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剧院礼堂音质设计与研究

上海大剧院礼堂音质设计与研究

一、上海大剧院观众厅的音质设计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叮当[1](2019)在《流线型剧场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研究 ——以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古希腊时期祭神的露天剧场诞生以来,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剧场类型百花齐放,从综合性的大剧院到专业型剧场,剧场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通过对剧场发展史的回溯,可以看到剧院建筑的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观众厅的发展而演进。每一次文明更替,其观众厅的体型也随之出现了种种的创新,而体型的创新也带来了种种的声学问题,随着声学问题的解决与新体型的出现,有着先天的声学缺陷的体型慢慢淡出历史舞台,而满足声学要求的体型在不断发展逐渐占主流,由此可见体型的先天条件对剧场音质至关重要。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技术与参数化设计的协同作用下,非线性设计打破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壁垒,表现自然形态以及未来城市想象的建筑进入了大众的视线,特别是剧场、音乐厅等作为城市文化名片的公共文化建筑,常常需要通过新颖的造型、成熟的施工工艺展现国家与城市的综合实力。在建筑造型与风格的影响下,室内装饰风格也开始转变,流线型体型逐渐的成为一种剧院建筑内装修风格潮流,然而采用流线造型塑造的观众厅体型,既保证良好的音质环境,又兼顾优美的视觉体验,做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现阶段观演建筑设计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此,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横向对比、计算机模拟、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建立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计算机仿真建模研究体型带来的声学问题,并且以实际案例加以佐证。论文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1)从剧场发展所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学科背景三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相关剧场声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了针对流线型剧场观众厅研究领域的空白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并通过解析了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定适合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从剧场的体型的发展演变史出发,归纳总结剧场常用基本体型,将基本体型分为非流线型与流线型两大类,引出观众厅体型与早期侧向反射声关系问题,继而分析体型流线型对早期侧向反射声影响,对比模型法与仿真模拟法的利弊,得出计算机三维声学模拟技术的便捷与优势,其中介绍了声学仿真模拟软件ODEON的操作方法与流程,以及侧向反射声相关声学参数的获取办法,为下一步研究体型与声场关系做准备。(3)分析体型优化设计的作用,借助文献与现场调研照片资料,详细分析流线造型在剧场空间当中的应用,并且从在观众厅中流线造型应用的基本形式以及基本形态变化归纳分析,总结关于流线型观众厅的体型优化特点。(4)对两类体型的观众厅进行三维建模,利用专业声学分析软件ODEON进行观众厅声场模拟,对比了不同体型早期侧向反射声分布的模拟结果,得出矩形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分布最佳,然后依次是钟形、马蹄形、六边形,扇形观众厅,马蹄形观众厅平均早期侧向反射声最好,但存在着整体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因此,根据马蹄形平面观众厅早期反射声分布特点,总结流线型剧场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出合适的调整建议。(5)最后,以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为案例,分析其建筑概况与音质设计特点,试通过仿真模拟的方法对比体型优化前后的声场情况,分析体型优化前后的早期侧向反射声分布情况以及其他客观声学参数的变化,从中验证流线型设计能够对早期侧向反射声起到明显优化效果,对今后相关研究与设计提供有据可循的借鉴与参考。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设计策略可为同行设计者与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为进一步研究流线型剧场声场提供探讨方向。

张雅慧[2](2013)在《基于主题设计思维的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0年之后,随着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各地开始大量兴建文化设施,丰富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文化诉求。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文化建设放在战略地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势必掀起文化设施的建设高潮。而剧院建筑规模大,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城市文化。目前国内建成的多数城市的剧院形式雷同较多,尤其是观众厅部分,扩散体只是根据传统的声学经验做些造型,未能充分体现出剧院当地环境的特色。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主题空间设计思维的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扩散体和计算机声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声学新材料的出现和空间设计思维的转变,为本文的观点研究提供基础技术支持。利用实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大型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和声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传统设计方式的实例选择了上海大剧院和星海音乐厅,主题设计方式的实例调研了广州歌剧院、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和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由此初步得出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本文的观点,即在扩散理论与计算机声学模拟技术的支撑下,运用主题空间设计思维,进行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创造一个独特、有艺术感且满足声学要求的观演空间。通过分析主题空间的主要性及发展状况,阐述主题空间设计思维的表现过程,包括主题定位、转化为形式语言、主题与形式语言的完美结合。并着重研究了基于主题空间设计思维的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过程,其具体步骤为主题的确定、剧院观众厅声学要求的分析、扩散体设计、在扩散体基础上进行声学设计。其中,声学设计环节会反复使用计算机声学模拟技术。通过对实际参与项目桂林大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过程分析,来验证本文观点。目前以主题空间设计思维进行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的现代设计方式在实践中应用增多,但文献资料甚少,希望通过对基于主题空间设计思维下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的可行性研究,为剧院观众厅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陈向荣[3](2013)在《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科学与艺术构成了建筑这一矛盾统一体。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科学的发展给艺术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艺术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同时,二者又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关于建筑属于科学领域还是艺术领域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各种不同的建筑思想、建筑流派也体现着各自明显的科学倾向或艺术倾向。建筑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就是科学性和艺术性交替占据统治地位的过程。二者的这种争斗,反过来又促进了建筑本身的发展。就当今而言,自从上世纪末现代主义建筑逐渐衰落以后,建筑艺术性的倾向开始逐渐占据上风。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筑外形的塑造上,力图透过形体的复合、扭转、倾斜来表达当前流行建筑美学的思潮。剧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这种艺术性的倾向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各种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剧场外壳成为剧场设计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然而,剧场作为功能性建筑,其本质是为人的观演活动服务的。对于剧场的使用者——观众和演员的行为倾向和生理需求,是建筑师在进行剧场设计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的艺术性倾向,使建筑师更多地关注剧场建筑的外观,却忽略了其真正的使用者,导致剧场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使用者的需求。作为建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建筑使用后评价以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借助社会学、统计学的手段,探讨建筑在实际使用中的状态,从而得到符合现实需求的建筑设计建议及导则。本文的剧场使用后评价研究具有学科交叉化、综合化的特征,结合了主客观的各种因素和量化与质化的方法,借鉴了传统建筑学研究的方法内容和社会学客观评价的手段,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剧场的种类很多,当前我国剧场建设的主流——综合性的大中型剧场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研究针对剧场观众和演员的主客观需求,试图发现剧场建设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其缘由及改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剧场建筑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模式和设计导则。概括而言,本文对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的使用后评价及设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研究框架和方法的确定。首先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缘由、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分析了研究所涉及的关键学科的理论体系及特点,从而确定研究的方法、取向和技术路线,明确研究的范围、策略及意义。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确定使用后评价的主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旨趣等等。第二部分是综合性评价,侧重于探索观众和演员对剧场环境的认知方式。研究包括满意度评价和舒适性评价两部分,兼顾考察使用者对剧场建筑的各种显性、隐性需求。第三部分是焦点性评价,充分考虑剧场建筑的空间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分别以休息厅空间、后台空间的使用方式评价和观众厅的主观倾向评价为旨趣,探讨了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得到普适性的评价结论。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综合性评价结论的总结,提出了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的评价指标集;第二是根据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其成因、解决方式的探索,提出了适应当前剧场运营和观演活动的剧场空间设计模式语言;第三是把研究的成果条文化、系统化、清晰化,提出剧场建筑设计建议与导向性准则。本文以使用后评价方法为理论基础,以剧场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环境体验为依据,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地较为全面地探讨了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的评价指标因子集、设计模式语言和导则。这是对我国较为贫乏的剧场建筑设计理论的有效补充和扩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朱相栋[4](2012)在《观演建筑声学设计进展研究》文中指出观演建筑是文化建筑中重要的一类,主要用于文艺演出和大型会议等活动使用,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观演建筑的建设量进入一个高潮阶段。新的演出形式、音响灯光等新技术的发展、舞台机械等新技术的发展都为观演建筑的建筑声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建筑声学能够适应新的演出形式和新的各项技术的发展成为现阶段建筑声学设计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以近十年内国内建设的大型观演建筑实例为基础,结合笔者在建筑声学实际项目中设计实践经验对观演建筑声学进展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建筑声学设计的进展:(1)建筑声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常用的声学设计指标和其物理意义。(2)建筑声学设计中常用的国内外设计规范和测量规范(3)建筑声学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法,包括混响时间控制和室内声场控制。(4)厅堂室内音质的计算机模拟预测对建筑声学设计过程的指导。(5)扩声技术方面的新技术对建筑声学设计的影响。(6)对新型材料的实验室实验分析对建筑声学设计过程的指导。(7)建筑声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工程实践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研究需要在工程应用中获得检验和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部分内容包括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大庆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山西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等。

刘佳鑫[5](2011)在《基于音质设计的演艺建筑厅堂表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提高和满足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需求成为当务之急。演艺建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所以,全国各地修建起众多文化建筑。演艺建筑,特别是以音乐厅、剧场建筑为核心所构成的文化中心、演艺中心,越来越多的成为城市或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演艺建筑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满足高质量的音质要求。音质效果的好坏是决定演艺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优良的音质效果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一方面取决于科学合理的音质设计与建筑设计,另一方面取决于音质设计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相互配合。本论文以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设计、厅堂的界面与空间为研究对象。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角度出发点,探讨了在演艺建筑厅堂设计阶段,音质设计与厅堂界面及空间的关系。首先对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规模进行分析,研究基于音质设计的演艺建筑厅堂建筑处理。其次研究演艺建筑厅堂设计中体现的空间、界面、材料特性及表现,探讨声音与场景的关系,探求演艺厅堂中的听觉体验。同时,从音质设计的角度对演艺建筑厅堂进行解构性的理解与分析,试图以不同的视角明确音质设计在厅堂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并构建起厅堂音质设计与厅堂艺术表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对厅堂界面、空间表现性的探讨能够以音质设计为基点。本文所涵盖的演艺建筑类型主要为音乐厅与歌剧院这两种有代表性的演艺建筑厅堂。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章作为论文的开篇,首先介绍了演艺建筑厅堂设计中存在的两种角色及其代表的两种倾向,并确定研究的范畴与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与规模。回顾了音乐厅与歌剧院的演变,介绍了音乐厅、歌剧院的形式与规模。探求了音质设计在演艺建筑厅堂中的存在方式,揭示了音质设计所具有的双重价值。第三部分: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设计及建筑处理。阐述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设计,包括音质需求、音质参量、容积确定、体形设计、混响时间的控制和噪声控制。研究基于音质设计下的厅堂建筑处理,强调厅堂建筑设计应该与音质设计紧密联系。第四部分:声学材料与结构的应用及其表现。对演艺建筑厅堂设计所涉及的建筑声学材料与结构进行介绍与梳理。通过对建筑声学材料与结构的材质溯源,归纳总结出具有美学特质的声学材料并分析其表现性。第五部分:演艺建筑厅堂的界面、空间表现及场景要素。将演艺建筑厅堂分为与音质设计相关的四个层次:围护结构、声效空间、声效界面、声效界面的表皮。并针对声效空间的性质与声效界面的形态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声效空间与声效界面各自的表现性。分析了演艺厅堂场景的构成要素,探讨了声音与场景的关系及声音在演艺厅堂中的听觉体验。第六部分:展望演艺建筑厅堂的发展与趋势。

王悦[6](2011)在《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出现了城市复兴和建设更新;同时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转变,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出现了文化热。作为国家文化业和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文化的表征,剧场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但这种大规模建设并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简单延续,而是代之以新的剧场面貌和类型,同时剧场设计也发生了更新演变。与此对应,市场化经营环境使得剧场在大踏步前进和大规模建设中,既面临计划时期固有的问题,也有新建大剧院模式的问题。如剧场的单一化更替,剧场定位与市场相脱离,剧场“建得起,用不起”现象,剧场资源的孤立封闭,剧场的经营业态单一倾向,剧场的专业化和多功能选择矛盾,剧场的“重空间,轻经营”现象,剧场的“形式大于功能”现象,剧场与城市复兴的脱节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剧场真实面对,而且从设计根源上加以消化解决,从而使整个演艺市场得以完善运转。论文以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现代转型为背景,从计划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剧场的类型及面临的发展困境开始;通过对跨世纪政府驱动的大剧院模式蔓延的反思;结合市场经济下城市发展、戏剧艺术、市场化经营对剧场类型重构的影响分析;同时对剧场不同类型加以设计和案例研究;最后落实到当代剧场建筑设计的思路更新。论文结合市场经济下的多元经营业态将剧场分为七种类型,包括专业剧场、多功能剧场、大剧院、剧场综合体、剧场集群、剧场联盟、定制剧场。并主要从建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声学和舞台技术四个方面对剧场的设计更新加以阐述。在我国转型发展中,剧场的类型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多元化格局。它是剧场与市场多元化经营相结合的直观反映。对于其不同类型的总结研究,是剧场建筑设计与使用相结合的基础。因此,新时期剧场设计应突出其市场多元化经营属性及人文内涵,注重设计传达出戏剧文化、观众和市场观念更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设计类型和定位,从城市已有环境中寻找真实的立足点,从形象上展示其真实的性格。本文的研究希望是对转型条件下剧场类型和设计的有益探索,也是对城市复兴、戏剧发展及市民文化需求的积极回应。

李岩[7](2010)在《舞台音乐罩对多功能专业化剧场音质改善的分析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积叠,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在不断提高,欣赏高雅艺术的群体也在不断壮大,高雅艺术已成为社会流行符号,现在我国的文化氛围呈现出高雅艺术普及化、欣赏水平专业化、艺术形式需求多元化的局面。但是进行高雅艺术演出的专业剧院投资大,利用率低,维护管理费用高,多功能剧场又提供不了专业视听,目前我国人均经济水平还是很低,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但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号召下和中东部地区中小城市的经济崛起,人才流动范围不再只局限于“北上广”,这种形式下多功能专业化剧场应运而生,多功能专业化剧场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社会大部分地区发展现状,剧院可多功能使用,做到一厅多用,还能够提供专业视听,既提高了使用效率,市场化运作还可收回投资及提供日常维护管理的费用。因此多功能专业化剧场的建设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舞台音乐罩是在多功能专业化剧场里进行自然声演出的必不可少的舞台设施,有无舞台音乐罩对剧场观众厅的音质影响很大,本文对舞台音乐罩改善各项声学指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总结和分析,并对实际工程进行现场实测和计算机模拟,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舞台音乐罩对剧场音质的改善,同时也为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对剧场声学环境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利依据,避免了剧场建成后出现严重的音质缺陷,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也为建筑师在进行剧场设计时选择合理的建筑形式和布局提供大量参考信息。

李志斐[8](2009)在《专业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话剧院是服务于话剧演出的专业演艺场所,由于话剧演出的特殊性,特别是以自然声演出的话剧院,对建筑声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话剧院中的建筑声学设计是专业话剧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点和难点。本文研究专业话剧的建筑声学设计问题,为话剧演员创造优良的表演环境,为观众创造优良的听觉效果,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声学缺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对剧院建筑,特别是以自然声演出的建筑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专业话剧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武汉中南剧场为研究实例),从建筑声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来对专业话剧院的建筑声学设计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对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研究的背景进行阐述,分析了对此类厅堂建筑声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是有关理论部分的研究和分析。主要介绍剧院的产生、发展、类型和特点,以及有关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的内容、要求等。为实际工程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对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中南剧场的建筑声学设计、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的应用以及工程完工后的声学测量。

冯文华[9](2009)在《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音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建筑主要功能是要获得良好的音质,便于音乐等剧目的演出。要获得良好的音质难度大,牵涉面很广,不仅取决于声学设计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还与业主、建筑设计、暖通、结构等专业的理解与配合有关。具体到该类剧院,其音质设计的难点与重点有二:其一,观众厅以及舞台如何满足自然声音乐演出;其二,其他剧目与音乐对声学条件的要求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即使是音乐,由于种类的不同,其要求也存在差异,观众厅如何兼顾其他剧目的声学条件。本文针对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音质设计进行研究,着重对该类剧院音质设计的难点与重点展开探讨,主要讲述了下面内容。⑴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的建设、声学设计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要研究的内容。⑵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建筑的特殊性。⑶分析该类剧院的音质特点、技术要求及相关音质参量。针对音质设计特点及要求,结合已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重点研究了下面几方面的内容:ⅰ观众厅的体形设计,即观众厅内形体与表面声学性质如何满足自然声音乐演出等剧目的使用;ⅱ混响时间选择与控制,混响时间与频率特性怎样满足音乐丰满度与语音清晰度;ⅲ环境噪声的控制,背景噪声怎样达到自然声音乐演出的标准;ⅳ舞台声学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为适应音乐演出,舞台配置的音乐罩应怎样设计。另外对可调吸声、可调容积及电声技术等可变声学条件方法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⑷详细介绍了两个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音质设计的实例。

何杰[10](2008)在《我国现代地方戏曲剧场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对观演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建筑文化的角度看,具有地域文化、戏曲文化、民族文化等综合艺术特征的地方戏曲剧场是我国所特有的观演建筑类型,当然也具有“世界性”。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功能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建筑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对我国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上海大剧院观众厅的音质设计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大剧院观众厅的音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流线型剧场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研究 ——以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新常态下剧场发展的机遇
        1.1.2 传统剧场空间形式的转变
        1.1.3 剧场声学设计面临的挑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2.1 理论意义
        1.3.2.2 实用价值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剧场体型发展概述及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相关探讨
    2.1 国内外剧场观众厅体型发展概述
        2.1.1 国外剧场观众厅体型演变概述
        2.1.1.1 古希腊的露天剧场
        2.1.1.2 文艺复兴时期的U型剧场
        2.1.1.3 巴洛克时期的马蹄形剧场
        2.1.1.4 古典时期的马蹄形剧院与矩形音乐厅
        2.1.1.52 0世纪之后的剧场
        2.1.2 国内剧场观众厅体型演变概述
        2.1.2.1 中国传统戏场
        2.1.2.2 移植、模仿、改良时期剧场
        2.1.2.3 大会堂时期
        2.1.2.4 新中国初期
        2.1.2.5 大剧院时代
    2.2 剧场观众厅体型分类
        2.2.1 非流线型观众厅
        2.2.2 流线型观众厅
    2.3 流线型体型对早期侧向反射声影响探讨
        2.3.1 基本情况
        2.3.2 声场情况
        2.3.3 早期侧向反射声对主观听音的影响
        2.3.4 相关客观声学参量
    2.4 研究流线型体型与声场关联的技术方法
        2.4.1 室内声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历程
        2.4.2 室内声学计算机模拟过程的分析
        2.4.3 侧向反射声的音质参数获取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线型观众厅体型优化特点研究
    3.1 体型优化设计的作用
        3.1.1 平面形状设计
        3.1.2 剖面形状设计
    3.2 流线型在剧场中的应用
        3.2.1 观众厅侧墙设计
        3.2.2 观众厅顶棚设计
    3.3 流线型观众厅基本形式解析
        3.3.1 墙面流线型
        3.3.2 顶棚流线型
        3.3.3 挑台栏板与池座矮墙流线型
        3.3.4 流线型一体化
    3.4 流线型观众厅基本形态变化
        3.4.1 扭曲与倾斜
        3.4.2 分解与折叠
        3.4.3 有机形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体型对剧场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影响研究
    4.1 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
        4.1.1 模型体量的确立
        4.1.2 各部位声学做法的选择
        4.1.3 声源位置与接收点的选择
        4.1.4 建立三维声学模型
    4.2 不同体型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对比分析
        4.2.1 多个测点采样分析
        4.2.2 整体坐席对比分析
        4.2.2.1 整体网格分析
        4.2.2.2 累积分布函数(CDF)对比分析
        4.2.3 反射声序列对比分析
        4.2.4 其他音质参数对比分析
        4.2.4.1混响时间T30
        4.2.4.2 早期衰变时间EDT
        4.2.4.3 声场不均匀度
    4.3 流线型与非流线型剧场对比结论分析
        4.3.1 流线型剧场的优势
        4.3.2 流线型剧场的不足与调整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优化设计
    5.1 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项目概况
        5.1.1 建筑概况
        5.1.2 建筑图纸内容
        5.1.3 音质设计要求
        5.1.4 体型优化特点
        5.1.4.1 观众厅平面
        5.1.4.2 观众厅剖面
    5.2 仿真模拟
        5.2.1 建立体型优化前后对比模型及基本设置
        5.2.1.1 建模优化处理
        5.2.1.2 声学材料的选择与优化
        5.2.1.3 声源与测点的布置
        5.2.1.4 设定模拟条件
        5.2.2 模拟并计算体型优化前后早期侧向能量因子
        5.2.2.1 多测点采样模拟数据对比
        5.2.2.2 整体网格对比分析
        5.2.2.3 累积分布函数整体分析
        5.2.2.4 反射声序列对比
        5.2.3 其他客观声学参数模拟结果分析
        5.2.3.1 与音乐丰满度有关的声学参量
        5.2.3.2 声场不均匀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存在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基于主题设计思维的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对象
    1.3 研究目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具体技术路线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的发展状况
    2.1 扩散体的发展状况
        2.1.1 扩散体的定义、原理及作用
        2.1.2 扩散体的种类
        2.1.3 国内外扩散体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2.2 计算机声学模拟技术的发展状况
        2.2.1 计算机声学模拟技术的定义
        2.2.2 国内外计算机声学模拟技术的发展状况
    2.3 声学材料的新发展
        2.3.1 GRC材料
        2.3.2 GRG材料
        2.3.3 其他声学材料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大型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调研
    3.1 调研概况
        3.1.1 实地调研概况
        3.1.2 文献调研概况
    3.2 剧院观众厅设计方式概述
        3.2.1 剧院观众厅的传统设计方式
        3.2.2 剧院观众厅的主题设计方式
    3.3 传统设计方式的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调研
        3.3.1 上海大剧院
        3.3.2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大厅
    3.4 主题设计方式的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调研
        3.4.1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3.4.2 广州歌剧院
        3.4.3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
    3.5 两种设计方式对比分析
        3.5.1 剧院观众厅整体形态设计比较
        3.5.2 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比较
        3.5.3 剧院观众厅声学效果比较
    3.6 现状及存在问题
    3.7 观点的提出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题空间设计思维的分析与研究
    4.1 主题空间
        4.1.1 主题的定义
        4.1.2 主题空间的定义
        4.1.3 主题空间的重要性
        4.1.4 主题空间的发展状况
    4.2 主题空间设计思维
    4.3 主题空间设计思维的表现过程
        4.3.1 主题定位
        4.3.2 形式语言的表达
        4.3.3 主题与形式语言的完美结合
    4.4 主题空间设计思维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主题空间设计思维的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理论探讨
    5.1 主题剧院观众厅
        5.1.1 主题剧院观众厅的定义
        5.1.2 主题剧院观众厅的特点
        5.1.3 主题剧院观众厅的设计原则
    5.2 基于主题空间设计思维的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过程
        5.2.1 主题的确定
        5.2.2 剧院观众厅声学要求的分析
        5.2.3 形式语言的表达-----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
        5.2.4 扩散体与声学的完美结合----计算机声学模拟技术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桂林大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分析
    6.1 桂林大剧院观众厅设计概要
        6.1.1 桂林大剧院观众厅介绍
        6.1.2 桂林大剧院观众厅设计要求
        6.1.3 桂林大剧院观众厅设计理念
        6.1.4 桂林大剧院观众厅设计任务
        6.1.5 桂林大剧院观众厅声学设计指标
    6.2 基于主题空间设计思维的桂林大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分析
        6.2.1 设计主题分析
        6.2.2 扩散体设计分析
        6.2.3 声学设计与扩散体设计的结合
        6.2.4 计算机声学模拟测试及结果分析
        6.2.5 保证音质的后续措施
        6.2.6 其他设计主题的扩散体设计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1 近年新建大剧院基本资料
    附录2 近年新建大剧院观众厅效果图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社会背景
        1.2.1 我国当前剧场建设的高潮期
        1.2.2 我国剧场运营状况
        1.2.3 我国艺术演出状况
        1.2.4 我国剧场的商业化趋势
    1.3 研究的学术背景
        1.3.1 剧场研究状况
        1.3.2 使用后评价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的相关学科、主要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相关学科
        1.4.2 主要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目的、范围及策略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范围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策略
    1.6 研究的特色、意义、创新点及局限性
        1.6.1 研究特色
        1.6.2 研究意义
        1.6.3 研究的创新点
        1.6.4 研究的局限性
    1.7 几个主要概念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评价前期的准备
    2.1 概述
    2.2 前期研究的目的
    2.3 对评价客体的初步研究
        2.3.1 评价客体的范围
        2.3.2 对评价客体的现场初勘
        2.3.3 对评价客体的图纸分析
        2.3.4 评价客体类型的划分
        2.3.5 评价客体的选择
    2.4 对评价主体(使用者)的初步研究
        2.4.1 对剧场使用人群的现场访谈
        2.4.2 对使用者的问卷调查
        2.4.3 评价主体范围及抽样方法确定
    2.5 评价逻辑的建立
        2.5.1 研究思路的形成
        2.5.2 研究旨趣的提出
        2.5.3 对综合性评价的研究设计
        2.5.4 对焦点评价的研究设计
        2.5.5 评价方法的选择
        2.5.6 分析方法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建综合性剧场的满意度评价
    3.1 满意度评价
        3.1.1 概念界定
        3.1.2 研究状况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内容
        3.2.3 研究方法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1 先导性研究
        3.3.2 研究假设
    3.4 第一步研究:以使用者群体(演员样本和观众样本)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研究
        3.4.1 评价对象背景信息
        3.4.2 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3.4.3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3.5 第二阶段的研究:以不同剧场为控制变量的满意度研究
        3.5.1 评价对象的背景信息
        3.5.2 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3.5.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6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满意度的层次权重评价分析
        3.6.1 建立层次结构
        3.6.2 重要性因素排序
        3.6.3 计算权重与综合得分
        3.6.4 综合得分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环境舒适性评价
    4.1 舒适性评价理论概述
        4.1.1 概念界定
        4.1.2 影响舒适性的因素
        4.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内容
        4.2.3 主要研究方法
    4.3 观众对广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的舒适性评价
        4.3.1 评价对象背景信息
        4.3.2 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4.3.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4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舒适性的层次权重评价分析
        4.4.1 建立层次结构
        4.4.2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计算
        4.4.3 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权重计算
        4.4.4 子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总排序
        4.4.5 综合得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建综合性剧场休息厅空间和后台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
    5.1 使用方式评价
        5.1.1 基本概念
        5.1.2 理论定位
        5.1.3 国外空间行为研究概况
        5.1.4 国内空间行为研究概况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目的
        5.2.3 研究内容
        5.2.4 研究方法
    5.3 剧场休息厅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
        5.3.1 观察研究
        5.3.2 访谈研究
    5.4 剧场后台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
        5.4.1 观察研究
        5.4.2 访谈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建综合性剧场观众厅空间的喜爱度评价
    6.1 喜爱度评价
    6.2 研究设计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目的
        6.2.3 研究内容
        6.2.4 研究方法
    6.3 先导性研究
        6.3.1 文献资料
        6.3.2 开放式访谈
    6.4 现状调查
    6.5 喜爱倾向性调查分析结果及讨论
        6.5.1 问卷设计及数据采集
        6.5.2 问卷结果及分析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空间模式与设计导则
    7.1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7.1.1 一级评价指标
        7.1.2 二级评价指标
        7.1.3 评价因素权重计算
    7.2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空间设计模式
        7.2.1 文献研究
        7.2.2 研究途径
        7.2.3 空间设计模式
    7.3 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设计导则
        7.3.1 文献研究
        7.3.2 本导则的特点
        7.3.3 总则
        7.3.4 平面布局建议
        7.3.5 关于使用者
        7.3.6 各主要空间的设计建议
        7.3.7 设施设备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D.学位论文
    J.学术论文期刊
    M.学术着作
    N.报纸文章
    Z.网络资料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 1.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先导性研究问卷
        1.1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探索性研究问卷(一)
        1.2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探索性研究问卷(二)
        1.3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探索性研究问卷(三)
        1.4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观众厅及公共空间舒适度评价——影响因素先导性调查(观众问卷)
    附录 2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使用后评价调查表(量化调查表)
        2.1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满意度评价调查表(管理人员问卷)
        2.2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满意度评价调查表(演员问卷)
        2.3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满意度评价调查表(观众问卷)
        2.4 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舒适度评价调查表(观众问卷)
    附录 3. 新建综合性剧场建筑观众厅使用倾向调查表(观众问卷)
    附录 4 我国三个城市剧场艺术演出场次统计
        4.1 艺术表演场次(广州)(2011.1.20~2011.4.20)
        附录 4.2 艺术表演场次(佛山)(2011.1.20~2011.4.20)
        附录 4.3 艺术表演场次(深圳)(2011.1.20~2011.3.20)
    附录 5 四座剧场各 5 场演出的在线选座图记录(在演出前三天关闭时)和对剧场上座率的估算
    附录 6 作者调研的 8 个剧场信息
        6.1 湖南大剧院
        6.2 深圳保利剧院
        6.3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讲堂
        6.4 乐山剧院
        6.5 东莞玉兰大剧院
        6.6 惠州文化艺术中心
        6.7 广州大剧院
        6.8 武汉琴台大剧院
致谢
附件

(4)观演建筑声学设计进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推动建筑声学发展的因素主要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1.4 观演建筑厅堂音质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建筑声学的相关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2.1 不同音乐评价词汇的意义
    2.2 厅堂中常用到的声学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2.3 声学指标的分类
第3章 针对观演建筑建筑声学设计和测量的相关规范
第4章 建筑声学设计常用的设计手法
    4.1 不同使用要求的大厅的适宜容积
    4.2 大厅的体型设计
        4.2.1 体型设计方法
        4.2.2 体型设计原则
        4.2.3 混响时间设计和计算
第5章 缩尺模型测试和计算机模拟预测在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应用
    5.1 实体缩尺模型声场模拟的原理
    5.2 剧院音质的计算机模拟
    5.3 实体缩尺模型预测和计算机模拟预测的比较案例
第6章 观演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对建筑声学的影响
    6.1 建筑设计的进展
        6.1.1 现代观演建筑进展
        6.1.2 观演建筑的发展趋势
    6.2 基于空间组合形式不同的观演建筑的建筑声学设计进展
        6.2.1 传统的镜框式布置
        6.2.2 伸出式舞台和围绕式观众席布置
        6.2.3 无固定演出区域的布置方式
        6.2.4 新的建筑设计手法为建筑声学设计提出新的挑战
    6.3 新的装修材料和装修做法对建筑声学进展的影响
    6.4 扩声系统对观演空间的要求及可调混响的应用
        6.4.1 扩声系统对建筑声学环境的技术要求
        6.4.2 扩声系统可变混响调节的原理及应用
    6.5 新材料和新技术对混响时间计算的影响
        6.5.1 计算机模拟混响时间与传统计算方法的差异
        6.5.2 国内新建大剧院装修材料做法分析
        6.5.3 座椅下送风口的吸声系数对室内混响时间计算的影响
        6.5.4 MLS 扩散体和 QRD 扩散体的吸声系数对混响时间计算的影响 ..
    6.6 新型空调送风方式对观演空间噪声控制的影响
    6.7 吸声构造吸声特性的现场检测
第7章 国内剧院声学设计实例
    7.1 洛阳歌剧院
    7.2 大庆大剧院
    7.3 凉山民族文化中心大剧场
    7.4 中国国家大剧院
        7.4.1 概述
        7.4.2 歌剧院声学设计
        7.4.3 戏剧院的声学设计
        7.4.4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7.4.5 国家大剧院应用的新技术对建筑声学带来的新要求
    7.5 中央电视台新址演播剧院的主要设计内容
        7.5.1 建筑概况
        7.5.2 声学设计原则
        7.5.3 舞台机械设计原则及室内多种用途分析
第8章 山西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
    8.1 项目概况
    8.2 设计依据
    8.3 声学设计主要工作内容
    8.4 大剧场建筑声学设计
        8.4.1 设计原则
        8.4.2 大剧场建筑声学设计指标
        8.4.3 观众厅体形设计
        8.4.4 观众厅声学装修设计
        8.4.5 观众厅座椅要求
        8.4.6 舞台声学设计
        8.4.7 乐池的声学设计
        8.4.8 观众厅剖面声线分析
        8.4.9 观众厅三维模型
        8.4.10 大剧场材料布置及做法
        8.4.11 大剧场观众厅计算机结果
        8.5.13 大剧场室内脉冲响应测试
    8.6 音乐厅的建筑声学设计
        8.6.1 设计原则
        8.6.2 声学设计指标
        8.6.3 音乐厅体形设计
        8.6.4 音乐厅声学装修设计
        8.6.5 观众厅座椅要求
        8.6.6 音乐厅体形设计
        8.6.7 音乐厅建筑声学指标模拟分析
        8.6.8 大剧场室内脉冲响应测试
    8.7 辅助用房建筑声学设计
        8.7.1 琴房声学装修设计
        8.7.2 排练厅声学装修设计
        8.7.3 录音室、录像室和演播厅声学装修设计
        8.7.4 声光控制室等房间声学装修初步设计
    8.8 噪声控制设计
        8.8.1 环境噪声控制
        8.8.2 空调设备机房减振吸声降噪方案
第9章 观演建筑室内声环境设计的进展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国舞台技术研究所闫常青高工在第二届全国艺术院团院长论坛上的讲稿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音质设计的演艺建筑厅堂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缘起
        1.1.1 课题的选择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概述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3 论文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框架结构
2 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与规模
    2.1 歌剧院与音乐厅的发展
    2.2 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与规模
        2.2.1 音乐厅的形式与规模
        2.2.2 歌剧院的形式与规模
        2.2.3 演艺建筑厅堂平面形式的多样性
    2.3 演艺建筑厅堂体现的技术艺术观
        2.3.1 潜藏与显露——音质设计在演艺建筑厅堂中的存在
        2.3.2 音质设计的双重价值
    本章小结
3 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设计及建筑处理
    3.1 演艺建筑厅堂的音质参量与音质要求
        3.1.1 音质要求
        3.1.2 音质参量
        3.1.3 音质评价
    3.2 演艺建筑厅堂的噪声控制
        3.2.1 用地的选择与总体规划防噪
        3.2.2 围护结构的隔声
        3.2.3 毗邻房间的隔声和减振
        3.2.4 机房、设备的噪声和振动
    3.3 演艺建筑厅堂容积的确定
        3.3.1 保证厅内有足够的响度
        3.3.2 保证厅内有合适的混响时间
    3.4 演艺建筑厅堂体形设计及建筑处理
        3.4.1 体形设计的原则
        3.4.2 观众厅平面设计
        3.4.3 观众厅剖面设计
        3.4.4 侧墙设计
        3.4.5 眺台与后墙设计
        3.4.6 浮云式吊顶设计
        3.4.7 舞台设计
        3.4.8 形体的综合定量分析
    3.5 混响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3.5.1 混响时间的选择
        3.5.2 混响时间的控制
    3.6 演艺建筑厅堂音质设计实例分析
        3.6.1 美国芝加哥交响音乐厅的改建
        3.6.2 杭州大剧院歌剧院的音质设计
    本章小结
4 声学材料与结构的应用及其表现
    4.1 吸声材料(或结构)
        4.1.1 多孔吸声材料
        4.1.2 共振吸声材料与结构
        4.1.3 空间吸声休
    4.2 声扩散和声反射结构
        4.2.1 几何形扩散体
        4.2.2 微扩散结构
        4.2.3 "扩散"设计实例分析——美国旧金山戴维斯音乐厅改建
    4.3 具有美学特质的声学材料与构造及其表现
        4.3.1 木材
        4.3.2 金属
        4.3.3 织物——软环境
        4.3.4 GRG
        4.3.5 石材
        4.3.6 扩散体——秩序
        4.3.7 材料的声学上拓展性应用——以麦粒音乐厅陶瓷内璧为例
    4.4 声学材料与结构在演艺厅堂中的视觉表达
        4.4.1 空间与形体的传达
        4.4.2 形式秩序的传达
        4.4.3 构造与细部的传达
    4.5 演艺建筑厅堂材料的情感化表达
    本章小结
5 演艺建筑厅堂的界面、空间表现及场景要素
    5.1 演艺厅堂的构成要素解析
        5.1.1 围护结构的解析
        5.1.2 声效空间的解析
        5.1.3 声效界面的解析
        5.1.4 声效界面的表皮解析
    5.2 演艺建筑厅堂声效界面的形态表现
        5.2.1 界面限定
        5.2.2 网格化界面
        5.2.3 多边形肌理界面
        5.2.4 叠置界面
        5.2.5 穿插与自由界面
        5.2.6 悬浮界面
        5.2.7 "褶皱"的审美形态
        5.2.8 演艺厅堂界面的消解
    5.3 演艺建筑厅堂声效空间的表现
        5.3.1 声效空间的秩序解读
        5.3.2 声效空间的秩序性表现
        5.3.3 声效空间形态的复杂性表现
        5.3.4 演艺建筑厅堂的场所描述
        5.3.5 白色丝带——曼彻斯特画廊内的音乐场所
    5.4 演艺建筑厅堂的场景要素
        5.4.1 演艺建筑厅堂的场景要素解析
        5.4.2 厅堂场景的固定特征因素
        5.4.3 厅堂场景的半固定特征因素——声音与场景
        5.4.4 厅堂场景的非固定特征因素——人
    5.5 实例解析—广州大剧院
    本章小结
6 演艺建筑厅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6.1 演艺建筑厅堂的形式多样化
    6.2 演艺建筑厅堂的功能专业化
    6.3 演艺建筑厅堂的高技术综合化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片来源
附录2 表格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1.3.1 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的范围
        1.3.3 研究的目的(创新点)
    1.4 研究的方法
        1.4.1 系统研究的方法
        1.4.2 比较研究的方法
        1.4.3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1.5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第2章 计划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剧场类型与发展困境
    2.1 计划经济时期的剧场类型(1949~1978 年)
        2.1.1 多功能剧场(Multipurpose Theater)
        2.1.2 专用剧场(Special Theater)
    2.2 改革开放初期剧场的新发展(1979~1992 年)
        2.2.1 多功能剧场的改进
        2.2.2 专业音乐厅
        2.2.3 可变机械舞台实验剧场
        2.2.4 广播电视演播厅的建设
    2.3 转型期剧场面临的发展困境
        2.3.1 剧场多功能的声学适应性
        2.3.2 公益性剧场的自足性和市场性
        2.3.3 剧场和剧团关系的转变
        2.3.4 剧场舞台形式的可变性
        2.3.5 国外剧场模式的两次引入
    2.4 案例分析
        2.4.1 北京地质礼堂
        2.4.2 北京音乐厅
    2.5 小结
第3章 跨世纪政府驱动下“大剧院模式”的蔓延与反思
    3.1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和经营模式
        3.1.1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模式
        3.1.2 国家大剧院的经营模式
    3.2 政府驱动下“大剧院模式”的异化式蔓延
        3.2.1 大剧院模式的雁阵式蔓延
        3.2.2 大剧院空间形式的蔓延
        3.2.3 大剧院功能组合模式的蔓延
        3.2.4 国外设计的影响和启示
    3.3 政府驱动下“大剧院模式”的反思
        3.3.1 设计任务书的雷同与需求分析不足
        3.3.2 剧场顾问和声学顾问的缺席
        3.3.3 选型设计与经营使用的脱节——使用者的缺席
        3.3.4 规划选址与市场化经营的矛盾
        3.3.5 空间形式与使用功能的背离
    3.4 案例分析
        3.4.1 杭州大剧院
        3.4.2 鄂尔多斯大剧院
        3.4.3 上海小陆家嘴金融城
    3.5 小结
第4章 市场经济下剧场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类型分析
    4.1 城市文化建设与剧场设计
        4.1.1 市场定位
        4.1.2 区位层次
        4.1.3 观众类型
        4.1.4 管理方式
    4.2 舞台表演艺术与剧场设计
        4.2.1 演出作品
        4.2.2 观演关系
        4.2.3 支配使用
        4.2.4 演出方式
        4.2.5 座位容量
    4.3 市场经营模式与剧场设计
        4.3.1 场团合一
        4.3.2 场团分离
        4.3.3 场团签约
        4.3.4 三种经营模式的比较
    4.4 市场经营业态与剧场类型的建构
        4.4.1 专业剧场——专业单一化经营业态
        4.4.2 多功能剧场——演艺为主的单厅多元化经营业态
        4.4.3 大剧院(演艺中心)——集中多厅的多元化经营业态
        4.4.4 剧场综合体——混合多元化经营业态
        4.4.5 剧场集群——集群式经营业态
        4.4.6 剧场联盟——院线式经营业态
        4.4.7 定制剧场——特殊观众群体或单一剧目的经营业态
        4.4.8 七种经营业态的关联
    4.5 小结
第5章 剧场不同类型的设计和案例分析
    5.1 专业剧场(Professional Theater)
        5.1.1 专业剧场的含义
        5.1.2 专业剧场的演变
        5.1.3 专业剧场的分类和要求
        5.1.4 案例分析
    5.2 多功能剧场(Multipurpose Theater)
        5.2.1 多功能剧场的含义
        5.2.2 多功能剧场的演变
        5.2.3 多功能剧场的分类和要求
        5.2.4 案例分析
    5.3 大剧院(演艺中心)(Grand Theater)
        5.3.1 大剧院的历史演变
        5.3.2 大剧院的组成分类
        5.3.3 案例分析
    5.4 剧场(演艺)综合体(Theater Complex)
        5.4.1 剧场综合体的含义
        5.4.2 剧场综合体的产生
        5.4.3 剧场综合体的分类
        5.4.4 案例分析
    5.5 剧场集群(Theater Cluster)
        5.5.1 国外剧场集群的发展
        5.5.2 剧场集群的主要特征
        5.5.3 剧场集群的分类
        5.5.4 案例分析
    5.6 剧场联盟(Theater Alliance)
        5.6.1 保利剧场联盟
        5.6.2 东部联盟
    5.7 定制剧场(Tailor-made Theater)
        5.7.1 定制剧场的含义
        5.7.2 定制剧场的发展
        5.7.3 定制剧场的分类
        5.7.4 案例分析
    5.8 小结
第6章 市场化经营下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
    6.1 剧场的建筑策划
        6.1.1 资源整合与剧场供给
        6.1.2 目标(规模)定位与 SWOT 分析
        6.1.3 经营业态与规划选址
        6.1.4 经营模式与功能组合
    6.2 剧场与城市设计
        6.2.1 空间开放性与市民互动体验
        6.2.2 建筑意象化与场所文化认同
        6.2.3 交通可达性与剧场建设更新
    6.3 剧场的建筑设计
        6.3.1 空间亲密感与剧场演出活力
        6.3.2 空间复合化与剧场的多功能
        6.3.3 空间生态化与降低经营成本
        6.3.4 空间品质性与团队设计合作
    6.4 剧场的声学设计和舞台技术
        6.4.1 可调电声技术与剧场适应性
        6.4.2 可调建声技术与注重自然声
        6.4.3 舞台形式变换与演出戏剧性
    6.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插图索引
附录 B 表格索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舞台音乐罩对多功能专业化剧场音质改善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舞台音乐罩的演变历史与研究现状
        1.3.2 国内舞台音乐罩的演变历史与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多功能专业化剧场的声学指标解析
    2.1 专业剧场的音质设计要求
        2.1.1 专业剧场的混响时间设计指标
        2.1.2 专业剧场的早期衰变时间设计指标
        2.1.3 专业剧场的响度设计指标
        2.1.4 专业剧场的噪声限值设计指标
        2.1.5 专业剧场的早期反射声设计指标
        2.1.6 专业剧场的声场不均匀度设计指标
    2.2 多功能剧场的音质设计要求
        2.2.1 多功能剧场的“分类”
        2.2.2 多功能剧场的混响时间指标
    2.3 多功能专业化剧场的音质设计要求
        2.3.1 多功能专业化剧场概述
        2.3.2 多功能专业化剧场观众厅的可调混响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舞台音乐罩对剧场声学技术指标的解析
    3.1 舞台音乐罩概述
        3.1.1 设置舞台音乐罩的意义
        3.1.2 舞台音乐罩的类型及特点
        3.1.3 舞台音乐罩的声学功效
    3.2 舞台音乐罩对声学参量的改善分析
        3.2.1 舞台音乐罩对观众厅响度的改善分析
        3.2.2 舞台音乐罩对早期衰变时间的改善分析
        3.2.3 舞台音乐罩对观众厅明晰度的改善分析
        3.2.4 舞台音乐罩对混响时间的改善分析
        3.2.5 舞台音乐罩对舞台支持因子的改善分析
        3.2.6 舞台音乐罩对转换指数的改善分析
    3.3 舞台音乐罩设计分析
        3.3.1 响度对舞台音乐罩设计的影响
        3.3.2 耦合效应对舞台音乐罩设计的影响
        3.3.3 在提供早期反射声方面对舞台音乐罩设计的影响
        3.3.4 舞台音乐罩顶板、侧板设计
        3.3.5 混响时间对舞台音乐罩设计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舞台音乐罩对剧场音质改善的模拟分析
    4.1 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的意义
        4.1.1 计算机软件模拟对厅堂音质设计的意义
        4.1.2 计算机软件模拟对建筑设计的意义
    4.2 声学软件raynoise的简介
        4.2.1 声学软件raynoise原理与应用
        4.2.2 声学软件raynoise 的特点
    4.3 声学软件raynoise对齐齐哈尔大学艺术中心模拟分析
        4.3.1 项目介绍
        4.3.2 剧场模型的建立
        4.3.3 剧场的声学装修材料
        4.3.4 模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舞台音乐罩对剧场音质改善的实测分析
    5.1 齐齐哈尔大学艺术中心观众厅的测试及分析
        5.1.1 项目概况
        5.1.2 声源和测试点的位置
        5.1.3 混响时间测量数据与分析
        5.1.4 声压级和声场不均匀度测量数据与分析
        5.1.5 背景噪声测量数据与分析
        5.1.6 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2 齐齐哈尔大学艺术中心舞台音乐罩内空间的测试及分析
        5.2.1 声源及测试点位置
        5.2.2 声压级和声场不均匀度测量数据与分析
        5.2.3 混响时间测量数据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齐齐哈尔大学艺术中心的实测数据
致谢

(8)专业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论文框架
第2章 剧院建筑的历史发展、类型及其特点
    2.1 剧院建筑的产生
    2.2 剧院建筑的发展
        2.2.1 剧院建筑在国外的发展
        2.2.2 剧院建筑在国内的发展
    2.3 当代剧院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2.3.1 剧院建筑的类型
        2.3.2 剧院建筑的特点
第3章 话剧的特点及话剧院的建筑声学设计
    3.1 话剧的产生及其特点
        3.1.1 话剧的产生
        3.1.2 话剧的特点
    3.2 国内专业话剧院现状
    3.3 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概述
    3.4 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的必要性
    3.5 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的相关标准
    3.6 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的相关要求
        3.6.1 合适的响度
        3.6.2 高的清晰度
        3.6.3 良好的声场均匀度
        3.6.4 无明显的音质缺陷
        3.6.5 低噪声
    3.7 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的实施和操作程序
        3.7.1 设计阶段
        3.7.2 施工阶段
        3.7.3 试用和调试阶段
        3.7.4 声学设计的操作程序
    3.8 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的内容
        3.8.1 观众厅有效容积的确定
        3.8.2 观众厅的体型设计
        3.8.3 观众厅的混响时间
第4章 中南剧场的建筑声学设计
    4.1 场所概述
    4.2 噪声及振动控制
        4.2.1 室外噪声和振动控制
        4.2.2 室内噪声和振动控制
    4.3 观众厅有效容积的确定
    4.4 观众厅体型设计
        4.4.1 充分利用直达声
        4.4.2 早期反射声的控制
        4.4.3 消除观众厅内可能出现的声学缺陷
    4.5 观众厅混响时间的控制
        4.5.1 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确定
        4.5.2 混响时间的控制
    4.6 舞台及其他辅助用房的声学处理
        4.6.1 舞台的声学处理
        4.6.2 其它辅助用房的声学处理
第5章 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在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专业声学软件EASE 介绍
        5.2.1 EASE 简介
        5.2.2 EASE 软件模拟指标
    5.3 EASE 软件在中南剧院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应用
        5.3.1 厅堂模型的建立
        5.3.2 声学材料的布置
        5.3.3 中南剧场EASE 模拟结果及分析
第6章 中南剧场的声学检测
    6.1 测试依据
    6.2 测试时情况
    6.3 测试设备
    6.4 测试内容及测量结果
        6.4.1 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测量
        6.4.2 最大声压级和声场不均匀度测量
        6.4.3 剧场观众厅噪声级测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音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现实
        1.1.1 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的建设
        1.1.2 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的音质设计概况
        1.1.3 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声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2 论文研究的问题与内容
        1.2.1 论文研究的问题
        1.2.2 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建筑设计的特点
    2.1 建筑声学在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设计中所占的地位
    2.2 建筑声学与建筑设计及其他专业的关系
        2.2.1 建筑声学与建筑设计专业的关系
        2.2.2 建筑声学与其他专业的关系
第3章 观众厅音质设计
    3.1 音质设计特点与技术要求
        3.1.1 音质设计特点
        3.1.2 技术要求
    3.2 音质设计的相关参量及适宜值
        3.2.1 混响时间(RT)
        3.2.2 早期衰变时间(EDT)
        3.2.3 早期反射声与声能比(明晰度)
        3.2.4 空间感指标(LEF)与(IACC)
        3.2.5 响度与相对强感
        3.2.6 声场分布
        3.2.7 温暖度(低音比)
        3.2.8 背景噪声限值
    3.3 音质设计一般策略
    3.4 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音质设计的实施和程序
        3.4.1 设计阶段
        3.4.2 施工阶段
        3.4.3 试用与调试阶段
        3.4.4 声学设计的操作程序
    3.5 观众厅每座容积的控制
    3.6 观众厅体形设计
        3.6.1 观众厅平面设计
        3.6.2 观众厅剖面设计
        3.6.3 眺台设计
        3.6.4 侧墙设计
        3.6.5 后墙设计
        3.6.6 浮云式吊顶
        3.6.7 体形设计的综合定量分析
    3.7 混响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3.7.1 混响时间的选择
        3.7.2 混响时间的控制
        3.7.3 几个影响混响时间估算准确性的因素
    3.8 观众厅的噪声及振动控制
        3.8.1 室外噪声及振动控制
        3.8.2 室内噪声及振动控制
第4章 舞台声学设计
    4.1 舞台存在的声学问题及应对措施
        4.1.1 舞台存在的声学问题
        4.1.2 应对措施
    4.2 舞台音乐罩
        4.2.1 舞台音乐罩的声学功效
        4.2.2 舞台音乐罩的分类
        4.2.3 舞台音乐罩设计
第5章 可变声学条件设计
    5.1 可调吸声方法
        5.1.1 混响时间的调幅
        5.1.2 可调吸声的形式
        5.1.3 应用实例
    5.2 可调容积方法
        5.2.1 活动隔断方式
        5.2.2 升降吊顶方式
        5.2.3 利用与大厅相连的耦合空间
    5.3 电声技术
        5.3.1 加强混响系统
        5.3.2 重建混响系统
        5.3.3 加强早期反射声
    5.4 调节反射面倾角方法
第6章 音质设计实践
    6.1 岳阳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音质设计
        6.1.1 项目简介
        6.1.2 音质设计特点及技术要求
        6.1.3 体形设计与每座容积控制
        6.1.4 混响时间设计与控制
        6.1.5 噪声及振动控制
        6.1.6 计算机模拟
        6.1.7 音质测量
        6.1.8 主观音质评价
    6.2 武汉艺术学校实验剧场音质设计
        6.2.1 项目简介
        6.2.2 音质设计特点及技术要求
        6.2.3 体形设计
        6.2.4 混响时间设计与控制
        6.2.5 噪声及振动控制
        6.2.6 声学测量
        6.2.7 音质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我国现代地方戏曲剧场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与附表清单
引言
1 我国古代戏曲与传统戏场建筑
    1.1 我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1.1.1 戏曲的萌芽
        1.1.2 戏曲的发展
        1.1.3 戏曲的成形
        1.1.4 戏曲的逐渐成熟
        1.1.5 我国传统戏曲的演出类型
        1.1.6 我国当代地方戏曲
    1.2 我国戏曲剧场的历史沿革
        1.2.1 早期戏台的雏形
        1.2.2 宋金戏台观演场所的正式产生
        1.2.3 明清戏台观演场所的成熟
        1.2.4 我国传统戏曲剧场的建筑特点
2 我国近现代戏曲与戏曲剧场状况
    2.1 西方文明的输入与演出条件的改善(19 世纪末~新中国成立)
        2.1.1 新式剧场的建立
        2.1.2 观演关系的改善
    2.2 戏曲改良对观演条件的影响(建国初30 年)
        2.2.1 戏曲改良运动的历史回顾
        2.2.2 戏曲改良时期的戏曲剧场建筑
    2.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观演条件的改进(改革开放30 年)
        2.3.1 影响当代戏曲剧场发展的因素
        2.3.2 当代地方戏曲剧场的特点
3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选址
    3.1 决定剧场选址的因素
        3.1.1 交通状况
        3.1.2 保证用地和周边道路有良好的关系
    3.2 地方戏曲剧场选址实例分析
        3.2.1 长安大戏院
        3.2.2 梅兰芳大剧院
        3.2.3 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
    3.3 “包含式戏曲剧场”选址实例分析
        3.3.1 国家大剧院
        3.3.2 上海大剧院
        3.3.3 重庆国泰艺术中心
    3.4 对地方戏曲剧场选址的几点建议
        3.4.1 建议设计者参与选址过程
        3.4.2 建议民众参与选址过程
        3.4.3 建议完善辅助服务设施
        3.4.4 建议完善选址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3.4.5 建议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布局的思维
4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观众厅设计
    4.1 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的平面类型
        4.1.1 矩形平面(如图4.1)
        4.1.2 钟形平面(如图4.2)
        4.1.3 扇形平面(如图4.3)
    4.2 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的特点
        4.2.1 部分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实例统计
        4.2.2 我国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的规模
        4.2.3 我国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空间“量”的探讨
        4.2.4 一般剧场观众厅与我国地方戏剧的不适应性
    4.3 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的剖面类型
        4.3.1 无楼座的观众厅
        4.3.2 设楼座的观众厅
    4.4 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4.4.1 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的地面升起
        4.4.2 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的视觉要求
    4.5 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的室内设计
        4.5.1 装饰三要素在观众厅设计中的运用
        4.5.2 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内部装修要点
    4.6 地方戏曲剧场观众厅的设计准则
        4.6.1 听好
        4.6.2 看好
        4.6.3 坐好
5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舞台设计
    5.1 我国传统戏场戏台形制及特征回顾
        5.1.1 传统戏场戏台的形制及种类
        5.1.2 戏台平面与传统戏曲表演特色相适应
        5.1.3 伸出式格局
        5.1.4 造型各异的戏台顶棚
        5.1.5 戏台面的高度及视线
        5.1.6 戏台的雕饰与点缀
        5.1.7 传统戏场戏台的造型“美”
    5.2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舞台的特点
        5.2.1 传统戏场戏台对现代地方戏曲剧场舞台设计上的启示
        5.2.2 部分地方戏曲剧场舞台实例统计
        5.2.3 地方戏曲剧场舞台空间“量”的探讨
        5.2.4 地方戏曲剧场舞台的基本型制及与一般剧场舞台的区别
    5.3 箱形舞台
        5.3.1 箱形舞台的优缺点
        5.3.2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箱形舞台的设计问题
    5.4 伸出式舞台
        5.4.1 伸出式舞台的优缺点
        5.4.2 现代伸出式舞台与中国戏曲依然相适应的原因
        5.4.3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伸出式舞台的设计问题
    5.5 中心式舞台
        5.5.1 中心式舞台的优缺点
        5.5.2 中心式舞台在戏曲剧场中的应用
6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前厅设计
    6.1 地方戏曲剧场前厅概况
        6.1.1 地方戏曲剧场前厅的主要组成内容
        6.1.2 地方戏曲剧场前厅建设的现状
        6.1.3 新时期下的地方戏曲剧场前厅发展要求
    6.2 地方戏曲剧场门厅及休息厅
        6.2.1 地方戏曲剧场门厅及休息厅的设计要求
        6.2.2 地方戏曲剧场门厅及休息厅空间“量”的探讨
        6.2.3 地方戏曲剧场门厅及休息厅平面布置方式
        6.2.4 地方戏曲剧场门厅及休息厅内部空间设计
7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造型设计
    7.1 影响我国传统戏场建筑精神文化的因素
        7.1.1 信仰
        7.1.2 民俗
        7.1.3 文化
        7.1.4 戏曲与曲艺
        7.1.5 戏场建筑的组合文化
        7.1.6 戏场建筑的地域文化
    7.2 我国现代地方戏曲剧场建筑精神文化的体现——重生、继承与发扬
        7.2.1 传统精神的重生
        7.2.2 传统精神的继承
        7.2.3 传统精神的发扬
    7.3 本章小结
8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声学浅探
    8.1 我国传统戏场的声学回顾
        8.1.1 戏曲表演声音特性因素
        8.1.2 传统戏场的主要类型及其声学特征
        8.1.3 传统京剧院音质分析
        8.1.4 传统戏场音质特点
    8.2 我国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声学设计浅探
        8.2.1 地方戏曲剧场音质实例统计
        8.2.2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混响时间及其控制
9 现代地方戏曲剧场的经营管理浅析
    9.1 地方戏剧远离观众的原因及思索
        9.1.1 戏剧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9.1.2 戏剧艺术节奏慢、程式化强
        9.1.3 戏剧的“失宠”
        9.1.4 戏剧步入评奖误区
        9.1.5 戏剧缺乏“参与性”
    9.2 地方戏曲剧场在建设与运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误区
        9.2.1 剧场“硬件”的定位
        9.2.2 建设资金的筹集
        9.2.3 剧场和剧团的关系
    9.3 对地方戏曲剧场经营管理的几点建议
        9.3.1 建议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制”
        9.3.2 建议对当地戏曲剧团采用“出租分成制”
        9.3.3 建议“多元化的演出经营方式”
        9.3.4 建议剧场与剧目的“双管齐下经营方式”
        9.3.5 建议“票价亲民”原则
        9.3.6 建议“观众第一、服务第一”原则
10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上海大剧院观众厅的音质设计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流线型剧场观众厅早期侧向反射声研究 ——以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为例[D]. 刘叮当.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2]基于主题设计思维的剧院观众厅扩散体设计研究[D]. 张雅慧. 北京建筑大学, 2013(12)
  • [3]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D]. 陈向荣. 华南理工大学, 2013(11)
  • [4]观演建筑声学设计进展研究[D]. 朱相栋. 清华大学, 2012(01)
  • [5]基于音质设计的演艺建筑厅堂表现研究[D]. 刘佳鑫.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9)
  • [6]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D]. 王悦. 清华大学, 2011(11)
  • [7]舞台音乐罩对多功能专业化剧场音质改善的分析研究[D]. 李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2)
  • [8]专业话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研究[D]. 李志斐. 湖南大学, 2009(01)
  • [9]以音乐演出为主的多功能剧院音质设计研究[D]. 冯文华. 湖南大学, 2009(01)
  • [10]我国现代地方戏曲剧场建筑设计研究[D]. 何杰. 重庆大学, 2008(06)

标签:;  ;  ;  ;  

上海大剧院礼堂音质设计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