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慢性支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双侧慢性支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一、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伴慢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彭晨健[1](2019)在《老年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增趋势。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终末期骨关节炎来说,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佳治疗方案。据报道[1-2]:“每年有100多万患者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而随着手术量的增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数量也在增长”。因此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明确影响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在我院住院行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髋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情况进行分析,明确风险因素,指导临床医生对行关节置换的老年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围术期干预,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查阅专业书籍,初步筛选出可能影响老年髋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与死亡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Delphi法专家征询进一步筛选,根据结果制定患者信息登记表和中医证候信息登记表。回顾性统计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关节置换的老年髋膝骨关节炎患者,并进行归纳整理。应用SPSS软件分析所收集的患者情况信息与患者术后一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以明确影响老年OA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的风险因素。结果:1.通过检索文献和查阅专业书籍,初筛出31个因素,再经过Delphi法两轮专家征询筛留23个因素并制作患者信息登记表和中医证候信息登记表。2.回顾性统计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髋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75例,平均年龄71.69±7.91岁,60-69岁76例,70-79岁65例,80岁及以上34例。其中肝肾亏虚证71例,瘀血阻滞证59例,风寒湿痹证45例。术前存在合并症的患者131例,94例围术期行中医操作。3.有35例患者术后一月内出现并发症,有1例患者术后死亡。4.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症个数、术中出血量、血清胆红素、合并糖尿病、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合并症这些因素与并发症发生有显着相关性。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合并症个数、术中出血量、血钾、血清胆红素这6种风险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老年髋膝骨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治疗,术前我们应当准确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情况,多学科合作,加强围术期管理,并采取中西医预防措施预防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将围术期风险降到最小。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陶涛[2](2018)在《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早期临床疗效对比》文中提出股骨颈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常发生在老年,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规手术方法,目前发展趋势是如何增加早期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如何减轻患者的创伤,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最近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n approach,DAA)因为利用自然的解剖间隙,最大可能的避免周围组织的损伤,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同时后外侧入路术中重建外旋肌群相对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明显的下降了关节的后侧脱位,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同期开展的两种入路的人工全髋置换术来评估DAA与后外侧入路相比是否更加具有优势。目的对比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n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临床比较,探讨DAA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2016.09-----2017.12间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80例股骨颈骨折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35例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45例后外侧入路同时行重建外旋肌群,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病理性骨折,严重肥胖患者,所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为同一外科医师进行手术,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一个月,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一周的髋臼杯的外展角和股骨柄假体颈干角的比较。结果DAA组手术切口长度比后外侧组短,术后72小时内DAA组的疼痛VAS评分低(P<0.01),术后伤口引流少(P<0.01),术后下地时间早(P<0.01);手术时间比后外侧组长;两组术后一周的髋臼杯的外展角和股骨柄假体颈干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一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后外侧组(P<0.01),6个月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并发症:DAA组有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2月后恢复,后外侧组发生1例后方脱位,复位后未出现再次脱位。结论 DAA全髋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切口较短,术后疼痛症状轻,术后下地时间早,早期的髋关节功能好,早期的临床疗效好。

李怀木[3](2018)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结合加速康复理念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一步优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应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1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左侧9例,右侧3例;年龄75~92岁,平均84.3岁;男2例,女10例。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3例,Ⅳ型5例,V型4例。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重点在于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减少创伤和出血、优化疼痛与睡眠管理、预防感染、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以及优化引流管、尿管和止血带的应用等。结果:手术所用时间为55~75 min,平均64.5min。术中出血150~270ml,平均180ml,均未输血。术后2例彩超检查发现腓肠肌静脉栓塞,口服利伐沙班片一月,复查血管彩超;1例腔隙性脑梗塞,口服阿司匹林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例伤口裂开,缝合后顺利愈合,无骨折、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第3天均能部分负重下床行走。使用Harris评分,术后2周平均83.5分,术后半年平均88.6分,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优良率达89.3%,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良好。术后12周均能完全负重进行走。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术换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治疗方法,能够快速重建髋关节功能并早期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手术适应症要严格把握,并具有熟练的手术技术。

李文杰,刘淑文[4](2014)在《32例(36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整体化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报道了32例(36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整体化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配合医师治疗合并症、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对血容量不足、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不稳、疼痛等早期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预防及护理;开展早期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6个月3年,患髋Harris评分:优14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86.1%。

卢敏,谭旭仪,龚志贤[5](2011)在《全髋关节置换57例早期并发症防治分析》文中认为全髋关节置换(THR)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及髋部肿瘤等疾病获得了可靠的疗效[1]。随着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手术适应症范围的增大和手术例数的增加,相关并发症亦逐渐增多,对于其术后并发症

岳亮[6](2010)在《Link Lubinus Classic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分析探讨Link Lubinus Classic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2年11月-2008年8月,采用Link Lubinus Classic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疾患74例(80髋)。回顾分析获得随访的74例(80髋)的临床疗效及X线片表现。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及随访时髋关节正位片,观察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水泥的改变。结果:患者术前Harris分值平均为28.3分,术后最近随访时Harris分值平均为90.5分,显着高于术前。X线片示股骨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患者均能不扶拐独立行走。结论:使用Link Lubinus Classic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临床效果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与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赵斌[7](2010)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症及方法。方法:本研究将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2003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中选出的符合本研究标准的病例85例,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59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6例)两组,通过病历回顾和术后随访,对两组的年龄、术前Evans分型、术前主要合并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内固定或假体的松动(失效)率、下地后1月及半年的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下地时间早,可以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下地1月后患髋Harris评分在均数及优良率方面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下地半年后Harris功能评分在均数方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无差别,但优良率达到92.3%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大大减少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可使患髋在短期内恢复至伤前水平,因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选择。

兰秀夫[8](2008)在《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控制的临床应用与初步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手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创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会逐渐出现衰退,尤其是伴有内科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逐渐降低,在面对手术与否的情况下如何抉择成为临床医生、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左右为难的突出问题,是放弃手术治疗还是积极调整全身生理状况后进行手术,是按照常规进行手术还是采取损害控制性手术?是临床需要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损害控制(damage control)”技术最早起源于腹部外科,是针对腹腔内脏器严重损害后无法一期完成确定性手术而采取的分阶段、分步骤的手术策略,以避免伤者因出血过多导致生理状态的不可逆转。同样道理,为确保骨科老年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手术损害控制”的理念。所谓“手术损害控制”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因其脏器储备功能差,对常规手术的耐受能力不足,围手术期易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危险,为此而采取的一种相对安全、可以接受的治疗措施。并不是所有的老年患者均有机会采取损害控制手术,哪些患者不需要采取损害控制就可以直接进行常规手术?哪些需要采取损害控制性手术?哪些患者即使采取损害控制也无法完成手术?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以此作为客观衡量工具,对高风险患者实施手术损害控制,以达到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目的。目的:1、找出影响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或并发症的风险因素;2、建立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针对评分系统开发软件;将软件应用于回顾性研究;3、将该评分系统软件应用于前瞻性研究,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手术损害控制;4、探讨手术风险评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5、建立老年大鼠多发伤动物模型,证明损害控制手术方法能够改善老年大鼠存活率、降低并发症,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筛选风险因素:自行设计制作住院患者详细信息登记表。通过回顾近7年来在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760例老年患者的详细资料,将相关信息填入表格内。将出现死亡或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无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风险因素;2、经统计学分析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权重赋值,参照APACHⅡ、POSSUM评分系统建立的方法,初步建立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on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针对评分系统开发制作便于临床应用的软件;应用软件对260例老年髋部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预测的效价;3、应用评分软件对10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高风险的患者实施手术损害控制策略,观察术后预后情况;4、应用DORSSSP对20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前评分,按照评分高低分成A、B两组,于术后不同时相点采血检测白细胞GR蛋白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观察术前评分、术后应激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5、建立老年大鼠多发伤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组别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L-10浓度的变化、白细胞GR蛋白表达的高低,判断手术损害控制策略对老年多发伤大鼠治疗的效果。结果:1.760例老年患者中56.7%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存症,术后死亡率为2.1%,出现1个或1个以上的并发症占23.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术前心、肺功能2级以上、营养不良、高血压病、糖尿病、神志异常、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手术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耗时过长是手术后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2.在第一部分760例患者信息资料基础上经统计学分析,对各因素分别给予权重赋值,初步建立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评分赋值结果见表2-1;针对评分系统开发的软件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稳定、快捷,应用该软件对260例老年髋部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低风险组100例,平均评分为12.5±0.8分,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0例;中度风险组80例,平均评分为17.6±2.2分,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21例;高风险组50例,评分为23.3±2.9分,住院期间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27例;极高风险组30例,评分为33.8±4.7分,住院期间死亡4例,出现并发症26例。DORSSSP预测并发症发生合计92例,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合计119例,实际发生84例;DORSSSP预测死亡率为9例,P-POSSUM预测死亡人数10例,APACHEⅡ预测死亡人数12例,实际死亡6例。3.应用DORSSSP评分对术前评分处于高风险的患者实施手术损害控制措施。入院后首次检查PS为12-42分,平均21.4±6.7分,OS为12-24分,平均15.2±4.5;术前PS为12-30分,平均18.3±6.2分;术前OS为5-18分,平均9.1±3.4分。根据入院时PS及拟行手术OS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46%,死亡率为11%,实施损害控制后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34%,死亡率为5%;术前POSSUM和P-POSSUM预测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分别是39%和6%;APACHEⅡ预测死亡率为8%;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为32%,死亡率为3%。4.A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并发症,无死亡患者发生;B组术后出现1例死亡,3例并发症。患者术后外周血GR蛋白的变化结果是:两组病人手术创伤后外周血白细胞中GR蛋白的表达均不同程度表现为下降,术后第1天达到低峰,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升高,A组于术后第7天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14天恢复至正常。B组病人在术后第5天开始明显恢复,但恢复较A组缓慢,至术后14天时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其GR蛋白下降时间随着手术风险评分的增高而低表达水平持续时间延长。术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是:A、B两组CD3、CD4值在术后第1、3、5天均明显低于术前对照组( P<0.05) ,尤其术后第1天降低最明显( P<0.01),于术后第5天逐渐回升,A组于术后第7天恢复接近正常,14天恢复正常,而B组14天时仍呈较低水平;A组CD8在术后1、3、5天呈下降趋势,而B组显示没有降低反而呈现增高,T4/T8较长时间维持低水平。5.老年多发伤大鼠术后血浆IL-6、IL-10及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是:伤后第1天两组动物血浆IL-6、IL-10和TNF-α含量持续急剧升高到达高峰,与伤前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着(P<0.01),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C组老年大鼠下降趋势明显优于B组,至术后14天C组恢复接近正常水平,而B组仍呈较高水平,两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老年大鼠术后外周血白细胞GR蛋白的表达结果是:手术创伤后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GR蛋白的表达均不同程度表现为下降,术后第1天达到最低峰,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C组大鼠在术后第10天GR蛋白表达接近正常水平,而B组仍呈较低表达,至术后14天表达才接近正常水平,两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其GR蛋白下降时间随创伤的严重程度增加而低表达水平持续时间延长。结论:1.老年患者术前心肺功能2级以上、营养不良、高血压病、糖尿病、神志异常、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手术大、术中出血量多及手术耗时过长是手术后出现死亡及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生理及手术方面存在的风险,并积极调整其生理状态或者改变手术方式,是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措施。2.DORSSSP是老年患者术前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针对其开发的软件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稳定,临床上使用方便、快捷;经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能够很好的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与APCHEⅡ、POSSUM评分系统相比具有评估指标少、容易获得、计算简便、预测准确、可操作性强等优点。3.应用DORSSSP评分系统评估出具有较高手术风险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损害控制后,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与POSSUM、P-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比较有很好的一致性,前瞻性研究显示三种手术风险评分系统均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该评分系统仍然要随着外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4.老年人手术风险评分与围手术期应激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GR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术前评分高的老年患者术后GR表达呈持续低水平,CD3、CD4在低水平持续时间更长,CD4/CD8下降更加明显,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增加。通过术前的风险评分结合手术前后外周血G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够更好的预测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为临床上治疗老年高风险患者提供指导。5.损害控制性手术的实施能够改善老年大鼠的生理状态,以最简单、微创、快速的方法稳定骨折断端,早期有效的液体复苏,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外周血白细胞GR的表达,降低了局部炎性介质向血浆内的释放,避免了“瀑布样效应”的发生,从而降低了老年大鼠死亡率和发生并发症的比率,该方法是治疗老年大鼠多发伤的有效措施,为临床救治老年多发伤患者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陈建华[9](2008)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我科1996~2006年53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术前、术后以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3例患者围术期出现并发症11例(占20.7%),其中肺部感染3例,压疮2例,切口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2例,假体头脱位1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股骨颈骨折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杨庆铭,范永前[10](2007)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规范化的围手术期处理》文中研究说明概述半个世纪以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取得极大成功与发展,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手术后假体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不论骨水泥固定假体或生物学固定假体,术后10年优良率可达到90%左右。但是随着手术数量的不断积累,手术人群更趋向年老和更年轻人群扩展,以及整个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如何

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伴慢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伴慢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骨关节炎的概念
        1.1 祖国医学对骨关节炎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骨关节炎的认识
        1.3 老年终末期骨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治疗
    2. 老年髋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2.1 血栓相关并发症
        2.2 感染相关并发症
        2.3 切口愈合不良
        2.4 心血管系统相关并发症
        2.5 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
        2.6 消化系统相关并发症
        2.7 关节假体相关并发症
        2.8 其他并发症
    3. 老年髋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影响因素
        3.1 年龄
        3.2 术前合并症
        3.3 外科因素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Delphi法专家征询
        2.2 评估内容
        2.3 制作信息数据登记表和中医证候信息登记表
        2.4 信息数据收集与整理
    3.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Delphi法专家征询
        4.2 回顾性数据统计结果
        4.3 风险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5. 讨论
        5.1 Delphi法专家征询的结果分析
        5.2 中医相关内容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5.3 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
        5.4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并发症的中西医预防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早期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
    四、术后康复训练指导
    五、评估资料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老年股骨颈骨折概述
        1.1 股骨颈骨折的病理简介
        1.2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特点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适用性
        2.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渐成为主流
        2.2 临床应用对象的排除标准
        2.3 临床应用对象的纳入标准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3.1 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其他不具有显着优势
        3.2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较其他具有显着差异
    4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界面及手术入路选择
        4.1 髋关节界面选择
        4.2 手术入路选择
    5 临床应用的假体固定及术后脱位相关
        5.1 假体固定
        5.2 术后脱位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注意事项
        6.1 术前准备
        6.2 术前评估及处理
        6.3 术后康复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结合加速康复理念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临床意义
2. 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采集时间
    2.3 诊断标准
    2.4 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5 一般资料
3. 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麻醉方法
    3.3 手术方法
    3.4 术后处理
    3.5 康复锻炼
    3.6 随访
    3.7 数据统计及疗效评定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4)32例(36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整体化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结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2.1.2 术前指导
        2.1.3 术前配合医师治疗患者的合并症, 提高手术耐受力, 主要规范有
        2.1.4 术前常规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搬运
        2.2.2 密切观察病情
        2.2.3 创口引流管的护理
        2.2.4 疼痛的观察及处理
        2.2.5 预防髋关节早期脱位的护理
        2.2.6 预防深静脉血栓 (DVT) 形成的护理
        2.2.7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
        2.2.8 康复训练
        2.2.9 出院指导
3 体会

(5)全髋关节置换57例早期并发症防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方法
    3.2 随访结果
    3.3 5例早期并发症综合评估 (见表1)
4 讨论
    4.1 深静脉血栓形成
    4.2 肺栓塞
    4.3 髋关节脱位
    4.4 感染
    4.5 应激性溃疡
    4.6 防治体会

(6)Link Lubinus Classic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一般情况
        1.4 假体类型
    2 术前准备
    3 手术方法
        3.1 麻醉及体位
        3.2 手术方法
    4 术后处理
        4.1 术后用药
        4.2 功能锻炼
    5 观察方法
        5.1 完善观察、记录
        5.2 疗效评定
    6 结果
    7 典型病例
讨论
    1 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适应证
    2 骨水泥股骨假体的优点
    3 骨水泥技术
    4 主要并发症的预防
        4.1 关节脱位的预防
        4.2 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
    5 手术操作经验
    6 Link Lubinus Classic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的优点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7)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采集时间
        (三) 病例选择
    二、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二) 病例分组
    三、治疗方法
        (一) 术前准备
        (二) 麻醉方法
        (三) 手术方式
        (四) 主要手术步骤
        (五) 术后处理
        (六) 术后随访
    四、数据统计及疗效评定
        (一) 统计数据(病历资料回顾及术后随访记录)
        (二) 疗效的判定标准
    五、统计学处理
    六、统计结果
        (一) 术前两组年龄、损伤程度(骨折EVANS分型)、主要合并病
        (二) 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三) 术后随访
        (四) 结果分析
    七、统计数据
        (一) 术前两组年龄、EVANS分型、主要合并病的对比
        (二)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三) 术后两组并发症对比
        (四) 两组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对比
        (五) 两年内内固定物或假体的松动或失效率对比
        (六) 下地后1月、半年的HARRIS评分对比
        (七) 下地后1月、半年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
    八、统计图表
讨论
    一、股骨粗隆间的解剖特点
    二、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原则
    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一) 手术时间
        (二) 术中出血量
        (三) 术后并发症
        (四) 住院时间、下地时间
        (五) 内固定物或假体的松动或失效率对比
        (六) HARRIS评分
    四、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一) 适应症
        (二) 术前准备
        (三) 假体选择
        (四) 麻醉
        (五) 手术入路
        (六) 术中注意问题
        (七) 术后早期并发症防治
        (八) 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五、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8)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控制的临床应用与初步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正文 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控制的临床应用与初步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风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DORSSSP 的建立、软件开发及临床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DORSSSP 系统在骨科老年手术损害控制中的初步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与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骨科老年病人手术风险评分与术后外周血GR 变化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老年手术风险评分与术后T 细胞亚群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手术损害控制方法在老年大鼠多发伤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文献综述1 评分系统预测高龄骨科手术风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2 骨科损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位学习期间获奖及发表的论文
英文论着

四、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伴慢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D]. 彭晨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早期临床疗效对比[D]. 陶涛. 苏州大学, 2018(04)
  • [3]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结合加速康复理念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D]. 李怀木.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6)
  • [4]32例(36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整体化护理[J]. 李文杰,刘淑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3)
  • [5]全髋关节置换57例早期并发症防治分析[J]. 卢敏,谭旭仪,龚志贤. 湖南中医杂志, 2011(02)
  • [6]Link Lubinus Classic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D]. 岳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7]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D]. 赵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8]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控制的临床应用与初步实验研究[D]. 兰秀夫.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3)
  • [9]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陈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08(08)
  • [10]全髋关节置换术规范化的围手术期处理[J]. 杨庆铭,范永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7(02)

标签:;  ;  ;  ;  ;  

双侧慢性支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