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县鹤寨地区发现中元古代片麻岩样花岗岩群

安源县鹤寨地区发现中元古代片麻岩样花岗岩群

一、安远县鹤仔地区发现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岩群(论文文献综述)

黄孔文,郭敏,林杰春,胡启锋,王邱春,汤珂,周晗,黄一栩[1](2020)在《粤北白沙地区晚侏罗世高分异Ⅰ型细粒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指出受东西向佛冈-丰良断裂控制的佛冈复式岩体形成于多期次和不同来源的岩浆侵入作用。白沙地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佛冈岩体北缘,是佛冈岩体的一部分,成因目前还不明确。文章以该岩体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沙地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5.6~157.1 Ma,表明其侵位于晚侏罗世。岩体具高硅(w(SiO2)=70.74%~77.47%)、富碱(w(Na2O+K2O)=5.78%~8.62%)、低磷(w(P2O5)=0~0.10)等特征,富集Rb、Th、U、K、Pb、Nd、Zr和Hf等元素,亏损Ba、Nb、La、Ce、Sr、P、Eu和Ti等元素。岩石总体上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0.94~54.69,1个为0.94),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7~0.57,n=6),个别正Eu异常(1.00~1.16,n=3)。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库拉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和菲律宾地块与南中国-印支地块的岩石圈消减作用下,岩石圈伸展-减薄,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在高温条件热流作用下幔源物质诱导下地壳中-元古代物质部分熔融形成。

李小聪[2](2017)在《赣江下游南昌段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长江八大支流之一的赣江是江西省的最大河流,它自南向北流贯江西全省。地质上,赣江流经的区域主要位于华夏地块腹地、江南造山带内和扬子地块东南缘。河流是构造与气候共同作用的产物,河流沉积物携带了源岩剥蚀、搬运以及流域源区的信息。而河流碎屑锆石记录了源自地壳物质的信息,这些地壳物质可能没有被保存下来,或者已经不在出露。无疑,赣江河流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流经区域地质体中,这些锆石携带有源岩的重要信息。本文分别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原位分析技术,对赣江下游南昌段河流沉积物中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开展系统研究,旨在讨论赣江流域水系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其所经历的岩浆事件和构造活动,并结合已有资料探讨源区地壳生长和演化规律。文章取得的认识如下:(1)赣江下游南昌段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于134-197 Ma、221-290 Ma、398-484 Ma、520-625 Ma、727-895 Ma、980-1110 Ma、2502-2861 Ma等7个年龄组段。其中最主要的年龄组段为398-484 Ma(峰值为433 Ma,占总数的43%)和134-197 Ma(峰值为151 Ma,占总数的15%)。(2)赣江下游南昌段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年龄区间可分别与已知的岩浆事件时间相对应。2502-2861 Ma是全球地壳增长的一个阶段,该事件导致了原始稳定大陆以及古老陆核的形成;980-1110 Ma为全球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聚合、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形成的特征年龄;727-895 Ma对应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及全球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阶段;520-625 Ma对应泛非事件,目前地表尚无相应的岩浆岩石和构造形迹的记录;398-484 Ma正是全球各地褶皱造山-岩浆活动的高峰期,被称加里东构造运动事件;221-290 Ma对应印支-海西期,是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其对应的碰撞作用阶段;134-197 Ma对应为燕山期,该时期的岩浆活动是在华南板块形成后的背景上发生的。(3)赣江下游南昌段河流沉积物中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华夏地块的年龄分布非常一致,说明赣江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华夏地块的物质贡献。有效地从年代学方面对赣江流域的主要地壳物质来源进行了限定。(4)赣江下游南昌段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能够反映华夏地块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新太古代锆石的εHf(t)值近似为0,表明该时期发生了强烈的壳幔混合作用;中-新元古代锆石εHf(t)值既有正值也有负值,说明源区物质既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也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显生宙以来,εHf(t)值绝大多数为负值,且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以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年龄为主,说明显生宙以来的岩浆活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生地壳的熔融和再造,直接来源于亏损地幔的新生地壳物质很少。2.1-1.1Ga是华夏地块地壳生长的主要阶段,此阶段形成的物质构成现今华夏地块全部地壳物质的80%以上。

李小聪,王安东,万建军,李全忠,林乐夫[3](2016)在《赣江流域(南昌段)水系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来自锆石U-Pb同位素证据的约束》文中提出赣江为长江八大支流之一,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为研究赣江水系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赣江河流(南昌段)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研究。对3个河砂样品中的140颗碎屑锆石进行了测试,获得有效测试点123个。测试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主要有7个年龄段,分别是134197 Ma、221290 Ma、386484 Ma、520625 Ma、727895 Ma、9801 110 Ma、2 5022 861 Ma。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年龄区间分别与已知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时间相对应(燕山运动、印支-海西运动、加里东运动、晋宁运动、吕梁运动)。大多数锆石颗粒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且Th/U>0.4,表明这些锆石多为岩浆成因。通过对赣江流域及周边各个地区的年代学对比研究揭示:年龄段为134197 Ma的锆石大部分来自赣中南—闽西—粤北地区;221290 Ma的印支期锆石主要来自赣南地区,而海西期的锆石来自赣中、九岭地区;386484 Ma的锆石主要来自赣中南地区,少量来自赣西北;520625 Ma的锆石可初步判断来自赣南地区;727895 Ma的锆石主要来自赣北江南造山带附近的九岭地区;9801 110 Ma和25022 861 Ma的锆石主要来自华夏地块腹地的赣南—粤北地区。因此,赣江水系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可以有效地限定赣江流域的主要物质来源。

王佳玲[4](2014)在《江西南部早白垩世流纹岩—粗面岩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研究表明江西南部晚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发育,形成了下、中、上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岩石组合的火山岩系。中火山岩系分布在版石盆地、蔡坊盆地和三百山盆地,以“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为特征。据岩性岩相特征,中火山岩系归于武夷群,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可划分出上、中、下三个岩石地层单位,下部以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夹酸性火山岩为主,称为双峰岭组;中部以流纹岩、粗面岩等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称为鹅湖岭组,上部以杂色砾岩、砂岩、页岩夹酸性火山岩,称之为石溪组。武夷群流纹岩在TAS图上落入亚碱性系列流纹岩类范围,在K2O-Na2O图解上落入高钾质范围,在K2O/Na2O-SiO2图解中落入钙碱性系列,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流纹岩具有高硅、高钾、高碱,低铝、贫钠、钙、镁的特征。ACNK为0.931.21(平均1.01),在A/NKC-A/NK关系图上,大多数落入准铝质范围,少量落入过铝质范围,属准铝质至过铝质系列岩石。流纹岩稀土总量高,为212253×10-6(平均262×10-6),轻稀土明显富集,LREE/HREE为8.6013.4(平均10.4)。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为8.6815.7(平均11.5),稀土配分曲线上存在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Th、U、K)及LREE,亏损Ba、Sr、Ti、P、Ta、Nb等,与典型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相似。较高的Rb、Th含量都显示岩石具有过铝质的特征,Rb为173×10-6274×10-6(平均207×10-6),Th为20.3×10-624.9×10-6(平均21.8×10-6),在SiO2-P2O5,Th-Rb、Y-Rb关系图解中表现出S型花岗岩的演化趋势。在SiO2-A12O3图解中,源岩表现为变质沉积岩;在(La/Yb)N/δEu图解中,落入壳源范围;在Rb/Sr-Rb/Ba图解中,流纹岩大多数落入砂碎屑岩区,个别落入泥质岩区;在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中,流纹岩与上地壳成因的白面石盆地流纹岩、桂西南流纹岩元素对比值相近;在Isr-εNd图解中,流纹岩与上地壳成因的白面石盆地流纹岩、桂西南流纹岩、相山邹家山矿床赋矿围岩投点范围相近,明显区别于下地壳成因的辽西义县大兴庄组流纹岩;流纹岩TDM2较高,为15421581Ma(平均1553Ma);在(206Pb/204Pb)i-(207Pb/204Pb)i和(206Pb/204Pb)i-(208Pb/204Pb)i图解中也落入上地壳成因范围。流纹岩具有较高的δ18O值(9.83‰10.87‰,平均10.28‰),指示来源较浅。武夷群粗面岩在TAS图上全部落入碱性系列粗面岩范围内。具有富钾、富碱、高铝,贫钠、钙、镁的特征。A/CNK为0.911.06(平均0.97),在A/NKC-A/NK关系图上,样品大多数投影在亚碱性准铝质区,个别投在弱过铝质区,属于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系列。粗面岩稀土总量较流纹岩略低,∑REE=200×10-6227×10-6(平均214×10-6),轻稀土明显富集型,LREE/HREE=9.5014.1(平均为12.2)。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为13.018.6(平均为15.1)。稀土配分曲线图上,具有明显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Th、U、K)及LREE,亏损P、Ti、Ta、Nb等,也显示陆壳源区特征。粗面岩的稀土配分曲线、微量元素蛛网图曲线型式与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形成赣南黄埠正长岩、赣南塔背正长岩明显不同,与加厚陆壳下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辽西义县建昌粗面岩一致,有别于壳幔混合形成的浙江黄岩望海岗正长岩。在SiO2-A12O3图解中,粗面岩样品位于贫水玄武岩附近;在(La/Yb)N/δEu图解中,粗面岩部分落入壳源区,部分落入壳幔源区,指示可能有幔源物质加入;在Rb/Sr-Rb/Ba图解中,粗面岩全部落入碎屑岩区;在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中,粗面岩与下地壳成因的大别山花岗岩、辽西义县流纹岩元素对比值相近;在Isr-εNd图解中靠近玄武质下地壳成因的大长沙盆地粗面岩,明显区别于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的赣南黄埠、塔背正长岩范围;粗面岩的TDM2较流纹岩更低,为14621476Ma(平均1472Ma),可能为新生玄武质下地壳来源;(206Pb/204Pb)i-(207Pb/204Pb)i和(206Pb/204Pb)i-(208Pb/204Pb)i图解中,落入上地壳成因范围。粗面岩δ18O值较流纹岩更低,为6.28‰7.91‰(平均7.23‰),指示来源更深。流纹岩与粗面岩在La/Sm-La、La/Yb-Yb、ISr-SiO2、εNd(t)-SiO2图解中基本平行于部分熔融趋势线,表明部分熔融为其主要形成机制。流纹岩和粗面岩的K2O/Na2O、Al2O3/TiO2、K2O/TiO2、K2O/P2O5及CaO/Na2O等比值存在明显差异,主、微量元素哈克图解中,除TFeO、MnO、ALK、K2O、Ba等元素演化趋势呈一定的连续性,其他元素的演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流纹岩与粗面岩具有不同物质来源,流纹岩也非粗面岩进一步结晶分异形成。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主体表现出上地壳成因特征,但存在部分下地壳成因特征;粗面岩主要表现出下地壳成因特征,同位素示踪显示出上地壳特征,说明流纹岩来源上地壳部分熔融;粗面岩来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两者形成岩浆房相互靠近,物源成分可能发生相互交换。流纹岩、粗面岩在Al2O3-SiO2、TFeO/(TFeO+MgO)-SiO2、TFeO-MgO、(TFeO+MgO)-CaO、R1-R2、Rb-(Nb+Yb)及Nb-Y等判别图上,大多数落入拉张构造环境,部分落入挤压构造环境,结合华南晚侏罗世发生大量挤压的地质事实,推断流纹岩、粗面岩应属于强烈挤压背景后的拉张构造环境。综上所述,江西南部武夷群流纹岩加厚地壳背景下,拉张构造环境时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粗面岩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刘伟[5](2014)在《赣南超基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构造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夷-云开造山带(或称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是我国东南部早古代形成的板内造山带,是东亚地区重要的造山带,它与欧洲加里东期造山作用基本相同,代表了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武夷-云开造山带经历了同造山和后造山作用,其显着的的特征是造山带内发育大量的同造山和后造山花岗岩和高级变质岩,而同造山或后造山的基性-超基性火成岩少之又少。超基性岩源于地幔,蕴含着丰富的幔源信息,有助于认识、理解源区物质性质、造山带壳-幔相互作用以及造山带演化过程和区域动力学背景,其所蕴含的年代学信息,对恢复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时间约束。赣南超基性侵入岩位于武夷-云开造山带东段北缘,出露于松树塘和乌石头两地。松树塘超基性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蛇纹岩(原岩为橄榄岩)、蛇纹石单辉橄榄岩、蛇纹石化橄榄二辉岩和角闪石岩;乌石头超基性侵入岩岩石类型为蛇纹石化单辉橄榄岩和角闪橄榄岩。首次对松树塘蛇纹岩、橄榄二辉岩、单辉橄榄岩和乌石头单辉橄榄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的结晶年龄分别为437.8±2.1 Ma、437.3±2.2 Ma、437.6±2.2 Ma和437.5±2.3 Ma,与广泛分布的后造山期长英质岩浆岩(440 Ma-415 Ma)同期,与邻区茶园山组基性-中性火山岩年龄基本一致(435 Ma),代表了武夷-云开造山带加里东期一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同时为后造山伸展垮塌的形成时限提供了制约。松树塘和乌石头两地的超基性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岩石具有低的Si02(分别为38.87%~43.97%和33.25%~46.08%)和TiO2(分别为0.24%~0.47%和0.07%~0.12%)含量,高的MgO含量(分别为16.37%~25.85%和26.18%~30.12%),属拉斑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并有Eu的负异常,表现出轻稀土略向右倾的配分模式。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Th、U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等)亏损,并相对富集Cr和Ni。较高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和低的εNd(t)值(松树塘超基性岩:(87Sr/86sr)i=0.70435~0.70753,εNd(t)=-8.30~-9.20;乌石头超基性岩(87Sr/86Sr)i=0.71336~0.71463,εNd(t)=-5.42),以及锆石εHf(t)值均为负值(分别为-2.56~-10.93和-5.18~-8.17),且两阶段模式年龄远大于其形成年龄,显示具有富集岩石圈地幔的特征,而Sr-Nd同位素区域对比研究表明,早古生代华南存在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微量元素特征及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岩浆可能来源于受早期俯冲组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含尖晶石橄榄岩)源区。松树塘和乌石头两地超基性岩石较低的Si02,较高的Mg0和Cr、Ni含量,同时Nb/U-SiO2/MgO和Nb/La-MgO没有相关性,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受地壳混染作用有限。Mg0与TFe2O3、Al2O3、TiO2、CaO、P2O5以及Cr、Ni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表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以单斜辉石和橄榄石为主的结晶分异作用。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并结合造山带山根拆沉模型,赣南超基性侵入岩可能是武夷-云开造山带后造山期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隆,早期被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含尖晶石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其中软流圈上隆的加热作用,潜在的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以及造山带伸展垮塌区域减压作用,可能导致造山带周围广泛分布的后造山期花岗岩的形成。

邓中林,黄继春,廖示庭,刘辉东,张忠进,郭良[6](2011)在《粤北韶关-连平地区1∶25万区调主要成果与进展》文中提出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方面对粤北韶关-连平地区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了沉积地层的古地理环境,确定出晚古生代两个同期异相的沉积堆积区,并从"兴梅混合岩田"中解体出早中元古代桃溪岩组。通过锆石U-Pb定年,重新厘定志留纪不同侵入期次的花岗岩。对分布于粤赣边界细坳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进行锆石岩相学与年代学研究,获取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742.3±9.3 M,反映研究区内存在晚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浆的侵入事件。研究认为四会-吴川断裂带自四会-清新一带进入研究区,与英德-始兴断裂组相接,并形成宽大的硅化岩带。将大东山-贵东复式岩体解体为17个时代岩性单位,认为不同侵入期次的侵入岩中以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W、Sn含量为最高,是作为钨锡及多金属的主要含矿载体。

王丽娟,于津海,O’Reilly S.Y.,Griffin W.L.,孙涛,魏震洋,舒良树,蒋少涌[7](2008)在《华夏南部可能存在Grenville期造山作用:来自基底变质岩中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信息》文中指出对华夏地块南部粤中增城和赣南鹤仔3个基底变质岩的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原岩都是形成于晚新元古代的沉积岩.3个变质沉积岩都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1.0~0.9Ga)的碎屑物质组成,并混有少量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中晚期(0.8~0.6Ga)的碎屑物,说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一个遭受过Gondwana大陆聚合事件影响的Grenville期造山带.碎屑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显示这些Grenville期锆石可能是造山旋回早期形成的弧与古老大陆碰撞产生的岩浆结晶的.结合华夏地块其他地区~1.0Ga年龄锆石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本文认为华夏地块的南缘很可能曾经存在或者极其靠近一个Grenville期的造山带.而这期造山作用的时代与东印度以及东南极的Grenville造山带一致,且同样受到Gondwana大陆聚合事件的影响.因此,从Rodinia超大陆裂解到Gondwana超大陆聚合期间,华南地块很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部而与东印度和东南极相邻.

罗春林,刘春根,谢明明[8](2003)在《赣南早元古代中深变质岩地层时代及构造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发育在赣南地区的寻乌岩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归属寒武纪。在1∶5万小江图组区调工作中,通过岩石地层、变质变形构造特征及侵位于其中的片麻状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地质学研究,将其时代重新厘定为古元古代。这一认识为探讨华夏古陆结晶基底及华南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谢明明,刘春根,李珊[9](2001)在《赣南安远下坑仔岩体地质特征及锆石Pb-Pb法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文中指出赣南安远下坑仔岩体,前人将其划归为九曲—孔带混合岩带中的混合岩,在进行1∶5万鹤仔圩、隘高圩幅区调工作中,通过对其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认下坑仔岩体为岩浆结晶成因;成岩环境为板块碰撞抬升造山过程、岛弧或者活动陆缘的环境。根据在其中获取的结晶锆石Pb-Pb同位素年龄值996±29Ma,认为其成岩时代属晋宁期,这一结论对赣南地区古老结晶基底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刘邦秀,李永明[10](2001)在《江西省“九五”期间1∶5万区调工作主要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介绍了江西省“九五”期间1∶5万区调工作在变质岩及地层、侵入岩、地质构造、填图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二、安远县鹤仔地区发现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岩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远县鹤仔地区发现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岩群(论文提纲范文)

(1)粤北白沙地区晚侏罗世高分异Ⅰ型细粒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岩体特征与样品描述
3 分析方法
4 分析结果
    4.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 锆石U-Pb定年结果
    4.3 Lu-Hf原位分析
5 讨论
    5.1 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5.2 岩石成因
    5.3 岩浆源区
    5.4 构造环境
6 结论

(2)赣江下游南昌段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1.2 现代河流碎屑锆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 2 赣江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述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扬子地块
    2.2.2 江南造山带
    2.2.3 华夏地块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方法
3.1 野外地质样品采集
3.2 样品处理与测试
    3.2.1 锆石靶制作与U-Pb年龄测定
    3.2.2 Lu-Hf同位素分析 4 分析结果
4.1 赣江河流碎屑锆石特征
4.2 赣江河流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
4.3 赣江河流碎屑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 5 讨论
5.1 赣江河流碎屑锆石物质来源
    5.1.1 134-197Ma年龄段
    5.1.2 221-290Ma年龄段
    5.1.3 386-484Ma年龄段
    5.1.4 520-625Ma年龄段
    5.1.5 727-895Ma年龄段
    5.1.6 980-1110Ma年龄段
    5.1.7 2502-2861Ma年龄段
5.2 赣江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地质意义
5.3 区域地壳演化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赣江流域(南昌段)水系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来自锆石U-Pb同位素证据的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地质概况与样品来源
2样品制备与分析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测试结果
        3.1.1锆石特征
        3.1.2锆石年代学结果
    3.2赣江流域沉积物来源讨论
        3.2.1年龄为134~197 Ma
        3.2.2年龄为221~290 Ma
        3.2.3年龄为386~484 Ma
        3.2.4年龄为520~625 Ma
        3.2.5年龄为727~895 Ma
        3.2.6年龄为980~1 110 Ma
        3.2.7年龄为2 502~2 861 Ma
    3.3赣江河流沉积物U-Pb年龄的地质意义
4结论

(4)江西南部早白垩世流纹岩—粗面岩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前印支构造阶段
    1.2 印支构造阶段
    1.3 燕山构造阶段
        1.3.1 早燕山构造亚阶段(205Ma~130Ma)
        1.3.2 晚燕山构造亚阶段(130Ma~65Ma)
    1.4 喜山构造阶段
2 盆地特征与岩石地层单位
    2.1 盆地特征
        2.1.1 版石盆地
        2.1.2 蔡坊盆地
        2.1.3 三百山盆地
    2.2 代表性剖面简介
    2.3 岩石地层划分与时代归属
3 岩石学特征
    3.1 岩相学特征
    3.2 岩石化学特征
        3.2.1 描述性的类型划分
        3.2.2 成因类型划分
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 分析方法
    4.2 主量元素特征
    4.3 稀土元素特征
    4.4 微量元素特征
    4.5 同位素
        4.5.1 Sr、Nd同位素
        4.5.2 Pb同位素
        4.5.3 O同位素
5 岩石成因探讨
    5.1 流纹岩与粗面岩的成因研究进展
    5.2 流纹岩与粗面岩的成因关系
    5.3 物质来源
        5.3.1 主元素示踪
        5.3.2 微量元素示踪
        5.3.3 Pb同位素示踪
        5.3.4 Sr-Nd-O同位素示踪
    5.4 构造环境分析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赣南超基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武夷-云开造山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2 赣南超基性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案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2.1 侵入岩
        2.2.2 火山岩
    §2.3 区域构造变形特征
第三章 赣南超基性侵入岩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3.1 松树塘超基性侵入岩地质特征
    §3.2 松树塘超基性侵入岩岩石学特征
    §3.3 乌石头超基性侵入岩地质特征
    §3.4 乌石头超基性侵入岩岩石学特征
第四章 赣南超基性侵入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4.1 同位素年代学
        4.1.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1.2 锆石LA-ICPMS定年
        4.1.3 锆石Hf同位素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0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2.1 主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
        4.2.3 Sr-Nd同位素
第五章 赣南超基性侵入岩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
    §5.1 蚀变作用
    §5.2 分离结晶作用
    §5.3 同化混染
    §5.4 源区性质
    §5.5 构造背景
第六章 赣南超基性侵入岩地质构造意义
第七章 结论和存在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6)粤北韶关-连平地区1∶25万区调主要成果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层学研究
2 侵入岩研究
3 构造地质
4 大东山-贵东构造岩浆岩带年代学与含矿性
5 火山岩构造环境

(7)华夏南部可能存在Grenville期造山作用:来自基底变质岩中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 样品特征
3 分析技术
4 锆石BSE图像及成分
5 锆石U-Pb定年结果
6 锆石Hf同位素
7 讨论
    7.1 华夏地块Grenville期的造山作用
    7.2 对华南在Rodinia超大陆位置的指示
8 结论

(8)赣南早元古代中深变质岩地层时代及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岩石地层特征
2 岩性组合及变形变质特征
3 沉积环境探讨
4 成岩时代
5 地质意义

(9)赣南安远下坑仔岩体地质特征及锆石Pb-Pb法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岩体地质特征
2 岩石学特征
3 岩石化学特征
4 样品的测试方法与结果
5 地质意义及讨论

(10)江西省“九五”期间1∶5万区调工作主要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变质地层的新进展
2 区域地层的新进展
3 侵入岩填图的新进展
4 地质构造的新进展
5 其它方面的新进展

四、安远县鹤仔地区发现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岩群(论文参考文献)

  • [1]粤北白沙地区晚侏罗世高分异Ⅰ型细粒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黄孔文,郭敏,林杰春,胡启锋,王邱春,汤珂,周晗,黄一栩. 矿床地质, 2020(05)
  • [2]赣江下游南昌段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 李小聪. 东华理工大学, 2017(12)
  • [3]赣江流域(南昌段)水系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来自锆石U-Pb同位素证据的约束[J]. 李小聪,王安东,万建军,李全忠,林乐夫. 现代地质, 2016(03)
  • [4]江西南部早白垩世流纹岩—粗面岩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D]. 王佳玲. 东华理工大学, 2014(07)
  • [5]赣南超基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构造意义[D]. 刘伟. 中国地质大学, 2014(04)
  • [6]粤北韶关-连平地区1∶25万区调主要成果与进展[J]. 邓中林,黄继春,廖示庭,刘辉东,张忠进,郭良.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1(04)
  • [7]华夏南部可能存在Grenville期造山作用:来自基底变质岩中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信息[J]. 王丽娟,于津海,O’Reilly S.Y.,Griffin W.L.,孙涛,魏震洋,舒良树,蒋少涌. 科学通报, 2008(14)
  • [8]赣南早元古代中深变质岩地层时代及构造意义[J]. 罗春林,刘春根,谢明明.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04)
  • [9]赣南安远下坑仔岩体地质特征及锆石Pb-Pb法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J]. 谢明明,刘春根,李珊. 江西地质, 2001(04)
  • [10]江西省“九五”期间1∶5万区调工作主要进展[J]. 刘邦秀,李永明. 江西地质, 2001(03)

标签:;  ;  ;  ;  

安源县鹤寨地区发现中元古代片麻岩样花岗岩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