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振兴吉林参产业项目的几点看法

关于振兴吉林参产业项目的几点看法

一、振兴吉林参业工程的几点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马银花[1](2021)在《消费者视角下“长白山人参”品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宇[2](2019)在《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认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参产业,是吉林省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人参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对吉林省农业经济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为实现人参产业的“千亿元”产值目标,吉林省于2010年及2016年相继开启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并于2019年初提出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将金融支持作为主要发展手段。因此,不断完善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对提升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界定人参产业与金融支持的概念、梳理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和阐述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作为基础展开研究。首先,概述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现状,再从金融支持政策、银行信贷支持、个体参户的金融供需和人参企业的金融支持四个方面,详述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发现目前存在金融支持政策不全面、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和防范风险路径单一等问题。其次,从金融支持规模和效率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回归分析得出金融支持与吉林省人参产业有正向的关系,金融支持对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最后借鉴韩国人参产业、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和中药材产业的金融支持经验,再结合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从健全金融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引入民间资本和扩宽风险防范路径五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并构建金融支持体系,促进人参产业发展。

张馨文[3](2019)在《吉林省长白县人参种植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因而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参又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人参产业作为吉林省长白县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其健康稳步发展对于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白县的人参产业产销链条较为完整,但实际上人参产业内部发展与外部联结均呈现矛盾性和复杂性。目前,长白县的人参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地区参农的收益相距较大,人参种植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性依然没有减弱,如何促进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参农持续增收,已经成为吉林省长白县人参产业发展的重要难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吉林省长白县的人参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后,从参农的角度切入,采用理论分析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长白县参农种植成本收益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人参种植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性,最后提出了促进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参农持续增收的建议。结果表明,不同地方的成本差距并不明显,但收益差距很大,主要是受人参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基础设施、资金、劳动力、病虫害及自然灾害、人参种植及加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人参种植历史悠久,导致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环境的恶化。最后提出促进吉林省长白县人参种植可持续发展和参农持续增收的建议:一是满足参农的资金需求;二是引进人才;三是降低参农的生产成本;四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五是预防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六是加快长白县新型服务组织的建设;七是完善市场建设;八是保护人参种植的资源环境。

张靖[4](2018)在《通化县人参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化县是我国重点的“吉林人参”原产地地域保护县,人工种植人参历史悠久,各种人参种植方法和加工技艺已经成熟,随着大健康理念的发展和群众对人参产品的关注,通化县人参产业已经成长为通化县重要区域特色产业。但是通化县人参产业也是政策依赖产业和市场监管难点产业,当前通化县人参产业存在经营主体分散、品牌知名度不高、行业标准不清、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人参产业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本文试图找出政府对人参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对人参产业发展的作用,以便有效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人参产业发展。本文以政府作用外部理论、政府作用与市场失灵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通化县人参产业的实际情况和通化县政府职能,分析得出通化县政府影响人参产业发展关键因素分别为营商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市场监管因素三个方面,本文运用访谈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制定《通化县人参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调查问卷》围绕营商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市场监管因素等方面对通化县人参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探寻政府在通化县人参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出分析结果表明:(1)在营商环境领域政府过多考虑行政区划和整体布局效果,没有充分考虑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出现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过度强调政府的作用,没有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出现了新的不公平,扰乱了市场秩序。在营商环境领域政府存在以下问题,在人参产业文化中政府重视不足,投入不够;在“互联网+人参产业”中政府对企业信息服务不到位,没有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人参产业信息;在人参品牌建设中政府对企业品牌的保护力度不足。(2)在政策扶持领域政府资金扶持政策缺位、人才扶持政策缺失;(3)在市场监管领域,缺少权威的人参检测鉴定机构,原有的人参检测定级机构和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人参下游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在市场监管领域存在体制机制问题,人参产业监管相关部门权责不清,职责交叉重叠,出现了监管的重复叠加,也出现了监管的盲区和真空地带,造成了“九龙治水,水不得治”的局面,同时也存在标准不清,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因此,本研究认为政府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管好该管的,放好该放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深化改革,转职能,提效能,当好营商环境的提供者、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公平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为此,本研究根据政府对人参产业的作用,提出政府作为优化路径,促进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1.当好营商环境的提供者:(1)正确研判人参产业发展形势,遵循人参产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人参产业园发展前景;建设以人参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形成具有人参产业特色、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2)科学配置基础设施,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普惠性,不可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少数企业,造成竞争失衡;(3)为人参祖先“老把头”节的宣传造势,提高通化县人参产业软实力;(4)政府为企业品牌创建提供服务,保护人参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品牌建设积极性;(5)提供“互联网+人参产业”信息服务,引入大数据、云平台,提高人参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通过政府间合作,举办人参产业高峰论坛,为从事人参相关产业的经营者搭建企业合作网络平台,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专业化运营程度;2.当好产业政策的制定者:(1)制定适合通化县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为中小人参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2)制定人才政策,引智聚才,引入具有与人参产业相关的战略发展人才、产品研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专业化的人才团队。3.当好人参产业的监管者:(1)引入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人参产品鉴别定级,提高通化县人参产业的认可度;(2)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机制;(3)理顺人参产业行业标准和审批流程。

郭阿娜[5](2017)在《汪清县人参加工业调研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在汪清县,人参加工业已是支柱产业。2016年,人参种植面积为1267公顷,产量4485吨,产值3.3亿元,占全县特产品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全县人参加工企业有由2012年的12家发展到2016年的21家,增长了 75%,其中省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家发展到6家,销售收入也有2012年的166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6075万元,年均增长14%。汪清县人参加工龙头企业的产品有十二个系列四十多个品种,其产品主要有原参精品、参制饮品、参制保健品以及人参制合成品等。为增加汪清县人参加工业产品品种及提高人参产品技术水平,招商引资四川科创集团新上人参饮料项目;此外,在汪清县长吉图物流产业园中吉林省华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人参系列生物转化提取物深加工项目,加快了汪清县人参加工业的发展。在汪清县发展人参产业具有优越地理位置,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土壤,无污染的环境和充沛水源,享受国家各项振兴东北和边境地区优惠政策。人参加工业发展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技术人才和资金投入不到位,产品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缺少研发服务平台,品牌意识不强,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提出要完善人参产业扶持政策体,重视技术方面的头和新产品开发,升级人参加工链的类型,大力发展人参加工业基地建设,打造出汪清人参品牌,提高产品竞争优势,扶持壮大汪清县人参加工龙头企业,成立人参加工业协会及研发服务平台,规范市场,做好出口销售面对已提出的各类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张亚玉[6](2016)在《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肥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壤肥力是人参质量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林下护育山参和农田栽参中存在的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对野山参、林下护育山参及农田栽参根区土壤的主要肥力指标养分组成及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及直接影响人参药效成分皂苷形成的主要土壤因子,同时应用数值化法对不同生长环境下的人参根区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生长环境下的人参根区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较大,全量和速效氮磷钾组成比例不同。野山参与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pH值范围相似在4.74~6.46之间;有机质含量在82.5g/kg~528.6g/kg范围;全氮含量在3.45-16.84g/kg,碱解氮含量在31.74mg/kg~1 41.19 mg/kg;全磷含量在0.15g/kg~1.74g/kg,速效磷含量在9.93~55.44mg/kg;全钾在3.22 g/kg~10.30 g/kg,有效钾在290.3 mg/kg~970.4 mg/kg范围,野山参全量N:P:K的比例范围为2.20~9.68:1:30.57-50.34,而速效的N:P:K的比例范围为1.60~2.55:1:10.32~21.81;林下护育山参的全量N:P:K的比例范围为21.43~44.05:1:49.68~77.83,而速效的N:P:K的比例范围为0.61~4.49:l:8.3l-31.78。不同年生农田栽参根区土壤pH值范围在5.17-5.54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7.5g/kg~ 27.7g/kg范围;全氮含量在1.63~1.85g/kg,碱解氮含量在11.91 mg/kg~18.43 mg/kg;全磷含量在0.09g/kg~0.11g/kg,速效磷含量在10.03mg/kg~18.85mg/kg;全钾在10.28g/kg~11.18 g/kg,有效钾在480.8 mg/kg~649.7 mg/kg范围,全量N:P:K的比例范围为1.72~1.96:1:91.91~125.40,而速效的N:P:K的比例范围为0.73~1.20:1:33.93~94.54。野山参与林下护育山参的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相似而与农田栽参土壤间差异较大,不同环境对养分的组成比例影响较大。2.土壤酶活性与人参的生长环境有直接关系,同一生长环境下不同年生人参根区的土壤酶活性亦不同。野山参根区土壤脲酶活性在1.39 mg/g~1.63 mg/g/d;蔗糖酶活性在6.31 mg/g~23. 34 mg/g,且根区土壤蔗糖酶活性低于对照;土壤磷酸酶的变化在45.62mg/g~56.52mg/ g,且高于相应对照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的变化范围在0.88 ml/g/20min~0.96 ml/g/20min。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酶活性与野山参相似,呈略低的状态,不同年生均表现为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农田栽参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变化趋势均呈倒“V”字形变化,并且2年生表现最高,分别为0.56ml/g/20mi、8.31mg/g/d和16.70 mg/g/d;农田栽参土壤酶活性低于野山参和林下护育山参土壤。林下护育山参和农田栽参根区土壤酶活性比较发现,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呈显着相关,农田栽参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脲酶不相关,蔗糖酶与磷酸酶达极显着相关。农田栽培人参对于土壤中的酶活性影响作用较大。3.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微生物量不同。随参龄的增加,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PLFAs方法可以很好地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组成,研究发现野山参根区土壤微生物脂肪酸图谱与对照相比微生物总量明显减少,代表真菌生物的18:20)9,18:1ω9c,18:1ω9t的总量低于对照土壤。特有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性可能是其健康生长的直接原因。15年生以上的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微生物总量与小年生及对照相比数量增加,且放线菌及细菌的增加比例较大,真菌的增加比例较小,与野山参的土壤群落结构类似。农田栽参随着人参参龄的增加,根区土壤微生物总量逐渐增加,且以真菌增加的幅度大于放线菌和细菌的增加幅度,真菌从7.17 nmol/g增加到47.5 nmol/g,而放线菌从6.95 nmol/g增加到8.98 nmol/g,使农田栽参土壤的群落结构不利于人参生长,容易发生真菌病害。4.利用液-质谱联机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的人参单体皂苷的含量,结果发现野山参及林下护育山参中人参皂苷Rc、Rb1含量较高,变异系数较小,农田栽参中人参皂苷Rc、Rg1含量较高,但低于野山参及林下山参且变异系数较大。通过与主要土壤肥力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土壤氮及土壤速效钾是影响人参皂苷组成及含量的主要因子。5.利用数值化方法(IFI)对不同生长环境的人参根区土壤肥力进行评价,以土壤有机质、全量及速效氮磷钾、土壤酶、土壤容重、和土壤微生物量作为指标建立隶度函数,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土壤肥力效应为S型隶属度函数。野山参及林下山参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其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较高而农田栽参土壤的则相对较低。

徐文晶[7](2014)在《长白山人参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吉林省是人参主产区,主要产地有延边、集安、通化、白山、珲春等15个县(市、区),产品产量达到世界产量的70%,全国产量的80%,是吉林省的主导产业。2012年8月经国家批准,吉林省人参人工种植进入新资源食品,实现人参从药品到食品、从药房到厨房、从治疗到保健的跨越。这对于人参所涉及的领域也逐步拓宽。人参对于带动吉林省的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人参产业与其他国家相比,缺乏竞争力,这也是吉林省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议题。现在人们面临的是产品产量激增,供过于求的时代,企业产品、价格之间的竞争已转化成品牌价值的竞争。吉林省打造的“长白山人参”品牌也在品牌的构建上逐步提高。本文首先阐述了长白山人参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研究背景以及目的意义,同时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长白山人参企业品牌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消费者,企业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消费者层面的调查主要从消费者的认知度与购买行为等问题的调查整理及分析;企业主要从品牌基础力、品牌市场力、品牌管理能力等问题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并结合调查问卷,构建了人参企业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白山人参企业进行评价分析,最后,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对以后长白山人参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本文以北京同仁堂、康美药业、吉林敖东、珲春闻晓堂参业、珲春华瑞参业、中华参加工、丹华食品七家企业为对象进行研究;对于提高长白山人参品牌竞争力,本文进行现状分析得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最后提出建议,为更好的适应吉林省人参市场需求提供参考价值。

赵宏波[8](2014)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在我国提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缩小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差异,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成为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吉林省中部地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振兴与统筹发展,亟待研究与解决。论文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空间作用理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运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等理论与方法,分别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3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其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3个方面提出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旨在丰富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阐述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从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理论辨析,丰富经济地理学中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内涵。2.运用极差、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等数理统计方法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与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影响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3.基于吉林省中部地区不同层面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探讨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主要结论包括:1.从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看,1995-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人均GDP的极差和标准差都在增大,而相对差异呈先升高再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1995年以来长-吉两市一直是经济的热点地区,热点区域逐渐向长-吉地区和松原市区集聚的趋势显着。长-吉地区始终是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且高速发展地区有逐渐向西北方向转移扩散的趋势,低速发展区一直处在南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非均衡性。2.从产业结构差异的时空演变看,吉林省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地下降,而第二产业比重在逐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各地区呈不同态势。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市区,比重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商品粮基地区域;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榆树市、舒兰市及梨树县,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区、吉林市区、松原市区以及乾安县;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区范围内,市区与县域第三产业发展差异明显。3.从城乡收入差异时空演变看,1995-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呈持续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城乡差异呈低水平状态,而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异水平越明显,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市区的城乡收入差异水平高于县域的城乡收入差异水平。4.吉林省中部地区形成了一个以长春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同心圆”式的经济联系密集区。1995-2010年长吉地区经济联系总量形成了以长春市和吉林市为双核的圈层式结构。2003-2010年各地区的城市流强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城市流强度区域分布不平衡,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5.吉林省中部地区工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大部分工业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出现下降,在空间呈现快速扩散的状态,第三产业各行业显示出较低的集聚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6.研究区城乡关联水平空间差异显着,且呈现出以长春-吉林为核心向外围地区逐渐递减的发展趋势,地级市辖区的城乡关联度高于各县域,这种空间格局与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规律具有一致性。针对以上的研究结论,从6个方面提出缩小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张影[9](2013)在《吉林省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逾三十余年,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2011年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我国继续保持了以往的经济增长势头,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参产业本身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蕴含丰富意义的载体,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其本身凝聚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有文字记载的人参采掘及药用历史距今均有千年之久。我国是人参应用和栽培的宗主国,在人参应用、栽培、加工等方面时期最早,一直以来人参产量都位居世界首位。吉林省是着名的人参主产地,人参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而白山市目前不仅是吉林省人参的主产区,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人参生产和出口基地。白山市人参产业作为当地及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地、本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贡献日益增强,其产业规模效应表现突出。白山市人参产业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其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有些问题甚至相当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主要分析了吉林省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结合宏观环境与当地实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原因分析,并在产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以及具有操作性、现实性的发展措施与对策,为当地政府、人参产业的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一套解决当地人参产业问题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初步方案,并更希冀能以此为辐射,对周边其它地区的人参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进而为提高整个吉林东部地区人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抽取国内重要的人参产业发展主要区域——白山市作为研究出发点,对该市人参产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在现有研究及实践参照基础上对该市人参产业发展适用的具体战略、指导思想及发展基本原则予以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的发展措施。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切入的研究角度新颖、实用,对研究白山市及至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总之,人参产业对于包括白山市在内的吉林东部人参主产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这些区域人参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李斌,朴亮[10](2012)在《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现状及振兴人参产业的几点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吉林省抚松县于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几年来,抚松县以振兴人参产业为己任,用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谋划人参产业发展,一手抓文化,一手抓实业,推动了人参产业健康发展。吉林省实施人参产业振兴战略以来,加快了全省人参资源的整合和产业推进,为人参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抚松县人参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呈现出蓬勃发

二、振兴吉林参业工程的几点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振兴吉林参业工程的几点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2)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研究
        1.2.2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参产业界定
        2.1.2 金融支持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风险理论
        2.2.2 农村金融供需理论
        2.2.3 信贷配给理论
    2.3 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第3章 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3.1 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现状
    3.2 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
        3.2.1 金融支持政策现状
        3.2.2 银行信贷支持现状
        3.2.3 个体参户的金融供需现状
        3.2.4 人参企业的金融支持现状
    3.3 吉林省人参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3.3.1 金融支持政策不全面
        3.3.2 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
        3.3.3 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3.3.4 防范风险路径单一
    3.4 金融支持吉林省人参产业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概述
第4章 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实证分析
    4.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分析
        4.1.1 指标选取
        4.1.2 数据来源及分析
    4.2 实证分析
        4.2.1 模型的构建
        4.2.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3 结论
第5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5.1 韩国的经验借鉴
    5.2 国内的经验借鉴
        5.2.1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金融支持经验
        5.2.2 中药材产业的金融支持经验
    5.3 对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启示
        5.3.1 政府加大人参产业资金投入
        5.3.2 鼓励民间资本支持
        5.3.3 加强信用评级,鼓励信贷创新
        5.3.4 注重融资担保
        5.3.5 有效应对产业风险
第6章 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6.1 健全金融支持政策
    6.2 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6.2.1 加强沟通
        6.2.2 信贷产品创新
        6.2.3 加强信用评级
        6.2.4 加强产业链融资
    6.3 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6.3.1 构建涉农担保机制
        6.3.2 引导成立合作社
    6.4 引入民间资本
    6.5 扩宽风险防范路径
        6.5.1 保险支持
        6.5.2 引入金融衍生工具
    6.6 构建金融支持体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吉林省长白县人参种植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概念框架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长白县人参种植现状分析
    2.1 长白县自然概况
    2.2 长白县人参种植规模分析
    2.3 长白县人参种植投入要素分析
第三章 长白县人参种植成本收益分析
    3.1 长白县人参种植成本收益描述性分析
    3.2 长白县人参种植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长白县人参种植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4.1 人参种植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4.2 人参种植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通化县人参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研究创新点和数据来源
第一章 通化县政府在人参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分析
    一、通化县政府对人参产业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作用现状
    二、通化县政府对人参产业政策扶持方面的作用现状
    三、通化县政府对人参产业监管方面的作用现状
第二章 通化县政府在人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通化县政府在人参产业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通化县政府在人参产业政策扶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通化县政府在人参产业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章 通化县政府在人参产业发展中强化作用的角色定位分析
    一、当好人参产业营商环境的提供者
    二、当好人参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者
    三、当好人参产业的监管者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汪清县人参加工业调研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目的及意义
    1.2 调研对象及内容
    1.3 调研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二章 国内外人参加工业发展现状
    2.1 国外人参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2.2 国内人参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汪清县人参加工业发展现状
    3.1 汪清县概况
    3.2 汪清县人参加工业现状
    3.3 汪清县发展人参加工业优势
    3.4 效益分析
第四章 汪清县人参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人参加工业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4.2 科研投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
    4.3 品牌重视度不够
    4.4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4.5 缺少人参的中介机构,销售方式单一
    4.6 产业链混乱,难形成规模
    4.7 人参加工企业自主基地面积少
第五章 汪清县人参加工业发展建议
    5.1 完善人参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5.2 重视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大人参新品开发力度
    5.3 打造出汪清人参品牌,提高产品竞争优势
    5.4 扶持壮大汪清县人参加工龙头企业
    5.5 成立人参加工业协会,规范市场,做好出口销售
    5.6 转变汪清县人参加工链的类型
    5.7 大力发展人参加工业基地建设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肥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人参研究进展
    1.2 人参土壤养分
    1.3 栽培人参土壤酶
    1.4 人参土壤微生物
    1.5 人参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相关性
    1.6 人参主要皂苷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技术路线
    2.3 材料和方法
第三章 人参根区土壤主要养分特征
    3.1 野山参根区土壤主要养分特征
    3.2 林下护育山参土壤养分特征
    3.3 农田栽培人参土壤养分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人参根区土壤主要酶活性特征
    4.1 野山参根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4.2 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4.3 农田栽参根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5.1 野山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的研究
    5.2 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的研究
    5.3 农田栽参根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的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人参根区土壤主要肥力指标间相关性研究
    6.1 野山参主要养分与其生物活性相关性
    6.2 林下护育山参土壤主要养分与其酶活性的相关性
    6.3 农田栽参土壤主要养分与其酶活性的相关性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皂苷积累与土壤肥力指标相关性研究
    7.1 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部皂苷含量
    7.2 人参根部皂苷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7.3 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肥力评价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7)长白山人参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品牌竞争力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品牌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2.2 品牌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长白山人参的现状
    3.1 人参的发展历史
    3.2 人参品牌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人参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应用
    4.1 人参品牌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2 构建品牌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4.3 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4.5 人参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第五章 人参企业品牌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5.1 人参品牌基础力存在的问题
    5.2 人参品牌市场力的问题
    5.3 人参品牌管理能力的问题
第六章 提升长白山人参品牌竞争力的建议
    6.1 加强品牌的基础能力
    6.2 加强品牌的市场竞争能力
    6.3 加强品牌的经营管理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A
附录B

(8)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和依据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进展
        二、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三、 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与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二、 研究方案
        三、 论文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内涵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区域经济差异
        三、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二、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三、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理论辨析
        一、 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二、 区域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 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
        五、 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背景
        一、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二、 改革开放至振兴之前
        三、 东北振兴以来
    第二节 研究区概况
        一、 自然环境概况
        二、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一、 绝对差异变化特征
        二、 相对差异变化特征
        三、 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
        四、 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的 ESDA 分析
        五、 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空间格局
    第四节 产业结构的变化分析
        一、 产业结构差异的分析
        二、 产业结构差异的空间格局
        三、 产业空间布局特征
    第五节 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一、 农村收入的时空演变分析
        二、 城镇收入的时空演变分析
        三、 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第六节 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 自然资源禀赋因素
        二、 区位因素
        三、 区域政策推动因素
        四、 资金投入因素
        五、 经济发展基础
        六、 产业集聚与扩散因素
        七、 市场化因素
        八、 人才技术因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与路径
    第一节 区域经济联系与协调发展
        一、 区域经济联系格局
        二、 区域城市流强度
        三、 区域经济联系的路径
    第二节 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一、 产业合理分工
        二、 产业集聚与扩散
        三、 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
    第三节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 城乡关联与协调发展关系
        二、 城乡关联格局
        三、 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
    第四节 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
        二、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五、 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六、 推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9)吉林省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人参产业的概况
    2.1 世界人参产业发展概况
    2.2 中国及吉林人参产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分析
    3.1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现状
    3.2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总体环境分析
第四章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发展规模失控
    4.2 人参栽培可持续化发展程度不高
    4.3 人参产品加工及品牌效应差
    4.4 人参生产环节管理无序
    4.5 技术研发程度及产业龙头带动效应不高
    4.6 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运作不规范
    4.7 人参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相对落后
第五章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5.1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2 主要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现状及振兴人参产业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抚松人参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高品位谋划, 制定抚松人参振兴发展规划
    1.2 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 规范人参生产提高人参质量
    1.3 优化人参品种, 扩繁良种繁育基地
    1.4 以人参产业园区为载体, 培育龙头, 为人参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2 目前制约抚松人参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2.1 人参产品的法规定位问题
    2.2 人参产业管理部门的问题
    2.3 资金投入问题
3 关于振兴抚松人参产业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具有权威的产业管理机构及管理网络
    3.2 共同打造一个品牌, 一个市场, 一个园区, 作大作强人参产业
    3.3 规范检测鉴定机构的职能, 构建人参产品质量检测监控中心

四、振兴吉林参业工程的几点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者视角下“长白山人参”品牌建设研究[D]. 马银花.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2]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D]. 李宇.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2)
  • [3]吉林省长白县人参种植调查研究[D]. 张馨文.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4]通化县人参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D]. 张靖. 吉林大学, 2018(12)
  • [5]汪清县人参加工业调研分析报告[D]. 郭阿娜. 延边大学, 2017(01)
  • [6]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肥力特性研究[D]. 张亚玉. 沈阳农业大学, 2016(10)
  • [7]长白山人参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研究[D]. 徐文晶. 延边大学, 2014(02)
  • [8]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赵宏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11)
  • [9]吉林省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张影. 吉林农业大学, 2013(02)
  • [10]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现状及振兴人参产业的几点建议[J]. 李斌,朴亮. 人参研究, 2012(04)

标签:;  ;  ;  ;  ;  

关于振兴吉林参产业项目的几点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