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厚对钒钛烧结矿性能的影响

层厚对钒钛烧结矿性能的影响

一、料层厚度对钒钛烧结矿性质的影响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彬[1](2021)在《钒的配分对矿焦混装冶炼过程钒收得率的影响》文中提出

杜亮[2](2021)在《铁酸钙对高碱度烧结矿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何木光,蒋大均,崔庆爽,王文钱,冯茂荣[3](2020)在《喷洒硼酸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针对攀钢高钛型钒钛烧结矿强度低、低温还原粉化率高的问题,开展添加硼酸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及工业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配加硼酸能有效降低混合料的熔化温度,使烧结矿转鼓强度和成品率逐渐改善,低温还原粉化率出现较大降低,还原度略有上升,铁酸钙质量分数增加,钛赤铁矿、钙钛矿、硅酸二钙质量分数减少,同时钛磁铁矿质量分数变化不大;用B2O3替代CaCl2溶液进行等量烧结矿表面喷洒的实验室及工业试验表明,硼酸完全能够起到替代CaCl2溶液的效果,其对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王禹键[4](2020)在《细粒级钛精矿烧结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针对钛精矿粒度细,电炉冶炼损耗高的问题,着重对细粒级钛精矿烧结造块工艺进行了试验探索与研究。细粒级钛精矿烧结存在制粒效果差,燃耗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理化检测及物相分析,确定了钛精矿烧结的固结机理、烧结基本规律及制粒效果差的原因。优化制粒试验表明,通过添加熔剂,优化燃料配比及水分,并对钛精矿进行磨制处理后,钛精矿烧结混合料制粒效果得到改善。通过降低烧结料层,对磨制后的钛精矿造球并采用在料面分加燃料的方式进行烧结,烧结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显着改善,钛精矿烧结+1 mm比例由50.3%提高至89.4%,利用系数由0.177 t/(m2·h)提高至0.712 t/(m2·h)。从烧结试验结果看,采用该方法进行钛精矿烧结,烧结过程钛精矿硫脱除率在40%左右,影响TiO2品位约3~4个百分点。

张志强,陆高峰,邹仕华[5](2020)在《西昌钢钒1750m3高炉稳定顺行生产实践》文中认为对西昌钢钒3座1750m3高炉稳定顺行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一度休风率在0.59%以上、高炉顺行困难、技术经济指标差等状况,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调整炉料结构和提高鼓风动能等措施,逐步实现了高炉长周期的稳定顺行,技术经济指标的进一步改善。认为,不能以高炉制度的优化冲抵原燃料质量的劣化,否则,高炉难以实现长周期的稳定顺行。

李旺[6](2020)在《铁精矿粉配比对唐钢烧结过程的影响》文中提出唐钢通过对国内外铁精矿粉资源市场进行研判,结合自身烧结工艺条件和原燃料现状,购入南非铁精矿粉、提高自产冀东铁精矿粉产能,以期进一步挖掘铁精矿粉资源效益。铁精矿粉资源结构调整后,为保证烧结技术经济指标稳定、满足后续工序对烧结矿的质量要求,亟待开展烧结配矿结构的优化研究工作。借助于实验室检测手段,对南非、研山和司家营三种铁精矿粉的化学成分、粒度组成、最大吸水率、微量元素含量、同化性能等冶金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唐钢1#烧结机工业实验系统研究了上述三种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过程和烧结矿冶金性能以及生产成本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唐钢烧结配矿方案中南非、研山、司家营铁精矿粉的适宜配比。南非铁精矿粉含铁品位高,与替代的巴卡粗粉价差为49.06元/t,增加南非铁精矿粉配比有利于提高烧结矿品位和降低配矿成本;但由于南非铁精矿粉TiO2、P含量比较高且成球性能较差,配比达到5%以上时,会造成烧结料层透气性明显变差、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等指标恶化,给高炉正常冶炼及后续生产低P品种钢带来不利的影响。研山铁精矿粉Al2O3含量低,有利于降低唐钢烧结矿和高炉炉渣中的Al2O3含量,为改善烧结矿冶金性能和高炉冶炼过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研山铁精矿粉配比在10%范围内增加时,可以延长烧结过程中高温保持时间,烧结成品率、烧结机台时产量和烧结矿的冶金性能略有改善或保持基本稳定。司家营铁精矿粉的亲水性比较好,同化性能和液相流动性能较上述两种铁精矿粉略好,当司家营铁精矿粉配比在11%范围内增加时,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略有升高或基本保持稳定;继续增加司家营铁精矿粉配比,烧结料层透气性、烧结成品率、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有所恶化,但烧结矿的还原性略有改善。在唐钢当前工艺条件下,烧结配矿方案中南非、研山、司家营铁精矿粉配比分别以5%、10%、11%为宜。图39幅;表27个;参53篇。

高艳甲[7](2020)在《小配比矿粉对钒钛矿烧结的影响及其优化》文中指出为了提高钒钛烧结矿的冶金性能,某钢企引进了印度粉、伊朗粉和巴西高硅粉3种。分析了3种的化学成分、粒度组成以及宏观形貌,并进行了烧结杯实验。从烧结参数、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指数等方面分析了对钒钛烧结矿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根据混料成分优化配料方案。认为:在混合料中硅含量较低时多使用巴西高硅粉;在垂直烧结速度较慢时多使用印度粉;伊朗粉性质居于巴西高硅粉和印度粉之间,可替代使用。

白冬冬[8](2020)在《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钒钛烧结矿机械强度差、成品率低、返矿量高,直接影响了高炉冶炼的进一步强化。如何合理的利用国内钒钛磁铁矿石资源,以改善烧结矿冶金性能、保证高炉顺行是目前国内炼铁工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场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的研究发现,高钛型烧结矿中出现了钙钛矿,钙钛矿的出现不仅削弱了铁氧化物的连晶作用,还减少了粘结相的生成,致使高钛型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恶化。针对中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问题,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中钛烧结矿还原前后矿相结构进行了系统定量研究,发现:还原前烧结矿具有典型的交织熔蚀结构,钛赤铁矿、铁酸钙分别为主要的金属相和粘结相,骸晶状钛赤铁矿集中出现;500℃还原后显微结构以粒状结构为主,钛磁铁矿为主要的金属相,粘结相中铁酸钙明显减少,且气孔和裂纹明显增多。由此可见,还原后钛赤铁矿已转变为钛磁铁矿,气孔明显增多,显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交织熔蚀结构变为粒状结构,这是引起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的问题所在。自制不同温度梯度的钒钛烧结矿,探讨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烧结矿各种物相相继被熔化、分解,生成低熔点化合物及共熔混合物,之后变成液相;随着温度的降低,烧结矿液相开始冷却结晶,逐步生成各种矿物。其中,雏晶/骸晶状钛赤铁矿多出现于升温段1280~1400℃,低熔点矿物多在升温段900~1150℃形成,冶金性能良好的熔蚀结构多出现于降温段1200~1100℃。为了改善烧结矿质量,建议在烧结生产时,减少雏晶/骸晶状金属相含量过多生成,应该减少高温的烧结时间,这样可以提高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同样,为了生成冶金性能良好的熔蚀结构,应该增加低温的烧结时间,这样可以提高烧结矿的质量。图29幅;表23个;参78篇。

周健[9](2019)在《2500 m3高炉装料制度优化及其对煤气分布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优质的铁矿石和焦炭等炼铁原燃料日渐匮乏,高炉生产的原燃料组成和结构复杂多变,给高炉稳定运行、煤气流合理分布和煤气高效利用以及高炉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某钢铁厂2500 m3高炉原燃料特点和生产条件为对象,采用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结合该厂高炉生产实际情况和操作制度要求,对高炉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炉料组成及结构、高炉装料制度等对高炉煤气流分布以及煤气利用和炉料运行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研究。高炉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表明,烧结矿粒度较为均匀,粒度主要分布在5-25 mm,占烧结矿总量的86.2%,但是粒度小于5 mm的烧结矿含量相对较高,占比达到4.8%,不利于改善高炉料柱的透气性;受粒度均匀性和炉料含水率的影响,焦炭的自然堆角大于烧结矿的自然堆角,在高炉布料过程中,焦炭落点更靠近炉墙,容易发展边缘气流;烧结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烧结矿中Al2O3含量为2.90%,MgO含量为2.69%,由于两者含量相对较高,所以烧结矿的熔滴性和低温粉化性较差。综合考虑炉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建立了料流轨迹模型,从而确定炉料的落点位置;通过对炉料堆角进行修正,在料流轨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料面生成模型和炉料下降模型。根据高炉设计参数和实际原燃料条件,利用炉料分布模型模拟计算不同布料矩阵对料面形状的影响,随着布料矿焦角的不断减小,矿焦平台逐渐向高炉中心移动,有利于发展边缘气流;当焦炭布料角度小于20°时,大量焦炭分布到炉喉中心,形成了类似中心加焦的效果,造成中心气流过分发展。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布料矩阵的最大矿石角度由40.5°减小到33°过程中,料面形状的变化趋势与数学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径向矿焦比在中心区域逐渐减小,结合煤气流速的分布情况,与当前炉料相匹配的布料矩阵为C339.25?37.25?362?342?312?25.5?O2392?37.25?362?34.25?32?;根据临界矿石批重和批重特征数的计算结果,为保证高炉煤气流合理分布和煤气能高效利用,矿石批重应控制在46.9-50吨,相应焦炭批重应控制在9.4-10吨左右,料线深度控制在1.2 m左右。生产实践验证表明,该厂的2500 m3高炉在应用这一装料制度后,煤气利用率由42%提高至45%,高炉失常次数由16次/月降低到8次/月,高炉运行状况得到改善。

赵晓杰[10](2016)在《承钢高炉V、Ti反应机理及V收得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钒钛磁铁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价值很高。承钢是以钒钛磁铁矿为主要炼铁原料的钢铁企业。虽然承钢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炉内的实际冶炼过程,特别是高炉内V、Ti的行为规律和反应机理却依然没有完全掌握形成体系,迫切需要探明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高炉各区域V、Ti反应特点和影响规律。首先,高炉块状带研究表明:V、Ti主要赋存在钛赤铁矿和钛磁铁矿中,其中在钒钛磁铁矿中V表现为+5价,Ti最可能以TiO2或者钛酸盐形式存在。V的氧化物在高炉块状带很难被还原,更不可能被还原出单质V。其次,高炉软熔滴落带研究表明:在该区域金属Fe、V、Ti被大量还原出来。部分V与碳反应生成稳定的VC而随炉渣流失。高温下Ti氧化物与焦炭接触还原生成TiC,TiN及Ti(C,N)固溶体并弥散于渣相中,造成炉渣粘稠。承钢初渣碱度和FeO含量很高,炉渣粘稠,渣中夹杂大量金属铁。承钢目前高炉炉料结构中钒钛烧结矿的碱度R、TiO2含量、FeO含量分别为2.18、1.26%、8.3%左右时,炉料的总体熔滴性能最好。烧结矿预还原度越高,炉料的熔滴特性越好,铁中含V量越多。承钢当前炉料结构中钒钛烧结矿配比为67%时,炉料结构最为合理。最后,高炉炉缸区研究表明:承钢高炉终渣中碱度R应控制在1.2左右,MgO含量为10%左右,Al2O3含量在14%左右,TiO2含量应控制在9%时,最有利于V的还原。炉缸区温度在1500℃左右较为合理,波动范围应控制在30℃以内。

二、料层厚度对钒钛烧结矿性质的影响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料层厚度对钒钛烧结矿性质的影响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3)喷洒硼酸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原料及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内容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B2O3对混合料熔化温度与烧结指标的影响
    2.2 B2O3对烧结矿冶金性能与矿物组成的影响
    2.3 B2O3替代CaCl2进行烧结矿表面喷洒的试验
3 硼酸替代CaCl2溶液喷洒的工业试验
4 结 论

(4)细粒级钛精矿烧结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原料及条件
2 钛精矿混合料制粒试验研究
    2.1 不同燃料配比钛精矿烧结试验
    2.2 钛精矿烧结制粒试验
    2.3 钛精矿改性试验
        2.3.1 化学改性对烧结制粒的作用
        2.3.2 物理改性对烧结制粒的作用
3 钛精矿烧结杯试验研究
    3.1 烧结成品率及加工效率
    3.2 S脱除效率及对TiO2品位影响
4 结论

(6)铁精矿粉配比对唐钢烧结过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烧结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1.2.1 烧结的目的及意义
        1.2.2 烧结工艺发展及新技术开发现状
    1.3 铁精矿粉对烧结过程的影响研究现状
        1.3.1 铁精矿粉配比对烧结工艺过程和烧结矿质量的影响
        1.3.2 烧结生产应对铁精矿粉配比变化的技术措施
    1.4 唐钢烧结工艺及矿粉资源情况
        1.4.1 唐钢烧结工艺及新技术应用
        1.4.2 唐钢烧结配矿使用的长协矿资源
    1.5 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2章 铁精矿粉物理化学基础性能研究
    2.1 铁精矿粉常温性能研究
        2.1.1 铁精矿粉化学成分和粒度组成
        2.1.2 铁精矿粉中微量元素含量
        2.1.3 铁精矿粉的吸水性
    2.2 铁精矿粉高温性能研究
        2.2.1 铁精矿粉的熔点
        2.2.2 铁精矿粉的同化性能
        2.2.3 铁精矿粉的液相流动性
        2.2.4 铁精矿粉的粘结相强度
        2.2.5 铁精矿粉的连晶性能
        2.2.6 铁精矿粉生成铁酸钙能力
    2.3 小结
第3章 铁精矿粉配比对唐钢烧结过程的影响
    3.1 南非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过程的影响
        3.1.1 南非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生产过程的影响
        3.1.2 南非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矿冷态机械强度和粒度组成的影响
        3.1.3 南非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3.1.4 南非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配矿结构成本的影响
        3.1.5 唐钢烧结配矿中南非铁精矿粉配比的优化选择
    3.2 研山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过程的影响
        3.2.1 研山铁精矿粉对烧结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
        3.2.2 研山铁精矿粉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3.2.3 研山铁精矿粉对烧结生产成本的影响
    3.3 司家营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过程的影响
        3.3.1 烧结烟气脱硫对司家营铁精矿粉的配比限制
        3.3.2 司家营铁精矿粉对烧结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
        3.3.3 司家营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3.3.4 司家营铁精矿粉对唐钢烧结矿生产成本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小配比矿粉对钒钛矿烧结的影响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方法与方案
    1.1 烧结实验原料
        1.1.1 原料成分
        1.1.2 铁矿粉粒度分布
        1.1.3 铁矿粉形貌特征
    1.2 烧结杯实验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烧结实验参数
    2.2 烧结矿粒度组成、成品率
    2.3 烧结矿的机械强度
3 结语

(8)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钒钛烧结矿概述
        1.1.1 钒钛烧结矿烧结原理
        1.1.2 钒钛烧结矿的冶金性能
        1.1.3 钒钛烧结矿的矿相结构研究
    1.2 烧结矿矿相结构及其低温还原粉化理论研究
        1.2.1 烧结矿矿相结构理论研究
        1.2.2 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理论研究
    1.3 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主要研究创新点
        1.3.4 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现场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质量的影响
    2.1 现场钒钛烧结矿的化学成分
    2.2 现场钒钛烧结矿的矿相结构
        2.2.1 现场烧结矿的矿物组成
        2.2.2 现场烧结矿的显微结构
    2.3 现场钒钛烧结矿析晶规律研究
    2.4 现场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冶金性能的影响研究
第3章 钒钛烧结矿还原前后矿相特征及其对RDI影响机理
    3.1 钒钛烧结矿还原前矿相结构特征
        3.1.1 钒钛烧结矿还原前矿物组成
        3.1.2 钒钛烧结矿还原前显微结构特征
    3.2 钒钛烧结矿还原后矿相结构特征
        3.2.1 钒钛烧结矿还原后矿物组成
        3.2.2 钒钛烧结矿还原后显微结构特征
    3.3 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低温还原粉化的影响机理
第4章 钒钛磁铁精矿烧结矿成矿过程研究
    4.1 钒钛烧结矿的制作方案
    4.2 磁铁精粉对钒钛烧结矿的矿相结构的影响
        4.2.1 磁铁精粉对钒钛烧结矿的矿物组成的影响
        4.2.2 磁铁精粉对钒钛烧结矿的显微结构的影响
    4.3 磁铁精粉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质量的影响机制
第5章 不同钛含量的钒钛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质量的影响
    5.1 不同钛含量烧结矿的烧结
    5.2 不同钛含量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的矿相结构
        5.2.1 不同钛含量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的矿物组成
        5.2.2 不同钛含量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的显微结构
    5.3 不同钛含量的烧结矿矿相结构对其质量的影响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2500 m3高炉装料制度优化及其对煤气分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简介
        1.1.1 装料制度
        1.1.2 送风制度
        1.1.3 造渣制度
        1.1.4 热制度
    1.2 装料制度和煤气流分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煤气流的形成和分布及检测手段
        1.3.1 煤气流的形成
        1.3.2 煤气流的分布类型
        1.3.3 合理的煤气流分布
        1.3.4 煤气流分布检测手段
    1.4 装料制度的发展及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4.1 布料设备的发展历程
        1.4.2 无钟炉顶的布料方式
        1.4.3 装料制度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3 原燃料的物理性质分析
        2.3.1 烧结矿和焦炭的粒度分布
        2.3.2 烧结矿和焦炭的自然堆角
    2.4 原燃料的冶金特性分析
        2.4.1 焦炭的工业分析和高温反应性分析
        2.4.2 模拟焦炭在高炉内的高温行为
        2.4.3 烧结矿的低温粉化性和熔滴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炉料分布数学模型建立
    3.1 引言
    3.2 数学模型
        3.2.1 料流轨迹模型
        3.2.2 炉料堆角修正
        3.2.3 料面生成模型
        3.2.4 炉料下降模型
    3.3 模型应用
        3.3.1 模拟条件
        3.3.2 料面形状迭代
        3.3.3 不同布料矩阵的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合理装料制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3 布料矩阵对炉料分布的影响研究
        4.3.1 布料矩阵对料面形状的影响
        4.3.2 布料矩阵对径向O/C的影响
    4.4 合理矿石批重和料线深度的研究
        4.4.1 临界批重的计算
        4.4.2 批重特征数计算
        4.4.3 料线深度对炉料堆尖位置的影响
    4.5 装料制度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研究
        4.5.1 布料矩阵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
        4.5.2 批重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
    4.6 合理装料制度的应用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承钢高炉V、Ti反应机理及V收得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钒钛磁铁矿概述
        1.1.1 俄罗斯钒钛矿资源
        1.1.2 中国钒钛矿资源
    1.2 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
        1.2.1 钒资源的开发利用
        1.2.2 钛资源的开发利用
    1.3 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1 炉渣粘稠
        1.3.2 泡沫渣
        1.3.3 渣中带铁
第2章 课题研究方案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试验设备
        2.3.1 块状带试验设备
        2.3.2 软熔滴落带试验设备
        2.3.3 炉缸区试验设备
第3章 高炉块状带钒钛还原研究
    3.1 钒钛赋存状态研究
        3.1.1 钒钛的赋存形式
        3.1.2 原矿中钒钛的价态分析
    3.2 钒钛在块状带还原机理
        3.2.1 块状带V还原机理
        3.2.2 块状带Ti还原机理
    3.3 钒钛在块状带还原试验研究
        3.3.1 钒钛在块状带价态变化
        3.3.2 块状带V还原试验
    3.4 钒钛矿还原、粉化特点研究
        3.4.1 钒钛矿还原性能研究
        3.4.2 钒钛矿低温还原粉化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炉软熔滴落带钒钛还原研究
    4.1 熔滴带钒钛还原机理
        4.1.1 熔滴带V的还原
        4.1.2 熔滴带Ti的还原
    4.2 炉料软熔滴落过程中钒钛的还原
    4.3 钒钛烧结矿性质对熔滴带钒钛反应的影响
        4.3.1 烧结矿碱度R的影响
        4.3.2 烧结矿TiO_2含量的影响
        4.3.3 烧结矿FeO含量的影响
    4.4 炉料结构对熔滴带钒钛反应的影响
        4.4.1 钒钛矿配比的影响
        4.4.2 预还原度的影响
        4.4.3 承钢最佳炉料结构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炉炉缸区钒钛还原研究
    5.1 炉缸区域钒钛反应机理
        5.1.1 炉缸区V的还原
        5.1.2 炉缸区Ti的还原
    5.2 炉缸区钒钛反应影响因素
        5.2.1 炉渣碱度R的影响
        5.2.2 渣中MgO含量的影响
        5.2.3 渣中Al_2O_3含量的影响
        5.2.4 渣中TiO_2含量的影响
        5.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料层厚度对钒钛烧结矿性质的影响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钒的配分对矿焦混装冶炼过程钒收得率的影响[D]. 王彬.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铁酸钙对高碱度烧结矿质量的影响[D]. 杜亮.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喷洒硼酸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性能的影响[J]. 何木光,蒋大均,崔庆爽,王文钱,冯茂荣. 烧结球团, 2020(06)
  • [4]细粒级钛精矿烧结试验研究[J]. 王禹键. 钢铁钒钛, 2020(04)
  • [5]西昌钢钒1750m3高炉稳定顺行生产实践[J]. 张志强,陆高峰,邹仕华. 炼铁, 2020(03)
  • [6]铁精矿粉配比对唐钢烧结过程的影响[D]. 李旺.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小配比矿粉对钒钛矿烧结的影响及其优化[J]. 高艳甲. 河北冶金, 2020(05)
  • [8]钒钛烧结矿成矿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研究[D]. 白冬冬. 华北理工大学, 2020
  • [9]2500 m3高炉装料制度优化及其对煤气分布的影响研究[D]. 周健. 重庆大学, 2019(01)
  • [10]承钢高炉V、Ti反应机理及V收得率研究[D]. 赵晓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16(07)

标签:;  ;  ;  ;  ;  

层厚对钒钛烧结矿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