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中电信合资项目贷款协议在京签署

刚中电信合资项目贷款协议在京签署

一、刚中电讯合资运营项目贷款协议在京签署(论文文献综述)

谈笑[1](2018)在《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简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是指从鸦片战争始,经晚清、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间,由中国政府、各地方政府、中国政府各部门、由政府所有或得到政府担保的官办(国有)公司等为代表的主体与外国银行、中外合办银行、国际银行团、以银行为主要参与方的国际辛迪加以及代表外国银行(财团)的个人等外国私人之间确定、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定义及研究意义,指出其与近代条约制度的关系,认为研究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需要涉及到准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国家契约、国际贷款协议、BOT特许协议等现当代法学概念。并从历史、法律、经济三个方面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同时回顾了近代以来关于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研究状况。第一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法律关系。分析中外间银行契约法律关系中外主体性质和类别。并根据该法律关系客体和内容的不同组合,将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法律关系分为借款、工程建设、合伙、买卖、租赁、特许经营等类型。指出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属于包含涉外因素、公法因素、经济因素的私法契约。第二章将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涉外经济契约)与契约、条约进行法理概念上的比较,讨论契约与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准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近代条约体系的关系。并从法的形式(分为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法律关系(主体、内容与客体);法的实施(法的适用、法的遵守、法律责任)三大层面进行系统比较。指出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所隐含的极为复杂的法律原理。第三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发展分期,分为晚清时期、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个阶段,介绍各个时期契约订立的时代背景,契约特点以及演变情况。第四章分析契约主体外国银行在近代条约体系下的特殊法律经济地位。指出近代在华外国银行与国际政治、领事裁判权、中国国内经济金融政策的关系,认为其优势地位的取得与近代条约制度密不可分,属于近代历史上在中国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外国私法人,而不是受中国法律管辖的内国法人。第五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与国际政治的复杂关系。在广义上,外国银行与中国政府的订约行为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狭义上看,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受到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直接制约,属于近代条约制度的一部分。第六章论述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契约的过程。分为中方决策、外方决策、中外交涉三个层面。指出中方政府政治决策和外方企业市场决策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外交涉交易的过程和特点。第七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核心部分——近代中外间国际贷款契约。根据法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近代外国银行与中国政府订立的国际贷款契约进行分类整理,对契约的结构、条款进行解剖分析,指出近代国际贷款契约的发展变化和特点。第八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类型之一——近代中外间国际工程建设契约。重点分析近代铁路投资领域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财团订立的国际工程建设契约。指出其类别、条款和有关特点。第九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类型之一——近代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契约。对其定义、类别、条款及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第十章以1887年李鸿章与美国费城辛迪加订立的中外合办华美银行契约事件为例,论述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财团)进行经济合作,在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各个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展示近代中国政府涉外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困难处境。

燕学军[2](2012)在《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的邻邦,两国交往源远流长。16世纪初,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南部地区确立了统治地位。从16世纪到19世纪乌兹别克人与当地原有居民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以定居农业为主的乌兹别克民族,先后建立了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三个汗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并入俄国后,双边的经贸交往也没有因此而终止。1991年苏联的解体,双边的经贸合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使世界经济领域刮起了“全球化”之风。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和发展。乌国独立时恰逢“经济全球化”之风劲吹的年代,加上本国经济实力不强,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急需引进外资,因此乌国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为中乌两国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1992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同中华人民共同和国建交以来,两国高层领导互动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并在安全、经贸、交通、科技、人文、等领域签订了一系列文件,双方合作日益深化。尤其经贸合作成效显着,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影响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研究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经贸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情况、资源优势、吸引外资以及对外贸易情况,为下文研究中乌经贸合作奠定基础;其次,重点论述了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中乌经贸合作三阶段的现状、特点及变化的原因;再次,对中乌经贸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最后,对两国的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中乌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林树旺[3](2010)在《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讯服务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讯服务的内容,也从最初的电报电话,发展到现在丰富多彩的视频、数据等业务。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合,电信服务也越来越国际化。众多的跨国运营商在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随之而来的电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业,走过了从简单仿制到独立研发,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际,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艰辛历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国际的激烈竞争中逐渐站稳了脚跟,获得了市场的承认。但随着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换代更加频繁,服务内容也随着全球化也更加复杂,使众多电信设备制造商特别是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面临了众多的困难。本文以中兴通讯CDMA产品为例,对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面对的复杂形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电信业的地区发展,技术发展分析,到CDMA设备制造商的发展对比,根据中兴通讯CDMA产品的技术领先,整体市场大但逐渐萎缩,竞争对手明确且实力强大,新进入者匮乏等特点,对行业竞争形势进行分析;并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兴通讯CDMA产品经营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本文借鉴了众多国际国内在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成功经验,在经营管理,市场策略,组织架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张燕[4](2009)在《中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选取中国大陆的传媒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投融资学的融资理论和投资理论为研究范式,从融资成本和投资效率两个层面分析了传媒上市公司的融资和再融资现状、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并以此为基础从产业经济和媒介经济的视角,指出了传媒上市公司在融资时存在股权融资的偏好,在投资时存在的结构偏向性和投资的低效率,最后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认为,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传媒的企业化运作、上市之举以及传媒概念股的形成正是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结果。在经历了“企业化→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后,上市为传媒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公募资金,该融资渠道缓解了传媒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但研究发现,传媒上市公司的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高抑价大大降低了融资效率,同时传媒上市公司普遍呈现出的低资产负债率,表明传媒厌恶财务杠杆经营,另外,传媒上市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内源融资能力仍然非常有限,目前股权融资仍是传媒上市公司首选的融资渠道。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内容产业应是传媒产业的基础,应成为传媒公司的千古基业,传媒公司理当努力保持基业长青。本文分析了传媒上市公司内容业务投资偏低的九大原因,认为由于传媒内容产品的准公共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政府应给予资助和鼓励。作为中国占据最好资源的传媒上市公司更应该时不我待,加紧内容产业的运作,因为内容才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基业和制高点。从投资结构论的研究视角看,传媒上市公司不能拘泥于一己之域,传媒产业与一般产业有一个显着的区别,即传媒提供的消费是一种信息消费,信息消费的高低受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状况影响。所以传媒企业在发达地区的投资是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能表现。基于中国现有的体制,中国传媒的跨区域经营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基于与国际传媒市场接轨的需要,中国传媒还应谨慎地试水跨国投资。论文以传媒公司的真实融资情况作为案例,分析了传媒公司的资金成本。本文认为合理设计的融资产品的发行价格能有效降低个别资本成本;在进行融资方案的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和融资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论文选取电广传媒和中视股份两家公司,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投资效益。同时还进行数据挖掘,深入分析了两家公司的关联交易对其投资效率的真实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集团的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过程的梳理发现:并购是其进行扩展的基本投资手段,并且是紧密围绕传媒产业价值链的两大核心——内容和渠道展开,新闻集团投资新设、新建的项目极少,它总是积极寻找目标,然后买来经营,践行“开店不如买店”的投资原则。同时新闻集团还通过售卖资产减轻并购的资金压力,同时又达到投资结构调整的目的。本文认为传媒的多元化投资是对分散投资理论的践行。但一些传媒上市公司的离散投资业务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才、经验基础,往往是惨淡经营或亏损经营,牵扯了传媒上市公司的精力和财力,不利于传媒主业的发展。本文还指出传媒上市公司的一些“类金融公司”的投资行为—金融投资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因此本文认为传媒的多元化投资应是围绕传媒主业的相关多元化经营,并提出了传媒上市公司在进行相关多元化投资时,必须遵循一些投资战略:·基于“开店不如买店”的并购投资战略·基于“1+1>2”的联盟投资战略·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横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纵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基于“新组合”的创新投资战略·基于“技术领先”的新技术投资战略针对我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论文从政府融资、企业融资、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层面对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融资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认为:传媒产业还只是个幼稚产业,但同时又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应争取国家投融资对传媒上市公司的扶持;为了更高效的利用资本市场筹资,应加强传媒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的沟通与合作;鉴于传媒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传媒上市公司与其他企业合作投融资是一个可行的融资渠道;鉴于传媒上市公司是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原来他们是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而股份制单位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这两种会计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传媒上市公司应注重对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主要是金融关系能力的培育和财务预警能力的培养);为保证传媒上市公司的持续稳健的成长,应加强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

陈勋燕[5](2003)在《对话黄涌:刚中电信要做刚果(金)最大移动运营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2年12月,中国通信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电信运营项目──由中兴通讯控股的位于刚果(金)的刚中电信公司顺利完成了二期扩容。作为中国首家跨入国际电信运营市场的通信企

闵隽铟[6](2002)在《中兴通讯CDMA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我国最大的CDMA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中兴通讯公司CDMA事业部为背景,结合CDMA产品的特点,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从营销观念的建立入手,通过对中兴通讯公司CDMA事业部的营销环境、内部资源、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的全面分析,指出了公司事业部在市场营销领域的薄弱环节;并且以差异化竞争策略为指导,以6Ps理论为基础,针对公司事业部的具体情况,对其各细分市场的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权力和公共关系等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同时,本文以二十一世纪营销新趋势——关系营销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顾客关系管理、数据库营销和内部营销,对公司应如何开展关系营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案。其中重点讨论了两点:首先,在建立和分析顾客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一对一营销”,通过实施顾客关系管理,全方位扩充顾客关系与价值,使公司获得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其次,将公司用于外部市场的营销手段和方法运用到公司内部,以营销学观点为基础管理组织人力资源,通过开展内部营销,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

林晓光[7](2002)在《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文中指出1,国际开发援助体系与日本ODA 政府开发援助或称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fficial Economic CooperationDevelopment:OECD)下属的“开发援助委员会”(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DAC),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赠与比率不低于25%的大规模经济援助,是国家之间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性、政策性的政府行为。是以主权民族国家为基本行为主体,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大规模、制度化的资源转移,是在价值规律和市场体系以外的非经济性因素作用下,资金、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的配置、流动和转移,是以国家或政府的政策行为对双边或多边的国际关系进行调整的产物。在援助国与被援助国的国家关系网络之间,援助问题处于政治与经济的交汇点,涉及到国家关系的政治、外交、法律、安全、经济、贸易、金融、技术、文化等多个双边交流与合作的领域。 在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国际开发援助位于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的十字构图的焦点,既是引入注目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又是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产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游离于作为国际关系体系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开发援助的系统网络之外。 与此相应,国际开发援助理论也逐步成为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国际开发援助问题的历史、现实、走向和政策、方针、理论,进行历史性考察和前瞻性研究,既是基础性、学理性的学术研究,又是现实性、实践性很强的政策研究;既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横向拓宽,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深度进展。国际开发援助不是单纯的国际经济现象或国际政治现象,而是兼及政治和经济的国际行为,是典型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political economy),在国际关系学研究领域是介乎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交叉性、边缘性课题。冷战后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在国际关系中,传统的国家安全、军备控制、战略均势、核武器、危机管理等“高位政治”仍然是重要课题,但环境、人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贸易往来等传统的“低位政治”日趋重要,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ODA作为带有政治外交目的和长远战略意图的政策行为,日益成为各发达国家政府表达本国意志、调整国家关系、平衡国际格局、建构国际秩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鉴于发达国家目前在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中处于无庸讳言的主导性优势地位,其战略动向和政策行为对国际关系的演变发展具有无可否认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因此主要由发达国家进行的国际援助及其在国际关系体系和世界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意义也日益为人们认知、重视、考察和研究,成为兼跨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国际法学、国际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和重要课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ODA在国际开发援助体系中占有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从1989年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援助大国(除1990年外)。因此,研究国际开发援助问题,就不能不研究日本ODA的政策行为。对日本的ODA政策,及其对华ODA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决策过程、政策调整、战略意图、实施现状、未来走向和理论框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学理性分析和历史性考察,不仅具有研究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分析日本政治外交和战略走向的现实意义,也具有追踪考察中日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意义,同时还具有丰富、发展和深化国际政治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学术的意义。 2,日本对华战略与对华ODA 日本政府从1979年12月决定对中国提供ODA。20多年来,ODA作为中日睦邻友好的重要象征和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己成为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到2000年年底为止,日方总共对华提供了日元贷款约2.65万亿、能源贷款约2.4万亿日元、无偿贷款和黑字还流约2000—3000亿日元,总计近6万亿日元,按2000年的平均汇率,约为500亿美元;占中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41.91%,位居第一,而居第二位的德国占9.86%,美国居第二十位,仅占0.1W 日本己成为对华提供00A最多的发达国家。我国也是接受日本 ODA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对华日元贷款占日本对外日元贷款的门%,平均居第二位。因此,对日本的ODA问题、尤其是对华ODA问题进行研究,不能不成为日本问题研究、特别是日本政治和外交、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研究,以及中日关系、中国对日政策研究等学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政府开始对ODA政策进行较大幅度、甚至是根本性的调整。1992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和公布了《政府开发援助大纲》,提出“ODA四原则”,对战后以来的ODA的基本理念和政策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对ODA附加严格的政治条件和非经济性标准,突出了ODA 的政治色彩和战略意图。1994年首次以中国核试验为由进厅制裁,冻结对华ODA援助计划,使本来一直顺利实施的对华ODA成为引发中日之间政治外交摩擦的重要问题之一,成为检验中日战略关系好坏与否的试金石和晴雨表。 显然,日本政府力图通过ODA的变化和调

梁孝玲[8](2002)在《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共分六章:(Ⅰ)外国投资法的导论、(Ⅱ)外国投资的准入制度、(Ⅲ)外国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Ⅳ)外国投资的管理制度、(Ⅴ)鼓励与保护外国投资的制度、(Ⅵ)WTO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是论述中韩两国外国人直接投资法的主要内容,即对两国外资法的共同点及区别等进行全面具体的比较分析。第六章是在前几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WTO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及探索中国加入WTO后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及经济发展规模的外商投资法的重构方案和实践之路。 论文第一章,外国投资法导论,着重对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研讨。主要阐述:一、外国投资的概念及其特点和形式,并概括说明外国投资的产生与发展趋势。二、有关外国投资环境和外国投资立法的概况,在外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的概况中,论及中韩两国相互之间的投资概况及投资政策和外资立法的现状。 由于投资阶段分为外资进入前和外资进入后两个阶段。外国人直接投资法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对资本的进入和进入后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管制,使其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本论文第二章至第五章对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主要涉及的问题分别进行比较探讨。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投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各国的外资法均有所更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法更是作了大幅度的修订。为了反映这新的情况,本文作者通过比较中韩外资法所采取的投资形式,总结出其特点并介绍当前国际投资形式的新趋势。 第二章,外国投资的准入制度。主要探讨:一、外资准入的法律管制,其中包括外资准入的自由化和外资准入的范围。二、外资准入的审批制度,其中包括审批制度的目的、立法原则和审批机构及其审批权限、审批文件和审批事项、韩国的审批制度。论文分析了外资准入的形式,如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及其组织形式、投资性公司、外资并购、BOT方式和韩国的外资准入形式。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外国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和待遇标准。外国投资者的主体资格问题,包括外国投资的一般界定、外国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国际投资待遇问题则探讨了公平公正待遇、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标准问题。本章以国际投资法关于外国人法律地位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力图对中韩外资法投资待遇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比较研究。 第四章,外国投资的管理制度。对中韩外资法中的外国投资管理制度进行比较研讨。其主要内容有经营自主权及组织机构。本章还详尽研究了外资的资本与财产,包括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出资制度、收益分配与投资回收。最后研讨了外汇管制。 鼓励、限制与保护外国投资的制度是论文第五章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探讨投资的鼓励和优惠制度,如优惠待遇标准、税收优惠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同时探讨了投资限制措施,然后论述投资的法律保护制度,包括投资保护的立法形态及其主要内容、国有化及其补偿、投资争端解决等。投资法律保护制度主要涉及投资的选择权、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投资的资本利润的处置权以及储备权、税收优惠权和公平解决争端权等内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中韩两国外资法的国内法律和两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及多边协定进行探讨。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中国加入* 后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对其外资法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以符合WTO有关规则及中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需要。所以,本论文的第六章主要探讨中国加入们 后外资法的调整和完善问题。一、阐述和介绍韩国加入叮 后对外资政策和法律的修改及调整的内容。并论述WTO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包括《WTO协议》在国内法律秩序中的调整、(TRIM协议》、《GATS》和《TRIPS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二、阐述了中国加入WTO后应进一步对外资政策和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提出了用WTO基本原则来衡量中国外资法以及完善中国外资立法的建议。 贯穿论文的主题思想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在中国确立,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和法律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逐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给外资的国民待遇。这是中国目前的法律环境所必要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所必需的、更是中国加入W 后必然的结果。

李晓晔[9](2002)在《电厂建设项目融资实证研究与有关政策探讨》文中认为开发建设项目,就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项目发起人本身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来独立完成项目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项目贷款来完成对项目在资金上的支持,这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对项目进行的融资。 项目融资的方式有多种,但对于电力项目而言,最常用的还是BOT 方式(及其扩展方式,如BOO),即对项目进行建设并完成初步运营,最后将整体完成的项目交至项目发起人(业主)手中,从而完成一个项目融资过程。 BOO项目融资在程序上较为复杂。由于其看重的不仅仅是借款人的资信和偿债能力,而且更加重视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即项目自身的资产价值和发展潜力。在融资过程中,所有涉及项目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纳入融资者的考虑范围,包括:发展势头、经济实力、还本付息、投资回报、法律、保险、政府支持等。但与直接融资相比,项目融资由于在可独立运作产生经济效益(独立法人,独立现金流)、投资者有更大权力控制资金流向和有限追索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其在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产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中国在加入WTO 后将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将更加向国际标准靠拢。因此,合理、有效、高质量地运用BOO项目融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使用。

李晓苹[10](2001)在《刚中电讯合资运营项目贷款协议在京签署》文中认为 2000年12月1 4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财政部在京签署了《中国对外优惠贷款——刚中电讯合资运营公司项目贷款协议》,协议金额8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与刚果民主共和国邮电部合资的电讯经营项目。

二、刚中电讯合资运营项目贷款协议在京签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刚中电讯合资运营项目贷款协议在京签署(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定义及研究意义
        一、定义及有关概念解释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近代中国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研究综述
        一、1949年前政府涉外经济契约有关研究
        二、1949年后近代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研究创新
        一、研究内容创新
        二、研究方法创新
第一章 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中方主体
        二、外方主体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与客体
        一、借款法律关系
        二、建设工程法律关系
        三、合伙法律关系
        四、买卖法律关系
        五、租赁法律关系
        六、特许经营法律关系
        七、其他类型法律关系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特性
        一、公私混合主体
        二、私法性的内容
        三、公法性的内容
        四、契约涉外因素
        五、国际经济因素
第二章 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契约、条约之比较
    第一节 概念辨析
        一、契约与条约
        二、准条约与政府涉外经济契约
        三、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条约体系的关系
    第二节 法理比较
        一、法的形式比较
        二、法律关系比较
        三、法的实施比较
第三章 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发展分期
    第一节 晚清产生发展成型期(1840年至1912年)
        一、1840年至1870年
        二、1870年至1894年
        三、1894年至1912年
    第二节 民国北京政府泡沫期(1912年至1927年)
        一、时代背景
        二、时代分期
        三、契约特点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消亡期(1927年至1949年)
        一、时代背景
        二、时代分期
        三、契约特点
第四章 近代条约体系下外国银行之地位
    第一节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的法律地位
        一、“治外法权银行”概念
        二、外国在华银行与条约制度
        三、约束外国在华银行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特殊地位的取得
        一、晚清的金融商业政策
        二、晚清及民国的银行货币制度
    第三节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的优势地位
        一、法律地位优势
        二、经营实力优势
        三、优势地位的丧失
第五章 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与国际政治
    第一节 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国际强权的基石
        二、国际争霸的魅影
        三、外交开路的投资
        四、政治优先于经济
    第二节 中外关系的制约
        一、国际条约的直接制约
        二、外交承认与契约继承
        三、交战状态与契约终止
        四、外交敌对与契约履行
第六章 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订立
    第一节 影响契约订立的因素、订约人员及交涉方式
        一、影响订约的因素
        二、参与订约的人员
        三、订约交涉的方式
    第二节 中方订约程序——以政府决策为中心
        一、中方决策的特点
        二、中方决策的过程
    第三节 外方订约程序——以市场决策为中心
        一、外方决策的特点
        二、外方决策的过程
    第四节 中外交易程序——经济与政治的互动
        一、询盘
        二、发盘
        三、还盘
        四、接受
第七章 近代中外间国际贷款契约
    第一节 定义与演变
        一、定义
        二、形式演变
    第二节 契约结构
        一、契约首部
        二、契约尾部
        三、契约附件
        四、契约正文
    第三节 主要条款
        一、财务条款
        二、管理条款
        三、格式条款
第八章 近代中外间国际工程建设契约
    第一节 定义、分类与特性
        一、定义
        二、分类
        三、特性
    第二节 契约产生背景与演变历史
        一、舰炮与条约奠定的基石
        二、早期国际工程建设草案
        三、政治斗争与国际工程建设
    第三节 主要条款
        一、一般性条款
        二、法律条款
        三、技术及商务条款
        四、附件和补充条款
第九章 近代中外间合资合作经营契约
    第一节 定义与类别
        一、定义
        二、分类
    第二节 主要条款
        一、一般条款
        二、法律条款
        三、商务技术条款
第十章 案例研究——以华美银行契约为例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举办银行的思潮
        二、清政府内部争议
        三、主要参与人物
        四、“轰传世界”的华美银行协议
    第二节 中美双方往来经过
        一、中美合作的缘起
        二、美方在中国的活动
        三、中方赴美谈判
        四、中外媒体有关报道
    第三节 内外政治经济矛盾与契约订立
        一、清政府内部强大的反对力量
        二、美国政府的局外人态度
        三、广泛的外国反对力量
        四、失败的内部及客观原因
    第四节 事件后续
结语
    一、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是一种法律关系
    二、同一法律现象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解读
    三、政府涉外经济活动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四、终止履行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方式与结果
    五、客观看待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公法性质
    六、倒影民族资本处境的一面镜子
附录
    一、1887年华美银行事件稀见史料
        (一) 李鸿章致美国国务卿巴夏的信
        (二) 《李鸿章咨周馥盛宣怀马建忠文》英文件
        (三) 李鸿章致美国费城商人黄腾派克的两封信
        (四) 美国驻天津总领事致米建威的信
        (五)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为马建常(马相伯)开具的介绍信
    二、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目录表
        (一) 说明
参考书目
    一、档案文献、资料汇编、文集
    二、报刊
    三、历史政治类着作论文
        (一) 着作
        (二) 论文
    四、法律经济类着作论文
        (一) 着作
        (二) 论文
    五、外人论着
        (一)中文
        (二)英文
后记

(2)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有关中亚经济的研究
        1.2.2 国外有关中亚经济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 选题的意义
2 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概况
    2.1 乌兹别克斯坦资源比较丰富
        2.1.1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2.1.2 棉花资源概况
    2.2 稳步发展中的乌兹别克斯坦经济
    2.3 乌兹别克斯坦对外经贸概况
        2.3.1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2.3.2 外贸对象不断增多
        2.3.3 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
        2.3.4 引进外资规模逐年扩大
    2.4 小结
3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经贸合作
    3.1 历史上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交往
    3.2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3.2.1 中国同中亚国家发展关系的基本原则
        3.2.2 两国经贸交往历程的划分依据
        3.2.3 两国经贸合作的三个阶段
4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合作问题及建议
    4.1 两国经贸合作中的问题
        4.1.1 交通不畅
        4.1.2 相近的产业结构
        4.1.3 投资环境亟待改善
    4.2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合作中的建议
        4.2.1 要密切关注乌兹别克斯坦涉外经济法规及政策变化
        4.2.2 倡导在合作中平等相处,互利共赢
        4.2.3 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双向性
        4.2.4 关注其政治诉求,注意平衡与中亚其它四国的利益
        4.2.5 加强对乌兹别斯坦市场调研,规避调汇风险
        4.2.6 注意协调好美俄关系
5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合作有利条件及前景
    5.1 经贸合作有利条件
        5.1.1 乌兹别克斯坦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5.1.2 两国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5.1.3 新疆桥头堡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5.1.4 两国经济的互补性
        5.1.5 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力推动
        5.1.6 便利的地缘和人文优势
    5.2 经贸合作前景
结论
附录
    附表 1
    附表 2
参考书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3)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电信和电信设备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本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服务型制造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服务型制造概念及演化
    2.2 服务型制造理论体系
        2.2.1 服务型制造的商业模式
        2.2.2 服务型制造的生产组织方式
        2.2.3 服务型制造的运作模式
    2.3 服务型制造的实施体系
        2.3.1 服务型制造的实施基础
        2.3.2 实施服务型制造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中兴通讯CDMA 产品行业现状和发展分析
    3.1 电信业地区发展分析
    3.2 电信业技术发展分析
        3.2.1 全球CDMA 市场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3.3 CDMA 设备制造商发展现状分析
        3.3.1 制造商市场份额、地位分析
        3.3.2 制造商组织架构对比分析
        3.3.3 制造商CDMA 产品战略市场分析
        3.3.4 新进入制造商分析
    3.4 中兴通讯CDMA 产品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3.4.1 优势与成绩
        3.4.2 面临的问题
    3.5 总结
第四章 中兴通讯CDMA 产品自身发展与机遇分析
    4.1 SWOT 方法简介
    4.2 中兴通讯CDMA 产品的优势
        4.2.1 技术、研发优势
        4.2.2 成本优势
        4.2.3 市场占有率优势
        4.2.4 全系列产品、服务优势
        4.2.5 GoTa 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4.3 中兴通讯CDMA 产品的劣势
        4.3.1 市场布局不理想,高端市场占有率低
        4.3.2 国际市场整体交付能力不足
        4.3.3 产品结构构成不理想
    4.4 中兴通讯CDMA 产品面对的机会
        4.4.1 众多国际竞争者的颓势
        4.4.2 需求强大的国内市场
        4.4.3 增幅迅速的存量市场
        4.4.4 全球经济危机情况下的中国资本的支持
    4.5 中兴通讯CDMA 产品面对的威胁
        4.5.1 市场总体需求增长乏力,运营商投资减少或转向
        4.5.2 国内外对手的竞争
        4.5.3 汇率变动
    4.6 总结
第五章 国内电信设备制造商服务转型对策建议
    5.1 针对细分市场进行解决方案销售
        5.1.1 高端市场
        5.1.2 中兴通讯CDMA 产品在高端市场的探索实例-aricell 项目
        5.1.3 中端市场
        5.1.4 中兴通讯CDMA 产品在中端市场的探索实例-ZXPOS 网络规划&优化系统
        5.1.5 低端市场
        5.1.6 中兴通讯CDMA 产品在低端市场的探索实例-刚中电信项目
    5.2 改革组织架构和流程,提高关键能力以适应服务制造的需要
        5.2.1 需求管理能力
        5.2.2 产品服务整合与集成能力
        5.2.3 项目管理交付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视点及相关理论资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传媒产业
    二、传媒上市公司
    三、融资、再融资、连续融资
    四、投资
    五、投融资
第二节 投融资理论
    一、投资理论
    二、融资理论 第二章 传媒上市公司融资与再融资现状
第一节 中国传媒企业与中国证券市场
    一、传媒的企业化运作与上市之举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与传媒概念股的形成
第二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首发融资
    一、IPO的募集资金额度和募集资金投向
    二、传媒上市公司的IPO高抑价
第三节 传媒上市公司再融资途径选择
    一、传媒上市公司的权益融资:配股、增发
    二、债务融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债券
    三、混合融资:可转债
第四节 对传媒上市公司融资的现实评价
    一、IPO的首日涨幅偏高
    二、股权再融资是传媒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途径
    三、借贷融资少,短期借贷与长期借贷倒挂
    四、传媒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能力有限
    五、不同融资结构存在的理由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结构分析
第一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能力分析——以电广传媒为例
    一、电广传媒的收入水平分析
    二、电广传媒的融资能力分析
    三、电广传媒的投资效率分析
第二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结构分析
    一、重渠道投资轻内容投资
    二、重物质资本投资轻人力资本投资
第三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空间结构变化
    一、投资空间结构的概念
    二、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空间结构变化特点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效益考量
第一节 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
    一、资本结构分析
    二、资本成本分析
第二节 传媒上市公司投资效益分析
    一、经营效率分析
    二、盈利能力分析
    三、偿债能力分析
    四、投资收益分析
    五、增长分析
第三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对公司投资效率的真实性的影响
    一、关联交易的概念及有关法规规定
    二、传媒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必然性和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三、传媒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传媒投融资的经验借鉴和多元化投资问题
第一节 多元化投资问题
    一、新闻集团的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启示
    二、多元化投资是对分散投资理论的践行:离散投资与相关投资
    三、相关多元化投资战略
第二节 传媒上市公司的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问题
    一、传媒上市公司的实业投资与实业投资风险
    二、传媒上市公司的金融投资与金融投资风险
    三、传媒上市公司的金融投资:危险的游戏
    四、处理好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关系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充分利用政府投融资的引导和助推作用
    一、传媒产业还只是个幼稚产业
    二、争取国家投融资对传媒上市公司的扶持
第二节 建立传媒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的沟通与合作
    一、认识投资银行的角色: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二、传媒公司应选择对口投资银行以保证有效沟通和高效服务
第三节 加强传媒上市公司与企业的联合:合作投融资
    一、股份合作成立新公司
    二、项目合作的投融资形式
    三、战略合作框架内的合作
第四节 强化传媒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
    一、金融关系能力的培育
    二、财务预警能力的培养
第五节 传媒上市公司应注重风险的分散与控制
    一、营业风险的分散和控制
    二、财务风险的分散和控制
第六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后记

(6)中兴通讯CDMA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我国通信产业的现状及公司介绍
    1.1 我国通信市场发展概述
        1.1.1 中国通信基础网络的发展
        1.1.2 通信投资运营业的发展
        1.1.3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1.2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1.2.1 GSM系统
        1.2.2 CDMA系统
    1.3 中兴通讯公司简介
        1.3.1 公司概况
        1.3.2 中兴通讯公司组织机构
        1.3.3 中兴通讯公司主要产品介绍
        1.3.4 中兴通讯公司目前的市场情况
        1.3.5 中兴通讯公司市场战略的实施
        1.3.6 中兴通讯公司CDMA事业部
2 CDMA事业部营销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
    2.2 微观环境
        2.2.1 CDMA行业竞争形势分析
        2.2.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3 中兴通讯CDMA事业部的SWOT分析
3 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
    3.1 市场细分
        3.1.1 进行市场细分的意义
        3.1.2 对CDMA市场进行细分
    3.2 细分市场评估
        3.2.1 细分市场获利能力分析
        3.2.2 细分市场结构吸引力分析
    3.3 选择目标市场
    3.4 市场定位
        3.4.1 确定产品位置
        3.4.2 在各细分市场上进行定位
4 中兴通讯CDMA事业部营销组合策略设计
    4.1 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策略
        4.1.1 中兴通讯CDMA事业部现有产品结构
        4.1.2 联通市场的产品策略
        4.1.3 电信市场的产品策略
        4.1.4 军网市场的产品策略
        4.1.5 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
    4.2 考虑顾客成本的价格策略
        4.2.1 联通市场的价格策略
        4.2.2 电信市场的价格策略
        4.2.3 军网市场的价格策略
        4.2.4 国际市场的价格策略
    4.3 便于顾客购买的分销策略
        4.3.1 联通市场的分销策略
        4.3.2 电信市场的分销策略
        4.3.3 军网市场的分销策略
        4.3.4 国际市场的分销策略
    4.4 利于沟通的促销策略
        4.4.1 联通市场的促销策略
        4.4.2 电信市场的促销策略
        4.4.3 军网市场的促销策略
        4.4.4 国际市场的促销策略
    4.5 权力营销策略
    4.6 公共关系营销策略
        4.6.1 关系营销概述
        4.6.2 建立和完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CRM),获得竞争优势
        4.6.2.1 建立顾客数据库
        4.6.2.2 逐步推行“一对一营销”
        4.6.3 开展内部营销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4.6.3.1 内部营销及其性质
        4.6.3.2 开展内部营销的必要性
        4.6.4 正确处理与竞争对手和政府的关系
        4.6.4.1 竞争对手带来的好处
        4.6.4.2 处理好与竞争者的关系
        4.6.4.3 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7)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国际开发援助体系与日本ODA的政策行为
    一、 国际开发援助的解读
    二、 日本的对外援助与日元贷款
    三、 对国际开发援助及日本ODA的研究状况
    四、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写作体例
第一章 战后日本ODA政策的决策过程、组织结构和实施机制
    第一节 战后国际开发援助体系与日本的对外援助政策
        一、 战后国际开发援助体系与日本ODA
        二、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援助
        三、 日本ODA的政策理念与外交战略
        四、 日本ODA的决策环境
    第二节 日本ODA政策的决策、实施与运作的系统结构
        一、 日本ODA的决策系统
        二、 ODA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
        三、 日本ODA的执行和实施机构
        四、 日本ODA的实施过程和运作程序
第二章 战后日本ODA政策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战后日本ODA的缘起与发轫:替代赔偿
        一、 经济合作替代战争赔偿
        二、 关于“准赔偿”的分析
    第二节 从多边到双边:战后日本ODA的开始实施
        一、 参加国际援助计划
        二、 ODA的机制化和发展
        三、 ODA的地域分布与日本外交重心
        四、 从扩大出口到占领市场:日本ODA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节 70—80年代:经济外交与ODA的政治化
        一、 日本ODA政策的调整
        二、 ODA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改善
        三、 石油危机与能源外交:经济外交与对外援助的战略效应
        四、 综合安全保障的战略构想
    第四节 80—90年代:ODA与日本的政治大国外交
        一、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二、 ODA政策理念的变化
        三、 ODA战略意图的增强
        四、 ODA规模的持续扩大
        五、 日本ODA的问题
第三章 中日关系与日本的对华ODA政策
    第一节 中国外交方针和引进外资政策的变化
        一、 建国以来的外资政策
        二、 外资政策调整的国内外环境
        三、 外资政策的理论更新和方针调整
        四、 引进外资政策的重大转换和确立
        五、 外资政策调整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节 日本政府对华ODA的决定过程
        一、 日本对华ODA的提出
        二、 日本政府的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
        三、 日本政府的决策过程
    第三节 日本对华ODA的实施与成效
        一、 第一到第三次ODA的顺利实施
        二、 日本ODA与中国经济发展
        三、 日本ODA的问题与中国的对策
        四、 如何解决日本对华ODA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冷战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与中日关系
    第一节 冷战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
        一、 冷战后的国际环境与中日关系
        二、 冷战后日本国内的政治倾向
        三、 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调整
        四、 日本ODA政策的调整
        五、 日本ODA政策的政治化
    第二节 日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与外交政策的走向
        一、 日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
        二、 中日之间的利益矛盾
    第三节 日本政府对华ODA政策的调整
        一、 “ODA大纲”、“ODA四原则”与对华ODA
        二、 日本政府对华ODA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三、 日本政府调整对华ODA政策的原因
    第四节 日本政府应用“ODA四原则”处理对华ODA问题
        一、 应用“ODA四原则”的处理方式
        二、 应用“ODA四原则”的实际效果
        三、 “ODA四原则”与对华ODA
        四、 实施“ODA四原则”中的问题
        五、 进入21世纪的日本ODA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
第五章 中国的对日政策与中日关系
    第一节 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日政策
        一、 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现状
        二、 中国的国内政治环境与国家利益
        三、 90年代的中日关系与日本对华ODA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与外资政策和日本的ODA
        一、 中国利用外资和ODA的政策理念和战略思考
        二、 中国的发展与利用外资
        三、 中国对于外资的基本政策方针
        四、 利用外资ODA是长期的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外国投资法导论
    第一节 外国投资的概念
        一、 外国投资及其特点
        二、 外国投资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三、 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
    第二节 外国投资环境
        一、 投资政策
        二、 投资概况
    第三节 外资立法的概况
        一、 中国的外资法
        二、 韩国的外资法
第二章 外国投资的准入制度
    第一节 外资准入的法律管制
        一、 外资准入的自由化
        二、 外资准入的范围
    第二节 外资准入的审批制度
        一、 审批制度的目的和立法原则
        二、 审批机构及其权限
        三、 审批文件和审批事项
        四、 韩国外资准入审批制度
    第三节 外资准入的形式
        一、 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及组织形式
        二、 投资性公司
        三、 外资并购
        四、 BOT方式的投资
        五、 韩国外资准入的形式
第三章 外国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
    第一节 外国投资者的主体资格
        一、 外国投资者的一般界定
        二、 外国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外国投资者的待遇问题
        一、 公平、公正待遇标准
        二、 最惠国待遇标准
        三、 国民待遇标准
第四章 外国投资的管理制度
    第一节 经营自主权
    第二节 组织机构
        一、 外商投资企业的权力机构
        二、 经营管理机构
        三、 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会组织
    第三节 外资的资本与财产
        一、 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
        二、 出资制度
        三、 收益分配与投资回收
    第四节 外汇管制
        一、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外汇管制
        二、 中国的外汇管理
        三、 韩国的外汇管制
第五章 鼓励、限制与保护外国投资的制度
    第一节 投资的鼓励和优惠制度
        一、 优惠待遇
        二、 税收优惠制度和其他优惠制度
    第二节 投资限制措施
        一、 投资限制措施的适用合理性和发展趋势
        二、 投资限制措施的具体类型和适用
    第三节 投资的法律保护制度
        一、 投资保护的立法形态及其主要内容
        二、 国有化及其补偿
        三、 解决投资争端
第六章 WTO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
    第一节 WTO与中韩外资法的调整
        一、 WTO规则在成员方国内的适用
        二、 《TRIMs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
        三、 《GATS》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
        四、 《TRIPs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
    第二节 完善中国外资立法的建议
        一、 投资自由化是各国外资立法的发展趋势
        二、 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重点
        三、 中国外资法体系的结构性调整
        四、 统一中国国内市场主体的法律待遇
        五、 中国外资法中确立国民待遇原则
        六、 确定法制统一原则和透明度原则
        七、 中国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
        八、 中国积极利用WTO的争端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电厂建设项目融资实证研究与有关政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项目融资介绍
    一、 项目融资的定义
    二、 项目融资较常见的几种方式
    三、 项目融资的特点
    四、 项目融资的基本工作程序
第二章 唐山赛德热电有限公司(西郊热电厂)项目情况简介
第三章 西郊热电厂项目融资完成情况剖析
    一、 项目融资背景分析
    二、 项目一般情况介绍
    三、 西郊热电厂融资结构及组织策划分析
    四、 该项目融资完成的特点
第四章 一期工程项目融资的经验教训
    一、 项目融资成功的经验
    二、 项目融资过程中应汲取的教训
第五章 加入WTO后独立发电企业进行项目融资(BOO)的前景展望
    一、 项目融资将是项目投资来源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 投资渠道多元化使项目融资成为可能选择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 加入WTO使项目融资具有不断增强的生命力
    四、 开放、健全、成熟的金融市场,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五、 将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六、 电力工业开展项目融资具有广阔的潜力
    七、 境内银行在项目融资中的优势地位将不断提高
    八、 国家的产业政策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九、 将推动银行业的商业化、集约化发展
第六章 应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 要重视项目“经济强度”的科学、严密、动态的评价,以减小项目融资的风险
    二、 要努力创造健全、优良的环境
    三、 要树立“机会成本”的观念,抓住市场机会
    四、 采用竞标方式来挑选有利的贷款人
    五、 要重视在外资融资中使用的法律体系和仲裁体系
    六、 要重视专家队伍的建设,发挥专家的作用
    七、 应注意政府支持文件中承诺的原则和深度与国家政策吻合
    八、 注意资本运作
    九、 促进保险业务在“项目融资”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附件一
附件二
参考文献

四、刚中电讯合资运营项目贷款协议在京签署(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D]. 谈笑.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2]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关系研究[D]. 燕学军. 新疆师范大学, 2012(03)
  • [3]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研究[D]. 林树旺. 天津大学, 2010(01)
  • [4]中国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问题研究[D]. 张燕. 武汉大学, 2009(09)
  • [5]对话黄涌:刚中电信要做刚果(金)最大移动运营商[N]. 陈勋燕. 通信信息报, 2003
  • [6]中兴通讯CDMA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闵隽铟. 南京理工大学, 2002(01)
  • [7]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D]. 林晓光. 中共中央党校, 2002(02)
  • [8]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比较研究[D]. 梁孝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01)
  • [9]电厂建设项目融资实证研究与有关政策探讨[D]. 李晓晔. 华北电力(北京)大学, 2002(01)
  • [10]刚中电讯合资运营项目贷款协议在京签署[J]. 李晓苹. 中国经贸, 2001(01)

标签:;  ;  ;  ;  ;  

刚中电信合资项目贷款协议在京签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