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鱼苗运输技术要点

淡水白鲳鱼苗运输技术要点

一、淡水白鲳鱼苗运输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华忠[1](2019)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构建及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IPRS)是指利用占池塘面积2%-5%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充气和集排污装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进行高密度养殖,并对其余95%-98%的水面作为净化区对残留在池塘的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系统科学布局养鱼与养水的空间与功能,综合运用新型养殖设施与工业化技术,集约化利用养殖空间,科学构建生态位,有效吸除废弃物,从而实现高产优产、水资源循环使用和营养物质多级利用的生态养殖,最终实现养殖周期内养殖尾水的零排放或达标排放。目前,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显示出了养殖管理的便捷和水质净化的优势,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江滩地域的流水养鱼槽设施及施工方法,进行了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养殖试验,并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的研究内容、结果和结论如下:1.构建江滩地域的流水养鱼槽设施及施工方法构建了一种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鱼槽,该流水养鱼槽能够稳固地建造于江边的江滩地域,该流水养鱼槽装卸方便、结构稳固。由于水体能够较好地循环,养殖于流水养鱼槽中的鱼类能够非常健康地生长。构建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鱼槽,包括基底龙骨架、由基底龙骨架的部分顶部向上延伸的多个槽壁龙骨架和覆盖在所述基底龙骨架剩余部分顶部以及槽壁龙骨架顶部和侧面的隔水板等,并装备推水增氧设备、拦网和吸排污装备。2.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试验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病害少、易驯化、起捕率高等优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利用所构建的流水槽进行养殖试养,分析养殖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状况和生产效益。结果显示,经过5个月的精心投喂与科学管理,养殖的罗非鱼规格在350~520g/尾,且该系统养殖罗非鱼无泥腥味,是较好的烤罗非鱼的食源,受消费者青睐。不同密度间规格差异不甚明显,表明该系统适宜罗非鱼的高密度养殖。3条水槽共收获商品鱼24280.59千克、总产值28.89万元,除去成本18.87万元,净利润10.02万元;单槽最高效益4.97万元,每平方米利润451.81元,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3.不同养殖密度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吉富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6.25g)生长、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力的影响。设计了 3个处理组,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45、90和136尾/m3,每个密度组设2个重复。80 d的养殖结果显示:养殖前20天养殖密度对鱼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着影响(P>0.05);第50d时,高密度养殖组鱼生长性能显着低于低、中密度组,第80 d时,中、高密度组生长显着低于低密度组(P<0.05);不同养殖密度组试验鱼血清皮质醇、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0D)、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在养殖末期,高养殖密度组试验鱼红细胞数量(RBC)、红细胞压积(Hct)和Glu含量显着升高(P<0.05)。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养殖后期高养殖密度导致吉富罗非鱼生长下降,其可能对拥挤胁迫具有适应能力而不会改变抗氧化能力、某些血清生化和免疫参数,建议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6.25g)养殖密度为90尾/m3。

余明海[2](2017)在《浅谈如何提高罗非鱼苗种培育阶段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点》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层出不穷,给罗非鱼养殖户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打击了罗非鱼养殖户的积极性。其实,养好罗非鱼种苗是关键。优质、健康的苗种为养殖户成功养殖提供基础保障。罗非鱼(Tilapia)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属热带鱼类,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的淡水和沿海咸淡水交接水域,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能力强等

刘泓泉[3](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指出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阙炳根[4](2013)在《寒冬期淡水白鲳南苗北运技术》文中认为介绍寒冬期淡水白鲳南苗北运技术,包括运输前准备、计算苗种起运和到达目的地时间、途中行驶、苗种下塘处理及其他注意事项,以为淡水白鲳的运输提供参考。

李侃权,孙苑娜,谢传锋[5](2009)在《投放淡水白鲳种苗注意要点》文中提出由于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水温低于12℃会冻死,加之其本身鳞片细密,如处理不当容易损伤,造成养殖成活率低。为了确保淡水白鲳成鱼养殖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投放种苗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

蒋高中[6](2008)在《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证明我国早在殷商末年就开始养殖鱼类。至秦汉时期,我国已有淡水养殖专书面世,淡水鱼的养殖已从小型水体的池塘发展到大型水体的湖泊。隋唐时期,我国淡水养殖鱼的种类增加,除养殖鲤鱼外,传统“四大家鱼”——“草、青、鲢、鳙”均在这一时期出现。宋元明清时期,我国淡水养殖技术进一步发展,为我国近现代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904年,愤于“中国渔政久失,士大夫不知海权”的近代资本家张謇,力举商部组织渔业公司,拉开我国近现代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帷幕。不过,由于解放前长期的军阀混战、国内战争频繁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影响我国近代淡水养殖事业及其养殖技术的发展,致使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在20世纪的上半叶基本上仍主要承袭传统养殖技术而没有大的变化。解放初期,由于广大科技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得我国淡水养殖技术获得空前发展,首先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改变了我国几千年来完全依靠捕捞天然鱼苗发展渔业的被动局面;其次是在鱼苗培育上,正确采取“肥水下塘、适当稀养、施肥和投饵相配合”使我国鱼苗培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池塘养鱼方面总结出“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八字精养法”;在湖泊、水库、河道养殖以及人工饵料及鱼病防治技术等方面也获得相应进步。文革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我国渔业管理机构及部分科研机构被撤,淡水养殖生产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城郊渔业仍有一定发展,养殖技术亦在不少方面取得可喜进步,如在人工繁殖与育种方面,当时对河鳗、柏氏鲤、黄尾密鲴、长江鲟、中华鲟等进行卓有成效的人工繁殖研究;同时用兴国红鲤与苏联镜鲤杂交,获得生长良好的“红镜鲤”;用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获得深受群众欢迎的“福寿鱼”;用兴国红鲤与散鳞镜鲤、荷包红鲤与元江鲤、荷包红鲤与湘江野鲤杂交,分别培育出“丰鲤”、“荷元鲤”、“芙蓉鲤”、“岳鲤”等新品种;用青灰色鲤鱼、红鲤和荷包红鲤为材料,将其囊胚期的细胞核注入到鲫鱼卵去核的细胞质中,结果获得正常生活的鲤、鲫杂交鱼,克服了在远缘鱼类有性杂交所难以逾越的困难。此外,还进行鱼类多倍体育种的探索性实验,获得了能发育的2倍体红鲤和3倍体团头鲂。在池塘养殖技术方面,当时大力推进鱼池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塌塘改好塘、死水塘改活水塘,极大地提高池鱼产量;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方面亦逐步从粗放、粗养、粗管向着半精养、精养方向发展。在人工饵料方面,重点进行代用饲料研究;在渔业机械方面,这时期有了一项重要突破,发明增氧机,这对控制池鱼浮头和防止泛池有明显效果,为其后池塘高产稳产养殖提供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渔业经济经历了一场极为深刻、极其广泛的巨大变革。水产品市场全面放开,群众养鱼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国多年徘徊的淡水渔业生产局面被一举打破,渔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一时期我国的鱼苗培育除大力推广了湖汉、库湾、塘堰种植稗草饲养鱼种,网箱、网拦以及草浆培育鱼种等新技术外,还研究了用螺旋鱼腥藻培育白鲢鱼种,用敌百虫控制鱼苗下塘时适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用工厂化方法培育鱼种等,通过不同放养密度、不同放养规格和不同放养时间,采用成鱼养殖生产中使用的增氧、换水等办法,使常规鱼种产量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在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上,主要对大鲵(娃娃鱼)、香鱼、鲥鱼、梭鱼、长吻鮠、花鱼骨、鲻鱼、革胡子鲶、黄鳍鲷、粗糙沼虾、大口黑鲈、淡水白鲳、淡水青虾、淡水龙虾、鳖、麦瑞加拉鲮鱼等进行人工繁殖研究。还利用翘嘴鳜鱼与大眼鳜鱼、鲮鱼(♀)与湘鲮(♂)、东北银鲫(♀)与日本白鲫(♂)进行杂交试验,并通过杂交选育出具双隐性重组的红镜鲤,具有鲜明特征的建鲤和湘鲫。同时利用雌核发育技术建立优良家养鲢鱼品系,选育出生长速度快的尼罗罗非鱼、雌核发育三倍体鲤鱼。同时,还在莫桑比克非鲫中获得一批染色体为YY型的“超雄”鱼;取得高等生物生长激素基因转移至泥鳅的成功试验。在种质鉴定与保种技术方面,补充完善了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等鱼种的鉴定参数,建立了适用于鱼类特点且实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技术;同时还建立了不同水系中华绒鳌蟹的判别技术,初步确定了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鱼自然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间的分子水平平均遗传变异度指标等。在养殖技术方面,无论在池塘还是湖泊、水库、河道等养殖中,均大力推广配合饲料的使用,发展综合养鱼和生态养鱼技术,使各种不同水体养殖产量得到很大提高。与此同时,科技工作者还对大中型湖泊普遍进行了渔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积极开展人工放养与移植驯化工作,大力发展围拦养殖系统工程和湖泊规模化养殖技术,发展了冷流水、温流水、河道与水库流水、工厂流水、人工机械化流水和组装式生物系统工程循环流水养鱼等流水高密度养鱼技术等。在人工饵料方面,基本查清主要水产动物所需饵料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需要量,同时对青鱼、草鱼、鲢、鳙、鲤等20余种淡水鱼、虾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系统研究;对银鱼、中华鳖等数种主要淡水名优产品的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进行分析,制定了鲤、草鱼、尼罗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标准和饲料配方。在鱼病防治技术方面,除对寄生虫鱼病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外,还对细菌性鱼病、病毒性鱼病以及霉菌病、藻类引起的鱼病等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控制淡水鱼病和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保障作用。在养殖机械方面,这一时期的增氧机品种已发展到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喷水式、充气式、涡流式等多种型式。渔用颗粒饲料机械得到发展,同时还研制成功自动投饲机、溶氧测定仪、电加温器、活鱼运输装置、水质净化机等机械设备。总结我国20世纪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与变迁,我们不难看出,淡水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还受到国家政治、发展方针政策以及科学和教育发展的影响。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名优品种繁殖育种研究薄弱问题,病害防治仍存在严重隐患以及养殖环境研究不足等问题。要彻底扫除上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障碍,实现21世纪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快我国淡水渔业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加强分子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病害防治技术、饲料技术等基础性研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渔业科学技术,加强政府对渔业科技的宏观管理和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水产教育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淡水养殖技术与养殖业在更高水平上持久地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全面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侃权[7](2007)在《淡水白鲳鱼苗运输的技术要点》文中指出淡水白鲳体扁,鳞片细密,如处理不当容易损伤,造成运输成活率低,影响整体养殖效果,因此应注意运输方法。现将其体长12~15厘米的鱼苗运输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李侃权[8](2003)在《淡水白鲳鱼苗运输技术要点》文中提出 一、把好鱼苗体质关。要运输(销售)的鱼苗,必须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体表鳞片完整,个体大小规格基本一致。运输(或销售)前,应细心观察鱼苗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如有异常或病害,要马上采取措施,先治疗,康复后一星期左右的时间,方可考虑起捕运输。 二、运输前的准备。由于淡水白鲳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点与四大家鱼差别较大,所以运输前的准备工作应做得更细致、具体。 1、锻炼鱼苗:首先鱼苗运输前二天的上午停喂饲料,到10:00时左右(视天气状况,如鱼苗浮头,可适当推迟到11:00)用柔软的密网从排水口到进水口方向拉网一遍,然后

陈中山[9](1997)在《淡水白鲳单养技术》文中指出

陈俊文,祝景怀,那凯洋[10](1997)在《淡水白鲳在黑龙江省常规条件下的食用鱼养殖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1985年引入大陆。该鱼体态华丽、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氧、少病害、起捕率高。饲养容易,肉味十分鲜美,是迄今为止引入国内的热带鱼类中综合经济性状最优良的一种。在中南省区已经大面积推广并正迅速向北方扩散。

二、淡水白鲳鱼苗运输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淡水白鲳鱼苗运输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构建及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进展
    3 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3.1 池塘循环水路整体规划布局
        3.2 养殖系统构建
        3.3 净化区生态系统构建与品种搭配
        3.4 水槽养殖运行管理
    4 池塘工程化养殖技术的优势
    5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1 集排污问题
        5.2 净化区综合利用问题
        5.3 标准化养殖问题
    6 展望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江滩地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与建设
    1 引言
    2 结构说明及施工方法
        2.1 水槽主体
        2.2 拦网设置
        2.3 增氧设备优化
        2.4 加固设置
        2.5 施工方法
    3 优势及应用
第三章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吉富罗非鱼效益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养殖系统设计简介
        2.2 配套设施
        2.3 鱼苗放养
        2.4 饲料投喂
        2.5 日常管理
    3 结果
        3.1 养殖效果
        3.2 效益测算
    4 讨论
        4.1 抗应激处理
        4.2 养殖结果
        4.3 溶解氧
        4.4 饲料投喂
        4.5 净化区的利用
第四章 池塘循环水放养密度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养殖系统设计简介
        2.2 试验设计与饲喂管理
        2.3 样品采集
        2.4 样品分析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生长性能
        3.2 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
        3.3 抗氧化酶活性
    4 讨论
        4.1 养殖密度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放养密度对吉富罗非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4.3 养殖密度对吉富罗非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浅谈如何提高罗非鱼苗种培育阶段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罗非鱼苗种培育
    1.1 养殖条件的准备
        1.1.1 池塘条件
        1.1.1. 1 池塘面积
        1.1.1. 2 池塘水深
        1.1.1. 3 池塘底质与环境
        1.1.1. 4 池塘水源
        1.1.2 池塘设备
    1.2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2.1 清塘、池塘平整准备
        1.2.2 基肥施放、水质培育
        1.2.3 池塘水体消毒、杀虫工作
    1.3 鱼苗下塘及其管理
        1.3.1 鱼苗下塘及注意
        1.3.2 放养密度及其搭配
        1.3.3 种苗饲养管理
        1.3.4 种苗培育“四定”原则
        1.3.4. 1 定时
        1.3.4. 2 定质
        1.3.4. 3 定点
        1.3.4. 4 定量
    1.4 苗种转塘、运输前的准备
        1.4.1 苗种培育日常管理
        1.4.2 分级标粗及其操作
        1.4.3 拉网锻炼以及分筛过塘。
        1.4.3. 1 拉网锻炼的意义
        1.4.3. 2 拉网锻炼的作用
        1.4.3. 3 鱼种分筛过塘
        1.4.3. 4 鱼种长途运输前准备
        1.4.3. 5 鱼种打包运输及计数
2 影响罗非鱼苗种阶段成活率因素
    2.1 环境改变因素
        2.1.1 外界水质环境的变化
        2.1.1. 1 不同养殖池塘水质的改变
        2.1.1. 2 天气变化造成的水质变化
        2.1.2 外界水温环境的改变
        2.1.2. 1 不同养殖池塘水温差异
        2.1.2. 2 突然天气变化造成的水温变化。
    2.2 自身抵抗力以及人为因素
        2.2.1 放养密度不当或者混养鱼类搭配不合理
        2.2.2 饲养管理不当
        2.2.3 人为操作损伤
    2.3 外界病源生物侵入因素
        2.3.1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
        2.3.1. 1 物理刺激
        2.3.1. 2 化学刺激
        2.3.1. 3 水质恶化引起的疾病
        2.3.1. 4 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
        2.3.2 由生物引起的疾病
        2.3.2. 1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2.3.2. 2 有害生物引起的疾病
        2.3.2. 3 生物敌害
        2.3.2. 4 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3 结语

(3)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渔村的关注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一、特点
        二、经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后记

(4)寒冬期淡水白鲳南苗北运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运输前的准备
    1.1 苗种质量要求
    1.2 苗种准备
    1.3 调温保温措施
2 提前计算好苗种起运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3 途中行驶
4 苗种下塘处理
5 其他注意事项

(5)投放淡水白鲳种苗注意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放养密度
    1. 混养:
    2. 专养:
二、运输准备
    1. 鱼苗锻炼:
    2. 工具准备:
三、落塘处理
    1. 调节水温:
    2. 种苗消毒:
四、加强管理
    1. 混养型:
    2. 专养型:

(6)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及难点
    四、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淡水养殖技术的奠基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渔业的诞生
    第二节 传统水产养殖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近代我国的水产科学试验及水产教育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叶我国淡水养殖业生产概况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
    第三节 鱼苗培育及育种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池塘“八字精养法”的提出
    第五节 湖泊、水库养殖技术的初步发展
    第六节 河道养殖与捕捞技术的提高
    第七节 人工饵料技术的初步发展
    第八节 鱼病防治技术的初步发展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革时期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文革时期我国淡水渔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人工繁殖及育种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池塘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节 湖泊、河道养殖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网箱养鱼技术的开发
    第六节 人工颗粒饵料技术的进步
    第七节 增氧机及其它渔业机械的发明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一)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鱼苗培育与人工繁殖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池塘养殖技术与生态养鱼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湖泊和水库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二)
    第一节 流水高密度养鱼技术迅速发展
    第二节 人工饵料技术全面发展
    第三节 鱼病防治技术取得丰硕成果
    第四节 淡水养殖机械进一步发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动因分析
    第一节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淡水养殖技术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 悠久的养殖历史是淡水养殖技术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必要前提
    第四节 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淡水养殖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节 科技与教育的发展是淡水养殖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
第七章 淡水养殖技术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主要问题探讨
    第一节 淡水养殖技术的进步促进我国淡水养殖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探讨
    第三节 对进一步发展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淡水白鲳鱼苗运输的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好鱼苗体质关
二、运输前的准备
    1. 锻炼鱼苗
    2. 准备运输工具
三、运输方法
四、鱼苗落塘前的处理

四、淡水白鲳鱼苗运输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构建及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D]. 华忠.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2]浅谈如何提高罗非鱼苗种培育阶段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点[J]. 余明海. 当代水产, 2017(12)
  • [3]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4]寒冬期淡水白鲳南苗北运技术[J]. 阙炳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0)
  • [5]投放淡水白鲳种苗注意要点[J]. 李侃权,孙苑娜,谢传锋. 科学养鱼, 2009(07)
  • [6]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 蒋高中.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7]淡水白鲳鱼苗运输的技术要点[J]. 李侃权. 科学养鱼, 2007(05)
  • [8]淡水白鲳鱼苗运输技术要点[J]. 李侃权. 渔业致富指南, 2003(01)
  • [9]淡水白鲳单养技术[J]. 陈中山. 内陆水产, 1997(09)
  • [10]淡水白鲳在黑龙江省常规条件下的食用鱼养殖技术[J]. 陈俊文,祝景怀,那凯洋. 黑龙江水产, 1997(01)

标签:;  ;  ;  ;  ;  

淡水白鲳鱼苗运输技术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