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基后记》看王世民的绘画思想

从《洋基后记》看王世民的绘画思想

一、从《烟客题跋》看王时敏的画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1](2020)在《吴历绘画风格成因研究》文中指出吴历是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晚年皈依天主教,他的身份对其绘画产生重要影响,他的绘画呈现出两种主要风格。其一吴历作为“清初六家”绘画上极力推崇仿古,追求“出入宋元”,以传统文人画的路径建立其绘画的仿古之风;其二吴历天主教传教士的身份,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西方画作,致使其中后期的部分作品,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之上参用西法。本文旨在从吴历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师承交友以及他个人身份转变下其独特的经历等方面,探寻其绘画仿古与参用西方两种画风的形成。首先吴历绘画仿古之风的形成,内在的原因是他遗民的身份使其始终坚守画坛“正脉”,并在古人的诗画中寄托情感。外部的因素是吴历在董其昌绘画理论的领导下,师从王时敏与王鉴,从而奠定了他绘画仿古的根基。其次吴历中后期部分作品参用西法,源于明清时期天主教的传入,随着吴历中后期加入天主教,使他有机会与西方传教士交往,并在西方传教士的引荐下去往澳门修行,在此情况下西洋画不可避免的融入到他的生活之中,潜移默化中对其后期部分作品融入西方绘画元素产生影响。最后从吴历的作品出发分析他加入天主教后,作品内容所呈现其由迷茫到喜乐的心态转变,以及中后期吴历绘画参用西法后的具体表现。

朱彦昭[2](2019)在《王时敏绘画美学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王时敏,清初“四王”之首,正统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他上承画坛大家黄公望、董其昌的启蒙指授,下启“娄东派”、“虞山派”的绘画宗旨。王时敏涵有的深厚绘画理论蕴藉皆在其画论着作《西庐画跋》《王奉常书画题跋》中记载传世,影响深远。清代是绘画理论的大总结时期,这个阶段的绘画理论基本都是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之上总结而出。依据笔者对王时敏所有画论的整理与研究来看,现今学术界对王时敏的绘画理论的研究重视度较低,基本是把学术视野放在王时敏对“摹古”层面的浅显探究,很少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研究他的绘画思想。因此,本文力图从美学角度出发,探究王时敏独特的绘画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析王时敏的绘画美学思想。首先,王时敏认为优秀的绘画创作者是兼具天赋灵机与后天绘画素养的。其次,王时敏坚持以儒学为指导的正统绘画理论,把守正统“画家正脉”,重整清初画坛时弊,确立画坛正统创作风气,于“法韵兼备”之中寻求“笔墨之外”的意境美。最后,王时敏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目标、遵从“中正平和”的审美取向,达至“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的技法要求,从而展现“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王时敏推崇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追求以儒学为指导的正统艺术理念,充分体现了对审美价值和时代审美需求的把握。他肩负着士人般的责任感,匡扶清初画坛时弊,上承先辈的传统画学观念精华,以开后代画学理论之风,在中国传统绘画文化中具有传承与革新的重要作用,其绘画理论思想更是为中国传统画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梅波[3](2016)在《文人画的正宗观 ——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董其昌“南北宗论”的考察为基点,通过回溯文人画思想的脉络和明代前期思想界的境况来介绍“南北宗论”思想的形成的历史环境,进而探讨董其昌南北宗思想的形成和意义。在论述中,文章提出“南北宗论”的思想底色是儒家思想的道统论,从而导出“南北宗论”思想对于董其昌文人画正宗观形成的作用。在主体部分,着重探讨了董其昌画学思想的具体内涵,包括笔墨观、师古的趣味、文人意兴和以画为寄等内容。最后,论文还初步讨论了作为文人画正宗观思想起源的董其昌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莫渊,苏琼英[4](2015)在《清初画家王时敏的书画交游》文中研究表明王时敏是清初时期四王画派着名书画家之一,深受董其昌等人影响,极为推崇古法,书画创作风格独特。本文介绍了王时敏书画创作情况,对其三个时期的书画交游活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创作特色和书画思想的形成。

房庆燕[5](2013)在《临习感悟王翚、王时敏之绘画》文中认为“四王”画系在清代山水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纯熟的技法和精细的笔墨,以及承袭前人成果的勤苦实践,推动清代山水画创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尽管如此,当今社会仍然对其褒贬不一。本文首先在绪论中对“四王”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做简单的阐述,在此铺垫下在重新审视“四王”摹古的历史意义,客观地评价“四王”的艺术地位。第二章对王晕、王时敏生平、师承关系、风格形成做了简单介绍,为下文山水单个元素研究埋下伏笔。第三章对王晕、王时敏山水画中单个要素进行了细致对比研究,介绍自己在临习中经历、体会与感悟。第四章主要研究了王原祁对王时敏继承与发展,通过研究王原祁学徒征程为自己以后学习提供学习“范本”。第五章介绍自己在绘画临习、创作中收获不足与学习山水的体会、感悟。本文利用图像资料结合文献对王翚、王时敏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临习经历,简单阐述在临摹时常出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为后人了解学习王晕、王时敏绘画提供借鉴。

周丹青[6](2013)在《王时敏后期绘画艺术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王时敏后期的生活交游、绘画思想和艺术流传等情况。在经历了民国时期徐悲鸿等文人的反“四王”之风后,虽然如今的画坛已能较为客观的去重新审视王时敏的绘画艺术,但是由于长时期的缺乏研究,导致了目前学术界对王时敏绘画艺术的掌握还是较为粗浅与片面的。对于王时敏后期绘画艺术的许多更深入、更具体的问题都尚未解决。为此本文把重点放置于王时敏的后期,通过梳理王时敏本人的诗文题跋与其它的研究资料等来力求勾勒出王时敏后期更为完整的绘画艺术面貌。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也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成果:第一,本文通过对王时敏后期作品的归类与分析,清晰的阐述了作品内容及其风格,从而点明了这些作品背后所蕴涵的绘画思想。第二,总结了王时敏后期绘画思想的转变与发展。一方面通过梳理王时敏本人的着作,更为准确的了解王时敏后期的绘画艺术理念。另一方面,通过结合王时敏后期的生活交游,归纳出了王时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受到的影响与冲击。因此,本文无论从作品上,生活上还是绘画理论上都作了细致的概括,客观还原王时敏后期绘画艺术的本质现象,使得本文课题的研究更为完整。

裴宏江[7](2012)在《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特殊文化功能 ——以虞山诗派、娄东诗派和梅里词派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清之际,是我国社会变革将欲进入节点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城镇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繁盛期,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城镇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个个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联结广大乡村和大中型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层级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依托经济的勃兴,许多江南城镇迸发出强大的文化功能,成为蕴藉深厚的人文重镇,出现了文人集聚在非中心城市和城镇里,形成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学流派的盛况,呈现出中国文学重心下移的局面。此种现象的发生在我国城镇发展史和文化史上都堪称空前绝后。本文选择产生在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几个文学流派——虞山诗派、娄东诗派和梅里词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作家和作品的分析,梳理出体现城镇文化功能的几大核心要素,即江南城镇经济的繁盛和文化的勃兴,江南文人的诗意栖居,便利的水运交通和士人的文化足迹,城镇中的文化世族,传统藏书和刻书的发达,以及文坛巨子归隐故里所造成的盛大人文效应,江南城镇与清初复明文化运动等,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来全面探讨此际江南城镇特殊文化功能。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七章。第一章“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繁荣与发展”:第一节梳理江南城镇的历史建制和沿革,第二节论述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经济的繁盛,第三节分析明清之际江南城镇文化的勃兴,第四节讲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个案考察,通过几个文化个案反映城镇的兴盛状况。第二章“江南城镇诗意的栖居环境及其与文学活动的关系”,第一节介绍明清之际江南城镇文人的诗意栖居,第二节梳理城镇文人于园林池馆间的风雅聚会,第三节分析钱柳唱和的缘起及其文化史意义,第四节论述赏花吟诗与文人的心路交集。第三章“发达便利的水路交通与江南士人的文化足迹”:第一节介绍明清江南城镇的水运特色,第二节分析江湖水路与江南文人的主要文化行为,第三节论述舟船中的江南城镇文学活动。第四章“文化世家和江南城镇的双向互动”:第一节梳理相关城镇的文化世家概况,第二节分析世家望族的人文特征,第三节讲科甲相传下的江南城镇世家弟子,分析其二者间的紧密关系。第五章“江南城镇的盛大图书事业”:第一节讲宏富的城镇私家藏书状况,第二节讲繁荣的城镇图书刊刻业,第三节论述城镇文人的规模宏大的着述与编书成就,重点辨析其对清初文学变革的推动之功。第六章“文坛巨子的回归故里与明清之际文学重心的下移”:第一节梳理清初士人的归隐之风,第二节介绍士人回归故里后的文化贡献,第三节探讨江南城镇在清初特殊的文学地位。第七章“江南城镇与清初复明文化运动”:第一节分析江南城镇产生复明文化运动的原因和独特优势,第二节介绍与复明文化运动的相关城镇士人概况,第三节具体论述城镇士人与复明文化运动的具体交集,第四节归纳江南城镇作为清初复明文化运动重镇的特殊意义,并进行文化反思。结语从集聚与辐射两个方面出发,来剖析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独特文化功能。

吕少卿[8](2009)在《清初士人心态与“四王”中两代画人的不同心路》文中研究表明"四王"在有清一代直至民初,一直被目为中国绘画之主流、正宗,百誉加身而享有无上之荣光。但随着1917年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澂》一文的发表,对"四王"的口诛笔伐便又开始了几近100年的历程。无论正面还是反面,"四王"皆可谓是

吕少卿[9](2006)在《略论娄东“三王”的画学思想及绘画艺术》文中指出 提及"四王",其声名不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天皇巨星",在有清一代直至民初,一直被视为中国绘画之主流、正宗,百誉加身而享有无上之荣光。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1917年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澂》一文的发表,对"四王"的口诛笔伐便又开始了几近100年的历程。无论正面还是反面,"四王"皆是被关注的焦点。在今天,"四王"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个约定俗成的"保守"画派的代名词。"四王"后期实际上分化为清初的两个地方性画派,即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为代表的"娄东画派"和以王翚为代表的"虞山画派"。当然,这种分类在学术界也是颇有争议的,如关于王鉴是属于娄东还是虞山,目前还有学者争得不亦乐乎。持娄东说者认为王鉴是太仓人,理应属丁娄东画派,持虞山说者认为

吕少卿[10](2006)在《论王时敏的书画交游与画学思想》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论述了对形成王时敏绘画美学思想起重要作用的三个时期的书画交游,并对其绘画美学思想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阐述,并指出其“仿古”思想的真正内涵。

二、从《烟客题跋》看王时敏的画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烟客题跋》看王时敏的画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吴历绘画风格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重点与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1.关于吴历绘画参用西法的界定
        2.关于吴历绘画参用西法的时间界定
一、古法守之——吴历绘画仿古的成因
    (一)遗民身份
        1.异族统治之下遗民心态的形成
        2.先贤示范的影响
    (二)师承关系
        1.董其昌的绘画理论
        2.“二王”的言传身教
二、西法融之——吴历绘画参用西法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
        1.明清时期西方绘画的流入
        2.吴历澳门之行的游历
    (二)传教士身份
        1.吴历传教士身份的形成
        2.吴历与西方传教士和信徒的交往
三、嬗变中的融合——吴历绘画的中西合璧
    (一)吴历加入天主教后绘画内容的变化
        1.点景动物反映其从“旧人”到“新人”的精神嬗变
        2.点景人物反映其从遗民到天主信徒的心态转变
    (二)吴历绘画作品参用西法后的具体表现
        1.布局中融入西方透视元素
        2.设色中注重光源和色彩透视的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王时敏绘画美学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学术价值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艺术素养
    (一)葆含天赋“性灵良心”的创作先机
    (二)秉承厚植“品德为根”的创作本源
    (三)提升涵有“综合艺术素养”的创作纲要
二、艺术理念
    (一)“守正脉”——确立“画家正脉”说
    (二)“尚师古”——“师心源”与“师自然”
    (三)“求神韵”——追寻“士人画”本真
    (四)“化至境”——寻求“笔墨之外”的意境美
三、艺术法则
    (一)技法达至“笔墨逼真,形神俱似”
    (二)境界追求“气韵生动”
    (三)审美取向遵从“中正平和”
    (四)绘画风格展现“平淡天真”
        1.具“天真”特质
        2.含“平淡”意味
        3.形成“平淡天真”绘画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3)文人画的正宗观 ——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积厚:文人画史的沿革和“南北宗”论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重要文人画思想
        一、诗画一律
        二、重意轻形
        三、云山墨戏
        四、引书入画
    第二节 明代浙派和吴门画派的尝试
        一、浙派的兴起和明初风尚
        二、吴门画派的文人之思
第二章 正脉:南北宗论的内容和意图
    第一节 禅悦之风和文人理想
        一、禅分南北
        二、从理学到心学
        三、绘画史的搬用
    第二节 南北宗的内容和价值
        一、南北宗论的提出
        二、南北宗论的分类标准
        三、南北宗论的价值
    第三节 正宗观及其意义
        一、南北宗论的意图和价值
        二、从南北宗论到文人画的正宗观
第三章 士气:正宗观的内涵
    第一节 以书入画:南宗的笔墨观
        一、笔法
        二、墨法
    第二节 集古大成:书斋的趣味
        一、集古大成,自出机轴
        二、造物为师
    第三节 幽淡简易:文人的趣味
        一、天真幽淡:董其昌的至境观
        二、简易:董其昌的逸品观
    第四节 以画为寄:文人的情怀和理想
        一、以画为寄
        二、以画为乐
第四章 流变:董其昌的影响与反思
    第一节 董其昌对明末至民国中国画的影响
        一、松江画派
        二、新安画派
        三、“四王”
        四、”四僧”
        五、金陵八家
    第二节 董其昌画学思想对当下的意义
        一、董其昌与民初的美术思潮
        二、董其昌艺术思想对后世中国画观看方式的影响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4)清初画家王时敏的书画交游(论文提纲范文)

一、王时敏的书画创作
二、王时敏的书画交游
三、王时敏书画创作特色

(5)临习感悟王翚、王时敏之绘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四王”绘画“摹古”风辩
第二章 生平简介、师承关系及风格形成
    2.1 王晕生平、师承关系及风格
    2.2 王时敏生平、师承关系及风格
第三章 临习“二王”绘画之比较
    3.1 山石
    3.2 树木
    3.3 云水
    3.4 章法布局
    3.5 意境
第四章 “二王”追习者学途征程
    4.1 王原祁追袭王时敏的学途征程
第五章 “二王”绘画之吾之小结
    5.1 临习过程中的不足欠缺
    5.2 绘画意境中的小情调
    5.3 潜行于山水之中
附图
致谢
参考图册

(6)王时敏后期绘画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路线、方法与成果
2 王时敏后期的生活与交游
    2.1 经济上的转变
        2.1.1 明末的经济状况
        2.1.2 清初的经济状况
    2.2 王时敏后期的交游
        2.2.1 吴伟业
        2.2.2 王鉴
3 王时敏后期的绘画艺术
    3.1 提出“画家正脉”学说
    3.2 儒学思想在王时敏绘画中的体现
        3.2.1 儒学思想之于艺术
        3.2.2 明末清初的儒学地位
        3.2.3 儒学思想之于王时敏
    3.3 提倡“仿古求新”的绘画思想
        3.3.1 对临法
        3.3.2 回忆法
        3.3.3 意临法
        3.3.4 超脱法
        3.3.5 融合法
        3.3.6 创新法
    3.4 胎骨与工力
        3.4.1 何谓胎骨、工力
        3.4.2 胎骨和工力的统一
4 王时敏绘画艺术在清初的影响与流传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特殊文化功能 ——以虞山诗派、娄东诗派和梅里词派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与综述
    三、 研究对象、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繁荣与发展
    第一节 :明前江南城镇的历史建制和沿革
    第二节 :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经济的繁盛
    第三节 :明清之际江南城镇文化的勃兴
    第四节 :明清之际江南城镇兴盛的个案考察
第二章 :江南城镇的诗意栖居及其与文学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 :明清之际江南城镇文人的诗意栖居
    第二节 :城镇文人于园林池馆间的风雅聚会
    第三节 :钱柳唱和的缘起及其文化史意义
    第四节 :赏花吟诗与文人的心路交集
第三章 :发达便利的水路交通的与江南士人的文化足迹
    第一节: 明清江南城镇的水运概况与特色
    第二节: 江湖水路与江南士人的文化行为
    第三节:舟船中的江南城镇文学活动
第四章 :文化世家和江南城镇的双向互动
    第一节:江南城镇的相关文化世家概况
    第二节:世家望族的文化集聚与结晶
    第三节 :科甲相传下的江南城镇世家子弟
第五章 :图书事业与江南城镇深厚的人文积淀
    第一节 :宏富的城镇私家藏书
    第二节 :繁荣的城镇图书刊刻业
    第三节 :规模宏大的着书与编书成就
    小结
第六章 :文坛巨子的回归故里与明清之际文学重心的下移
    第一节 :清初士人的隐逸之风
    第二节 :士人的回归及其文学贡献
    第三节 :清初江南城镇特殊的文学地位
第七章 :江南城镇与清初复明文化运动
    第一节: 江南城镇产生复明文化的原因和独特优势
    第二节 :城镇士人对复明文化运动的参与
    第三节 :城镇士人与复明文化运动的展开
    第四节 :江南城镇作为清初复明文化运动重镇的特殊意义
结语:集聚与辐射: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独特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取得的研究成果

(10)论王时敏的书画交游与画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王时敏的书画交游
二、王时敏的画学思想

四、从《烟客题跋》看王时敏的画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吴历绘画风格成因研究[D]. 王佳. 渤海大学, 2020(06)
  • [2]王时敏绘画美学思想探析[D]. 朱彦昭.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3]文人画的正宗观 ——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及其影响[D]. 梅波.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11)
  • [4]清初画家王时敏的书画交游[J]. 莫渊,苏琼英. 兰台世界, 2015(07)
  • [5]临习感悟王翚、王时敏之绘画[D]. 房庆燕. 南昌大学, 2013(03)
  • [6]王时敏后期绘画艺术研究[D]. 周丹青. 杭州师范大学, 2013(10)
  • [7]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特殊文化功能 ——以虞山诗派、娄东诗派和梅里词派为中心[D]. 裴宏江. 上海师范大学, 2012(12)
  • [8]清初士人心态与“四王”中两代画人的不同心路[J]. 吕少卿. 国画家, 2009(03)
  • [9]略论娄东“三王”的画学思想及绘画艺术[J]. 吕少卿. 中国书画, 2006(09)
  • [10]论王时敏的书画交游与画学思想[J]. 吕少卿. 艺术百家, 2006(03)

标签:;  ;  ;  ;  ;  

从《洋基后记》看王世民的绘画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