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纤维的防缩处理方法

羊毛纤维的防缩处理方法

一、羊毛纤维的防缩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余雪满,钟少锋,楼永平[1](2021)在《蛋白酶/活化剂一浴法用于羊毛防缩整理的可行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改善蛋白酶作用于羊毛防缩的局限性,提高羊毛防缩效果,减少整理时间,采用蛋白酶/活化剂共同整理,在蛋白酶/活化剂共浴条件下,研究蛋白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对羊毛防缩的有效性,验证了蛋白酶/活化剂一浴法用于羊毛防缩整理的可行性。通过减量率测试比较不同工艺处理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的变化,表明整理浴中蛋白酶和活化剂可以相互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羊毛的防缩效果。

陈健禹,袁璐含,陈健强,乔辉,魏取福[2](2021)在《二氯异氰尿酸钠前处理对羊毛纤维芳香抗菌耐水洗性能整理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羊毛纤维的芳香抗菌耐水洗性能,首先采用二氯异氰尿酸钠(DCCA)对羊毛纤维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喷淋法对纤维进行芳香抗菌复合整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拉伸断裂测试等方法对DCCA预处理前后纤维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等变化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DCCA用量为2.0%(owf)、整理时间为10 min时,羊毛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为99.99%,香精含量为40.95 mg/g;水洗30次后,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9.48%和88.45%,经自然放置30天后和水洗15次后的纤维香精含量分别为11.92和10.2 mg/g。试验结果表明,经DCCA预处理后,羊毛纤维的芳香抗菌耐水洗性能得到了显着提升。

范小怡[3](2021)在《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评价与产品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羊毛产品逐渐向轻薄化四季皆宜的方向发展,轻薄型针织类毛织物在贴身服用面料的应用逐渐增多。毛纺企业通常会采用羊毛与不同纤维原料混纺的方法,实现各纤维原料的性能互补,改善羊毛针织服装的贴身穿着舒适性。但目前企业多凭经验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存在产品开发随意性较大,理论依据不足,产品性能不明确等问题。为此,本课题将对具有不同羊毛混纺纱线的轻薄型针织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轻薄型毛衫成品的实际应用效果评估,为毛纺织企业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首先,本课题通过选取轻薄贴身穿针织服装常用的4种羊毛混纺纱线,及3种集圈比例不同的单面针织结构,制备出12种织物样品,并制备同规格的3种纯羊毛织物样品作为对照组,保证纱线线密度、纱线原料混纺比例以及织物上机密度等规格参数均相同。本实验通过测试纱线的毛羽及捻度两项结构参数和织物的线圈密度、面密度、厚度等基本参数,对比分析了各试样的基本性能,用于后续的热湿舒适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羊毛混纺纱线的有害毛羽值高于纯羊毛纱线,其中羊毛/莱赛尔混纺纱的有害毛羽值和捻度最大,其针织物可能会对人体皮肤产生较明显的刺痒感;羊毛/coolmax涤纶混纺纱和羊毛/尼龙混纺纱的有害毛羽值和捻度较小,二者针织物对人体皮肤的刺激较为柔和;所有织物样品均为轻薄型针织面料,其中羊毛/莱赛尔针织物的厚度最大,羊毛/coolmax涤纶针织物的厚度最薄。其次,本课题测试了织物的散热性、透气性、吸湿性、散湿性、导湿性等热湿舒适性能,并探究了轻薄型羊毛混纺针织面料的纱线原料及针织结构两个因素对其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此外,在不同穿着场景下,人体对贴身穿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合理优选出适用于贴身穿着的轻薄型羊毛混纺针织面料,本课题根据轻度和中度两种强度的运动特点对实验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客观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纱线原料对织物的散热性、透气性、吸湿性、导湿性及散湿性具有显着影响,其中原料为羊毛/莱赛尔、羊毛/coolmax涤纶、羊毛/丙纶、羊毛/锦纶的轻薄针织物均适用于在轻度运动场景下贴身穿着,原料为羊毛/莱赛尔、羊毛/coolmax涤纶、羊毛/丙纶的轻薄型针织面料均适合用于在中度运动场景下贴身穿着;针织结构对织物的散热性、导湿性及散湿性具有显着影响,其中集圈比例越高,轻薄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的客观综合评价结果越好。最后,本课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开发了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衫,并通过分析人体穿着实验结果,优选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最适用于贴身穿着的羊毛混纺纱线类型。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探究了在轻、中两种运动强度的贴身穿着场景下人体的生理热湿参数以及主观感受评价的变化差异,并进行了织物样品热湿舒适性能的主、客观综合评价的匹配度检验,从而得到了羊毛混纺纱线用于贴身针织服装的总体舒适性结果。结果显示:羊毛/锦纶混纺纱制成的针织衫最适合在进行轻度运动时贴身穿着时,其总体舒适性最佳,且闷感、热感及刺痒感最不明显;羊毛/coolmax涤纶混纺纱与羊毛/丙纶混纺纱制成的针织衫最适合在进行中度运动时贴身穿着,二者的总体舒适性最佳,在运动结束后平均皮表温度及衣内湿度最快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且闷感、热感及湿感最不明显,刺痒感适中;羊毛/莱赛尔混纺纱制成的针织衫最不适合贴身穿着,其刺痒感最为明显,接触舒适性最差。

谭郭婷[4](2021)在《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工艺研究及运动面料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人们对运动面料的要求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轻薄透气、柔软舒适、风格多样、环保健康型运动面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羊毛纤维作为具有优异的弹性、透气、吸湿、防污防臭等性能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同时随着高支毛纱与轻薄型羊毛面料的发展,羊毛运动面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但目前高支羊毛纱强力较低、轻薄型羊毛面料强力不达标等问题依然存在,而高强锦纶6短纤维强度高、耐磨性好,并且质轻柔软、回弹性好,将高强锦纶6与羊毛纤维混纺,可有效改善混纺纱线与织物的强力与耐磨性能,并保持羊毛的手感,但目前市场上对于高强锦纶6短纤维与羊毛混纺产品的开发较少,本文通过对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及织物的全流程开发与性能研究,为高强锦纶6短纤维在毛纺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对于拓宽高强锦纶6纤维的下游市场,改善羊毛运动面料的性能及丰富运动面料种类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首先采用精纺工艺将高强锦纶6纤维与羊毛进行混纺,合理设计纺纱工艺并解决纺纱过程中的生产难题,成功纺制出一批不同混纺比例的高强锦纶6/羊毛环锭纺纱线,并将其编织成纬平针织物,对混纺纱线与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混纺比对混纺纱线及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中当高强锦纶6纤维含量为20%时,高强锦纶6纤维向内转移,主要分布于纱线内层,当含量为30%时,高强锦纶6纤维向内转移趋势减少,高强锦纶6纤维与羊毛在纱截面中的分布趋于均匀,而当含量为40%时,高强锦纶6纤维开始向纱外层转移,羊毛向纱线内层转移。同时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中随着高强锦纶6纤维含量的增加,强度与伸长率均增大,并且纱线条干均匀度有所提高,但有害毛羽指数整体呈增大趋势。混纺织物中由于高强锦纶6纤维的加入,织物的顶破强力、耐磨性能及透湿性能均有提高,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及透气性能略有下降。然后基于高强锦纶6/羊毛30/70比例的环锭纺纱线开发出运动面料,同时制备出阳离子改性涤纶/羊毛、常规锦纶6/羊毛环锭纺纱线与高强锦纶6/羊毛紧密纺纱线并进行纱线的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发现在环锭纺纱线中,高强锦纶6/羊毛纱线较阳离子改性涤纶/羊毛、常规锦纶6/羊毛纱线的强度、条干均匀度及毛羽性能均有改善,纱线可编织性有所提高。高强锦纶6/羊毛紧密纺纱线较环锭纺纱线强度提高,条干不匀率及有害毛羽指数下降,纱线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后将纺制的纱线分别编织成纬平针与单面珠地网眼组织并进行染整处理。对面料的基本服用性能、运动舒适性能、热湿舒适性能以及液态水管理能力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面料综合服用性能进行评判,结果显示高强锦纶6/羊毛紧密纺纬平针面料的评判值最高,为0.5908,综合服用性能最优,最适宜用作运动面料。

裴佳慧,占镠祥,陈霞,李毓陵,王妮[5](2021)在《负压微波处理钛酸钡负载羊毛纤维》文中研究指明为实现微波对羊毛鳞片尖端的精准作用,根据微波辐射的选择性加热规律,选择介电损耗因数远高于羊毛纤维的纳米钛酸钡颗粒,利用超声波震荡将其负载在羊毛鳞片尖端翘角内,以吸收大部分微波辐射能。结果表明:40 kHz超声波在40℃预处理40 min时对羊毛纤维的损伤最小,由于超声波震荡作用,羊毛纤维表面缝隙内负载纳米钛酸钡颗粒,再经微波处理后的羊毛纤维鳞片尖端钝化,定向静摩擦效应降低了38.8%,定向动摩擦效应降低了61.8%,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与未处理羊毛基本相同,有效降低了微波对羊毛纤维力学性能的负面影响。此外,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显示,40 kHz超声波在40℃清洗40 min,可将纳米钛酸钡颗粒完全清除,不影响纤维后续加工和应用。

包伟[6](2021)在《滚筒干衣机中热湿机械作用下羊毛针织物毡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羊毛织物发生尺寸收缩变化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三种:松弛收缩、由含水率变化引起的收缩和毡缩。其中,由含水率变化引起的收缩是可恢复的,而“毡缩”引起的尺寸变化是不可恢复的,其发生机制与羊毛纤维鳞片的定向摩擦效应有关。羊毛织物在干衣机滚筒烘干过程中容易发生毡缩,这是人们使用干衣机护理羊毛产品的一大痛点。然而,在干衣机热、湿、机械作用下的羊毛织物毡缩规律、原因以及机理问题鲜有研究。本文基于课题组搭建的参数可调控的织物烘干动态测控平台,探究了干衣机中织物温度、含水率以及机械作用对羊毛织物尺寸收缩(尤其是毡缩)的影响规律以及原因,深入分析并完善了羊毛织物在干衣机环境条件下的毡缩机理。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探究了滚筒烘干过程中织物密度与防缩整理方式对羊毛针织物尺寸收缩变化的影响。采用改变不同烘干周期烘干时间的方法,研究不同密度以及不同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在滚筒烘干不同阶段的尺寸收缩变化规律;采用多次累积烘干的方法,探究不同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尺寸收缩的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干衣机中未经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纵横向尺寸收缩均随纵横向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基本呈线性趋势。这是因为在干衣机相同热、湿和机械作用条件下织物越松散,纤维越容易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促进毡缩。未经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在烘干前期尺寸收缩持续增大,在烘干后期含水率较低时尺寸收缩较小;而经过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在烘干过程中的尺寸收缩主要发生在织物含水率低于30%时,随着进一步干燥,尺寸收缩进一步增大。多次累积烘干实验中,未经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每次烘干均会发生尺寸收缩,呈现毡化现象;而经过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随着烘干次数的增加尺寸收缩率无显着增大,甚至有所降低,这是因为经过防缩整理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结构被破坏,其尺寸收缩并非由毡化引起,而是主要与滚筒烘干过程中织物含水率变化有关。研究结论为差异化设计未经防缩整理和经过防缩整理羊毛织物的烘干方法提供了依据。(2)探究了织物含水率和温度对羊毛针织物尺寸收缩的影响及原因。改变织物初始含水率和干衣机加热丝功率,探究干衣机中织物含水率和温度对羊毛针织物尺寸收缩的影响;测试了干、湿羊毛纤维的定向摩擦效应,并分析了水分影响羊毛纤维性能进而影响毡缩的机理。结果表明,在20℃温度条件下,当织物初始含水率小于15%时,未经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的毡缩随含水率的提高而快速增大;当织物含水率大于15%,随着织物含水率的提高,毡缩无显着增加。羊毛湿纤维的定向摩擦效应低于干纤维定向摩擦效应。分析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织物含水率的增加,羊毛纤维容易发生玻璃化转变,纤维刚度、初始模量降低,加速了织物毡缩。温度升高时,羊毛纤维吸附较少的水即发生玻璃化转变,因而温度和含水率共同影响羊毛织物的毡缩。(3)探究了滚筒干衣机中机械作用方式和强度对羊毛针织物毡缩的影响及原因。变化滚筒转速使得羊毛织物在干衣机中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式,采用织物运动追踪系统记录示踪织物几何中心点位置分布,测量脱线布的脱线率表征不同转速下总的机械作用强度,进而分析机械作用方式和强度对羊毛织物毡缩的影响和原因。结果表明,在干衣机滚筒转动过程中,机械作用强度越大,羊毛织物的毡缩越大。依据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并结合织物运动轨迹,当织物做抛落运动时,织物受到的撞击力随滚筒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织物运动轨迹面积大小,判断织物间摩擦作用强度随滚筒转速的增大而减小。织物间的摩擦作用比织物与筒壁之间的撞击作用对羊毛织物毡缩的影响(贡献)显着。毡缩主要发生在机械作用力施加的方向,而垂直于织物面的机械作用对羊毛织物毡缩的贡献很小。(4)基于温度、含水率以及机械作用方式和强度对羊毛针织物尺寸收缩影响的研究结果,兼顾烘干速率、单位能耗除湿量、烘干均匀度以及织物外观平整度等性能指标,从织物运动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不可机洗羊毛产品(以未经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为代表)和机可洗羊毛产品(以氯化-赫克塞特整理羊毛针织物为代表)的烘干方案,即在烘干过程中,对于不可机洗羊毛产品,要求避免与接触物之间发生表面切向的机械作用;对于机可洗羊毛产品,优选抛落高度较大且偶尔伴有翻滚的运动方式。上述烘干方案与现有羊毛织物“平铺烘干”或“贴壁烘干”的方法相比,能耗可大大降低。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四点:(1)揭示出滚筒烘干过程中未经防缩整理和经过防缩整理羊毛表面结构的差异造成不同的尺寸收缩变化和机理。即,未经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发生的尺寸收缩主要由毡化引起;而经过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的尺寸收缩主要由含水率降低引起。(2)揭示了滚筒烘干过程中未经防缩整理羊毛针织物含水对其毡缩的影响机理。即,吸附水影响羊毛纤维弯曲性能、弹性等机械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含水较多的羊毛纤维,其刚度、初始模量较低,在机械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缠结及拉紧,从而加剧羊毛织物毡缩。(3)基于干衣机平台中示踪织物运动过程的位置分布以及脱线布的脱线率,研究发现滚筒转动过程中机械作用方式和强度均对羊毛织物毡缩程度有显着影响。相同机械强度下,滚筒转动过程中织物间摩擦作用比织物与筒壁间的撞击作用对羊毛织物毡缩的影响(贡献)显着。羊毛织物的毡缩主要发生在机械作用力施加的方向。(4)提出了不可机洗羊毛织物和机可洗羊毛织物的烘干新方案。即,在烘干过程中,对于不可机洗羊毛织物,重点要避免毡缩,要求避免与接触物之间发生表面切向的机械作用;对于机可洗羊毛织物,重点要提高烘干效果和降低能耗,优选抛落高度较大且偶尔伴有翻滚的运动方式。上述烘干方案与现有羊毛织物“平铺烘干”或“贴壁烘干”的方法相比,能耗可大大降低。从理论意义来讲,探究滚筒干衣机中热、湿、机械作用对羊毛针织物收缩的影响规律及其原因,有利于丰富和深化羊毛织物毡缩机理。从实际意义来讲,优化设计的羊毛织物滚筒干衣机程序不仅达到了降低未经防缩整理羊毛织物毡缩的目的,而且总体烘干能耗大大降低。

王秀丽,韩勇,王娟,隋玉波,王雪,金晓,战善良[7](2021)在《羊毛西装成衣染色复古水洗工艺与产品开发》文中认为为解决羊毛西装无法反复水洗与形式单一的问题,将西装进行区别于传统方式的设计开发,即通过成衣染色的方式克服这一问题。针对一种耐水洗羊毛技术,对羊毛进行臭氧防缩处理,解决成衣染色及水洗过程中羊毛的毡缩问题。对羊毛西装成衣染色及水洗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得出工艺中涉及的染料、温度、时间、浴比、酸碱度等参数的具体数据,染出具有复古风格的休闲羊毛西装产品。结果表明:羊毛经过臭氧防缩处理后可进行反复水洗,该羊毛西装采用创新半里工艺及无垫肩无衬料的设计。水洗后的羊毛西装具有复古休闲的效果,增加了羊毛西装的品种,拓宽了西装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生产线,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为羊毛西装成衣染色复古水洗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裴佳慧[8](2021)在《基于纳米钛酸钡负载的羊毛纤维负压微波处理》文中研究表明羊毛纤维表面覆盖着一层致密的鳞片,鳞片层的存在所造成的定向摩擦效应是羊毛纤维出现毡缩现象的根本原因。此外,鳞片的存在使羊毛纤维不易被染液润湿,阻碍了羊毛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色困难。微波处理可以可破坏羊毛纤维表面鳞片,且可在较短时间内使纤维快速升温,缩短处理时间,提高效率,防止纤维受损。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压微波的羊毛鳞片尖端物理处理方法。首先采用超声波技术增大羊毛纤维表面鳞片翘角,将介电损耗因子远大于羊毛纤维的纳米钛酸钡颗粒负载到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尖端内侧,再利用微波的选择加热特性,将微波辐射能集中在负载有纳米钛酸钡颗粒的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尖端处,实现在尽量减弱对羊毛纤维力学性能和表面结构特征影响的条件下降低羊毛纤维的定向摩擦效应。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悬浊液中纳米钛酸钡和羊毛纤维的质量分数对负载效果的影响以及超声波与微波处理过程中各参数设置对处理后纤维的细度、定向摩擦效应以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并与直接微波处理的羊毛纤维进行比较。最后,对处理后的羊毛纤维进行表面形态结构、力学性能、染色性能和毡缩性能等进行测试表征。主要结论如下:定频40 k Hz超声波处理时,处理时间在40 min及以下,温度在40℃及以下时,鳞片无明显损伤。因此,为了在不损伤羊毛纤维表面鳞片的前提下,使鳞片翘角达到最大,实验中超声波清洗参数可以设定为在40℃下处理40 min。随着悬浊液中钛酸钡质量分数升高,钛酸钡颗粒负载量和负载率均先增大后减小,悬浊液中纳米钛酸钡的质量分数在2%时纳米钛酸钡负载率最高,5%时纳米钛酸钡负载量最高。羊毛鳞片尖端翘角内所能负载的钛酸钡颗粒存在上限。超声波清洗后的羊毛纤维红外光谱与未处理羊毛纤维一致,说明超声波清洗可以清洗掉负载的钛酸钡颗粒。另外扫描电子显微镜纵向形态观察发现超声波清洗后羊毛纤维表面基本无钛酸钡颗粒残留。负载纳米钛酸钡后的羊毛纤维在进行微波处理后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无太大变化,而定向静摩擦效应明显降低。而直接进行微波处理的羊毛纤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降低明显。因此在羊毛纤维微波处理羊毛鳞片的过程中借助负载纳米钛酸钡颗粒可以实现保护羊毛纤维主体不受损伤。直接进行真空微波辐射处理的羊毛纤维由于微波加热的均匀性,羊毛纤维的主体不可避免的受到损伤,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直接进行微波处理的羊毛纤维表面发生鳞片钝化、边缘模糊破裂现象。羊毛纤维的拉伸性能随着微波处理工艺参数的增大而劣化加剧,虽然微波处理后其表面顺逆摩擦系数均减小,但定向摩擦效应无明显变化规律。经过超声波负载纳米钛酸钡颗粒后的羊毛纤维在经过微波处理后,拉伸性能无明显变化,但当微波功率过大时,会发生能量过剩,微波真空腔体内会出现打火现象且羊毛纤维断裂强力不减反增。超声波负载后真空微波处理羊毛纤维的定向摩擦系数随着真空微波处理工艺参数的增大明显减小。但两种纤维的细度和红外光谱均没有明显转变。负载后微波处理的羊毛纤维卷曲度和卷曲回复率比未处理的羊毛纤维高,而卷曲数和卷曲弹性回复率基本不变。直接进行微波处理的羊毛纤维碱溶解度明显增大,而负载后微波处理的羊毛纤维碱溶解度基本不变。直接进行微波处理与5%钛酸钡悬浊液负载后微波处理的羊毛纤维白度变化不大,2%钛酸钡悬浊液负载后微波处理羊毛纤维的纤维白度有小幅度增大。经过同样的染色工艺处理后,负载后微波处理羊毛纤维与未处理羊毛纤维相比,负载后微波处理的彩度值a*、b*、色饱和度C*ab和色差ΔECMC均变大,亮度值L*变小,K/S值明显变大,上染速率增大但匀染性下降。负载后微波处理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尖端钝化,而未处理羊毛纤维的鳞片完好,染料不易上染。负载后微波处理羊毛纤维经水洗后的毡缩球体积比未处理羊毛纤维大一倍,且毡缩球蓬松,边缘有纤维滑出,这表明负载后微波处理羊毛纤维的毡缩性有明显改善。

周慧玲[9](2021)在《电雾化壳聚糖和过氧化氢对羊毛织物表面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羊毛纤维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具有特殊的卷曲性,因此羊毛类织物具有保暖性好、弹性优、透气透湿等优点,是高档服装的首选材料。然而,羊毛纤维表面具有特殊的鳞片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会发生定向摩擦作用,导致针织类羊毛织物表面容易产生毛球,极大地影响了羊毛服装的外观和穿着,需要对羊毛织物进行相关表面整理以获得更好的服用性能。目前,羊毛织物的整理工艺存在整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对织物损伤较大等缺点,而电雾化技术由于整理剂的使用量极少,却能产生大量单分散、小尺寸微粒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在纺织服装领域,电雾化技术主要集中于纯棉织物和无纺布等织物的功能性研究,对羊毛织物的表面整理尚有空白,因此本文利用电雾化技术对羊毛织物进行表面整理,选取常见的环保型整理剂过氧化氢和壳聚糖溶液进行电雾化处理,并将其产生的微粒沉积在羊毛织物上,开展羊毛织物表面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表征和分析了过氧化氢和壳聚糖溶液的特性。通过对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和壳聚糖溶液电导率、粘度以及表面张力特性的表征,结合预实验和相关文献结论,确定了电雾化技术适用的溶液浓度范围:壳聚糖溶液浓度在1.0wt%以下可被成功电雾化处理,高于此浓度值后,由于壳聚糖溶液粘度过大,在电雾化过程中溶液容易堵塞毛细针尖而无法持续产生有效微粒;研究中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适用于电雾化工艺技术处理。(2)分析了电雾化工艺参数对壳聚糖微粒形貌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探究施加电压、液体流速和溶液浓度这三个因素对壳聚糖微粒产生的影响,得到对壳聚糖微粒形貌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施加电压。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得出在脉动锥射流雾化模式下,电雾化壳聚糖溶液产生的微粒平均粒径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液体流速的增加而增大。确定后续整理织物的电雾化壳聚糖溶液工艺条件为:施加电压7.5k V,液体流速4μL/min;根据产生壳聚糖微粒时处于的雾化模式确定电雾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工艺条件为:施加电压6.5k V,液体流速4μL/min。(3)研究了电雾化不同整理剂整理羊毛织物后的表面性能变化并进行了机理分析。a.电雾化壳聚糖溶液整理羊毛织物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最高可提升1级以上,电雾化处理较短时间(60min)内,壳聚糖溶液浓度越高,整理效果越好,长时间(240min)电雾化整理后,较高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不能继续带来更好的抗起毛起球效果;随着电雾化壳聚糖溶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增长,羊毛织物表面白度值下降越明显,主观评价织物的光滑感有所提升,织物的柔软感轻微下降。通过扫描电镜图片可观察到壳聚糖微粒在羊毛纤维上的附着,热重分析曲线可发现电雾化壳聚糖整理后织物裂解过程中失重率增加。b.电雾化过氧化氢溶液整理羊毛织物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最高可提升0.5级;随着电雾化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增长,羊毛织物表面白度值增加。过氧化氢浓度过高、处理时间过长对织物的损伤也越严重,造成织物变薄变柔软。扫描电镜图片可观察到羊毛纤维表面鳞片被破坏,热重分析曲线可发现电雾化过氧化氢整理后织物在裂解过程中失重率增加。c.电雾化3%过氧化氢和0.4wt%壳聚糖溶液协同整理羊毛织物后,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提升效果优于电雾化壳聚糖溶液整理;协同整理后羊毛织物表面白度值增加,但低于电雾化过氧化氢溶液整理样;随着协同处理时间的增长,主观评价织物的光滑感提升,柔软感下降。通过扫描电镜图片可观察到羊毛纤维被过氧化氢氧化后,壳聚糖微粒附着程度更高,热重分析曲线可发现电雾化协同整理后裂解和炭化过程中样品的失重率高于未处理样。本课题利用电雾化技术整理羊毛织物,可为今后的羊毛织物表面整理提供新技术方向。对电雾化技术进行的原理性基础研究,可以为今后赋予纺织品功能性整理提供参考。

张凯[10](2021)在《羊毛织物生产工序对亲水性影响及染色措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的面料正往舒适、环保和功能性等方向发展,而具有亲水吸湿功能性的织物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类。羊毛作为一种较为珍贵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历来在高档服装及保暖方面处于龙头地位。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以羊毛为原料的毛织物的需求不仅仅是保暖功能,而是对毛纺织物的吸湿快干、轻薄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织物中羊毛特性是决定亲水吸湿的主要内因。目前对羊毛亲水性研究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改性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羊毛纤维的亲水性能。但在毛纺面料的生产过程中,处理工序冗杂,添加化学试剂繁多,以致最后织物的亲水性能受生产工序中多重因素影响。目前学者对工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羊毛加工后的结构损伤和力学性能等方向,但未系统分析工序对羊毛亲水性能的影响。为此,本文将考虑引入全流程带压染色工艺后的羊毛织物生产工序,系统分析各工序对羊毛亲水性能的影响。针对目前毛纺面料的生产工序对亲水性能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将系统地讨论生产工序对织物的亲水性能的影响,目的在于分析筛选影响亲水性的主要工序。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研究的工序,优化该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着重分析在主要加工工艺条件下羊毛的结构和亲水性能,探究各个工序及工艺参数对羊毛亲水性的影响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羊毛织物生产中织造前工序和后整理工序对羊毛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亲水性的主要织造前工序分别为染色工序、头针梳理工序以及复洗工序,而在后整理各工序和接触角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为了探究织物生产工序对羊毛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差值比较法对9道织造前工序和方差分析法对7道后整理工序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亲水性能的主要工序分别为染色工序、头针梳理工序以及复洗工序。这主要是由于头针梳工序中添加和毛油与抗静电剂,导致羊毛的亲水性能下降,在复洗工序主要提高羊毛清洁度,使得羊毛亲水性能提升,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以改进二者工艺进一步提升羊毛的亲水性能。然而,根据文献研究结论,在染色过程中添加的大量化学试剂、染色温度以及Ph等因素均可能对羊毛的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接下来将着重研究染色工艺对羊毛亲水性能的影响。(2)染色工序作为影响羊毛亲水性能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优化全流程带压染色工序中压力和温度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增大,亲水性能和吸湿性能提高,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亲水性能提高,吸湿性能先增加后减少,这变化归因于羊毛表面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变化。鉴于染色工序是影响亲水性的首要因素,本课题针对一种新型染色技术-全流程带压染色技术,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带压染色中温度和压力对羊毛的结构和亲水性能影响。本课题共设计六组实验,分别对羊毛进行不同温度(90℃、100℃和110℃)和压力(0.35 MPa、0.43 MPa和0.52 MPa)处理。通过观测羊毛表层形貌和结晶度随工艺条件的变化,并应用接触角和吸湿回潮率的大小判断确定最优染色工艺。实验表明,压力和温度对羊毛的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鳞片层和结晶度在染色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当温度从90℃升至110℃时,羊毛的亲水和吸湿性能均比未处理的羊毛有所提高,但当温度为110℃时,羊毛的亲水性能提高,吸湿性能下降。当压力从0.35 MPa至0.52 MPa增大时,羊毛的吸湿和亲水性能增加且大于未处理的羊毛,当压力为0.52 MPa时,亲水和吸湿性能最好,分别为108.89°和11.16%。经上述探究可知,全流程带压染色中染色压力和温度的最佳参数分别为0.52 MPa和100℃。(3)研究全流程带压染色技术中高温酸湿处理对羊毛亲水和吸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温酸湿处理后羊毛的亲水和吸湿性能均有提升,主要表现为鳞片层破坏比例和程度比带压染色后增加。高温酸湿处理为全流程带压染色必要的辅助工序,本章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探究该辅助工序是否对羊毛的结构与亲水性能产生影响。以经染色压力0.52 MPa和染色温度100℃处理后的羊毛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高温酸湿处理,采用表层形貌和结晶度表征羊毛结构变化,并应用接触角和吸湿回潮率判断亲水性能是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高温酸湿处理后的羊毛,表层鳞片局部破坏增加,结晶度下降,亲水和吸湿性能均大于未经高温酸湿处理的羊毛。(4)研究全流程带压染色技术中原位矿化处理对羊毛的亲水和吸湿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经原位矿化处理后羊毛的亲水和吸湿性能均有提升,鳞片层破坏比例和程度进一步增加。原位矿化作为全流程带压染色的最后一道处理工艺,本章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原位矿化处理是否影响羊毛的结构和亲水性能。以研究内容(3)中经高温酸湿处理后的羊毛为研究对象,进行原位矿化处理。通过表层形貌和结晶度表征羊毛结构变化,并应用接触角和吸湿回潮率判断亲水性能是否变化。实验表明,羊毛经原位矿化处理后,表层鳞片加剧破坏,结晶度下降,亲水和吸湿性能均大于未经原位矿化处理的羊毛。综上所述,围绕在毛纺织物生产中羊毛亲水吸湿性的变化,特别是系统地分析引入全流程带压染色技术后各工序对羊毛亲水性能的影响,发现带压染色工序的工艺温度和压力、高温酸湿处理和原位矿化处理均显着影响羊毛亲水性能,且这种影响归因于工艺条件环境对羊毛表面鳞片结构及晶体结构的作用,确定了最佳全流程带压染色工艺条件。这些研究结果为推广应用全流程带压染色工艺提供了实验及原理依据,对进一步开发夏季服用毛纺织物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二、羊毛纤维的防缩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羊毛纤维的防缩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蛋白酶/活化剂一浴法用于羊毛防缩整理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空白样处理
        1.2.2 生物酶活化剂/蛋白酶一浴法整理
        1.2.3 实验条件
    1.3 测试方法
        1.3.1 酶活测试(福林法)
        1.3.2 氨基酸测试
        1.3.3 减量率测试
        1.3.4 定向摩擦效应测试
        1.3.5 扫描电镜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蛋白酶在共同浴中的活性分析
    2.2 氨基酸含量分析
    2.3 蛋白酶/活化剂整理对羊毛减量率的影响
    2.4 摩擦缩绒性
    2.5 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3 结 论

(2)二氯异氰尿酸钠前处理对羊毛纤维芳香抗菌耐水洗性能整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及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DCCA预处理工艺
        1.2.2 复合整理工艺
    1.3 性能测试及表征
        1.3.1 抗菌性能测试
        1.3.2 芳香性能测试
        1.3.3 耐水洗性能测试
        1.3.4 羊毛纤维表面化学成分分析
        1.3.5 表面形貌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抗菌结果及分析
    2.2 芳香结果及分析
    2.3 抗菌耐水洗性结果及分析
    2.4 芳香耐久性结果及分析
    2.5 芳香抗菌羊毛纤维表征分析
        2.5.1 表面化学成分
        2.5.2 表面形貌分析
3 结 论

(3)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评价与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羊毛混纺纱线及织物的研究进展
        1.2.1 羊毛混纺纱线的开发现状
        1.2.2 羊毛混纺织物舒适性能的研究现状
    1.3 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服装的概述
        1.3.1 羊毛针织服装的发展趋势
        1.3.2 贴身穿羊毛针织服装的开发现状
        1.3.3 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服装的性能需求
        1.3.4 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服装的常用混纺纤维
        1.3.5 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服装的开发问题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羊毛混纺针织物的制备
    2.1 混纺纱线的选取与结构参数
        2.1.1 纱线的选取
        2.1.2 纱线的规格
        2.1.3 纱线的结构参数
    2.2 混纺针织物的制备与结构参数
        2.2.1 针织结构的选择
        2.2.2 实验针织物的制备
        2.2.3 实验针织物的规格及结构参数
    2.3 本章小结
3 羊毛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
    3.1 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客观测试
        3.1.1 测试指标与测试环境
        3.1.2 测试方法
    3.2 原料及针织结构对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
        3.2.1 原料及针织结构对透气性的影响
        3.2.2 原料及针织结构对散热性的影响
        3.2.3 原料及针织结构对吸湿性的影响
        3.2.4 原料及针织结构对导湿性的影响
        3.2.5 原料及针织结构对散湿性的影响
    3.3 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客观综合评价
        3.3.1 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
        3.3.2 热湿舒适性能的客观综合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衫的开发与穿着实验
    4.1 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衫的开发
        4.1.1 针织结构的确定
        4.1.2 规格及款式的确定
    4.2 主观穿着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受试者
        4.2.3 测试方法
        4.2.4 实验过程
    4.3 主观实验结果分析
        4.3.1 进行轻度运动的贴身穿着场景
        4.3.2 进行中度运动的贴身穿着场景
        4.3.3 穿着舒适性能的主观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4)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工艺研究及运动面料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锦纶纤维概述
    1.2 高强锦纶纤维概述
        1.2.1 高强锦纶6 纤维的发展
        1.2.2 高强锦纶6 纤维的应用
    1.3 羊毛运动面料的发展
    1.4 锦纶在毛纺产品中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性能
        2.2.2 纱线规格的设计
        2.2.3 纺纱工艺
        2.2.4 性能测试
    2.3 结果分析
        2.3.1 混纺纱线中纤维转移的研究
        2.3.2 混纺比对纱线强伸性能的影响
        2.3.3 混纺比对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2.3.4 混纺比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针织工艺
        3.2.2 性能测试
    3.3 结果分析
        3.3.1 顶破性能
        3.3.2 耐磨性能
        3.3.3 起毛起球性能
        3.3.4 透气性能
        3.3.5 透湿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针织运动面料研究与开发
    4.1 引言
    4.2 纱线制备与性能测试
        4.2.1 纤维基本性能
        4.2.2 纱线制备
        4.2.3 纱线性能测试与分析
    4.3 面料的设计与制备
        4.3.1 组织结构选择与编织
        4.3.2 染整工艺
    4.4 面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4.4.1 面料的结构特征参数
        4.4.2 面料基本服用性能测试
        4.4.3 面料运动舒适性能测试
        4.4.4 面料热湿舒适性能测试
        4.4.5 液态水管理能力测试
    4.5 面料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判
        4.5.1 确定因素集
        4.5.2 建立评判集
        4.5.3 建立评判矩阵
        4.5.4 确定权重分配集
        4.5.5 确定综合评判向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负压微波处理钛酸钡负载羊毛纤维(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及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超声波预处理工艺
        1.3.2 超声波负载工艺
        1.3.3 微波辐射处理工艺
        1.3.4 超声波清洗工艺
    1.4 测试与表征
        1.4.1 表面顺逆鳞片摩擦系数及定向摩擦效应
        1.4.2 钛酸钡颗粒在纤维表面负载状态
        1.4.3 钛酸钡残留程度
        1.4.4 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
2 结果与讨论
    2.1 超声波震荡对羊毛鳞片尖端翘角的影响
        2.1.1 超声波预处理样品电镜观察
        2.1.2 超声波预处理样品摩擦测试
    2.2 悬浊液质量分数对超声波负载效果的影响
        2.2.1 悬浊液质量分数对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
        2.2.2 悬浊液质量分数对负载量和负载率的影响
    2.3 超声波清洗对无机物残留情况的影响
        2.3.1 超声波清洗对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
        2.3.2 超声波清洗后样品红外光谱测试
    2.4 微波处理对羊毛纤维摩擦系数与定向摩擦效应的影响
    2.5 微波处理对羊毛纤维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3 结 论

(6)滚筒干衣机中热湿机械作用下羊毛针织物毡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回顾
        1.2.1 羊毛纤维组成与结构
        1.2.2 羊毛织物尺寸收缩
        1.2.3 干衣机烘干研究
        1.2.4 干衣机中织物收缩相关研究
    1.3 研究不足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滚筒烘干过程中不同羊毛针织物收缩研究
    2.1 引言
    2.2 不同织物参数羊毛针织物收缩规律
        2.2.1 实验材料准备
        2.2.2 实验过程
        2.2.3 测试方法
        2.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 羊毛针织物烘干过程中尺寸变化趋势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过程
        2.3.3 测试方法
        2.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干衣机中羊毛针织物温度和含水率对其收缩的影响
    3.1 引言
    3.2 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影响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过程
        3.2.3 测试方法
        3.2.4 结果与讨论
    3.3 不同加热丝功率的影响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过程
        3.3.3 测试方法
        3.3.4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干衣机中机械作用对羊毛针织物毡缩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转速条件下机械作用对羊毛针织物收缩的影响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过程
        4.2.3 测试方法
        4.2.4 结果与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羊毛织物滚筒烘干程序优化设计
    5.1 引言
    5.2 滚筒烘干程序设计依据
        5.2.1 不可机洗羊毛织物
        5.2.2 机可洗羊毛织物
    5.3 烘干程序优化方案
    5.4 应用场景能耗估算比较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不同整理羊毛直径分布
    附录B 未经防缩整理的羊毛在恒温恒湿室平衡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附录C 色牢度试验机中不同含水率的羊毛纤维毡化
    附录D 纤维摩擦系数测试仪
    附录E 湿纤维和干纤维摩擦系数实验结果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情况
致谢

(7)羊毛西装成衣染色复古水洗工艺与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成衣染色概述
2 工艺及流程
    2.1 前处理
        2.1.1 臭氧防缩处理
        2.1.2 计算毛坯面料缩率
    2.2 制作成衣
    2.3 染色工艺及流程
        2.3.1 漂 白
        2.3.2 染色工艺
    2.4 复古水洗工艺
3 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3.1 缩水率
    3.2 染色不匀
    3.3 染色牢度
    3.4 水洗复古程度
    3.5 缸差和浴比导致的色差
4 结束语

(8)基于纳米钛酸钡负载的羊毛纤维负压微波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处理羊毛鳞片的方法
        1.1.1 电晕放电处理
        1.1.2 酶处理
        1.1.3 氧化氯化法
        1.1.4 超声波处理
    1.2 真空微波处理技术
        1.2.1 微波的概念
        1.2.2 微波加热原理
        1.2.3 微波加热特点
        1.2.4 真空微波干燥原理
    1.3 微波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1.3.1 微波处理在纺织前处理方面的应用
        1.3.2 微波处理在纺织品印花方面的应用
        1.3.3 微波处理在纺织品染色方面的应用
        1.3.4 微波处理在纺织后处理方面的应用
    1.4 微波在蛋白质纤维处理方面的应用
        1.4.1 微波处理在蛋白质纤维染色方面的应用
        1.4.2 微波处理在蛋白质纤维干燥方面的应用
        1.4.3 微波处理在蛋白质纤维加工方面的应用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波辐射不同处理工艺羊毛纤维的性能表征
    2.1 实验原料与工艺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参数设置
    2.2 测试与表征
        2.2.1 纤维细度
        2.2.2 纤维拉伸性能
        2.2.3 纤维摩擦性能
        2.2.4 纤维表面形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纤维直径与细度
        2.3.2 纤维拉伸性能分析
        2.3.3 纤维摩擦性能分析
        2.3.4 纤维表面形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羊毛鳞片尖端借助超声波负载无机物颗粒
    3.1 实验原料与负载工艺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测试方法
    3.2 超声波增大羊毛表面鳞片尖端翘角实验及分析
        3.2.1 超声波预处理样品电子显微镜观察
        3.2.2 超声波预处理对羊毛鳞片尖端翘角的影响
    3.3 悬浊液负载工艺实验及分析
        3.3.1 不同直径下颗粒对负载效果的影响
        3.3.2 浆料对负载效果的影响
        3.3.3 不同质量分数纳米钛酸钡悬浊液对负载效果的影响
        3.3.4 不同负载质量羊毛纤维对负载效果的影响
        3.3.5 负载后不同冲洗时间对负载效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负载后羊毛纤维微波处理工艺研究
    4.1 实验原料与方法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处理工艺
        4.1.4 测试方法
    4.2 超声波清洗对纳米钛酸钡残留情况的影响
        4.2.1 超声波清洗对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
        4.2.2 超声波清洗后样品红外光谱测试
    4.3 微波处理对羊毛纤维定向摩擦效应的影响
        4.3.1 不同处理时间对羊毛纤维定向摩擦效应的影响
        4.3.2 不同处理温度对羊毛纤维定向摩擦效应的影响
        4.3.3 不同处理功率对羊毛纤维定向摩擦效应的影响
    4.4 微波处理对羊毛纤维细度的影响
    4.5 微波处理对羊毛纤维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的影响
        4.5.1 不同处理时间对羊毛纤维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的影响
        4.5.2 不同处理温度对羊毛纤维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的影响
        4.5.3 不同处理功率对羊毛纤维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的影响
    4.6 微波处理对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
    4.7 微波处理后羊毛纤维的红外光谱测试
    4.8 微波处理对羊毛纤维卷曲的影响
    4.9 微波处理对羊毛纤维碱溶解度的影响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处理后羊毛纤维染色性能与毡缩性能测试
    5.1 实验原料与工艺
        5.1.1 实验原料
        5.1.2 仪器及设备
        5.1.3 工艺流程
        5.1.4 参数设置
    5.2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羊毛纤维的白度
        5.3.2 染色后羊毛纤维色差与K/S值
        5.3.3 羊毛纤维的匀染性
        5.3.4 羊毛纤维的上染速率对比
        5.3.5 染色后羊毛纤维表面形态对比
        5.3.6 水洗后羊毛纤维毡缩球形态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情况
致谢

(9)电雾化壳聚糖和过氧化氢对羊毛织物表面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回顾
        1.2.1 电雾化技术简介
        1.2.2 电雾化技术在纺织领域研究现状
        1.2.3 羊毛纤维特征
        1.2.4 羊毛织物表面整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研究不足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壳聚糖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备及参数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步骤
        2.3.1 溶液制备
        2.3.2 仪器测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电导率
        2.4.2 粘度
        2.4.3 表面张力
        2.4.4 溶液浓度界值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电雾化制备壳聚糖微粒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壳聚糖微粒的制备
        3.3.1 实验设计
        3.3.2 电雾化制备壳聚糖微粒
        3.3.3 壳聚糖微粒形态的控制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壳聚糖微粒形貌
        3.4.2 溶液浓度对微粒形貌的影响
        3.4.3 施加电压对微粒形貌的影响
        3.4.4 液体流速对微粒形貌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电雾化壳聚糖和过氧化氢整理羊毛织物及表面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测试方法
    4.3 羊毛织物表面性能测试
        4.3.1 试样预处理
        4.3.2 实验过程
    4.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4.1 电雾化壳聚糖溶液整理
        4.4.2 电雾化过氧化氢溶液整理
        4.4.3 电雾化过氧化氢与壳聚糖溶液协同整理
        4.4.4 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4.4.5 热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电雾化整理后羊毛织物表面性能测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羊毛织物生产工序对亲水性影响及染色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研究目标
    1.4 课题意义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羊毛组织结构与理化性质
        2.1.1 羊毛的分子结构
        2.1.2 羊毛的组织结构
    2.2 羊毛织物加工工艺
        2.2.1 基本加工工艺流程
        2.2.2 工序对羊毛亲水及吸湿性能的影响
    2.3 带压染色工艺对羊毛性能影响
        2.3.1 带压染色流程图
        2.3.2 带压染色对羊毛性能影响
        2.3.3 全流程带压染色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产工序对羊毛纤维亲水性能的影响
    3.1 试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
        3.1.2 生产工序流程图
        3.1.3 实验方法
    3.2 性能测试
        3.2.1 接触角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织造前工序对毛条混纺纤维亲水性能影响
        3.3.2 后整理工序对毛涤混纺织物的亲水性能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流程带压染色对羊毛结构与亲水性能的影响
    4.1 试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带压染色流程图
        4.1.4 实验方法
        4.1.5 实验设计
    4.2 性能测试
        4.2.1 吸湿性能测试
        4.2.2 亲水性能测试
        4.2.3 结晶度测试
        4.2.4 表层结构形貌测试
    4.3 不同染色压力对羊毛纤维结构与性能影响
        4.3.1 表层结构形貌
        4.3.2 染色压力对羊毛纤维内部结晶度影响
        4.3.3 染色压力对羊毛纤维的亲水性能影响
        4.3.4 染色压力对羊毛纤维的吸湿性能影响
    4.4 不同染色温度对羊毛纤维结构与性能影响
        4.4.1 表层形貌观察
        4.4.2 染色温度对羊毛结晶度影响
        4.4.3 染色温度对羊毛纤维的亲水性能影响
        4.4.4 吸湿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温酸湿处理后对羊毛纤维结构与亲水性能影响
    5.1 实验原理
    5.2 试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实验设计及性能测试
    5.3 高温酸湿处理对羊毛纤维结构与性能影响
        5.3.1 表层结构形貌
        5.3.2 DSC结晶度测试
        5.3.3 高温酸湿处理对羊毛纤维的亲水性能影响
        5.3.4 高温酸湿处理对羊毛纤维的吸湿性能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原位矿化处理对羊毛结构和亲水性能的影响
    6.1 试验部分
        6.1.1 原料规格
        6.1.2 实验仪器及试剂规格
        6.1.3 原位矿化处理流程图
        6.1.4 实验方法
        6.1.5 实验设计及性能测试
    6.2 原位矿化处理对羊毛纤维结构与亲水性能影响
        6.2.1 表观结构形貌
        6.2.2 原位矿化对羊毛纤维内部结晶度影响
        6.2.3 原位矿化处理对羊毛纤维的亲水性能影响
        6.2.4 原位矿化处理对羊毛纤维的吸湿性能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学士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附录

四、羊毛纤维的防缩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蛋白酶/活化剂一浴法用于羊毛防缩整理的可行性[J]. 余雪满,钟少锋,楼永平. 毛纺科技, 2021(11)
  • [2]二氯异氰尿酸钠前处理对羊毛纤维芳香抗菌耐水洗性能整理的影响[J]. 陈健禹,袁璐含,陈健强,乔辉,魏取福. 毛纺科技, 2021(11)
  • [3]贴身穿羊毛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评价与产品开发[D]. 范小怡. 东华大学, 2021(09)
  • [4]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工艺研究及运动面料开发[D]. 谭郭婷. 东华大学, 2021(09)
  • [5]负压微波处理钛酸钡负载羊毛纤维[J]. 裴佳慧,占镠祥,陈霞,李毓陵,王妮. 现代纺织技术, 2021(05)
  • [6]滚筒干衣机中热湿机械作用下羊毛针织物毡缩研究[D]. 包伟. 东华大学, 2021(01)
  • [7]羊毛西装成衣染色复古水洗工艺与产品开发[J]. 王秀丽,韩勇,王娟,隋玉波,王雪,金晓,战善良. 毛纺科技, 2021(02)
  • [8]基于纳米钛酸钡负载的羊毛纤维负压微波处理[D]. 裴佳慧. 东华大学, 2021(09)
  • [9]电雾化壳聚糖和过氧化氢对羊毛织物表面性能的影响[D]. 周慧玲. 东华大学, 2021(01)
  • [10]羊毛织物生产工序对亲水性影响及染色措施分析[D]. 张凯. 东华大学, 2021(09)

标签:;  ;  ;  

羊毛纤维的防缩处理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