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OS2000通信冲突探讨

AWOS2000通信冲突探讨

一、AWOS2000通讯冲突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1](2021)在《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框架和责任归因研究》文中指出

孙丽娟[2](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车辆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电子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辆的性能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车辆电控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增加。目前,车辆故障种类繁多,发动机故障会带来行车安全隐患,燃油供给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故障则会引起大气污染。为此,本文研究设计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车辆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可诊断车辆故障,并给用户展示车辆工作以及故障情况,减少由车辆故障引起的交通事故和大气污染,其数据还可以给车辆监管部门、维修机构作为车辆性能测试的参考。本文开展的工作如下:(1)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了解国内外车载诊断的发展后,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系统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基于需求提出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系统开发所需关键技术进行介绍。系统主要由车辆故障诊断终端、服务器和客户端组成,终端负责采集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信息,并将信息封装后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解析信息后上传至云数据库,客户端通过查询云数据库得到车辆状态、故障码等信息。关键技术包括OBD-Ⅱ相关技术,NB-IoT无线传输技术以及云平台等相关技术。(3)车辆故障诊断终端设计。进行车辆故障诊断终端各模块硬件与软件的开发,硬件包括电源模块,ELM327车辆数据采集模块、STM32主控模块和NB-IoT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嵌入式软件开发,进行车辆数据的采集和NB-IoT无线通信的软件设计。(4)服务器与云数据库设计。基于阿里云开发服务器,利用Socket通讯接收车辆故障诊断终端发送的数据流,解析后存储至阿里云数据库。(5)客户端软件设计。计算机客户端通过访问云数据库,查询车辆的相关状态数据,管理个人信息。(6)实验测试与分析。对ELM327车辆数据采集模块、NB-IoT无线通信、服务器、客户端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ELM327车辆数据采集模块成功采集故障码等车辆信息;NB-IoT无线通信模块可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服务器可正确解析故障码等数据并上传到阿里云数据库;客户端可读取、显示车辆数据,达到查询车辆故障和行车数据的目的。本文设计的系统实现了对故障码等车辆数据的采集,数据的远程传输、查询等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且操作界面友好、操作便捷,能够实现车辆故障诊断的要求。

唐弸[3](2018)在《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际上,经过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浪潮之后,位置服务系统正逐渐成为下一个发展方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快速的发展促进了LBS的本地化进程,加速了本地化LBS产业链的建设。因此,随着北斗产业的推广和应用的多样化,本次山西晋中的北斗智慧旅游示范性项目是山西省北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北斗信息系统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包括了信息系统、多层次可扩展技术、高精度数字地图、消防物联网技术等概念。其次,通过介绍信息系统中所运用到的各项基础理论,结合我们在设计北斗信息服务系统时会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然后通过对几种北斗终端设备进行技术测试分析,给出了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最终设计方案。并对其控制措施和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北斗信息服务系统的未来拓展方向一点想法。本论文采用的是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终端设备的测试情况达到了预期。本论文对北斗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其他北斗产业信息建设具有普遍适用性。

丁胜杰[4](2019)在《面向天河二号的大规模粒子输运异构计算》文中研究指明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在航空航天、天体物理学、生物医学、气象、材料科学、核工程等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无一不发挥着重要作用。粒子输运模拟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应用。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子被发现后,对于各类微观粒子的研究就一直持续不断。粒子运输理论已经被应用在天体物理、核物理、医学放射性治疗等重要领域。粒子输运方程(Boltzmann方程)是描述粒子传输过程的数学物理方程,其求解算法一直是研究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际应用问题的需要,对粒子输运模拟精度和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致力于利用天河2A高性能计算平台,优化粒子输运模拟应用的性能,提升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效率和利用率,主要贡献如下:1、针对基于结构化网格求解三维粒子输运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特点,深入研究了现有的并行计算方法,提出并实现了基于Matrix-2000的三维结构化网格的大规模粒子输运异构并行算法。通过BCL和ACL接口完成CPU和Matrix-2000的数据传输,构建异构并行算法。在Matrix-2000端进行Open MP线程级并行优化,提升计算速度。线程级并行优化的内容包括计算迭代源,I-line网格柱计算和通量误差计算,在Matrix-2000超加速结点上取得了最大13.2倍的加速效果。在天河二号升级系统上完成百万核规模的扩展测试,并行效率较高,程序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2、在现有粒子输运蒙特卡罗模拟算法MCNP程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CPU-MT2000异构系统的粒子输运异构协同算法;针对国产加速器Matrix-2000的架构和访存特点提出了适于程序并行的高效数据结构及基于粒子数与线程数的任务划分方法。同时,优化了原始的串行数据收集通信模式,提出新的二叉树通信模式,极大减少了通信时间,加速比可达17.7。通过优化通信模式,以及基于MPI-SCIF-Open MP编程框架,我们实现的基于CPU-MT2000异构协同计算的并行程序,可以弱扩展到45万核,相对5万核并行效率保持在22.54%。

卢凌宇[5](2018)在《公共物品供给与国内冲突的复发》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不同类型的公共物品供给是国家对国民接受现存政治秩序和纳税的回报。长期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物品供给不妥或不足会导致国民的"怨恨",破坏统治合法性,从而为反政府武装组织的动员和招募打开机会窗口,激发国内冲突。怨恨不会随着战争的结束而自动消失。对于普通士兵而言,怨恨是否会平息或化解取决于公共物品供给的变化。无论是原统治集团继续掌权,还是反叛集团取而代之,改善公共物品供给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决定内战是否死灰复燃的关键因素。基于1947-2008年"武装冲突数据库"的"生存分析"支持了本文的基本假设,那就是公共物品供给显着地降低国内冲突复发的风险。经验研究还发现,战后和平建设主要是一个国内政治过程。国际战争、经济相互依存等国际因素会产生局部的显着影响,但作用并不大。国内政治物品的供给,尤其是政治参与和政治竞争对于冲突复发的遏制作用远比其他类型物品强。相对于经济物品,社会福利物品能够产生及时的作用,和平效果明显。此外,族群冲突的复发受制于更多类型的国内公共物品供给,因此较之非族群冲突,实现持久和平的机会更多,相对更容易化解。

李中豪[6](2017)在《车联网中基于OBD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硬件优化设计及EMC测试》文中认为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汽车变的更加电子化和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智能和舒适的驾车环境,对人们的出行和道路交通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车联网的实现需要依托有车辆、行人、道路搭建起来的数据信息通信网络,实现网络节点数据的互联互通。本文设计的基于OBD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是车联网中数据信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安卓终端平台及后台服务器配合使用,为构建完整的互联网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持。首先,论文研究了车联网及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功能需求和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设计中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OBD系统及OBD-II的相关通信标准协议。此外,对电磁兼容(EMC)的理论及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硬件模块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细介绍。其次,论文对基于OBD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硬件模块进行了设计,并对软件中核心功能的实现进行了介绍。硬件模块设计中分为四大部分进行设计,分别为电源部分、主芯片及其最小系统、OBD接口电路、蓝牙通信电路;并进行了PCB的设计,设计中重点考虑了车辆信息采集硬件模块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软件的核心功能介绍包括汽车OBD系统与安卓终端蓝牙通信的功能实现、车辆信息采集功能的实现及数据远程传输功能的实现。最后,论文对设计的车辆信息采集模块进行了实车试验,验证了模块的功能的可实现性及工作的稳定性;在电磁兼容检测中心,对硬件模块进行了EMC测试,测试了模块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对外界的干扰性和模块的抗扰性能。

吕成亮[7](2017)在《基于OBD专有协议芯片的汽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逐渐向着高科技、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使得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结构变得日益复杂。汽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驾驶汽车,更大的关注在于获取汽车的信息参数从而全面了解汽车的性能,而汽车数据获取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汽车数据获取原理设计了一款通用性能较好的数据采集系统。文章所研究的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专有协议芯片设计并实现的。通过汽车通用诊断接口与汽车OBD系统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汽车各个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为实现该系统,文章所做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重点研究了通过汽车OBD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首先研究了汽车专有通信协议芯片ELM327的工作原理,从该芯片的工作原理与汽车通用OBD接口的引脚功能出发,完成了基于该芯片的汽车数据采集系统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其次重点研究了三种汽车通信标准协议的数据传输原理,根据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设计了一款较为通用的汽车数据采集硬件电路系统。2、对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首先研究了蓝牙通信技术及其原理,根据其工作原理设计并实现了蓝牙模块与ELM327芯片的硬件电路连接,同时完成了蓝牙通信程序的初步设计。其次研究了 Linux下的SQLite数据库操作,能够在Linux系统下利用数据库操作函数对数据库文件进行数据的插入等操作。3、主要对系统的软件开发程序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并学习Linux下的程序开发与Android系统下APP程序开发,以ELM327协议转换芯片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款汽车通用数据采集软件系统。该系统可以采集到汽车的大部分传感器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到本地数据库文件以方便日后查看汽车性能参数以及对汽车故障信息的研究。

宋启波[8](2016)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NCS)主要完成自动化控制任务,在工业控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建筑自动化、智能汽车系统、航空及航天等复杂的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广泛。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存在多网络协议并存,不同网络协议不能通信的问题。目前,关于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的多协议网络的互联和网络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对推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业网络控制系统中多协议网络互联通信技术,分析影响工业网络通信性能的因素,提出提高工业网络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的措施,改善网络控制系统通信的性能。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内容:工业网络控制系统通信性能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PROFIBUS总线、MODBUS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其任务与工作环境进行了讨论。针对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分析影响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网络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工业网络互联的分析研究。根据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分别对PROFIBUS,总线、MODBUS-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参考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针对工业网络的参考模型,对工业网络多协议互联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硬件转换技术和软件转换技术两方面对多协议转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多协议转换的类型进行了讨论。异构网络互联通信实验。完成PROFIBUS总线的组网设计及通信实验;PROFIBUS总线与MODBUS总线混合网络互联组网方案设计,完成MODBUS总线和PROFIBUS总线混合组网设置和网络通信实验,设计了主从站通信程序,并用WinCC监控软件完成监控界面设计,实现MODBUS协议设备与PROFIBUS总线网络互联和数据通信。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应用案例网络组网设计。根据污水处理厂控制系统、高温炉渣控制系统和低压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网络控制要求和存在的多网络协议通信的问题,完成了以上三个复杂网络的组网设计和网络通信性能的分析。

宋明生[9](2016)在《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加大对流域水环境信息管理的研究力度和精力。但是从现行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研究都只是停留在流域水环境信息管理的方法。但是如果要是从信息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那么对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的研究成果却很匮乏。而且流域水环境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新形势影响下发生了很多变化,与之配套地产生大量的流域水环境问题。这些流域水环境问题已经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严重的掣肘,因此水环境问题也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解决的严峻而又复杂的现实问题。随着计算机科技的突飞猛进,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形成的数学模型计算也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通过数模模拟的方法能更好地解决水环境问题。本文以流域水环境为切入点,在对比分析了现阶段对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了流域水环境时空同化技术和流域水环境信息传输网络技术后,在借助于水环境数值模拟的方法补充完善水环境综合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与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相配套的管理系统,并在金沙江流域中得到应用和检验。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面对流域的信息与资源共享这一重大问题时,需要通过分析水环境业务来构建出与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相配套的服务系统,并用该系统的总体架构来指导应用系统的开发。基于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在该总架构下,将流域大气、水文、水情、水质等要素的实时监测信息、历史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建成数据库。并基于数据库的有效资料,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基于大气-水文-泥沙环境耦合的水质模拟技术系统,实现水生态监控三维模拟仿真系统,最终设计构建出与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相配套的管理系统。(2)为了构建在整个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的通信手段,采用可靠的方式完成数据从监测站到监控中心的实时传输。基于流域信息传输网络的建网原则,通过建网的关键技术,结合流域信息传输硬件与软件系统,构建出与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相配套的传输网络,结合流域水环境信息时空同化技术,建立了面向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服务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作为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既可方便地构造水质预测系统用于对流域进行模拟,又可应用于水环境模拟的在线监测,在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上相互协作,为水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3)拓展了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核心技术,即是从流域水环境演变与调控、水利工程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水污染防治工程设计、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研究了水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定量描述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基于流域下游流域大气、水文、水情、水质等要素的实时监测信息、历史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建立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流域产流、产沙、产污模型、河道梯级多库联调水量水质耦合模型、面向生态环境的梯级水库群调度模型等,构建基于大气-水文-泥沙环境耦合的水质模拟技术系统,实现水生态监控三维模拟仿真系统,为流域下游流域环境安全监控和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平台。(4)基于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架构,构建出的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库、接口和中间件、系统界面、应用子系统、配置方案、数据处理和信息共享标准、数据编码、运行和管理等内容。将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系统应用于金沙江流域,并检验其合理性。

朱加勉[10](2016)在《电力变压器异地多点温度信息整合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电力系统中,电力变压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与电力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变压器的稳定运行也是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保证。目前,多数变压器故障或损毁的原因是其绝缘能力的丧失,而温度是影响变压器绝缘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油温和绕组温度。变压器的油温反映了变压器的负载能力、决定着变压器的使用寿命;绕组的温度是变压器绕组最热区域内达到的温度,是与变压器负载值最相关的因素。因此,准确测量变压器油温和绕组的温度,对于变压器的允许过载及运行寿命评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长春合心500KV变电站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以变压器温度信息采集整合系统为重点研究内容,就如何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测量误差,如何优化整合数据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构建一个完善、精确、可靠的温度信息采集整合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变压器温度采集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据此搭建了模拟变电站的温度采集电路,通过实验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找出影响数据精度的因素,提出改进建议;其次,运用线性化补偿技术、电子变换技术、滤波技术等对其中涉及的复杂问题,如铂电阻传感器的线性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采用最小二乘分段线性拟合与负电阻补偿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数据采集误差的最小化,并使以往繁琐的算法得以简化,另外,对于环境干扰、引线电阻干扰和谐波干扰等外部问题,也一一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案;对于信息整合系统,站内通信采用更为可靠、灵活的CAN总线替代单一、易受干扰的RS-485总线,采用BCD码数字变换技术,实现标度的统一化,保证三点(检测值、当地仪表显示、测控屏显示)温度的一致性。最后,应用英国Lab Center Electronic公司开发的电路分析与仿真软件Proteus 7对改进后的温度信息采集整合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对比实验,对仿真结果做了详细的记录并简要分析,证明了该方案能够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二、AWOS2000通讯冲突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WOS2000通讯冲突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云平台的车辆故障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OBD系统的发展
        1.2.2 国外车辆故障诊断现状
        1.2.3 国内车辆故障诊断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相关技术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 OBD-Ⅱ简介
        2.3.1 OBD-Ⅱ通讯协议
        2.3.2 OBD-Ⅱ标准通讯接口
        2.3.3 OBD-Ⅱ系统的工作模式及参数标识
        2.3.4 OBD-Ⅱ故障码
    2.4 NB-IoT无线通信技术
    2.5 阿里云平台介绍
        2.5.1 阿里云服务器
        2.5.2 阿里云数据库
    2.6 本章小结
3 车辆故障诊断终端设计
    3.1 硬件设计
        3.1.1 电源模块
        3.1.2 STM32主控模块
        3.1.3 ELM327车辆数据采集模块
        3.1.4 NB-IoT无线通讯模块
    3.2 软件设计
        3.2.1 ELM327车辆数据采集软件
        3.2.2 数据通信协议
        3.2.3 NB-IoT无线通信软件
    3.3 本章小结
4 服务器与云数据库设计
    4.1 服务器程序设计
        4.1.1 数据接收
        4.1.2 故障码等数据的解析与存储
        4.1.3 服务器软件部署
    4.2 云数据库设计
        4.2.1 阿里云数据库的配置与创建
        4.2.2 阿里云数据库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客户端软件设计
    5.1 注册和登录界面
    5.2 用户界面
    5.3 管理员界面
    5.4 本章小结
6 实验测试与分析
    6.1 OBD模拟器介绍
    6.2 车辆故障诊断终端测试
        6.2.1 ELM327车辆数据采集模块测试
        6.2.2 NB-IoT无线通信模块测试
    6.3 服务器测试
    6.4 客户端测试
        6.4.1 登录功能测试
        6.4.2 用户界面功能测试
        6.4.3 管理员界面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车辆数据解析对照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3)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业界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北斗信息系统基础理论
    2.1 信息系统
    2.2 多层次可扩展技术
    2.3 伪距差分高精度定位技术
    2.4 高精度数字地图技术
    2.5 大并发量访问支持技术
        2.5.1 企业服务总线技术
        2.5.2 数据处理和分发服务技术
        2.5.3 消息服务技术
    2.6 启发式搜索A~*的路径规划技术
    2.7 消防物联网技术
第三章 北斗相关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
    3.1 北斗卫星导航与无线通信终端系统融合设计技术
    3.2 265nm工艺的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关键技术
    3.3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更新技术
    3.4 基于启发式搜索A~*的路径规划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斗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4.1 总体设计
        4.1.1 设计思路
        4.1.2 体系结构设计
    4.2 子系统设计
        4.2.1 旅游专用北斗终端设计
        4.2.2 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4.3 控制措施
        4.3.1 可靠性、维修性控制措施
        4.3.2 安全性控制措施
        4.3.3 保障性、测试性控制措施
        4.3.4 环境适应性控制措施
        4.3.5 电磁兼容性控制措施
    4.4 可行性与风险分析
        4.4.1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4.4.2 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4.4.3 风险分析与控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竞争优势
        5.2.1 技术优势
        5.2.2 “天然”优势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4)面向天河二号的大规模粒子输运异构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工作
    2.1 粒子输运模拟的理论基础
    2.2 异构体系架构
    2.3 粒子输运异构加速的发展
    2.4 天河-2A硬件平台及软件环境
第三章 确定性粒子输运异构计算
    3.1 问题提出
    3.2 相关研究
    3.3 确定性粒子输运可扩展并行算法
    3.4 实验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确定性粒子输运异构计算
    4.1 问题提出
    4.2 非确定性粒子输运数据级并行算法
    4.3 实验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公共物品供给与国内冲突的复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冲突陷阱”与公共物品供给
二怨恨、公共物品供给与国内冲突的复发
三研究设计
    (一) 因变量
    (二) 自变量
    (三) 控制变量
    (四) 模型设定
四发现和分析
五结论

(6)车联网中基于OBD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硬件优化设计及EMC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车联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OBD系统标准
    2.1 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1.1 系统功能的基础需求
        2.1.2 设计原则与目标
        2.1.3 系统总体设计
    2.2 OBD系统简介及诊断标准接口
        2.2.1 OBD系统简介
        2.2.2 OBD诊断系统标准接口
    2.3 OBD II通信标准协议
        2.3.1 ISO15765协议
        2.3.2 基于K线的KWP2000协议
        2.3.3 SAE J1850协议
        2.3.4 诊断协议对比
    2.4 OBD-Ⅱ的诊断模式及故障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辆信息采集模块的EMC设计与测试相关技术
    3.1 EMC的基本介绍
        3.1.1 EMC(电磁兼容)概念
        3.1.2 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EMC)的重要性
        3.1.3 汽车电子产品EMC测试基本原理
    3.2 车辆信息采集模块的EMC测试方法
        3.2.1 汽车电磁兼容标准简介
        3.2.2 EMI(电磁骚扰)测试方法
        3.2.3 EMS(电磁抗扰度)测试方法
    3.3 车辆信息采集模块的EMC设计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OBD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硬件设计的总体方案
    4.2 硬件的基础电路设计
        4.2.1 主芯片及其最小系统电路
        4.2.2 电源模块电路
        4.2.3 ELM327与OBD端的通讯接口电路
        4.2.4 蓝牙模块电路
    4.3 PCB板的EMC设计
        4.3.1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4.3.2 PCB板的EMC设计及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OBD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软件的实现
    5.1 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5.2 系统核心功能的软件实现
        5.2.1 蓝牙通讯的实现
        5.2.2 车辆数据采集的实现
        5.2.3 数据远程传输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功能试验与EMC测试
    6.1 基于OBD的车辆信息采集模块的功能试验
        6.1.1 试验的硬件条件
        6.1.2 模块的功能性试验
    6.2 基于OBD的车辆信息采集模块EMC测试
        6.2.1 模块的EMI测试
        6.2.2 模块的EMS测试
    6.3 EMC试验结果及数据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OBD专有协议芯片的汽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文章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OBD系统与相关技术介绍
    2.1 OBD系统
        2.1.1 车载自诊断系统介绍
        2.1.2 OBD-Ⅱ标准数据接口介绍
        2.1.3 OBD-Ⅱ故障码
        2.1.4 OBD-Ⅱ的命令格式
    2.2 汽车通信协议
        2.2.1 基于SAE-J1850总线的汽车通讯协议
        2.2.2 基于K线的汽车通讯协议
        2.2.3 基于CAN总线的ISO 15765汽车通讯协议
    2.3 蓝牙技术
    2.4 SQLite数据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ELM327芯片的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ELM327芯片介绍
    3.3 基于ELM327协议转换芯片的数据采集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3.1 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3.3.2 ELM327芯片的外围电路设计
        3.3.3 ELM327芯片与汽车通讯的接口电路
        3.3.4 ELM327芯片接口电路
        3.3.5 蓝牙通信模块
    3.4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inux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程序设计
    4.1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分析
    4.2 Linux程序设计开发环境搭建
    4.3 数据采集系统程序总体设计框架
    4.4 Linux平台下的C++程序设计
        4.4.1 蓝牙通讯程序设计
        4.4.2 ELM327通讯程序设计
        4.4.3 数据保存程序设计
        4.4.4 汽车油耗分析
        4.4.5 汽车故障代码的获取
    4.5 Ubuntu系统下程序测试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Android系统的数据采集APP开发
    5.1 Android介绍
        5.1.1 Android系统介绍
        5.1.2 Android应用程序的构成
        5.1.3 Android NDK
    5.2 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5.3 Android程序设计
        5.3.1 Android蓝牙程序设计
        5.3.2 Android下获取汽车数据的程序移植
        5.3.3 Android数据库存储设计
        5.3.4 Android平台APP界面设计
    5.4 Android APP程序测试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8)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现场总线技术与工业以太网
    2.1 PROFIBUS协议的研究
        2.1.1 PROFIBUS总线概述
        2.1.2 PROFIBUS-DP的系统组成
        2.1.3 PROFIBUS-DP主站与从站通信机制
    2.2 MODBUS协议的研究
        2.2.1 MODBUS总线概述
        2.2.2 MODBUS通信技术
        2.2.3 MODBUS两种串行传输方式
    2.3 工业以太网
        2.3.1 工业以太网概述
        2.3.2 工业以太网的优势
        2.3.3 工业以太网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网络控制系统
    3.1 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3.1.1 系统结构
        3.1.2 控制系统的任务与特征
    3.2 网络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3.2.1 网络控制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3.2.2 影响网络实时性的因素
        3.2.3 提高实时性的措施
    3.3 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3.3.1 网络控制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3.3.2 提高可靠性的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网络多协议转换技术
    4.1 网络互连及通信参考模型
        4.1.1 控制网络互联
        4.1.2 OSI参考模型
        4.1.3 几种典型网络的通信模型
    4.2 多协议转换原理
    4.3 多协议转换可行性分析
        4.3.1 硬件转换技术
        4.3.2 软件转换技术
    4.4 多协议转换类型分析
    4.5 异构网络互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组网设计及通信实验
    5.1 PROFIBUS组网方案设计及通信实验
        5.1.1 PROFIBUS组网方案设计
        5.1.2 PROFIBUS网络的组态
        5.1.3 PROFIBUS网络的通信实验
    5.2 PROFIBUS与MODBUS混合组网互联设计及通信实验
        5.2.1 PROFIBUS与MODBUS混合组网方案设计
        5.2.2 MODBUS RTU设备接入PROFIBUS网络
        5.2.3 MODBUS RTU设备接入PROFIBUS网络互联设置
        5.2.4 混合组网互联通信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应用案例设计
    6.1 应用案例一组网设计分析
        6.1.1 系统控制要求
        6.1.2 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及分析
        6.1.3 网络的组态
    6.2 应用案例二组网设计分析
        6.2.1 系统控制要求
        6.2.2 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及分析
        6.2.3 网络组态
    6.3 应用案例三组网设计分析
        6.3.1 系统控制要求
        6.3.2 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1.2 国内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水环境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2.2 国内水环境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现状
        1.2.3 国内外水环境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异同
        1.2.4 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与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基本研究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基本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1.3.3 研究中的技术难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3.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流域产流、产沙、产泥、产污
        2.1.1 流域概述
        2.1.2 流域-江河-湖泊-河口之间的关系
        2.1.3 流域产流机理
        2.1.4 流域产沙、产泥机理
        2.1.5 流域产污机理
    2.2 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
        2.2.1 水环境问题分析
        2.2.2 流域地理信息
        2.2.3 流域径流信息
        2.2.4 流域水环境信息
        2.2.5 流域生态系统信息
    2.3 水环境数值仿真
    2.4 信息管理系统介绍
        2.4.1 信息系统
        2.4.2 信息管理
    2.5 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关联性
第3章 流域信息时空同化技术与水环境分布规律
    3.1 流域信息时空同化技术
        3.1.1 流域信息构成与来源
        3.1.2 资料时空同化技术
    3.2 流域污染物及其估算方法
        3.2.1 流域面源污染物估算方法
        3.2.2 江湖污染物输移浓度计算方法
    3.3 水域纳污能力及水环境容量动态估算
        3.3.1 纳污能力与水环境容量
        3.3.2 水环境容量估算方法
        3.3.3 流域水体容污量计算方法
    3.4 重点水域水环境评估方法
第4章 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系统构成
    4.1 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系统构成原理及框架
        4.1.1 基本原理
        4.1.2 技术框架
    4.2 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采取技术
        4.2.1 水环境信息采集技术
        4.2.2 局域信息集成技术
    4.3 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系统构建与运行管理
        4.3.1 系统总体方案
        4.3.2 系统建设策略和运行与管理
    4.4 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配置与服务
        4.4.1 信息服务平台构成
        4.4.2 门户与信息授权配置
        4.4.3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第5章 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传输网络
    5.1 流域信息传输网络与技术
        5.1.1 建网原则
        5.1.2 建网关键技术
    5.2 流域信息传输硬件与软件系统
        5.2.1 物理网络的建设
        5.2.2 通讯平台硬件的建设
        5.2.3 通讯平台软件建设
第6章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系统功能与实现
    6.1 数字模型功能作用及其关联性
    6.2 大气数值预报模式
        6.2.1 AREM数值预报模式
        6.2.2 模式边界条件
        6.2.3 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
    6.3 流域水文泥沙模型
        6.3.1 流域水文预报模型
        6.3.2 流域江湖泥沙模型
        6.3.3 流域产污模型
        6.3.4 河道梯级多库联调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6.3.5 面向生态环境的梯级水库群调度模型
    6.4 基于大气-水文-泥沙环境耦合的水质模拟技术系统
        6.4.1 动态模拟
        6.4.2 事故模拟计算
        6.4.3 污染预测仿真
    6.5 水生态监控三维模拟仿真系统
        6.5.1 图形引擎研究
        6.5.2 场景管理器研究
        6.5.3 数据库接口研究
        6.5.4 指令通信接口研究
        6.5.5 三维模型数据库研究
        6.5.6 水生态三维仿真研究
第7章 金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系统实施案例
    7.1 建设背景
    7.2 金沙江流域水环境状况及其污染源
        7.2.1 金沙江流域水环境监控现状
        7.2.2 金沙江流域水环境现状
    7.3 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7.3.1 建设目标
        7.3.2 建设内容
    7.4 金沙江流域水环境自动检测站布置
        7.4.1 金沙江全流域监测站点布设
        7.4.2 金沙江下游段监测站点布设分析
    7.5 金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7.5.1 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
        7.5.2 实现技术
        7.5.3 监控中心建设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表一
附表二

(10)电力变压器异地多点温度信息整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变压器测温系统发展及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变压器温度信息采集系统结构及其原理
    2.1 变压器温度测量原理及方法
        2.1.1 温度测量原理
        2.1.2 油温和绕组温度的测量方法
        2.1.3 温度信号采集电路
    2.2 变压器温度信号转换电路
        2.2.1 电源电路
        2.2.2 V/I转换电路
    2.3 变压器温度数据上传与监控
    2.4 系统缺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变压器温度信息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3.1 现场电磁信号干扰
    3.2 设备问题
        3.2.1 仪器型号不统一
        3.2.2 测温装置结构缺陷
    3.3 A/D转换精度
    3.4 传感器的非线性
    3.5 NS2000的通讯方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最小二乘法优化温度传感器的偏差问题
    4.1 负电阻补偿
        4.1.1 负电阻原理
        4.1.2 负电阻补偿电路
    4.2 分段最小二乘法的误差修正
        4.2.1 最小二乘法原理
        4.2.2 Pt100的分段最小二乘法修正
    4.3 综合测试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压器温度信息整合系统的改进设计
    5.1 测温装置改进设计
        5.1.1 优化环境干扰问题
        5.1.2 优化导线电阻影响
        5.1.3 优化变送器输入端干扰
    5.2 V/I转换电路设计
    5.3 A/D转换器改进设计
    5.4 统一的标度变换
    5.5 基于CAN总线的通讯协议
        5.5.1 CAN总线简介
        5.5.2 CAN总线的位数表示
        5.5.3 CAN总线通讯协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进系统的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6.1 仿真验证
        6.1.1 温度信号采集电路
        6.1.2 补偿效果仿真
        6.1.3 滤波效果仿真
        6.1.4 V/I转换电路
        6.1.5 CAN总线电路仿真
    6.2 基于单片机的仿真调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AWOS2000通讯冲突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框架和责任归因研究[D]. 刘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2]基于云平台的车辆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孙丽娟. 浙江科技学院, 2020(03)
  • [3]北斗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D]. 唐弸.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4)
  • [4]面向天河二号的大规模粒子输运异构计算[D]. 丁胜杰.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5]公共物品供给与国内冲突的复发[J]. 卢凌宇. 国际安全研究, 2018(04)
  • [6]车联网中基于OBD的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的硬件优化设计及EMC测试[D]. 李中豪. 长安大学, 2017(03)
  • [7]基于OBD专有协议芯片的汽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 吕成亮. 湖南大学, 2017(07)
  • [8]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多协议通信技术研究[D]. 宋启波. 济南大学, 2016(03)
  • [9]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 宋明生. 武汉大学, 2016(06)
  • [10]电力变压器异地多点温度信息整合方法研究[D]. 朱加勉. 长春工业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AWOS2000通信冲突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