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片缓解便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三黄片缓解便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一、三黄片解除便秘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群萍[1](2019)在《中药薰洗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肛周疾病术后疼痛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药薰洗配合耳穴压豆对肛周疾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行肛周疾病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薰洗配合耳穴压豆进行干预,比较2组术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薰洗配合耳穴压豆对缓解肛周疾病术后疼痛有较显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黄瀚锋(Wong Hon Foong)[2](2019)在《伤寒六经辨证新探》文中认为目的:目前的中医经典,存在着理论学习与临床运用不相衔接的问题。《伤寒论》作为公认的经方着作,其六经辨证却被定位为只适用于狭义伤寒。六经辨证不受重视,还体现在经方学习热衷于方证对应,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干框架的六经辨证却鲜见临床方面的进展。支离破碎的现象,严重危及了中医整体辨治思维的建立。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次研究拟:○1重新探索六经辨证的内涵,了解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与六经辨证的关联。○2如何在六经辨证内涵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提升,使六经辨证在临床上真正能够起到基础性的引领作用。方法:首先熟读伤寒原着,系统查阅隋唐至民国时期代表医家的相关着作,以及知网内的近现代中医药期刊、杂志相关文献。接着,运用文献通考和逻辑概念的思辨方式,按历史发展顺序和逻辑关系,整理六经辨证的内涵,分析其与卫气营血、三焦、病邪、气血津液、脏腑等辨证论治模式的内在关联。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六经九分法进行一元化处理,以期明确六经辨证在辨证论治中的地位,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结果:当今中医界所面对的问题,其根源来自于历代医家对六经辨证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或误区。六经的概念,虽然随着时代变化而出现了改变,但其辨别表里寒热虚实的内涵却是不变的,此即六经的根本作用,也是各种辨证论治模式之间所存在的共性。六经九分法则是以治法对六经辨证作了高度抽象的诠释和概括,强调气机的顺畅和脾胃的健全是所有治疗大法中的关键,对所有疾病的辨证论治皆具有指导意义,扩展了六经辨证的适用范畴。其优势还在于面对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仅有检查指标异常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通过辨别患者体质,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本文也采用兼证的概念,使运用六经九分法分析临床复杂的病情时变得相对简练、便捷,以帮助初学者更易于掌握正确的辨证诊疗方向,达到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以相兼证简易操作的六经九分法,其具体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得到证实。结论:六经辨证在当今的临床仍然具有实用性,当前临床常用的多种辨证模式,其历史根源和内涵皆演变自伤寒六经辨证。以相兼证操作的六经九分法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更贴近初学者的学习需求,以简便的方式指导临床,为辨证论治提供了准确的基本方向,也为方证对应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郭恒瑞[3](2017)在《电针结合情感区针刺对洁牙时牙本质过敏症镇痛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情感区针刺对洁牙时牙本质过敏症疼痛的镇痛效果,为口腔镇痛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课题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研究共纳入病例80例,分别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电针、情感区针刺联合常规口腔科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口腔科治疗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采取不同取穴进行治疗)和对照组再分上、下牙疼痛患者各20例。治疗组上牙痛患者针刺太溪穴(双侧)、内庭穴(双侧)和头部情感区;下牙痛患者针刺太溪穴(双侧)、合谷穴(双侧)和头部情感区。将电刺激仪一端(本电针仪器不分正负极)分别连接双侧太溪穴、内庭穴、合谷穴,另一端用湿纱布包裹固定在附近皮肤上作通路电极。波形取疏密波,以患者能够忍受的强度为限度,留针30min;头部情感区行手法捻转2-3分钟后留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六点行为评分法(BRS6)、Houpt治疗过程依从性评价量表比较镇痛效果。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全部治疗完成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评分分值都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更为明显。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NRS评分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全部治疗完成后,治疗组和对照组NRS评分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评分分值都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更为明显。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BRS6评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7>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全部治疗完成后,治疗组和对照组BRS6评分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评分分值都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更为明显。4.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全部治疗完成后的Houpt治疗过程依从性评价量表评分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评分分值都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1.电针结合情感区针刺治疗可以减轻洁牙时牙本质过敏症产生的疼痛。2.电针结合情感区针刺治疗对洁牙时牙本质过敏症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有改善作用。

邵赏[4](2016)在《润肠导滞法治疗化疗相关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化疗后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的变化,评价运用润肠导滞法治疗化疗相关性便秘的疗效。方法: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给药1周后,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候评分及疗效、相关伴随症状评分及疗效、首次出现排便的时间,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两组的便秘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的便秘主要症候、伴随症状总积分较其各自治疗前均降低,经t检验,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改善排便费力程度、大便性状、排便频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在改善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腹胀症状上,两者积分改善效果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患者食欲、精神状态、恶心呕吐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均P<0.05。便秘主要症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7.6%,两组之间疗效比较P<0.05,中药组效果优于莫沙必利组。伴随症状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54.8%,两组之间疗效比较P<0.05,说明两组伴随症状改善情况有统计学差异,中药组效果优于莫沙必利组。用药后首次出现排便的时间,观察组为2.359±0.59天,对照组为2.77±0.73天,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润肠导滞法治疗化疗引起的便秘疗效确切,可显着改善化疗后便秘患者近期的临床症状。在改善患者伴随症状方面也具有显着疗效。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在改善化疗后便秘患者的症状方面具有优势。

王爱杰[5](2016)在《益脉颗粒对老年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益脉颗粒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益脉颗粒,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4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疗效、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左心射血分数、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心电图疗效: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症候疗效: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4.血脂:治疗前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HDL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HDL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5.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B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6.左心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P<0.01),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运动耐量:治疗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心肌耗氧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着增加(P<0.01),心肌耗氧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心肌耗氧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8.生活质量:治疗前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躯体活动受限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及疾病认识程度(DP)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PL、AS、AF、TS、DP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1),且观察组在PL、AS、AF、TS、DP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9.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研究证明益脉颗粒能够改善老年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及中医症候疗效,调节血脂,降低血浆FIB含量,改善左心射血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该药在实验过程中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谢欣颖[6](2015)在《基于ICC降糖三黄片防治DGP的机制探讨及中药干预的循证研究》文中指出文献研究: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消化道并发症之一。DGP可影响血糖控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因此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然而,现代西医学对于本病的疗效不确切,且存在诸多局限性,故亟需探寻更有效的防治手段。DGP属于中医学“痞证”范畴,“肝郁脾弱”为本病的传统病机认识,“疏肝健脾”为一般论治原则。基于疏肝健脾法的中医药手段可有效干预DGP,但目前缺乏相关循证证据支持。已证实,由SCF/c-kit通路调控分化产生的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动力系统的基本单位,在胃肠动力的产生与维持上起着关键作用,ICC数量、形态、功能上的异常与多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ICC是近年DGP病因学及药效学的研究热点。降糖三黄片是我院熊曼琪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桃核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制成的特色中成药,多年来应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疗效显着,其作用机制已被较多基础研究证实;然而,至今尚无该药在糖尿病胃肠病变的应用报导。循证研究:目的:胃肠激素异常是DGP的重要原因之一,多个研究发现DGP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存在显着差异,但各种胃肠激素与DGP的相关性目前尚无确切结论。因此,本研究拟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胃肠激素与DGP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系统评价法,从胃肠激素、胃排空功能、证候疗效、糖代谢等角度全面评价疏肝健脾中药对DGP的干预作用。方法:1. 胃肠激素与DGP相关性的循证研究:根据自拟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全面检索探讨胃肠激素与DGP相关性的文献,并筛选其中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形成纳入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及胃肠激素指标,并通过RevMan 5.3统计软件实施Meta分析,计算合成统计量,以此说明胃肠激素与DGP的相关性。2.基于胃肠激素疏肝健脾中药治疗DGP的系统评价:全面检索以胃肠激素为主要观察指标、疏肝健脾中药为主要干预措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按流程筛选形成纳入文献,并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及观察指标数据,同时按照Cochrane标准评估文献方法学质量。对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分析处理各指标异质性,并借助漏斗图了解发表偏倚。结果:1. 胃肠激素与DGP相关性的循证研究:共纳入19个研究,受试者1433例。胃肠激素在DGP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较健康人,DGP患者血浆MOT平均升高125.76 ng/L, GAS平均升高71.62 ng/L,而SS平均降低27.93 ng/L。2.基于胃肠激素疏肝健脾中药治疗DGP的系统评价:共纳入14个RCT,受试者1023例,纳入研究的质量普遍不佳。疏肝健脾中药组能有效降低血浆MOT(P<0.01)、增加胃排空率(P<0.01)、提高总有效率及治愈率(P<0.01)、降低FBG及PBG(P<0.01),且疗效优于西药组,临床安全性良好。结论:以MOT、GAS、SS为代表,DGP患者与健康人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存在显着差异。“肝郁脾弱”是DGP的重要病机;基于MOT为代表的胃肠激素、胃排空功能等指标,疏肝健脾中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DGP。然而,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异质性等因素的限制,中药对DGP的干预作用尚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实验研究:目的:立足阳气圆运动理论,探讨降糖三黄片防治DGP的中医学原理;并基于胃ICC及SCF/c-kit信号通路,借助多种现代生物学技术,从动物实验、细胞超微结构、分子生物学等层面探讨降糖三黄片对DGP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进一步拓宽降糖三黄片的应用范围,为DGP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出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剩下60只大鼠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月后,造模组大鼠以35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对正常组大鼠以等量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72 h后尾尖空腹血糖≥11.1 mmol/L伴糖尿病症状,判定为糖尿病成模。继续观察2周,除去期间死亡及血糖恢复的大鼠,共成模49只。将成模大鼠进一步随机分为DGP模型组13只,降糖三黄片低剂量组(降低组)、降糖三黄片高剂量组(降高组)、半夏泻心汤组各12只;降低组按0.781 g/kg灌服降糖三黄片药液,降高组按1.563 g/kg灌服降糖三黄片药液,半夏泻心汤组按5.4 g/kg灌服半夏泻心汤药液,正常组、DGP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服。实施干预8周后,各组随机抽取2只大鼠测胃排空,证实存在胃排空障碍,可判断为DGP造模成功。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每隔2周测大鼠尾尖FBG,实验结束时测FINS,计算Homa-IR,并测TC、TG、HDL-C、LDL-C等血脂指标;采用半固体糊胃内残留率法测试胃排空功能,透射电镜下观察胃ICC、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观察c-kit阳性ICC的数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窦c-kit蛋白的表达,RTQ-PCR法检测胃窦SCF、c-kit mRNA的表达。结果:1.糖代谢方面,较模型组,治疗4周,降低组、降高组及半夏泻心汤组FBG均有改善(P<0.01);治疗8周,降低组、降高组对FBG仍有改善作用,但半夏泻心汤组FBG回升,与模型组无差别(P>0.05)。治疗8周,较模型组,降低组、降高组能降低FINS及Homa-IR (P< 0.01),较半夏泻心汤组有显着差异(P<0.01);较模型组,半夏泻心汤组不降低FINS(P>0.05),但能降低Homa-IR(P< 0.05)。脂代谢方面,治疗8周,较模型组,降低组、降高组可降低TC、TG及LDL-C (P<0.01),但不能升高HDL-C(P>0.05);而半夏泻心汤组对血脂指标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胃排空功能方面,降低组、降高组及半夏泻心汤组均可减少胃残留率(P<0.01),组间疗效无显着差别(P>0.05)。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降低组、降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电镜下观察胃ICC及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较正常组,模型组ICC、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连接破坏明显。降低组、降高组及半夏泻心汤组均能修复ICC、平滑肌细胞损伤,各组修复作用相似。3.c-kit阳性IC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较正常组,模型组ICC明显减少,分布稀疏,甚至缺如,着色较淡,阳性物IOD值显着降低(P<0.01);降低组、降高组及半夏泻心汤组均可增加ICC数量,上调阳性物IOD值(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kit蛋白表达显示,较模型组,降低组、降高组及半夏泻心汤组可增加c-kit蛋白表达(P<0.01),各组促表达作用无显着差别(P>0.05)。4. RTQ-PCR法检测胃窦SCF^ c-kit mRNA表达显示,以正常组基因表达量为参照,模型组c-kit、SCF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较模型组,降低组、降高组及半夏泻心汤组均可促进c-kit mRNA表达(P<0.05),各组作用无显着差别(P>0.05)。降高组可促进SCF mRN A表达(P<0.05),而降低组对SCF 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62);半夏泻心汤组可明显增加SCF mRNA表达(P<0.01),且优于降低组、降高组(P<0.01)。结论:基于阳气圆运动理论及循证研究结论,以“肝郁脾弱”致“升降失调”再释DGP病机;降糖三黄片借“泻热通瘀,益气养阴”之法行“调和升降”之用,而产生对DGP的防治作用。降糖三黄片可有效降低DGP大鼠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同时纠正脂代谢异常,从而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针对DGP相关的胃ICC损伤,降糖三黄片可增加胃窦平滑肌SCF mRN A的表达,同时增加c-kitmRNA及蛋白的表达,修复受损的SCF/c-kit信号通路,促进ICC的发育、增殖、分化及表型维持等生物学行为,以增加ICC数量,修复ICC及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从而促进胃慢波的产生及传导,增强胃的起搏功能,实现促进胃排空的防治作用。不同剂量组对比发现降糖三黄片对糖脂代谢及胃动力的改善不存在明显量效关系。此外,本实验还发现经方半夏泻心汤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其降糖效应不稳定,且对血脂紊乱无明显纠正作用,因而半夏泻心汤对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不如降糖三黄片;并且,再次从ICC机制证实了半夏泻心汤的促胃动力效应。本实验中,降糖三黄片与半夏泻心汤对胃动力障碍及工CC损伤具有相似的修复作用,从而为基于阳气圆运动理论解释中医“同病异治”现象提供了实验依据。

顾勇[7](2014)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社区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综合干预措施对于防治社区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实际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中医“治未病”干预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管理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模式。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在本社区选取两个同等规模自然村,以调查问卷及体检的形式收集20-75岁成人的体质和血糖、血脂等其他相关信息;干预组以中医‘治未病’综合管理方案对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设立相应对照组对比,以研究干预提高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对糖尿病预防的认知程度和自我管理水平,改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最终达到有效防治糖尿病的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综合管理方案运用于糖尿病防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成组F检验/Wil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显示,5461例受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检出率为6.76%,糖尿病(DM)患者265例,患病率为4.85%,本社区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检出率较高。其中IFG及DM的患病率男性(9.05%、7.59%)明显高于女性(4.47%、2.07%),需要重点关注。本研究发现,随着人群从正常组到IFG组到DM组,中医体质辨识平和质占比逐步下降,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占比逐步上升。提示阴虚燥热为糖尿病主要病机。经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受试者对糖尿病及其风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及自我管理水平显着提高;受试者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糖、血脂等指标较对照组显着改善;受试的高危人群糖尿病转化率明显降低。结论:经中医‘治未病’综合管理方案干预,本社区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代谢情况包括血压、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实验室指标显着改善;空腹血糖受损者的糖尿病转化率明显降低。研究显示中医‘治未病’综合管理方案对于防治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可行、有效,具有积极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陈氏红明[8](2013)在《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临床经验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初步探讨导师李赛美临床辨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及思想。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采集导师100例门诊病历,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软件及SPSS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导师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常见症状、常见证型、辨证特色、用药特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导师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结果:经过病历数据库处理得出:导师辨治2型糖尿病重视总体原则,注重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短期与长期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经方与时方结合),重视疏导护理(讲清服药方法及饮食宜禁,避免应激状态,定期监测血糖及定时复诊);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冠心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心肌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内脏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症治疗(脂肪肝,感染,合并肺部感染);临床常用药对(金樱子配覆盆子,淫羊藿配砂仁,黄连配苍术,枸杞配菊花,柴胡配芍药,当归配川芎,秦皮配萆薢,地肤子配白鲜皮,郁金配合欢花,木贼配夏枯草,山楂配决明子,藿香配佩兰,酸枣仁配首乌藤,蝉蜕配连翘,炒麦芽配鸡内金,吴茱萸配黄连等);症状用药经验(抑郁,失眠,饥饿,痛证,便秘,多尿)。初步探讨导师辨治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重视辨证论治,强调六经辩证,重视六经体质,重用经方,寒热并用。结论: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并发症和合并症较多,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病情十分复杂。诊治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降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但同时应及时治疗并发症、合并症及应激状态避免影响治疗效果,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尽量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其理论和疗效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累积及证明,并不断地发展。现代医家经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中医对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降糖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并不差于西药,且能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副作用小。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着作之一。伤寒论的六经辩证体系具有独特的辨治理论,其内容包含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及发病趋势等。伤寒论的方药药简而精,组方严谨,方证相对,疗效显着。临床证明运用六经辩证和伤寒方治疗糖尿病获得良好的疗效。本研究初步探讨导师李赛美临床辨治2型糖尿病经验和学术思想可对当前的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和总结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陈小建[9](2012)在《50%硫酸镁湿敷配合TDP照射治疗痔疮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50%硫酸镁湿敷配合TDP照射治疗痔疮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2例痔疮术后肛缘水肿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TDP照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50.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5.38%,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50%硫酸镁湿敷配合TDP照射治疗痔疮术后肛缘水肿疗效确切,可于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惠毅[10](2012)在《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选取三个不同的时间点,观察造模后肺与大肠在病理形态学、细胞组织学、炎症介质等方面的对应性变化,探寻“肺病及肠”的传变规律及其病理传变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雄性,共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对照(24只)和模型组(36只)。空白组大鼠置于无烟环境中饲养,模型组大鼠采用单纯烟熏法造模,每次烟熏50min,每天3次(分别在早上9点、下午2点和6点),共烟熏70d。于首次造模第20天、50天、70天随机抽取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12只)大鼠检测大鼠肺、胃肠功能;光镜观察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肺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结果:1.病理生理肺功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呼吸频率增快,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胃肠功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均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2.病理形态学光镜: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胃组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于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均可见支气管广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于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分别有40%、70%、80%大鼠结肠组织出现局部充血水肿,灶性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严重者可见小灶性糜烂,黏膜上皮欠完整,腺体排列欠规则,黏膜及黏膜下炎细胞浸润;电镜: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肺组织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轻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大鼠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病无明显改变。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重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间质内胶原纤维增多、纤维母细胞活跃:大鼠结肠组织出现结肠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排列稀疏紊乱,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结肠组织黏膜下固有层间隙胶原纤维增生,见成纤维母细胞。3.相关调控物质TNF-α、IL-1β、ET-1、PGE2含量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VIP、SP、CGRP、iNOS表达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第20天结肠组织VIP表达降低,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VIP、SP表达降低,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VIP、S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结肠组织iNOS表达升高(P<0.01),第70天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肺组织VIP、CGRP、iNOS表达升高(P<0.05),结肠组织SP、CGRP、iNOS表达升高(P<O.05或P<0.01)。结论:1.肺病大鼠可出现胃肠功能的改变,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2.肺病大鼠可出现大肠的病理变化,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肺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胃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而结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提示肺病传变到“肠”的主要部位可能在结肠。3.肺病大鼠可出现大肠相关调控物质的变化,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4.初步发现TNF-α、IL-1、ET-1、PGE2等炎症介质可能是“肺病及肠”的物质基础。5.初步发现VIP、SP、CGRP、iNOS等神经肽物质可能是“肺病及肠”的物质基础。6.模型大鼠肺病传变到“肠”的时间节点在造模50天左右,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而不单纯取决于造模时间的长短。

二、三黄片解除便秘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黄片解除便秘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薰洗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肛周疾病术后疼痛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伤寒六经辨证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伤寒论》与六经病证
    1.1 .六经病证的出处
        1.1.1 .《伤寒论》的成书与六经病脉证的出现
        1.1.2 .仲景遗书的散乱与首次编撰
        1.1.3 .《伤寒论》与六经辨证的形成
    1.2 .六经病证的作用
        1.2.1 .分清疾病的阴阳寒热属性
        1.2.2 .确定表里深浅、在气在血的疾病部位
        1.2.3 .归纳正邪虚实的关系
        1.2.4 .推测病势的传变
        1.2.5 .指导处方用药
        1.2.6 .判断转归预后
    1.3 .六经病证的应用价值
        1.3.1 .概括八纲性状,作为诊治凭据
        1.3.2 .鉴别病证,提供准确诊断依据
        1.3.3 .疾病、证候之结合诊断
        1.3.4 .根据诊断,对病证施予治疗
2.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与六经辨证
    2.1 .隋唐时期
        2.1.1 .隋唐的时局环境
        2.1.2 .隋唐的辨证诊疗成就
    2.2 .宋金元时期
        2.2.1 .宋金元的时局环境
        2.2.2 .宋金元的辨证诊疗成就
    2.3 .明清时期及以后
        2.3.1 .明清时期及以后的时局环境
        2.3.2 .明清时期及以后的辨证诊疗成就
3.六经辨证与六经九分法
    3.1 .六经九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1.1 .继承六经,从治法执简创新
        3.1.2 .包罗八纲,比附证治
        3.1.3 .蕴含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
        3.1.4 .反映脏腑与气血津液辨证
        3.1.5 .涵盖证素辨证
    3.2 .六经九分法的具体开展
        3.2.1 .以六经分类为辨证纲领
        3.2.2 .以基本治法为论治依归
        3.2.3 .合病、并病的相兼
    3.3 .六经九分法的优势
        3.3.1 .以治法提炼六经的内涵,使其升华为辨证普遍性
        3.3.2 .作为方证对应的基础
        3.3.3 .气机顺畅和脾胃健全是为治法的关键
        3.3.4 .在无明显症状时,以辨别体质指导治疗
    3.4 .六经九分法的临床运用案例举隅
        3.4.1 .痰湿咳嗽
        3.4.2 .气虚便秘
        3.4.3 .虚寒胃痞
        3.4.4 .血虚痹证
4.六经辨证的变通
    4.1 .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
        4.1.1 .用六经九分法看卫气营血辨证
        4.1.2 .用六经九分法看卫气营血兼证
    4.2 .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关系
        4.2.1 .用六经九分法看三焦辨证
        4.2.2 .用六经九分法看三焦兼证
    4.3 .用六经九分法看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案例
        4.3.1 .外感发热
        4.3.2 .血热鼻衄
5.六经辨证的细化
    5.1 .六经辨证和病邪辨证的关系
        5.1.1 .用六经九分法看病邪辨证
        5.1.2 .用六经九分法看病邪兼证
    5.2 .六经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的关系
        5.2.1 .用六经九分法看气血津液辨证
        5.2.2 .用六经九分法看气血津液兼证
    5.3 .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关系
        5.3.1 .用六经九分法看脏腑辨证
        5.3.2 .用六经九分法看脏腑兼证
    5.4 .用六经九分法看病邪、气血津液、脏腑辨证案例
        5.4.1 .外感风寒证
        5.4.2 .虚寒痛经
        5.4.3 .脾虚少腹悸动证
6.六经辨证的补充
    6.1 .辨病的问题
        6.1.1 .古今疾病概念的区别
        6.1.2 .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6.2 .对症的问题
        6.2.1 .《伤寒论》的对症举例
        6.2.2 .《金匮要略》的对症举例
        6.2.3 .温病的对症举例
    6.3 .证、病、症的整体观
        6.3.1 .中医证、病、症整体观图形的意义和重要性
        6.3.2 .中医辨证、辨病和对症的整体观图形
7.总结
8.创新点
9.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献综述 伤寒六经辨证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已发表文章
附录三 :待发表文章
附录四 :参加学术会议/论坛

(3)电针结合情感区针刺对洁牙时牙本质过敏症镇痛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的研究概况
        1.1 现代医学对疼痛的研究认识
        1.2 疼痛的分类和等级
        1.3 产生机制
        1.4 疼痛的主要评估方法
        1.5 现代医学对牙痛的认识
        1.6 现代医学治疗牙痛的方法
        1.7 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认识和治疗
    2 祖国医学的研究概况
        2.1 关于疼痛的中医记载和认识
        2.2 关于牙痛的中医记载和认识
        2.3 牙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2.4 牙痛的针灸疗法
        2.5 牙本质过敏症的针灸疗法
        2.6 关于针刺治疗疼痛的相关机理和研究进展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终止研究标准
        1.8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3.1 临床指标观测
        3.2 指标观测方法
        3.3 评分比较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VAS评分比较
        5.3 NRS评分比较
        5.4 BRS6评分比较
        5.5 Houpt治疗过程依从性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选穴依据
        2.1 选穴的中医依据
        2.2 选穴的解剖学依据
        2.3 选穴的临床依据
        2.4 电针机理及波形频率的选择
    3 观测治疗选择依据
        3.1 视觉模拟评分法
        3.2 数字评定量表
        3.3 疼痛六点行为评分法
        3.4 Houpt治疗过程依从性评价量表
    4 指标观察结果与分析
        4.1 VAS评分比较分析
        4.2 NRS评分比较分析
        4.3 BRS6评分比较分析
        4.4 Houpt评分比较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临床观察评价记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润肠导滞法治疗化疗相关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安全性指标
        4.2 疗效性观察指标
    5 数据处理与统计
    6 一般临床资料
    7 研究结果
        7.1 症状积分比较
        7.1.1 便秘主要症候积分比较
        7.1.2 便秘伴随症状积分比较
        7.2 两组疗效比较
        7.2.1 便秘的主要症候疗效比较
        7.2.2 便秘的伴随症状的疗效比较
        7.3 用药后首次出现排便时间
        7.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化疗相关性便秘的病因及机制
        1.1 现代医学对化疗相关性便秘的认识
        1.1.1 化疗药物的使用及其导致化疗后便秘的机制
        1.1.2 5-HT3受体拮抗剂导致便秘的机理
        1.1.3 其他导致化疗后便秘的因素
        1.2.中医对化疗相关性便秘的认识
        1.2.1 中医对便秘病因的认识
        1.2.2 中医对便秘病机的认识
        1.2.3 便秘的辨证分型
    2 化疗相关性便秘的治疗
        2.1 现代医学对化疗相关性便秘的治疗
        2.1.1.药物治疗
        2.1.2.手术治疗
        2.1.3.生物反馈治疗
        2.2 中医对便秘的治疗
        2.2.1 口服中药
        2.2.2.针灸
        2.2.3.耳穴
        2.2.4.穴位贴敷
        2.2.5 其他
    3 润肠导滞法治疗化疗相关性便秘相关用药
    4 观察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益脉颗粒对老年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研究目的
        (二)病例来源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剔除、脱落与终止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比较
        (二)疗效性指标比较
        (三)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一、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胸痹的起源
        (二)胸痹的病因病机
        (三)胸痹的辨证分型
        (四)胸痹的中医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机制
        (二)冠心病的治疗
    三、临证体会
    四、生活质量
    五、运动耐量
    六、本研究的立论依据
    七、本研究的治则治法
    八、益脉颗粒组成及分析
        (一)方药组成
        (二)益脉颗粒配伍特点
        (三)益脉颗粒单味药效分析
        (四)各药现代药理研究
    九、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一)益脉颗粒对心电图疗效的影响
        (二)益脉颗粒对临床症状的影响
        (三)益脉颗粒对血脂的影响
        (四)益脉颗粒对FIB的影响
        (五)益脉颗粒对LVEF的影响
        (六)益脉颗粒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七)益脉颗粒对SAQ的影响
        (八)安全性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基于ICC降糖三黄片防治DGP的机制探讨及中药干预的循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DGP的中医学认识
        一、DGP的中医学概述
        二、DGP的病因病机
        三、DGP的中医辨治及疗效评价
    第二节 DGP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DGP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二、DGP的发病机制
        三、DGP的诊断方法及标准
        四、DGP的西医治疗
    第三节 ICC与DGP
        一、ICC与SCF/c-kit信号通路
        二、中医药对ICC及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
第二章 循证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胃肠激素与DGP相关性的循证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节 基于胃肠激素疏肝健脾中药治疗DGP的系统评价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前言
        一、降糖三黄片介绍
        二、降糖三黄片(加味桃核承气汤)的研究基础
        三、基于阳气圆运动理论降糖三黄片防治DGP的可行性探讨
    第二节 降糖三黄片对DGP大鼠糖脂代谢及胃排空的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降糖三黄片对DGP大鼠胃ICC超微结构的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降糖三黄片对DGP大鼠胃ICC 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五节 降糖三黄片对DGP大鼠胃SCF/c-kit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1:胃窦ICC超微结构观察(×12000)
    附图2: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6000)
    附图3:胃窦c-kit阳性ICC免疫组化染色(×400)
    附图4:RTQ-PCR相关曲线
    附图5:实验相关照片
    附表1:英文缩略语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7)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社区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临床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西医治疗概况
        1.1.1 流行病学
        1.1.2 糖尿病的定义
        1.1.3 发病因素及机制
        1.1.4 治疗进展
        小结
    1.2 中医治疗概况
        1.2.1 历史沿革
        1.2.2 病因病机
        1.2.3 辩证施治
        小结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病历采集
        1.2.2 建立数据库
        1.2.3 统计学方法
        附图
    1.3 研究结果
        1.3.1 常见症状分布规律统计
        1.3.2 证型分布规律统计
        1.3.3 六经分布规律统计
        1.3.4 常用治法分布规律统计
        1.3.5 常用处方分布规律统计
        1.3.6 常用药味分布规律统计
        附录
第三章 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临床经验探讨及学术思想
    1.1 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临床经验探讨
        1.1.1 重视整体原则
        1.1.2 注重结合
        1.1.3 重视疏导护理
        1.1.4 糖尿病治疗
        1.1.5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
        1.1.6 糖尿病合并症治疗
        1.1.7 常用药对
        1.1.8 症状用药
    1.2 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
        1.2.1 重视辨证论治
        1.2.2 重视六经体质
        1.2.3 强调六经辩证
        1.2.4 重用经方
        1.2.5 寒热并用
    1.3 案例赏析
        1.3.1 停西改中降糖案
        1.3.2 纯粹中药降糖案
        1.3.3 纯中药治疗高胰岛素血症案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参编着作
致谢

(9)50%硫酸镁湿敷配合TDP照射治疗痔疮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疗效评估标准
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4.1 治疗要点分析
    4.2 术后水肿成因分析
    4.3 治疗分析

(10)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前言
上篇 文献研究
    第一部分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认识
        1 中医对肺与大肠的定位
        1.1 从解剖形态学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的定位
        1.2 从生理功能角度探讨肺与大肠定位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
        2.1 “肺”与“大肠”的经脉络属
        2.2 肺与大肠生理功能的相互依存
        2.3 肺与大肠相互影响的病理表现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病机概述
        3.1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互传变病机的认识
        3.2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互传变物质基础的认识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评述
        1 “肺与大肠相表里”实验研究进展
        1.1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建立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2 “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研究进展
        2.1 肺病治肠
        2.2 肠病治肺
        2.3 肺肠同治
        2.4 针灸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下篇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大鼠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1 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模型的评价
        2.1 一般行为表现观察结果
        2.2 肺功能、胃肠功能观察结果
        2.3 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3 讨论
        3.1 实验结果的讨论
        3.2 “肺病及肠”动物模型建立的讨论
        3.3 肺病传变到“肠”具体部位的探讨
    实验二 从肺病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变化探讨“肺病及肠” 病理传变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2.2 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 β、ET-1、PGE2含量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含量结果
        3.2 大鼠肺、结肠组织IL-1β含量结果
        3.3 大鼠肺、结肠组织ET-1含量结果
        3.4 大鼠肺、结肠组织PGE2含量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肺病可向“肠”传变,出现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 β、ET-1、PGE2含量变化
        4.2 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
        4.3 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肺病传变到“肠”的物质基础
    实验三 从肺病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SP、VIP、CGRP、iNOS表达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2.2 大鼠肺、结肠组织SP、VIP、CGRP、iNOS表达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肺、结肠组织VIP表达结果
        3.2 大鼠肺、结肠组织SP表达结果
        3.3 大鼠肺、结肠组织CGRP表达结果
        3.4 大鼠肺、结肠组织iNOS表达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肺病可向“肠”传变,出现大鼠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变化
        4.2 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
        4.3 神经肽物质可能是肺病传变到“肠”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附图
综述 “肺病及肠”相关细胞因子及调控物质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三黄片解除便秘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薰洗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肛周疾病术后疼痛临床观察[J]. 陈群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2)
  • [2]伤寒六经辨证新探[D]. 黄瀚锋(Wong Hon Foong).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电针结合情感区针刺对洁牙时牙本质过敏症镇痛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郭恒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润肠导滞法治疗化疗相关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 邵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益脉颗粒对老年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 王爱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6]基于ICC降糖三黄片防治DGP的机制探讨及中药干预的循证研究[D]. 谢欣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1)
  • [7]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社区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应用研究[D]. 顾勇. 苏州大学, 2014(05)
  • [8]李赛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临床经验探讨[D]. 陈氏红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9]50%硫酸镁湿敷配合TDP照射治疗痔疮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观察[J]. 陈小建.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04)
  • [10]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D]. 惠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三黄片缓解便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