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调查

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调查

一、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吴秀丽,陈静文,陈郎,刘映宏,李显蓉[2](2021)在《泸州地区一级和二级综合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泸州地区一级与二级综合医院护士的患者安全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4—5月,以患者安全态度量表为调查工具,对泸州地区一级与二级综合医院的47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一级和二级综合医院护士的患者安全态度总得分为125 15.87,将各维度均分进行高低排名依次为管理认知(4.35±0.70)、工作满意度(4.14±0.77)、安全氛围(4.04±0.53)、工作条件(4.01±0.84)、团队合作(3.96±0.59)及压力感知(3.69±1.09),护龄、月收入满意度和护理专业意愿的选择是护士患者安全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泸州地区一级和二级综合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态度呈中等偏上水平,基层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管理策略来提高护士患者安全态度水平,促进基层医院患者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张莉[3](2021)在《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患者忠诚是指患者对某一特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情感偏爱及重复购买行为。培育忠诚的患者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以及促进患者健康结局的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对于提高居民就医公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分级诊疗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患者,与患者建立一种持久、牢固的关系,建立患者对机构的忠诚,从而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目的: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现状,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分析个体(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素养、感知价值、满意度和信任)、组织机构(机构的举办主体、机构辖区每万服务人口的业务用房面积、药品种类、人力资源配置、培训情况、患者参与的服务提供、服务质量、)以及政策环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会支持)三方面因素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的影响;以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为理论框架,构建内部刺激(患者健康素养)、组织机构刺激(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政策环境刺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会支持)以及情感有机体(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影响患者忠诚中的作用路径;探讨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从而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患者忠诚培育机制,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定量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综合考虑吉林省各市州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分布等因素,在吉林省选取4个市州;第二阶段:每个市州中随机选取2个区/县级市/县;第三阶段:每个区/县级市/县由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根据基层卫生机构门诊量立意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乡镇卫生院,全省共计选取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第四阶段:由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调查员于2019年8月到9月在抽中的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就诊患者进行面对面询问,并由调查员进行电子问卷填写。定量研究的调查对象为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在所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1225名患者。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①机构调查的内容:机构举办主体、业务用房面积、辖区服务人口数、药品种类、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年龄、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接受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人数、家庭医生签约总人口数以及家庭医生团队数量;②患者问卷调查内容: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素养、患者感知参与、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患者忠诚、社会支持、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以及是否签约家庭医生等信息。本研究使用IBM SPSS24.0及Amos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单因素t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及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等。定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8月,选取22名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和27名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为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对访谈中的录音和笔录资料手工转为文字形式,以Word文档进行保存,然后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的总体评分为3.30±0.96分(得分范围为1-5分),其中口碑宣传意愿评分为3.45±1.08分,高于推荐意愿(3.38±1.08)、再诊意愿(3.33±1.12)及首诊意愿(3.06±1.14)。(2)个体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分析表明:已婚患者(3.33±0.97)的忠诚得分高于未婚/离婚/丧偶患者(3.19±0.89)(P<0.05)。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患者(3.49±0.93)的忠诚得分高于健康状况好(3.24±0.98)的患者和健康状况一般(3.18±0.94)的患者(P<0.05)。患者健康素养(B=0.681)、感知价值(B=0.695)、满意度(B=0.840)以及信任(B=0.499)的评分越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得分越高(P<0.001)。(3)组织机构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举办主体为公立医院的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3.42±0.92)的忠诚得分高于在举办主体为政府的机构就诊患者(3.25±0.98)(P<0.05)。在药品种类相对较多(≥240)机构就诊患者(3.42±0.95)的忠诚得分高于在药品种类相对较少(<240)机构就诊患者(3.25±0.96)(P<0.05)。在医生与护士比例<1的机构就诊患者(3.38±0.97)的忠诚得分高于在医生与护士比例≥1的机构就诊患者(3.22±0.94)(P<0.05)。在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数所占比例≥50%的机构就诊患者(3.50±0.95)的忠诚得分高于在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数所占比例<50%的机构就诊患者(3.25±0.95)(P<0.001)。患者感知参与(B=0.086)和感知服务质量(B=0.734)的评分越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得分越高(P<0.001)。(4)政策环境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分析表明:签约家庭医生患者(3.47±0.99)的忠诚得分高于未签约家庭医生患者(3.04±0.86)(P<0.001)。在每个签约服务团队平均服务人口数<2000的机构就诊患者(3.38±0.97)的忠诚得分高于在每个签约服务团队平均服务人口数>2000的机构就诊患者(3.23±0.94)(P<0.05)。患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越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得分越高(B=0.027,P<0.001)。(5)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患者健康素养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2409(95%CI=[0.1776,0.3071])/0.2990(95%CI=[0.2315,0.3702])/0.1798(95%CI=[0.1187,0.2430])。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健康素养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健康素养对患者忠诚的直接效应、以患者感知价值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患者满意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及以患者信任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健康素养→患者信任→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42,P<0.05)和路径“患者健康素养→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178,P<0.05)。(6)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参与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323(95%CI=[0.0226,0.0430])/0.0369(95%CI=[0.0270,0.0479])/0.0301(95%CI=[0.0202,0.0407])。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参与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感知参与对患者忠诚的直接效应、以患者感知价值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患者满意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及以患者信任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30,P<0.001)。(7)患者感知价值/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 0.5066(95%CI=[0.3331,0.6838])/0.2557(95%CI=[0.1548,0.3688]);患者满意度在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患者忠诚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6352(95%CI=[0.4778,0.8062])。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感知服务质量通过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间接影响。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245,P<0.05)。(8)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在患者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忠诚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061(95%CI=[0.0040,0.0085])/0.0074(95%CI=[0.0051,0.0099])/0.0037(95%CI=[0.0021,0.0055])。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在患者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忠诚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患者社会支持对患者忠诚的直接效应、以患者感知价值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患者满意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以及以患者信任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链式中介模型在签约和未签约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节了路径“患者社会支持→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15,P<0.05)和路径“患者社会支持→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效应值差异为0.003,P<0.05)。(9)高忠诚得分患者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常规卫生服务来源(OR=10.693)、去年一年来该机构就诊次数≥13次(OR=5.725)、在该机构持续就诊时间>1年(OR=1.818)、接受过预约服务(OR=2.997)、接受过随访服务(OR=2.900)、接受过转诊服务(OR=6.209)、接受过上门诊疗服务(OR=5.207)、接受过健康教育服务(OR=1.762)、接受过康复护理服务(OR=10.114)、接受过优先就诊服务(OR=17.372)、接受过用药长处方服务(OR=13.987)以及接受过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服务(OR=3.133)的比例高于低忠诚得分患者(P<0.05)。(10)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影响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行为意向的因素有个体因素(患者的固有就医观念),组织机构因素(医生的年龄、医生的数量、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医疗卫生费用、药品供给、医疗技术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薄弱)以及政策环境因素(同伴支持、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患者和医疗卫生人员希望从政府加大财政支持,提高服务的宣传力度和服务态度,完善体检项目,建设专科特色科室,增加药品供给、提高报销比例,加强医疗团队建设、改善设施配置短板,强化医防结合工作以及基层与上级医院的纵向合作等多方面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意向。结论:(1)患者忠诚可以促进其对基层卫生服务的利用,并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常规医疗机构来源,但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的忠诚得分尚处于中等水平。提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加强培养忠诚患者的意识,重点关注健康状况较差患者的忠诚状况,逐步培养其他患者忠诚。(2)随着患者健康素养、感知价值、满意度以及信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忠诚越高。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重视患者的健康素养、感知价值、满意度以及信任对患者忠诚的驱动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措施,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以及信任程度,强化患者对服务价值的感知以及对服务的满意程度。(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药品种类、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数所占比例以及全科医生的数量会影响患者对机构的忠诚情况,提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完善药品配置、加强护理以及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患者的忠诚。此外,随着患者感知参与以及感知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机构的忠诚越高。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重视改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参与行为以及就诊体验,通过普及“医患共同决策”服务模式、关注患者医疗卫生需求等措施,提高患者的参与程度,强化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具有一定的影响,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应通过宣传激励引导政策提高居民的签约积极性和服务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而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医患互动服务体系。(5)社会支持对患者忠诚具有积极正向的预测作用,提高患者家属和医疗卫生人员对就诊患者的支持度以及加强同伴情感互助支持可以强化患者对机构的忠诚。(6)本研究通过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以及多群组路径分析模型等方法探讨了患者忠诚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以及患者忠诚对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患者忠诚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和实证基础。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了解患者就诊过程的认知心理和购买服务的内在驱动因素,培育忠诚患者策略、增强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李春映[4](2021)在《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现状,深度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为基层社区医院护士提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提供有效依据,也为后续的干预措施建立一定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0年8月至11月应用随机抽样法在长春市每个行政区域内分别抽取5所社区,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健康教育能力问卷对长春市社区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能力的现状调查。同时运用Excel2010和SPSS21.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328份调查问卷,回收319份,手动排除5份无效问卷(研究对象所选选项都一致),最终有效问卷为314份,有效问卷率为95.7%。1.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总分为(112.11±16.51)分,量表得分最高维度是计划能力(31.24±4.92)分,最低分为实施和评价能力(23.87±3.65)分。2.采用非参数检验显示,年龄、初始学历、职称、工作单位、接受健康教育培训次数、是否有过带教经历、是否继续教育、有无综合性医院工作经历、是否有关于健康教育内容而外出学习在健康教育能力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后显示,影响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因素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序为接受健康教育次数(月)(β=0.457)、有无综合性医院工作经历(β=0.183)、是否有带教经历(β=0.131)、职称(β=0.129)、是否有关于健康教育内容而外出的学习经历(β=0.102)、初始学历(β=0.094)。结论:1.长春市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此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初始学历、职称、接受健康教育培训次数、是否有带教经历、有无综合性医院工作经历、是否继续教育、是否有关于健康教育内容而外出学习为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因素。3.根据本研究统计分析后得出的影响因素为理论依据,制定关于提高或促进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干预措施,运用社区护士在全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发挥社区护士在居民健康中的桥梁作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

艾热提江·艾沙江[5](2021)在《乌鲁木齐市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乌鲁木齐市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市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运用Likert5级积分法对1099名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来研究医务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和满意度得分情况;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医务人员满意度影响因素;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间的关系;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进一步了解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状况,并探讨满意度影响因素的作用原理。结果: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测结果良好,量表总体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932,本量表中的42个条目在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整体满意度得分为3.70±0.54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平均得分均在3.32~4.21分之间。医务人员对工作本身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对工作回报和工作条件的满意度最低;不同性别、年龄、岗位性质、职称、用工形式、工龄、每周工作时间、每月税后收入、参与学术活动和参加业务培训的医务人员整体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职称、每周工作时间、每月税后收入、参加学术活动次数和参加业务培训天数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有显着影响,其中性别和职称是重要的人口学影响因素;工作本身、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作回报、组织管理、执业环境、家庭支持的满意度、职业认同和离职倾向与整体满意度呈显着相关关系(P<0.01),其中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作回报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最高;在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重要性模型中,工作条件、工作回报、执业环境三个维度为关键需要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作满意度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认同和离职倾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乌鲁木齐市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创造平等发展机会,合理满足人员需求,改善科研工作环境,鼓励人员自我提升,创造职业认同环境,重视使命宣传教育,引进优秀医护人才,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增强医护职业认同感,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常小婉,秦秉玉,梁新亮,胡现增,王守振,叶英军,杨永光,王月波[6](2020)在《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现状,为提高重症医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原卫生部印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下文简称"指南"),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重症医学科现状调查问卷,对河南省93家县级综合医院2018年重症监护病房(ICU)运行现状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基本情况(成立时间、组织管理模式、专科ICU开展情况、重点学科建设)、ICU规模及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ICU设备及技术开展情况。结果 ICU基本情况方面:首先是ICU成立时间,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起步较晚,被调查的93家医院均设置了ICU,其中成立最早的是1989年浚县人民医院ICU,2000年之前成立ICU的县级综合医院仅有4家,2009年前有34家;其次是ICU组织管理模式,本次调查显示,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实行封闭管理的比例为68.82%(64/93),半开放管理的比例为18.28%(17/93),仍有12.90%(12/93)的医院采取开放管理模式;再次是专科ICU开展与重点学科建设,本次调查显示,86家医院开放了综合ICU,专科ICU开放比例较高的是新生儿ICU、急诊ICU和冠心病监护室(CCU);8家医院ICU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重点学科,9家医院ICU是地级市卫健委重点学科。ICU规模及人员配置方面:本次调查的93家县级综合医院共开放ICU床位2 189张,ICU床位使用率和ICU每床位使用面积达标率较高,分别为76.34%、80.64%,而ICU医师数/ICU床位数、ICU护士数/ICU床位数达标率低,分别为8.60%和7.52%,说明医护配备不足。被调查医院包含三级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76家、二级乙等医院16家,二级甲等医院总床位数(张:922.22±285.99比636.75±258.84)、ICU床位数(张:25.28±21.15比14.63±6.89)均明显多于二级乙等医院(均P<0.01),床位使用达标率明显高于二级乙等医院〔81.6%(62/76)比50.0%(8/16),P<0.01〕;人员配置上,ICU医生和护士职称以初级所占比例最高,正高级职称比例较低,医生学历以本科所占比例最高,护士学历以大专所占比例最高;人才培养上,接受调查的医院派出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医生和护士最多,分别为745人次和1 156人次,平均每家医院分别为8人次和12人次。ICU设备配置和技术开展方面,县级综合医院ICU配备最多的设备是微量注射泵、监护仪、输液泵、有创呼吸机、排痰机等,但总体设备配备不足;虽有1家医院引入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但没有开展临床应用。河南省所有县级综合医院均设置了ICU,但是多项指标达标率与"指南"要求存在差距,人员及设备相对不足。结论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刘欢[7](2020)在《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现况,根据需求设计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方案,以系统观、整体观思维来探索提升服务技能的宏观架构,构建精防公卫条线医生为主,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并为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以纳入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项目的6个区县205名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专项培训阶段性资料。培训的设计理念是启发学员用系统观来理解和处理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家庭医生团队能够与个体、家庭、医疗机构、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整个系统工作。从而促进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融合协作,并探索提升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与策略,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大健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学员以中青年为主,40岁及以下人群占73.17%;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39%;其中48.81%公共卫生岗位人员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2.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对接受培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更倾向于专科医院进修;98.05%反映非常愿意将培训内容学以致用;90.73%的学员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培训效果良好。3.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现状:48.78%的学员反映政策保障不够;81.46%认为证书含金量需提高;76.59%反映培训与工作冲突较多。家庭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培训意愿相对较高,其中家庭医生团队对心身疾病的诊治、医患沟通与压力管理需求较高。4.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和体系:家庭医生团队反映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少专业人员(75.61%),缺乏知识技术(65.37%),需提升居民知识(65.85%);90.73%认为从事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应该获得报酬,但实际只有17.56%的人员有报酬;提高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制定合理报酬(93.66%),改进工作环境(74.15%),提供培训机会(68.29%)。5.能力提升远期效应:家庭医生团队较多会将精神心理知识运用在人际关系问题(57.46%)和工作问题(58.21%);专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会推动经费投入,提升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硬件、软件和人力配置,对居民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提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论1.家庭医生团队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和学历构成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培训开展要结合团队人员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设计方案。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需求较高;系统规范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比较受欢迎。2.能力提升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精神卫生服务的推进阶段开展,争取多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确保医护人员安心参与;制定适宜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对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3.公共卫生人员和家庭医生是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可以将上海三级预防管理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构建以精防条线公共卫生为条,其他人员辅助家庭医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为块,条块结合、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卫生部门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更多的一般心理问题干预和健康促进,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更需要完善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和人力基础做支撑。4.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公共卫生岗位人员制约了社区条块结合的良性发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兼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衔接顺畅,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要。5.精神心理卫生人力资源缺乏与分布不均匀短期内难以解决,积极探索市专科-区专科医联、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医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联、“互联网+”跨区域医联,是快速解决现有服务资源缺乏的有效方法。

杨燕青[8](2020)在《上海某区全科医疗团队心身疾病服务技能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社区全科医疗团队对心身疾病认知及应对能力现况,分析影响因素,结合相关培训效果评价,为社区全科医疗团队心身疾病认知与应对能力建设提供实证依据,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以2018年上海市某区部分全科医疗团队成员研究对象,纳入未培训375人与培训后71人,通过自行设计的“心身疾病认知和应对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基本概念、临床认知、临床应对、培训框架”五部分,以对未培训对象的现况调查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培训后对象的培训效果评价,应用logistic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三、研究结果:现况调查纳入375名未培训社区全科医疗团队成员,总分按执业范围依次为精防医师>公共卫生医师>西医全科医师>中医全科医师>护士(P<0.01);调查问卷的四个模块标化得分后进行分析比较,基本概念>临床应对>临床认知>培训框架(P<0.01);团队主体之间(全科医师、公卫医师、护士)得分比较,总分、基本概念、临床认知、临床应对均有统计学差异,按得分高低排序,均为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护士(P<0.05);全科医师的中医、西医相比较,总分及临床认知方面西医全科医师>中医全科医师(P<0.05);全科医师各模块及格率比较,基本概念>临床认知>临床应对>培训框架(P<0.05)。将375名未培训对象与71名参加培训后对象比较,总分培训后对象>未培训对象(P<0.05);临床认知得分和临床应对培训后对象>未培训对象(P<0.05)。对全体对象的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执业范围和培训是影响总分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只有执业范围是影响总分的影响因素。对全科医师的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工作年限、执业范围和培训框架是影响总分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执业范围和培训框架是影响总分的影响因素。四、研究结论:社区全科医疗团队中的主体“全科医师”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低于“精神卫生医师”与“公共卫生医师”,临床认知和临床应对是存在不足的主要部分,提示了今后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重点;西医全科医师的总体水平高于中医全科医师,提示中医对现代心身医学知识较为匮乏,培训可在中西医相关知识上进行融合与提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执业范围和培训,提示针对不同执业范围的培训对象,侧重点应有所不同,需精细化知识点;培训是提高社区全科医疗团队的心身疾病认知和应对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建议通过加强培训、中西结合、拓宽视野以及政策引导提升全科医师心身疾病诊疗水平。以全科医学与心身医学相融合,同时关注了西医全科医师与中医全科医师为本研究的创新点。

朴晶竹[9](2020)在《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现代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理念为切入点,以临床医疗核心主体-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开展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情况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药护患不同的服务需求、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提出改进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及建议,以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依托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与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对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专家咨询法:咨询临床药学及中药临床药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的专家及医院领导,充分吸收专家及领导的合理建议,制定研究方案及调研体系框架,并修改完善调研问卷相关细节。(3)问卷调研法:基于文献分析、政策梳理、问卷设计、专家论证、预调研等工作,以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一般情况、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评价、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及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等内容展开调研。医药护问卷以网络问卷星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患者问卷以现场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并将问卷信息录入至Excel 2010,建立Access数据库。(4)数据分析方法:将调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回收医药护问卷2469份,其中有效问卷2469份,问卷有效率100%;回收患者问卷1272份,其中有效问卷1125份,问卷有效率88.44%;回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问卷505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问卷有效率100%;三套问卷共回收4246份,其中有效问卷4099份。调研发现:(1)中药临床药师专业技能有限,人员配置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师学历普遍较高,但毕业专业以中药学为主,且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而直接从业,缺乏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与思维及临床实践技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有限。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配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②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待加强,缺乏中医药特色。由于中药临床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公众对中药临床药师认知度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药学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中药特色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有待加强,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3)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认可度高,药学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需求度高,期望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医药护患不同主体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不同,并且根据不同科室呈现差异性。(4)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与模式尚待规范。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刚刚起步,目前培训效果有所显现,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个别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待加强,带教组设置有待规范,培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待丰富,临床实践安排不足,没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等。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结合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相关背景对医、药、护、患展开问卷调研,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息量大,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确保了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调研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基于调研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提升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刘源[10](2020)在《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为全国实施分级诊疗政策拉开了序幕。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接诊与)治疗,逐步实现(医疗机构)从全科到专业化医疗的过程。“十三五”期间,分级诊疗在全国各级政府和医院都轰轰烈烈地实施着,但该政策实施五年来进展如何、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如何实施,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资料整理、现场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淮安市分级诊疗推动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分级诊疗成效不显着的原因,并在仔细剖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不同医疗卫生体系的经验和做法,得出有效解决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淮安市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医保政策调控的作用不明显,患者就诊的信息不共享,医疗机构实施分级诊疗的积极性不高,双向转诊渠道不通畅等原因造成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效果不显着。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能力障碍、配套政策的障碍、体制机制的障碍、信息共享的障碍,监管考核的障碍等。通过国内外分级诊疗的先进经验的分析,得出可借鉴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完善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的对策。分别从完善配套制度、健全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宣传引导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完善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对策。

二、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泸州地区一级和二级综合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1.2.2 患者安全态度量表(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AQ)
        1.2.3数据收集与整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护士患者安全态度得分情况
    2.3 护士患者安全态度单因素分析
    2.4 护士患者安全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一级和二级综合医院护士的患者安全态度现状
    3.2 一级和二级综合医院护士的患者安全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3.2.1 护龄护士患者安全态度
        3.2.2 护理专业选择影响护士患者安全态度
        3.2.3 月收入满意度影响护士患者安全态度

(3)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患者忠诚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患者忠诚的概念
        1.2.2 患者忠诚的测量维度
        1.2.3 患者忠诚的作用
        1.2.4 患者忠诚的现状研究
        1.2.5 患者忠诚的影响因素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构建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生态学理论
        2.1.2 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理论
        2.1.3 价值共创理论
        2.1.4 期望失验理论
        2.1.5 社会交换理论
        2.1.6 计划行为理论
    2.2 本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2.2.1 理论框架
        2.2.2 研究假设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3.2 问卷调查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样本量计算
        3.2.3 调查方法
        3.2.4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3.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3.2.6 质量控制
    3.3 深入访谈法
        3.3.1 访谈对象
        3.3.2 访谈资料收集
        3.3.3 访谈资料分析
        3.3.4 质量控制
第4章 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现状及影响因素
    4.1 预调研
        4.1.1 预调研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1.2 患者忠诚测量条款的优化
    4.2 正式调研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3 患者忠诚的现状
        4.3.1 患者忠诚的信效度检验
        4.3.2 患者忠诚得分情况
    4.4 患者忠诚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个体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
        4.4.2 组织机构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
        4.4.3 政策环境因素对患者忠诚的影响
        4.4.4 患者忠诚的多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影响因素作用路径
    5.1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5.2 患者健康素养、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5.3 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5.4 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5.5 患者社会支持、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患者信任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忠诚的影响路径
    5.6 患者忠诚影响因素作用路径的整体模型
    本章小结
第6章 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6.1 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
    6.2 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人口社会学特征对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6.2.2 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6.2.3 患者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多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定性研究结果
    7.1 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
    7.2 主题分析框架
    7.3 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行为意向
    7.4 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7.5 提高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行为意向的建议
    本章小结
第8章 讨论
    8.1 患者忠诚状况及影响因素
    8.2 患者健康素养、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8.3 患者感知参与、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8.4 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8.5 患者社会支持、患者感知价值、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信任对患者忠诚的作用路径
    8.6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患者忠诚提升路径中的调节作用
    8.7 患者忠诚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第9章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患者忠诚的对策建议
    9.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应加强培养忠诚患者的意识
    9.2 重点关注健康状况较差患者的忠诚,逐步培养其他患者忠诚
    9.3 完善药品配置和药物使用目录,减少药品供应限制
    9.4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数量,优化医护配比
    9.5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数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9.6 提高患者健康素养,转变不合理的就医观念
    9.7 提高患者参与程度,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9.8 关注患者医疗卫生需求,提高患者感知服务质量
    9.9 重视患者感知价值,维持长期患者忠诚
    9.10 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9.11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患者信任
    9.12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稳定的长期互动服务体系
    9.13 建立多方支持环境,扩大患者社会支持网络
第10章 结论与创新点
    10.1 结论
    10.2 创新性
    10.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相关概念
        1.1 健康教育
        1.2 能力
        1.3 健康教育能力
    2 国内外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现存问题
        3.1 健康教育意识和理念不深入
        3.2 社区对高学历人才吸引不足
        3.3 相关培训体制不完善
        3.4 实施和评价制度不健全
    4 应对策略
        4.1 深化健康教育理念
        4.2 吸纳专业社区护理人才措施
        4.3 开展促进健康教育能力的措施
        4.4 健全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5 小结
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抽样方法
        1.4 样本量估算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调查研究
        2.3 问卷整理
        2.4 数据统计
        2.4.1 数据录入
        2.4.2 统计学相关分析
    3 质量控制
        3.1 问卷设计阶段
        3.2 调查实施阶段
        3.3 录入数据阶段
    4 研究工具
        4.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4.2 健康教育能力问卷
    5 结果
        5.1 社区护士一般资料
        5.2 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状况
        5.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比较
        5.3.1 不同年龄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5.3.2 不同初始学历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5.3.3 不同职称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5.3.4 不同工作单位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5.3.5 不同接受健康教育培训次数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5.3.6 不同带教经历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5.3.7 是否继续教育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5.3.8 有无综合性医院工作经历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5.3.9 是否关于健康教育内容而外出学习经历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5.4 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1 社区护士一般情况分析
    2 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现状分析
    3 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职称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3.2 初始学历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3.3 接受健康教育培训次数对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3.4 有带教经历对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3.5 有综合性医院工作经历对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3.6 关于健康教育内容而外出的学习经历对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3.7 是否继续教育对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
    4 建议
        4.1 开展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培训
        4.2 全方位提高社区护士的学习能力
        4.3 了解社区护士的实际需求,加强对社区护士的关注度
        4.4 为社区护士搭建多元化宣教平台
    5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5.1 研究样本
        5.2 研究过程
        5.3 研究方法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乌鲁木齐市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质量控制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建议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独立完成的课题内容
    五、质量控制
    六、研究内容
    七、技术路线图
    八、基本概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讲师与学员基本情况
    二、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情况分析
    三、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访谈情况分析
    四、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访谈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二、系统观指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
    三、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系统观指导的公卫人才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
    五、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
第五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调查问卷
    附件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调查表
    附件3: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反馈评价
    附件4: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个案访谈提纲
    附件5:系统思维在社区全科团队中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附件6:系统式医学思维在全科团队中的应用课程评估表
    附件7: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文献综述 培养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系统思维能力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8)上海某区全科医疗团队心身疾病服务技能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内容
    五、技术线路
    六、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二、问卷调查
    三、专家咨询
    四、问卷信、效度检验
    五、质量控制
    六、问卷统计
    七、半结构式访谈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二、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三、现况调查结果
    四、社区全科医疗团队心身技能培训效果对比
    五、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六、半结构式访谈情况
    七、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不同岗位差异明显
    二、不同知识模块存在差异
    三、培训与否存在差异
    四、主要影响因素
    五、小结
第四部分 对策建议
    一、政策扶持,加快进程
    二、精准培训,提升能力
    三、开拓视野,丰富技巧
    四、中国特色,中医全科
总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心身医学在全科实践中的作用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基本情况研究
        1 临床中药学的起源
        2 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
        3 临床中药学教育现状
        4 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综述二、中药药学服务临床现状研究
        1 中药药学服务内容及现状
        2 中药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方案设计
    第一节 构建调研指标框架体系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
第二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医药护调研结果分析
        1 医药护的一般情况
        2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医药护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4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
        5 医药护对中药临床药师职业的态度
    第二节 患者调研结果分析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2 患者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认知情况
        3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接受情况及满意度
        4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调研结果分析
        1 学员的一般情况
        2 基地培训现状
        3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4 培训需求
        5 培训能力评估
        6 培训后工作现状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提升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
    1 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2 拓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
    3 明确医药护患药学服务需求
    4 强化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现状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分级诊疗
        (二)医联体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社会公平理论
第二章 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
    一、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一)从政策文件上看,分级诊疗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二)从实施意义上看,分级诊疗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从实施内容上看,分级诊疗是“强基层”的重要推动力
        (四)从实施目标上看,分级诊疗能改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从实施效果上看,分级诊疗能提高诊疗效率、改善医患关系
    二、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淮安市医疗资源分级配置情况
        (二)淮安市就诊服务分级利用情况
        (三)淮安市基层首诊实施情况
        (四)淮安市双向转诊实施情况
第三章 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医保政策调控作用不明显
        (三)患者就诊信息不共享
        (四)医疗机构实施积极性不高
        (五)双向转诊渠道不畅通
    二、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服务能力障碍:基层医疗机构能力薄弱,居民认可度低
        (二)配套政策障碍:医保政策尚需优化,缺乏约束力
        (三)体制机制障碍: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制度连续性差
        (四)信息共享障碍:医联体体系不完善,信息共享难
        (五)监管考核障碍: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医院间配合度低
第四章 国内外分级诊疗的借鉴经验
    一、国外分级诊疗先进经验
        (一)美国:按病种付费(DGRs)
        (二)英国:社区医生(家庭医生)制
        (三)日本:合理的三级医疗圈
    二、国内分级诊疗先进经验
        (一)北京:构建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
        (二)上海:家庭医生模式带动分级诊疗
        (三)厦门:“三师共管”提供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第五章 完善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配套制度,保障分级诊疗有效实施
        (一)健全医保报销政策,促使患者留在基层医院就诊
    二、健全体系建设,激发分级诊疗运行活力
        (一)打造人才培养体系,吸引优秀卫生人员
        (二)建设医疗联合体,实现城乡信息共享
    三、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院综合实力
        (一)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每一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二)畅通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渠道,让每一位患者都有转诊绿色通道
    四、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就诊患者科学就医
        (一)宣传引导,改变居民传统就医理念
        (二)科学规范,促使新成新型就医习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泸州地区一级和二级综合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吴秀丽,陈静文,陈郎,刘映宏,李显蓉. 职业与健康, 2021(17)
  • [3]吉林省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忠诚状况、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D]. 张莉. 吉林大学, 2021(01)
  • [4]长春市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春映.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乌鲁木齐市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艾热提江·艾沙江.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6]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现状调查[J]. 常小婉,秦秉玉,梁新亮,胡现增,王守振,叶英军,杨永光,王月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12)
  • [7]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 刘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8]上海某区全科医疗团队心身疾病服务技能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杨燕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9]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D]. 朴晶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源.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