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1](202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水平与下尿路症状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与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BPH组(n=102,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合并组(n=48,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检测两组血清PSA含量,调查下尿路症状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组的血清PSA含量高于BPH组(P<0.05)。合并组的下尿路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高于BPH组(P<0.05),且中重度症状比例高于BPH组(P<0.05)。在合并组中,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SA含量与IPS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822,P=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都为导致中重度下尿路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PSA水平表达升高,且下尿路症状加重,两者具有相关性,共同参与疾病的进展。

陈志威[2](2021)在《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占前列腺炎的90%,该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身体及精神健康,给患者带来较重经济负担。根据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下尿路症状及盆腔疼痛,结合其肾虚为本,湿热瘀互结下焦的基本病机,以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确切。因此,本研究选取滋肾通关方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滋肾通关方提供实验依据。目的:探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并探索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减缓其向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转化进展的作用。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和WanFang Data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20年10月1日关于滋肾通关法相关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滋肾通关法代表方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靶点,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等药物靶点数据库,筛选滋肾通关方有效成分,构建滋肾通关方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PharmGKB、GAD等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慢性前列腺炎疾病—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平台构建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该网络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对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得到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基于网络药理学揭示的滋肾通关方可能作用信号通路,开展滋肾通关方干预自身免疫性模型大鼠的基础实验研究,以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动物模型采用同时注射百白破疫苗和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与弗氏完全佐剂混悬液,造模时间为4周。模型大鼠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滋肾通关方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滋肾通关方及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水溶液,持续给药35天。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 IL-1β、IL-6、IL-10、TNF-α 表达,前列腺组织 IL-1β、IL-6、IL-8、IL-10、TNF-α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 JAK2、p-JAK2、STAT3、p-STAT3 蛋白表达量,RT-PCR 法检测大鼠 IL6mRNA、JAK2mRNA、STAT3mRNA 表达。结果:1.对纳入25篇文献进行分析,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优于常规西药。对25篇文献中使用频次较高中药分析得知:滋补肾阴药多于温补肾阳药,体现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之意;利湿、清热、活血药并重,体现湿热瘀同治理念。2.滋肾通关方有168种成分,可作用于226个靶点基因,慢性前列腺炎共计26414个疾病靶点,其中109个靶点与滋肾通关方作用靶点重合。将药物和疾病的交互基因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分析,TOP5的作用蛋白分别是IL-6、EGFR、VEGFA、CCND1、AR,提示滋肾通关方有可能干预前列腺炎-癌病变。3.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形态学,结果表明滋肾通关法指导下的滋肾通关方可能减轻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并减缓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化过程。滋肾通关方各剂量组均可下调大鼠血清组织IL-1β、IL-6、IL-10、TNF-α的表达(P<0.01),均可下调前列腺组织中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P<0.01)。低剂量组滋肾通关方可下调前列腺组织中IL-10表达,中剂量组滋肾通关方调控前列腺组织中IL-10表达不显着(P>0.05),高剂量组滋肾通关方可上调IL-10表达(P<0.01)。滋肾通关方各剂量组均可下调前列腺组织p-JAK2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1),但调控JAK2、STAT3、p-STAT3表达未见显着差异(P>0.05),可下调 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 表达(P<0.01)。结论:滋肾通关方可下调大鼠体内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双向调节IL-10表达。滋肾通关方可能通过下调IL-6表达,从而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上JAK2 mRNA、STAT3 mRNA表达,以及p-JAK2表达来改善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减轻间质内炎细胞浸润,并减缓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化过程,从而逆转慢性前列腺炎的进展过程。提示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表达及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实现的。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同时,可能减缓其向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

柴栋[3](2021)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非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体积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治疗中,现有的观点及指南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s,PV)来进行相关的个体化治疗,国内外均有研究证明前列腺增生的进展与前列腺体积有显着的相关性,并且PV对于BPH的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外研究证实前列腺体积的增大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国内对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FPSA)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V与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fPSA/tPSA比值的关系,来寻找预测前列腺体积更加简便有效的方式,对于初步指导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在2017年1月-2020年9月期间于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因PSA异常或下尿路症状而就诊的患者,选取经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Transrectal ultrasound-guided Prostate Biopsy TPB)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最终共有427名有年龄、tPSA和fPSA水平以及超声计算的PV数据的患者纳入了这项研究。除了前列腺增生症外,还纳入了病理结果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症的患者,并根据患者病理有无前列腺慢性炎症诊断分为单纯前列腺增生组及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组进行评估,运用pearson及多元回归分析PV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然后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不同分组的曲线下面积及寻找最佳截断值,所有统计结果均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的结果。结果:在总体中,PV与年龄、tPSA、fPSA、fPSA/tPSA比值呈显着正相关(r=0.211,r=0.347,r=0.561,r=0.372)。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各分组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在总体队列中,与年龄(p=0.103)、总 PSA(p=0.965)和游离 PSA/总 PSA 比值(p=0.404)相比,游离PSA是PV的唯一预测因子(p<0.001)。在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中,FPSA与PV无显着的相关性,而单纯BPH组与总体队列相同,即fPSA是唯一的预测因素(p<0.001)。构建ROC曲线评估游离PSA预测PV是否大于40ml,在总体,单纯BPH组、年龄>60岁、60-70岁、年龄>70岁、PSA<10ng/ml、psa为10-30ng/ml分组的结果分别为0.773、0.750、0.781、0.736、0.845、0.744、0.853。结论:1.前列腺患者的PV与TPSA,FPSA、F/T均有显着的正相关性。2.虽然tPSA与PV显着相关,但fPSA与PV的相关性更强,且在不同年龄分组、不同PSA段均有更强的相关性。3.在伴有前列腺炎的患者中,考虑到游离PSA与PV仅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显着关系,因此游离PSA在这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可能是有限的。

卓燕美[4](2021)在《中小体积BPH患者经尿道手术后发生膀胱颈部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小体积(<80ml)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经尿道手术后发生膀胱颈部狭窄的影响因素,同时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lasma-kinetic transurethral enucleation and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TUERP)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lasma-kinetic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PK-TURP)的457例中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39例(8.53%)患者被诊断出膀胱颈部狭窄(bladder neck stenosis,BNS)。将457名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包括年龄、BPH病程、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术前导尿、术前导尿时间、术前尿道操作史、术前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术前膀胱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PVR)、前列腺总体积(total prostate volume,TPV)、前列腺移行带体积(prostate transition zone volume,TZV)、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ntravesical protrusion of the prostate,IPP)、前列腺尿道角(prostatic urethral angle,PUA)、术前膀胱颈口直径(bladder neck diameter,BND)、前列腺最大横径(prostate maximum transverse diameter,PMTD)、BND/PMTD、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 rate,Qmax)、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力(detrusor pressure at maximum flow,Pdet Qmax)、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index,BOOI)、膀胱收缩力指数(bladder contractility index,BCI)、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uality of life index,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手术方式、术中扩张尿道、手术时间(分钟)、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天)、术后尿路感染史等。457例患者均随访1年,其中39例术后BNS,418例患者未发生BNS,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BNS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使用Fisher准则计算分类数据的统计学差异。对于定量变量,在数据正态分布的情况下,使用不成对t检验或单向方差分析;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秩检验。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切除术后发生BNS的影响因素,后绘制影响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出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佳诊断截值、敏感度、特异度,并将多个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起来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使用C指数、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校准性能,同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457例中小体积BPH行经尿道手术患者中,39例(8.53%)术后发生BNS(狭窄组),418例(91.47%)术后未发生BNS(无狭窄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导尿、术前尿道操作、术前慢性前列腺炎病史、NLR、IPP、BND、BND/PMTD、手术方式、术后尿路感染是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BNS的影响因素(P<0.05)。行TUERP手术患者术后BNS的发生率少于行TURP手术的患者(P<0.01)。两组年龄、BPH病程、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BMI、PSA、术前导尿时间、NEUT、LY、PLT、PLR、PVR、前列腺总体积、PUA、PMTD、Qmax、Pdet Qmax、BOOI、BCI、QOL、IPSS、术中扩张尿道、手术时间、术后导尿时间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慢性前列腺炎、术前NLR、BND、BND/PMTD、术后泌尿道感染是BPH患者术后发生BNS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术前慢性前列腺炎、术前NLR、BND、BND/PMTD、手术方式、术后泌尿道感染的AUC分别为0.604、0.667、0.860、0.861、0.658和0.602。NLR的截断值=2.63,BND的截断值=2.57cm,BND/PMTD的截断值=0.63。预测列线图中包含的预测因素包括术前慢性前列腺炎、术前NLR、BND、BND/PMTD、手术方式、术后泌尿道感染。该模型C指数为0.941(95%置信区间:0.908-0.974),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校准良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在术后发生BNS的可能性阈值>1%时,列线图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通过内部随机抽样验证模型,区间验证的C指数为0.931,表明模型性能良好。结论:术前导尿、术前尿道操作、术前慢性前列腺炎病史、较高NLR、较高IPP、较低BND、较低BND/PMTD、TURP术式、术后尿路感染病史可能增加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膀胱颈部狭窄的风险。术前慢性前列腺炎病史、较高NLR、较低BND、较低BND/PMTD、TURP术式、术后尿路感染是中小体积BPH患者术后发生BNS的独立预测因素。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法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发生BNS的风险少于行传统TURP手术的患者。术后控制尿路感染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BNS。构建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包含的因素有术前慢性前列腺炎、术前NLR、BND、BND/PMTD、手术方式、术后泌尿道感染,该模型简易方便,在预测中小体积BPH患者经尿道手术后发生BNS的风险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王淼[5](2021)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使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本病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使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连续治疗1周,休息1天,一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0.2mg/次,一日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EPS)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以观察“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CPSI各项积分相较于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EPS中卵磷脂小体(SPL)数量在10×40倍显微镜下相较于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临床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NIH-CPSI中疼痛不适积分、排尿症状积分、NI H-CPS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EPS中S PL数量在10×40倍显微镜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钩钓鱼”针法和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ⅢB型前列腺炎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但“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

唐新宇[6](2020)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V及PSA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单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与前列腺增生同时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患者在前列腺体积(PV)及PSA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前瞻性的选取2018年07月至2019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0名,明确诊断后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行前列腺剜除术(Prostate enucleation),术后对前列腺组织标本行病理切片观察。对血清PSA较高的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后再行手术。根据病理结果,按照有无组织学前列腺炎及国际前列腺炎组织学分类标准将相应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单纯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轻、中、重组共四组,再对患者的年龄、病理结果、血清PSA、前列腺体积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数据以n(%)来表示。各组间患者前列腺体积、PSA的差异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前列腺体积、血清PSA与组织学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的相互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将150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Ⅰ组: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患者17例,占总研究对象的11.3%;Ⅱ组:轻度组织学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81例,占总研究对象的54%;Ⅲ组:中度组织学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5例,占总研究对象的23.4%;Ⅳ组:重度组织学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7例,占总研究对象的11.3%。对150名研究对象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1)4组研究对象年龄之间相关性比较: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分别是(67.6±8.5)岁、(70.7土8.1)岁、(71.2±7.4)岁和(70.3±6.1)岁,其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13>0.05)。(2)4组研究对象组织学炎症与前列腺体积之间相关性比较: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研究对象前列腺体积分别是(45.64±4.17)mL、(62.23±6.24)mL、(68.93±5.73)mL、(83.15±6.47)mL,各组体积间的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得出其炎症分级越高,前列腺的体积越大,组织学炎症分级与前列腺体积为正相关(r=0.755,P<0.001)。(3)4组研究对象组织学炎症与血清PSA之间相关性比较: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研究对象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分别是(5.27±3.34)ng/mL、(6.13±3.65)ng/mL、(9.14±4.07)ng/mL和(12.47±3.26)ng/mL。其中Ⅰ组和Ⅱ组血清PSA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68>0.05),其余各组血清PSA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得出其炎症分级越高,血清PSA的数值就越高,组织学炎症分级与血清PSA值是正相关关系(r=0.486,P<0.001)。结论:(1)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患者占绝大多数;(2)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患者前列腺体积与炎性程度呈正相关。(3)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患者血清PSA与炎性程度呈正相关。

白强民[7](2020)在《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8例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4例。治疗组予前列通窍胶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照组予前列舒丸+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8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症状改善程度、IPSS、NIH-CPSI、膀胱残余尿、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前列腺液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等。统计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入选34例,对照组入选34例,治疗组治疗中途剔除4例,对照组治疗中途剔除4例,最终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病例各30例。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效者9例,有效者18例,无效者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其中显效者有4例,有效者有18例,无效者有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中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3.33%,明显改善者有9例,轻度改善者16例,无改善者5例;对照组中患者症状改善率为73.33%,其中有明显改善者7例,轻度改善者15例,无改善者8例。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相当,无显着差异(P>0.05)。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症积分、中医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总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症积分、中医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次症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IPSS评分、NIH-CPSI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最大尿流率积分、前列腺液积分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前列腺体积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对照组IPSS评分、NIH-CPSI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最大尿流率积分、前列腺液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前列腺体积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但无显着差异(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IH-CPSI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NIH-CP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前列腺液积分、前列腺体积积分低于对照组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前列腺液积分、前列腺体积积分,但均无显着差异(P>0.05)。7.治疗中共有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相当(P>0.05)。结论:前列通窍胶囊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肾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综合疗效、NIH-CPSI总评分、最大尿流率、中医证候积分等几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徐桂兴,罗廖君,银子涵,陈姣,梁繁荣[8](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近10年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穴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思路、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探讨近年来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处方选穴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近1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文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ongqing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VIP)针灸治疗BPH的所有相关文献,筛选出针灸治疗BPH的临床研究,采用Excel提取数据并导入R软件,对临床针灸治疗BPH的选穴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所有步骤均有两名研究员同时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共入102篇文献,共计59穴,单穴使用频率前五的依次为关元(66次)、中极(65次)、三阴交(43次)、肾俞(33次)和气海(30次)。聚类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穴位分为4类较好。关联规则(支持度5、支持度80%)显示:2穴关联中气海、关元穴组以25.49%的支持度排第一,水道、中极穴组以19.61%支持度排第二,所有两穴关联的置信度均在80%以上;在3穴关联规则中,三阴交-阴陵泉-关元和三阴交-水道-中极以12.75%的支持度排第一、气海-中极-关元11.76%的支持度排第二;4穴关联规则中,关元-三阴交-水道-中极支持度8.82%排第一;5穴关联规则所有支持度均为5.88%。所有关联规则中提升度前三的是次髎-中髎-下髎(17.0)、关元-曲骨-中极-横骨(12.7)、下髎-中髎(11.3)和次髎-下髎-中髎(11.3)。结论采用针灸治疗BPH时,以三阴交、关元、肾俞、中极、气海、水道和秩边关联使用为最常用穴,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以辩经络为主、辨证为辅的原则选取穴位。

张明芽[9](2019)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结石LUTS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手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LUTS症状,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结石对BPH/LUT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7.04-2019.01在我院收治并完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152患者。根据经腹前列腺彩超结果,将其分为BPH合并轻度前列腺结石组、BPH合并重度前列腺结石组、BPH无前列腺结石组。比较三组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排尿期)、术后改善情况、急性尿潴留、前列腺体积、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评估是否有无差异。同时将合并前列腺结石情况参入年龄、前列腺体积、TPSA与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的回归分析以确定严重下尿路症状的预测因子。结果:本研究中15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中,64例为BPH无前列腺结石组、43例为BPH合并轻度前列腺结石组、45例为BPH合并重度前列腺结石组。三组间术前总IPSS评分(P<0.01)、术前储尿期评分(P<0.01)、术前排尿期评分(P=0.028<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得到BPH合并重度前列腺结石组与其余两组下尿路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术后改善情况(P=0.020<0.05)、前列腺总体积(P=0.02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BPH合并重度前列腺结石组与BPH无前列腺结石组的体积(P=0.021<0.05)和改善情况(P=0.025<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组间急性尿潴留、fPSA、TPSA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列腺体积(P=0.025)、结石存在情况(P=0.002)、TPSA(P=0.042)与严重下尿路症状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度前列腺结石的存在相比无结石存在的BPH患者,其发生严重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提高了3.4倍。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重度前列腺结石的患者相比良性前列腺增生无前列腺结石组、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轻度前列腺结石组具有更显着的下尿路症状。良性前列腺合并重度前列腺结石是严重BPH/LUTS的预测因子,或可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参考。

黄伟[10](2019)在《尿液微生态及其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前列腺癌尿液微生态菌群的改变,明确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人群尿液微生态菌群的差异,筛选出能够特异性区分前列腺癌的尿液微生态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纳入两组队列,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在年龄上严格匹配。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均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门诊以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升高待查(前列腺癌可能)入院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前一天取所有患者的尿液,穿刺后依据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人群尿液样本通过对16S rRNAV3-V4区靶向扩增和PCR产物纯化后进行二代测序分析尿液微生态菌群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之间的尿液优势菌群差异性,筛选前列腺癌相关的特异性尿液菌群;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前列腺癌组主要差异微生态菌群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建立指标模型,并将指标模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拟合检验分析,计算特异性差异菌群在诊断前列腺癌方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共60例患者纳入队列,其中前列腺癌组30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尿培养均为阴性,尿常规无差异,前列腺癌组的前列腺体积显着小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其余临床状况均无显着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的尿液微生态菌群发现,前列腺癌组尿液微生态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并且两组尿液微生态多样性和年龄均不具有显着相关性。前列腺癌组患者尿液菌群结构上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有显着差异。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在科水平上,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相比,前列腺癌组Burkholderiaceae(P<0.001),Xanthomonadaceae(P<0.001),Caulobacteraceae(P<0.001),Paenibacillaceae(P<0.001),Oxalobacteraceae(P=0.03)细菌比例减少,Enterococcaceae(P=0.005),Enterobacteriaceae(P=0.027),Moraxellaceae(P<0.001),Sphingomonadaceae(P=0.028),Corynebacteriaceae(P=0.041),Flavobacteriaceae(P=0.004),Comamonadaceae(P=0.047)细菌比例显着增加。前列腺癌组绝大多数差异优势菌群种类都被认为是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的感染病原体(促炎细菌)。但这些前列腺癌相关尿液差异优势菌群未能发现与前列腺癌术前Gleason评分,术前血清tPSA水平,临床分期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热图分析,我们选取能区分前列腺癌组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科水平上的差异菌群进行前列腺癌诊断作用的研究,其中选取的微生物菌群分别是Enterococcaceae、Xanthomonadaceae、Enterobacteriaceae、Burkholderiaceae,通过分别对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相对含量进行ROC曲线模型拟合,再结合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判断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对Enterococcaceae及术前血清tPSA进行 ROC 曲线拟合,Enterococcaceae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814,P<0.001,95%置信区间为0.709-0.920,其对应的灵敏度为0.967,特异度为0.533。对Xanthomonadaceae 及术前血清 tPSA 进行 ROC 曲线拟合,Xanthomonadaceae 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P<0.001,95%置信区间为0.906-1.000,其对应的灵敏度为0.900,特异度为0.967。对Enterobacteriaceae及术前血清tPSA进行ROC曲线拟合,Enterobacteriaceae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780,P<0.001,95%置信区间为0.665-0.895,其对应的灵敏度为0.500,特异度为0.967。对Burkholderiaceae 及术前血清 tPSA 进行 ROC 曲线拟合,Burkholderiaceae 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P<0.001,95%置信区间为0.954-1.000,其对应的灵敏度为 0.933,特异度为 0.967。微生物菌群 Xanthomonadaceae 和 Burkholderiaceae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较好。结论:人类尿液中存在特定的微生态菌群,微生态菌群的失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人群相比,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液微生态具有其独特性。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普遍存在促炎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功能菌群未来或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方向。本研究是探讨尿液微生态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后续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论文提纲范文)

(1)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水平与下尿路症状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血清PSA含量检测
    1.3 下尿路症状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PSA含量对比
    2.2 下尿路症状评分与病情对比
    2.3 相关性分析
    2.4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2)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滋肾通关法相关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前列腺解剖特点
        3.2 调节机体自身免疫能力
        3.3 纳入文献高频中药分析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滋肾通关方有效成分虚拟筛选
        1.2 滋肾通关方潜在作用靶点构建
        1.3 慢性前列腺炎靶点网络构建
        1.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构建与合并
        1.5 基本本体功能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
        1.6 核心靶点网络的KEGG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滋肾通关方有效成分虚拟筛选
        2.2 活性成分靶点收集结果
        2.3 疾病靶点收集结果
        2.4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2.5 GO富集分析
    3 讨论
        3.1 调控IL-6炎症因子表达
        3.2 干预前列腺炎-癌病变进展
    4 小结
第三部分 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实验一 滋肾通关方对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造模方法
        3 给药方法
        4 实验取材
        5 HE染色、Masson染色切片制备
        6 实验结果
    实验二 滋肾通关方对调控大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 对大鼠血清IL-1 β/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2 对前列腺组织IL-1β/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实验三 滋肾通关方对IL-6/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实验四 滋肾通关方对IL-6/JAK2/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滋肾通关法建立
    2 慢性前列腺炎与免疫调节
        2.1 前列腺疾病与免疫功能
        2.2 自身免疫性CP大鼠模型构建
        2.3 中医学肾与免疫功能相关性
        2.4 湿瘀与免疫功能相关性
        2.5 滋肾通关方对前列腺炎性反应与胶原纤维化的作用
        2.6 滋肾通关方调节免疫功能
    3 滋肾通关方干预前列腺炎-增生-癌疾病进展
        3.1 前期研究表明滋肾通关解毒法可降低PSA
        3.2 滋肾通关方可能抑制EMT过程
        3.3 滋肾通关方调控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非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体积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前列腺体积与年龄、TPSA/FPSA、F/T之间的相关性
    3.3 对前列腺体积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4 不同年龄分组与不同PSA水平FPSA与PV之间的相关性
    3.5 FPSA预测PV是否超过40ml的ROC曲线
    3.6 随访结果及TURP手术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微创治疗新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中小体积BPH患者经尿道手术后发生膀胱颈部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血液指标的检测方法及正常值参考范围
        2.2 影像学检查方法
        2.3 手术方法
        2.4 随访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结果
    1.患者的基本资料
    2.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
    3.两组多因素分析结果
    4.ROC曲线分析结果
    5.预测模型构建
        5.1 构建列线图
        5.2 构建校准图
        5.3 构建模型的ROC曲线
        5.4 模型的临床应用
        5.5 验证模型
讨论
结论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尿道狭窄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
        2.4 安全性指标
        2.5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情况
        3.2 一般资料比较
        3.3 治疗结果
        3.4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4.3 针刺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机理探讨
        4.4 郑氏“金钩钓鱼”针法
        4.5 结果分析
        4.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结语
    1.结论
    2.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研究
    ⅢB型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6)前列腺增生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V及PSA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7)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2.3 观察内容
    2.4 疗效评定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4 讨论
    4.1 肾虚血瘀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根本发病因素
    4.2 西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4.3 应用前列通窍胶囊的中医理论基础
    4.4 组方分析
    4.5 结果分析
    4.6 特色与优势
5 结论
6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附件1.国际前列腺症状与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
    附件2.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标准NIH-CPSI
    附件3.尿流率检查
    附件4.B超检查
    附件5.前列腺液(EPS)常规检验结果
    附件6.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附件7.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分级计分标准
    附件8.治疗效果登记表
    附件9.不良事件观察表
    附件10.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课题情况
致谢

(8)基于数据挖掘近10年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穴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方式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数据的规范及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2.2 针刺治疗BPH用穴情况
    2.3 针灸治疗BPH穴位聚类分析
    2.4 针灸治疗BPH穴位关联规则分析
3讨论

(9)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结石LUTS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研究方法
结果
    3.1 一般统计资料
    3.2 下尿路症状评分、年龄、FPSA、TPSA分析
    3.3 术后改善情况、前列腺体积分析
    3.4 急性尿潴留结果分析
    3.5 严重下尿路症状预测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尿液微生态及其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符号及术语表
绪论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荧光原位杂交在尿液微生态中的研究
    2.3 前列腺癌尿液微生态研究
    2.4 前列腺癌术后功能评估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患者一般情况统计
    3.2 前列腺癌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和尿失禁评估
    3.3 荧光原位杂交在尿液微生态中的临床研究
    3.4 前列腺癌尿液微生态临床研究
    3.5 尿液微生态对前列腺癌诊断作用的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四、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水平与下尿路症状相关性分析[J]. 张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12)
  • [2]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志威.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非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体积的预测价值[D]. 柴栋. 山东大学, 2021(09)
  • [4]中小体积BPH患者经尿道手术后发生膀胱颈部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D]. 卓燕美.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D]. 王淼.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前列腺增生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V及PSA的相关性研究[D]. 唐新宇.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强民.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基于数据挖掘近10年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穴规律研究[J]. 徐桂兴,罗廖君,银子涵,陈姣,梁繁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4)
  • [9]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结石LUTS相关性分析[D]. 张明芽.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尿液微生态及其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D]. 黄伟. 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