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汞西泠采场稀释损失的技术实践

降低汞西泠采场稀释损失的技术实践

一、汞西岭采场降低贫化损失的技术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崔立桩[1](2021)在《不同养护温度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及蠕变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在矿山充填开采中,胶结充填体的力学性质对预防采区上覆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具有直接影响。因充填深度的不同,胶结充填体受到来自地温和地压的复杂影响,因此研究胶结充填体在地温、地压影响下的力学性质对深部充填采矿的安全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层软岩体流变、蠕变、固流转化统一理论及控制技术的研究”(51674149),以山东某金矿的全尾砂为骨料、用水泥胶结配制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本文开展了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不同养护温度和龄期的单轴压缩强度试验,不同养护温度和围压共同作用的三轴压缩强度试验,不同养护温度的单轴蠕变试验和不同围压的三轴蠕变试验,主要研究了龄期、养护温度和围压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及蠕变特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不同龄期和养护温度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微观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开展有关胶结剂类型、料浆灰砂比、质量浓度和龄期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影响的正交试验,确定胶结剂类型为P·O 42.5水泥,灰砂比为1:6、质量浓度为75%。对在0℃、20℃、40℃、60℃和80℃温度下养护3天、5天、7天、14天、21天和28天龄期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护温度和龄期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强度及变形规律,可以为胶结充填体强度设计和充填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2)分别开展不同养护温度和围压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室内三轴压缩试验,探究了养护温度、围压作用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强度及变形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莫尔应力圆,得到内聚力c和摩擦角Φ。基于Lemaitre应变等价原理,运用Weibull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养护温度、围压作用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损伤本构模型和损伤演化方程,可以较好描述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在不同养护温度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规律,并分析了临界损伤值Dcr与养护温度和围压之间的关系。(3)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不同养护温度(0℃、20℃、60℃和80℃)和围压(0.3MPa、0.6MPa、0.9MPa和1.2MPa)的蠕变试验。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在同级应力水平下的稳态蠕变率整体上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瞬时弹性变形随应力水平与围压的升高而增加,蠕变过程具有明显的减速蠕变和稳定蠕变,围压和应力水平越高,减速蠕变阶段越明显,产生的蠕变变形量且对应的稳态蠕变率越大。Burgers体和Poyting-Thomson体均能较好描述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减速蠕变阶段和稳定蠕变阶段。运用ABAQUS和FLAC 3D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的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模型试验开展的合理性以及所得规律结论的准确性。

李纯阳,孙铭辰,王龙宇[2](2018)在《全方位推进质量预控实现生产联动的创新实践》文中提出通过对矿体进行准确控制,矿石爆破区细致的地质素描,划定矿石综合利用指数范围。在动态品位分布模型和综合利用指数配矿模型上进行模拟演算,使三采场开采资源配置优化,从而确定最优的配矿方案。与选矿生产实际进行验证对比、持续调整改进,不断优化矿石生产结构,全方位推进矿产品质量预控,实现矿产品生产联动,为选矿生产提质降尾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刘焕新,王剑波,赵杰,王玺,朱明德,徐帅[3](2018)在《深井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与解决途径初探》文中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深度和能力仍落后于世界矿业强国,解决深部开采过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任务迫切。针对山东黄金集团部分主体矿山面临的-1000m以下深部开采趋势,结合当前矿山开采已显现的实际问题,凝练了深部高地应力与灾害、深部岩石力学、深井建设与提升、深部降温、深部高效与低生态损害开采5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并对企业近期开展的重点研究工作进行了阐述,为山东黄金集团及其他金属矿山企业深部开采的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张文龙[4](2018)在《基于AHP-熵权法的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文中提出绿色矿山建设在我国实施很多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面临验收的问题,但评判标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制定出统一且被广泛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式,因此,我国矿产资源行业迫切需要一套全面、科学且有针对性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来综合评价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情况。针对绿色矿山建设效果,论文通过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基于AHP-熵权法构建了于冶金矿山以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某露天铁矿山为例,进行了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现场调查和相关专家咨询,结合国家绿色矿山建设的9项基本条件,构建了关于冶金矿山以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多目标、多层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研究多目标、多层级综合评价指标权重,获取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的主客观复合综合权重,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与可信度。(3)根据建立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法,对某露天铁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情况良好,但在节能减排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完善;同时验证了指标的可行性和评价方式的合理性。通过对绿色矿山建设评价的研究,为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构建出了指标体系及合适的评价方式,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促进绿色矿山建设及其评价方面有积极意义。

李纯阳,王龙宇,孙铭辰[5](2017)在《综合配矿优化决策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矿体进行严格控制,矿石爆破区细致的地质素描,划定矿石可选性指数范围,在动态品位分布模型和可选性指数配矿模型上进行模拟演算,确定最优的配矿方案。与选矿生产实际进行验证对比、持续调整改进,不断优化矿石生产结构,全面实施矿石质量预控、生产联动,从而实现准确探矿、精确采矿、精准配矿和精细选矿,为稳定和改善选矿生产指标创造有利条件,以求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林卫星,甯瑜琳,詹进[6](2015)在《提高李楼铁矿大结构采场矿石回收率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李楼铁矿-400 m中段采用25 m高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分矿房矿柱两步骤回采,开采初期,一步骤采场回收率仅为70%75%,采用三维空间扫描仪对采后空区进行测量,发现损失的矿石主要是顶板悬顶和周边挂帮矿体。为提高采场矿石的整体回收率,通过分析找出了顶板悬顶和周边挂帮出现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经现场生产实践证明,成功提高了采场矿石的回收率。

邹正[7](2014)在《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地下开采回采率等级评价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开采回采率作为“三率”指标中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对地下资源的利用程度,起着评价矿山工作质量和比较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本课题来源于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中子课题《固体非能源矿产开采回采率评价研究》。由于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地下开采回采率等级评价工作目前在我国尚无相关部门开展,因此还没有形成和出台可参考的方法与标准,致使无法对矿山企业地下开采回采率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次等级评价对矿山企业提高开发利用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有着直接的激励和鼓励作用,为我国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地下开采的等级评价工作提供的参考依据,对我国开采与保护资源并重和延长矿产资源服务年限有着重要的现实战略意义。本文首先对开采回采率的定义进行明确阐述,其次找出影响开采回采率的因素,对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从固体非能矿产资源地下开采回采率的主导性影响因素采矿方法出发,以采矿方法及结构参数作为分类指标,同时收集国内固体非能源矿山的开采回采率数据加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四分等法和数理统计中区间估计的方法作为等级评价方法,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土部门政策文件和国家规范标准为依据,对不同地下采矿方法的开采回采率情况进行等级划分,初步制定出相应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地下开采回采率等级评价一般标准,最后为矿山企业提高地下开采回采率水平,提出相应制度措施、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

王金亮[8](2010)在《豫北安林地区铁矿资源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钢铁业是豫北安阳-林州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为这一地区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包括河北邯-邢地区在内的周边地区对铁矿石的需求快速增加,铁矿资源的开发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原矿产量目前仅达到安-林地区需求量的5%左右,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的需求,极易引发资源安全问题;同时,由于近年来地质勘查投入较小,铁矿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因此,开展该区铁矿资源可持续发展保障战略研究,实施优势矿产资源带动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用好两种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采用资源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分析了安-林地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系统研究了典型矿床特征,对该区铁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在确定具有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远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影响资源储量的各种因素,对该区铁矿资源潜力(包括覆盖区、矿床深部及外围)进行评价,对其成矿区找矿前景进行了评估;确定了铁矿资源预测区并进行了分类,对资源量进行了定量预测;论述了铁矿资源的保证程度。系统分析了铁矿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与现状,分析了铁矿开发活动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石村铁矿环境治理项目为案例,探讨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关系,探求了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以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给的观点,确定了安-林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铁矿资源的总体战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安林地区铁矿资源问题的对策和建议:①科学规划;②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利用资源;④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⑤加大对铁矿石的投入和调控。并提出了多层次合作机制发展战略建议和多层次国内外人才和技术利用的战略。

贺建委[9](2010)在《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矿业在河南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今后若干年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铁矿石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已造成全球铁矿石供不应求,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对国外铁矿资源依存度越来越大,有2/3要利用国外资源。因此,铁矿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河南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面对铁矿资源的严峻形势,开展铁矿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研究,合理利用铁矿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采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经济学、资源战略、循环经济理论、科学发展观等,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分析了河南省铁矿成矿地质背景,对河南省铁矿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各类型的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系统总结了河南省铁矿成矿规律,并对河南省铁矿成矿区带、铁矿成矿系列进行了科学划分,可有效指导河南省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增加资源储量,进而提高资源的保障程度。对河南省铁矿勘查、开发现状、制约因素,以及所处的发展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对河南省重要铁矿成矿区带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客观地论述了铁矿资源的保证程度。系统分析了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与现状,分析了铁矿开发活动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论文从宏观视角,以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给的观点,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河南省未来一定时期内铁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统筹规划,进行资源整合,规范矿业权管理;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增加铁矿后备资源供给;集约开发,高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开拓海外铁矿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确保河南省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王世军[10](2007)在《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本论文以产业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战略。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矿产资源的勘查、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从矿产资源需求的背景条件,综合分析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各种因素,结合计量经济、技术经济、统计回归分析等多方面的预测理论和方法建立需求预测分析模型,对未来20年河北省的矿产资源需求状况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了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研究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以及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因素贡献分析;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与现状,应用生态占用空间的环境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定量分析了矿业活动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矿产资源产业的概念、研究范围,具体分析了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的概况、产品方案、结构、集中度等指标,以及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探讨了河北省矿产业的区位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以及结构性演变。以价值理论、产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讨论了矿产资源价值的内化、确定和管理,以及在矿产资源管理中如何做到产权明晰,实现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核算,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混合配置的矿产资源有效地配置方式,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作用,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破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全球矿产资源为视角,以河北省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确定了河北省未来一定时期内矿产资源产业的总体战略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加强勘查,增加供给;开拓外源,提高保障:集约开发,高效利用;结构升级,效益显着;维护生态,协调发展。

二、汞西岭采场降低贫化损失的技术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汞西岭采场降低贫化损失的技术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养护温度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及蠕变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
        1.2.2 温度、围压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影响的研究
        1.2.3 温度、围压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蠕变影响的研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试验材料基本性质和试样制备方法
    2.1 试验材料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2.1.1 关于尾砂
        2.1.2 关于水泥作为胶结剂的探讨
        2.1.3 关于搅拌水
    2.2 试样制备方法
    2.3 改进的试样制备装置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温度和龄期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3.1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单轴压缩试验
        3.1.1 试件的制备养护
        3.1.2 试验装置与过程
    3.2 胶结充填体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3.2.1 单轴压缩试验结果
        3.2.2 龄期对充填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3.2.3 温度对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3.2.4 温度、龄期与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的分析
        3.2.5 SEM微观观测分析
        3.2.6 胶结充填体试样破坏形式分析
    3.3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劈裂试验
        3.3.1 试验方案与方法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温度-围压作用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特性与变形分析
    4.1 试验方案与试验过程
        4.1.1 试验方案
        4.1.2 试验过程
    4.2 温度、围压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与变形的影响
    4.3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4.4 围压与温度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损伤演化研究
        4.4.1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损伤本构模型建立
        4.4.2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损伤本构模型验证
        4.4.3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损伤特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温度、围压作用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蠕变特性分析
    5.1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单轴蠕变试验
        5.1.1 试验方案
        5.1.2 温度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蠕变特性的影响
    5.2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三轴蠕变试验
        5.2.1 试验方案
        5.2.2 围压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蠕变特性的影响
    5.3 蠕变模型选取与验证
        5.3.1 Burgers蠕变模型
        5.3.2 Poyting-Thomson蠕变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温度、围压作用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数值模拟研究
    6.1 软件简介
        6.1.1 ABAQUS软件
        6.1.2 FLAC3D软件
    6.2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压缩试验模拟
        6.2.1 ABAQUS数值模拟
        6.2.2 FLAC3D数值模拟
    6.3 胶结充填体蠕变特性数值模拟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3)深井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与解决途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深井开采的关键技术难题
2 深井开采问题的解决途径
3 深井开采的近期研究重点
4 结语

(4)基于AHP-熵权法的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绿色矿山建设及评价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绿色矿山研究现状
        1.3.2 国内绿色矿山研究现状
        1.3.3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可行性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可行性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2.绿色矿山建设发展及评价理论基础
    2.1 绿色矿山建设发展历程
    2.2 绿色矿山的基本内涵
    2.3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体系理论基础
3.绿色矿山建设评价基础及指标体系构建
    3.1 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基础
    3.2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原则
        3.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程序
        3.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3.3 评价指标内涵
4.AHP-熵权法的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模型
    4.1 绿色矿山综合评价的程序
    4.2 指标体系量化及权重
        4.2.1 AHP主观权重获取原理
        4.2.2 熵权法客观权重获取原理
    4.3 AHP-熵权法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模型
        4.3.1 准则层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4.3.2 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模型
5.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以某露天铁矿山实证
    5.1 实证矿山的基本情况
    5.2 某露天铁矿山绿色矿山综合评价
        5.2.1 评价指标AHP主观权重获取
        5.2.2 熵权法客观权重的计算
    5.3 某露天铁矿山绿色矿山综合评价
        5.3.1 准则层指标综合评价值
        5.3.2 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
        5.3.3 综合评价分析
6.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6)提高李楼铁矿大结构采场矿石回收率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工程概况
2 采场悬顶及挂帮现状及原因分析
    2. 1 采场悬顶及挂帮现状
    2. 2 悬顶及挂帮原因分析
3 降低采场顶部悬顶及采场挂帮的措施
    3. 1 降低采场顶板悬顶的措施
    3. 2 减少采场侧面矿体挂帮的措施
    3. 3 减少采场上下盘矿体挂帮的措施
4 现场实施效果
5 结 论

(7)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地下开采回采率等级评价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课题来源
    1.3 背景与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路线
第二章 相关术语定义基本概念
    2.1 开采回采率定义
        2.1.1 回采率
        2.1.2 开采回采率
        2.1.3 开采回采率计算方法
第三章 地下开采回采率等级评价方法研究
    3.1 前言
    3.2 开采回采率影响因素分析
    3.3 不同采矿方法地下开采回采率数据整理分析
    3.4 等级评价方法的选择
        3.4.1 四等分法
        3.4.2 区间估计法
        3.4.3 不同方法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开采回采率等级评价标准制定与结果分析
    4.1 前言
    4.2 等级评价标准制定
        4.2.1 四等分法评价标准制定
        4.2.2 区间估计法评价标准制定
    4.3 等级评价结果分析
        4.3.1 四等分法结果分析
        4.3.2 区间估计法结果分析
        4.3.3 结果分析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地下开采回采率水平制度措施分析及管理办法
    5.1 前言
    5.2 地下开采回采率提高制度措施分析
    5.3 地下开采回采率奖惩制度管理办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总结
    6.2 衔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豫北安林地区铁矿资源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铁矿勘查研究现状
        1.2.2 资源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4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2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2.1 区域地质条件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1.4 变质岩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重力场特征
        2.2.2 磁场特征
    2.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3.1 区域元素分布特征
        2.3.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 铁矿成矿规律
    3.1 矿田地质
    3.2 矿床分布
    3.3 典型矿床特征
    3.4 安林地区铁矿成矿规律
4 铁矿资源潜力评价
    4.1 铁矿资源勘查现状
    4.2 铁矿资源储量
    4.3 铁矿资源量潜力评价
        4.3.1 预测要素分析
        4.3.2 预测区划分
        4.3.3 资源量估算
5 铁矿产业经济地位分析
    5.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1.1 自然地理
        5.1.2 自然资源
        5.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2 安阳市钢铁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5.3 矿业的经济地位作用分析
        5.3.1 安阳市矿业发展回顾
        5.3.2 矿业发展对安阳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5.3.3 矿业发展对今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6 铁矿资源保障程度
    6.1 铁矿资源状况
    6.2 铁矿资源开发状况
    6.3 铁矿资源需求
    6.4 铁矿石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7 铁矿资源开发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7.1 矿业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评价
    7.2 矿业活动对环境承载力影响的变化趋势
    7.3 矿山环境影响分区评估
        7.3.1 矿山环境影响分区评估原则
        7.3.2 矿山环境影响分区
    7.4 铁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分析
    7.5 铁矿资源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重建的典型案例
        7.5.1 矿山现状
        7.5.2 矿山环境地质
        7.5.3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7.5.4 治理工作内容
        7.5.5 项目实施效果
8 铁矿资源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8.1 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8.1.1 科学规划
        8.1.2 地质勘查工作与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8.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1.4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8.1.5 铁矿石调控
    8.2 多层次合作机制发展战略建议
    8.3 多层次国内外人才和技术利用的战略
    8.4 国内外资源逐步合作发展战略
9 结论
    9.1 成矿地质条件
    9.2 铁矿成矿规律
    9.3 铁矿资源潜力评价
    9.4 铁矿产业经济地位分析
    9.5 铁矿资源形势分析
    9.6 铁矿资源开发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9.7 铁矿资源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9.7.1 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9.7.2 多层次合作机制发展战略建议
        9.7.3 多层次国内外人才和技术利用的战略
        9.7.4 国内外资源逐步合作发展战略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铁矿勘查与研究进展现状
        1.2.2 资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2 铁矿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1 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2.1.1 基本省情
        2.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1.3 矿产资源需求分析
    2.2 国际矿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2.2.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趋势
        2.2.2 规模分布
        2.2.3 产业组织
    2.3 铁矿石资源形势
        2.3.1 铁矿资源储量
        2.3.2 铁矿石供需状况
        2.3.3 铁矿石价格走势
    2.4 中国铁矿石资源形势
        2.4.1 矿产资源消费变化趋势
        2.4.2 铁矿石资源状况
        2.4.3 铁矿石供需状况
3 成矿地质背景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3 侵入岩
    3.4 变质岩
    3.5 构造
    3.6 大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3.6.1 构造单元划分
        3.6.2 构造单元特征
4 区域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4.1 区域磁场和磁异常特征
        4.1.1 磁场特征
        4.1.2 磁性特征
    4.2 铁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场和异常特征
        4.2.1 铁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场
        4.2.2 铁元素异常分布
    4.3 铁矿分布的地球化学规律
5 矿床类型划分与典型矿床特征
    5.1 铁矿分布
    5.2 铁矿类型
    5.3 典型矿床特征
6 成矿规律分析
    6.1 成矿规律
        6.1.1 成矿空间分布
        6.1.2 成矿时代特征
    6.2 成矿区带划分
    6.3 成矿区带特征
        6.3.1 鲁山-舞钢-新蔡成矿带
        6.3.2 安林地区成矿带
    6.4 成矿系列划分
7 铁矿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7.1 铁矿资源勘查现状
    7.2 勘查工作存在问题
    7.3 铁矿资源开发现状
    7.4 铁矿资源潜力评价
    7.5 铁矿资源保障能力
8 铁矿资源开发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8.1 区域环境承载力影响分析
        8.1.1 矿产资源及土地的毁损与破坏
        8.1.2 环境地质灾害
        8.1.3 矿产资源开发的“三废”问题
    8.2 矿山生态环境重建典型案例
        8.2.1 地质环境条件
        8.2.2 地质环境问题
        8.2.3 工程防治
        8.2.4 实施效果
9 铁矿资源战略研究
    9.1 宏观调控与矿业权管理
        9.1.1 资源整合
        9.1.2 探矿权管理
    9.2 地质勘查工作
        9.2.1 地质工作体制
        9.2.2 基础性地质调查投入
        9.2.3 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
        9.2.4 整装勘查
        9.2.5 深部找矿
    9.3 集约开发与高效利用
        9.3.1 贫矿利用
        9.3.2 尾矿利用
    9.4 生态维护与协调发展
    9.5 海外资源开拓
        9.5.1 战略形势
        9.5.2 对策建议
10 结论
    10.1 铁矿产业发展形势
    10.2 成矿地质背景
    10.3 区域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10.4 矿床类型划分与典型矿床特征
    10.5 成矿规律
    10.6 铁矿资源保证程度
    10.7 铁矿资源开发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10.8 铁矿资源战略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范围
    1.2 理论基础和依据
        1.2.1 矿产资源经济学
        1.2.2 产业经济学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2 矿产资源与地质勘查
    2.1 矿产资源产出地质特征
        2.1.1 构造活动
        2.1.2 地层建造
        2.1.3 岩浆活动
    2.2 矿产资源及其特征
        2.2.1 矿产资源种类
        2.2.2 矿产地勘查程度
        2.2.3 矿产资源储量变化
        2.2.4 矿产资源储量的地位
        2.2.5 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
        2.2.6 矿产资源分布
        2.2.7 已查明矿产资源特点
    2.3 区划内资源储量的变化趋势
        2.3.1 储量变化趋势预测基础条件
        2.3.2 矿产资源储量历史状态
        2.3.3 新增储量和储量转化情况
        2.3.4 主要矿种资源储量趋势和可能状态
    2.4 区划外资源利用分析
        2.4.1 国内资源利用
        2.4.2 国外资源利用
    2.5 地质勘查工作
        2.5.1 地质勘查单位
        2.5.2 地质矿产勘查投入
        2.5.3 矿产勘查成果及进展
        2.5.4 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及对策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资产管理
    3.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3.1.1 开发利用概况
        3.1.2 矿产地开发利用程度
        3.1.3 矿产及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程度
        3.1.4 开发利用特点
    3.2 矿产资源储量特征与利用现状
        3.2.1 能源矿产——煤炭
        3.2.2 黑色金属矿产
        3.2.3 有色金属矿产
        3.2.4 贵金属矿产
        3.2.5 冶金辅助非金属矿产
        3.2.6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3.2.7 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
        3.2.7.1 水泥用灰岩
        3.2.7.2 高岭土
        3.2.7.3 玻璃用白云岩
        3.2.7.4 玻璃用砂岩
        3.2.7.5 玻璃用凝灰岩
        3.2.8 液体及气体矿产
        3.2.9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综述
    3.3 矿产资源资产管理
        3.3.1 含义与必要性
        3.3.2 矿产资源的价值
        3.3.3 矿产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
        3.3.4 矿产资源资产的收益管理
        3.3.5 矿产资源配置
4 矿产资源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
    4.1 概念
    4.2 范围的界定与划分
        4.2.1 产业链理论概述
        4.2.2 评估产业链状况的主要指标
        4.2.3 国内产业链延伸的经验与启示
        4.2.4 矿产资源产业链的范围界定与划分
    4.3 矿产资源产业
        4.3.1 概况
        4.3.2 钢铁资源产业
        4.3.3 煤炭资源产业
        4.3.4 黄金贵金属资源产业
        4.3.5 建筑材料资源产业
        4.3.6 有色金属资源产业及其他产业
    4.4 矿产资源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4.1 区位商
        4.4.2 社会经济支撑度
        4.4.3 结构性演变
5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分析
    5.1 产业结构与矿产资源产业发展
        5.1.1 产业结构的变动值
        5.1.2 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因素贡献分析
    5.2 矿产资源需求分析
        5.2.1 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生命周期
        5.2.2 矿产资源需求背景条件分析
        5.2.3 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5.2.3.1 矿产资源消费弹性
        5.2.3.2 矿产资源的人均消费水平
        5.2.3.3 人口数量及增长率
        5.2.3.4 经济增长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5.2.4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需求量分析
        5.2.5 资源需求分析结果及结论
    5.3 矿产资源产业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及评价
        5.3.1 矿产资源产业是污染密集产业
        5.3.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现状及类型
        5.3.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5.3.5 矿业对环境承载力影响的综合评价及发展趋势
        5.3.6 矿产资源产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
    5.4 矿产资源产业对环境承载力影响的模糊综合评判
        5.4.1 环境承载力模糊评判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与原则
        5.4.2 环境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5.4.3 模糊综合评判的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
    5.5 生态足迹及环境承载力分析
        5.5.1 生态足迹理论
        5.5.2 河北省2004年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分析
        5.5.3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及发展趋势
    5.6 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重建的典型案例
        5.6.1 唐山迁安铁矿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
        5.6.2 鹿泉市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
        5.6.3 国外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启示
    5.7 结论与措施
        5.7.1 结论
        5.7.2 建立新型矿业发展模
6 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6.1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6.1.1 指导思想
        6.1.2 战略目标
        6.1.3 战略目标的可行性
        6.1.4 战略构想的重要性
    6.2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
        6.2.1 加强地质勘查找矿
        6.2.2 发展循环经济
        6.2.3 科学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
        6.2.4 开拓两个市场
        6.2.5 提高产业竞争力
        6.2.6 矿区和谐发展
        6.2.7 开拓优势产业
        6.2.8 以人为本
        6.2.9 建立生态矿业
        6.2.10 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
        6.2.11 产业治理
    6.3 政策与技术保障
        6.3.1 完善法律法规
        6.3.2 规范矿权市场
        6.3.3 技术保障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汞西岭采场降低贫化损失的技术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养护温度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及蠕变特性研究[D]. 崔立桩.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全方位推进质量预控实现生产联动的创新实践[A]. 李纯阳,孙铭辰,王龙宇. 第二十五届粤鲁冀晋川辽陕京赣闽十省市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2018
  • [3]深井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与解决途径初探[J]. 刘焕新,王剑波,赵杰,王玺,朱明德,徐帅.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8(05)
  • [4]基于AHP-熵权法的绿色矿山建设综合评价[D]. 张文龙. 辽宁科技大学, 2018(01)
  • [5]综合配矿优化决策管理的创新与实践[A]. 李纯阳,王龙宇,孙铭辰. 2017第二十四届鲁冀晋粤川辽陕京八省(市)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7
  • [6]提高李楼铁矿大结构采场矿石回收率的研究与实践[J]. 林卫星,甯瑜琳,詹进. 采矿技术, 2015(03)
  • [7]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地下开采回采率等级评价探讨[D]. 邹正. 广西大学, 2014(02)
  • [8]豫北安林地区铁矿资源战略研究[D]. 王金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9]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 贺建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10]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王世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2)

标签:;  ;  ;  ;  ;  

降低汞西泠采场稀释损失的技术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