(aOR=3.32,95%CI:1.11-9.96,P=0.032)、梅毒感染(aOR=4.28,95%CI:0.99-18.59,P=0.023)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5.平均随访14个月后,基线调查时479例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未见异常或为ASC-US的HIV感染妇女中新发现18例SIL,发生率为3.76%。基线调查时多重hrHPV感染和单一hrHPV感染的妇女发生SIL的风险均高于未感染hrHPV的妇女(aOR=14.90,95%CI:3.83-57.95,P<0.001 和 aOR=3.41,95%CI:0.96-12.18,P=0.058)。感染 HPV16/18和感染其他12种hrHPV型的妇女发生SIL的风险是分别是未感染hrHPV妇女的7.81倍(95%CI:1.84-33.15,P=0.005)和 5.05 倍(95%CI:1.53-16.65,P=0.008)。维吾尔族妇女SIL发生风险是其他民族妇女的3.67倍(95%CI:1.19-11.35,P=0.024)。基线TCT结果为ASC-US的妇女发生SIL的风险是基线TCT结果正常妇女的11.43倍(95%CI:3.19-40.99,P<0.001)。结论1.研究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率高达25.9%。HIV感染妇女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机体免疫水平越高,HIV病毒载量越低,hrHPV感染风险越小。2.本研究中,平均随访14个月后,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为38.02%、hrHPV新发感染率为8.33%。不同调查现场的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和新发感染风险不同。流动人口、乙肝感染是HIV妇女新发hrHPV感染危险因素。3.HIV感染妇女是宫颈病变高发人群,宫颈癌前病变患病与hrHPV感染、初次性行为年龄早、梅毒感染相关。HIV感染妇女合并多重hrHPV感染、HPV16/18感染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更高。4.平均随访14个月后,HIV感染妇女细胞学检测结果SIL发生率为3.76%。合并hrHPV感染、基线TCT异常和梅毒感染是HIV感染妇女SIL发生的危险因素。HIV感染妇女合并多重hrHPV感染、HPV16/18型感染SIL发生风险更高。5.本研究随访时间有限,收集hrHPV持续感染和新发感染、SIL发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信息有限,需要继续追踪随访HIV感染妇女,长期观察hrHPV持续感染和新发感染、宫颈病变发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HIV阴性妇女对照,深入探讨HIV感染妇女和HIV阴性妇女中hrHPV感染及转归,以及宫颈病变发生的差异。对HIV感染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了解有限,建议开展进一步研究。

何海波[3](2015)在《论收容教育》文中提出收容教育是在打击卖淫嫖娼过程中创造的一项长时间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教育措施。它以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为依据,因而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在实定法上是现行有效的制度。但是,由于对收容教育的适用条件缺乏限定,实施程序缺乏保障,事后救济又相对匮乏,以及收容教育所的管理方式刻板粗暴,收容教育制度已经沦为中国法治和人权的一个幽暗角落。收容教育在实践中蜕变为主要针对卖淫嫖娼下层人群的惩罚措施,无助社会风尚,却有失社会公平。它对于卖淫人员"改业从良"的作用相当有限,对于遏制卖淫嫖娼起不了多少作用,对于检查和治疗性病更不是必须。因此,收容教育制度在整体上丧失了正当性,应当予以废除。地方执法机构对收容教育的意兴阑珊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反感,预示着它的终结。

叶良芳[4](2015)在《废除抑或改造:收容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检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考察最初的制度设计,收容教育制度事实上被赋予了三大功能:惩罚功能、教育功能和医疗功能。为实现这三大功能,立法者配置了四种治理措施:治安管理处罚、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和强制治疗。从法理和实效两个层面来看,收容教育和劳动教养的治理措施不仅难以实现教育违法行为人改善的目标,而且存在立法危机和执法困境,因而均应予以彻底废除。但是,以治安管理处罚来实现惩罚功能,具有目的和方式的相当性,应予以保留,并应归并于其他法律体系;以强制治疗来实现医疗功能,具有目的正当性,亦应予以保留,但在具体适用方面,则需要在适用主体、适用程序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造。

李红敏[5](2012)在《广西女性性工作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流行概况及基因型别分布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性传播感染之一,可导致泌尿生殖器官的多种疾病,宫颈癌是其中最严重的疾病。世界范围内,感染率最高的两种HPV型别是HPV16和18。目前国外已上市的有两种HPV疫苗,即HPV16/18两联疫苗和HPV6/11/16/18四联疫苗,均可显着降低生殖器部位相应型别病毒的感染率。然而,HPV疫苗型别不同,其保护作用也不尽相同。一种HPV疫苗只能针对相应型别的HPV感染产生保护作用,对其他型别的HPV感染并不能提供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因此,研究HPV基因型别的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普通女性人群中,HPV52和58是两种优势HPV型别。目前国内对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 FS Ws)人群中HPV感染的研究只有三项,其结果都表明,FSW人群的HPV感染率显着高于同一地区的普通女性人群。在这三项研究中,其中一项研究只做了HPV感染率的研究,没有涉及HPV型别在FSW人群中的分布;另一项研究也只涉及HPV6、11、16和18这四种型别在FSW人群中的分布,对其他HPV型别没有涉及;而另外一项研究虽然对FSW s人群中21种基因型别的分布进行了研究,但样本量较小,仅发现17例HPV阳性FSW,不能很好地代表FSW这一群体的感染概况。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FSW人群的HPV感染概况及基因型别分布概况,为评估HPV感染的预后,评估现有疫苗对预防HPV感染的作用,指导有效疫苗的开发,以及研究FSW人群的性传播网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9年7月到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梧州和贺州两地共招募811名FSW,对其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宫颈拭子。本研究采用Qiagen公司的QIAamp DNA Mini Kit试剂盒进行DNA提取,采用凯普公司的HP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进行HPV检测和基因分型。FSW人群的HPV感染率采用率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通过比较不同的可信区间之间是否有重叠,来判断不同组别间的HPV感染率是否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不同场所档次FSW和不同年龄组FSW的HPV型别分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判断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811份拭子中,1份为无效拭子,对其余810份拭子进行HPV感染概况的分析。FSW人群HPV总的感染率为38.9%,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1.2%,多重型别HPV感染率为12.2%。总HPV、高危型HPV及多重型别HPV感染率均以≤2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50.7%、44.1%、22.4%。此外,低档场所FSW的多重型别HPV感染率几乎是高档场所FSW的两倍(14.0%vs7.1%)。HPV52是感染率最高的HPV型别,其型别感染率为11.0%。其次,HPV16、58、53和CP8304感染率也很高,其型别感染率分别为6.5%、5.7%、5.6%和4.8%。目前的HPV四联疫苗所能覆盖的型别,即HPV6、11、16和18在广西FSW人群中的感染率分别为1.7%、2.0%、6.5%和2.8%。在HPV阳性标本中,HPV16和HPV18之和在HPV型别中所占的比例23.2%。HPV16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的FSW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4.4,P=0.006),在21-25岁年龄组最高(10.1%);HPV18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7.3,P=0.099)。不同场所档次的FSW之间,HPV52、16、58、53和CP8304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高档场所FSW最常见的五种HPV型别分别为:HPV52(12.9%)、58(7.1%)、53(5.7%)、16(4.3%)和CP8304(4.3%);中档FSW最常见的五种HPV型别分别为:HPV52(11.7%)、16(7.0%)、CP8304(5.7%)、58(4.7%)和HPV53(4.1%);低档FSW最常见的五种HPV型别分别为HPV52(10.2%)、16(6.6%)、53(6.4%)、58(6.1%)和68(4.7%)。在HPV阳性FSW中,高档FSW HPV16和18在HPV型别中所占的比例(13.7%)显着低于中档FSW(25.4%)和低档FSW(22.4%)(χ2=12.34,P=0.002)。结论:HPV感染在我国FSW人群中很常见,尤以年轻FSW感染率最高,多重型别感染率尤以低档场所FSW最高。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低档不同场所档次FSW的HPV基因型别分布基本类似,除了HPV16外,HPV52和58也是很重要的基因型别,而HPV18在HPV型别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

马玲[6](2010)在《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中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中艾滋病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和高危行为,为在乌鲁木齐市女性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某收容教育所的462例女性高危人群进行HIV血清学检测和行为学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462例女性高危人群中,性服务工作者和吸毒者分别占83.77%和16.23%。高危人群HIV感染率为2.16%(10/462)。其中,性服务工作者和吸毒者的HIV感染率分别为1.29%(5/387)、6.67%(5/75)。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调查中,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99.57%,平均知晓率86.98%。其中,性服务工作者和吸毒者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7.76%和83.00%。385例性服务工作者在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和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的比例分别为92.99%和45.89%;最近1个月与商业性伴和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84.42%和24.24%。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性服务工作者,在最近1个月与商业性伴和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74.83%、20.56%。汉族性服务工作者,在最近1个月与商业性伴和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83.49%、23.83%。维吾尔族性服务工作者,在最近1个月与商业性伴和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85.71%、25.00%。75例吸毒者中注射吸毒和口吸毒品的比例分别为25.33%、74.67%。最近3个月内,注射吸毒者与别人从未、有时、每次共用针具的比例分别为52.63%、47.37%、0。结论与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相比,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高危人群有较高的HIV感染率。也有较高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但掌握不全面。女性高危人群在商业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但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

马玲,马燕,瞿世和[7](2009)在《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高危人群梅毒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收容教育女性中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信息。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收容教育所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新入所的具有高危行为的女性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行为学调查。结果:337例目标人群中,梅毒阳性反应者17例,梅毒阳性检出率5.04%。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4%、1.91%、11.69%。维吾尔族梅毒感染率为25.80%(8/31),汉族为2.88%(8/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群与商业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固定性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商业性性伴,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6年~2008年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高危人群中维吾尔族女性感染梅毒的风险要高于汉族,高危人群在不同性伴间安全套使用率不平衡,与固定性伴容易忽视安全套的使用,应加强维汉双语宣传教育,防治梅毒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吕简承,刘海杰,任燕,冯军[8](2008)在《珠海市2546例性病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20032007年珠海市卖淫嫖娼劳教人员中性传播疾病(STDs)流行状态,为性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32007年珠海市某收容教育所卖淫嫖娼劳教人员体检资料及实验室检验资料,并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2 546例卖淫嫖娼劳教人员中,共检出性病1 426例,总检出率为56.01%;其中女性1 352例,男性74例,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8.15%,32.89%,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支原体感染最多,衣原体感染、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等次之。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检出阳性率越高。结论:卖淫嫖娼人员是性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卖淫妇女更是性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和干预措施。

刘英志,林静俐,曾序春[9](2006)在《对收容教育所妇女口腔牙周、黏膜感染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01年深圳市收容教育所被收容教养的妇女性传播疾病(STDs)流行情况,以及高危人群的口腔牙周、黏膜感染状况。方法收集整理2001年被收容教养的妇女体检及实验室检测资料,并作流行病学分析,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病感染状况检查,以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公布的标准。结果302例收容教育所妇女中,共检出性病60例,检出率19.8%,牙龈炎的发病率57.4%,牙结石检出率25.8%,早期牙周疾病患病率4.96%;晚期牙周疾病患病率0.99%;口腔黏膜异常2.3%。结论收容教育所妇女是性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提示口腔医务人员从职业角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及患者的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

赖永珲,蔡于茂,罗斌,文立章,洪福昌,周华[10](2005)在《深圳市2004年收容人员性病感染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深圳市收容教育所收容人员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对2004年深圳市某收容教育所1 329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检查和性传播疾病实验室检测,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 329名收容人员,检出性传播疾病249例,感染率为18.7%。女学员性病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学员;文化程度越高,性病检出率越低;反之,文化程度越低,性病检出率越高。结论收容教育所收容人员中存在性传播疾病的传染源,加强对收容人员的性病流行病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性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收容教育所妇女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收容教育所妇女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对失足妇女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一)“失足妇女”的概念界定
    (二)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对于失足妇女的意义
        1.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有利于提升失足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2.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有利于改善失足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
        3.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有利于提高失足妇女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文献综述
    (一)“失足妇女”的相关研究
        1.医疗卫生研究
        2.社会学研究
        3.心理学研究
    (二)萨提亚模式综述
        1.萨提亚模式的理论流派来源
        2.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理念与基本理论
        3.萨提亚模式主要治疗技术
        4.萨提亚模式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对象
    (一)对象来源
    (二)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五、研究方法及程序
    (一)研究方法
        1.访谈及调查
        2.研究工具
    (二)研究程序
        1.访谈与调查
        2.前测
        3.干预方式
        4.后测
    (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第一次团体辅导
        2.第二次团体辅导
        3.第三次团体辅导
        4.第四次团体辅导
        5.第五次团体辅导
        6.第六次团体辅导
        7.第七次团体辅导
        8.第八次团体辅导
        9.第九次团体辅导
        10.第十次团体辅导
    (四)统计方法
六、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
        1.失足妇女SCL-90 得分与全国女性常模的比较
        2.被试人口学信息
        3.被试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
    (二)干预结果
        1.两组被试SCL-90 得分比较
        2.两组被试SAS得分比较
        3.两组被试SDS得分比较
        4.两组被试SES得分比较
七、讨论
    (一)失足妇女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干预前后失足妇女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三)萨提亚模式团体对失足妇女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第四阶段
八、结论
九、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 全球及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
        (二) HPV感染在HIV感染妇女中的流行及影响因素
        (三) HI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
        (四) HIV感染妇女宫颈癌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
    二、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地区及现场
    二、研究对象
        (一)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二) 样本量
        (三) 抽样方法
        (四)调査对象招募
    三、调查内容与实施
        (一) 基线调查
        (二) 随访调查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 hrHPV感染及影响因素
        (二) hrHPV持续感染、转归和新发感染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三) HIV感染妇女宫颈病变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
        (四) HIV感染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新发情况及影响因素
        (五) 技术路线
    五、伦理学问题
    六、质量控制
        (一) 设计阶段
        (二) 调查阶段
        (三)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结果
    第一部分 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及影响因素
        一、基线调查HIV感染妇女基本特征
        二、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状况
        三、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持续感染、转归及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
        一、随访情况
        二、HIV感染妇女合并hrHPV持续感染、转归及新发感染情况
        三、HIV感染妇女hrHPV持续感染、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四、HIV感染妇女hrHP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HIV感染妇女宫颈病变检出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HIV感染妇女宫颈病变检出情况
        二、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hrHPV感染状况
        三、HIV感染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HIV感染妇女宫颈病变新发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随访期间宫颈上皮病变新发情况
        二、宫颈上皮病变新发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一、艾滋病感染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HIV感染妇女与hrHPV合并感染的特点
    三、HIV感染妇女hrHPV感染的影响特点
    四、为HIV感染妇女提供更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服务
    五、针对HIV感染妇女开展随访研究的必要性
结论与建议
创新性与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合并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废除抑或改造:收容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检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收容教育的合法性辨析
    ( 一) 收容教育的形式合法性
    ( 二) 收容教育的实质合法性
二、收容教育的执法实践检讨
    ( 一) 收容教育的适用缺乏程序保障
    ( 二) 收容教育的适用普遍存在选择性执法
三、收容教育的制度改造
    ( 一) 收容教育的功能定位
    ( 二) 收容教育的具体改造
四、结语

(5)广西女性性工作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流行概况及基因型别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调查问卷和知情同意书 3.
    宫颈拭子采集 4.
    实验室检测方法 5.
    资料统计和分析 研究结果 1.
    FSW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 2.
    FSW人群HPV感染率 3.
    FSW人群HPV基因型别分布 4.
    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1.
    FSW人群HPV流行概况 2.
    FSW人群HPV基因型别分布 3.
    FSW人群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4.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相关综述 英文论着-1 英文论着-2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和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致谢

(6)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中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血清学检测
        2.2 行为学调查
    3.研究内容及相关测量
    4.质量控制
    5.资料分析
    6.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珠海市2546例性病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对收容教育所妇女口腔牙周、黏膜感染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2 性病的流行
    2.3 性病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2.4 不同年龄口腔牙周疾病患病率
3 讨 论

(10)深圳市2004年收容人员性病感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 果
    2.1 人群构成特征
    2.2 性传播疾病感染检出结果
3 讨 论

四、收容教育所妇女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对失足妇女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D]. 黄圆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
  • [2]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妇女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随访研究[D]. 乔亚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2)
  • [3]论收容教育[J]. 何海波. 中外法学, 2015(02)
  • [4]废除抑或改造:收容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检讨[J]. 叶良芳. 政法论丛, 2015(02)
  • [5]广西女性性工作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流行概况及基因型别分布的研究[D]. 李红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12)
  • [6]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中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D]. 马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2)
  • [7]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高危人群梅毒流行病学调查[J]. 马玲,马燕,瞿世和.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12)
  • [8]珠海市2546例性病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J]. 吕简承,刘海杰,任燕,冯军.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03)
  • [9]对收容教育所妇女口腔牙周、黏膜感染的调查[J]. 刘英志,林静俐,曾序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06)
  • [10]深圳市2004年收容人员性病感染调查[J]. 赖永珲,蔡于茂,罗斌,文立章,洪福昌,周华. 中国公共卫生, 2005(11)

标签:;  ;  ;  ;  ;  

收容所妇女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