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铋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果胶铋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一、果胶铋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东强[1](2021)在《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分析相关因素与证候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脾胃病科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制定临床资料观察表,进行调查、归纳,建立数据库,录入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一般情况、胃镜结果、HP感染情况、四诊信息、治疗用药等因素进行描述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的分布依次为:脾胃虚弱(36.7%)>肝胃郁热证(19.2%)>肝胃不和(14.3%)>脾胃湿热(13.3%)>胃络淤阻(10.8%)>胃阴不足证(5.8%)。2.职业分布:工人34例(28.3%)>无业24例(20.0%)>退休22例(18.3%)>个体17例(14.2%)>职员11例(9.2%)>农民7例(5.8%)>学生3例(2.5%)>教师2例(1.7%)3.性别与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男:女=3:1。年龄分布:中年人>老年人>青年人。各中医证候与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证女性患者占比高于其他症候;各中医证候与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吸烟与饮酒分布:吸烟占全部病例的23.3%,饮酒占全部病例的33.3%。各中医证候与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候与饮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郁热证饮酒率高于其他症候。5.HP感染分布:HP感染率43.3%。各中医证候与HP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HP感染率高于其他证候。6.胃镜下表现:溃疡类型:DU 63.3%,GU 28.3%,CU 8.3%。DU:GU2.15:1。溃疡数量:溃疡数量为单个63例(52.50%),溃疡数量为多个的为57例(47.5%)。溃疡面积:<0.5cm2为78例,≥0.5cm2为25例,≥1cm2:为17例,各中医证候与溃疡类型、溃疡数量、溃疡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PU的四诊信息:胃脘痛、纳差、少气懒言、嘈杂反酸、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多见红舌,薄白苔。脉象以脉沉细为主。8.PU的常用药物分布概况:使用次数前十的药物有甘草、白术、陈皮、党参、白芍、茯苓、当归、柴胡、半夏、香附。9.各个证候常用药物:肝胃不和基本方药为柴胡、白芍、香附、陈皮、甘草、川芎、枳壳。肝胃郁热基本方药为白芍、柴胡、香附、黄连、黄芩、栀子、延胡索。脾胃湿热基本方药为薏苡仁、半夏、甘草、黄连、栀子、茯苓。脾胃虚弱基本方药为甘草、白术、党参、陈皮、当归、黄芪、半夏。胃络淤阻基本方药为党参、延胡索、甘草、黄芪、郁金、白术。胃阴不足基本方药为当归、神曲、山楂、沙参、莱菔子、玉竹、生地。结论:1.本病脾胃虚弱证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胃脘痛、纳差、少气懒言,多见淡红舌,薄白苔,脉沉细。其次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主要症状为嘈杂反酸、口干口苦、恶心呕吐。2.中医证候与性别、饮酒、HP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3.男性较女性、中老年人较青年人更容易患本病。4.PU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疏肝和胃为主。

黄瑶(Worakit-udomphan Rachaya)[2](2020)在《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董筠教授使用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与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合用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符合反流性食管炎A级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口服董筠教授降逆护膜汤(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餐后一小时服用),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和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次40mg,每日一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共治疗8周;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次40mg,每日一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RDQ,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与中医症状疗效的积分变化,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观察期间,有1例患者脱落。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①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RDQ,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进行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RDQ的总疗效为96.67%,对照组RDQ的总疗效为82.76%,两组RDQ的总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P<0.05)。②肝胃郁热证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单项中医症状(反酸,烧心,嗳气,易饥)的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在单项中医症状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单项中医症状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与泮托拉唑钠用较单纯使用泮托拉唑钠能显着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情绪方面。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造福患者。

王会卿[3](2020)在《索法酮替代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源。它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也是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相关证据表明,根除H.pylori可以降低这些疾病的患病风险。目前国际上认可推荐的根除H.pylori的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但随着H.pylori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并且存在铋剂应用的潜在风险,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根除方案来应对H.pylori耐药、复发、治疗副作用等问题。索法酮(Sofalcone)作为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具有黏膜保护及杀菌抗炎的双重作用,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本文将索法酮替代四联疗法中的铋剂,应用于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索法酮四联疗法的疗效,为将索法酮用于H.pylori根除治疗提供可能性依据。方法:连续收集自2018年10月起就诊于保定第一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断为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共300例。随机分成A组(150例,应用:胶体果胶铋300mg+克拉霉素500mg+雷贝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治疗14天)、B组(150例,应用:索法酮100mg+克拉霉素500mg+雷贝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治疗14天)。治疗后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以及临床症状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ylori根除率、胃镜下黏膜表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ITT分析和PP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根除率,结果以百分比和95%置信区间(95%CI)表示。将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级标准分级,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采用消化不良的症状评定量表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计算其症状指数(程度×频度),对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常见的消化不良症状(上腹痛、上腹胀、烧心、上腹不适、反酸),进行每个症状的单个计算。对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统计分析是剔除治疗前无明显症状的病例,再计算治疗前、后评分降低的等级之间的差异。安全性分析以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示。结果:1.A组与B组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按ITT分析:B组94.7%,95%CI:91.12-98.28 vs A组92.7%,95%CI:88.54-96.86(P>0.05);按PP分析:B组97.3%,95%CI:94.61-99.99 vs A组96.5%,95%CI:93.50-99.50(P>0.05),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相近。2.两组患者内镜胃黏膜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B组94.7%vs A组80%(P<0.05),索法酮组患者胃黏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果胶铋组。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H.pylori感染相关胃炎的消化道症状指数均有所下降,但总症状指数的降低值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单个症状(上腹痛、上腹胀、烧心、上腹不适、反酸)的降低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均高于A组(P<0.05)。4.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5.33%vs A组12.67%,P<0.05)。结论:索法酮替代铋剂用于治疗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可以达到与铋剂四联疗法相当的H.pylori根除率,并且在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黏膜改善方面均优于铋剂四联疗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推荐用于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治疗。

高阳[4](2019)在《“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凡符合慢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者,年龄在18岁以上,常居住本地,患者知情并愿意接受相应治疗者。2试验方案:按随机原则最后纳入500名患者,治疗组(264人),对照组(236人)。治疗组:穴位贴敷,处方:穴位贴敷方(附子、干姜、吴茱萸、丁香、白芥子、等10味中药);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配方相同(剂量为治疗组1/15)作为对照。穴位选取:脾俞(双),胃俞(双),上脘,中脘,下脘。在每年的三伏天,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敷,每隔10天贴敷一次,到末伏终止。3观察指标:半年后随访,统计两组治疗前后(1)一般资料;(2)中医主要症状积分;(3)中医临床证候疗效;(4)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5)中医证候分布及疗效比较。4统计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处理应用x±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线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胃胀,胃痛,嗳气,反酸的症状积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症状积分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3例(1.27%),有效54例(22.88%);治疗组显效18例(6.81%),有效169例(64.01%);治疗组总有效率(70.8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4.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比较:结果显示在反流、消化不良、总体状态积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满意、精神状态、排便、社会功能的症状积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中医证候分布及疗效比较:总体分布情况:脾胃虚弱(人数)>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因所纳入患者证型以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为主,其他证型病例数较少,此处暂不讨论,将此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其中治疗组脾胃虚弱证患者疗效优于肝胃不和证(P<0.05)。对照组两组疗效无显着差异。结论:1.“冬病夏治”三伏贴可缓解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2.“冬病夏治”三伏贴可改善慢性胃炎患者在PRO量表中反流情况,消化不良情况及总体状态情况的积分。3.慢性胃炎患者以脾胃虚弱证和肝胃不和证最为多见,且“冬病夏治”三伏贴对脾胃虚弱证患者的疗效优于肝胃不和证患者。

林玲[5](2019)在《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应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初步了解中药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发病过程中的防治作用;2.进一步探明中药胃复春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可能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3.为今后中药胃复春在临床方面及实验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有关胃复春前期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我们提出假设,胃复春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的机制和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凋亡、肿瘤转移浸润的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免疫炎症、免疫逃逸的相关基因的调控有关,可能与控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Bcl-2、Bax、对NF-κB信号通路调控重要因子IKBKB、NF-κB2,和NF-κB信号通路的下游细胞因子如炎症因子TNF-α、I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胃癌发生基因COX-2等的表达相关。针对这一假设,我们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验证。购入59只5周龄体重140±20g的SPF级Wistar大鼠,进行甲硝基亚硝基胍联合雷尼替丁饲料、热盐水及30%乙醇加饥饱失常综合造模法制造经典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动物模型,通过胃组织病理切片并确认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建立完成,通过动物一般指标、病理等相关采集评价药效,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胃蛋白酶活力,运用Real-Time PCR法对胃组织中的以下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血管生成因子VEGF,胃癌发生因子COX-2,控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Bcl-2、Bax以及NF-κB信号通路调控重要因子IKBKB、NF-κB2,对以上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阐明胃复春胃复春的作用疗效,进一步探明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的免疫分子生物学的机制。结果:1.本次实验完成后,结果显示:造模结束后的模型组大鼠体重和脾重比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2.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萎缩,粘膜基底增厚、炎症细胞聚集排列散乱,药物干预组胃粘膜表现均有好转现象,胃复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胃复春低剂量组明显度其次,维酶素组相对改善较轻;3.造模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胃蛋白酶活力(PP)表达均有显着升高(P<0.01),过药物干预后的胃复春高剂量、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和模型组相比均有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造模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TNF-α、IL-1、VEGF、COX-2、Caspase-3、Caspase-8、Bcl-2、IKBKB、NF-κB2基因表达均有显着升高(P<0.01),Bax表达显着下调(P<0.01);药物干预后的胃复春高剂量、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和模型组相比均有下调,Bax表达显着升高(P<0.01)。结论:1.中药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干预具有改善基本健康状态和精神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生理上的症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发病过程的存活率及其体重及其脏器指标具有一定提高作用,体现出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2.中药胃复春具有对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病理学表现的疗效,有效缓解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的炎症以及萎缩等病变,及时控制以及干预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进程。3.中药胃复春可能通过对胃蛋白酶活力恢复和提高作用,即对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提高作用,从而发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的作用。4.中药胃复春可能通过下调控制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炎性因子TNF-α、IL-1、血管生成因子VEGF、胃癌发生因子COX-2、细胞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以及NF-κB转导通路关键因子IKBKB、NF-κB2的表达,同时升高Bax的表达,而抑制NF-κB转导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加快细胞凋亡,体现出胃复春的可能通过以上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来恢复胃蛋白酶活力、促细胞凋亡、抑制并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新血管的生成、抑制癌症进展过程等作用,从而起到对CAG的有效防治作用。

宋庆蕊[6](2019)在《行气清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行气清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同时观察治疗后食管黏膜炎症的改善情况,探索行气清降方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1.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明确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肝胃郁热证的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有4例患者未按规定坚持服药,2例患者未规律复诊,对照组有3例患者未规律复诊,2例患者自行服用其他影响治疗效果药物,实际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予行气清降方治疗,主要组成:北柴胡10g、醋炙香附10g、黄芩10g、陈皮10g、蒲公英15g、竹茹15g、虎杖10g、海螵蛸10g,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症状进行药物加减,中药方采用颗粒制剂,由东直门医院中药颗粒药房提供,日一剂,开水冲服,于早饭前半小时一袋,晚饭后两小时一袋。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32,40mg/粒)治疗,每次40mg,每日一次,于早晨空腹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服药期间要平衡饮食,避免因过食辛辣加重食管黏膜损伤,保持良好情绪。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填写中医证候评分表,对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分,治疗前后各进行胃镜检查一次,对比前后胃镜积分,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行气清降方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治疗效果,并监测患者服药前后血、尿、便常规+便潜血以及肝功能、肾功能检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可能出现的药物的不良反应。3.统计学分析方法:将得到的数据运用SPSS20.0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1.结合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痊愈率23.33%,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痊愈率16.67%,总有效率73.33%,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中医证候积分上,治疗组治疗前平均积分18.07±1.172,治疗后平均积分5.13±1.121,对照组治疗前平均积分19.20±1.447,治疗后平均积分9.40±1.410,两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反映出两组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候积分的改善均有作用,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行气清降方对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优于泮托拉唑。3.在胃镜积分上,两组间治疗后胃镜分级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胃镜分级积分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行气清降方和泮托拉唑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镜分级积分改善均有明显作用,两组对胃镜分级积分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行气清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也有改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王洪艳[7](2017)在《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内镜下表现、小肠细菌过增长改善情况的临床角度,研究评价口服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鲁中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或消化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RE患者240名(按照2015 ASGE指南内镜在GERD管理中的作用及洛杉矶分型标准确定的RE的诊断及分型标准),RE分级在A-D级,年龄在20-65岁,病程2周-1年,且未曾服用PPI或者停用PPI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将240名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例)和对照组(n=120例)。对照组应用PPI+安慰剂: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耐信)20mg,每日2次;安慰剂(白色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8周。治疗组为PPI+枯草杆菌二连活菌肠溶胶囊: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耐信)20mg,每日2次;枯草杆菌二连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组)500mg,每日3次,疗程8周。服药前对所有入组者采用胃镜(Olympus HQ290)检查观察RE患者粘膜损伤情况、镜下拍片,应用氢呼气检测仪(Gastrolyzer,型号为EC60)行乳果糖氢呼气实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记录呼气值、计算小肠细菌过增长(small bowe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阳性率;对照组和试验组于标准疗程(8周)结束后3-4天内来我院行LHBT、复查胃镜,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RDQ(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制作的耐信量表RDQ,又称耐信量表),进行症状评分。对所有镜下治愈且RDQ<12分的患者进行RDQ随访,患者填写RDQ,RDQ积分>12则认为有反流复发,随访终点定义为反流症状再次发生或至随访截止(8周),随访期间患者停服抑酸药物及促动力药物等。随访终点再次行LHBT。所有受试者每周1次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依从性,患者漏服药物3天以上即定义为依从性差。两组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分别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检测;并观察记录头痛、头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计算公式:镜下愈合率=镜下愈合例数/总例数×100%,SIBO阳性率=SIBO阳性例数/总例数×100%。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44.8±13.88岁,45.2±14.43岁)、男女性别比(61/52,58/52)、病程(6.5±1.3月,7.1±1.1月)、空腹血糖(5.02±0.45mmol/l,5.08±0.43mmol/l)、身体质量指数(23.2±2.4 kg/m2,23.4±2.2 kg/m2)、腰围(79.5±8.3cm,81.0±7.8cm)、现吸烟百分率(35人、30.1%,28人、25.5%)、饮酒>50g/周百分率(39人、31.7%,30人、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内镜下R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标准治疗后治疗组镜下愈合率91.2%,对照组镜下愈合率91.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73);RDQ<12分的比率分别为95.6%;95.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81)。治疗前,治疗组SIBO阳性率为8.9%(10/113),对照组阳性率为9.1%(10/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标准治疗后治疗组SIBO阳性率为25.7%(29/113),对照组SIBO阳性率为43.6%(48/110),p=0.005;停药8周后,治疗组SIBO阳性率为24.7%(28/113),对照组SIBO阳性率为42(38.2%),p<0.05,研究发现8周标准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SIBO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停药8周两组SIBO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治疗组SIBO阳性率较对照组更低,两者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在接受标准治疗后完全停药8周,至我院填写RDQ并行LHBT,研究发现治疗组RDQ积分>12分以上者9.7%(11/113),SIBO阳性率为24.7%(28/113);对照组RDQ积分>12分以上者20.0%(22/110),SIBO阳性率38.2%(42/110)。治疗组RDQ积分>12者明显少于对照组(9.7%、11/113,20.0%、22/110),反流症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31),SIBO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7%、28/113,38.2%、42/110)。说明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连活菌治疗RE可减少SIBO的发生率,并降低RE的复发率。结论: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联合枯草杆菌二连活菌肠溶胶囊500mg,每日3次,疗程8周,与单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治疗8周比较,内镜下治愈率无显着差异,但可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复发率,复发率仅为9.7%,可能与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降低SIBO发生率有关。

李利荣[8](2016)在《王春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开痞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王春生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彭龄教授,崇尚脾胃学说,致力于脾胃病的研究,熟读经典,深入研究《内经》及各家关于脾胃的论述,汲取其中的精华,形成了自己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患,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时,也常常从脾胃论治,临证独具匠心,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中医药临证诊疗体系。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第二部分总结王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第三部分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回顾性地整理研究王春生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第四部分通过病例对照的方法验证王老师经验方开痞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王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王老师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家庭熏陶与正规学习相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勤奋学习,钻研古籍,古代各家经典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根据,后师承于许彭龄先生,刻苦努力,善于学习,并能吸取各家之长,且尊重病人,认为病人是最好的老师,同时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第二部分总结了王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及其他内科杂病的临床经验。王老师认为中医受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和自然科学的深刻影响,是一门平和的医学,中医中药即是用药物来纠正人体的偏颇,使之达到一种阴阳平衡的和调状态。王老师认为各种疾病皆因“不和”而产生,故都可以用“和法”来治疗,典型的“和法”理论为调理脾胃学术思想和平衡阴阳学术思想。然后总结了王老师治疗脾胃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性便秘以及常见内科疾病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子宫肌瘤的学术经验。第三部分:目的:总结王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回顾性整理、收集王老师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专家门诊诊治的慢性胃炎病例202例,将全部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及处方用药信息录入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2例患者中女性为129人,占64%,男性为73人占36%,共使用108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在前五位的分别为茯苓使用198次,炒白术使用185次,白蔻174次,壳砂仁147次,木香135次。除去舌脉后出现频次前七位的症状为胃脘胀满、胃痛、暖气、反酸、失眠、口干、纳呆。中医证候主要为脾胃虚弱证出现116次,肝胃不和证出现71次,脾胃湿热证出现34次。治则治法以健脾和胃、疏肝和胃、平调寒热为法。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的组方规律分析,选取支持度40%,置信度>95%的药物组合,有9味药:炒白术,茯等,白蔻,壳砂仁,厚朴,法半夏,黄连,生薏米,木香,将支持度提升至50%,有7味药物:炒白术,茯苓,白蔻,壳砂仁,厚朴,木香。通过“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可以挖掘得到潜在的药物组合,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根据潜在核心组合得出新处方。脾胃虚弱证的方药组成为:党参,茯等,炒白术,一白蔻,半夏,厚朴,壳砂仁,木香;肝胃不和证的方药组成为:柴胡,枳壳,炒白术,茯等,壳砂仁,木香,白蔻,厚朴;脾胃湿热证的方药组成为:半夏、黄连、干姜、党参、炒白术、茯苳、白蔻、壳砂仁、厚朴、木香。结论.:慢性胃炎的基本病因为饮食不节与情志不畅两方面,“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湿”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食”“瘀”“毒”为次要病理因素,脾、胃、肝为本病的主要病位,以痞满、胃脘痛为主要不适,主要证候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治则以健脾化湿、健脾和胃、疏肝和胃、平调寒热为主,消食导滞、活血行滞等为辅。脾胃虚弱证的组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胃不和证的组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去党参,加柴胡、枳壳,脾胃湿热证的组方为半夏泻心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第四部分:首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综述,然后是实验部分。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验证开痞活血汤的确切疗效,探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方法。方法:本研究中两组病例均来自王春生主任医师门诊病例,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开痞活血汤加减,每次200ml,每日2次,餐后半小时服用。开痞活血汤为半夏泻心汤加丹参:半夏9g黄连6g黄芩6g干姜6g党参l0g大枣6g炙草6g丹参15g;对照组服用摩罗丹8丸tid。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症状、胃镜下病理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服药疗程都为6个月,服药期间不许服用治疗慢性胃炎的其他药物。3个月记录1次症状。治疗6个月后进行胃镜复查。结果:1.在症状积分方面,两组病人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均有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在病理积分方面,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虽然治疗前后萎缩、肠化、慢性炎症、活动性等单个病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且开痞活血汤的效果比摩罗丹好,尤其在肠化的改善方面优势尤其明显。3.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显效率56.67%;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5例,有效2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显效率16.67%。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显着差异,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在胃镜象疗效对比方面,治疗组对黏膜白相或花斑、皱襞低平、黏膜粗糙、肠化结节、黏膜内出血方面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对红斑、糜烂、血管透见、胆汁反流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痞活血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而且可以减轻并逆转萎缩、肠化等病理改变。

边静[9](2011)在《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应用情况及疗效。方法通过收集本院的使用情况、查找文献资料,分析、总结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结果质子泵抑制剂在治疗酸相关性疾病及联合根治幽门螺杆菌(Hp)疗效好。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酸相关性疾病和根治Hp已广泛应用,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

丁衍文[10](2008)在《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由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胃粘膜的炎症。其病理变化基本局限于粘膜层,由于发病机理不明确,西医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且停药后易复发,长期应用副反应多,对顽固性病例疗效不理想。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等方面,总体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本课题从胃粘膜损伤、HP感染等方面,深入探讨CG复发的病理机制,并以疏肝和胃的中药加味四逆散加减治疗进行干预,对其预防本病复发的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价,确立了加味四逆散抗CG复发治疗的新思路和方法,为中药抗CG复发寻找理论依据。2研究方法本课题以《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的方法,以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东方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000年江西井冈山举行的慢性胃炎研讨会中的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选择慢性胃炎的病例90例,治疗组予加味四逆散(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生甘草6g,苏梗10g,陈皮10g,厚朴10g,炒莱菔子10g,焦三仙各15g)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10mg/次,3次/d)、安达(15ml/次,3次/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部分病例回访6个月,主要观察:疗效性观察,包括临床综合疗效,复发率,中医证候疗效,内镜黏膜疗效,病理状态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价的变化。同时检测正常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3结果3.1疗效性观察结果(1)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临床治愈率(vs)和总有效率(v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半年内复发率(治疗组,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加味四逆散抗复发作用明显优于吗丁啉和安达。(3)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远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4)治疗组未出现显着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出现了3例不良反应,1例因不良反应停药。(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的内镜分级与病理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6)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4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得到了满意的疗效,抗复发效果明显优于吗丁啉和安达。尤其在中医证候疗效、内镜黏膜疗效、病理状态方面,显示出加味四逆散在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而且与西药相比无明显毒副作用。可能的作用是①疏肝理脾,消食导滞,除湿止呕,调中止痛,促进胃黏膜修复。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整体调整患者身心状态,达到治愈CG和减少复发的目的。综上所述,四逆散主要通过以上方面,促进胃黏膜修复,抑制黏膜损伤,阻止痊愈后复发。

二、果胶铋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胶铋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1.1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命名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PU的辨证分型
        1.4 中医内治法治疗PU
        1.5 中医外治法治疗
    2.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2.1 定义及诊断标准
        2.2 临床表现
        2.3 流行病学研究
        2.4 发病机制
        2.5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诊断依据及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HP感染的诊断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病例纳入标准
        2.5 病例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制定观察表与采集患者病历
        3.2 观察指标
    4.资料统计
    5.结果
        5.1 一般资料
        5.1.1 PU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5.1.2 PU职业分布情况
        5.2 PU诱因
        5.2.1 吸烟与饮酒
        5.2.2 HP感染
        5.3 溃疡类型分布
        5.4 四诊信息分布情况
        5.5 证候分布情况
        5.5.1 性别与证候
        5.5.2 年龄与证候
        5.5.3 吸烟与证候
        5.5.4 饮酒与证候
        5.5.5 证候与HP感染
        5.5.6 证候与溃疡类型
        5.5.7 证候与溃疡面积
        5.5.8 证候与溃疡数量
        5.6 PU药物使用情况
        5.7 各证候用药情况
    6 分析讨论
        6.1 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讨论
        6.2 诱因(吸烟、饮酒、HP感染)的分析讨论
        6.3 四诊信息分析
        6.4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6.5 中医证候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6.5.1 性别、年龄与证候的关系
        6.5.2 吸烟饮酒与证候的关系
        6.5.3 HP感染与证候的关系
        6.5.4 溃疡类别、数量、面积与证候的关系
        6.6 PU用药规律
        6.7 证候与用药规律
    7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综述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1.1 反流性食管炎的定义、分类
        1.2 流行病学
        1.3 病因与发病机制
        1.4 诊断和治疗
    2. 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辨证论治
        2.5 针灸治疗
        2.6 电针疗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和临床研究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RE的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及脱落标准
        1.7 治疗方案
        1.8 观察项目
        1.9 疗效判定标准
    2. 统计方法分析
    3. 临床目标
第三章 统计结果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2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1.4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比较
    2. 疗效结果
        2.1 RDQ疗效
        2.2 两组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
        2.3 单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2.4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5 结果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肝胃郁热的病机认识
    2. 方药分析与经验
    3. 疗效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RDQ(反流疾病症状问卷)疗效分析
        3.3.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3)索法酮替代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研究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学研究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证型分类及其防治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西医学研究
        2.1 概念及诊断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与预防
    3 胃复春的研究
        3.1 配方组成及功效主治
        3.2 临床应用
        3.3 效应机制
第二部分 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1 材料及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造模方法及给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和指标检测
        2.4 胃蛋白酶活力(PP)的检测
        2.5 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胃组织各基因的表达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结果
        3.2 进行药物干预前后大鼠存活率比较
        3.3 造模及给药过程中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3.4 取材时各组脾重:(c±s)
        3.5 各组胃组织病理HE染色结果:
        3.6 各组胃蛋白酶活力(PP)结果比较:( c ±s)
        3.7 各组大鼠胃组织炎性因子TNF-αmRNA、IL-1mRNA的表达
        3.8 各组大鼠胃组织粘膜破坏因子VEGFmRNA、COX-2mRNA的表达:
        3.9 各组大鼠胃组织抑癌基因Caspase-3、Caspase-8mRNA的表达:
        3.10 各组大鼠胃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BaxmRNA的表达:
        3.11 各组大鼠胃组织NF-κB2mRNA、IKBKBmRNA的表达:
第三部分 讨论
    1.胃癌发生过程的分子免疫学机制
    2.胃复春对一般情况结果的影响
    3.胃复春对病理结果的影响
    4.胃复春对胃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5.胃复春对TNF-α、IL-1 表达的影响
    6.胃复春对VEGF、COX-2 的影响
    7.胃复春对Caspase-3、Caspase-8、Bcl-2、Bax的影响
    8.胃复春对NF-κB信号通路调控因子NF-κB2、IKBKB的影响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1.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2.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4.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行气清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辨证分型
        4 治疗研究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5 治疗研究进展
        6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药物
    2 试剂盒
    3 主要仪器及底物
    4 病例选择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IBS诊断按照最新的罗马III诊断标准
    5 原理
    6 实验设计
    7 实验分组
    8 胃镜检查
        8.1 胃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8.2 胃镜下RE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9 小肠细菌过增长的诊断方法
        9.1 氢呼气试验前的准备过程
        9.2 试验过程
        9.3 SIBO评断标准
    10 耐性量表(RDQ)
    11 药物治疗方法
    12 血常规的检测
    13 肝功、肾功、血糖的检测
    14 乙肝五项的检测
    15 尿常规的检测
    16 大便常规+隐血的检测
    17 计算公式
    1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临床特征
    2 内镜检查
        2.1 RE内镜下分级
        2.2 镜下愈合率
    3 RDQ
    4 RE愈合率的综合评价
    5 LHBT检测SIBO
        5.1 治疗前SIBO
        5.2 治疗后SIBO
        5.3 停药8周后SIBO
        5.4 RE复发患者及未复发患者SIBO检出率
        5.5 患者SIBO阳性率的经时改变
        5.6 停药8周两组间复发率、SIBO阳性率
    6 安全性评价
        6.1 一般不良反应
        6.2 实验室检查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8)王春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开痞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王春生老师的学术渊源
    1. 家庭熏陶与正规学习相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古代各家经典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根据
    3. 师承于许彭龄先生
    4. 善于学习,吸取各家之长
    5. 病人是最好的老师
    6.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第二部分 王春生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王春生老师的和法学术思想
        1. 古代哲学关于“和”的论述
        2. 故代医家对“和法”的论述
        3. 王老师对“和法”的认识
    王春生老师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
        1. 精研古籍重脾胃
        2. 脾胃损伤百病生
        3. 调理脾胃治百病
    王春生老师平衡阴阳的学术思想
        1. 阴阳的基本概念
        2. 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3. 察色诊脉,先别阴阳
    王春生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治疗与用药特点
    王春生老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学术经验
        1. 疡为气血壅塞,浊毒腐蚀而成
        2. 脾失健运,水湿停聚
        3. 辨证论治结合胃镜,更重整体
        4. 化湿药、解毒药的应用
        5. 注重保护胃黏膜
        6. 注重药后护理
    王春生老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的学术经验
        1. 古代文献对吐酸的论述
        2. 王老师对于此病的辨证论治
    王春生老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学术经验
        1. FD属于“痞满”范畴,病位在脾胃
        2. 辨证论治先别虚实
    王春生老师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学术经验
        1. 胃降则肠通
        2. 肺与大肠相表里
        3. 气血足则大便畅
        4. 补肾通便
        5. 不可峻下猛攻
    王春生老师治疗高血压的学术经验
        1 眩晕
        2. 头痛
    王春生老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学术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合理调护
    王春生老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经验
        1. 饮食调节是关键
        2. 脾虚胃热最多见
        3. 老年消渴补肾元
        4. 久病入络需活血
        5. 中西医结合效果好
    王春生老师治疗咳嗽的学术经验
        1. 审证求因
        2. 辨治经验
        3. 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王春生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病例排除标准
    研究方法
        1. 数据的结构化处理
        2. 病例的录入与核对
        3. 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 统计报表
        2. 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的组方规律分析
        3. 基于“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进行数据分析
        4. 脾胃虚弱证的处方分析
        5. 肝胃不和证的处方分析
        6. 脾胃湿热证的处方分析
    讨论
        1. 发病规律
        2. 病因病机
        3. 药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4. 三种证型的治疗
        5. 其他用药特点的总结分析
        6. 新处方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开痞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综述部分
        1. 概述
        2. 流行病学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诊断
        5. 治疗
        参考文献
    (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综述部分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PPIs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方法
    2.1 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
    2.2 用于Hp感染
    2.3 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2.4 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2.5 用于其他情况
3 讨论

(10)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1 古代医家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综述2 现代医家对慢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综述3 西医学对慢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中篇 朱建华教授关于慢性胃炎的中医认识及辨证思路
    一、中医病名归属
    二、病因病机
    三、慢性胃炎的治疗与对策
下篇 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四、果胶铋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D]. 徐东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瑶(Worakit-udomphan Rachaya).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索法酮替代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 王会卿.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4]“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高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应机制[D]. 林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6]行气清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宋庆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埃索美拉唑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 王洪艳. 青岛大学, 2017(01)
  • [8]王春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开痞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李利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1)
  • [9]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J]. 边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1(04)
  • [10]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D]. 丁衍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果胶铋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