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假单胞菌一新品种及栽培技术

巨假单胞菌一新品种及栽培技术

一、菌类新品种大球盖菇及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戴天放,裘源春,樊秀兰,欧阳冬梅,麻福芳,徐光耀[1](2021)在《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江西食用菌种类的产量结构、种类特性结构、产业地域分布结构、生产模式结构、产业链结构5个方面的现状,指出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存在供给侧结构不完善,大宗菇类供给过剩与珍稀菇类供给不足并存;产业链结构失调,融合欠缺;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效应低下等问题。应从调结构、优化品种构成,降成本、增强产业活力,补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加以优化。

方国平,汪永奇[2](2021)在《开化县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开化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和优势,指出尚存在市场与政策导向制约;种类单一,产业转型难,新技术推广薄弱;生产规模不稳定;技术队伍落后,技术创新力不强;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要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科技攻关和科研推广队伍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强菌文化宣传,打造名优品牌;加强食用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对策措施。

刘娟,闵冬青,唐可兰,许佩,邓朴,唐昌林[3](2021)在《大球盖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指出综述了大球盖菇在品种资源、栽培模式、对线虫的抑制作用、药理活性物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大球盖菇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并提出了今后大球盖菇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大球盖菇的栽培推广和科研提供参考。

中国食用菌协会[4](2021)在《2019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文中指出据我会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宁夏、青海、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区)的统计调查,2019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 933.87万吨(鲜品,下同),比2018年3 789.03万吨增长了3%,2019年产值3 126.67亿元,比2018年2 938.78亿元增长6%。

卫彩红[5](2021)在《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目前,阿拉尔垦区林果业生产面积大,而单价相对往年较低。从增加单位面积增收人为出发点,发展林下经济,为职工增收致富拓展新路径。本试验以新疆阿拉尔垦区的三种果树下种植两种食用菌为题材,分析比较食用菌的发育和产量,果品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种植食用菌后果树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鸡腿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从覆土到现菌丝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10d、12d、12d,其菌丝生长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枣树>核桃树>梨树;从覆土至现蕾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48d、40d、44d,故其现蕾时间由早至晚顺序为,梨树>核桃树>枣树;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208%,41.04%,68.18%,其单菇重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23.09g,14.62g,28.16g,产量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种植分别为6kg/m2,21.3kg/m2,3kg/m2,鸡腿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的产量按多至少顺序依次为:枣树>核桃树>梨树。(2)大球盖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从覆土至现菌丝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24d,16d,17d,故其菌丝生长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梨树>核桃树>枣树;从覆土至现蕾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56d,65d,68d,故其现蕾时间由早至晚为,枣树>梨树>核桃树;大球盖菇的生物转化率,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3.33%,9.40%,5.55%,其单菇重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46.4g,212.3g,130.4g,产量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20kg/m2,0.85kg/m2,0.5kg/m2,故大球盖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的产量按多至少顺序依次为:枣树>梨树>核桃树。(3)果园种植鸡腿菇后,对果树的生长量均有促进作用。枣树下种植鸡腿菇后其枣树的一年生枝长降低,一年生枝粗、主枝粗、干周、干粗均由增加趋势,分别为五个指标74.28cm(降低3.10%)、1.58cm(增加96.69%)、4.84cm(增加95.00%)、27.67cm(增加25.77%)、8.06cm(增加22.87%);梨树下种植鸡腿菇后,梨树的果枝的五个生长指标均呈增加趋势,分别为76.92cm、0.77cm、10.75cm、74cm、21.00cm,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2.74%、23.57%、43.33%、12.12%、10.53%;核桃树下种植鸡腿菇后,核桃树的生长量指标有增加,有减少,各个指标分别为31.80cm(增加18.44%)、0.82cm(减少17.97%)、7.09cm(减少0.14%)、78.00cm(增加34.48%)、23.00cm(增加12.20%)故种植鸡腿菇后的三种果树生长量从大到小次序为:梨树>枣树>核桃树;(4)种植大球盖菇后,对果树的生长有部分抑制作用。枣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后枣树的一年生枝长增加趋势,其余指标一年生枝粗,主枝粗,干周,干粗均呈降低趋势。五个指标的生长量和增幅分别为65.81cm(0.94%),0.8908cm(12.71%),3.44cm(20.84%),23.67cm(6.9%),7.12cm(9.00%);梨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后,干周长、干粗要高于对照外,其余都比对照小,55.78cm(18.37%),0.5922cm(6.49%),6.49cm(13.53%),71.93cm(24.02%),22.17cm(18.063%);核桃树的枝粗和干周增加,其余指标都降低,20.08cm(25.21%),0.6825cm(31.87%),8.2cm(15.79%),62cm(6.90%),19.7cm(3.90%)。种植大球盖菇后,三种果树生长量对比顺序为:梨树>枣树>核桃树。(5)在三种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和大球盖菇对果树产量的影响:种植鸡腿菇后的三种果树产量有变化,与对照相比,枣树亩产868.09kg,减产0.75%,梨树亩产3210.55kg,增产5.25%,核桃树亩产311.38kg,减产4.68%。三种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对梨树有增产作用,但对枣树和核桃树产量有所降低。(6)种植大球盖菇后的三种果树产量均降低,与对照相比,枣树亩产833.11kg,减产4.75%,梨树亩产3208.86kg,与对照相比,减产3.36%,核桃树下产量303.21kg,减产7.18%。总体种植大球盖菇后三种果树的产量均出现降低现象。(7)在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对果实品质存在影响:a.使红枣树果实的含糖量下降,121.89mg/100g(10.94%),果实的含水量增加,54.25%(2.05%),果实的可食率增加,94.62%(0.79%),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48(5.71%),制干率降低,45.75%(2.33%);b.使梨树果实的单果重增加,92.13g(5.71%),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06(3.77%),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1.5%(15.91%),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44.47mg/100g(7.62%),果实的硬度降低,156.95g/cm2(8.46%),可改善梨的品质。(8)在果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对果实品质存在影响:a.使红枣树果实的含糖量下降,121.89mg/100g(10.94%),使果实的含水量降低57.03%(7.28%),果实的可食率增加,92.30%(2.26),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43(2.14%);b.使梨树果实的单果重降低,90.37g(4.65%),果实的纵横径之比降低,0.97(97.98%),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降低,10.44%(9.22%),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41.81mg/100g(0.29%),果实的硬度降低,158.02g/cm2(2.93%)。(9)在核桃树下种植鸡腿菇和大球盖菇后,使核桃树果实的出仁率和干果重降低分别为64%(1.54%),10.32g(4.71%),果实的壳厚降低,2.29mm(11.92%),果实的青果重增加,58.92g(0.36%),果实的粗脂肪的含量降低,64.14%(4.88%)。(10)在果树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呈增加的趋势,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都有所增加。果园种植鸡腿菇后,枣园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降低,数量分别为48.67cfu/g(增加17.98%)、7.25cfu/g(减少64.20%)有效促进土壤微环境;梨园土壤中放线菌减少,细菌的数量增加,数量分别为27cfu/g(减少33.74%),31.33cfu/g(增加172.48%),有效改善土壤微环境;核桃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均降低,数量分别为30.59cfu/g(减少79.19%)、6.92cfu/g(减少50.57%)。(11)果园种植大球盖菇,枣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均呈增多趋势,数量分别为45.09cfu/g(增加9.3%)、25.67cfu/g(增加26.74%);梨园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多,细菌数量减少,数量分别为38.17cfu/g(增加445.28%)、69.08cfu/g(减少53.01%);核桃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均增多,数量分别为14.08cfu/g(增加53.01%)、14.08cfu/g(增加0.61%)。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三种果树中,梨树下种植大球盖菇比较合适,枣树下种植鸡腿菇比较合适。鸡腿菇更适合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中种植,鸡腿菇的产量要高于大球盖菇的产量。

鲍大鹏,谢宝贵[6](2020)在《我国食用菌遗传学中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文中提出食用菌遗传学主要是研究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变化、传递和作用规律的科学,广义的食用菌遗传学还包括种质资源的育种价值评价和种质创新方法的研究。食用菌遗传学是食用菌学科体系的基石和核心,食用菌遗传学的科研成果和理论创新可以为食用菌其他学科(如育种学、生理学和栽培学)的发

吴雪[7](2020)在《林下食用菌栽培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认为林下食用菌是林下经济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实现林下食用菌的高效栽培,在节约土地的同时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依据我国目前林下食用菌栽培的实际情况,剖析林下食用菌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从区域布局、融资渠道、技术支持、人才培养、龙头企业打造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食用菌产业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提供参考。

胡思[8](2019)在《大球盖菇菇粉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其产品开发》文中指出由于新鲜大球盖菇的货架期短,制约了大球盖菇产业的发展。本文以新鲜大球盖菇为原料,研究大球盖菇粉的制备工艺,讨论了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的滋味物质和风味成分的影响,优化了热风干燥制备大球盖菇粉的工艺,并对大球盖菇粉在方便汤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滋味物质和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分别对大球盖菇进行干制处理,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大球盖菇粉中有机酸、鲜味氨基酸、呈鲜核苷酸及总5’-核苷酸含量最高,热风干燥大球盖菇粉中总游离氨基酸、甜味、苦味、无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呈味核苷酸(5’-CMP和5’-GMP)的含量最高。微波、冷冻和热风干燥制备的菇粉中EUC值分别为159.50 g MSG/100 g、177.00 g MSG/100 g和229.87g MSG/100 g。采用GC-MS对三种干制大球盖菇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热风、微波和冷冻干燥大球盖菇中分别检出35、26和27种挥发性成分,三种干燥方式大球盖菇风味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可准确区分不同干燥方式的大球盖菇样品在滋味和气味上存在的显着差异。2. 大球盖菇粉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特性的研究采用热风干燥制备大球盖菇粉时,进行适当化学护色可提高干制菇片的色泽,大球盖菇适宜的护色液配方是:亚硫酸钠0.1%,柠檬酸0.3%。干燥温度、蘑菇切片厚度和装载量对大球盖菇粉的色泽有显着影响,其中干燥温度对色度影响最为显着。大球盖菇粉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热风干燥温度50℃,大球盖菇切片厚度4 mm,装载量2 kg/m2,干燥时间8 h。3. 大球盖菇粉在方便汤料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大球盖方便汤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大球盖菇粉添加量14%,植脂末添加量25%,食盐添加量5%,鲜味剂添加量1%,麦芽糊精添加量为9%。该配方制备的汤料复水性、分散性、稳定性和溶解性较好。利用GC-MS检测到大球盖菇方便汤料中共有3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

刘倩[9](2019)在《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结构、行为及绩效分析》文中指出山东省是中国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生产不仅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何整合食用菌产业结构、规范食用菌生产户行为、提高食用菌产业绩效,成为食用菌产业亟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议题。本文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经典范式,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食用菌生产户特征、食用菌生产户横向合作程度、食用菌种植效益与效率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山东省食用菌生产仍然处于小规模分散种植阶段,空间布局市场集中度高、产品同质化严重、贸易壁垒高、产业扶持政策匮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生产户生存能力的提升。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应对市场竞争,部分食用菌生产户选择参与横向合作。从山东省17地市的249份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参与横向合作的生产户比例为34.94%,大部分参与合作社的年限主要集中在4-10年,生产户在获取菌棒和参与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化程度比较高。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参与横向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样本生产户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食用菌年产量、种植年限、专业化程度以及入社对增加收入的认知对生产户参与横向合作意愿的影响较为显着。对参与横向合作的生产户与独立经营的生产户的成本、收益水平和成本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参与横向合作的生产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绩效高于独立经营的生产户;利用DEA数据包络法,对平菇生产户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平菇生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轻微无效,规模效率较为有效;参与横向合作的生产户技术效率均值较高,行为绩效优于独立经营的生产户。为优化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组织结构,改善食用菌生产户行为,提高食用菌生产户的经营绩效,需要规范食用菌生产户种植管理行为,提升食用菌种植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合作组织,提高食用菌生产户的组织化程度;强化政府职能落实,改善食用菌产业组织政策环境。

曾先富,李昕竺,熊维全[10](2017)在《利用花木(果)林空间,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文中认为阐述了林下食用菌的发展优势和成都市林下食用菌发展前景,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和发展模式探讨,提出成都市林下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建议。

二、菌类新品种大球盖菇及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菌类新品种大球盖菇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食用菌产业结构概况
2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分析
    2.1 江西食用菌种类产量结构
    2.2 江西食用菌种类特性结构
    2.3 江西食用菌产业地域分布结构
    2.4 江西食用菌生产模式结构
    2.5 江西食用菌产业链结构
3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供给侧结构缺陷
    3.2 产业链结构失调产业融合欠缺
    3.3 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效应低下
4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对策
    4.1 调结构优化品种构成
    4.2 降成本增强产业活力
    4.3 补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
        4.3.1 补经营主体的短板
        4.3.2 补品牌建设的短板
        4.3.3 补“三产”融合的短板
5 结论

(2)开化县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历程
    1.2 产业发展概况
    1.3 产业优势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受市场与政策导向因素制约
    2.2 产业转型难,新技术推广不力
    2.3 制约因素多,生产规模不稳定
    2.4 技术队伍建设滞后,创新力不足
    2.5 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效应不显着
3 解决问题的途径
    3.1 政策支持
    3.2 加强科研推广队伍建设,开展科技攻关
    3.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3.4 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
    3.5 加大菌文化宣传,打造名优品牌
    3.6 加强食用菌资源的综合利用

(3)大球盖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球盖菇的形态特征与生活条件
    1.1 形态特征
    1.2 生活条件
2 大球盖菇品种资源研究
3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
    3.1 秸秆露地栽培
    3.2 林下栽培
4 大球盖菇对线虫的抑制作用
5 大球盖菇的药理活性物质
    5.1 大球盖菇多糖
    5.2 甾体化合物
    5.3 其他活性物质
6 大球盖菇栽培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6.1 经济效益
    6.2 生态效益
        6.2.1 消化秸秆
        6.2.2 降解污染物
7 展 望

(4)2019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产量分布
2 产值分析
3 品种分析
4“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情况
5 出口情况

(5)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概况
        1.2.2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栽培模式
        1.2.3 国外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概况
    1.3 林下食用菌研究现状
        1.3.1 林下食用菌菌种及栽培模式的选择
        1.3.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1.3.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果树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1.3.4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食用菌的研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试验仪器、药品和配方
        2.4.1 仪器
        2.4.2 药品
        2.4.3 试剂和配方
    2.5 试验指标的测定
        2.5.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食用菌生量及产量的影响
        2.5.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5.3 食用菌的土壤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
    2.7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果树对食用菌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
        3.1.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土壤温度差异分析
        3.1.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子实体生长时间及产量分析
    3.2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生长量的比较
        3.2.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产量的比较
        3.2.3 枣树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3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3.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的物理性状的差异分析
        3.3.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3.3.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分析
第4章 讨论和结论
    4.1 讨论
        4.1.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果树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研究
        4.1.2 林下种植食用菌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4.1.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对土壤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林下食用菌栽培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下栽培食用菌的分类
    1.1 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
    1.2 林下栽培食用菌菌种筛选
2 林下食用菌栽培现状
    2.1 林下食用菌栽培模式分析
        2.1.1 地表栽培
        2.1.2 覆土栽培
        2.1.3 林下食用菌栽培
        2.1.4 林下食用菌接种栽培
    2.2 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
        2.2.1 温度、湿度管理
        2.2.2 病虫害管理
        2.2.3 采摘、储存和运送
3 我国林下食用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林下食用菌产业规划未成规模
    3.2 场地基础设施较差
    3.3 栽培技术缺少相应标准和规范
    3.4 现代化管理组织程度低
4 林下食用菌未来发展建议
    4.1 因地制宜且合理布局
    4.2 加强政府政策扶持
    4.3 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4.4 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8)大球盖菇菇粉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其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大球盖菇的研究进展
        1.1 大球盖菇的介绍
        1.2 大球盖菇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1.3 大球盖菇的加工现状
    2 食用菌非挥发性滋味物质的研究
        2.1 有机酸
        2.2 游离氨基酸
        2.3 5'-核苷酸
    3 果蔬粉的研究进展
        3.1 果蔬粉的特点及其应用
        3.2 果蔬粉的主要加工方法
    4 研究意义和内容
        4.1 研究意义
        4.2 研究内容
        4.3 创新点
        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滋味物质和风味成分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与方法
        2.3.1 原料预处理
        2.3.2 热风干燥制作大球盖菇粉
        2.3.3 真空冷冻干燥制作大球盖菇粉
        2.3.4 微波干燥制作大球盖菇粉
        2.3.5 非挥发性滋味成分测定
        2.3.6 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中滋味物质的影响
        3.1.1 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3.1.2 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1.3 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中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1.4 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中游离氨基酸滋味特征的影响
        3.1.5 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中5'-核苷酸的影响
        3.1.6 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等鲜浓度值的影响
        3.1.7 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大球盖菇的电子舌分析
        3.2 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大球盖菇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3.2.1 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大球盖菇的GC-MS分析
        3.2.2 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大球盖菇的电子鼻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第三章 大球盖菇粉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特性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与方法
        2.3.1 热风干燥制作大球盖菇粉
        2.3.2 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
        2.3.3 理化指标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大球盖菇粉加工工艺的确定
        3.1.1 干燥温度对大球盖菇粉干燥速率的影响
        3.1.2 干燥温度对大球盖菇粉色度的影响
        3.1.3 切片厚度对大球盖菇粉干燥速率的影响
        3.1.4 切片厚度对大球盖菇粉色度的影响
        3.1.5 装载量对大球盖菇粉干燥速率的影响
        3.1.6 装载量对大球盖菇粉色度的影响
        3.1.7 烫漂对大球盖菇粉色度的影响
        3.1.8 护色剂对大球盖菇粉色度的影响
        3.1.9 护色工艺的优化
        3.2 大球盖菇粉品质特性的研究
        3.2.1 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粉的水分和色度的影响
        3.2.2 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粉的密度和流动性的影响
        3.2.3 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粉的吸水性和吸油性的影响
        3.2.4 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粉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3.2.5 红外光谱分析
        3.2.6 颗粒粒径分析
        3.2.7 差示量热扫描分析
        3.2.8 扫描电镜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大球盖菇粉在方便汤料中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与方法
        2.3.1 工艺流程
        2.3.2 操作要点
        2.3.3 大球盖菇方便汤料配方优化实验
        2.3.4 大球盖菇方便汤料理化指标测定
        2.3.5 冲调后汤料感官品评标准
        2.3.6 大球盖菇方便汤料的风味成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球盖菇方便汤料配方单因素试验
        3.1.1 大球盖菇粉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
        3.1.2 植脂末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
        3.1.3 食盐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
        3.1.4 鲜味剂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
        3.1.5 麦芽糊精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
        3.2 大球盖菇方便汤料配方优化实验
        3.3 大球盖菇方便汤料理化指标
        3.3.1 大球盖菇方便汤料主要营养成分
        3.3.2 大球盖菇方便汤料理化特性
        3.4 大球盖菇方便汤料风味成分分析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结构、行为及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食用菌
        2.1.2 食用菌生产户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2.3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3 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结构分析
    3.1 食用菌生产户竞争环境分析
        3.1.1 产业扶持政策方面
        3.1.2 国际贸易方面
        3.1.3 产品差异化程度
        3.1.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 空间布局市场集中度
        3.2.1 产量布局
        3.2.2 品种布局
    3.3 食用菌规模化特征
    3.4 进入和退出壁垒
    3.5 本章小结
4 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行为分析
    4.1 食用菌生产户的生产行为
        4.1.1 种植品种选择行为
        4.1.2 生产要素投入行为
        4.1.3 技术选择行为
    4.2 食用菌生产户的销售行为
        4.2.1 销售行为的季节性和不确定性
        4.2.2 销售渠道选择和影响因素
    4.3 食用菌生产户横向合作行为
        4.3.1 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4.3.2 生产户之间横向合作行为关系
        4.3.3 食用菌生产户横向合作认知
        4.3.4 食用菌生产户横向合作意愿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经营绩效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食用菌生产户的成本收益分析
        5.2.1 食用菌生产户的生产成本分析
        5.2.2 食用菌生产户的成本收益率分析
    5.3 食用菌生产户的技术效率分析
        5.3.1 研究方法
        5.3.2 数据来源
        5.3.3 变量选取
        5.3.4 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5.3.5 不同产业组织形式下生产户技术效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优化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食用菌生产户行为,提升食用菌种植的层次和水平
        6.1.1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食用菌生产户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6.1.2 实行多元化经营,优化食用菌产品的产业结构
        6.1.3 发展食用菌规模种植,提高生产户种植收益
        6.1.4 完善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空间布局,切实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6.2 完善食用菌合作组织,提高食用菌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6.2.1 加大宣传培训,强化合作组织的业内认知
        6.2.2 合理掌握发展节奏,提高合作组织管理水平
        6.2.3 发挥食用菌合作组织的作用,逐步扩展其辐射范围
        6.2.4 改进合作社组织形式,完善监督机制
    6.3 强化政府职能落实,优化食用菌产业组织政策环境
        6.3.1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深入普及扶持政策内容
        6.3.2 完善政策的监督实施,进一步巩固政策扶持效果
        6.3.3 明确政府引导方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利用花木(果)林空间,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下食用菌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1.1 发展优势
        1.1.1 减少设施或土地租金投入, 降低生产成本
        1.1.2 食用菌错开
        1.1.3 建立循环生态链
        1.1.4 为生态农庄等增加科普、趣味和美味元素
    1.2 发展前景
        1.2.1 成都市的果林、花木林的面积与利用现状
        1.2.2 林下食用菌将成为成都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1.2.3 林下菌类的经济效益分析
        1.2.4 林下菌类的市场前景分析
2 相关技术创新及应用
    2.1 品种选择
    2.2 栽培技术创新应用
        2.2.1 培养料的配方优化
        2.2.2 适季播种
        2.2.3“温、湿、气、光”协同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2.4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2.2.5 节本增效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2.2.6 连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 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3.1 生产组织模式
    3.2 产业化发展模式
    3.3 品牌创建与产品认证
4 发展建议
    4.1 政策支持
        4.1.1 良种补贴
        4.1.2 农机补贴
        4.1.3 新技术试验示范
    4.2 产业化发展
    4.3 技术支撑, 组建创新团队

四、菌类新品种大球盖菇及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J]. 戴天放,裘源春,樊秀兰,欧阳冬梅,麻福芳,徐光耀. 中国食用菌, 2021(12)
  • [2]开化县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方国平,汪永奇. 食药用菌, 2021(05)
  • [3]大球盖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刘娟,闵冬青,唐可兰,许佩,邓朴,唐昌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21(06)
  • [4]2019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食用菌协会. 中国食用菌, 2021(06)
  • [5]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卫彩红. 塔里木大学, 2021(11)
  • [6]我国食用菌遗传学中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J]. 鲍大鹏,谢宝贵. 菌物学报, 2020(06)
  • [7]林下食用菌栽培现状及发展对策[J]. 吴雪. 中国食用菌, 2020(05)
  • [8]大球盖菇菇粉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其产品开发[D]. 胡思.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9]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结构、行为及绩效分析[D]. 刘倩.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10]利用花木(果)林空间,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J]. 曾先富,李昕竺,熊维全. 食用菌, 2017(06)

标签:;  ;  ;  ;  ;  

巨假单胞菌一新品种及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