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F雷达中多通道数字中频接收机的设计

DBF雷达中多通道数字中频接收机的设计

一、DBF体制雷达中多通道数字中频接收机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吴远斌[1](2021)在《直接变频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集成化已成为现代电子系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雷达系统也是如此。现代直接变频技术具有成本极低、体积小、结构简单和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通信市场,如手机、基站、卫星接收机和GPS接收机等,但至今未有在雷达中实际应用的报道。该文对直接变频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应用到相控阵体制的雷达上,能极大地降低雷达成本和体积,且有工作频带极宽、配置灵活、可重构的特点。因此,直接变频技术也将成为雷达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该文最后给出了一个将直接变频技术应用到S波段相控阵雷达的设计实例。

唐文平[2](2019)在《数字阵列天线中频采样与波束形成器设计及实现》文中提出数字阵列雷达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能够灵活实现接收数字多波束,并具有动态范围大、可实现自适应空域抗干扰等特点。本文以某176阵元数字阵列雷达研制课题为背景,设计了一种基于两级架构的全阵列中频采样和数字多波束形成器,完成了两级波束形成硬件架构设计与波束形成算法设计,开展了相应的硬件电路研制与软件开发,实现了接收数字多波束、发射波束形成等功能。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种基于两级架构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案,给出了两级架构176单元接收通道波束形成计算方法,发射波束形成算法,以及接收通道校准算法。2.研制了176通道中频采样与第一级波束形成器硬件电路,给出了实现176通道中频回波信号采样、处理和同步的实现方案,完成了电路的原理图与PCB设计,包括AD采样电路、FPGA处理电路、高速数据传输电路等;3.设计了多通道中频采样与第一级波束形成FPGA软件,包括多通道AD采样接口软件,部分资源复用的宽、窄带多模式数字下变频软件,接收数字多波束形成软件、发射波束形成软件、高速数据传输软件等功能模块,并完成了FPGA程序的设计、调试和验证;4.完成了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电路的测试,包括A/D有效位数、窄带软件无线电通道幅频响应、接收通道校准、第一级接收数字波束形成功能、DBF方向图等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A/D有效位数不低于10.8bit;接收波束形成时,能够同时形成40MHz带宽的波束3个,24k Hz带宽的波束12个,4k Hz带宽的波束3个;发射波束形成时,能形成1个发射波束;具有接收通道校准功能。同时,采用部分资源复用的数字下变频技术和数字波束形成技术,降低了FPGA的硬件计算资源。

杨凯[3](2017)在《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调频连续波雷达结构简单、紧凑,发射峰值功率低;单通道雷达系统只有一个接收通道,各阵元通过射频开关与唯一的接收通道相连。将单通道雷达系统模型与调频连续波雷达体制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地降低雷达系统成本和复杂度。本文基于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射频前端,研究利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对近距离目标的距离、速度、角度信息进行探测。主要工作如下:一、设计了中心频率10.3GHz的微带串馈天线阵作为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的收发天线,利用泰勒加权法对天线阵副瓣电平进行优化。测试结果表明天线阵-10dB(S11)带宽为120MHz,增益为15.91dB,E面半功率波束宽度为6?,第一副瓣电平为-17.15dB;二、研究了单通道雷达系统的速度-方位耦合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对天线阵相邻单元接收信号相位差的分析,提出了先测速,再对速度引起的相位进行补偿的测角方法,解决了单通道雷达的测角模糊问题;三、优化了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的信号处理流程。在考虑计算量的基础上将数字波束形成算法与三角波雷达测速测距原理相结合,提出了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的信号处理流程,并通过对单目标的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信号处理流程的可行性;随后在外场对实际目标进行了实验验证,给出了速度补偿前后的距离-方位频谱图。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所提出的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有效探测;

李春利[4](2015)在《DBF体制接收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雷达技术的发展,数字波束形成(DBF)体制在雷达系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多通道小型化接收机、高稳定频率合成等技术为DBF体制雷达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文中分析了一种X波段DBF体制接收系统的设计方案,重点讨论了四个关键技术:动态范围的确定、多路小型化接收通道和频率合成器没计、激励源输出信号杂散噪声分析。文中设计的X波段接收系统,已达到预期性能指标及技术要求,其相关技术可推广应用至其他频段雷达接收系统。

王平安[5](2014)在《基于FPGA的舰载三坐标雷达DBF及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雷达系统对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需要更多的片内资源和更快的处理速度等。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拥有并行处理结构、可配置型IO引脚以及丰富的DSP硬核资源,可以更好的完成雷达信号处理的任务。因此,FPGA正逐步成为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核心器件。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多采用PCI、VME等并行总线技术。随着雷达任务对信号及数据运算处理速度、总线带宽、工作环境等需求不断提高,基于传统并行总线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已经很难满足实际研制发展的要求。而基于VPX串行总线标准的信号处理平台具备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I/O能力及高性能网络交换能力,因此VPX总线将发挥出其巨大优势,未来雷达系统将会越来越多的采用VPX总线标准。本文基于一维DBF雷达工程项目,设计构架了雷达信号处理分系统,整个系统基于当前最新的VPX高速串行总线,结合高性能的FPGA处理器进行强大的信号处理功能,为雷达系统组建了高性能的通用并行计算平台。系统要求将更多的信号处理任务在FPGA中完成,使系统设备量、体积和重量得到极大改善。本文对系统内的信号处理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Matlab仿真,包括脉冲信号生成、数字下变频、脉冲压缩、动目标处理、恒虚警检测以及数字波束形成等;对采集到的回波数据用Matlab完成算法验证;在FPGA中实现了DBF波束形成和信号处理等一系列功能;在系统进行整机联调时为了抗同频异步干扰,加入了反异步处理;为了对低速运动杂波进行有效的抑制,研究了一种基于FPGA的雷达杂波速度谱图的实现方法。最后,本文研究设计的信号处理分系统在实际雷达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凡守涛[6](2013)在《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作为高空气象探测的主要设备,一直以来都在我国高空气象探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模拟信号处理方式的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的探测精度已无法满足当前高空气象探测的要求,尤其是军事活动对精确高空气象信息的要求。近年来,高速数字电路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雷达数字中频接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字接收技术已成为雷达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紧密结合相关科研课题,对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围绕地面雷达的三通道射频接收分系统、信号处理分系统以及用于探空仪的新型印刷天线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对三通道射频接收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射频接收分系统的指标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基于指标要求确定了完整的分系统方案。之后通过仿真软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仿真结果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优化。最后对三通道射频接收分系统进行了实物加工与测试。实测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射频接收分系统具有噪声系数低、动态范围大以及通道隔离性能良好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的指标要求。2.对射频接收分系统的通道隔离和通道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将三路射频接收通道进行分离式设计并分别放置在三个独立的金属腔体中,结合对本振信号进行隔离放大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射频接收通道的隔离度。在对三路射频接收通道采用相同硬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标校信号源,配合信号处理分系统完成通道间的幅相误差校正,消除了接收链路幅相误差对单脉冲测角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通道隔离和通道一致性问题。3.对信号处理分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信号处理分系统的功能需求,采用FPGA与DSP相结合的方式对信号处理分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系统的设计。然后,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对分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实现。雷达系统的实测结果表明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探测精度。4.结合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中探空仪天线的应用背景和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多频/宽带化的发展趋势,对用于探空仪的双频/宽带印刷天线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基本印刷单极子天线为基础,分别利用加载缝隙和寄生单元的方式实现了两款具有双频和宽带特性的印刷单极子天线。然后,以探空仪对天线定向辐射的特殊需求为背景,设计了一款新型印刷环天线。通过在印刷辐射环内外两侧分别引入寄生谐振单元,构建了两个新的谐振频率,有效地展宽了天线的阻抗带宽。

秦思[7](2013)在《数字阵列雷达数字T/R模块的设计与验证》文中研究说明雷达正面临目标环境和电磁环境日益严峻的挑战,为适应复杂环境与新任务的要求,高精度,多功能,多目标探测,自适应抗干扰成为雷达性能新的追求。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数字阵列雷达具有同时多波束、低副瓣和自适应抗干扰等优良性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某跟踪制导数字阵列雷达为背景,完成10通道数字T/R模块中频收发软件无线电电路的设计、功能实现和验证,完成了整个数字T/R模块的分系统集成,并在电波暗室完成了数字T/R模块接收通道校准、接收波束远场方向图测试、低旁瓣性能测试、同时接收多波束性能测试和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测试。该数字T/R模块可移植性强,便于升级,扩展方便,具有任意码长和码型的二相编码波形产生、发射数字波束形成、数字正交调制和解调、基带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流驱动的光纤传输等诸多软件无线电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模块所有功能正常,并目具有低旁瓣和同时多波束形成等诸多优越特性,接收方向图旁瓣电平优于-24.5dB。

刘一峰[8](2012)在《数字阵列MST雷达幅相标校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数字阵列MST雷达是有源相控阵气象雷达,可探测中层、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大气风场。该雷达采用了分布式全固态发射技术以及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减少了硬件的复杂性,提高了探测性能,更适用于复杂天气过程的探测。幅相标校技术是数字阵列MST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可以提高雷达的幅相一致性,从而提高雷达的探测性能。文中首先介绍了数字阵列MST雷达的系统组成,然后采用了矩阵分析的方法推导了幅相标校算法,给出了幅相标校系统设计流程,最后得出了一组实际标校结果。

张平川[9](2012)在《无源探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电子战技术的发展,有源的单基地探测系统遇到了“隐身技术、反辐射导弹、超低空突防以及电子干扰”的四大威胁,由此诞生了双基/多基地的无源探测系统。无源探测系统是利用相关的电磁波探测理论与信号处理技术,获取第三方发射的电磁信号,进行空间电磁波信息获取的综合应用集成系统。它通过被动地感知、分析、处理外界辐射源的目标散射信号,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定位、跟踪和识别,又叫做无源雷达、双/多基地雷达、被动雷达、非合作照射源雷达或非合作无源探测系统。无源探测系统与普通有源探测系统相比,具有抗干扰、抗反辐射导弹、抗低空突防和反隐身武器(通常称为“四抗”特性)且隐蔽性好、战场生存能力强、低空探测性能好,系统相对简单,无需额外占用宝贵的无线频谱。因此,对无源探测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以GSM基站信号作为非合作照射源的无源探测系统,围绕弱信号检测,将系统分为三大关键技术环节,分别是天线、数字接收机和数据处理算法。以微弱目标电磁波信号检测为目的展开分析,完成了以下工作:天线是捕获空中目标反射的微弱电磁信号的首要环节。研究了微带阵列及其相关技术,提出用弱耦合处理的方法有效降低微带阵列幅度的副瓣值及对角加载的方向图控制DLAPC算法,提高了常用的DBF处理算法的效率,兼顾成本等因素,设计实现了八单元微带感应阵列。用Matlab等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完成了阵列的加工测试校正。测试结果为:微带阵列的波束宽度小于15o,增益39dBi,栅瓣电平小于-12.8dB,具有宽带、高增益的良好性能,有利于捕获环境中目标反射的微弱回波信号。接收机是完成对天线接收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变频、数模转换等处理,获取高信噪比数据的重要环节。根据无源雷达接收机相关的基础技术理论和软件无线电思想,用FPGA等芯片设计及实现了GSM无源探测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给出了系统实现方案,设计了二阶数字锁相环,提高了环路稳定性,评估分析了误差在阶跃输入的极端状况下的稳定性。对接收机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室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接收机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为60dB,灵敏度为-120dBm,自动频率控制AFC捕获范围为±250KHz,验证了设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满足了设计要求。数据处理算法是从获取的目标数据中获得目标参数的关键环节。提出了高阶模糊函数与两次门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弱信号信噪比和处理效率。第一,设计一种高阶模糊函数算法,对GSM多项式相位回波信号进行了参数估计,并与Monto-Caro算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高阶模糊函数可以有效地实现类似GSM多项式相位回波信号的参数估计;第二,高阶模糊函数算法要求的信噪比较高,为此设计二次门限检测方法消除干扰噪声提高信噪比:其大部分先在每帧预处理时用时域方法消除,残留的少部分在帧间累加时消除。经两次门限处理后更有效地处理微弱信号,同时降低运算量和存储量,提高信号处理的实时性。用灰色理论改进了扩展卡尔曼算法并应用到GSM无源探测系统,减小了EKF在机动目标跟踪时的发散。用灰色卡尔曼算法进行跟踪处理,经对匀速及机动目标仿真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最后,对所设计实现的无源探测系统进行了外场试验。在武汉天河机场附近进行了外场试验,测得飞机起飞阶段的多普勒频率,其中最大为390Hz,计算所得的飞机速度约为每小时220公里,与实际起飞阶段速度较为接近,对民航客机的最大探测距离为最大3.0km,试验成功。以GSM信号为非合作照射源构建的无源探测系统,可以作为城市防空雷达网的有效补充,来探测突破其它防空探测网络的目标,如直升飞机、飞艇、巡航导弹等;另外,以单个GSM无源探测系统为节点,以通信线路互联为分布式的GSM无源探测系统,则能构建一个更大范围的无源探测网络,对于提高城市防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用来探测路面车辆和水面来往船只。

杨雪冬[10](2010)在《雷达DBF处理机硬件平台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是天线波束形成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阵列信号处理领域。数字波束形成是一种通过空域滤波取得空间增益的处理方法,是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现代雷达技术发展中的热点和关键技术。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具有I/O数据率高、计算量大的特点。当接收通道足够多时,现有基于并行总线的CPCI,总线或VME总线信号处理架构将无法满足过高的数据传输要求,而采用新一代基于高速串行总线的VPX总线信号处理架构通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解决了该问题。文章在研究DBF算法和VPX总线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VPX总线的DBF处理机的系统设计,并进一步完成了A/D采样及预处理板、FPGA处理板和PowerPC处理板的总体设计,最后给出了某雷达DBF算法硬件实现时的数据流分析。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该硬件平台符合应用要求。

二、DBF体制雷达中多通道数字中频接收机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BF体制雷达中多通道数字中频接收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直接变频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直接下变频技术
3 直接下变频在雷达中的应用研究
4 采用直接下变频技术的雷达系统性能
5 结束语

(2)数字阵列天线中频采样与波束形成器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两级架构的波束形成器框架及算法设计
    2.1 数字阵列天线布阵与波束形成功能需求
    2.2 两级数字波束形成原理
    2.3 两级数字波束形成硬件架构及同步设计
        2.3.1 两级数字波束形成硬件架构设计
        2.3.2 两级数字波束形成同步方案设计
    2.4 接收通道校准算法设计
    2.5 发射波束形成算法及硬件实现框架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电路硬件设计
    3.1 雷达系统的硬件互联框架
        3.1.1 雷达系统硬件组成
        3.1.2 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电路板功能框架
        3.1.3 硬件资源需求分析与芯片选型
    3.2 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
        3.2.1 电源电路设计
        3.2.2 时钟电路的设计
        3.2.3 多通道ADC高速采样电路的设计
        3.2.4 FPGA的配置及I/O资源的分配
        3.2.5 波控Flash电路的设计
        3.2.6 主要接口电路的设计
    3.3 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电路PCB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电路软件设计
    4.1 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电路的软件设计框架
    4.2 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电路的FPGA程序设计
        4.2.1 AD接口模块的设计
        4.2.2 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模块的程序设计
        4.2.3 接收数字多波束形成模块设计与验证
        4.2.4 数据发送控制模块的FPGA程序设计
        4.2.5 光纤接口模块的FPGA程序设计
        4.2.6 波控功能的FPGA实现
        4.2.7 发射波束形成功能的FPGA实现
    4.3 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电路的时序约束
    4.4 本章小结
5 第一级中频采样及波束预处理电路的测试
    5.1 AD有效位数的测量
    5.2 窄带中频软件无线电通道幅频响应的测试
    5.3 波控的软件功能测试
    5.4 接收通道校准算法的验证
    5.5 第一级DBF电路功能验证
    5.6 DBF电路方向图测试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射频前端及收发天线
    2.1 射频前端
        2.1.1 发射通道
        2.1.2 接收通道
    2.2 收发天线
        2.2.1 均匀直线线阵方向图
        2.2.2 泰勒综合法
        2.2.3 副瓣加权微带串馈阵仿真优化
        2.2.4 副瓣加权微带串馈阵加工测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探测原理及关键问题分析
    3.1 测速测距原理
    3.2 雷达信号分析
        3.2.1 射频信号分析
        3.2.2 差拍信号分析
    3.3 速度-方位耦合问题分析
        3.3.1 径向速度的影响
        3.3.2 切向速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处理流程与仿真实现
    4.1 数字波束形成
        4.1.1 数字波束形成原理
        4.1.2 数字波束形成仿真结果
    4.2 动目标显示(MTI)
        4.2.1 动目标显示(MTI)原理
        4.2.2 动目标显示(MTI)仿真结果
    4.3 动目标检测(MTD)
        4.3.1 动目标检测(MTD)原理
        4.3.2 动目标检测(MTD)仿真结果
    4.4 恒虚警检测(CFAR)
        4.4.1 恒虚警检测(CFAR)原理
        4.4.2 恒虚警检测(CFAR)仿真结果
    4.5 角度信息获取
        4.5.1 提高测速精度
        4.5.2 速度补偿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实验结果
    5.1 收发天线及射频前端校准
    5.2 系统实验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FPGA的舰载三坐标雷达DBF及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发展现状与趋势
        1.2.2 信号处理器发展现状与趋势
        1.2.3 总线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系统设计总体方案与实现
    2.1 系统主要功能特点及信号处理流程
        2.1.1 主要功能与特点
        2.1.2 信号处理流程
    2.2 系统硬件组成
        2.2.1 主处理芯片FPGA的选择
        2.2.2 VPX总线标准
        2.2.3 RocketIO高速串行传输
    2.3 系统设计整体结构与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及其仿真
    3.1 信号产生
        3.1.1 线性调频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3.1.2 直接中频采样数字下变频技术
    3.2 数字波束形成
        3.2.1 同时数字多波束形成原理
        3.2.2 DBF仿真
        3.2.3 基于LMS的自适应波束形成
    3.3 脉冲压缩技术
        3.3.1 脉冲压缩原理和实现方法
        3.3.2 脉冲压缩仿真
    3.4 动目标处理
        3.4.1 一次对消与双重频
        3.4.2 动目标检测
    3.5 雷达信号的积累处理
        3.5.1 相参积累
        3.5.2 非相参积累
    3.6 恒虚警处理
        3.6.1 单元平均恒虚警
        3.6.2 CFAR仿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雷达信号处理的FPGA实现
    4.1 Xilinx FPGA开发流程
    4.2 FPGA中实现LFM产生及DDC
        4.2.1 FPGA中线性调频脉冲的实现
        4.2.2 FPGA中DDC的实现
        4.2.3 24路系统仿真信号实现
    4.3 DBF的实现与资源利用分析
        4.3.1 FPGA中实现DBF功能
        4.3.2 DBF和幅相修正资源利用分析
    4.4 脉冲压缩的实现
        4.4.1 在FPGA中实现脉冲压缩
        4.4.2 脉冲压缩资源分析
        4.4.3 FPGA处理数据和Matlab仿真结果对比
    4.5 动目标抗杂波处理的实现
        4.5.1 在FPGA中实现一次对消
        4.5.2 在FPGA中实现动目标检测
    4.6 基于FPGA的雷达杂波速度谱图的实现
        4.6.1 自适应杂波抑制技术
        4.6.2 速度谱图的实现
        4.6.3 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整机联调与处理效果分析
    5.1 反异步抗同频干扰处理
        5.1.1 同频干扰及窄脉冲产生原因
        5.1.2 系统加入反异步的功能
    5.2 恒虚警处理及效果分析
    5.3 系统抗干扰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摘要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作者主要工作
第二章 单脉冲雷达基本原理
    摘要
    2.1 引言
    2.2 单脉冲测距及距离跟踪基本原理
    2.3 单脉冲测角及角度跟踪基本原理
    2.4 小结
第三章 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分析
    摘要
    3.1 引言
    3.2 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组成
    3.3 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工作流程
    3.4 小结
第四章 射频接收分系统分析与设计
    摘要
    4.1 引言
    4.2 射频接收分系统技术指标
    4.3 射频接收分系统指标分析
    4.4 射频接收分系统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信号处理分系统分析与设计
    摘要
    5.1 引言
    5.2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原理
    5.3 信号处理分系统设计
    5.4 系统测试
    5.5 小结
第六章 探空仪印刷天线设计
    摘要
    6.1 引言
    6.2 双频印刷单极子天线设计
    6.3 宽带印刷单极子天线设计
    6.4 宽带印刷环天线设计
    6.5 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7)数字阵列雷达数字T/R模块的设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数字阵列雷达组成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2.1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基本原理
        2.1.1 基本原理
        2.1.2 自适应波束形成
    2.2 数字阵列雷达系统组成
    2.3 数字阵列雷达系统中通道校准技术
        2.3.1 旋转矢量法
        2.3.2 西矩阵编码法
3 数字T/R模块中频收发电路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电路工作流程
    3.2 电路同步脉冲波形
    3.3 电路帧格式定义
    3.4 电路FPGA程序设计与实现
        3.4.1 光纤接口收发控制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2 接收状态机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3 发送状态机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4 自检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5 预置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6 接收通道校准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7 发射通道校准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8 工作休眠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9 ADC接口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10 基带数据传输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11 发射波束权系数更新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12 通信码接收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13 码元传递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3.4.14 DAC接口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4 数字T/R模块测试工装的软硬件设计与数字T/R模块的功能验证
    4.1 测试工装FPGA程序设计与实现
        4.1.1 CPU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4.1.2 信号控制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4.1.3 同步脉冲产生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4.1.4 基带数据帧头信息提取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4.1.5 基带数据解包模块程序设计与实现
    4.2 测试工装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
        4.2.1 数字T/R模块功能验证人机界面设计
        4.2.2 波束形成功能验证人机界面设计
        4.2.3 调试界面设计
    4.3 验证结果
        4.3.1 数字T/R模块中频收发电路中各模块验证
        4.3.2 波束形成性能测试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数字阵列MST雷达幅相标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数字阵列MST雷达系统概述
2 幅相标校系统设计
    2.1 标校目的
    2.2 标校算法
        (1) 解幅度加权矩阵A。
        (2) 解相位加权矩阵P
        (3) 工作状态下的DBF幅相加权公式
    2.3 标校系统组成
        1) 24通道数字接收机
        2) DBF
        3) 信号处理
        4) 数据处理
    2.4 标校流程
        (1) 幅度标校流程
        (2) 相位标校流程
3 标校结果
4 结束语

(9)无源探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源探测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3 无源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环节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及工作
2 弱信号的微带感应阵列
    2.1 引言
    2.2 微带感应原理分析
    2.3 数字波束弱信号微带感应阵列的设计
    2.4 阵列加工及测试
    2.5 本章小结
3 弱信号数字化中频接收机
    3.1 引言
    3.2 接收机设计基础
    3.3 接收机设计
    3.4 接收机系统仿真
    3.5 接收机的实现
    3.6 无源探测接收机的室内测试
    3.7 本章小结
4 无源探测系统关键算法
    4.1 GSM 信号的无源探测特性分析
    4.2 无源探测系统弱信号处理算法
    4.3 无源探测跟踪算法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外场试验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设计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学位阶段发表论文及获得成果

(10)雷达DBF处理机硬件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本理论
    2.1 数字下变频的基本原理
    2.2 多相抽取滤波器
    2.3 DBF基本理论
    2.4 自适应DBF基本理论
        2.4.1 信号模型
        2.4.2 波束方向图
        2.4.3 自适应波束形成
第三章 基于VPX总线的新一代信号处理体系架构
    3.1 VPX标准概述
        3.1.1 VPX高速串行总线
        3.1.2 VPX接插件
        3.1.3 VPX的I/O能力
        3.1.4 VPX的电源
    3.2 VPX高速串行总线
        3.2.1 高性能网络
        3.2.2 串行RapidIO
        3.2.3 PCI Express
    3.3. POWERPC处理器
        3.3.1 Power构架的演变
        3.3.2 今天A&D应用的革命
        3.3.3 展望Power构架的未来
第四章 某雷达DBF处理机硬件平台设计
    4.1 主要技术要求与技术指标
    4.2 DBF硬件平台设计
        4.2.1 A/D采样及预处理板
        4.2.2 包含12通道光纤接口的FPGA板
        4.2.3 PowerPC DSP板
        4.2.4 VPX总线背板
第五章 某雷达DBF算法硬件实现时的数据流分配
    5.1 雷达搜索状态下的数据流分配
        5.1.1 数据接收的数据通道
        5.1.2 波束形成的数据通道
        5.1.3 权重系数上传数据通道
        5.1.4 PowerPC DSP板上数据复制的传输通道
    5.2 雷达确认状态下的数据流分配
        5.2.1 数据接收的数据通道
        5.2.2 波束形成的数据通道
        5.2.3 权重系数上传数据通道
        5.2.4 PowerPC DSP板上数据复制的传输通道
    5.3 雷达跟踪状态下的数据流分配
        5.3.1 数据接收的数据通道
        5.3.2 波束形成的数据通道
        5.3.3 权重系数上传数据通道
        5.3.4 PowerPC DSP板上数据复制的传输通道
    5.4 其它控制信号的数据流向
第六章 结束语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DBF体制雷达中多通道数字中频接收机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直接变频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研究[J]. 吴远斌.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1(04)
  • [2]数字阵列天线中频采样与波束形成器设计及实现[D]. 唐文平.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3]单通道调频连续波雷达技术研究[D]. 杨凯.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4]DBF体制接收系统的设计[J]. 李春利. 现代雷达, 2015(01)
  • [5]基于FPGA的舰载三坐标雷达DBF及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 王平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07)
  • [6]单脉冲气象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D]. 凡守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04)
  • [7]数字阵列雷达数字T/R模块的设计与验证[D]. 秦思.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8]数字阵列MST雷达幅相标校系统设计[J]. 刘一峰. 现代雷达, 2012(05)
  • [9]无源探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张平川.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10]雷达DBF处理机硬件平台设计[D]. 杨雪冬.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DBF雷达中多通道数字中频接收机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