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LS药敏试验方法在产孢丝状真菌中的应用

NCCLS药敏试验方法在产孢丝状真菌中的应用

一、产孢丝状真菌NCCLS药敏试验方法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平,杨秋霞,俞演,李德生,王承东,凌珊珊,古玉[1](2018)在《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野生株(Z20)与突变株(Zt)部分生物学特性及药敏试验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明枝孢样枝孢霉野生株Z20与突变株Zt在生物学特性及药物敏感上的差异,将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于PD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7 d,每天观察菌落形态及长势。将菌株Z20和Zt在沙氏液基上培养4 d后用透射电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的菌丝体多糖含量。运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定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对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菌株Zt的生长速率高于Z20,菌落颜色较浅,孢子数量减少。在透射电镜下,野生株Z20的菌丝壁厚度和菌丝宽度显着大于突变株Zt,且菌丝的含糖量也显着高于突变株Zt。药敏试验中,除灰黄霉素外,枝孢样枝孢霉Zt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Z20。

李颖[2](2018)在《中国多中心曲霉鉴定、药物敏感性及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估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鉴定技术对曲霉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能力;分析中国多中心曲霉临床分离株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情况,评估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和Sensititre YeastOne真菌药敏检测系统在曲霉体外药敏检测性能的一致性;对国际热点问题唑类耐药烟曲霉进行耐药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收集自中国13家医疗单位的332株曲霉临床分离株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β-微管蛋白基因(BenA)和钙调蛋白基因(CaaM)序列分析,明确鉴定受试曲霉菌种信息,筛选曲霉种水平分辨率最佳检测基因。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受试曲霉进行菌种鉴定,通过优化检测环节和建立本地质谱分析数据库两条途径来提升MALDI-TOF MS对曲霉的鉴定能力。采用CLSI M38-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受试曲霉菌株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及耐药率;平行进行Sensititre YeastOne真菌药敏试验,评估其与CLSI M38-A2药敏方案在曲霉体外药敏检测性能的一致性。对唑类耐药烟曲霉进行唑类药物作用靶位点CYP51A基因突变型别检测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唑类耐药相关基因CYP514、CYP51B、Cdr1B等的表达水平。选取1株背景信息明确的唑类敏感烟曲霉对其进行体外唑类药物诱导实验以获得同源唑类耐药烟曲霉,分析此过程中涉及的菌株表型变迁和唑类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揭示332株曲霉临床分离株分属于15个曲霉种;三个检测基因中以CaM对受试曲霉的种水平鉴定率最高(97.9%)。针对MALDI-TOF MS,27.4%(91/332)受试曲霉经 MALDI-TOF MS 鉴定至种水平,56.3%(187/332)受试菌株可鉴定至属水平;将Bruker MALDI-TOF MS种水平鉴定临界值由>2.0适度下调至>1.7后,可将受试曲霉MALDI-TOF MS种水平鉴定率由27.4%显着提升至83.7%(278/332)且不引起错误鉴定率升高;结合本研究建立的本地质谱分析数据库,94.3%(313/332)受试曲霉菌株可经MALDI-TOF MS实现准确种水平鉴定。CLSI M38-A2药敏试验揭示96.7%(321/332)受试曲霉菌株对测试的6种抗真菌药物持体外敏感状态。耐药菌株中以受试曲霉伏立康唑(VOR)体外耐药率最高,为2.4%(8/332)。本研究中,Sensititre YeastOne 与 CLSI M38-A2 在曲霉体外药敏检测性能的基本一致性为91.2%,分类一致性可达98.8%,在唑类耐药烟曲霉检测方面二者一致性可达100%。本研究仅分离到2株唑类耐药烟曲霉,一株为伊曲康唑(ITR)&VOR双重耐药,并于CYP51A基因携带TR34/L98H突变;另一株仅对VOR持高耐药状态,其CYP51A基因突变型别为TR46/Y121F/T289A。2株唑类耐药烟曲霉均存在CYP51A基因高水平表达。体外诱导实验成功获得同源唑类耐药烟曲霉,并于诱导耐药过程中检测到CYP51A基因发生G448S和P216L单位点氨基酸改变,诱导耐药烟曲霉的CYP51A基因表达水平较同源敏感菌株显着升高;ITR&VOR联合体外诱导可使菌株出现多重唑类耐药并药物外排泵蛋白Cdr1B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论]钙调蛋白基因(CaM)可作为曲霉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的一级检测靶标。MALDI-TOF MS可用于曲霉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适当下调种水平鉴定临界值以及联合本地质谱分析数据库的应用,可显着提升MALDI-TOF MS对曲霉的鉴定能力,满足临床曲霉菌株鉴定需求。本研究涉及的多中心曲霉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良好,唑类耐药烟曲霉的临床分离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Sensititre YeastOne真菌药敏检测系统可用于曲霉体外药敏检测。本研究中涉及的唑类耐药烟曲霉耐药机制与CYP51A基因突变及表达水平升高相关;此外,Cdr1B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参与菌株在高浓度药物压力下做出的抵御性反应。

李立阳[3](2016)在《伊曲康唑口服液对猫癣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快速而稳定的发展,我国宠物行业蒸蒸日上,随着人们饲养宠物的数量日益增加和宠物皮肤疾病发病率确诊率的增加,宠物临床诊疗中对皮肤保健药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宠物兽医临床上,研发新的药物类型或新的药物剂型,且使毒性愈低副作用愈小就显得十分必要。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具有显着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在人医作为口服剂已应用于临床多年,但在兽医领域还未见开发。近年来,伊曲康唑在兽医临床上应用于猫癣感染的治疗以及临床使用中其安全性已受广泛关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伊曲康唑对犬小孢子菌(猫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检测试验以及在《宠物全身用抗菌药物药效评价试验指导原则》和《宠物全身用抗菌药物药效评价田间试验指导原则》规范的前提下,研究伊曲康唑口服液对猫癣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易感动物治疗的安全性给予评估。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伊曲康唑口服液体外抗犬小孢子菌的敏感性,本试验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M38-A2《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抗真菌药敏实验参考》方案是在1998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CLSI)提出的,本试验在此方案的指导下,针对犬小孢子菌进行抑菌药敏试验,通过肉眼观测菌液浑浊度的方法来判断出目标药物对对应菌株的MIC(最小抑菌浓度值)。结果表明伊曲康唑对受试质控菌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的MIC为0.25μg/mL,与文献报道一致。伊曲康唑对临床分离的犬小孢子菌MIC为0.125-0.5μg/mL,与文献报道的伊曲康唑对临床分离的犬小孢子菌的敏感性基本相符。结果表明,伊曲康唑对于宠物兽医临床上得到的犬小孢子菌敏感性很好。伊曲康唑口服液二期临床试验验及三期北方区临床试验根据《宠物用抗体外微生物药物药效评价试验指导原则》和《宠物用抗体外微生物药物药效评价田间试验指导原则》规定,对猫癣感染的患猫共设置5个试验组别,即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阳性对照组(药物)、推荐剂量半量组、推荐剂量组、推荐剂量倍量组。其中推荐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各30只,其他组别各10只。对照药物为 Itrafungol(?)伊曲康唑口服液(Eli Lilly&Company Limited,Elanco Animal Health)。实验动物皆为郑州某流浪犬猫救助站挑选的体型体重相当、品种性别不限的90只成年猫,除感染猫癣菌外临床上无其他疾病,血常规和生化功能(包括血糖)检测未见异常,符合入选要求。试验通过对受试动物一般临床体征(体温、呼吸数、心率)、疾病临床指数(有无皮屑、瘙痒、断毛掉毛、渗出、溃烂)、血常规、临床生化、犬小孢子菌转阴率等相关指标的检查,并对相关各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伊曲康唑口服液按照5mg/kg给药,SID(每日一次),PO,连续使用7天,再间隔7天,这样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对猫癣菌病具有显着疗效,与进口药物Itrafungol(?)(主要成分为伊曲康唑)效果相当。对患病猫治疗的安全性评价表明,伊曲康唑口服液1~2倍推荐剂量使用对猫临床使用也是安全的。伊曲康唑口服液三期南方区临床试验根据《宠物用抗体外微生物药物药效评价田间试验指导原则》规定,对60例符合试验要求的患猫(每组30例)进行了伊曲康唑口服液药物治疗效果试验。实验动物皆为华中农业大学兽医院、武汉某宠物医院、武汉某流浪犬站挑选体型体重相当、品种性别不限的60只成年患猫。研究方法同前,结果发现,该药对猫癣菌感染具有显着的疗效,且与进口药物Itrafungol(?)(主要成分为伊曲康唑)效果相当,病原转阴率为90%以上。对患病猫治疗的安全性评价表明,伊曲康唑口服液和对照药物对患猫均无不良作用,说明该药对猫临床使用是可行的。

袁立燕,黄怀球,张静[4](2012)在《2008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方案简读》文中认为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and Stardards Institute,CLSI,原名NCCLS)于2003年出版了关于产孢丝状真菌的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微量法与多量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1],规范了不包含皮肤癣菌在内的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条件,如接种量、

吴云飞[5](2012)在《盐酸特比萘芬的安全性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临床疗效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在兽医临床上,特比萘芬和酮康唑应用于犬猫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日益受到广大兽医和畜主的关注。本试验评价盐酸特比萘芬胶囊的安全性,比较复方酮康唑喷剂和膏剂的治疗效果,以及评价这两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小动物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指导意见,以期更加合理科学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宠物皮肤病。试验Ⅰ盐酸特比萘芬胶囊的安全性试验为评价盐酸特比萘芬胶囊对犬的临床安全性,本试验以农业部1425号公告《宠物用药物对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指导原则》为依据,选择24只健康成年犬,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以该药物的临床推荐剂量(10mg·kg-1)为基础,分别设定空白对照组(0mg·kg-1)、临床推荐剂量组(10mg·kg-1)、3倍临床推荐剂量组(30mg·kg-1).5倍临床推荐剂量组(50mg·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5天。观察受试动物的临床症状,比较各组犬在试验前1天、给药后第1周至第5周以及停药后第2周的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和给药时间的延长,盐酸特比萘芬产生的慢性炎症和肝肾损伤趋于严重;而临床推荐剂量组犬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且绝大多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性不显着(P>0.05),表明以临床推荐剂量(10g·kg-1)口服盐酸特比萘芬35天是安全的。试验Ⅱ盐酸特比萘芬胶囊与复方酮康唑喷剂的体外药敏试验为评价盐酸特比萘芬胶囊和复方酮康唑喷剂的体外抗真菌敏感性,指导兽医临床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犬猫皮肤病,本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提出的《关于酵母菌的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多量法与微量法)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案》(M27-A3)和《产孢丝状真菌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M38-A2),采用微量稀释法针对临床常见的9种真菌(包括5种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3种曲霉:黑曲霉、烟曲霉、黄曲霉;以及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根据肉眼观察菌液的浑浊度判断出药物的MIC值,得出盐酸特比萘芬对上述9种真菌的MIC均值分别为0.0097、0.0064、0.0081、0.0206、0.0122、0.2000、0.2444、0.1083、18.8444μg·mL-1复方酮康唑的MIC均值分别为0.1042、0.1333、0.2361、0.0868、0.1042、1.3889、0.6389、0.3194、0.2639μg·mL-1,与国内外参考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试验结果表明,盐酸特比萘芬和复方酮康唑对犬猫皮肤病真菌均具有显着的体外抑菌效果。其中,皮肤癣菌和曲霉菌对盐酸特比萘芬的敏感性高于复方酮康唑,而白色念珠菌对复方酮康唑更为敏感。试验Ⅲ复方酮康唑喷剂与膏剂的临床疗效对比试验为比较复方酮康唑的两种药物剂型(喷剂和膏剂)对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以农业部《实验临床试验技术规范》为准则,选取60只健康成年犬,分别设定空白对照组、药物试验组、药物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每组内设三个真菌组,每个真菌组6只。选取兽医临床最常见的三种真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孢子菌,须癣毛癣菌)感染受试动物,建立真菌皮肤病模型。分别用复方酮康唑喷剂和膏剂给药治疗2周,进行临床观察和真菌学检查。结果显示复方酮康唑喷剂和膏剂的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77.78%,体征积分下降分数分别为91.39%和89.47%。表明两种剂型对犬皮肤病均有较好疗效,总体上喷剂效果优于膏剂。比较三个真菌组治疗的有效率和体征下降分数,感染犬小孢子菌时膏剂疗效优于喷剂,感染石膏样孢子菌或须癣毛癣菌时喷剂疗效优于膏剂。

赵婷,姚粟,李辉,薛强伟,程池[6](2012)在《CLSI M38-A2肉汤稀释法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的药敏检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保健食品生产菌株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进行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环吡酮胺、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药敏检测。【方法】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 M38-A2《肉汤稀释法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结果】质控菌株MIC值均在参考范围之内,蝙蝠蛾拟青霉(P.hepiali)对以上6种药物的MIC值分别为1 mg/L、0.5 mg/L、0.25 mg/L、≥128 mg/L、64 mg/L、2 mg/L。【结论】M38-A2方案适合用来测定蝙蝠蛾拟青霉(P.hepiali)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但获得菌株耐药敏感性的判别标准,仍需进一步的试验数据。

刘锦燕,项明洁[7](2009)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古力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李治建,安惠霞,高莉,彭晓明[8](2009)在《地锦草提取物抗真菌作用及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地锦草提取物(EHE)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82株临床常见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研究其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影响。结果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平均MIC为446μg·mL-1,石膏样毛癣菌值的平均MIC为652μg·mL-1,紫色毛癣菌的平均MIC为1024μg·mL-1,许兰毛癣菌的平均MIC为896μg·mL-1,疣状毛癣菌平均MIC为853μg·mL-1,犬小孢子菌及4种念珠菌的平均MIC均>1024μg·mL-1;地锦草提取物256μg·mL-1时,可显着降低红色毛癣菌中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P<0·01)。结论地锦草提取物有显着的抗真菌活性,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比念珠菌高;其抗真菌机制可能与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屈德芳[9](2009)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文中提出犬猫皮肤真菌病是犬猫的常见传染病,并且可以在动物与人之间及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而且真菌性皮肤病常与其他皮肤病并发,危害大、难治愈、易复发。与国外犬猫真菌病的研究和国内人医真菌皮肤病的研究相比,国内犬猫皮肤真菌病的研究相对较少,治疗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加强对犬猫皮肤真菌病及药敏试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的目的是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真菌病进行治疗。在2007年6月到2008年12月期间,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数家大型宠物医院就诊疑似真菌性皮肤病的犬猫病例进行临床学调查,登记病例基础信息,并对采集的病料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使用沙氏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SDA)和皮肤癣菌鉴别培养基(DTM)进行分离培养;应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等鉴定培养基进行鉴定培养。根据培养时菌落生长速度、菌落颜色、菌落质地、表面状态及反面颜色等菌落形态以及显微镜检查进行真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通过对420例疑似犬猫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犬猫皮肤真菌病在夏季、秋季发病率高,分别是34.45%,29.05%;O-8月龄的犬猫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的犬猫,发病率为57.07%;而且犬猫皮肤真菌病的发病部位以腹部最多,占25.96%、其次是耳部20.05%,背部发病最少(6.94%)。通过真菌培养和鉴定,420个样本,检查出389株真菌,真菌检出率为92.6%。389真菌有351株鉴定出种属,共12种真菌,红色毛癣菌和青霉检出率最高,分别是18.51%、14.14%;马拉色菌检出率最低(1.80%)。对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的264株临床分离株,应用NCCLS标准方案微量稀释法进行酮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联苯苄唑、环比酮胺和大蒜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较为敏感的抗真菌药物,以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对丝状真菌抑制效果明显;酮康唑和联苯苄唑对酵母菌抑制效果明显。大蒜油最小抑菌浓度较高,但是抑菌效果明显,可以提高大蒜素含量以降低最小抑菌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真菌引起皮肤真菌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缩短诊断时间。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较为敏感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加快治愈。

闫洁[10](2009)在《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的表型及分子特征》文中研究说明足菌肿是一种热带或亚热带疾病,该病的世界分布极其不均,南纬15?和北纬30?之间的区域为足菌肿高发区,尤以南亚的印度、非洲的苏丹和南美的墨西哥发病率为最高。据苏丹喀土穆中心医院的保守统计,足菌肿的就诊率大约在300400人/年度。而地处温带和寒带的国家发病率较低,罕见于中国。据不完全统计,19602009这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共有足菌肿的报道18例,发病率不足1人/年度。足菌肿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其中以足部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手、四肢、肩背、臀部、会阴。一些罕见部位如胸腹壁、睾丸、女阴、腭部、眼睑、眶内、鼻旁窦、脑、肺、脊柱、胆囊、手术切口处也有报道。头颈部足菌肿的发生率为3.75%,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是:发生在头面部的足菌肿,80%由放线菌引起,仅有不足20%由真菌引起。尽管头颈部足菌肿发病率低,但后果严重且非常难以治疗。根据致病菌种类的不同,足菌肿分为真菌性足菌肿和放线菌性足菌肿两种。马杜拉分支菌是真菌性足菌肿最常见的致病菌,已知的致病菌种有两种: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同质的,不存在多态现象。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的异质现象非常明显,很有可能存在其它菌种。系统进化分析甚至显示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的进化距离很远,极大可能不属于一个种属。本课题报道了重庆地区一例罕见的发生在下颌部的真菌性足菌肿,研究该病例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和地域的罕见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患者下颌部黑色颗粒中分离到一株国内罕见的暗色真菌,常规真菌学无法判知其种属。经ITS区测序发现,该真菌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有最大的相似性,但相似性小于95%,极大可能是马杜拉分支菌属一新的菌种,菌株编号为TMMU3956。鉴于马杜拉分支菌混乱的分类学范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TMMU3956详尽的形态学、理化特性、药物敏感性、动物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为证明它是马杜拉分支菌属一新的菌种提供证据,并对马杜拉分支菌的进化起源和分类学进行探讨。我们以TMMU3956为研究对象,将菌株接种在沙堡氏培养基(SDA)、马铃薯培养基(PDA)、脑心浸膏培养基(BHIA)、察氏培养基(CDA)和玉米培养基(CMA)上行平皿培养和玻片培养,8周后观察菌落宏观形态和光镜、扫描电镜下微观形态。行温度试验、同化试验观察其理化特性。采用改良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38A方案对TMMU3956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试药物包括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和伏立康唑。玻璃珠-盐析法提取TMMU3956的DNA,使用通用引物和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特异性引物扩增真菌的ITS1、ITS2、D1/D2、18S和ITS1+2区,测序后进行BLAST,并选取有代表性的40种真菌性足菌肿致病菌行系统进化分析。最后用TMMU3956感染免疫正常的和免疫抑制的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观察动物致病性。结果显示:光镜与电镜下,该真菌至少观察到两种无性繁殖方式:瓶梗产孢和孢子囊孢子产孢。最佳生长温度为37℃,最高耐热温度为42℃。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纤维二糖、麦芽糖、海藻糖。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高度敏感,特比萘芬中度敏感,对氟胞嘧啶和氟康唑耐药。未检测到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致病性。18S和ITS1+2区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的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3%,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特异性探针无法扩增TMMMU395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MMU3956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遗传距离最近,同属于子囊菌门核菌纲;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属于子囊菌门腔菌纲,与TMMU3956相去甚远。根据TMMU3956的形态学、理化特性、rDNA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我们认为该菌株有别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支持该菌株为马杜拉分支菌属一新的致病菌种。

二、产孢丝状真菌NCCLS药敏试验方法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孢丝状真菌NCCLS药敏试验方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野生株(Z20)与突变株(Zt)部分生物学特性及药敏试验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菌株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1.3.1 主要药品试剂
        1.3.2 主要培养基
    1.4 菌落形态学及生长速率的测定
    1.5 枝孢样枝孢霉Z20与Zt的超微形态结构比较
    1.6 菌丝体多糖含量测定
    1.7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MIC测定
        1.7.1 菌悬液的制备
        1.7.2 药敏板的制备
        1.7.3 菌悬液接种及结果判读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的形态学及生长速率变化
    2.2 枝孢样枝孢霉Z20与Zt的超微形态结构比较
    2.3 菌丝体多糖含量测定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菌株Z20和Zt的菌丝体多糖含量比较
    2.4 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枝孢样枝孢霉Z20与Zt的生长特征对比
    3.3 菌丝体多糖含量
    3.4 枝孢样枝孢霉Z20和Zt的常见药物药敏分析

(2)中国多中心曲霉鉴定、药物敏感性及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曲霉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菌种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中国多中心曲霉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烟曲霉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一、研究生期间发表课题相关论着
附录二、个人简历
致谢

(3)伊曲康唑口服液对猫癣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1 前言
    1.1 猫癣的感染
        1.1.1 真菌的概述
        1.1.2 猫癣的简介
        1.1.3 常见抗真菌药物
    1.2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方法
        1.2.1 琼脂稀释法
        1.2.2 琼脂扩散法
        1.2.3 E-Test法
        1.2.4 液基稀释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的药品和试剂
        2.1.3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2.1.4 试验场所
    2.2 试验方法
        2.2.1 伊曲康唑对犬小孢子菌的体外抗犬小孢子菌活性测定的方法
        2.2.2 一般临床检查
        2.2.3 临床指数检查
        2.2.4 皮肤癣菌的鉴别培养
        2.2.5 血常规计数
        2.2.6 临床生化检测
        2.2.7 药物治疗
        2.2.8 复检与疗效稳定性观察
        2.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伊曲康唑对犬小孢子菌的体外抗犬小孢子菌活性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3.2 二期临床试验及三期北方区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2.1 疾病临床指数
        3.2.2 真菌检查
        3.2.3 血常规检查
        3.2.4 临床生化检验
    3.3 三期临床南方区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3.1 疾病临床指数
        3.3.2 真菌检查
        3.3.3 血常规检查
        3.3.4 临床生化检验
4 讨论
    4.1 实验设计
    4.2 临床疗效
    4.3 安全性
    4.4 临床上猫癣菌病的诊断
    4.5 真菌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5)盐酸特比萘芬的安全性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临床疗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真菌及真菌性皮肤病
        1 真菌
        1.1 真菌的形态
        1.2 真菌的培养特性
        2 犬猫皮肤病常见的致病真菌
        2.1 皮肤癣菌
        2.2 曲霉菌
        2.3 念珠菌
        3 犬猫真菌性皮肤病
        3.1 犬猫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原因
        3.2 犬猫真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特征
        3.3 犬猫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方法
        4 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和酮康唑
        4.1 抗真菌药特比萘芬
        4.2 抗真菌药酮康唑
        5 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5.1 液基稀释法
        5.2 琼脂扩散法
        5.3 琼脂稀释法
        5.4 E-test法
        5.5 比色法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二章 盐酸特比萘芬胶囊的安全性试验
        1 材料
        1.1 供试动物
        1.2 供试药物
        1.3 仪器设备与试剂
        2 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2.2 一般临床观察
        2.3 血液学检测
        2.4 血液生化学检测
        2.5 病理组织学观察
        2.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临床观察结果
        3.2 血液学检测结果
        3.3 血液生化学检测结果
        3.4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4 讨论
        4.1 盐酸特比萘芬对犬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4.2 盐酸特比萘芬对犬肝脏功能的影响
        4.3 盐酸特比萘芬对犬肾脏功能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盐酸特比萘芬胶囊与复方酮康唑喷剂的体外药敏试验
        1 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药物
        1.3 仪器设备和试剂
        2 方法
        2.1 活化真菌
        2.2 RPMI 1640培养基的配制
        2.3 抗真菌药物储存液和工作液的配制
        2.4 菌悬液的制备
        2.5 药敏反应
        2.6 孵育
        2.7 结果判定标准
        2.8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4.1 盐酸特比萘芬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分析
        4.2 复方酮康唑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分析
        4.3 盐酸特比萘芬和复方酮康唑对受试真菌敏感性的比较
        5 小结
    第四章 复方酮康唑喷剂与膏剂的临床疗效对比试验
        1 材料
        1.1 供试动物
        1.2 供试药物
        1.3 供试菌株
        1.4 仪器设备和试剂
        2 方法
        2.1 活化真菌
        2.2 菌悬液制备
        2.3 试验动物分组
        2.4 建立犬真菌皮肤病模型
        2.5 判断建立动物模型的参考标准
        2.6 给药方法
        2.7 临床和实验室观察指标
        2.8 疗效判断标准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
        3.2 真菌学疗效
        4 讨论
        4.1 复方酮康唑喷剂和膏剂的疗效
        4.2 复方酮康唑喷剂和膏剂的给药方法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NCCLS标准化方案
二、纸片扩散法
三、E-test和酵母样真菌比色法 (sensititre yeastone colorimetric antifungal panel, 简称Yeastone法)
四、其他
五、结语

(8)地锦草提取物抗真菌作用及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2.2 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9)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真菌及真菌性皮肤病
        1 真菌的概述
        1.1 真菌的定义
        1.2 真菌的特性
        1.3 真菌的分类
        1.4 真菌的鉴定
        1.5 常见皮肤真菌介绍
        2 真菌病
        2.1 真菌病概述
        2.2 真菌病致病机理
        2.3 机体对真菌的免疫性
        2.4 皮肤真菌病的临床表现
        2.5 皮肤真菌病的临床诊断
        2.6 皮肤真菌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常用抗真菌药物以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
        1 抗真菌药物
        1.1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2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1.3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介绍
        2 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测定
        2.1 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
        2.2. 药敏试验方法比较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的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2.2 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样本分离真菌培养特点
        3. 讨论
        3.1 关于培养基
        3.2 犬猫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3.3 犬猫皮肤真菌病的发病率
        3.4 影响真菌感染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药敏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状真菌的药敏实验结果
        2.2 酵母菌的药敏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试验因素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影响
        3.2 抗真菌药物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影响
        3.3 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与治疗效果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致谢

(10)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的表型及分子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 的表型及分子特征
    前言
    第一部分 病历资料
        病史与体检
        辅助检查
        诊治经过
        讨论
        第一部分照片
    第二部分 TMMU3956 的形态学和理化特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照片
    第三部分 TMMU3956 的 rDNA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照片
    第四部分 TMMU3956 的药物敏感性和动物致病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足菌肿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经发表和完成的文章
英文论着 Phenotypic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Madurella pseudomycetomatis sp. nov., a Possible Novel Opportunistic Fungus Responsible for Black-Grain Mycetoma
    ABSTRACT
    INTRODUCTION
    CASE REPORT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
    ACKNOWLEDGMENTS
    REFERENCES
    图片与表格

四、产孢丝状真菌NCCLS药敏试验方法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野生株(Z20)与突变株(Zt)部分生物学特性及药敏试验比较[J]. 马晓平,杨秋霞,俞演,李德生,王承东,凌珊珊,古玉.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8)
  • [2]中国多中心曲霉鉴定、药物敏感性及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D]. 李颖.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3]伊曲康唑口服液对猫癣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D]. 李立阳.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4)
  • [4]2008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方案简读[J]. 袁立燕,黄怀球,张静.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05)
  • [5]盐酸特比萘芬的安全性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临床疗效试验[D]. 吴云飞.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4)
  • [6]CLSI M38-A2肉汤稀释法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的药敏检测[J]. 赵婷,姚粟,李辉,薛强伟,程池. 微生物学通报, 2012(07)
  • [7]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研究进展[J]. 刘锦燕,项明洁. 检验医学, 2009(12)
  • [8]地锦草提取物抗真菌作用及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影响[J]. 古力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李治建,安惠霞,高莉,彭晓明. 医药导报, 2009(11)
  • [9]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D]. 屈德芳.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 [10]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的表型及分子特征[D]. 闫洁. 第三军医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NCCLS药敏试验方法在产孢丝状真菌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