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例

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例

一、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朱海平[1](2021)在《利多卡因凝胶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凝胶联合半导体激光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例。A组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B组给予利多卡因凝胶治疗,C组给予利多卡因凝胶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量表(DN4)、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B、C三组治疗6周后,DN4评分均下降(P <0.05)。治疗2周时C组DN4评分低于A组,治疗4周时B、C两组DN4评分低于A组,治疗6周时B、C两组DN4评分低于A组,且C组DN4评分低于B组,(P <0.05)。C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A、B两组(P <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多卡因凝胶联合半导体激光可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患者的神经痛,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郑贤程[2](2021)在《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观察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PHN提供临床数据,并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32例PHN患者纳入研究,采用毫针结合七星针进行治疗。1.取穴:太冲(双)、足三里(双)、中脘、关元、三阴交(双)、神门(双)、局部阿是穴。2.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太冲,直刺0.5~1寸;足三里,直刺1~2寸;中脘,直刺1~1.5寸;关元,排空膀胱后直刺1~1.5寸;三阴交,直刺1~1.5寸;神门,直刺0.3~0.5寸。以上诸穴毫针针刺得气后均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5 min。起针后选择合适体位,充分暴露PHN区域,严格消毒局部阿是穴皮肤及七星针,持七星针用较轻的腕力叩刺至局部皮肤微微潮红。3.疗程: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4.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对患者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s,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分,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病例自身前后对照,评价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在改善PHN患者疼痛、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研究过程中,共纳入32例,脱落3例,完成29例并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1.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75.86%,其中愈显率为13.79%;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3.10%,其中愈显率为68.97%。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治疗2周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更加显着。2.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VAS评分、DLQI、HAMA总分、HAMD总分和PSQI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治疗4周与治疗2周的VAS评分、DLQI、HAMA总分、HAMD总分和PSQI比较也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4周的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治疗2周的。结果提示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项疗效指标的改善更加显着。3.研究过程中共发生5例不良事件,包括与针刺相关的不良事件4例,均为局部血肿,未影响治疗,以及与针刺无关的不良事件1例,最终按脱落处理。结果提示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较好。结论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可以减轻疼痛,缓解PHN诱发的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更加显着。本疗法治疗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并为进一步的深入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束敏[3](2021)在《三种光疗方案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和比较三种光疗方案对早期带状疱疹创面修复、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的效果,同时探讨三种光疗方案对早期带状疱疹不同时间的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护理干预提供预见性的指导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湖州市某医院皮肤科2019年12月—2021年1月,符合纳排标准的带状疱疹门诊患者1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远红外组(60例)、氦氖激光组(60例)及TDP神灯组(60例),三组在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上,分别给予远红外、氦氖激光、TDP神灯进行光照射。干预前应用《带状疱疹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登记表》(自行设计)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各组带状疱疹患者一般情况,组间无差异;干预后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在治疗第3天、第5天、第10天评估带状疱疹的疼痛的治疗效果,应用《疱疹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皮损修复所需时间,应用《满意度调查表》记录患者的满意度,30天、90天应用《随访记录单》对患者疼痛情况、皮损修复情况进行记录。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分析。研究结果:1.三组带状疱疹患者在治疗的第3天、第5天、第10天疼痛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三组对带状疱疹疼痛都有缓解作用,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其中,氦氖激光组患者在第3天疼痛评分低于远红外组、TDP神灯组;远红外组在第5天、第10天疼痛评分均低于氦氖激光组、TDP神灯组。2.三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存在显着的差异(P<0.001)。远红外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显着低于氦氖激光组和TDP神灯组。3.疼痛及皮损的观察:三组带状疱疹患者30天随访时疼痛、皮损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远红外组患者30天时“无痛、无色素沉着”占比最高(53.7%、18.5%),其次是氦氖激光组(32.7%、9.6%)和TDP神灯组(23.5%、2.0%)。三组带状疱疹患者90天“无痛、无色素沉着”存在显着差异(P<0.05)。远红外组患者90天时“无痛、无色素沉着”占比最高(90.7%、81.5%),其次是氦氖激光组(80.8%、65.4%)和TDP神灯组(64.7%、43.1%)。4.三组带状疱疹患者满意度存在显着的差异(P<0.001)。TDP神灯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接受度最高(4.18±0.91)分,其次是氦氖激光组(3.52±0.80)分,远红外组患者相对最低(3.43±0.82)分;远红外组患者的治疗舒适度(4.37±0.62)显着高于TDP神灯组(3.92±0.74)氦氖激光组(3.67±0.76)。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远红外、氦氖激光与TDP神灯对早期带状疱疹的疼痛、皮损修复均有一定效果。但远红外对患者皮损的改善效果更显着,其次是氦氖激光,TDP神灯;氦氖激光在第3天止痛效果明显,优于远红外、TDP神灯;远红外在治疗的第5天、第10天止痛效果明显,优于氦氖激光、TDP神灯。远红外组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色素沉着)发生率最低,其次是氦氖激光组、TDP神灯组;TDP神灯的治疗费用接受度最高,其次是氦氖激光,远红外;远红外的舒适度最高,其次是TDP神灯,氦氖激光。三组患者光照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可归因于光疗的不良反应状况,患者容易接受。三种辅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光疗方案,在止痛效果、皮损修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费用接受度和舒适度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杨颖江,李萌萌,林志秋[4](2020)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聚维酮碘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聚维酮碘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9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及聚维酮碘湿敷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时间(止疱、结痂、止痛、脱痂时间)、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联合组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指标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联合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聚维酮碘湿敷治疗带状疱疹可获得显着疗效,有利于缩短患者疱疹愈合时间、减轻疼痛,并改善患者炎症机体炎症状态,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

易维君,王珍珍,张林,李莉[5](2020)在《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简称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是持续性的神经性疼痛,因此依赖于现有的半导体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疼痛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改善。现对半导体激光技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进行补充与概括。

郭超玉,焦小敏[6](2020)在《半导体激光、胸腺肽α1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采用半导体激光、胸腺肽α1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7例用普瑞巴林治疗,治疗组55例在普瑞巴林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胸腺肽α1联合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总体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70.18%,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9.09%,两组有效率的χ2检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应用普瑞巴林治疗方式较单一,采用半导体激光、胸腺肽α1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临床疗效更佳,缓解疼痛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

黄敏敏[7](2020)在《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程长短、疼痛缓解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后期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生活质量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组75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37例)和对照组(n=38例),治疗组予口服柴瓜蝎汤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均在治疗开始与结束行外周血补体C3、C4水平的检测及相关常规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疼痛评分;于研究开始及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病程长短、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的高低;研究结束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有无遗留神经痛及计算其发生率;试验期间及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评估其安全性,从而综合评价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脱落及失访5例病例,最终纳入70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线一致。(2)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更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3)治疗病程对比:治疗后,治疗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止痛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更能缩短病程。(4)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5)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DL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改善较为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补体C3、C4水平比较结果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补体C3、C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对比:结束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治疗组发生后遗神经痛者4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发生后遗神经痛者15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42.86%。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柴瓜蝎汤在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治疗病程、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效果要优于盐酸伐昔洛韦胶囊。(2)柴瓜蝎汤与盐酸伐昔洛韦胶囊在用药安全性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效果相当。(3)柴瓜蝎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补体C3、C4等免疫系统相关。

郭慧[8](2020)在《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观察针刀联合治疗、穴位注射、常规口服西药三种治疗手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差异;对比观察针刀联合治疗与穴位注射及常规口服西药三种治疗方式治疗PHN患者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变化。方法:此次试验选择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案,把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配为常规药物组、穴位注射组及针刀联合组,每组33例。常规药物组口服加巴喷丁、甲钴胺治疗,穴位注射组在常规药物组的基础上给予局部穴位注射利多卡因,针刀联合组在穴位注射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三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临床疗效指数及HAMA指数变化。结果:针刀治疗组在VAS疼痛方面治总有效率96.87%;穴位注射组在减轻VAS痛总有效率是93.75%;总有效率83.87%,比较三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PHN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焦虑状态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李艳梅[9](2019)在《自拟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自拟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加红光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自拟消疹止痛汤,对照组口服龙胆泻肝软胶囊,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VAS评分和综合症状评分,并于治疗后统计患者症状控制时间、有效率以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成果:在治疗后VAS评分、综合症状评分、症状控制时间、有效率上P值均≤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HN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照射可有效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减轻患者疼痛,减少PHN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罗东平,徐淑萍,盛虹[10](2019)在《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80例符合PHN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用利多卡因乳膏组(对照Ⅰ组):局部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次/d;半导体激光组(对照Ⅱ组):照射神经根和疼痛最明显区域,10分钟/部位/日;联合治疗组:白天半导体激光照射神经根和疼痛最明显区域,10分钟/部位/日,晚上局部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次/d治疗;三组均治疗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效。结果三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29%、65.38%、84.62%。联合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的VAS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对照组之间的VAS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显着,为临床上无法系统用药的带状疱疹后移神经痛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二、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利多卡因凝胶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DN4评分
    2.2临床疗效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2)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状疤疹后神经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疾病定义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临床分型
        6 临床诊断
        7 西医治疗
        8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疗效指标
    4 质量控制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6 技术路线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附录1 人口学资料表
    附录2 视觉模拟量表(VAS)
    附录3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QI)
    附录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5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录6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三种光疗方案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带状疱疹流性病学特征
        1.1.2 带状疱疹的预后
        1.1.3 带状疱疹的常规治疗方法
        1.1.4 光疗在带状疱疹中的应用
        1.1.5 护理人员在光疗中的作用
    1.2 光疗的研究现状
        1.2.1 不同光疗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1.2.2 光疗在带状疱疹中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5 研究路线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2.1.5 实验材料及操作方法
        2.1.6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和工具
        2.2.1 成立研究团队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指标和工具
        2.2.4 安全性指标
    2.3 资料收集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设计阶段
        2.4.2 研究实施阶段
        2.4.3 数据处理阶段
    2.5 统计学分析
        2.5.1 数据管理
        2.5.2 统计方法
    2.6 伦理原则
        2.6.1 自愿原则
        2.6.2 保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早期带状疱疹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3.1.1 一般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
        3.1.2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第1天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 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
        3.2.1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第3天、第5天、第10天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2 远红外组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3 氦氖激光组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4 TDP神灯组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3 三组患者皮损程度的差异比较
        3.3.1 三组患者止疱时间的差异比较
        3.3.2 三组患者结痂时间的差异比较
        3.3.3 三组患者脱痂时间的差异比较
    3.4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并发症的差异比较
        3.4.1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30 天并发症的差异比较
        3.4.2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90 天并发症的差异比较
    3.5 三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3.5.1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费用接受度的差异比较
        3.5.2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舒适度的差异比较
    3.6 选择清单
4 讨论
    4.1 早期带状疱疹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
        4.1.1 人口疾病学特征
        4.1.2 伴随症状特征
    4.2 三组光疗对早期带状疱疹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的影响
    4.3 三组光疗对早期带状疱疹皮损改善程度的影响
    4.4 三组光疗对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影响
        4.4.1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4.4.2 对带状疱疹皮损修复中出现色素沉着的影响
    4.5 三组患者光疗的满意度
    4.6 对护理的指导意义
5 小结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不足与改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聚维酮碘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止疱、结痂、止痛、脱痂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比较:
    2.5 典型病例:
3 讨论

(5)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半导体激光的作用机制
3 半导体激光的应用方法
    3.1 半导体激光加药物治疗
    3.2 半导体激光加物理治疗。
    3.3 半导体激光加中医疗法
4 讨论

(6)半导体激光、胸腺肽α1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疼痛评分对比
3 讨论

(7)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2.4 生活调摄
    2.5 治疗疗程
    2.6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脱落病例
    4.2 一般基线资料分析
    4.3 疼痛评分
    4.4 治疗病程对比
    4.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4.6 生活质量评分
    4.7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
    4.8 补体C3、C4的检测
    4.9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5 讨论
    5.1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研究
    5.2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5.3 导师对于带状疱疹的中医认识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疼痛评分
    6.2 治疗病程对比
    6.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6.4 生活质量评分
    6.5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
    6.6 补体C3、C4水平比较结果分析
    6.7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科研及工作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研究设计
    2.2 随机化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内容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项目分析
    3.2 治疗前后VAS对比
    3.3 治疗前后HAMA对比
    3.4 不良反应分析
    3.5 总体疗效评定比较
4 讨论
    4.1 中医药诊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论与经验
    4.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4.3 对于穴位注射认识及在治疗PHN的临床应用
    4.4 针刀的概念、针刀技术在治疗PHN的临床应用
    4.5 临床观察分析
    4.6 不足与展望
    4.7 结果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浅谈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病例报告表

(9)自拟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资料
        (一) 资料来源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三) 中医诊断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病例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
        (二) 疗程
        (三) 注意事项
        (四) 收集时间
        三、观察指标
        (一) 症状控制时间
        (二) VAS评分
        (三) 综合症状评分
        (四) PHN发生率
        四、疗效标准
        五、统计方法
    治疗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疼痛比较
        三、综合症状评分比较
        四、症状控制时间比较
        五、综合疗效比较
        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七、安全性分析
讨论
    一、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二、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三、自拟消疹止痛汤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四、红光照射的应用及作用
    五、基础用药
    六、本试验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带状疱疹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2 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利多卡因凝胶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朱海平. 皮肤病与性病, 2021(04)
  • [2]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贤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三种光疗方案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中的对比研究[D]. 束敏.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4]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聚维酮碘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杨颖江,李萌萌,林志秋. 中国美容医学, 2020(12)
  • [5]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J]. 易维君,王珍珍,张林,李莉. 激光杂志, 2020(11)
  • [6]半导体激光、胸腺肽α1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 郭超玉,焦小敏. 皮肤病与性病, 2020(04)
  • [7]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D]. 黄敏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 郭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自拟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D]. 李艳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罗东平,徐淑萍,盛虹. 皮肤病与性病, 2019(02)

标签:;  ;  ;  ;  ;  

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