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链”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珠链”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珠链式”教学的教改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青[1](2021)在《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方法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等诸多优势,在能源,个体防护,环保,传感技术等领域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有效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包含针头式毛细管电纺技术和无针式自由液面电纺技术,其中无针式自由液面电纺技术被认为最具有工业上可批量化生产纳米纤维材料潜力的一项技术。近年来,学者们开发了多种无针式电纺技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纺丝电压高使得操作安全性有待加强,制备的纳米纤维直径分布较粗、产量普遍较低使得纤维质量,批量化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新方法,实现了由拨片拨弦激励作用产生的单波形静电纺丝和由激振器通过端点激励产生的多波形静电纺丝,即拨弦式单波形和驻波式多波形静电纺丝两种形式。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并搭建了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整体实验装置,包括机械波调控模块,储液槽模块,高压静电纺丝模块和纤维沉积接收模块。建立了相关的拨弦式数学-物理模型,进行了弦的蘸液动态分析,对弦波微分静电纺丝在低电压条件下制备纳米纤维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可行性验证实验得到纺丝阈值电压为15 kV,并制备得到了直径在100 nm左右的纳米纤维,最小直径的纤维为56.2 nm。其次,对拨弦式单波形静电纺丝工艺进一步的研究与优化,总结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的影响。结合运动仿真和有有限元电场模拟,揭示了弦在拨弦运动状态下的纺丝过程和基本原理。(2)对驻波式多波形静电纺丝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装置的设计与更新,建立了相关驻波式调控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弦的驻波运动仿真与有限元电场模拟分析。对工艺参数包括纺丝电压,接收距离和驻波个数进行了探究与优化;同时,对装置参数包括弦的直径、弦的表面形貌和弦的电导率进行了探索与优化。驻波式多波形静电纺丝的阈值电压(18 kV)与目前大多数无针静电纺丝技术所需阈值电压低约30%。采用单根弦在纺丝电压为28 kV、纺丝距离为10 cm和驻波数3个时制备了一批直径为173±48 nm的高质量纳米纤维膜,产量为1.15g/h。(3)对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技术的机理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包括弦波动力学分析及纺丝过程射流行为分析,同时对此技术在一些工艺条件下得到不同形貌的纤维成形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验与有限元模拟客观的分析了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弦的阵列分布进行模块化扩展,提升纳米纤维产量,为纳米纤维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按照电场模拟优化结果,电场干扰率控制在10%之内的弦间距来计算,该装置在弦间距为40 mm时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内一天的纳米纤维膜产量预计可达1.02kg/(d·m2)。(4)基于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开发了用于空气过滤的多级滤膜和染料吸附纳米纤维膜,熔体/溶液且经过驻极处理的样品4综合效果最佳,过滤效率为98.8%,阻力为98.26 Pa,品质因子可达0.0432。这可为高效低阻、绿色环保型复合纤维膜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另外,实验制备的绿色环保型PVA/PAA交联纤维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明显,去除率可达98.43%。综上,基于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新技术可在低施加电压下制备高质量纳米纤维,构建了弦波数学-物理模型,探究和优化了工艺参数与装置参数,系统的分析了弦波微分静电纺丝的机理及工业可行性应用,可为纳米纤维的批量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借鉴。制备的高效低阻的多级复合空气滤膜和染料吸附纤维膜取得了显着的应用效果。本文的研究为开发新型的可批量化生产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借鉴,同时为高效低阻空气滤膜及工业染料吸附用纳米纤维膜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赵万菊,黄云[2](2005)在《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三角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文中提出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构建以教师、学生和环境为主体的植物保护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三角体系”,阐述了“三角体系”中教师、学生和环境三要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黄云,文成敬,龚国淑[3](2004)在《《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初探》文中提出运用系统论方法,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对植物保护系专业课《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进行系统设计。以全国统编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四川省的特点,反映普遍性和体现区域性特点,并自编了配套实验指导书;改以大田作物病害为主为大田作物和果树、蔬菜病害并重,强调病害防治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珠链式",以突出重难点和培养创新素质;实践教学方法运用"循环式"实践教学,注重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培养。通过几年的探索,明显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徐红[4](2004)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方法之案例研究 ——以长江大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当代知识经济对创造性人才的呼唤以及国际范围内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与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加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日益推进所引起的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普遍关注,使得研究高校教学方法这一古老问题寓了新的时代背景与时代内涵。 以往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思辨的角度,从理论层面对高校教学方法的内涵、高校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与改革的必要性、高校教学方法的现状、影响高校教学方法的因素以及高校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缺乏现实中的批判性、实用性与针对性而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实际贡献不大。 本文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以长江大学为案例,从实证的角度,采用过程范式,对本科教学方法之本真内涵、教学方法之真实现状、人们关于教学方法之现状的不同认识、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设想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大学相关人员对高校教学方法之内涵的理解不一致且倾向表浅化;教学管理领导与教师之年龄、学历、教龄、教学经历、专业以及职称等的不同,对高校教学方法之内涵的理解与现状的认识亦有所不同;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领导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环境、习惯与文化传统以及教育经费等。长江大学应着实加大相关教学管理领导以及教师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教法知识的培训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师德建设,从重视讨论与交流、重视合作学习、重视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个性化教学以及重视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几个方面对本科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黄云,赵万菊[5](2000)在《“珠链式”教学的教改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农科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及社会对农业高级人才的标准及需求变化的特点 ,用系统论方法对农科高校专业基础课进行系统设计 ,即从课程整体出发 ,从教学环节入手 ,始终着眼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作用 ,统筹考虑 ,既有整体性又有层次性 ,综合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因地制宜 ,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并将其运用于果树病理学的教学中 ,提出了“珠链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本文是这一教改实践及探索的报道

二、“珠链式”教学的教改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链式”教学的教改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方法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静电纺纳米纤维技术研究进展
        1.2.1 静电纺丝技术与基本原理
        1.2.2 针式毛细管静电纺丝技术
        1.2.3 无针式静电纺丝技术
    1.3 无针式静电纺丝发展现状
        1.3.1 无针式静电纺丝工艺与设备研究
        1.3.2 无针式静电纺丝存在的问题
    1.4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应用研究
        1.4.1 过滤领域
        1.4.2 催化与吸附领域
        1.4.3 电池电极材料领域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实验验证
    2.1 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
        2.1.1 从吉他弦与机械波物理现象的启发
        2.1.2 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
    2.2 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装置设计与模型建立
        2.2.1 实验装置设计
        2.2.2 拨弦模型的建立
    2.3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低电压制备纳米纤维可行性验证
        2.3.1 实验材料与溶液配制
        2.3.2 实验仪器与表征
        2.3.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拨弦式单波形静电纺丝
    3.1 拨弦式单波形微分静电纺丝工艺探究与参数优化
        3.1.1 聚合物溶液浓度
        3.1.2 纺丝电压
        3.1.3 接收距离
        3.1.4 拨片转速和拨片数量
    3.2 弦运动仿真与有限元电场模拟分析
        3.2.1 弦波调控运动分析
        3.2.2 有限元电场模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驻波式多波形静电纺丝
    4.1 驻波式多波形微分静电纺丝装置设计
    4.2 数模型及仿真模拟分析
        4.2.1 模型建立
        4.2.2 弦驻波运动仿真
        4.2.3 电场有限元模拟分析
        4.2.4 基本原理分析
    4.3 装置性能对比
    4.4 驻波式多波形弦波微分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优化
        4.4.1 纺丝电压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4.2 接收距离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4.3 驻波个数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5 多波形弦波微分电纺装置参数优化
        4.5.1 弦直径对纤维直径与形貌的影响
        4.5.2 弦的电导率大小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5.3 弦的表面形貌对纤维直径与形貌及产量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机理及工业化可行性分析
    5.1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机理分析
        5.1.1 弦波微分纺丝的动力学分析
        5.1.1.1 液珠形成演变过程分析
        5.1.1.2 可纺强度分析
        5.1.1.3 蘸液深度分析
        5.1.2 弦波纺丝的射流行为分析
        5.1.2.1 射流受力分析
        5.1.2.2 轴截面液膜运动分析
        5.1.2.3 纵向射流演变
        5.1.3 多种纤维形貌的制备成形机理分析
    5.2 工业化可行性分析
        5.2.1 弦波微分静电纺丝的工业化理论分析
        5.2.2 多弦纺丝电场模拟与弦间距的调控
        5.2.3 多弦纺丝成纤质量与产量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聚合物弦波微分电纺纳米纤维应用探究
    6.1 绿色环保型PVA/PLA多级空气滤膜的开发
        6.1.1 研究背景
        6.1.2 实验与表征
        6.1.2.1 实验材料
        6.1.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6.1.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6.1.2.4 表征与方法
        6.1.3 结果与讨论
        6.1.3.1 纤维形貌与拉伸性能分析
        6.1.3.2 稳态过滤性能分析
        6.1.3.3 综合过滤性能分析
        6.1.4 小结
    6.2 PVA/PAA染料吸附纤维膜材料开发
        6.2.1 研究背景
        6.2.2 实验与表征
        6.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6.2.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6.2.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6.2.2.4 表征与方法
        6.2.3 结果与讨论
        6.2.3.1 PVA/PAA纤维形貌与直径分析
        6.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6.2.3.3 PVA/PAA纤维膜的选择吸附性能评价
        6.2.3.4 吸附动力学分析
        6.2.3.5 吸附等温曲线
        6.2.4 小结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2)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三角体系”的构建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素质人才培养“三角体系”的构建
    (一) 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三要素”及“三角体系”
    (二) 高素质人才培养“三角体系”的内涵
二、高素质人才培养“ 三角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 教师
三、学生
    (一) 兴趣爱好
    (二) 学习内容
        1.理论学习。
        2.实验技能。
    (三) 学习方法
四、环境
    (一) 适应社会需求 修订教学计划
    (二) 教材建设
    (三) 多媒体课件、复习思考题及试题库建设
    (四) 实验、实习场地及标本库建设
    (五) 教学管理及成绩评定
    (六) 会实践及考研
    (七)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五、实践效果

(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1.1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内涵
    1.2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及“系统三角”和“质量三角”
2 教 师
    2.1 教师素质
    2.2 教学内容
        2.2.1 理论教学
        2.2.2 实验教学
        2.2.3 教学方法
        2.2.4 教授专题
3 学 生
    3.1 兴趣爱好
    3.2 学习内容
        3.2.1 理论学习
        3.2.2 技能学习
        3.2.2.1 实验技能
        3.2.2.2 实践技能
    3.3 学习方法
4 课程教学环境
    4.1 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4.2 实验室、场地及标本库建设
    4.3 复习思考题及试题库建设
    4.4 良好的校风、班风、考风和学习氛围
5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效果
    5.1 学生评价
    5.2 课堂教学评价
6 问题与思考

(4)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方法之案例研究 ——以长江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一) 高校教学方法的概念
    (二) 高校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三) 高校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探索
    (四) 影响高校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因素分析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的个人目的
    (二) 实用的目的
    (三) 科学研究的目的
三、 研究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 研究方法的运用
四、 研究结果的检验
    (一) 效度的检验
    (二) 推广度的讨论
    (三) 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
五、 研究结果与反思
    (一) 关于教学方法内涵的理解
    (二) 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三) 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四) 关于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
    (五) 关于教学管理领导的素质与教学方法
    (六) 关于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方法
    (七) 关于学生的素质与教学方法
    (八) 关于教学管理体制与教学方法
    (九) 关于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
    (十) 关于习惯及文化传统与教学方法
    (十一) 关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教学方法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矩阵图表
    附录4: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立体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5: 同行对教师评价之指标体系
    附录6: 某些可供教师参考的教学方法改革之实用性观念
后记

四、“珠链式”教学的教改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合物弦波微分静电纺丝方法及机理研究[D]. 陈晓青.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三角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 赵万菊,黄云. 高等农业教育, 2005(11)
  • [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初探[J]. 黄云,文成敬,龚国淑.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S1)
  • [4]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方法之案例研究 ——以长江大学为例[D]. 徐红. 华南师范大学, 2004(03)
  • [5]“珠链式”教学的教改与实践[J]. 黄云,赵万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S1)

标签:;  ;  ;  

“珠链”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