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胰岛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胰岛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一、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胰岛素水平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袁丽婷[4](2021)在《2型糖尿病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肥胖是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不育,男性性腺功能减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哮喘、气道高反应性、骨性关节炎、压力性尿失禁、胃食管反流病、抑郁等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此外,肥胖症的流行已经蔓延到肾脏病学,肥胖已被确定为慢性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众所周知,蛋白尿的变化与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密切相关,且我国每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所致全因死亡率亦逐年上升。目前,中心型肥胖及BMI等肥胖测量指标与蛋白尿的相关性仍有争议。相关研究认为肥胖所致MES是肾脏疾病的重要因素,与BMI、WC等无明显相关。大量证据表明,内脏脂肪组织而不是皮下脂肪组织在代谢疾病中起着恶性作用。然而WC包含着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当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认为中国内脏脂肪含量指数CVAI不仅与内脏脂肪面积密切相关,还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特征。目的:本文意在探讨联合2型糖尿病患者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经排除1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BMI<18.5kg/m2、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转氨酶高于正常值的3倍、e GFR<30ml/(min·1.73m2))及数据缺失者后,最后纳入185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81例,应用易侕统计软件及R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各变量变量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关系,并进一步对连续变量CVAI与24小时尿蛋白肌酐比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析,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曲线拟合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是否为线性关系,并进一步进行阈值饱和效应分析界定CVAI使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显着升高阈值点。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关系,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关系,在未调整变量的模型中,CVAI每升高10,24小时尿蛋白肌酐比增大35.1mg/g,95%可信区间为12.2-58.1mg/g,P<0.01;模型Ⅰ调整性别、年龄后,CVAI每升高10,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增大35.1mg/g,95%可信区间为12.21-58.1mg/g,P<0.01;模型Ⅱ在模型Ⅰ基础上予调整了糖尿病病程、肥胖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使用降脂药、血脂异常、使用胰岛素、Hb A1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e GFR、尿酸、MES、hs-CRP后,显示CVAI每升高10,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增大49.7mg/g,95%可信区间为18.5-80.9,P<0.01。同时我们在曲线拟合分析基础上,进行了阈值饱和效应分析界定阈值点,结果显示经过模型Ⅰ的调整后,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之间呈线性关系,p值<0.01。而经过模型Ⅱ调整后显示,CVAI<88时,CVAI与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当CVAI≥88时,CVAI与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之间的相关性经模型Ⅱ调整后仍呈显着正相关,CVAI每增加10,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增加60.6mg/g,95%可信区间为27.6-93.6mg/g,p<0.001结论:由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CVAI与T2DM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呈正相关,能更准确的反映肥胖对T2DM患者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相关性,从而尽早进行干预,尽量避免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5](2021)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同时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DK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颁布了多种有关糖尿病诊断、治疗、管理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其中也涉及了DKD诊疗的部分内容,但并不能满足肾科医生的需求。对DKD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规范诊疗、细化管理等问题仍有待解决。另外,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有关DKD的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拓展了DKD诊疗策略,因此有必要编写一部适用于中国人群的DKD诊疗指南。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了专家组编写了这部《DKD临床诊疗中国指南》。该指南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整合了中国肾脏病专家的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DKD诊断、肾脏病理活检、治疗与管理、合并症处理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等问题。另外,专家组在编写过程中本着严谨、简明、权威的原则,参阅了国际指南格式,提出诊疗要点、逐条列证说明。该指南反映了当今DKD诊疗的新趋势、新观点,对进一步加强DKD认识、规范DKD诊疗体系、制定合理治疗原则、指导精准用药、延缓肾脏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可供广大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邢蓓[6](2021)在《乌鲁木齐某社区人群BMI、腰围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统计乌鲁木齐某社区微量白蛋白尿的检出情况;探究自然人群与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自然人群与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BMI、腰围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1222名常住居民,并用统一调查表记录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测定其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水平,分析自然人群与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蛋白尿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自然人群与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BMI、腰围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某社区1222名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分析,发现人群中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为10.04%,随着年龄、BMI水平、腰围、血糖水平的升高,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且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人群比正常人群的白蛋白尿检出率更高。在自然人群中,年龄、BMI、血脂水平、腰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均为尿白蛋白的相关影响因素,而对校正了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后的人群来说,BMI、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对其的影响更紧密。在BMI与腰围两种肥胖指标的比较中,腰围对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风险度更高。结论:人群中白蛋白尿的总检出率较高,随着BMI、血压、血糖水平的升高,白蛋白尿在人群中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自然人群中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腰围、BMI均为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影响因素;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应更密切关注腹围水平,以减少白蛋白尿的发生。

刘雅真[7](2021)在《2型糖尿病肾病(消渴病肾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究各证型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为规范中医临床辨证提供相关依据,为完善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规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467例2013年1月至2020年11月间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四诊信息,严格按照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辨证分型。提取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等内容,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6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法探究DN部分流行病学特征,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证型和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67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性占56.7%,女性占43.3%;年龄55-70岁之间患者占91.7%;平均病程13.25±7.18年;DN早期患者占61.8%,中期占29.6%,晚期占8.6%;同时患有其他DM并发症的患者占89.5%,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占92.2%。2.本证出现频率:肝肾阴虚证134例,占28.7%、脾肾阳虚证117例,占25.0%、气阴两虚证112例,占24.0%、阴阳两虚证104例,占22.3%;兼证出现频率:痰湿证207例,占44.3%、血瘀证106例,占22.7%、湿热证80例,占17.2%、无兼证74例,占15.8%。本证与兼证分布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3.DN早期气阴两虚证占31.1%、肝肾阴虚证占33.2%,中期脾肾阳虚证占35.5%。晚期阴阳两虚证占50%,肾病分期与证候分布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4.年龄、糖尿病病程、腰臀比、SBP、BMI、FBG、Hb A1c、Scr、MALB、TG是与中医证型相关的临床指标。5.本证、兼证因变量分别以气阴两虚证、无兼证为参照,自变量参照赋值最后一项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FBG>16.3mmol/L(OR=4.301,P=0.012)、Hb A1c>10%(OR=2.735,P=0.038)、TG≥2.25 mmol/L(OR=3.706,P=0.005)出现肝肾阴虚证的风险更高。MALB>300mg/L(OR=3.004,P=0.29)出现脾肾阳虚证的风险更高;病程>20年(OR=16.673,P=0)、病程11-20年(OR=5.434,P=0.011)、Scr>111 mmol/L(OR=26.159,P=0)出现阴阳两虚证的风险更高;BMI>27(OR=3.272,P=0.019)、病程>20年(OR=3.165,P=0.043)出现血瘀证的风险更高。TG≥2.25mmol/L(OR=1.898,P=0.048)出现痰湿证的风险更高。病程>20年(OR=3.634,P=0.029)出现湿热证的风险更高。结论:消渴病肾病肝肾阴虚证为最常见本证,痰湿证为最常见兼证;DN早期向晚期进展过程中,中医证型呈现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向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转化的特征,阴阳两虚证为晚期最主要证型。证型与多种临床指标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提示:本证参照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BG、Hb A1c、TG。脾肾阳虚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ALB。阴阳两虚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病程、Scr;兼证参照无兼证,血瘀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病程。痰湿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TG。湿热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病程。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8](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指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张月颖[9](2020)在《糖尿病肾病证治规律和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效果探讨》文中认为论文由糖尿病肾病证治规律探讨、临床观察和文献综述三部分组成。1 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糖尿病肾病证治规律探讨目的:针对采用结构化电子DKD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200例,分析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不同分期患者中医证候及治疗方法,探讨糖尿病肾病证治规律,并评价DKD临床路径的可行性。方法:病例来源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患者,其中选择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肾损害程度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针对其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BMI、血压、FBG、HbA1c、ACR、GFR、血脂四项、中医证候诊断进行研究,观察200例患者中医主证、兼证证型分布,及相应的症状、治法处方、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分析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和入路径组成员患者出院时治疗效果。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随着体重指数、糖尿病病史、抽烟史、血压值、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值的增加而增加,且2型糖尿病肾病平均在糖尿病确诊15年后发病。2.正常组与微量组患者血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大量组82.6%患者血压值SBP>140mmHg,DBP>90mmHg;正常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GFR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病程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期,患者GFR水平出现下降。3.回顾分析结果表明,微量白蛋白尿期DKD患者中医主证分布前五名为气阴两虚证(44.17%)、湿热内蕴证(13.33%)、气虚血瘀证(9.17%)、阴虚热盛证(8.33%)及痰瘀互阻证(7.5%);大量白蛋白尿期中医主证分布前五类为气阴两虚证(33.33%)、湿热内蕴证(14.81%)、阴虚热盛证(12.96%)、气虚血瘀证(9.26%)及脾肾亏虚证(7.41%)。4.早期糖尿病肾病兼证多为湿热、挟痰、挟瘀;病情进展至中后期,兼证多为湿毒、痰瘀互结。5.早期糖尿病肾病治法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疏肝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后期多以益气养阴、化痰行瘀、补益脾肾、通腑泄浊为主。6.75.5%的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经由临床路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得到有效改善。结论:1.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可采取分期分证方法,再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用药;DKD早期中医主证常见气阴两虚证,兼证常见有湿热、痰浊、瘀血,瘀血阻络贯穿整个病程,因此治法多以益气养阴为主,结合前期兼证主要分布,因此得出早期DKD治法多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2.高体重指数、长期糖尿病病史、抽烟史、血压高于140/90mmHg、FBG>7.0、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是糖尿病肾病常见危险因素。3.较高的临床症状改善率,证实了电子DKD路径管理具有可行性,进一步总结出分期分证、辨“症”论治的糖尿病肾病证治规律。2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芪蛭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的中成药芪蛭降糖胶囊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KD)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疗效,证实以益气养阴活血法为组方的中医药干预早期DKD肾损害进展的有效性,为中医药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方法,病例来源于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早期DK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芪蛭降糖胶囊组、C西医对症治疗(氯沙坦钾片)加用芪蛭降糖胶囊组)和对照组(B芪蛭降糖胶囊安慰剂组、D西医对症治疗(氯沙坦钾片)加用芪蛭降糖胶囊安慰剂组),其中C、D两组在A、B两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试验过程中四组患者结合基础饮食运动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芪蛭降糖胶囊5粒/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芪蛭降糖胶囊安慰剂,5粒/次,3次/日,疗程为24周。重点观察四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尿微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脂四项、血压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经6个月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改善及证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优于对照组(P<0.05),且同组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A组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66.67%,C组总有效率为82.61%。针对主要临床指标ACR,试验组A组(单纯中药组)总有效率为60.0%,C组(中药+西药降压药)总有效率为69.6%。在西医学指标方面,试验组在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患者FBG、HbA1c、TG、LDL-C及稳定血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在减少尿蛋白排泄和控制血压方面,联合ARB类降压药效果更加显着。试验过程中及试验结束1月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芪蛭降糖胶囊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症状及证候,控制尿蛋白排泄,同时在降低血糖、血脂及控制血压升高方面也有—定作用,从而证实益气养阴活血法可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肾损害进展,为其治疗早期DKD提供实践基础。3文献综述综述近15年关于糖尿病肾病国内外文献,中医针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中医证候、专方专药的治疗,现代医学针对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病因、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导师临床诊疗经验做详细概述,为益气养阴活血法干预早期DKD奠定理论基础。4 本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糖尿病肾病为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由于其发病率高,目前诊疗方案相对明确,因此构建临床路径具有可行性。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将糖尿病肾病分期与分证相结合,着眼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治疗,从而发挥中医药优势与特色。芪蛭降糖胶囊是益气养阴法之代表药,虽已经大量基础研究及文献报道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且已有基础研究证实其药理机制可起到延缓早期DKD进展的作用,但目前国内缺乏针对芪蛭降糖胶囊联合西药(ARB类降压药)治疗的临床研究。本课题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首次进行四组分组,将纯中药和西药联合中药分组进行疗效观察,探讨芪蛭降糖胶囊延缓早期DKD气阴两虚兼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本研究由于条件限制,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对药物的先关机制研究有待今后不断深化。

刘近近[10](2020)在《25羟维生素D3、CRP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流行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据统计报告,2017年全球约有4.51亿人患有糖尿病,到2045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到6.93亿,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并且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涉及的可能机制较多。维生素D(vitamin D,Vit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最经典的作用是调节钙和磷的代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维生素D缺乏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目前许多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维生素D是一种抑炎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炎症反应途径,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炎症标记物,当机体处于正常情况下时CRP的水平较低,一旦机体受到细菌感染,CRP会迅速升高。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CRP是糖尿病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另有研究证实维生素D参与炎症反应的过程,可以抑制炎症状态。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D3,25(OH)D3)是维生素D在机体内的一种活性形式,可以用来评估机体的维生素D的状态。目的本文拟分析抑炎因子25(OH)D3和炎症因子CRP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的关系,了解25(OH)D3和CR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的变化关系,为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2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53.2±11.5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56例(年龄在52.8±9.1岁)作为对照组。收集纳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重、身高及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无冠心病病史、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视网膜病变病史、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以及口服药物的具体情况等基本资料,同时要求所有研究对象禁食8小时后于第二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 Alc,HbAlc)、25羟维生素D3、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浓度(urinary albumin concentration)、尿肌酐(urine creatinine)及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 creatinine to ratio,UA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T2DM患者根据UACR的值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mg/g),其中男性67例,女性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g≤UACR≤300mg/g),其中男性72例,女性30例。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mg/g),其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选取于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5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四组计量资料比较根据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amhane’s T2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非参数的Spearman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四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的结果分析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的PTH与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HbA1c、FBG、BUN、SCr及TG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白蛋白尿和正常白蛋白尿组的T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的eGFR与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研究对象的25(OH)D3和CRP的结果分析大量白蛋白尿组的25(OH)D3与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5(OH)D3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5(OH)D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的25(OH)D3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的25(OH)D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CRP与对照组及正常白蛋白尿组的CRP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的CRP与对照组的C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CRP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的CRP相比依次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RP与大量白蛋白尿组的C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研究对象的25(OH)D3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25(OH)D3 与 BMI、SBP、UACR、PTH、HbAlc、P、FBG、BUN、SCr、UA、TC、TG、LDL-C、CRP 为负相关,r 值分别为:-0.141、-0.202、-0.366、-0.177、-0.133、-0.205、-0.147,-0.110、-0.165、-0.118、-0.121、-0.150、-0.115、-0.148C(P均<0.05)。25(OH)D3 与 Ca、HDL-C、eGFR 为正相关,r 值分别为 0.147、0.120、0.122(P均<0.05)。4.T2DM患者的计数资料的分析三组T2DM患者在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在有无视网膜病变和有无高血压病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冠心病病史、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和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病程分组后血清25(OH)D3、CRP水平与糖尿病病程之间的关系血清25(OH)D3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的水平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随着尿白蛋白的升高而降低,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的水平随着尿白蛋白的升高而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CRP的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提高维生素D水平有望减轻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

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胰岛素水平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胰岛素水平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4)2型糖尿病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暴露因素与结局变量的定义
    2.6 测量方法
    2.7 统计方法
    2.8 知情同意及伦理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人群描述
    3.2 各变量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单因素分析
    3.3 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多元回归分析
    3.4 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曲线拟合
    3.5 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阈值饱和效应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浅谈内脏脂肪与正常体重个体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电子信息收集表
附录三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乌鲁木齐某社区人群BMI、腰围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观察指标
        2.3 分组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2型糖尿病肾病(消渴病肾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对象
        2.1 病历来源
        2.2 观测项目及指标
    3.诊断标准
        3.1 糖尿病诊断标准
        3.2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3.3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3.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4.纳入排除标准
        4.1 病历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5.研究方法
        5.1 数据采集
        5.2 统计分析
结果
    1.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分析
        1.1 性别、年龄段分布情况
        1.2 一般人口学资料分布情况
        1.3 糖尿病肾病分期情况
        1.4 并发症分布情况
        1.5 合并症分布情况
    2.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2.1 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2 本证下兼证分布情况
        2.3 证型与肾病分期的分布情况
    3.多元回归分析
        3.1 各临床指标筛选情况
        3.2 通过单因素检测的临床指标如下
        3.3 临床指标赋值情况
        3.4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1.本研究结果阐述
        1.1 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1.2 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症情况
        1.3 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症情况
    2.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2.1 消渴病肾病证型总体分布
        2.2 本证与兼证分布关系及辨治提示
        2.3 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
    3.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4.中医证型分布相关影响因素
        4.1 年龄、病程与本病
        4.2 烟酒与本病
        4.3 BMI及腰臀比与本病
        4.4 血压控制与本病
        4.5 血糖与本病
        4.6 甘油三酯与本病
        4.7 尿蛋白排泄率与本病
        4.8 血肌酐与本病
    5.中医具体证型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
        5.1 本证与临床指标影响因素的分析
        5.2 兼证与临床指标影响因素的分析
        5.3 多元回归方程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概述
    1.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及发展
        1.1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
        1.2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典籍中治疗思路与用药探究
        1.4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证治的继承与发展
    2.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2.1 糖尿病肾病发病分子机制
        2.1.1 遗传易感性
        2.1.2 糖脂代谢异常
        2.1.3 氧化应激
        2.1.4 炎症机制
        2.2 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
        2.3 糖尿病肾病肾实质病理改变
        2.4 糖尿病肾病西医治疗
    3.结语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8)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9)糖尿病肾病证治规律和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糖尿病肾病证治规律探讨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诊疗方案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分析
    6 证治规律探讨
    7 讨论
第二章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芪蛭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第三章 文献综述
    一 中医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三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25羟维生素D3、CRP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研究不足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维生素D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情况
致谢

四、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胰岛素水平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4]2型糖尿病CVAI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分析[D]. 袁丽婷. 汕头大学, 2021(02)
  • [5]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J].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03)
  • [6]乌鲁木齐某社区人群BMI、腰围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D]. 邢蓓.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2型糖尿病肾病(消渴病肾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 刘雅真.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8]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9]糖尿病肾病证治规律和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效果探讨[D]. 张月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10]25羟维生素D3、CRP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D]. 刘近近.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胰岛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