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

鲶鱼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

一、胡子鲶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涛[1](2018)在《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蛋白质需求、肌肉品质及越冬生理生化变化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探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梭鱼(Liza haematocheila)蛋白质适宜需求量、肌肉品质及越冬生理生化变化,研究内容如下:试验一:选取健康无病、规格一致的梭鱼(83.80±0.70 g)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26%、28%、30%、32%的4组等脂饲料,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饲养90 d。结果表明:梭鱼形体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饲料系数无显着差异(P>0.05),增重率及存活率随蛋白水平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随蛋白水平上升呈上升趋势(P<0.05),白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结果显示,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对饲料中蛋白质适宜需求量为28%。试验二:利用常规方法对传统池塘养殖与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含肉率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比较,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含肉率、肌肉粗脂肪含量及粗灰分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蛋白质含量显着上升(P<0.05);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以及氨基酸总量无显着变化(P>0.05),丝氨酸含量显着上升(P<0.05);肌肉中C15:0、C22:4n-6及C18:3n-3含量显着降低(P<0.05),n-3族脂肪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饱和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着变化(P>0.05)。结果显示,与传统池塘养殖比较,池塘循环水养殖促进了梭鱼肌肉蛋白沉积,提高了肌肉丝氨酸含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梭鱼肌肉品质。试验三:选取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为试验对象,研究其越冬期间生长指标、形体指标、血液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越冬期间梭鱼体重损失约19.48%,越冬后期体重显着下降(P<0.05);越冬期间,梭鱼脏体指数无显着变化(P>0.05),肝体指数、肥满度和胃体指数变化显着(P<0.05);血液指标中总蛋白及谷丙转氨酶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显着(P<0.05);越冬期间,梭鱼肌肉及全鱼中水分含量显着增加(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结果显示,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越冬期间体重损失约19.48%,全鱼、肌肉中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下降;越冬后期梭鱼体重下降显着,鱼体健康受一定影响。

高桂平[2](2018)在《日粮中添加4种传统中药方剂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相关非特异性免疫和生长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选取传统医药典籍记载的4种常用抗病中药方剂蚌毒灵散、五味消毒饮、玉屏风散、清肺散添加到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幼鱼日粮中。各实验日粮分别是未添加中药方剂(对照组)与4种方剂组(添加0.50%蚌毒灵散、0.50%五味消毒饮、0.50%清肺散、0.50%玉屏风散)五种。用5种实验日粮投喂初始体重为(5.00±0.20)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30d。最终检测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酸性磷酸酶(ACP)含量和蛋白总量、白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白球比(A/G)等相关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检测增重(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存活率(SR)等生长指标和体成分的水分、蛋白质、灰分、脂肪指标。以了解4种传统中药方剂添加在吉富罗非鱼幼鱼日粮中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相关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方剂组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除五味消毒饮组外)、酸性磷酸酶、溶菌酶、超氧化物酶(除蚌毒灵散组外)含量显着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方剂组鱼血清中球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蚌毒灵散组、清肺散和玉屏风散总蛋白内含量显着升高(p<0.05)、清肺散白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方剂组鱼的存活率,鱼体近似值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除清肺散组外其特定生长率(SGR)显着提高,饲料系数显着降低(P<0.05)。本实验结果认为:(1)在吉富罗非鱼幼鱼日粮中添加上述4种常用抗病传统中药方剂可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幼鱼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玉屏风散的效果最好。(2)在吉富罗非鱼幼鱼日粮中添加除清肺散外的3种常用抗病传统中药方剂可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蚌毒灵散效果最好。

唐国华[3](2017)在《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大型浅水湖泊。认识鄱阳湖演变和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科学规律,特别是深入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与湖泊水文、水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对策建议,对保障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论文首先分析河漫湖(洪泛湖)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收集、分析了东汉至民国时期的鄱阳湖流域发生的435年水旱灾害历史记录和江西北部和中部138次地震记录,为鄱阳湖历史演变和湿地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背景资料。利用保存至今的史料和历代诗词考证了鄱阳湖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门山以南形成辽阔的大水面是在北宋前期形成并快速扩展,到南宋时期全面形成,自然因素是这一时期鄱阳湖扩大的主要原因。明清时代,鄱阳湖演变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进一步扩展。新中国建立以后,鄱阳湖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并堤加固、围湖造田等活动,阻止了鄱阳湖自然扩展的趋势。然后从现代鄱阳湖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近些年湖水位低枯现象及原因、入湖泥沙变化及湖盆冲淤情况、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鄱阳湖水文及水环境演变过程。以生态水文关系为主线,从鄱阳湖浮游生物及其时空分布、湿地植被演变、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分布与变化、越冬候鸟动态变化及其对鄱阳湖水位的响应等方面研究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机理。最后根据鄱阳湖历史演变的线索和水文、水环境现状,已揭示的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内在联系和动态演变机制,采用类比法预测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发展的可能前景;论证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目标和原则,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维护鄱阳湖湿地健康的有关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1)根据鄱阳湖流域水旱灾害历史记录进行了科学分级并赋予了相应湿润指数,改进了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将鄱阳湖历史干湿阶段统计参数序列化。(2)利用地理、水旱灾害、地震、气候变化等历史文献和历代诗词,论证了鄱阳湖南部湖域大水面北宋前期形成并快速扩展、北宋后期全面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明清以前自然因素是鄱阳湖扩大的主要原因,1949年以后人类活动主导了鄱阳湖演变。(3)利用2010年以来在湖区进行的7次网格式定点定位、流场—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分析研究,揭示了鄱阳湖区氮磷污染物分布、转移、扩散和消减特征,对于鄱阳湖污染防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4)应用生态水文学知识,剖析了湿地生态系统与湖泊水文、水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机理。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论文提出的鄱阳湖管理对策建议,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赵文云,缪丽梅,张永祥,张振雄,姜翠萍,石天喜,罗旭光[4](2013)在《杭锦后旗渔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西部,属引黄灌溉区,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水利设施配套、排灌十分便利,加之全旗有宜渔水面10000hm2,低洼盐碱荒地9000hm2待开发利用,发展渔业生产潜力很大。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该旗精养池塘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受资金短缺、养殖技术不高、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效益不是很高,有些常规主养品种鲤鱼、草鱼、鲢鱼的池塘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效的怪现象,从而使广大养殖者的生产陷入了非常艰难的地步。因此,探索该旗渔业发展方向,正确地引导渔业生产者走现代渔业之路是增加全旗人民经济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项主要内容。

崔存河,张晓梅[5](2012)在《浅析淡水养殖品种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目前我省水产养殖业的情况来看,传统的养殖品种依然是养殖的主体,可是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价格却上不去,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偏低。因此,建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养殖品种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引进一些新品种,一方面为自身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调节了水产品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如有些

蒋高中[6](2009)在《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初探》文中认为扼要总结了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技术成就,系统阐述了淡水养殖技术对促进我国20世纪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分析了20世纪淡水养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渔业基础性研究、加强政府对渔业科技的宏观管理和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产教育和提高渔业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加强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加工保鲜技术研究等解决的措施,为21世纪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梁电洲[7](2008)在《推广健康养殖 促进洛阳吉利水产快速发展——洛阳市吉利区渔丰鱼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记实》文中研究表明洛阳市吉利区位于黄河北岸,距洛阳市中心35公里,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有黄河滩地3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0%。全区总人口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2007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达5155元。2007年已开挖集中连片高标准鱼塘5000亩,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1万吨,水产品总产值7652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8%,水产养殖业已发

蒋高中[8](2008)在《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证明我国早在殷商末年就开始养殖鱼类。至秦汉时期,我国已有淡水养殖专书面世,淡水鱼的养殖已从小型水体的池塘发展到大型水体的湖泊。隋唐时期,我国淡水养殖鱼的种类增加,除养殖鲤鱼外,传统“四大家鱼”——“草、青、鲢、鳙”均在这一时期出现。宋元明清时期,我国淡水养殖技术进一步发展,为我国近现代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904年,愤于“中国渔政久失,士大夫不知海权”的近代资本家张謇,力举商部组织渔业公司,拉开我国近现代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帷幕。不过,由于解放前长期的军阀混战、国内战争频繁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影响我国近代淡水养殖事业及其养殖技术的发展,致使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在20世纪的上半叶基本上仍主要承袭传统养殖技术而没有大的变化。解放初期,由于广大科技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得我国淡水养殖技术获得空前发展,首先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改变了我国几千年来完全依靠捕捞天然鱼苗发展渔业的被动局面;其次是在鱼苗培育上,正确采取“肥水下塘、适当稀养、施肥和投饵相配合”使我国鱼苗培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池塘养鱼方面总结出“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八字精养法”;在湖泊、水库、河道养殖以及人工饵料及鱼病防治技术等方面也获得相应进步。文革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我国渔业管理机构及部分科研机构被撤,淡水养殖生产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城郊渔业仍有一定发展,养殖技术亦在不少方面取得可喜进步,如在人工繁殖与育种方面,当时对河鳗、柏氏鲤、黄尾密鲴、长江鲟、中华鲟等进行卓有成效的人工繁殖研究;同时用兴国红鲤与苏联镜鲤杂交,获得生长良好的“红镜鲤”;用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获得深受群众欢迎的“福寿鱼”;用兴国红鲤与散鳞镜鲤、荷包红鲤与元江鲤、荷包红鲤与湘江野鲤杂交,分别培育出“丰鲤”、“荷元鲤”、“芙蓉鲤”、“岳鲤”等新品种;用青灰色鲤鱼、红鲤和荷包红鲤为材料,将其囊胚期的细胞核注入到鲫鱼卵去核的细胞质中,结果获得正常生活的鲤、鲫杂交鱼,克服了在远缘鱼类有性杂交所难以逾越的困难。此外,还进行鱼类多倍体育种的探索性实验,获得了能发育的2倍体红鲤和3倍体团头鲂。在池塘养殖技术方面,当时大力推进鱼池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塌塘改好塘、死水塘改活水塘,极大地提高池鱼产量;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方面亦逐步从粗放、粗养、粗管向着半精养、精养方向发展。在人工饵料方面,重点进行代用饲料研究;在渔业机械方面,这时期有了一项重要突破,发明增氧机,这对控制池鱼浮头和防止泛池有明显效果,为其后池塘高产稳产养殖提供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渔业经济经历了一场极为深刻、极其广泛的巨大变革。水产品市场全面放开,群众养鱼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国多年徘徊的淡水渔业生产局面被一举打破,渔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一时期我国的鱼苗培育除大力推广了湖汉、库湾、塘堰种植稗草饲养鱼种,网箱、网拦以及草浆培育鱼种等新技术外,还研究了用螺旋鱼腥藻培育白鲢鱼种,用敌百虫控制鱼苗下塘时适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用工厂化方法培育鱼种等,通过不同放养密度、不同放养规格和不同放养时间,采用成鱼养殖生产中使用的增氧、换水等办法,使常规鱼种产量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在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上,主要对大鲵(娃娃鱼)、香鱼、鲥鱼、梭鱼、长吻鮠、花鱼骨、鲻鱼、革胡子鲶、黄鳍鲷、粗糙沼虾、大口黑鲈、淡水白鲳、淡水青虾、淡水龙虾、鳖、麦瑞加拉鲮鱼等进行人工繁殖研究。还利用翘嘴鳜鱼与大眼鳜鱼、鲮鱼(♀)与湘鲮(♂)、东北银鲫(♀)与日本白鲫(♂)进行杂交试验,并通过杂交选育出具双隐性重组的红镜鲤,具有鲜明特征的建鲤和湘鲫。同时利用雌核发育技术建立优良家养鲢鱼品系,选育出生长速度快的尼罗罗非鱼、雌核发育三倍体鲤鱼。同时,还在莫桑比克非鲫中获得一批染色体为YY型的“超雄”鱼;取得高等生物生长激素基因转移至泥鳅的成功试验。在种质鉴定与保种技术方面,补充完善了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等鱼种的鉴定参数,建立了适用于鱼类特点且实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技术;同时还建立了不同水系中华绒鳌蟹的判别技术,初步确定了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鱼自然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间的分子水平平均遗传变异度指标等。在养殖技术方面,无论在池塘还是湖泊、水库、河道等养殖中,均大力推广配合饲料的使用,发展综合养鱼和生态养鱼技术,使各种不同水体养殖产量得到很大提高。与此同时,科技工作者还对大中型湖泊普遍进行了渔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积极开展人工放养与移植驯化工作,大力发展围拦养殖系统工程和湖泊规模化养殖技术,发展了冷流水、温流水、河道与水库流水、工厂流水、人工机械化流水和组装式生物系统工程循环流水养鱼等流水高密度养鱼技术等。在人工饵料方面,基本查清主要水产动物所需饵料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需要量,同时对青鱼、草鱼、鲢、鳙、鲤等20余种淡水鱼、虾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系统研究;对银鱼、中华鳖等数种主要淡水名优产品的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进行分析,制定了鲤、草鱼、尼罗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标准和饲料配方。在鱼病防治技术方面,除对寄生虫鱼病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外,还对细菌性鱼病、病毒性鱼病以及霉菌病、藻类引起的鱼病等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控制淡水鱼病和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保障作用。在养殖机械方面,这一时期的增氧机品种已发展到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喷水式、充气式、涡流式等多种型式。渔用颗粒饲料机械得到发展,同时还研制成功自动投饲机、溶氧测定仪、电加温器、活鱼运输装置、水质净化机等机械设备。总结我国20世纪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与变迁,我们不难看出,淡水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还受到国家政治、发展方针政策以及科学和教育发展的影响。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名优品种繁殖育种研究薄弱问题,病害防治仍存在严重隐患以及养殖环境研究不足等问题。要彻底扫除上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障碍,实现21世纪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快我国淡水渔业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加强分子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病害防治技术、饲料技术等基础性研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渔业科学技术,加强政府对渔业科技的宏观管理和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水产教育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淡水养殖技术与养殖业在更高水平上持久地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全面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许色明[9](2000)在《胡子鲶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许色明[10](1999)在《胡子鲶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二、胡子鲶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胡子鲶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蛋白质需求、肌肉品质及越冬生理生化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鱼类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进展
        1.1 蛋白质
        1.2 蛋白质生理功能
        1.3 水产动物对饲料蛋白适宜需求量的研究进展
    2 鱼类营养分析与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2.1 水产动物营养及品质
        2.2 鱼类肌肉品质及评价指标
        2.3 影响水产动物肌肉品质的因素
    3 水产动物越冬研究进展
        3.1 动物越冬现象及机制
        3.2 水产动物越冬研究进展
        3.3 水产动物安全越冬研究
    4 池塘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
        4.1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
        4.2 池塘循环水养殖研究及应用
    5 梭鱼及其营养需求研究
        5.1 梭鱼及其养殖研究
        5.2 梭鱼营养需求研究
    6 本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对饲料蛋白质适宜需求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饲料
        1.3 饲养与管理
    2 样品采集与指标分析
        2.1 形体指标
        2.2 生长指标
        2.3 血液生化指标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3.2 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4.2 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4.3 饲料蛋白水平对梭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1.2 试验动物
        1.3 饲养管理
    2 样品采集及指标分析
        2.1 含肉率测定
        2.2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2.3 氨基酸组成测定及营养价值评价
        2.4 脂肪酸组成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梭鱼含肉率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
        3.2 梭鱼肌肉氨基酸分析及品质评价
        3.3 肌肉脂肪酸组成
    4 讨论
        4.1 梭鱼含肉率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4.2 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
        4.3 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5 小结
第四章 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越冬形体、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饲养管理
    2 样品采集及指标分析
        2.1 生长指标
        2.2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2.3 血液生化指标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梭鱼越冬生长及形体指标的变化
        3.2 梭鱼越冬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3.3 梭鱼越冬期间肌肉、全鱼营养成分的变化
    4 讨论
        4.1 越冬对梭鱼生长及形体指标的影响
        4.3 越冬对梭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越冬对梭鱼营养成分的影响
    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日粮中添加4种传统中药方剂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相关非特异性免疫和生长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罗非鱼相关非特异性指标和生长指标
        1.1.1 罗非鱼
        1.1.2 罗非鱼相关非特异性指标
        1.1.3 罗非鱼相关生长指标
    1.2 中药与中药方剂在水产饲料方面的相关研究
        1.2.1 中药在水产饲料方面的研究
        1.2.1.1 中药概述
        1.2.1.2 中药在水产饲料方面的研究
        1.2.2 中药方剂在水产饲料方面的研究
        1.2.2.1 中药方剂概述
        1.2.2.2 中药方剂在水产饲料方面的研究
        1.2.3 中药方剂相较于单味中药在水产饲料应用方面的优势
    1.3 研究意义
        1.3.1 中药方剂对水产养殖对象的免疫活性物质和生长促进物质相关介绍
        1.3.2 中药方剂对罗非鱼相关免疫生长指标促进作用的意义
        1.3.3 传统中药方剂在罗非鱼日粮中添加对罗非鱼相关免疫生长指标影响的意义
第二章 日粮中添加4种传统中药方剂罗非鱼养殖实验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2.1.1. 实验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日粮制作
    2.3 实验鱼饲养管理
    2.4 样品采集与计算
第三章 日粮中添加4中传统中药方剂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和生长指标的影响
    3.1 日粮中添加传统中药方剂对罗非鱼血清免疫酶的影响
    3.2 日粮中添加传统中药方剂对罗非鱼血清蛋白的影响
    3.3 日粮中添加传统中药方剂对罗非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3.3.1 存活率、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方面的影响
        3.3.2 日粮中添加4种复方中药对罗非鱼鱼体近似值的影响
第四章 日粮中添加传统中药方剂对罗非鱼相关非特异性免疫和生长指标的影响讨论
    4.1 日粮中添加传统中药方剂对罗非鱼相关非特异免疫指标影响讨论
        4.1.1 日粮中添加4种传统中药方剂对罗非鱼相关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
        4.1.2 日粮中添加4种传统中药方剂对罗非鱼免疫血清蛋白的影响
    4.2 日粮中添加传统中药方剂对罗非鱼生长指标的影响讨论
    4.3 日粮中添加传统中药方剂与单味中药的比较
    4.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鄱阳湖与鄱阳湖流域
        1.1.1 鄱阳湖简介
        1.1.2 鄱阳湖流域
        1.1.3 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2 鄱阳湖研究文献综述
        1.2.1 鄱阳湖历史演变
        1.2.2 鄱阳湖水文特性研究
        1.2.3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研究
        1.2.4 鄱阳湖水生态研究
        1.2.5 研究成果述评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研究意义和价值
第2章 湖泊演变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鄱阳湖的成因
        2.1.1 湖泊成因分类
        2.1.2 鄱阳湖成因分析
        2.1.3 河漫成湖的主要因素
    2.2 鄱阳湖地区地形地质结构
        2.2.1 鄱阳湖地区的地质状况
        2.2.2 鄱阳湖地区的地形地貌状况
        2.2.3 鄱阳湖地区的地貌成因分析
    2.3 形成鄱阳湖的河流及其演变
        2.3.1 汉代及其以前的长江中下游河段演变
        2.3.2 鄱阳湖水系的演变
    2.4 鄱阳湖入湖水量与湖盆蓄水面积、容积关系分析
        2.4.1 鄱阳湖水位和水面面积、蓄水量关系
        2.4.2 季节性水文节律
        2.4.3 鄱阳湖流域径流量与湖盆蓄水的关系
        2.4.4 小结
    2.5 长江水文条件与鄱阳湖蓄水关系——江湖水文关系
        2.5.1 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及其条件
        2.5.2 湖口站流量倒灌分析
        2.5.3 长江低水位对鄱阳湖的拉空作用
        2.5.4 湖口梅家洲对鄱阳湖蓄水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序列参数化
    3.1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
        3.1.1 历史气候变化研究的国际背景
        3.1.2 历史气候的定义与内涵
        3.1.3 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
    3.2 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记录分级及其代表性分析
        3.2.1 水旱灾害属性
        3.2.2 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纪录
        3.2.3 鄱阳湖流域历史旱涝灾害等级化
        3.2.4 历史水旱灾害系列的代表性分析
    3.3 准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推求历史阶段干湿统计参数
        3.3.1 湿润指数
        3.3.2 水文统计的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
        3.3.3 基于历史湿润指数推求统计参数的准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
    3.4 鄱阳湖流域湿润指数系列化
        3.4.1 鄱阳湖流域气候水文特征
        3.4.2 两宋时期湿润干旱情况分析
        3.4.3 元朝至明初湿润干旱情况分析
        3.4.4 明清时期湿润干旱情况分析
        3.4.5 两宋至民国各干湿时期湿润指数系列参数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鄱阳湖的历史演变
    4.1 前言
    4.2 北宋时期鄱阳湖南部大水面形成
        4.2.1 彭蠡泽的变迁
        4.2.2 鄡阳平原的沉陷
        4.2.3 鄱阳湖南部大水面形成时间
        4.2.4 鄱阳湖南部湖区扩展的原因
        4.2.5 小结
    4.3 明清时期人与自然抗争中鄱阳湖继续扩展
        4.3.1 明清时期鄱阳湖继续扩展
        4.3.2 明清时期鄱阳湖流域堤防建设与维护造田
        4.3.3 碟形湖的形成与堑湖捕鱼
        4.3.4 结束语
    4.4 现代湖区围垦、开发过度和退田还湖
        4.4.1 新中国建立后鄱阳湖区大规模的圩堤建设
        4.4.2 围湖垦殖的效益与问题
        4.4.3 鄱阳湖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和干堤加固
        4.4.4 结束语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鄱阳湖水文与水环境现状
    5.1 鄱阳湖的生态服务功能
        5.1.1 鄱阳湖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
        5.1.2 有关鄱阳湖的几个地理概念
        5.1.3 近60年来气候变化的总趋势
    5.2 鄱阳湖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
        5.2.1 流域降水
        5.2.2 鄱阳湖进出湖流量分析
        5.2.3 入湖出湖流量变化原因剖析
        5.2.4 森林植被改善增加河道湖泊基流
        5.2.5 小结
    5.3 近十多年鄱阳湖低枯水位现象
        5.3.1 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
        5.3.2 低枯水位发生的原因分析
    5.4 鄱阳湖入湖泥沙变化及湖盆冲淤情况
        5.4.1 第一次鄱阳湖科考关于泥沙与沉积情况
        5.4.2 入湖泥沙过程
        5.4.3 最近15年冲淤变化
        5.4.4 入江水道冲刷对湖口出流的影响
    5.5 鄱阳湖水环境质量
        5.5.1 鄱阳湖水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结果
        5.5.2 入湖污染负荷
        5.5.3 湖区水流特征
        5.5.4 鄱阳湖区污染物运动、消减特征
        5.5.5 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
    6.1 生态水文学与系统生态学
        6.1.1 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6.1.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
    6.2 浮游生物及其时空分布
        6.2.1 上世纪 80、90 年代鄱阳湖浮游生物状况
        6.2.2 鄱阳湖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密度的现状
        6.2.3 鄱阳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时空变化
        6.2.4 水文过程变化对鄱阳湖藻类动态变化的影响
        6.2.5 鄱阳湖蓝藻水华种类、生物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6.3 鄱阳湖湿地植被动态变化
        6.3.1 上世纪 80、90 年代的植被概况
        6.3.2 鄱阳湖湿地植被现状
        6.3.3 湿地植被鄱阳湖水文要素的响应
        6.3.4 人类活动对湿地植被的影响
        6.3.5 鄱阳湖湿地植被呈现退化趋势
    6.4 大型底栖动物动态演变
        6.4.1 三十年来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分布和数量的动态变化
        6.4.2 水文要素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6.4.3 鄱阳湖钉螺分布与特性
    6.5 鄱阳湖鱼类资源的动态演变
        6.5.1 三十年来鄱阳湖鱼类资源变化情况
        6.5.2 水文要素变化对鱼类的影响和鱼类响应
    6.6 越冬候鸟动态变化及其对鄱阳湖水位的响应
        6.6.1 鄱阳湖越冬候鸟的监测
        6.6.2 鄱阳湖主要越冬候鸟的食性功能群
        6.6.3 越冬候鸟空间分布特征
        6.6.4 越冬候鸟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响应
    6.7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
        6.7.1 碟形湖的形成、特征与分布
        6.7.2 碟形湖湿地生态的系统特征
        6.7.3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意义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及其对策建议
    7.1 国内外湖泊湿地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7.1.1 北美五大湖治理和保护的实践与经验
        7.1.2 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的保护和治理
        7.1.3 云南洱海的保护和治理
        7.1.4 国内外湖泊保护和管理的主要经验
    7.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趋势
        7.2.1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动力机制
        7.2.2 鄱阳湖水体形态和水环境演变趋势预测
        7.2.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衰退
        7.2.4 湖泊萎缩和人类活动加剧叠加,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丧失
    7.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7.3.1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7.3.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
        7.3.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原则
        7.3.4 关于恢复和科学调整江湖关系问题
    7.4 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永保“一湖清水”
        7.4.1 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7.4.2 加强工业园区废水处理管理
        7.4.3 因地制宜处理湖区周边农业污染和面源污染
        7.4.4 鄱阳湖湖汊和碟形湖中的水产养殖禁止投放肥料饲料
    7.5 休养生息,把湖区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
        7.5.1 坚决制止酷渔滥捕,保护天然水产资源
        7.5.2 有序采砂,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求
        7.5.3 保护候鸟,人鸟和谐相处
        7.5.4 封洲轮牧,巩固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
    7.6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保障机制
        7.6.1 改革完善鄱阳湖湿地管理体制
        7.6.2 以“河长制”为抓手,把流域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杭锦后旗渔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1.2 气候特点
    1.3 渔业资源
2 渔业生产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严重不足
    3.2 池塘老化严重, 改造难
    3.3 天然水域利用率低
    3.4 渔业综合开发力度不够
    3.5 渔政基础设施薄弱, 执法经费不足
    3.6 加工能力不强, 科技贡献率不高, 发展后劲不足
    3.7 鱼病防治工作滞后
4 今后发展思路及对策
    4.1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和引导
    4.2 认真落实支渔惠渔政策
    4.3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4.3.1 利用现有池塘的增产潜力
        4.3.2 利用好自然水体
    4.4 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构建沿黄渔业产业带
    4.5 实施好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
    4.6 加快渔业科技推广工作, 推动渔业科技创新
    4.7 加强苗种生产与繁育体系建设
    4.8 认真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4.9 发展生态渔业
    4.1 0 发展休闲渔业
    4.1 1 积极创建池塘现代化园区
    4.1 2 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试验示范项目
    4.1 3 加大渔政执法力度, 为全旗渔业保驾护航
    4.1 4 加强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深化水产品加工业

(5)浅析淡水养殖品种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养殖品种。
二、根据对水体的适应性,确定养殖品种。
三、根据饵料的可得性,确定养殖品种。不同地区所能提供的饵料条件有差异,必须根据当地饵料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养殖品种。养殖的水产品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食性:
四、根据混养的合理性,确定养殖品种。根据养殖水域条件和种苗来源选择不同食性、不同活动水层的养殖品种进行合理混养。
五、根据经济实力的适宜性,确定养殖品种。
六、选择养殖品种应注意的问题。

(6)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技术成就
二、20世纪淡水养殖技术的进步促进我国淡水养殖业快速发展
    1.促使我国淡水养殖业单位面积产量迅速增长
    2.促使淡水养殖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增加
    3.促使淡水养殖种类增加、结构更趋合理
    4.促使水产养殖业总体实力增强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探讨
四、对进一步发展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思考

(8)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及难点
    四、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淡水养殖技术的奠基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渔业的诞生
    第二节 传统水产养殖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近代我国的水产科学试验及水产教育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叶我国淡水养殖业生产概况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
    第三节 鱼苗培育及育种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池塘“八字精养法”的提出
    第五节 湖泊、水库养殖技术的初步发展
    第六节 河道养殖与捕捞技术的提高
    第七节 人工饵料技术的初步发展
    第八节 鱼病防治技术的初步发展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革时期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文革时期我国淡水渔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人工繁殖及育种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池塘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节 湖泊、河道养殖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网箱养鱼技术的开发
    第六节 人工颗粒饵料技术的进步
    第七节 增氧机及其它渔业机械的发明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一)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鱼苗培育与人工繁殖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池塘养殖技术与生态养鱼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湖泊和水库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二)
    第一节 流水高密度养鱼技术迅速发展
    第二节 人工饵料技术全面发展
    第三节 鱼病防治技术取得丰硕成果
    第四节 淡水养殖机械进一步发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动因分析
    第一节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淡水养殖技术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 悠久的养殖历史是淡水养殖技术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必要前提
    第四节 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淡水养殖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节 科技与教育的发展是淡水养殖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
第七章 淡水养殖技术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主要问题探讨
    第一节 淡水养殖技术的进步促进我国淡水养殖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探讨
    第三节 对进一步发展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胡子鲶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池塘循环水养殖梭鱼蛋白质需求、肌肉品质及越冬生理生化变化研究[D]. 陈涛.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2]日粮中添加4种传统中药方剂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相关非特异性免疫和生长指标的影响[D]. 高桂平. 广西大学, 2018(12)
  • [3]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D]. 唐国华. 南昌大学, 2017(12)
  • [4]杭锦后旗渔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 赵文云,缪丽梅,张永祥,张振雄,姜翠萍,石天喜,罗旭光.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05)
  • [5]浅析淡水养殖品种的选择[J]. 崔存河,张晓梅. 黑龙江水产, 2012(03)
  • [6]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初探[J]. 蒋高中.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7]推广健康养殖 促进洛阳吉利水产快速发展——洛阳市吉利区渔丰鱼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记实[J]. 梁电洲. 河南水产, 2008(04)
  • [8]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 蒋高中.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9]胡子鲶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J]. 许色明. 水产养殖, 2000(01)
  • [10]胡子鲶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J]. 许色明. 内陆水产, 1999(10)

标签:;  ;  ;  ;  ;  

鲶鱼与彭泽鲫鱼混养高产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