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种子园克隆球果及其种子分布特征

杉木种子园克隆球果及其种子分布特征

一、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球果及其种子分布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程琳,戴俊,贺锦锋,谢乐,梁机,董利军,蓝肖,黄开勇,白天道,黄鸿飞[1](2021)在《基于球果和种子杉木品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明确不同种质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优质杉木资源,为杉木的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2代杉木种子园40个无性系的球果和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分别从球果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和种子优良度性状对15个品质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40个杉木无性系球果和种子1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4792~2.0803,均值为1.9090,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空粒率,最小的是霉变率;变异系数介于4.55%~120.72%,均值为29.60%,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霉变率,最小的是果形指数;遗传力介于0.366~0.969,均值为0.843,其中遗传力最大的是球果横径,最小的是空粒率。除空粒率在无性系间差异显着(P<0.05)外,其他14个品质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极显着(P<0.01)。40个杉木无性系可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类群Ⅱ的综合性状最优,类群Ⅰ的种子优良性状最好。对15个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性状排名前8位的无性系编号分别是14、34、28、31、38、9、29、27。【结论】广西2代杉木种子园40个无性系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出的8个无性系可作为优良材料用于杉木种质资源开发、保存和利用。

杨晓伟[2](2021)在《湖南铁心杉育种亲本群体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是我国南方栽培最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树种。解放后我国林业工作者在杉木育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功完成第四代种子园的建设工作,但是杉木育种也出现了只追求速生而忽略了优质的问题。2012年,在湖南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杉木的变种,心材呈油亮的黑褐色,且心材比重大,耐腐,区别于红心杉(Red-heart wood Chinese fir),是一种优质天然的杉木种质资源,被称为铁心杉(Black-heart wood Chinese fir)。本研究从铁心杉种质资源的保存与收集、铁心杉种群遗传结构和空间遗传结构、基于SSR标记的核心种质资源构建和优良半同胞子代父本鉴定等几个方面来构建铁心杉育种亲本群体,为今后铁心杉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9年3月,通过人工选择,在天然林中选取35株优良无性系,构建铁心杉种质资源圃,每个无性系嫁接不少于10株,嫁接成活率高达83%;同年10月收集27株铁心杉种子,测定种子活力,最高发芽率达68%。(2)选取15对稳定、多态且特异的SSR引物对湖南铁心杉154份材料进行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5对SSR引物共检测出72个等位基因,每对标记的等位基因数在2~16之间,平均7.07;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 0.463、0.599;15 对 SSR 标记的 PIC 值在 0.350~0.866 之间,平均 PIC 为 0.599。以地理位置和山头分布将样本划分为6个群体,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湖南铁心杉在不同亚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距离变幅在0.048~0.315之间;遗传分化显示,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仅占总体差异的10%,说明种质资源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种质内的个体间;NJ聚类分析、PCA主成分分析和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Apcluster聚类分析均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群,154份湖南铁心杉种质资源并没有按照地理来源和山头分布进行分组,表明湖南铁心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Mantel test检验R2=0.1963,说明铁心杉各个亚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不具有显着相关性,仅存在19.63%的遗传变异与地理距离相关,而剩余80.37%的遗传变异由其他人为或者自然因素所导致而成。(3)选取JZW1作为铁心杉精细空间遗传结构的对象,发现铁心杉空间遗传结构Sp=0.00376,样地内铁心杉种子传播的距离在7.32~121.35m之间,花粉传播的距离在48.78~195.12m之间。种子传播的平均距离为48.98m,花粉传播的平均距离为110.57m。(4)基于SSR分子标记,3种遗传距离、2种取样策略及1种聚类方法、R语言Genetic subsetter包进行核心种质构建比较分析,最后采取“SM遗传距离+UPGMA聚类法多次聚类+位点优先取样”对154份湖南铁心杉木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获得30份核心种质,占总数的19.48%;核心种质保留了初始种质的全部等位基因且各个遗传参数的t检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能够较好的代表初始种质。(5)收集10株优良母本种子播种育苗,构建半同胞子代幼苗,筛选优株,利用SSR标记和CERVUS软件进行父本鉴定,组建优良杂交亲本组合。结果显示:50个子代在403个疑似父本中共鉴定出42个父本,其中TXS-14的繁殖贡献率最高为6%,TXS-20、TXS-201、TXS-204、TXS-399、TXS-5 的繁殖贡献率次之,为 4%,其余均为2%,共筛选出高配合力亲本50对。(6)通过铁心杉种质资源圃的构建、种群遗传结构和空间遗传的分析、基于SSR标记的核心种质构建和父本鉴定,完成了铁心杉育种亲本群体的构建,为今后铁心杉异地保存和保护及有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梁德洋[3](2021)在《红松种子园亲本无性系及其子代变异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松亲本无性系及其半同胞子代家系的评价选择是种子园改建和升级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红松国家级良种基地的50个红松亲本无性系及其半同胞子代家系为材料,对亲本生长性状、木材性状、种实性状、光合性状、针叶元素含量、激素含量变化及子代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价选择优良亲本无性系及子代家系,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50个红松无性系的亲缘关系并构建指纹图谱,为红松良种选育与种子园升级换代提供理论依据和优良材料。研究结果如下:(1)为选育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优良的红松材料,本研究以50个红松亲本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对其树高、地径、胸径和材积等16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性状在各无性系间差异显着,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4.37%~48.03%,重复力范围为0.013~0.900。树高、胸径、3 m径、5 m径和材积间存在显着正相关,且遗传相关性水平与表型相关性水平相似。以4个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为综合评价指标,以10%的入选率选出综合得分在前5的无性系(PK11、PK19、PK04、PK14、PK28)为优良无性系。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的4个生长性状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10.46%、15.88%、39.90%和6.72%,遗传增益分别为8.58%、13.02%、32.72%和3.83%;此研究结果为红松育种方案的改进提供重要信息,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优良材料。(2)为选育木材性状优良的红松资源,本研究对50个红松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性状(基本密度、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棕纤维素含量、碳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木质素含量外(P=0.114),无性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5.09%~24.04%;除木质素含量(0.27)外,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58~0.88,属于高重复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r>0.787),木材性状间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之间呈显着相关,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间呈极显着正相关(r=0.549),其余性状相关未达显着水平。利用综合评价法对5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以生长性状为评价指标,以10%的入选率对5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无性系PK11、PK19、PK04、PK14和PK01入选,入选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10.87%、12.50%和28.57%;以木材性状为评价标准,以10%的入选率对5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无性系PK20、PK34、PK27、PK03和PK02入选,入选无性系各木材性状高出总体平均值4.15%~21.27%;以生长和木材联合选择,无性系PK20、PK19、PK29、PK27和PK49等5个无性系入选,入选无性系各性状高出总体平均值1.38%~18.02%。该研究为红松优良无性系评价和种子园的改建提供理论依据和优良材料。(3)为选取种子产量高、营养含量丰富的优良红松无性系,本研究测定了 50个红松无性系的种实性状与营养含量。结果显示,除含水率外,各无性系间其余性状均有极显着差异;变异参数分析结果可知,除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长宽比、种仁长度和出仁率外,其余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均高于10%;除含水率外,其余性状的重复力均大于0.8,属于高重复力;种子宽度与种子重量、种仁长、种仁宽、种仁重、千粒重间均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由通径分析结总影响可知,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和含水率对油脂含量均具有正影响,其中蛋白质含量的正影响最大;种仁长度对千粒重具有负影响,种仁宽度、单粒种子重和单果种子重量对千粒重均具有正影响,其中单粒种子重的影响最大。按照10%的入选率,在种子表型性状方面,无性系PK04、PK49、PK08、PK32和PK03等5个无性系入选为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的单果种子重、单粒种子重、种仁长度、种仁宽度和千粒重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29.26%、25.42%、5.36%、9.23%和27.05%;种子营养含量方面,无性系PK33、PK16、PK47、PK26和PK39等5个无性系入选为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的千粒重、油脂、蛋白质、含水量和灰分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7.75%、11.40%、31.56%、5.29%和-38.35%;联合选择时,无性系PK23、PK49、PK29、PK31和PK10等5个无性系入选为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各性状分别高出总体平均值-35.64%~24.05%;各评价方法遗传增益范围分别为5.30%~27.02%、-38.32%~30.92%和-35.61%~23.56%。(4)为了解红松光合特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利用Lico-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50个红松无性系进行了光合指标的测定。光合指标日变化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典型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曲线呈“V”字型曲线。对3个红松无性系的光响应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各曲线均呈“S”型,并且符合二次曲线模型。在饱和光强下,3个无性系的最大 Pn 变化范围为:P27(15.00 μmol·m-2·s-1)~PK15(15.99 μ mol·m-2·s-1)。饱和光强和饱和环境二氧化碳条件下(Ca),3个无性系最大Pn变化范围为25.08 μmol·m-2·s-1~27.35 μ mol·m-2·s-1,。对50个红松无性系瞬时光合指标测定结果表明,50个无性系间Pn、Gs、Ci和Tr间均达极显着差异水平(P<0.01),各光合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9.04%~38.25%,重复力范围为0.57~0.94,属于高重复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无性系光合指标间、光合指标与环境因子间均呈现极显着相关水平。该研究为红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5)为了解红松针叶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规律,本研究对50个红松亲本无性系针叶中的铜、锌、钙、镁、锰和钾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7.91%(K)~64.69%(Cu),其中Mn、Cu和Ca元素表型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35%。此外,各性状重复力较高,均超过0.95,属高重复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Mg和Mn元素含量呈显着正相关,Zn元素含量与树高、胸径和材积呈显着负相关。根据聚类分析选出各元素含量较高的无性系9个(PK02、PK48、PK43、PK45、PK13、PK32、PK41、PK46和PK47),这9个无性系在各元素含量的分别均值高出整体平均值 10.90%(镁)、7.65%(锰)、12.42%(锌)、7.03%(钾)和 59.58%(钙)。本研究可选出对微量元素利用率高的红松优良材料。(6)为探究不同部位、不同形态芽的激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50个红松亲本无性系为材料,进行不同部位叶芽激素含量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激素在不同时间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激素GA3和GA7在不同芽之间达到显着差异水平。各激素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之间以及时间与部位的交互作用均存在显着差异。根据激素含量在不同部位、不同形态芽中的变化规律,发现GA3、GA4、GA7的含量在红松不同发育阶段占据主要位置,且变化规律相似。无性系PK08、PK29、PK04、PK03和PK41入选为优良无性系。入选优良无性系的GA3、GA4和GA7含量分别高出平均值23.94%、54.26%和 17.26%;遗传增益分别为 22.98%、51.00%和 24.53%。该研究为果用红松良种选育辅助选择提供技术支撑。(7)为选育生长快的优良红松子代家系与优良亲本,本研究测定了红松子代家系的生长性状、成活率和存活率,除4年地径外,其余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除成活率外,其余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各性状遗传力均高于0.30,属于中高等遗传力,高变异、高遗传力有利于家系的评价选择。通过一般配合力选出5个优良亲本无性系PK38、PK21、PK26、PK20和PK49。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选出5个优良子代家系PK29、PK38、PK21、PK37和PK48。本研究可为红松种子园的改良和升级换代提供优良材料和理论基础。(8)为申报红松良种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对50个红松无性系进行指纹图谱构建与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对引物可以清晰的将50个无性系分开,构建了 50个红松无性系的特异性指纹图谱,并构建各无性系指纹图谱的二维码。聚类分析表明,50个红松无性系被分为3类,同一类别内的无性系亲缘关系较近,无性系PK01、PK05、PK07、PK12、PK13、PK14和PK15等19个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较近,无性系PK02、PK06、PK20、PK27、PK32、PK33 和 PK45 的亲缘关系较近,无性系 PK03、PK04、PK08、PK09、PK10和PK11等24个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获得的指纹图谱二维码对红松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品种鉴定及红松种子市场高效监管均有积极的作用。

朱江华,甘伟涛,欧斌,王建皓,刘华新[4](2020)在《不同杉木半同胞家系种子品质比较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不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种子的品质特征,对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高坌林场省级杉木良种基地二代杉木种子园20个半同胞家系种子的球果鲜质量、种子总质量、出籽率、种子千粒质量、优良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杉木半同胞种子在球果鲜质量、种子总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和优良度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73号半同胞家系种子整体品质最好,其球果鲜质量、种子总质量最大,分别达到0.4067kg,16.233 5 g,种子的千粒质量、优良度、出籽率分别为8.136 0 g,44%,3.99%,且千粒质量和优良度显着大于绝大部分家系种子(P<0.05)。29,31,35号半同胞家系种子各项品质指标均靠前,整体品质较好。杉木半同胞家系种子的出籽率与球果鲜质量、种子总质量、千粒质量、优良度值均不存在单一的正相关性。半同胞家系的种子品质与种子品质指标的离散程度没有相关性。

戴俊,谭文婧,黄开勇,陈琴,李魁鹏,董利军,黄鸿飞,梁丹凤[5](2019)在《红心杉不同无性系结实特性及球果类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红心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广西重要的特色杉木种质资源,从挂果量、球果大小、苞鳞生长形态、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宽比和单果鲜重等方面,对广西融水县红心杉专营种子园中的39个无性系的结实特性及球果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心杉挂果量具有明显的大小年现象。苞鳞松张、苞鳞紧包和苞鳞反翘3种形态在不同无性系中分布均匀,同一无性系的球果苞鳞形态较稳定,多数无性系球果类型为中果苞鳞紧包型。母树树体大小与苞鳞生长形态有极显着的相关性,高大母树和矮小母树球果主要呈苞鳞紧包和反翘,中等母树球果主要呈苞鳞松张和紧包。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宽比和单果鲜重在不同无性系之间有极显着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sy73和sy90球果体积较大,sy75和sy92球果体积较小,两者形状接近圆形,多数无性系球果体积中等呈长椭圆形。

陈琴,董利军,黄开勇,戴俊,谭文婧,程琳,李魁鹏,黄鸿飞[6](2019)在《红心杉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种子品质差异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掌握红心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的种子品质性状和遗传差异,提升种子园管理要求和技术,从出籽率、千粒重、优良度、涩粒率、空粒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木生长量等方面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心杉各无性系出籽率和种子品质遗传差异极显着(P <0.01)。出籽率为3.0%~9.0%,60%以上的无性系出籽率大于5.0%;优良度为33.3%~83.3%,69%以上的无性系优良度大于50.0%;发芽率13.0%~78.0%之间,无性系平均发芽率为46.8%。总体来看,出籽率及种子发芽情况良好。无性系平均空粒率为6.7%,而平均涩粒率达37%,且有75%以上的无性系涩粒率大于30%,种子品质受涩粒率的影响较大。根据无性系间的遗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降低涩粒和空粒含量,有利于提高红心杉种子园种子的整体品质水平。

陈仕昌[7](2019)在《1.5代杉木种子园种实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广西融水县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30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杉木无性系的球果种实性状差异,同时筛选了 17对多态性引物进行SSR-PCR扩增以分析杉木无性系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杉木球果苞鳞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为紧包型、松张型、反翘型3种,以松张型比例最大(56.67%),紧包型次之(33.33%),反翘型最小(10.00%),同一无性系的球果类型基本一致,但少数无性系的球果类型有两种或以上;30个无性系的平均出籽率为3.56%,紧包型球果的平均出籽率最高,其次是松张型;杉木母树结实量存在较明显的大小年现象,大部分无性系的球果产量受到大小年的影响较大,24号、25号、28号3个无性系的球果产量未受大小年的影响。(2)球果产量、球果形态特征、种子质量性状等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球果产量(55.58%)>果体积(51.42%>单果重(37.77%)>千粒重(20.99%)>发芽率(19.22%)>发芽势(18.89%)>优良度(16.44%)>球果横径(15.43%)>球果纵径(14.18%)>果形指数(8.04%);种实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0.610~0.988,从大到小排序为:千粒重>单果重>球果横径>球果纵径>涩粒率>果体积>优良度>果形指数>发芽率>发芽势>球果产量,表明各性状受到中等及以上遗传控制。(3)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种子性状无显着的相关关系;球果形态特征与千粒重存在极显着正相关性;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显着正相关,优良度与涩粒率呈极显着负相关。(4)表型性状聚类结果表明:30个无性系在遗传距离为13.75时,划分为5类;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491%,综合得分较高的是21号、29号、26号无性系,最低是27号无性系,综合得分排名前10的种实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5)提取杉木DNA在质量、浓度上均符合SSR-PCR后续实验的要求;根据样品原始浓度,将30个样品稀释至统一浓度(4.875 ng/ul)并分装保存,以防止反复冻融而引起降解;在已建立的PCR体系上继续对引物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的优化,得到每对引物的最适宜的退火温度,33个循环数的扩增效果较好。(6)17对SSR标记引物在30份杉木材料中共扩增出56个多态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3.2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在2~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431,变化范围在0.1285~0.9825,平均Nei’s多样性指数为0.4755,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8324;表明杉木无性系在分子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所选用的17对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7)30份杉木材料的遗传相似数在0.5357~0.8929之间,平均值为0.6842,表明杉木无性系之间的遗传背景较复杂;在以遗传相似数0.70为阈值时,可将30个无性系分为6个类群;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表型性状聚类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相关不显着,表明杉木在表型及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常馨月[8](2019)在《巨柏种子质量和发芽测定条件的研究》文中指出巨柏(Cupressus gigantea)作为西藏林芝市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特有孑遗树种,对研究藏东南地区的气候变化,更好地实施巨柏的人工扩繁与濒危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家一级濒危物种巨柏为试验材料,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解剖,研究巨柏种子的发芽条件,以及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浸种温度影响种子的吸水过程,浸种温度越高,种子吸水量越大,吸水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浸种温度影响种子的发芽过程,巨柏种子浸种的适宜温度为50℃,浸种时间为36.5h。沙培法进行巨柏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条件为:25℃恒温,相对湿度为60%,发芽势测定时间为7d,持续发芽时间15天。如果水分条件可以得到保障,采用沙上法以控制光照;如果水分条件保障困难,则采用沙中法优先保障水分。(2)巨柏球果大小和部位、树冠方位和部位、树龄、立地类型和采种时间等因素影响巨柏种子质量。巨柏球果越大,种子质量越好;巨柏球果下部种子质量优于球果中部和上部的种子;不同树冠方位采集的巨柏球果,其种子质量表现为南面最高,且规律表现为南面>东面、西面>北面;巨柏树冠中部的种子质量优于树冠上部和下部的种子;胸径为22.80cm的巨柏母树,其种子质量优于胸径为96.75cm的巨柏母树;不同立地类型下,巨柏种子质量的规律为山麓坡地>阶地>阶地斜坡>水线。(3)巨柏种子成熟过程发生一系列形态变化,包括球果增大、种子增重、色泽变化等。巨柏开花授粉当年4~7月是巨柏球果的速生期,第二年早春3月种子重量明显增加;球果颜色最初为绿色,10月部分球果局部变棕色,第二年3月变为棕褐色。巨柏种子第二年3月形态成熟,4月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4)自然条件下巨柏种子中未发芽种子所占比率高达34.00%~62.67%,主要表现为正常未发芽、发育不全、虫粒、空粒、木栓和涩粒等6种类型,占未发芽种子的比率分别为17.30%~38.57%、4.14%~19.34%、0~8.62%、5.52%~27.40%、11.70%~38.40%和2.56%~24.47%;巨柏球果大小和部位、树冠方位和部位、树龄、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巨柏未发芽种子的数量。(5)巨柏种子的质量与球果大小和部位、树冠方位与部位、树龄、立地类型、采种时间等因素均有关系。综合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影响因子为采种时间、树冠部位、球果大小和树冠方位。

陈仕昌,李魁鹏,黄开勇,戴俊,董利军,谭文婧,梁机[9](2019)在《1.5代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结实及种子差异》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的种实特性,对融水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等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7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达到了显着差异,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达到了极显着差异,27个无性系球果产量、球果特征以及种子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球果产量(77.74%),其次是果体积(50.31%)、发芽势(40.41%)、单果重(37.54),发芽率(35.80%)、优良度(26.75%)。不同无性系的球果纵径、球果横径、单果重、果体积与千粒重呈极显着正相关;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显着负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呈显着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极显着负相关;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着。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初步筛选出8个球果产量和种实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杜超群,赵虎,袁慧,侯义梅,朱于勤,许业洲[10](2019)在《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生长及种实性状评价》文中提出为提高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的产量和品质,以建始县长岭岗林场1.5代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母树生长状况、球果产量和种子品质的调查,评价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差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生长和结实兼优的无性系。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之间结实量、球果单果干重和种子千粒重存在极显着差异,球果长宽及苗圃播种发芽率存在显着差异,胸径及其他指标不存在显着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胸径与结实量、结实量与发芽率无显着相关,说明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选择要兼顾胸径、结实量和发芽率3个指标;选出优良无性系11个,结实量提高14.29%,种子发芽率提高32.96%,可为新一轮的日本落叶松生产群体的构建提供材料。

二、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球果及其种子分布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球果及其种子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球果和种子杉木品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球果和种子品质检测
    1.3 指标测定及计算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2.1.1 品质性状变异分析
        2.1.2 品质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2.1.3 品质性状分布频率分析
    2.2 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聚类分析
    2.3 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和指标筛选
        2.3.1 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2.3.2 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2.3.3 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评价指标的筛选
3 讨论
    3.1 杉木无性系品质性状的遗传差异
    3.2 杉木无性系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3.3 杉木无性系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4 结论

(2)湖南铁心杉育种亲本群体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1.2.1 林木种质资源的概念、收集与保存
        1.2.2 杉木种质资源的保存、收集及评价
    1.3 杉木常规育种研究进展
        1.3.1 杉木种源选择
        1.3.2 杉木的多世代遗传改良及其遗传测定
        1.3.3 杉木无性系选育
    1.4 杉木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4.1 杉木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4.2 杉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湖南铁心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2.1 铁心杉种质资源收集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2.2 铁心杉优良母树筛选及种子收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铁心杉种质资源圃的建立
        2.3.2 铁心杉种质资源圃的嫁接与管理
        2.3.3 基础设施建设
        2.3.4 嫁接成活率统计
        2.3.5 铁心杉种子活力测定
3 铁心杉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方法
        3.1.1 试验设计与采样
        3.1.2 DNA基因组提取
        3.1.3 SSR引物筛选及合成
        3.1.4 PCR扩增及毛细管电泳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于SSR标记的湖南铁心杉遗传多样性分析
        3.2.2 湖南铁心杉NJ(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
        3.2.3 湖南铁心杉主成分分析
        3.2.4 湖南铁心杉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
        3.2.5 APcluster聚类分析
        3.2.6 Mantel test检验
4 铁心杉精细空间遗传结构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总DNA的提取
        4.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铁心杉空间分布与年龄结构
        4.2.2 铁心杉种子流和花粉流
5 基于SSR标记的湖南铁心杉核心种质的构建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铁心杉核心种质的构建
        5.1.4 核心种质的评价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核心种质的构建
        5.2.2 核心种质的评价
6 湖南铁心杉半同胞子代优良单株幼苗父本鉴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铁心杉半同胞子代幼苗优株建立
        6.2.2 父本鉴定
        6.2.3 半同胞子代幼苗优株父本鉴定
7 讨论与结论
    7.1 铁心杉种质资源圃的构建
    7.2 铁心杉亚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7.3 铁心杉精细空间遗传结构
    7.4 铁心杉核心种质构建
    7.5 铁心杉优良子代父本鉴定
    7.6 铁心杉遗传资源保护策略
        7.6.1 就地基因保存
        7.6.2 异地基因保存
    7.7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红松种子园亲本无性系及其子代变异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种子园研究进展
    1.2 生长性状选育进展
    1.3 木材性状研究进展
    1.4 种子性状研究进展
    1.5 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1.6 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
    1.7 激素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2 技术路线
2 红松亲本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红松无性系各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2.2.2 红松无性系各生长遗传变异参数分析
        2.2.3 红松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均值分析
        2.2.4 红松无性系各生长相关性分析
        2.2.5 红松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2.3 本章小结
    2.4 讨论
3 红松亲本无性系木材性状变异研究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方差分析
        3.2.2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变异参数分析
        3.2.3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的平均值分析
        3.2.4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3.2.5 红松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3.3 本章小结
    3.4 讨论
4 红松亲本无性系种子表型性状及营养含量变异研究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方差分析
        4.2.2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变异参数分析
        4.2.3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4.2.4 红松无性系种子表型性状均值分析
        4.2.5 红松无性系营养含量均值分析
        4.2.6 油脂含量通径分析
        4.2.7 红松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4.3 本章小结
    4.4 讨论
5 红松亲本无性系光合性状变异分析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统计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无性系PK27光合指标日变化
        5.2.2 3个红松无性系的光合-光强(Pn-Par)响应曲线
        5.2.3 3个红松无性系Pn-Ca响应曲线
        5.2.4 红松无性系各光合指标方差分析
        5.2.5 红松无性系各光合指标变异参数分析
        5.2.6 50个红松无性系各光合指标平均值
        5.2.7 红松无性系光合指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5.2.8 光合因子回归方程构建
    5.3 本章小结
    5.4 讨论
6 红松亲本无性系叶片元素含量的变异研究
    6.1 试验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统计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各性状方差分析
        6.2.2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变异参数分析
        6.2.3 各无性系元素含量均值分析
        6.2.4 无性系各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6.2.5 聚类分析
    6.3 本章小结
    6.4 讨论
7 红松亲本无性系芽激素含量变异研究
    7.1 试验材料和方法
        7.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1.3 统计分析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各性状方差分析
        7.2.2 红松无性系激素浓度变化分析
        7.2.3 50个红松无性系开花期激素含量方差分析
        7.2.4 红松无性系各性状变异参数分析
        7.2.5 红松无性系激素含量与种子性状相关性分析
        7.2.6 红松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7.3 本章小结
    7.4 讨论
8 红松子代家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8.1 试验材料和方法
        8.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8.1.2 试验方法
        8.1.3 统计分析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红松子代家系各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8.2.2 红松子代家系各性状遗传变异参数分析
        8.2.3 红松子代家系各性状平均值分析
        8.2.4 红松子代家系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8.2.5 一般配合力
        8.2.6 红松子代家系多性状综合评价
    8.3 本章小结
    8.4 讨论
9 红松亲本无性系指纹图谱构建
    9.1 试验材料和方法
        9.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9.1.2 试验方法:
        9.1.3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指纹图谱鉴定
        9.2.2 红松亲本无性系聚类分析及亲缘关系
    9.3 本章小结
    9.4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不同杉木半同胞家系种子品质比较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研究方法
        1.3.1 球果鲜质量测定
        1.3.2 种子总质量测定
        1.3.3 种子千粒质量
        1.3.4 种子优良度
        1.3.5 出籽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杉木半同胞家系球果质量比较
    2.2 不同杉木半同胞家系种子千粒质量比较
    2.3 不同杉木半同胞家系种子优良度比较
    2.4 不同杉木半同胞家系种子品质指标相关性
3 结论与讨论

(5)红心杉不同无性系结实特性及球果类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无性系及母树的挂果量
    2.2 不同无性系及母树的球果类型
    2.3 母树生长情况与挂果量、球果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2.4 不同无性系的球果规格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6)红心杉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种子品质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1.2试验方法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无性系的出籽率、千粒重及优良度
    2.2 不同无性系的种子发芽能力
    2.3 种子品质性状间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7)1.5代杉木种子园种实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杉木种子园建园技术研究
        1.2.2 杉木种子园遗传变异研究
        1.2.3 杉木遗传多样性研究
        1.2.4 其他树种遗传改良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杉木种实性状差异研究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方法
        2.2.1 球果产量测定
        2.2.2 球果形态特征测定
        2.2.3 种子性状指标测定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球果形态及出籽率分析
        2.3.2 球果产量差异分析
        2.3.3 球果形态特征分析
        2.3.4 种子性状指标分析
        2.3.5 种实性状差异分析及广义遗传力分析
        2.3.6 杉木不同无性系种实性状间的相关性
        2.3.7 杉木不同无性系聚类分析
        2.3.8 杉木不同无性系主成分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小结
        2.4.2 讨论
第三章 种子园亲本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杉木基因组DNA提取
        3.2.2 杉木SSR-PCR扩增程序的优化
        3.2.3 SSR随机引物筛选
        3.2.4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杉木基因组DNA提取
        3.4.2 SSR-PCR体系优化
        3.4.2.1 循环次数
        3.4.2.2 退火温度
        3.4.3 杉木SSR引物筛选
        3.4.4 扩增产物多态性分析
        3.4.5 聚类分析
    3.5 小论与讨论
        3.5.1 小论
        3.5.2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30份杉木无性系遗传相似数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巨柏种子质量和发芽测定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巨柏种子研究现状
        2.1.1 巨柏概述
        2.1.2 巨柏研究概述
        2.1.3 巨柏种子研究
        2.1.4 总结
    2.2 种子质量研究
        2.2.1 种子质量评价
        2.2.2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巨柏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浸种温度和时间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发芽床湿度和覆盖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温度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光照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巨柏种子浸种的最适条件
        3.3.2 巨柏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
        3.3.3 发芽试验条件讨论
第四章 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的因素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球果大小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2 球果部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3 树冠方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4 树冠部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5 树龄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6 立地类型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7 采种时间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8 巨柏未发芽种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2.9 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相关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4.3.1 巨柏种子质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4.3.2 巨柏的成熟过程
        4.3.3 巨柏球果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讨论
        4.3.4 巨柏未发芽种子的类型
        4.3.5 影响巨柏未发芽种子数量的因素
        4.3.6 巨柏未发芽种子形成原因讨论
        4.3.7 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1.5代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结实及种子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无性系球果产量及种实性状测定
        1.2.2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无性系球果形态差异
    2.2 球果产量及形态特征
    2.3 种子性状
    2.4 不同性状间相关性
    2.5 不同杉木无性系的综合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10)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生长及种实性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无性系生长及结实情况
    2.2 不同无性系球果及种子性状
    2.3 生长及种实性状相关性分析
    2.4 生长及种实性状的综合评价
3 讨论与结论

四、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球果及其种子分布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球果和种子杉木品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 程琳,戴俊,贺锦锋,谢乐,梁机,董利军,蓝肖,黄开勇,白天道,黄鸿飞. 南方农业学报, 2021(10)
  • [2]湖南铁心杉育种亲本群体的构建[D]. 杨晓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红松种子园亲本无性系及其子代变异选择研究[D]. 梁德洋.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4]不同杉木半同胞家系种子品质比较分析研究[J]. 朱江华,甘伟涛,欧斌,王建皓,刘华新. 浙江林业科技, 2020(01)
  • [5]红心杉不同无性系结实特性及球果类型分析[J]. 戴俊,谭文婧,黄开勇,陈琴,李魁鹏,董利军,黄鸿飞,梁丹凤. 广西林业科学, 2019(02)
  • [6]红心杉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种子品质差异性分析[J]. 陈琴,董利军,黄开勇,戴俊,谭文婧,程琳,李魁鹏,黄鸿飞. 广西林业科学, 2019(02)
  • [7]1.5代杉木种子园种实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陈仕昌. 广西大学, 2019(01)
  • [8]巨柏种子质量和发芽测定条件的研究[D]. 常馨月. 西藏大学, 2019
  • [9]1.5代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结实及种子差异[J]. 陈仕昌,李魁鹏,黄开勇,戴俊,董利军,谭文婧,梁机. 广西林业科学, 2019(01)
  • [10]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生长及种实性状评价[J]. 杜超群,赵虎,袁慧,侯义梅,朱于勤,许业洲.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01)

标签:;  ;  ;  ;  

杉木种子园克隆球果及其种子分布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