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颗粒饲料生产工艺及影响因素

反刍动物颗粒饲料生产工艺及影响因素

一、反刍动物颗粒饲料的制作工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娇[1](2021)在《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组织形态、酶活性及菌群的影响》文中提出消化道组织形态、酶活性以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是动物消化道发育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其生长育肥性能。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卡拉库尔羊消化道及其内容物对混合青贮的响应机理,为甜高粱混合青贮饲喂卡拉库尔羊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选择4月龄、体重(25.95±1.37)kg的公卡拉库尔羊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在甜高粱与苜蓿比为100:0(100%SS)、80:20(80%SS)、60:40(60%SS)、40:60(40%SS)、20:80(20%SS)的基础上补饲40%的精料,3个月的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采样,分别测定测定卡拉库尔羊消化道的组织形态学指标、消化酶活性、瘤胃及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试验一: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40%SS组宰前活重及瘤胃重/复胃重显着高于80%SS和100%SS组(P<0.05);各组间复胃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2)随混合青贮中甜高粱比例的减少,瘤胃黏膜下层厚及网胃肌层厚度呈先升高后降低二次曲线趋势(P<0.05);网、瓣胃角质层厚度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20%SS和40%SS组显着低于前三组(P<0.05);瘤、网胃乳头高度、固有膜宽度、瓣胃肌层厚及皱胃黏膜厚、黏膜下层厚均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3)随混合青贮中甜高粱比例的增减少,小肠段的绒毛高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100%SS组显着低于60%SS、40%SS和20%SS组(P<0.05);40%SS组回肠V/C值显着高于80%SS和100%SS组(P<0.05);小肠段的隐窝深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二: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化道p H随甜高粱比例的减少而下降,甜高粱占比20%时,p H最低,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40%SS组的蛋白水解酶和氨基肽酶活性在瘤胃、瓣胃及皱胃中显着高于60%SS、80%SS及100%SS组(P<0.05),复胃中内切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活性随甜高粱比例的减少呈升高趋势,40%SS组活性最高;(3)40%SS组显着增强了小肠黏膜上糜蛋白酶、胰蛋白酶、α-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P<0.05);空肠内容物中糜蛋白酶、α-淀粉酶及回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活性呈线性升高趋势,40%SS组显着高于前3组(P<0.05)。试验三: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瘤胃、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差异的影响。(1)瘤胃及盲肠内容物的细菌群落明显受混合青贮中甜高粱比例的影响,随着混合青贮中甜高粱比例的减少,瘤胃中OTUs数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混合青贮中甜高粱占比40%时OTUs数量最多;盲肠中OTUs数量逐渐下降。(2)瘤胃细菌在门水平上的厚壁菌门、unidentified_Bacteria、广古菌门以及属水平上的解琥珀酸菌属、奎因氏菌属、Candidatus_Saccharimonas及甲烷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甜高粱比例减少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60%SS组显着高于80%SS和100%SS组(P<0.05)。盲肠细菌在门水平上的螺旋体门和软壁菌门相对丰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属水平上的unidentified_Bacteroidales、unidentified_Clostridiales、解琥珀酸菌属、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值逐渐降低,但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在KEGG2级预测表明,瘤胃微生物的细胞增殖和死亡、酶家族及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等功能随着混合青贮中甜高粱比例的减少而升高(P>0.05);100%SS和80%SS组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在盲肠内显着高于20%SS、40%SS和60%SS组(P<0.05)。综上所述,随着混合青贮中甜高粱比例的减少,显着提高卡拉库尔羊消化道内消化酶活性,促进了卡拉库尔羊复胃及小肠的发育,改善了卡拉库尔羊瘤胃及盲肠细菌群落,甜高粱与苜蓿比为60:40及40:60的混合青贮,更有利于卡拉库尔羊消化道对饲粮的消化吸收。

郭伟[2](2021)在《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发育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过程中,牦牛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适应机制,以抵御青藏高原低温、少氧、高辐射和营养缺乏等逆境条件。瘤胃微生态发酵系统是支撑机体自身生存和生产的重要营养库。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功能的揭示,对于提高放牧牦牛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前人的研究发现,与黄牛相比,牦牛高原适应性基因丰度更高,转录水平上影响高原适应性的相关基因在牦牛中显着下调,此外牦牛瘤胃具有独特的产甲烷菌菌群。通过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测序发现,牦牛瘤胃微生物具有低甲烷排放和高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特征。因此,本研究推断牦牛瘤胃微生物可能具有独特的发育模式,以帮助宿主适应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本试验以牦牛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的来源和定植过程。同时通过与不同季节放牧黄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对比,明晰牦牛耐粗饲的微生物学机制,以期为调控瘤胃发酵,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实现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出生(7天)到六月龄,整体上母畜瘤胃微生物对犊牛瘤胃微生物来源的贡献值最高,其次为母畜唾液、奶和乳房皮肤微生物。不同样品类型的微生物(瘤胃、唾液、奶和乳房皮肤)对犊牛瘤胃微生物来源的贡献值随发育阶段波动较大。2.瘤胃细菌最先在牦牛瘤胃中被检测到(7天),其次为古菌(14天),原虫和真菌都在30天被检测到。瘤胃微生物的丰富度(Richness)从7天到两岁逐渐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瘤胃细菌和古菌菌群组成受年龄的影响,而真菌和原虫菌群组成受年龄的影响不大。3.瘤胃中细菌的优势菌群为Prevotella 1(13.1%)和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10.8%),古菌为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 clade(37.8%)和Methanobrevibacter gottschalkii clade(34.8%),真菌为Caecomyces(35.3%)和Orpinomyces(29.1%),原虫为Entodinium(19.2%)和Dasytricha(17.2%)。4.不同瘤胃微生物区系成熟过程不同,古菌于5岁左右成熟,细菌、真菌和原虫在5-8岁间成熟。瘤胃发育过程中,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Prevotella 1、Trichostomatia、Ruminococcaceae UCG-014和Lachnospiraceae是瘤胃中的核心菌群。5.牦牛和黄牛瘤胃微生物(细菌和古菌)菌群组成和功能同时受季节和宿主的影响;瘤胃细菌微生物多样性随季节显着降低,而古菌微生物多样性随季节波动较大。6.一些功能菌群的相对丰度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例如,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纤维素降解)的相对丰度从春季到冬季显着增加,而Selenomonas ruminantium(淀粉发酵)的相对丰度从春季到冬季显着降低。与碳水化合物相关的代谢通路在牦牛瘤胃中从夏季到冬季显着增加,与纤维降解相关酶(CAZymes)的丰度和酶活性牦牛高于黄牛。黄牛瘤胃中的抗药性基因多样性高于牦牛,Rifamycin、Tetracycline、Peptide、Lincosamide和Beta-lactamas是瘤胃中优势的抗生素类型。7.瘤胃微生物稳定性随季节波动较大,牦牛瘤胃微生物的稳定性整体要高于黄牛,特别是在冬季。一些抗药性基因和水解酶家族对瘤胃微生物稳定性影响较大,且这种作用具有宿主特异性。本试验首次全面分析了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来源和定植过程。同时,通过宏基因组技术揭示了牦牛瘤胃微生物的季节性响应模式,为解析牦牛如何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以及营养胁迫机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杨傲[3](2021)在《环丙烯类脂肪酸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和蛋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棉籽饼粕作为一种经济且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饲料,可部分替代饲料中的豆粕或鱼粉用以降低饲料成本。但棉籽饼粕因其含有各种抗营养因子,如棉酚、环丙烯类脂肪酸(Cyclopropenoid fatty acids,CPFAs)等,导致在蛋鸡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产蛋率下降、死淘率上升、出现“橡皮蛋”等。橡皮蛋是一种以蛋黄煮熟后变硬为特征的异常鸡蛋,严重影响蛋品的口感和商品价值。过去橡皮蛋的形成被认为与棉酚中毒有关,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可能与CPFAs导致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变化有关,关于棉酚和CPFAs在橡皮蛋形成中所起的作用长期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棉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CPFAs和棉酚对蛋鸡肝脏健康、脂质代谢及橡皮蛋形成的影响,明确棉籽饼粕中导致橡皮蛋形成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并阐明不良生理效应产生的机制,为蛋禽生产中合理利用棉籽饼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为4个试验,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日粮中棉粕和棉油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脂质组成的影响以24周龄海兰褐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高酚棉粕(游离棉酚含量693.81 mg/kg)和脱酚棉油(环丙烯类脂肪酸含量0.20%)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6%、12%和0%、2%、4%的比例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和豆油配制试验日粮,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设计将162只蛋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饲喂试验日粮。预饲1周,正式试验8周。研究了棉粕和棉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肝脏组织学形态、胆固醇和脂肪酸组成等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日粮中的棉油显着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P<0.05),尤其是4%棉油添加组,在试验中后期产蛋率均未超过90%,最后两周产蛋率下降到85%以下。棉油组蛋重在试验最后两周出现降低(P<0.05),同时蛋鸡采食量也持续减少。肝脏切片观察发现,棉油诱发蛋鸡肝脏组织学形态结构改变,而棉粕导致肝脏脂滴增多。日粮中添加棉油显着改变蛋鸡体内脂肪酸组成,并存在组织间差异。与0%棉油组相比,4%棉油添加组的蛋鸡肝脏硬脂酸含量升高了15%,而油酸降低了10.3%,并且必需脂肪酸DHA也显着减少(P<0.05);4%棉油添加组的蛋鸡胸肌中的肉蔻油酸、棕榈酸、珍珠酸、硬脂酸、花生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显着升高(P<0.05),而棕榈油酸、油酸、α-亚麻酸显着降低(P<0.05);棉油添加组的腹脂中脂肪酸变化与胸肌变化规律一致,而腿肌脂肪酸变化不明显。此外,棉油还增加了蛋鸡胸肌和腿肌中胆固醇的含量(P<0.05)。由此可见,棉油可以改变蛋鸡体内脂质代谢,影响肝脏功能,并造成蛋鸡生产性能降低。试验二:CPFAs和棉酚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以45周龄海兰褐蛋鸡为试验对象,采用两因素两水平交叉试验设计将96只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350 mg/kg CPFAs、200 mg/kg棉酚以及同时添加350 mg/kg CPFAs和200 mg/kg棉酚的日粮。预饲1周,正式试验4周。研究了CPFAs和棉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肝脏健康、脂肪酸组成、血液参数和脂质代谢等的影响。在明确CPFAs是影响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主要因素后,借助多组学联合分析的方法,分析了CPFAs导致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和产生脂质毒性的可能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日粮中添加350 mg/kg CPFAs显着(P<0.05)降低了蛋鸡采食量。蛋鸡肝脏切片观察发现,日粮中CPFAs导致蛋鸡肝脏中大量脂滴积累,并且伴随TG(甘油三脂)含量增加(P<0.05),同时血清中TG水平显着下降(51.1%)(P<0.05),说明肝脏中TG分泌受阻。并且,CPFAs显着提高了蛋鸡血清中AST(谷草转氨酶)活性(49.7%)(P<0.05)。蛋鸡肝脏脂肪酸组成表明,CPFAs抑制硬脂酰Co A脱氢酶活性,导致肝脏饱和脂肪酸增加(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降低(P<0.01),其中硬脂酸和油酸变化幅度较大,分别提高46%和降低了23.4%(P<0.05)。蛋鸡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变化规律与肝脏一致,CPFAs增加了其中硬脂酸含量(24.1%)(P<0.05),而降低了棕榈油酸(66.7%)和油酸(22.1%)的含量(P<0.05)。同时,CPFAs改变了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显着下调(P<0.05)了蛋鸡肝脏中脂质组装和转运相关基因APOB100、APO VLDL-(?)、APOA1、LPL、GRP78和VTG,抑制了VLDL的合成和转运。然而,棉酚对蛋鸡脂质的组成和脂质转运无明显影响。这部分结果说明CPFAs是影响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主要因素,而并非棉酚。肝脏转录组和脂质组数据分析发现CPFAs组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物分布和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发生了显着变化。脂质组分析结果表明,CPFAs增加了蛋鸡肝脏中TG、PC(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P<0.05),而减少了DG(甘油二脂)、LP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含量(P<0.05)。与对照组先比,CPFAs组DG、TG、LPC、LPE、CER(神经酰胺)侧链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也出现降低。CPFAs组显着变化的甘油酯有15种,甘油酯侧链脂肪酸C16和C18脱氢指数随CPFAs添加也出现降低(P<0.05)。CPFAs组显着变化的PC脂质分子有20个,PE有38个,CPFAs显着提升了蛋鸡肝脏PC/PE的比率。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CPFAs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423个(Q<0.001,fold change>1.5)。其中KEGG显着富集(Q<0.05)的通路中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包括:PPAR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通路和丙酮酸代谢通路。此外,CPFAs的添加导致蛋鸡肝脏甘油酯和甘油磷脂通路多个基因和脂质代谢物发生显着变化。值得注意的是,CPFAs还下调了内质网伴侣分子的表达。因此,推测CPFAs主要通过激活PPAR通路调节脂质转运、改变磷脂组成和饱和度影响细胞膜功能、减弱内置网上蛋白质加工折叠的能力来抑制VLDL的合成和分泌,最终造成肝脏脂质积累,产生脂质毒性。试验三:鸡蛋储藏条件在橡皮蛋形成中的作用在试验二的基础上,收集第2周和第4周鸡蛋作为试验材料,按照试验二设计将鸡蛋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首先通过研究棉酚和CPFAs对鸡蛋品质、蛋黄脂肪酸、胆固醇、棉酚残留、熟蛋黄质构和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确定CPFAs是造成橡皮蛋形成的主要因素后,将试验期结束时收集的正常蛋(对照组)和橡皮蛋(CPFAs组)在不同温度(4℃和25℃)下储藏不同时间(0,14和28天),观察蛋黄物理化学特性和外观等的变化。主要实验结果如下:CPFAs显着改变了蛋黄脂肪酸组成和胆固醇含量,体现为饱和脂肪增多(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减少(P<0.01),胆固醇含量降低(P<0.01)。并且CPFAs显着增加了蛋黄硬度(P<0.01)等质构指标,导致形成橡皮蛋。微观结构观察发现,蛋黄卵黄球结构改变、轮廓模糊、有融合的趋势,从而导致橡皮蛋出现切面光滑,质地紧实的现象。以上结果说明CPFAs是导致橡皮蛋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并非是棉酚。不同条件储藏后,CPFAs组橡皮蛋黄物理化学特性变化明显,而正常鸡蛋变化不大。室温下储藏后橡皮蛋硬度急剧下降(P<0.05),而低温下储藏的橡皮蛋硬度先降低后增大。橡皮蛋胶黏性、咀嚼性呈现与硬度同样变化规律。蛋黄黏性温度扫描曲线发现,新鲜橡皮蛋蛋黄黏性显着大于正常鸡蛋(P<0.001)。在室温和低温下储藏28天后,橡皮蛋和正常鸡蛋蛋黄黏性曲线的初始黏性、渐近线均显着下降(P<0.05),其中橡皮蛋变化幅度较大。在室温或低温储藏过后,橡皮蛋蛋黄重量、水分和蛋黄指数均显着增加(P<0.05),且橡皮蛋水分在室温下转移较低温下更多。此外,橡皮蛋的蛋黄室温下储藏出现面粉样糊状斑块,低温下储藏呈现半凝固状态;蛋清在储藏过后发生褐色污斑,室温下储藏变色更加严重。而正常蛋在储藏后未出现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CPFAs是橡皮蛋形成的基础,而长期储藏并不影响橡皮蛋的形成,但室温和低温储藏均会加剧橡皮蛋品质的进一步恶化。试验四:L-半胱氨酸和大豆磷脂缓解橡皮蛋形成及CPFAs肝脏脂质毒性的研究以55周龄海兰褐蛋鸡为试验动物,共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添加200 mg/kg CPFAs(CPFAs组)、基础日粮添加200 mg/kg CPFAs和1000 mg/kg L-半胱氨酸(半胱氨酸组)以及基础日粮添加200 mg/kg CPFAs和5000 mg/kg大豆磷脂(大豆磷脂组)。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和大豆磷脂无法有效缓解CPFAs造成的蛋黄脂肪酸不饱和度和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L-半胱氨酸可一定程度降低CPFAs导致的蛋黄变硬(P<0.05),而大豆磷脂能有效改善CPFAs导致的蛋鸡肝脏脂质积累(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日粮中4%棉油可以降低蛋鸡生产性能和影响蛋鸡肝脏脂质代谢。(2)350 mg/kg CPFAs可造成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紊乱。CPFAs通过抑制肝脏硬脂酰Co A脱氢酶的活性改变脂肪酸组成,调节肝脏脂质转运相关载脂蛋基因的表达,削弱内置网蛋白质加工折叠能力,从而导致VLDL合成和分泌减少,造成脂质在肝脏中积累。(3)CPFAs是导致橡皮蛋形成的主要因素,它通过降低蛋黄脂肪酸不饱和度,改变卵黄球结构,来增加蛋黄硬度。储藏过程对橡皮蛋的形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橡皮蛋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进一步加剧橡皮蛋品质的恶化。(4)L-半胱氨酸可以缓解橡皮蛋变硬,大豆磷脂可以改善肝脏脂质积累。

马满鹏[4](2020)在《日粮中性洗涤纤维来源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通过表观性能-消化-代谢三个层面,系统地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全混合日粮(TMR)对断奶犊牛生长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首先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断奶犊牛生长、瘤胃发育、瘤胃微生物、瘤胃液的差异代谢产物和富集的代谢通路来揭示断奶犊牛阶段是否需要添加牧草作为主要的NDF来源;其次研究竹叶和茶叶渣作为粗饲料在断奶犊牛日粮中的应用。1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断奶犊牛生长和瘤胃发育的影响研究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TMR,研究断奶犊牛阶段是否需要添加牧草作为主要NDF来源。选取30头的断奶犊牛,分别饲喂苜蓿(AH)和大豆皮(SH)为主要NDF来源的TMR。试验全期75天,正试期60天。(1)饲喂SH日粮犊牛的饲料转换比(F/G)显着降低(P<0.05),粪排出量、摄入总能、粪能、尿能、甲烷能和粪氮显着降低(P<0.05),DM、OM、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能量和氮的利用率显着提高(P<0.05);血清β-羟丁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2)SH日粮显着提高犊牛瘤胃中TVFA、丙酸和丁酸浓度(P<0.05);瘤胃和瘤网胃鲜重、以及占宰前活重和复胃的比例显着提高(P<0.05),瘤胃肌层厚度、瘤胃壁厚度、瘤胃乳头高度和上皮厚度显着提高(P<0.05),瘤胃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显着提高(P<0.05)。(3)通过16S r DNA技术对瘤胃液的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相比AH日粮发现饲喂SH日粮犊牛的瘤胃液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中的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Prevotella_1、Prevotellaceae_Ga6A1_group和Prevotellaceae_UCG-001的相对丰度下调(P<0.05);厚璧菌门(Firmicutes)中的Succiniclasticum、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gauvreauii_group和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2的相对丰度上调(P<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Coprococcus_2的相对丰度下调(P<0.05)。(4)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瘤胃液中的差异代谢产物,相比AH日粮饲喂SH日粮时糖类,有机酸,脂质及类脂质,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微生素类代谢产物均上调(P<0.05,VIP>1,FC>2或FC<0.50),脂肪酸和羧酸类的代谢产物部分上调。并富集出氨基糖和和核苷酸糖代谢,硫胺素代谢,亚油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鞘脂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肌醇磷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的代谢通路(P<0.01,Impact value>0.10),使SH日粮瘤胃中VFA的代谢向丙酸、丁酸途径转移。综上所述,发现断奶犊牛可以用非牧草纤维来源NDF(大豆皮)作为主要的NDF来源。2竹叶和茶叶渣在断奶犊牛饲料中的运用研究研究以竹叶或茶叶渣替代苜蓿干草为粗饲料的TMR对断奶犊牛生长、消化代谢、健康状况、瘤胃内环境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将45头断奶公犊牛随机区组分成3组,分别饲喂苜蓿(AH)、竹叶(BL)或茶叶渣(TR)为粗饲料来源的TMR。试验全期75天,正试期60天。(1)相比AH日粮,犊牛阶段饲喂BL日粮的体重、体尺增长率具有相似性(P>0.05),Ig A的浓度显着提高并改善犊牛的健康状况,BL日粮犊牛的DM和ADF的消化率、尿能、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消化能代谢率、氮的表观消化率均显着降低(P<0.05)。相比AH日粮饲喂TR日粮犊牛的体重、体尺增长率和氮沉积率显着降低(P<0.05),NDF消化率、粪氮显着升高(P<0.05)。相比AH日粮饲喂BL和TR日粮犊牛的抗氧化能力均显着降低(P<0.05)。(2)相比AH日粮,饲喂BL日粮的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具有相似性(P>0.05),瘤胃微生物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Ruminococcus_1菌属、螺旋体门(Spirochaetae)中的Treponema_2菌属的相对丰度下调(P<0.05)。相比AH日粮,饲喂TR日粮降低犊牛瘤胃中乙酸、乙丙比和NH3-N的浓度(P<0.05),显着提高丙酸浓度(P<0.05),同时提高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中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相对丰度上调(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Lachnospiracea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下调(P<0.05)。综上所述,断奶犊牛阶段可以用24.38%的竹叶替代苜蓿干草作为粗饲料来源,茶叶渣作为粗饲料来源应降低添加水平。

唐梦琪[5](2020)在《添加剂处理对花生秧青贮及其饲喂育肥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青贮花生秧发酵品质的影响,并将结果应用于裹包花生秧青贮生产中,比较花生秧青贮与花生秧干草对育肥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制作优质花生秧青贮及其在肉羊饲养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共进行以下五个试验:试验一: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花生秧为原料,分别添加:0 g/t(CK2)、1 g/t(L1)、2g/t(L2)、3g/t(L3)、4g/t(L4)乳酸菌,每组 4个重复。青贮60 d时,进行感官品质评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L1组评定等级为2级尚好,其他处理组均为1级良好,处理组的pH值与CK2组无显着差异。处理组与CK2组相比氨态氮/总氮降低0.96%~9.34%,乳酸浓度随乳酸菌的添加量而增加,乳酸增加13.78%~29.33%,乙酸降低9.04%~16.47%,各组均未检测出丙酸和丁酸,乳酸菌数量增加。干物质(DM)提高1.87%~3.48%,,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制剂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L3组乳酸含量较高,DM损失较少,CP含量高,对青贮花生秧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有一定改善。试验二: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花生秧为原料,分别添加:0ml/t(CK1)、50 ml/t(EP1)、100 ml/t(EP2)、150 ml/t(EP3)、200 ml/t(EP4)复合酶制剂,每组4个重复。青贮60 d时,进行感官品质评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评定等级为2级尚好,其他处理组均为1级良好,随着酶制剂的增加,pH值和氨态氮/总氮呈降低趋势,处理组pH值降低0.86%~6.45%,氨态氮/总氮降低,乳酸含量增加,各组均未检测出丙酸和丁酸,乳酸菌含量降低0.42%~6.66%,DM含量显着提高(P<0.05),CP 提高 3.15%~5.76%,NDF 和 ADF 含量显着降低(P<0.05),EP4 组 WSC 含量显着高于CK1组(P<0.05)。随着复合酶制剂的增加,青贮发酵品质提高,本试验中200 ml/t复合酶制剂处理组的青贮效果最好。试验三: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花生秧为原料,分别添加:0 kg/t(CK1)、5kg/t(M1)、10 kg/t(M2)、15 kg/t(M3)、20 kg/t(M4)糖蜜,每组4个重复。青贮60 d时,进行感官品质评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品质评定对照组等级为2级尚好,处理组均为1级优良。随着糖蜜的增加,pH值降低,且显着低于CK1组(P<0.05),氨态氮/总氮降低11.06%~34.96%,乳酸含量升高11.00%~55.02%,乙酸降低15.38%~40.24%,各组均未检测出丙酸和丁酸。处理组乳酸菌数量显着低于CK1组(P<0.05),CP含量升高0.41%~4.39%,NDF和ADF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WSC含量显着升高(P<0.05)。糖蜜的添加能够显着提高本身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的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本试验中,青贮效果随糖蜜的添加量而增加。试验四:添加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花生秧为原料,分别添加:10 kg/t糖蜜+200 ml/t酶制剂(M-EP)、10 kg/t糖蜜+2 g/t乳酸菌(M-L)、200 ml/t酶制剂+2 g/t乳酸菌(EP-L)、10 kg/t糖蜜+200 ml/t酶制剂+2g/t乳酸菌(M-EP-L),对照组为常规青贮(CK3),每组4个重复。青贮3、7、14、30、60 d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60 d时进行感官品质评定。结果表明:感官品质评定对照组等级为2级尚好,其他处理组均为1级优良,随着花生秧青贮时间的延长,pH呈先下降再升高后略有降低,乳酸菌数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M-EP-L组的pH值在各青贮阶段均显着低于CK3组和EP-L组。氨态氮/总氮随青贮时间延长升高,试验第14、30、60 d时,CK3组和EP-L组氨态氮/总氮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各组青贮中乳酸含量在第3d时达到较高水平,乙酸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试验第60 d时,M-EP-L组乳酸含量最高,显着高于CK3组(P<0.05)。各组DM在青贮第3天时含量最高。CP、NDF和ADF随青贮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WSC含量随青贮时间延长而下降,在青贮60 d时M-EP-L组的WSC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本试验中,除酶制剂和乳酸菌混合添加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其他处理组均提高了花生秧的青贮品质,其中10kg/t糖蜜+200 ml/t酶制剂+2g/t乳酸菌添加组的青贮效果最佳。试验五: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8只体重相近[(28.4±1.3)kg]、健康状况良好的4月龄左右断奶湖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6只羊。预试期15天,正式期56天。在相同精料条件下,对照组以花生秧干草,试验组以相同干物质的裹包复合添加剂花生秧青贮为粗饲料。在试验周期的第1、29、56天称重并采集血液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全期,两组间的ADG、ADFI和F/G均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全期育肥羊血清TP、GLU、ALB、GLB、ALB/GLB、CHO、HDL-C和LDL-C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期第56天,对照组BUN显着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期第28、56天,对照组TG显着低于试验组(P<0.05)。综上所述:花生秧青贮中添加适宜的复合酶制剂、糖蜜,或糖蜜与其他添加剂(乳酸菌、复合酶制剂)混合均可改善其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其中10kg/t糖蜜+200 ml/t酶制剂+2 g/t乳酸菌添加组效果最佳。在肉羊生产中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的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但能显着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P<0.05),有利于提高机体脂肪、蛋白质的利用率。

阿依古丽·艾买尔[6](2020)在《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肉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甜高粱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容易青贮,是生产青贮饲料的优质原料,但蛋白质含量偏低、粗纤维含量偏高。苜蓿蛋白质丰富、适口性好,是优质蛋白质粗饲料,但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偏低,青贮过程蛋白质分解严重,不易青贮。把二者进行混合青贮可以克服各自缺点,实现营养互补,从而提高营养价值。因此,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为原料,通过饲养试验、消化试验和屠宰试验探究不同比例混合青贮饲料对卡拉库尔羊(卡羊)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在卡羊饲粮中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为混合青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30只4月龄左右体重25.95±1.37 kg相近,生长健康体况良好的卡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个组6只羊,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公羊和母羊各3只。试验羊饲喂5个不同的试验日粮,第一组为全甜高粱青贮型日粮,第二组为80%甜高粱+20%苜蓿青贮型日粮,第三组为60%甜高粱+40%苜蓿青贮型日粮,第四组为40%甜高粱+60%苜蓿青贮型日粮,第五组为20%甜高粱+80%苜蓿青贮型日粮,并在此基础上补饲40%的精料。试验共85 d,试验预时期为15 d,正式期为70 d,饲养试验阶段,饲喂第1 d、30 d、60 d对试验羊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消化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试验一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肉羊生长、消化率和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平均总日增重第四组相比与第三组高14.28%(P>0.05),比第五组高19.04%(P>0.05),比第二组高23.8%(P<0.05),比第一组高42.85%(P<0.01);第一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低于第三、第四和第五组(p<0.05),第一组的料肉比显着高于第三、第四和第五组(P<0.05)。2)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着性影响(P>0.05);第三、第四和第五组粗蛋白(CP)消化率显着高于第一和第二组(P<0.05);第四组酸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第二、第三和第五组(P<0.05)。3)各组试验羊的瘤胃液pH值随着混合青贮中苜蓿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但没有差异显着性(P>0.05)。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随着苜蓿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一、第二和第三组氨态氮(NH3-N)浓度显着低于第四和第五组(P>0.05)。第一和第五组乙酸浓度显着低于第三和第四组(P<0.05),较低于第二组(P>0.05);第二、第三组和第四组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着低于第一和第五组(P<0.05)。试验二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试验羊血清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第一和第五组肌酐(GR)含量显着低于第二、第三和第四组(P<0.05),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总胆固醇(T-CHO)含量逐渐升高,饲喂第60 d时,第四组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着高于第一和第五组(P<0.05),饲喂第60 d时,第一和第二组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着低于第三和第四组(P<0.05),饲喂第60 d时,第四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着高于第一、第二和第五组(P<0.05),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第一组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三不同比例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羊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1)屠宰性能方面,第四组试验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和GR值显着高于第一和第二组(P<0.05);第一和第五组瘤胃重量显着低于第二、第三和第四组(P<0.05)。2)肉品质方面,臀中肌:第四组臀中肌剪切力显着低于第三、第四和第五组(P<0.05),第三和第四组失水率显着低于第一和第五组(P<0.05),第三组肉色L*值显着高于第一、第二和第四组(P<0.05)。大腿肉:第三组大腿肉剪切力显着低于第一和第五组(P<P0.05)。背最长肌:第四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第三和第四组失水率显着低于第一组(P<0.05),第四组肉色L*值显着高于第二和第三组(P<0.05),第四组肉色a*值显着高于第二组(P<0.05)。第四和第五组谷氨酸含量显着高于各其他三组试验羊(P<0.05);第四组脯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显着高于第一和第二组(P<0.05);第四组必须氨基酸含量极显着高于第一、第二和第五组(P<0.01);第四和第五组肉味氨基酸含量极显着高于第一、第二和第三组的含量(P<0.01);第四组总氨基酸含量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的含量(P<0.01)。综上所述,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时,随着苜蓿比例的增加,对卡羊的平均日增重,表观消化率,瘤胃内发酵参数,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有正面影响,当甜高粱与苜蓿比为40:60时效果最佳。

李洁[7](2020)在《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文中认为建立于自然循环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在全球的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户作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主体,其所追求的高效益、低风险的生产目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干扰严重,该问题在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尤为凸显。这样碳失衡的生产方式不但不利于全球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更不利于农户长久的增产增收。随着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探寻有利于农业碳中和的生产方式势在必行。而农业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在于源头的控制与治理,源头管控的关键在于生产者行为的规范,因此,开展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对于实现农业碳中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作为典型调研区域,从心理主观与外界客观两个角度,对有关的农业碳中和农户生产行为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旨在厘清农户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并为制定促进农户实施农业碳中和生产行为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从理论角度对农户生产行为特性、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类型展开分析。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与基础理论发现,农户在生产决策过程中不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与投入成本的最小化,也会追求公平、互惠、利他与满意等目标,同时尽可能规避不确定条件下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农户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有限理性人,其生产行为是经过价值判断后才会采取的行动。借助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保护动机理论模型以及技术接受理论模型,结合农业碳中和的实现途径,利用生态环境演变的MA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农业碳中和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形成机理框架,即农户生产行为的实施决定于其生产意愿,而意愿的产生则取决于两点,一是农户对于现有行为存在威胁的认知与感知程度,另一个是农户对于将要采取的生产行为所持有的行为效果、自我能力以及主观规范的评价。因此,农户行为认知、农户行为主观评价、农户生产意愿组成了心理主观因素,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共同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作用。其次,依托于理论分析所构建的农户生产行为分析框架,本文从实证角度,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开展验证性与探索性的分析与探讨。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对农户行为认知水平、农户行为主观评价状况、农户生产意愿以及农户行为的采纳现状作出分析,发现农户现阶段呈现出认知水平有限、主观行为评价不够积极、生产意愿较高、行为采纳水平一般的特点。利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自我行为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农户生产意愿的形成机理展开研究。发现农户的行为效果评价对自我能力评价水平以及自我能力评价水平对主观规范均有积极的显着影响。农户生产意愿的形成机理与理论分析框架中的描述一致,农户的严重性与易感性认知水平,以及农户的行为效果评价、自我能力评价与主观规范对于生产意愿均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其中严重性认知影响最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多元层级回归法以及Logit-ISM模型,探讨了外界客观因素对农户行为认知、农户行为主观评价、农户生产意愿以及行为实施的影响状况。研究发现: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社会特征均会对上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影响;农户信息获取能力、环境责任感以及生产习惯越强,意愿向行为转化效率越高;出现农资购买困难、突发性的灾害以及农户行为评价消极三种状况时,会直接导致行为与意愿的悖离;农户较高的风险厌恶特点会阻碍农户生产行为的发生。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激励理论内容构建了农户行为优化的机制与体系。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制度的缺乏与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行为采纳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利用规范性研究的方法,结合激励理论内容,提出了以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成本与收益均衡以及因地制宜为原则的生产行为优化机制,即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激励机制、内部约束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依据机制内容构建了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农户成长培训体系以及制度与法律体系。

韩昫身[8](2019)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水溶性组分生物炼制应用与纳米纤维素制备》文中研究表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其可再生、产量大且目前大部分未得到高效利用。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与粮食问题的日益严峻,对木质纤维素进行高值化利用以生产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学品与生物基材料,成为本世纪的研究热点。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糖平台和纳米纤维素生产平台,其核心步骤均为对木质纤维素进行高效解聚以克服其生物顽抗性,进而获得可发酵糖或者纳米纤维素材料;此外,在目前主流的生物炼制工艺研究中,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所含的除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之外的水溶性组分鲜有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组分诸如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B族维生素,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针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不规范特性所导致的生物炼制预处理效率的不稳定,提出了稳定预处理解聚效率的方法。其次,研究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所含的丰富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对生物炼制过程的影响,探索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B族维生素的利用策略,为生物炼制糖平台拓展了新的着眼点和研究思路。最后,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生产纳米纤维素的过程中,首次尝试了酶法促进高木质素含量的机械浆解聚以制备含木质素的纳米纤维素,并探究了不同酶发挥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提出了稳定预处理效率的方案,并实现了后续高效稳定的生物转化。农作物秸秆中的灰分含量变化频繁,严重影响了基于酸的预处理效率的稳定性。本章提出基准pH调节法,将不同灰分含量的物料滴定至其基准pH值,得到该灰分含量物料预处理过程所需的酸用量,本方法可以实现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及生物转化效率的稳定,并普遍的推广到不同生物质原料(玉米秸秆、麦秆、稻草)的加工及不同发酵产品(乙醇及乳酸)的生产,具备工业化应用价值。本文第二部分针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在预处理过程降解产生较多5-羟甲基糠醛(HMF)的问题,提出了其生物转化利用的概念并有效实施。农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和果糖,这些糖在常规预处理及脱毒工段中会降解或随废水流出。本章首先在原料储存工段对玉米秸秆进行固态发酵,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转化为L-乳酸,接着将含有乳酸的秸秆进行干法生物炼制,转化利用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生产同样的L-乳酸产品。最终预处理后HMF的生成显着降低,脱毒时间大幅缩短,且最后得到的L-乳酸浓度从130.2 g/L提高至139.0 g/L。本章为生物炼制糖平台生产生物基化学品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艺选择。本文第三部分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方案应用至玉米秸秆蒸汽处理过程。蒸汽处理可以有效解聚木质纤维素结构并提高秸秆水解转化率,但会带来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及HMF的产生。本章在蒸汽处理前的原料储存工段进行固态发酵将水溶性糖转化为乳酸,再进行乳酸催化的蒸汽处理。相比于单纯的蒸汽处理,更多的半纤维素在预处理过程被水解为单糖与寡糖,后续纤维素的酶水解转化率有所提高,且预处理后HMF生成量降低。本章探索了转化利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对秸秆蒸汽处理效果的促进。本文第四及第五部分关注了玉米秸秆中另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组分——B族维生素,其在预处理及脱毒过程易降解或随废水流出,在常规生物炼制工艺中往往被忽视。第四部分以L-乳酸发酵过程为例,说明了干法生物炼制技术保留的这些B族维生素可以有效促进L-乳酸发酵,特定添加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含量不足的泛酸(B5)及烟酸(B3),获得了更快的L-乳酸生产速率及更高的得率。本研究以先前鲜有关注的B族维生素利用为切入点为生物炼制糖平台拓展了新的原料利用方案,对综合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以降低外源营养添加成本有指导意义。本文第五部分使用微生物法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对生物素(生物素B7)进行富集提取,并制备了高生物素含量的发酵营养添加剂。木质纤维素原料选用玉米叶,其生物素含量(1217.4μg/kg)远高于玉米秆(143.9μg/kg),干法生物炼制技术可以将这些生物素基本完全转移进入糖化后制备的水解液中。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9114对玉米叶水解液中生物素的摄取能力强,过表达生物素转运基因bio YMN可以有效提高其生物素摄取量及摄取速率,使胞内生物素含量最高可达303.8 mg/kg干细胞,远高于酵母粉(~2 mg生物素/kg)等常用的发酵营养添加剂,且该玉米叶中获得的生物素可应用于谷氨酸发酵过程。本章创造了一条使用微生物法从木质纤维素原料中提取生物素的独特工艺,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本文第六、七部分的研究有别于前五部分在生物炼制糖平台的相关研究,这两部分试图利用酶法解聚木质纤维素原料以促进纳米纤维素生产。以机械浆为原料制备的含木质素的纳米纤维素与疏水材料兼容性强,且基于初始木材生物质的得率高,然而其生产需要极高的机械处理能耗,使用化学法辅助机械法处理所需的试剂昂贵且环境污染严重。由于机械浆纤维中木质素及半纤维素的存在,温和且专一性强的酶法难以促进其纳米纤维化。第六部分首先通过中性磺化的方法增加机械浆的纤维素酶可接近性,之后采用诺维信纤维素酶CTec 3进行处理,成功的促进了机械浆纤维解聚且回收了副产物可发酵糖,并在机械处理后获得了较为均一的含木质素的纤维素纳米纤丝(LCNF)。本章提供了一个以机械浆为原料生产LCNF与可发酵糖的重要方法。本文第七部分主要探究了内切葡聚糖酶(EG)与辅助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及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PMO))对于机械浆纳米纤维化的促进作用。本章发现木质素及半纤维素的存在限制了内切葡聚糖酶的效果;半纤维素酶特别是木聚糖酶可以显着协助内切葡聚糖酶,促进机械浆纳米纤维化;LPMO可以在纤维上加入一定量的羧基,促进机械浆纳米纤维化,但作用效果有限。本章对不同酶在机械浆纳米纤维化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综上,本文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在预处理过程的稳定解聚,并针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丰富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B族维生素提出了相应的几个利用策略,最后在纳米纤维素制备过程中探索了酶法对机械浆解聚的促进。本文为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生产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学品及生物基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林锦翔[9](2019)在《饲喂构树青贮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试验旨在研究构树青贮与苜蓿干草、苜蓿青贮进行比较对奶牛表观消化率、在瘤胃内的降解规律及其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一:构树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挑选48头2-4胎次,体重(580±30kg)和产奶量(24±1kg/d)相近的泌乳中期的中高产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任意随机地分成3个构树青贮组,每组有16头奶牛,一组中有4个重复组,每个重复4头牛。粗饲料组成苜蓿干草组饲喂3.5kg苜蓿干草加19.5kg全株玉米青贮,苜蓿青贮组用等干物质的苜蓿青贮加全株玉米青贮,构树青贮组饲喂等量干物质的构树青贮加全株玉米青贮,正试期60d。每个组挑取6头奶牛,共18头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测定每头牛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时使用酸不溶灰分法计算,连续三天早晚两次喂料后直肠取粪。此三天中,每天对采食量和剩料量称重并均匀取样。在消化代谢试验第2d早晨饲喂前每头奶牛尾根静脉采血10m L。结果表示: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都无显着性差异,但饲喂构树青贮的构树青贮组产奶量有降低趋势,毛利润最低;三组乳脂、乳蛋、乳糖、乳尿素氮、总固形物、乳体细胞数差异均不显着(P>0.05),但饲喂青贮构树后乳脂率有上升趋势,乳蛋白率有下降趋势,乳中体细胞数有上升趋势。三组DM、NDF、ADF、EE、Ca、P消化率差异均不显着(P>0.05),但饲喂构树青贮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有下降趋势;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构树青贮组显着低于另外两组(P<0.05)。构树青贮组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苜蓿干草组,低于苜蓿青贮组;构树青贮组白蛋白含量高于两组照组;构树青贮组总蛋白含量高于苜蓿干草组,低于苜蓿青贮组;构树青贮组球蛋白含量高于另外两组;构树青贮组白球比含量低于另外两组;各组差异也均不显着(P>0.05)。试验二:构树青贮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一中每个组挑取6头奶牛,共18头进行瘤胃发酵参数试验。在试验进行的最后一天,饲喂3h后进行瘤胃液取样,每头牛取三管样品,直接用p H测试器读出并记录酸碱度。取样管用冰盒和液氮罐保存,用于发酵参数测定和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1)三组p H值差异不显着(P>0.05);构树青贮组氨态氮含量显着低于另外两组(p<0.05);有机酸检测,三组有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但构树青贮组的乙酸含量有上升趋势。(2)在门水平上三个处理组差异不显着,都是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巴氏杆菌门为优势菌门,而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在门水平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在属水平上三组差异也不显着。说明饲喂苜蓿干草、苜蓿青贮、构树青贮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影响差异不大。

李林[10](2019)在《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合成和其前体物代谢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证实,长期高精料饲喂会导致泌乳山羊机体健康受损及乳品质下降,而高精料日粮中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对机体的健康状态和乳品质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皆在探索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模式下泌乳山羊机体健康的影响及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在机体内的生成、转化以及分配规律,阐明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及乳脂肪、乳糖合成的影响机制,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及其前体物代谢流向的影响选取12头体重相近的泌乳中期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高精料组(精粗质量比60:40)和缓冲剂组(精粗质量比60:40+复合缓冲剂),每组6头。试验共进行20周,每天统计乳产量,每周检测乳脂肪、乳糖含量,每两周检测一次瘤胃液pH;至第20周,采集瘤胃液和血液样品,测定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血液中相关生化指标和激素及乳脂乳糖前体物的含量。结果:1)两组泌乳山羊在饲喂初期产奶量、乳脂肪及乳糖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缓冲剂组从第3周起产奶量及乳糖含量开始高于高精料组,第6周乳脂肪开始高于高精料组,直至试验结束。2)高精料长期饲喂瘤胃pH下降(平均5.8±0.08),可造成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添加缓冲剂组瘤胃pH值一直高于高精料组(平均6.0±0.10),且瘤胃液中LPS含量极显着下降(P<0.01)。3)瘤胃液及血液中的VFA浓度及比例均发生改变,缓冲剂组瘤胃中丙酸和丁酸的含量显着高于高精料组(P<0.05);血液中丁酸的含量显着高于高精料组(P<0.05)。4)缓冲剂组血液中AST、ALT以及AKP的活性都低于高精料组,且差异显着(P<0.05);乳酸及TNF-α显着低于高精料组(P<0.05);但胰岛素(INS)、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含量均高于高精料组,其中INS、NEFA含量显着升高(P<0.05)。结论:向泌乳山羊高精料饲料中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缓解高精料所致的瘤胃pH值下降、改变瘤胃的发酵状态、减少了代谢异常产物的产生和前体物的代谢流向发生变化,从而改善机体的健康状态及乳品质和乳产量;乳糖、乳脂肪的增高可能与血液中NEFA等前体物的升高有关。2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肝脏中糖脂前体物重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探讨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糖脂前体物在肝脏的代谢变化,结合肝脏代谢组学探讨分析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在肝脏内的重分配机制,并进一步从胰岛素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角度揭示其信号机制。试验第20周通过肝脏血管瘘取进出肝血液及肝脏组织,进行如下试验:1)组织学观察泌乳山羊肝脏的形态变化。2)检测进出肝血液中乳脂肪/乳糖前体物的含量。3)利用LC/MS-QTOF技术,检测两组泌乳山羊肝脏中代谢物的差异。4)分析检测肝脏中参与脂肪酸代谢、糖异生及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的基因及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5)分析检测肝脏中INS受体及其下游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高精料组泌乳山羊肝脏中央静脉周可见出血,肝细胞高度水肿;而缓冲剂组泌乳山羊肝脏中央静脉周结构清晰,肝细胞结构致密完整。2)与高精料组相比,缓冲剂组泌乳山羊肝脏中NEFA和GLU的净输出含量显着升高(P<0.05)。3)肝脏代谢组学分析在正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26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18个上调,150个下调;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26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53个上调,111个下调。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缓冲剂组中与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磷酸戊糖途径相关代谢通路被激活。4)缓冲剂组肝脏中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ACC和SCD-1以及上游的转录因子SREBP-1c显着上调(P<0.05);而脂肪酸分解的关键酶CPT-1以及上游的转录因子PPARα显着下调(P<0.05);肝脏糖异生关键酶PEPCK和G6PC显着上调(P<0.05);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6PGDH也显着上调(P<0.05)。5)复合缓冲剂组泌乳山羊肝脏中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结论:高精料日粮中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使肝脏磷酸戊糖途径、脂肪酸合成以及糖异生作用增强。肝脏内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发生了重分配变化,前体物合成增多,使肝脏中NEFA和GLU净输出量显着增加,进而为乳腺乳脂肪、乳糖的合成提供更多的前体物。INS-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是肝脏脂肪酸合成增强的主要机制。3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腺乳脂肪/乳糖及其前体物摄取利用的影响和机制探讨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腺健康及乳脂肪/乳糖前体物摄取利用的影响和机制。试验第20周取乳腺组织,进行如下试验:1)组织学观察泌乳山羊乳腺的形态变化。2)检测乳腺组织中氧化应激、凋亡蛋白等相关指标。3)检测乳腺组织中脂肪酸结合受体(GPR4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乳脂肪合成相关酶类的表达水平。4)检测乳腺组织中葡萄糖相关转运载体、乳糖合成相关酶类的表达水平及乳糖含量。结果:1)高精料组泌乳山羊乳腺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腺泡萎缩,结构模糊;而缓冲剂组泌乳山羊乳腺的腺泡充盈,结构清晰。2)与高精料组相比,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使乳腺组织中SOD、T-AOC的含量显着增加(P<0.05),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凋亡蛋白Caspase-3以及Bax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显着上调(P<0.05)。3)缓冲剂组与高精料组相比乳腺组织中GPR41显着上调(P<0.05),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酶ACC、SCD-1以及甘油三酯合成的酶DGAT1显着上调(P<0.05)。4)缓冲剂组与高精料组相比乳腺组织中GLUT1以及乳糖合成的关键酶HK显着上调(P<0.05)。结论:高精料中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增强泌乳山羊乳腺抗氧化应激能力,缓解乳腺的凋亡损伤,改善乳腺的健康状态。乳腺合成乳脂肪/乳糖的前体物消耗减少、利用增强,乳糖和乳脂肪的合成增多。本实验结果提示:添加缓冲剂乳腺健康的改善及乳腺中GPR41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缓冲剂中丁酸钠的添加有关,而这方面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4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内试验结果已经证实复合缓冲剂可以缓解高精料饲喂对乳腺所带来的损伤,且发现可能与缓冲剂中丁酸钠的添加有关。我们从体外进一步验证丁酸钠对LPS诱导的乳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揭示其分子机制。试验以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LPS制造乳腺损伤模型,同时设立丁酸钠+LPS处理组以及丁酸钠+LPS处理+PI3K抑制剂组。进行如下试验:1)建立LPS诱导MAC-T细胞损伤模型。2)检测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3)流式细胞术检测MAC-T细胞早、晚期凋亡程度。4)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5)免疫荧光法检测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LPS诱导MAC-T细胞损伤模型的条件为:1μg/mLLPS浓度,刺激时间为9h。2)丁酸钠能够显着增加MAC-T损伤细胞中SOD、GSH-Px、CAT、POD、T-AOC等抗氧化酶的活性(P<0.05或P<0.01),并且MDA和蛋白质羰基的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3)丁酸钠可以显着降低MAC-T损伤模型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与凋亡相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却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PI3K抑制剂(LY294002)又会抑制PI3K/AKT蛋白的表达,造成凋亡蛋白的显着上升(P<0.05)。以上结果提示:丁酸钠可以增强MAC-T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缓解LPS所致的乳腺细胞的损伤。综上,我们的实验认为复合缓冲剂能够减缓由高精料饲喂诱导的泌乳山羊SARA及乳品质的下降,研究结果为抑制高精料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及生产上缓冲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反刍动物颗粒饲料的制作工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刍动物颗粒饲料的制作工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组织形态、酶活性及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研究进展
        1.1.1 甜高粱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1.1.2 苜蓿营养特性及其应用
        1.1.3 混合青贮研究进展
    1.2 反刍动物消化道组织结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1.2.1 反刍动物消化道发育及其结构特性
        1.2.2 影响胃肠道组织形态发育的因素
    1.3 反刍动物消化道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1.3.1 消化液的分泌
        1.3.2 消化酶的来源及其分布
        1.3.3 影响消化酶活性的因素
    1.4 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概述
        1.4.1 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
        1.4.2 影响胃肠道微生物群落差异的因素
        1.4.3 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1.3 试验动物的屠宰
        2.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2.1.5 组织切片的制作
        2.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复胃发育的影响
        2.2.2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复胃组织形态的影响
        2.2.3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复胃发育的影响
        2.3.2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复胃组织形态的影响
        2.3.3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3.1.3 试验动物的屠宰
        3.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比例混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pH的影响
        3.2.2 不同比例混贮对卡拉库尔羊胃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2.3 不同比例混贮对卡拉库尔羊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比例混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pH的影响
        3.3.2 不同比例混贮对卡拉库尔羊胃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比例混贮对卡拉库尔羊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4.1.3 试验动物的屠宰
        4.1.4 样品采集
        4.1.5 DNA提取及PCR扩增
        4.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
        4.2.1 PCR扩增结果
        4.2.2 样本序列信息分析
        4.2.3 OTUs分析
        4.2.4 Alpha多样性分析
        4.2.5 细菌群落组成
        4.2.6 细菌群落功能预测
    4.3 讨论
        4.3.1 瘤胃和盲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4.3.2 瘤胃和盲肠微生物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结构差异
        4.3.3 瘤胃和盲肠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发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青藏高原特点
        1.1.2 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3 牦牛与黄牛
        1.1.4 牦牛高原适应性
    1.2 文献综述
        1.2.1 瘤胃微生物组成
        1.2.2 瘤胃微生物功能
        1.2.3 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因素
        1.2.4 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1.3.1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来源
        1.3.2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定植规律
        1.3.3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季节响应模式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来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2.2 主要仪器、分析软件与数据库
        2.2.3 试验动物及管理方式
        2.2.4 样品总DNA的提取
        2.2.5 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微生物Alpha多样性
        2.3.2 微生物菌群相似性
        2.3.3 犊牛瘤胃微生物来源
        2.3.4 微生物菌群组成
    2.4 讨论
        2.4.1 不同样品来源微生物组成
        2.4.2 不同样品来源微生物对犊牛瘤胃微生物组成的贡献
    2.5 小结
第三章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定植规律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3.2.2 试验动物
        3.2.3 基因组DNA的提取
        3.2.4 高通量测序
        3.2.5 测序结果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微生物多样性
        3.3.2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瘤胃微生物组成
        3.3.3 牦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3.3.4 牦牛瘤胃微生物成熟模式
        3.3.5 不同发育阶段瘤胃微生物组内和组间互作
    3.4 讨论
        3.4.1 不同发育阶段瘤胃微生物组成变化
        3.4.2 瘤胃微生物成熟过程的预测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3.4.3 瘤胃微生物不同发育阶段互作关系的动态变化
    3.5 小结
第四章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季节响应模式
    4.1 引言
    4.2 方法材料
        4.2.1 试验地点
        4.2.2 主要仪器、分析软件与数据库
        4.2.3 试验动物
        4.2.4 基因组DNA提取
        4.2.5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4.2.6 瘤胃发酵参数、酶活和天然牧草营养成分测定
    4.3 结果
        4.3.1 牧草营养成分
        4.3.2 瘤胃液发酵参数
        4.3.3 宏基因组测序信息
        4.3.4 不同季节放牧黄牛和牦牛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变化
        4.3.5 不同季节放牧牦牛和黄牛瘤胃微生物功能变化
        4.3.6 水解酶和抗药性基因瘤胃微生物来源
        4.3.7 瘤胃微生物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4.4 讨论
        4.4.1 瘤胃微生物组成
        4.4.2 瘤胃微生物功能
    4.5 小结
第五章 总体讨论与结论
    5.1 总体讨论
    5.2 结论
    5.3 创新点
    5.4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3)环丙烯类脂肪酸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和蛋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Abbreviated word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棉粕和棉油的资源与利用
        2.1 棉粕和棉油的资源现状及其营养价值
        2.2 棉粕和棉油在生产中的利用
    3 棉粕和棉油中主要抗营养因子
        3.1 棉酚
        3.2 环丙烯类脂肪酸
        3.3 其他抗营养因子
    4 禽类脂质代谢
        4.1 脂质的分类
        4.2 家禽肝脏脂质的合成与转运
        4.3 蛋黄脂质的转运和沉积
        4.4 蛋禽脂质代谢紊乱
        4.5 日粮因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5 鸡蛋的品质与构成
        5.1 鸡蛋的结构和组成
        5.2 鸡蛋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6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6.1 选题依据
        6.2 研究内容
        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日粮中棉粕和棉油对蛋鸡脂质组成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2 试验设计及日粮处理
        2.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4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的方法
        2.4.1 样品采集
        2.4.2 生产性能的测定
        2.4.3 脏器指数及肝脏组织切片制作及观察
        2.4.4 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2.4.5 组织常规养分含量的测定
        2.4.6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2.4.7 胆固醇含量的测定
        2.4.8 棉酚残留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蛋鸡生产性能
        3.2 蛋鸡脏器的指数及肝脏组织结构的观察
        3.2.1 脏器指数
        3.2.2 肝脏组织结构的观察
        3.3 蛋鸡血清抗氧化能力
        3.4 蛋鸡肌肉常规营养成分
        3.4.1 胸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3.4.2 腿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3.5 蛋鸡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及胆固醇含量
        3.5.1 胸肌脂肪酸组成
        3.5.2 腿肌脂肪酸组成
        3.5.3 肝脏脂肪酸组成
        3.5.4 腹脂脂肪酸组成
        3.5.5 胆固醇含量
        3.6 蛋鸡肌肉中棉酚残留量
    4 讨论
        4.1 棉粕和棉油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棉粕和棉油对蛋鸡脏器指数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4.3 棉粕和棉油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4 棉粕和棉油对鸡肉和肝脏中脂质成分的影响
        4.5 蛋鸡脂质代谢变化的原因分析
    5 小结
第三章 环丙烯类脂肪酸和棉酚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化学试剂
        2.2 试验设计与日粮处理
        2.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4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方法
        2.4.1 样品采集
        2.4.2 生产性能的测定
        2.4.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4.4 透射电镜观察
        2.4.5 血清和肝脏中脂质成分的测定
        2.4.6 EOFT测血细胞渗透脆性
        2.4.7 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测定
        2.4.8 血液红细胞参数测定
        2.4.9 肝脏RNA的提取和q-PCR定量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蛋鸡生产性能
        3.2 蛋鸡脏器指数
        3.3 蛋鸡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
        3.4 蛋鸡肝脏组织学观察和细胞结构
        3.5 蛋鸡肝脏和血清脂质含量
        3.6 蛋鸡肝脏脂肪酸组成
        3.7 蛋鸡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及红细胞渗透脆性
        3.8 蛋鸡血液红细胞参数
        3.9 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
        3.9.1 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
        3.9.2 肝脏脂质组装和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
        3.9.3 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
    4 讨论
        4.1 棉酚和CPFAs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肝脏健康的影响
        4.2.1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脏器指数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4.2.2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脏血清生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3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4.4 棉酚和CPFAs对蛋鸡血液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章 多组学解析环丙烯类脂肪酸致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机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试验设计
        2.3 肝脏脂质组分析
        2.4 肝脏转录组测序
    3 结果与分析
        3.1 蛋鸡肝脏脂质组分析
        3.1.1 蛋鸡肝脏脂质主成分分析结果
        3.1.2 蛋鸡肝脏脂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
        3.1.3 蛋鸡肝脏不同种类脂质成分含量的比较
        3.1.4 蛋鸡肝脏甘油酯的变化
        3.1.5 蛋鸡肝脏磷脂的变化
        3.2 蛋鸡肝脏转录组分析
        3.2.1 蛋鸡肝脏转录组差异表达的基因
        3.2.2 蛋鸡肝脏DEGs的 COGs功能分类
        3.2.3 蛋鸡肝脏DEGs的 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
        3.3 蛋鸡肝脏甘油酯和磷脂代谢通路
    4 讨论
        4.1 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物变化
        4.2 肝脏基因转录水平变化
    5 小结
第五章 鸡蛋储藏条件在橡皮蛋形成中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2 实验设计
        2.3 样品采集及指标的测定方法
        2.3.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2 蛋品质的测定
        2.3.3 蛋黄物理性状的测定
        2.3.4 蛋黄微观结构观察
        2.3.5 水分分析和pH的测定
        2.3.6 蛋黄重量和蛋黄指数
        2.3.7 蛋黄脂肪酸组成、胆固醇含量和棉酚残留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鸡蛋常规品质
        3.2 鸡蛋蛋黄脂肪酸组成
        3.3 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
        3.4 鸡蛋蛋黄棉酚残留
        3.5 熟蛋黄质构特性
        3.6 熟蛋黄切面和微观结构
        3.7 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后蛋黄质构特性的变化
        3.8 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后蛋黄黏性的变化
        3.9 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后蛋黄常规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
        3.10 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后蛋黄和蛋清外观的变化
    4 讨论
        4.1 棉酚和CPFAs对鸡蛋常规品质的影响
        4.2 棉酚和CPFAs对蛋黄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4.3 棉酚和CPFAs对蛋黄棉酚残留的影响
        4.4 棉酚和CPFAs对熟蛋黄物理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4.5 橡皮蛋物理化学特性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
    5 小结
第六章 L-半胱氨酸和大豆磷脂缓解橡皮蛋的形成及CPFAs肝脏脂质毒性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2 动物试验
        2.3 样品采集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鸡蛋常规品质
        3.2 鸡蛋蛋黄脂肪酸组成和胆固醇含量
        3.3 鸡蛋蛋黄物理特性
        3.4 蛋鸡肝脏和血清脂质含量
        3.5 蛋鸡肝脏组织学观察
        3.6 蛋鸡血清生化指标
    4 讨论
    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4)日粮中性洗涤纤维来源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日粮纤维水平和来源对犊牛生长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研究
        1 犊牛对纤维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
        2 纤维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3 纤维对犊牛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4 纤维对犊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 纤维对犊牛胃肠道发酵参数、VFA吸收和转运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作物副产物资源在反刍动物中的利用
        1 大豆皮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2 经济作物副产物资源及饲料化利用
        3 竹叶和茶叶渣的利用前景
    第三节 组学技术在犊牛营养研究中的运用
        1 基于16S RDNA技术在瘤胃微生物中的运用
        1.1 瘤胃食糜微生物区系
        1.2 瘤胃微生物功能
        1.3 瘤胃壁黏附细菌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2 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运用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犊牛生长和瘤胃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犊牛生长、消化代谢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设计与材料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收集与试验数据的测定
        1.4.1 饲料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1.4.2 生长性能的测定
        1.4.3 粪、尿样的收集与分析
        1.4.4 血液的采集与测定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
        2.2 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2.3 能量利用
        2.4 氮代谢
        2.5 血清生化指标
        3 讨论
        3.1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日粮对断奶犊牛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断奶犊牛能量利用的影响
        3.4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断奶犊牛氮代谢的影响
        3.5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断奶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节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犊牛屠宰性能、瘤胃发育和瘤胃酶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设计与材料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屠宰性能的测定
        1.4.2 复胃发育
        1.4.3 瘤胃液发酵参数的测定
        1.4.4 瘤胃食糜酶活的测定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屠宰性能
        2.2 瘤胃内环境和发酵参数
        2.3 瘤胃发育
        2.4 瘤胃和皱胃食糜酶活性
        3 讨论
        3.1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犊牛屠宰性能的影响
        3.2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3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
        3.4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犊牛瘤胃酶活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节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犊牛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和材料方法
        1.2 样品采集
        1.3 瘤胃微生物(16S rDNA)测定与分析
        1.3.1 瘤胃微生物(16S rDNA)测定与分析
        1.3.2 基于16S rDNA瘤胃微生物的生物信息分析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瘤胃微生物测序基础数据处理结果
        2.2 多样性指数分析
        2.3 瘤胃微生物的差异菌属
        2.4 基于差异优势菌群与瘤胃发酵和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差异菌群
        4 小结
    第四节 以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犊牛瘤胃液代谢组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动物饲养和管理
        1.2 瘤胃代谢组的测定和分析
        1.2.1 测定流程、代谢物提取和上机检测
        1.2.2 数据处理
        1.2.3 代谢组学数据预处理和多元统计分析
        1.2.4 代谢途径的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瘤胃液代谢组数据预处理基本概况
        2.2 代谢物鉴定
        2.3 通路鉴定
        2.4 关键差异代谢产物以及代谢通路网络关系
        3 讨论
        3.1 苜蓿或大豆皮为主要NDF来源的日粮对代谢组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竹叶和茶叶渣在断奶犊牛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竹叶和茶叶渣日粮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设计与材料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收集与试验数据的测定
        1.4.1 饲料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1.4.2 生长性能的测定
        1.4.3 腹泻与粪便评分
        1.4.4 粪、尿样的收集与分析
        1.4.5 血液的采集与测定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
        2.2 体尺增长率
        2.3 粪便指数和腹泻率
        2.4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2.5 能量利用
        2.6 氮代谢
        2.7 血清生化和抗氧化免疫指标
        3 讨论
        3.1 竹叶和茶叶渣日粮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竹叶和茶叶渣日粮对断奶犊牛粪便指数和腹泻率的影响
        3.3 竹叶和茶叶渣日粮对断奶犊牛消化代谢的影响
        3.4 竹叶和茶叶渣日粮对断奶犊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节 竹叶和茶叶渣日粮对断奶犊牛瘤胃内环境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饲养管理
        1.4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1.4.1 瘤胃液的采集与发酵参数的测定
        1.4.2 瘤胃微生物(16S rDNA)测定与分析
        1.4.3 基于16S rDNA瘤胃微生物的生物信息分析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瘤胃发酵参数
        2.2 测序基础数据处理结果
        2.3 多样性指数
        2.4 差异菌群
        3 讨论
        3.1 竹叶和茶叶渣日粮对断奶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2 竹叶和茶叶渣日粮对断奶犊牛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本文总体结论
    4.2 创新点
    4.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简介

(5)添加剂处理对花生秧青贮及其饲喂育肥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国外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肉羊产业的发展
        1.3 粗饲料对肉羊产业的发展
    2 花生秧的研究现状
        2.1 花生秧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2.2 花生秧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2.2.1 花生秧在羊生产上的应用
        2.2.2 花生秧在牛生产上的应用
        2.3 花生秧的利用方式
        2.3.1 花生秧干草
        2.3.2 青贮花生秧
        2.3.3 微贮花生秧
    3 青贮饲料的研究进展
        3.1 青贮发酵过程
        3.2 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因素
        3.3 青贮品质评定
    4 青贮添加剂
        4.1 青贮添加剂分类
        4.2 乳酸菌制剂
        4.3 酶制剂
        4.4 糖类添加剂
    5 引言
        5.1 研究背景
        5.2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青贮原料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制备
        1.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花生秧青贮感官评定
        2.2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青贮原料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制备
        1.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花生秧青贮感官评定
        2.2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3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营养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青贮原料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制备
        1.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花生秧青贮感官评定
        2.2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3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青贮原料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制备
        1.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2 添加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 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ABSTRACT

(6)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肉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Abbreviations)
第1章 绪论
    1.1 甜高粱的概述
        1.1.1 甜高粱的简介
        1.1.2 甜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1.2 甜高粱的饲用价值
        1.2.1 饲料价值
        1.2.2 能源作物价值
        1.2.3 甜高粱的开发利用
    1.3 苜蓿及其营养价值
        1.3.1 苜蓿的简介
        1.3.2 苜蓿的营养价值
    1.4 青贮饲料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1 青贮及青贮发酵原理
        1.4.2 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1.4.3 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的应用
    1.5 混合青贮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消化率和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青贮饲料制作
        2.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1.3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2.1.4 试验期与饲养管理
        2.1.5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方法
        2.1.6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2.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2.2.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的影响
        2.2.4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瘤胃液发酵指标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方法
        3.2.1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3.2.2 血常规指标的测定
        3.2.3 血液生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3.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4.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肾脏功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3.4.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液中酶活性的影响
        3.4.4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血液总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4.1.3 试验日粮
        4.1.4 试验期与饲养管理
    4.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1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4.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4.3.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
        4.3.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肉品质的影响
        4.3.4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眼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
        4.4.2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肉品质的影响
        4.4.3 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本试验总结论
    5.2 本试验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农业碳平衡
        1.1.2 农业环境问题治理进入新时期
        1.1.3 特殊的农牧交错带,需要探寻相匹配的发展模式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碳中和相关研究
        1.2.2 农业与“碳”相关研究
        1.2.3 碳中和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1.2.4 农牧交错带相关研究
        1.2.5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文章可能的创新
        1.6.2 文章研究的不足
    1.7 本章小结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碳中和
        2.1.2 农户
        2.1.3 农户生产行为
        2.1.4 农户生产意愿
        2.1.5 农牧交错带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相关理论
        2.2.2 行为人理论
        2.2.3 行为经济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2.2.5 激励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农户生产行为模型构建与调查设计
    3.1 农业碳中和体系构建与驱动机制分析
        3.1.1 农牧交错带的碳中和体系构建
        3.1.2 碳中和农业实现的驱动因素分析
    3.2 农户生产行为理论模型构建
    3.3 碳中和农业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理论模型变量说明
    3.4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3.4.1 问卷设计流程
        3.4.2 研究区域选取与概况
        3.4.3 数据获取与样本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行为认知水平与行为主观评价研究
    4.1 农户行为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1.1 认知分类与考察
        4.1.2 农户行为认知现状分析
        4.1.3 农户行为认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2 农户行为主观评价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2.1 行为主观评价分类与问题设置
        4.2.2 行为主观评价现状分析
        4.2.3 行为主观评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农业碳中和相关生产意愿形成机理分析
    5.1 农户生产意愿现状分析
        5.1.1 农户生产意愿的测度方式
        5.1.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5.1.3 农户生产意愿现状描述与分析
    5.2 影响农户生产意愿变量的选取与假说的提出
    5.3 影响农户生产意愿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5.3.2 计量结果分析
        5.3.3 农户生产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识别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农业碳中和相关生产行为决策机制分析
    6.1 农户碳中和相关生产行为现状分析
        6.1.1 碳中和生产行为测度方式
        6.1.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测
        6.1.3 农户生产行为现状描述与分析
    6.2 碳中和生产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
        6.2.1 变量选取与假说提出
        6.2.2 实证检验与结果
    6.3 碳中和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
        6.3.1 悖离因素的变量选取与说明
        6.3.2 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4 农户风险偏好对生产行为决策影响研究
        6.4.1 农户风险偏好对生产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6.4.2 农户风险偏好测度
        6.4.3 实证检验与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农户生产行为优化机制与体系的构建
    7.1 构建农户碳中和生产优化机制的必要性
        7.1.1 宣传不到位,农户的认知水平低
        7.1.2 激励机制缺乏,农户碳中和生产意愿一般
        7.1.3 约束机制缺乏,农户逆向选择行为普遍
    7.2 优化机制建立原则
        7.2.1 激励与约束机制并重原则
        7.2.2 成本与收益均衡原则
        7.2.3 因地制宜原则
    7.3 生产行为优化机制构建
    7.4 生产行为优化体系构建
        7.4.1 技术支撑体系
        7.4.2 农户成长体系
        7.4.3 法律保障体系
    7.5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农户生产行为是影响农业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因素
        8.1.2 农户行为认知与感知水平较低
        8.1.3 农户碳中和生产行为评价水平一般
        8.1.4 农户碳中和生产意愿普遍较高
        8.1.5 行为决策受到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
        8.1.6 碳中和生产行为亟需配套的扶持政策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碳中和生产行为农户调研问卷
作者简介

(8)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水溶性组分生物炼制应用与纳米纤维素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
    1.2 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糖平台的技术路线
        1.2.1 预处理
        1.2.2 脱毒
        1.2.3 糖化与发酵
    1.3 干法生物炼制技术的特点、技术问题及优势拓展
        1.3.1 干法生物炼制技术的建立及优势
        1.3.2 干法生物炼制技术的技术问题及优势拓展
    1.4 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生产纳米纤维素
        1.4.1 制浆工艺
        1.4.2 纳米纤维素的常见制备方法
    1.5 本论文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干酸预处理效率稳定性的提升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不同灰分含量的木质纤维素原料与酶制剂
        2.2.2 菌种与培养基
        2.2.3 干酸预处理与生物脱毒
        2.2.4 发酵种子液的培养
        2.2.5 同步糖化发酵(SSF)
        2.2.6 基准pH调节法
        2.2.7 组分测定及酶水解评价
        2.2.8 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玉米秸秆中灰分含量变化引起的预处理效率不稳定
        2.3.2 通过酸用量的快速调整实现稳定的预处理效率
        2.3.3 基准pH调节法在不同原料及发酵过程的应用拓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乳酸转化及其对生物炼制效率的促进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木质纤维素原料与酶制剂
        3.2.2 菌种与培养基
        3.2.3 乳酸固态发酵
        3.2.4 干酸预处理与生物脱毒
        3.2.5 L-乳酸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
        3.2.6 组分测定及酶水解评价
        3.2.7 检测方法
        3.2.8 过程模型建立及技术经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在干酸预处理过程的保留情况
        3.3.2 乳酸固态发酵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可行性
        3.3.3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利用对纤维素L-乳酸生产的促进
        3.3.4 两种L-乳酸生产场景的技术经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源乳酸催化的蒸汽处理对玉米秸秆水解转化率的强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木质纤维素原料与酶制剂
        4.2.2 菌种与培养
        4.2.3 乳酸固态发酵
        4.2.4 蒸汽处理
        4.2.5 组分测定及酶水解评价
        4.2.6 检测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玉米秸秆中水溶性糖在蒸汽处理过程的转化利用
        4.3.2 蒸汽处理玉米秸秆水解转化率的提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B族维生素组分对L-乳酸发酵的促进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木质纤维素原料与酶制剂
        5.2.2 菌种与培养
        5.2.3 干法生物炼制技术制备玉米秸秆水解液
        5.2.4 L-乳酸发酵
        5.2.5 组分测定及检测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影响乳酸片球菌L-乳酸生产的关键B族维生素组分
        5.3.2 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B族维生素组分对L-乳酸生产的促进
        5.3.3 通过补加特定种类的B族维生素组分促进L-乳酸发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生物素的微生物提取及其发酵应用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木质纤维素原料与酶制剂
        6.2.2 菌种、培养基与种子液制备
        6.2.3 基因工程操作
        6.2.4 干法生物炼制技术制备玉米叶水解液
        6.2.5 生物素的微生物提取
        6.2.6 谷氨酸发酵
        6.2.7 组分测定及检测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原料选择及不同菌株的生物素摄取能力测试
        6.3.2 在谷氨酸棒杆菌中过表达生物素转运基因提高生物素摄取能力
        6.3.3 玉米叶中获得的生物素在实际发酵过程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软木机械浆酶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并联产可发酵糖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纸浆和化学品
        7.2.2 中性磺化处理
        7.2.3 酶处理及纸浆纳米纤维化
        7.2.4 分析及表征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中性磺化处理提高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可接近性
        7.3.2 酶处理促进纤维素纳米纤丝制备并联产可发酵糖
        7.3.3 酶法协助制备的含木质素纤维素纳米纤丝(LCNF)的性质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内切葡聚糖酶及辅助酶对软木机械浆纳米纤维化的促进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原料及中性磺化
        8.2.2 酶处理及机械处理
        8.2.3 纤维的表征方法
        8.2.4 纤维素纳米纤丝的表征方法
    8.3 结果与讨论
        8.3.1 不同酶处理在宏观尺度对于纤维的影响
        8.3.2 不同酶处理在微观尺度对于纤维素纳米纤丝的影响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HPLC谱图
学术成果
致谢

(9)饲喂构树青贮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粗饲料的研究进展
        1.1.1 粗饲料的构成及营养特点
        1.1.2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和特性
        1.1.3 粗饲料对反刍家畜的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1.4 全混日粮粗精比对奶牛的影响
    1.2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1.2.1 蛋白质含量较高
        1.2.2 粗纤维含量较高
        1.2.3 均衡的氨基酸组成
        1.2.4 富有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
        1.2.5 富含促生长因子
        1.2.6 苜蓿饲养奶牛的应用
    1.3 构树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1.3.1 构树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征
        1.3.2 构树叶和枝条的营养和化学成分
        1.3.3 构树果实的营养和化学成分
        1.3.4 构树根的营养和化学成分
        1.3.5 构树乳汁的营养和化学成分
        1.3.6 构树青贮的饲喂应用
引言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构树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饲养管理
        2.1.4 样品采集
        2.1.5 指标检测及方法
        2.1.6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构树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和乳品质的影响
        2.2.2 构树青贮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2.3 构树青贮对奶牛经济效益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构树青贮对奶牛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2 构树青贮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3 构树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3.4 构树青贮对乳品质的影响
        2.4 小结
    试验二构树青贮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器材
        3.1.2 样品采集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构树青贮对瘤胃液发酵参数的影响
        3.3.2 构树青贮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
        3.3.3 构树青贮对细菌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3.4 讨论
        3.4.1 构树青贮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4.2 三种构树青贮对瘤胃微生物丰富度及组成的影响
        3.4.3 构树青贮对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
        3.5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10)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合成和其前体物代谢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写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乳脂肪/乳糖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1 乳脂肪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1.1 乳脂肪
        1.2 乳脂肪的合成
        1.3 乳脂肪合成的关键酶
        1.4 乳脂肪合成的影响因素
        2 乳糖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2.1 乳糖
        2.2 乳糖的合成
        2.3 乳糖合成的关键酶
        2.4 乳糖合成的影响因素
        2.5 葡萄糖转运载体
    第二章 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在肝脏内的代谢转变及其调控
        1 乳成分前体物
        2 乳脂前体物的生成及利用
        2.1 乳脂前体物的生成
        2.2 乳脂前体物在肝脏中的转化及利用
        2.3 肝脏内游离脂肪酸的代谢及其调控
        3 乳糖前体物的生成及利用
        3.1 肝脏内葡萄糖的代谢及其调控
    第三章 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反刍动物的综合影响与调控
        1 高精料饲喂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1.1 高精料饲喂对反刍动物采食性能的影响
        1.2 高精料饲喂对瘤胃上皮的影响
        1.3 高精料饲喂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1.4 高精料饲喂对瘤胃pH的影响
        1.5 高精料饲喂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1.6 高精料饲喂对肝脏代谢的影响
        1.7 高精料饲喂对乳成分合成的影响
        2 缓冲剂的概念
        2.1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的酸碱平衡调控的机理
        2.2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2.3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瘤胃pH的影响
        2.4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2.5 缓冲剂丁酸钠对反刍动物机体健康的影响
        2.6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产奶量的影响
        2.7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乳成分合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四章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及其前体物代谢流向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试验动物
        1.3 样品采集和处理
        1.4 指标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产量的影响
        2.2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的影响
        2.3 泌乳山羊瘤胃液pH测定结果
        2.4 泌乳山羊瘤胃内容物及血液中LPS含量测定结果
        2.5 泌乳山羊瘤胃及血液中VFA测定结果
        2.6 泌乳山羊血液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2.7 泌乳山羊血液激素含量测定结果
        2.8 泌乳山羊血液代谢异常产物及炎症因子测定结果
        2.9 泌乳山羊血液乳脂肪/乳糖前体物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乳产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3.2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瘤胃及机体健康的影响
        3.3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瘤胃及血液VFA含量的影响
        3.4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血液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肝脏中糖脂前体物分配与重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试验动物
        1.3 样品采集和处理
        1.4 肝脏组织形态学观察
        1.5 进出肝血液相关指标测定
        1.6 肝脏组织代谢组学分析
        1.7 肝脏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受体相关基因mRNA转录水平检测
        1.8 肝脏糖脂代谢及PI3K/AKT相关蛋白Western Blot检测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泌乳山羊肝脏组织学观察
        2.2 泌乳山羊进出肝血液糖脂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2.3 肝脏代谢组学结果分析
        2.4 泌乳山羊肝脏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2.5 泌乳山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肝脏健康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3.2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肝脏代谢物变化的影响
        3.3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肝脏糖脂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3.4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肝脏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腺乳脂肪/乳糖及其前体物利用的影响和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试验动物
        1.3 样品采集和处理
        1.4 乳腺组织学切片制作及观察
        1.5 乳腺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1.6 乳腺乳脂肪、葡萄糖转运及乳糖合成关键基因mRNA转录水平检测
        1.7 乳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1.8 乳脂肪及乳糖相关蛋白Western Blot检测
        1.9 乳腺乳糖含量测定
        1.10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泌乳山羊乳腺病理组织学观察
        2.2 泌乳山羊乳腺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结果
        2.3 泌乳山羊乳腺凋亡蛋白测定结果
        2.4 泌乳山羊乳腺乳脂肪合成相关酶或蛋白mRNA表达测定结果
        2.5 泌乳山羊乳腺GPR41和ACC蛋白表达测定结果
        2.6 泌乳山羊乳腺葡萄糖转运载体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2.7 泌乳山羊乳腺乳糖含量及乳糖合成相关酶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乳腺健康的影响
        3.2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乳腺GPR41及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影响
        3.3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乳腺GLUT及乳糖合成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来源
        1.2 试剂和仪器
        1.3 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的培养和传代
        1.4 LPS诱导MAC-T损伤模型的建立
        1.5 细胞凋亡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
        1.6 细胞凋亡及信号通路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1.7 细胞免疫荧光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LPS对MAC-T细胞相对活力的影响
        2.2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应激指标的影响
        2.3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2.4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总凋亡率的变化
        2.5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凋亡蛋白mRNA表达水平影响
        2.6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PI3K/AKT蛋白水平的影响
        2.7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PI3K免疫荧光结果
        2.8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凋亡蛋白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3.1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3.2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总体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和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四、反刍动物颗粒饲料的制作工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对卡拉库尔羊消化道组织形态、酶活性及菌群的影响[D]. 王娇.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发育模式研究[D]. 郭伟. 兰州大学, 2021(09)
  • [3]环丙烯类脂肪酸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和蛋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杨傲.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4]日粮中性洗涤纤维来源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D]. 马满鹏.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5]添加剂处理对花生秧青贮及其饲喂育肥羊效果研究[D]. 唐梦琪.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6]甜高粱与苜蓿混贮对卡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肉质的影响[D]. 阿依古丽·艾买尔.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7]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D]. 李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8]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水溶性组分生物炼制应用与纳米纤维素制备[D]. 韩昫身.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9]饲喂构树青贮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林锦翔.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6)
  • [10]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合成和其前体物代谢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D]. 李林.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反刍动物颗粒饲料生产工艺及影响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