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VTS效益评价研究

港口VTS效益评价研究

一、港口VTS效益评估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吕敏[1](2020)在《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珠江口水域是我国水上运输最为繁忙的水域之一,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六区一线”重点监管水域,具有交通繁忙、航线密集、水域复杂、位置特殊等特点。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口水域不断新建跨珠江口通道,珠江口水域的通航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水上交通态势日趋复杂,通航管理对VTS形成高度依赖。随着广东海事局珠江口 VTS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广东海事局管辖水域内珠江口 VTS的使用单位将扩展至广东海事局、广州海事局、珠海海事局、东莞海事局、中山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局等,数量、层级以及设备设施将更加繁多。继续沿用传统模式运作,VTS升级改造的效果将难以充分体现,航运船舶在珠江口水域航行的体验感不会有明显改观,依然难以实现VTS公共服务水平质的突破。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广东海事局管辖水域内珠江口 VTS公共服务现状,发现其存在:现行制度规范陈旧落后、VTS服务标准不统一、VTS资源共享水平低及辖区VHF使用秩序混乱等四个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外各VTS公共服务提升的相关经验,提出从创新VTS制度和人才保障、实现区域多VTS中心下的统一服务、促进共享推进VTS智能化大数据应用、提高VTS服务保障能力四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提升VTS公共服务水平,具体体现在:对外参照IMO、IALA等国际规则,创新区域多VTS中心下的统一服务标准,使航运船舶在各海事局VTS间无感切换;对内深化海事系统建章立制,建设VTS内部统一协调机制、标准运作体系;在服务模式上突破传统思维,从智能化大数据应用角度探索VTS服务发展新方向、新场景;在服务保障上应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等,从而形成广东海事局管辖水域内珠江口 VTS基础设施硬实力和公共服务软实力飞跃发展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代玉强[2](2020)在《船舶交通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以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升,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海上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目前,在国际进出口贸易总量中近一半以上都是利用船舶通过海上运输完成,这使得从事海上运输的船舶数量迅猛增加,船舶的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海上的船舶交通事故频发也增加了人民对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水域污染的重视,对船舶安全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在船舶流量大、气象条件恶劣、船舶会遇态势复杂的沿岸水域建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通过雷达、甚高频、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科学技术手段对管辖水域内的船舶进行全天候的不间断的监控,建立良好的船舶交通秩序,为船舶提供气象、航警、碍航物、其他船舶动态信息等服务,以减少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别是船舶碰撞、搁浅、触礁这些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船舶在海上航行安全,提高船舶通航的效率,保护水域环境清洁。本文在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关于VTS系统的研究文献基础上,将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作为研究对象,认真总结了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在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效,分析吴淞VTS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VTS的功能定位、体制建设、服务理念、管理手段、资源配置等方面。本文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吴淞VTS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为调查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发放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对数据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提出其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通过运用新公共服务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相关理论观点,对吴淞VTS公共服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再结合作者在吴淞VTS的实际工作经验,有针对性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一是明确VTS的公共服务定位,培养VTS公共服务理念,提升VTS公共服务功能;二是加强VTS系统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加快VTS相关法制建设,推进VTS职责标准化建设;三是强化VTS内部管理标准化建设,制定合理的值班模式,建立VTS的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四是完善VTS岗位人员管理,完善VTS人员岗位激励制度,强化岗位人才队伍建设;五是拓展VTS公共服务举措,树立VTS公共服务合作共赢理念,满足公众需求并鼓励公众参与。

孟泽宁[3](2019)在《基于模糊Petri网的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雾、霾等引起的能见度不良天气出现频率不断增加,对船舶开航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导致船舶无法按照船期安全开航,严重影响了港口航道、码头等资源的利用率及船舶管理公司的运营效益,制约着港口经济与航运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以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进行评价,为港口调整能见度不良条件下限航及禁航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船舶管理公司及船舶做好能见度不良条件下安全开航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归纳了国内外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航行安全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主要港口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限航、禁航政策进行总结分析。在对影响船舶能见度不良条件下开航安全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员、船舶、环境、岸基保障四个方面着手,构建了包括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在内的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各指标的评价方法及标准,并利用云模型法将指标定量化,最终建立了基于动态变权模糊Petri网的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青岛港前湾港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针对如何提高船舶能见度不良条件下开航安全提出相关措施及建议。本文提出的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评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海上安全评价在船舶开航安全方面的研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对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进行评价,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赵阳[4](2018)在《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的发展,散货船作为船舶运输的主力船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京唐港作为国家经济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枢纽港口,近年来进出港的超大型散货船日益增多,港口通航形势严峻,为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超大型散货船在进出港时的安全事故,维护生命和财产安全,对超大型散货船进出京唐港航行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超大型散货船的研究往往是集中于某一方面,专门针对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的评价研究鲜见,相关的研究一般是定性分析较多,客观评价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京唐港营运实际情况,提出超大型散货船概念,并展开对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的评价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并分析京唐港实际营运情况,精简安全系统中的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结合专家咨询和调查问卷统计,建立了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可拓学理论,采用可拓评价方法,构建了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可拓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实例利用该模型进行评价分析,确定安全等级并识别高风险因子,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专家咨询和港口实际,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一些风险预控建议,为驾引人员、船舶公司、港口以及海事管理机构提供一定参考。结论表明,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提升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进出港航行安全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孟书宇[5](2018)在《基于DEA算法的VTS性能评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航运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VTS在海上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与日俱增。VTS性能评估研究已经成为众多VTS管理人员日益关注的课题。当前,国内外研究VTS性能评估的文献较少,而且大部分均对成本效益进行评价分析。我国拥有众多的VTS系统,但是由于建设规模相差较大、管理体制尚未健全、VTS人员的培养体系不尽完善,这些对VTS的发展十分不利。本文在深入分析和探讨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IMO《VTS指南》、IALA《VTS手册》中关于VTS的叙述部分,按照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并且根据我国目前VTS现状,应用专家评分法制定和优化评价指标。本文以锦州港为例,从VTS系统功能、VTS港口交通环境以及VTS组织体系和人员共三个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建立。同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相比,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权重不需要主观来确定,通过模型计算出决策单元中的各个指标,给出的结果更为客观和科学。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灵敏度分析十分便捷,而且有助于对无效单元给出改进的措施,这样易于VTS管理机构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但是由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具有不能过多的输入输出指标、而且不允许为负数以及指标间具有相关性等不足。因此,文中以因子分析模型对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缺点进行补充,公共因子的获取是利用因子分析而得到的,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映衬VTS性能评估,而且也可以不冗余地反映出VTS监管的合理性,进而使指标间的强相关性消失。公共因子权重的评价是以因子贡献率为参照,权重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得到有效的保证。VTS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整体效率是通过建立的CCR模型和CCGSS模型进行评价,对无效决策单元是利用投影分析进行的改进,基于对抗型交叉评价将决策单元进行优劣的排序。最终给出了对VTS综合管理提高的意见和建议,促进VTS系统良好发展。

王敏[6](2017)在《XW港区海事监控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随着中西部省份经济的发展,其对外贸易的需求持续增长。连云港地理位置优越,是承接中西部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连云港港取的较好发展,吞吐量不断提升。XW港区是连云港港规划重要部分的新港区,坚持临港产业为起步,深入港口建设,为港口后方提供综合服务,逐步发展腹地经济。为满足新港区发展需要,建设海事监控区,实现港区海事信息服务、助航服务、海事交通组织及辅助治安管理等功能服务。目前,XW港区缺乏现代化的海事监控系统,需要建设海事监控区以提升XW港区的运输效率,保障航道运输安全,确保港区生产生活安全。海事监控系统以VTS雷达作为核心设备,并配合闭路电视系统,双向通讯技术,可实现对对港口内船舶情况以及区内治安状况的实时监测。本文从技术可行性和财务可行性对XW港区海事监控建设项目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在技术可行性分析中,从项目建设规模、具体施工方案、环保方案、安全防护方案等方面论证了可行性。在财务可行性中,由于该项目无直接现金流产生,因此主要从投资预算方面、社会效益方面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该项目的风险控制方案。最后得出了可行性结论。

曹德胜[7](2014)在《我国VTS绩效评价与雷达站选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s,简称VTS)是海事部门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维护水上安全形势稳定,提高水域通航效率,保护水域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航运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13年5月,我国已建成并对外运行的VTS中心已达33个,雷达站140个,基本实现了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水道和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水域的全方位覆盖。近年来,随着航运业振兴发展,VTS新建、改建、扩建工作势在必行。如何对VTS系统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的VTS绩效评价体系、对雷达站进行最优站址是我国VTS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论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模型对我国33个VTS中心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基于“4E”理论,从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公平性角度出发建立了我国VTS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绩效评价云模型,对我国VTS绩效进行了评价。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和多重覆盖思想下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对雷达站候选点进行优选,以充分发挥雷达站在VTS绩效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研究认为,考虑地理位置、投资规模、组织管理与运行等方面因素,可以将我国沿海VTS中心分为4类,内河VTS中心分为5类。我国VTS在运行过程中有效性和公平性较好,经济性较低,且VTS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云模型对于VTS绩效评价研究是有效的。对我国VTS雷达站选址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最小覆盖半径、阈值等参数的变化对选址结果会产生影响,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备选点进行方案初选会提高选址方案的合理性。

李国成[8](2014)在《VTS系统面向公共服务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伴随航运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综合交通物流链发展,水上游乐、休闲活动增加,在安全、安保、效率、环境保护的VTS系统基本要求上,对VTS系统信息依赖逐渐加大。海事系统已经转入公务员编制后,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海事,必须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并用公共治理的理念和方法研究VTS系统的发展,确立近期VTS系统面向公共服务的策略。作者研究IMO有关VTS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从概念入手论证VTS系统的交通组织服务功能体现的船舶交通管理,得出VTS系统是特殊、重点水域船舶交通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分析VTS系统的三个服务功能基础上,得出交通组织服务体现的公共服务的结论。在学习借鉴前人有关VTS系统文献的观点和方法基础上,分析了面向公共服务的VTS系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运用公共治理的顾客导向、公民参与、公平正义、电子化政府理论分析了VTS面向公共服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采用战略规划的SWOT方法得出面向公共服务的VTS系统发展战略议题,并运用SMART方法,进行了十三五期间VTS系统战略议题选择作者论证得出了共享VTS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框架,提出了树立公共管理理念、建立智能VTS系统、维护航运市场公平正义、构建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模式、加大VTS系统国产化研究应用等VTS面向公共服务的策略,建议尝试将VTS系统的助航服务移交引航中心完成。

张俊校[9](2013)在《威海港VTS区域船舶通航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威海港VTS区域(以下简称威海VTS区域)是以大泓灯桩为圆心、半径8海里的水域。随着航运经济的发展,威海VTS区域的船舶日益增多,且船舶吨位大型化的趋势明显,同时,威海VTS区域附近的沿海规划航路即将实施,届时威海VTS区域通航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威海VTS区域的通航安全进行研究分析,以保障附近海域船舶的航行安全。本文介绍了威海VTS中心渊源、系统功能、威海VTS区域交通流量状况、VTS管理情况,对威海VTS区域通航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域存在通航安全隐患,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总结海事部门对威海VTS区域通航船舶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加强船舶动态管理,优化通航环境管理,实施网格化管理及完善VTS信息化支持机制等,并对威海VTS区域通航安全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威海VTS区域整体通航安全情况良好,但是依然存在一定通航安全风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矛盾依然影响该水域的船舶通航安全。建议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积极消除影响通航安全的各种因素,有效保障船舶通航安全,促进威海海域海上安全形势的稳定。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该水域的通航安全和VTS管理效能,保持威海VTS区域良好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防止因船舶交通流增加而导致该水域通航环境恶化或诱发水上交通事故,进一步保障威海港及其附近水域船舶航行安全。

林妙南[10](2013)在《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上安全监管系统是全面提升海事系统的综合实力,提高海事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海事公共管理现代化的动力。近年来,台湾海峡西岸水运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厦门湾水域的船舶交通流量和交通密度快速增大,船舶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船舶航行情况日趋复杂。如何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船舶交通的安全监管己成为当前海事公共管理组织重要的工作之-本文针对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进行研究。首先,全面论述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做强海洋经济对水上安全监管所提出的更高挑战,分析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现状,以及“十二五”乃至中长期船舶动态监管的具体需求。其次,应用案例分析法和公共经济学理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对现有水上安全监管系统之VTS公共投入绩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效益进行总体评价。再者,实证分析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存在结构不合理、区域不均衡、投资主体单一、管理不完善等四大问题及原因。最后,在这些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公共管理学理论和公共经济决策分析方法,提出了完善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目标、基本原则和四项具体措施,为调整厦门湾监管力量布局,优化完善监管资源配置,构建“布局立体化、装备现代化、服务信息化、反应快速和定位高精度”为特征的厦门湾水上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促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做大厦门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提供水上船舶航行安全保障。

二、港口VTS效益评估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口VTS效益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VTS
        2.1.2 VTS公共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
        2.2.2 服务型政府
3 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现状分析
    3.1 珠江口VTS基本情况
        3.1.1 水域概况
        3.1.2 VTS系统现状
        3.1.3 VTS升级改造
        3.1.4 VTS运行管理
    3.2 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采取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3.2.1 通过转变VTS服务定位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
        3.2.2 通过加强VTS人才培养保障公共服务质量
        3.2.3 通过引入智慧海事平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3.2.4 通过扩展信息服务渠道实现服务手段多样化
    3.3 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现行制度规范陈旧落后
        3.3.2 VTS服务标准不统一
        3.3.3 VTS资源共享水平低
        3.3.4 辖区VHF使用秩序混乱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服务范围扩大及通航环境改变
        3.4.2 区域内多个VTS相互独立运行
        3.4.3 VTS系统与外部平台数据交互未实现
        3.4.4 VHF资源提供不足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VTS公共服务提升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VTS公共服务提升途径
        4.1.1 国外VTS公共服务提升途径
        4.1.2 国内其他地区VTS公共服务提升途径
    4.2 经验借鉴
        4.2.1 加强VTS制度建设
        4.2.2 实现VTS系统共享
        4.2.3 探索VTS技术创新
        4.2.4 进行服务手段拓展
5 进一步提升珠江口VTS公共服务的对策分析
    5.1 创新VTS制度和人才保障
        5.1.1 进一步转变服务思维理念
        5.1.2 以国际视野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
        5.1.3 打造国际化专业化人才梯队
    5.2 实现区域多VTS中心下的统一服务
        5.2.1 创新区域多VTS中心下的对外统一服务标准
        5.2.2 建设区域多VTS中心下的对内统一协调机制
    5.3 促进共享推进VTS智能化大数据应用
        5.3.1 进行VTS系统与外部平台数据交互
        5.3.2 拓展VTS数据服务应用场景
    5.4 提高VTS服务保障能力
        5.4.1 完善VHF通信规划
        5.4.2 加强VHF-DF定向监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船舶交通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以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状况述评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考察
        1.2.3 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总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VTS
        2.1.2 船舶交通管理中心
        2.1.3 VTS公共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
        2.2.3 VTS公共服务评价指标
第三章 吴淞VTS系统公共服务现状
    3.1 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吴淞VTS中心)的基本概况
        3.1.1 吴淞VTS系统组成
        3.1.2 吴淞VTS的值班台设置
        3.1.3 吴淞VTS值班人员配备
        3.1.4 吴淞VTS覆盖水域范围
        3.1.5 吴淞VTS分区及频道设置
    3.2 吴淞VTS管理效力范围与服务对象
    3.3 吴淞VTS的职能与服务内容
    3.4 吴淞VTS公共服务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四章 吴淞VTS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吴淞VTS中心的公共服务现状的调查
        4.1.1 调查方案
        4.1.2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4.1.3 访谈结果分析
    4.2 吴淞VTS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VTS角色定位不准确
        4.2.2 VTS岗位权责不明确
        4.2.3 VTS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
        4.2.4 VTS岗位人员配备不足
        4.2.5 VTS公共服务手段单一
    4.3 吴淞VTS公共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传统海事管理制度的影响
        4.3.2 公共服务法制体系不完善
        4.3.3 公共服务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4.3.4 岗位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
        4.3.5 VTS公共服务缺乏协作机制
第五章 提升VTS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5.1 明确VTS的公共服务角色定位
        5.1.1 培养VTS公共服务理念
        5.1.2 提升VTS公共服务功能
    5.2 加强VTS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
        5.2.1 加快VTS相关法制建设
        5.2.2 推进VTS岗位权责制度建设
    5.3 强化VTS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
        5.3.1 制定合理的值班模式
        5.3.2 建立VTS公共服务监督评价机制
    5.4 完善VTS岗位人员管理
        5.4.1 完善VTS人员的岗位激励制度
        5.4.2 强化VTS岗位人才队伍建设
    5.5 拓展VTS公共服务举措
        5.5.1 建立VTS公共服务合作共赢机制
        5.5.2 满足公众需求并鼓励公众参与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吴淞VTS公共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吴淞VTS值班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3)基于模糊Petri网的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能见度不良概述及相关规定
    2.1 能见度不良概述
    2.2 能见度不良情况对于船舶开航的影响
    2.3 国内外港口能见度不良条件下限航、禁航的相关规定
        2.3.1 国内港口相关规定
        2.3.2 国外港口相关规定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模糊Petri网进行船舶开航安全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模糊Petri网理论
    3.2 动态赋权法
    3.3 云模型法
    3.4 本章小结
4 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评价指标分析及初选
        4.2.1 人员因素
        4.2.2 船舶因素
        4.2.3 环境因素
        4.2.4 岸基保障因素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4 安全风险指标的量化分级
        4.4.1 定性指标量化分级
        4.4.2 定量指标量化分级
    4.5 本章小结
5 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船舶开航安全评价
    5.1 基于云模型的评价指标量化处理
        5.1.1 基于云模型的评价信息转化
        5.1.2 计算专家群的最终评价值
    5.2 动态变权模糊Petri网评价模型的建立
        5.2.1 动态变权模糊Petri网定义
        5.2.2 模糊产生式规则
        5.2.3 评价模型的建立
    5.3 基于矩阵推理算法求解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模型的应用验证
    6.1 青岛港前湾港区概况
        6.1.1 自然环境
        6.1.2 港口环境
        6.1.3 交通环境
        6.1.4 通航安全保障
    6.2 青岛港前湾港区船舶能见度不良下条件下开航安全评价
    6.3 提高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的措施
        6.3.1 提高人员因素安全程度的措施
        6.3.2 提高船舶因素安全程度的措施
        6.3.3 提高环境因素安全程度的措施
        6.3.4 提高岸基保障因素安全程度的措施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不同能见度下各港口限航及禁航相关规定
附录B 基于ABS《船舶操纵性准则》的船舶操纵性等级评价公式表
附录C 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问卷
附录D 不同能见度不良条件下青岛港前湾港区船舶开航安全程度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超大型散货船概念及京唐港散货船超大型趋势
    1.3 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研究评述
    1.4 船舶航行安全评价研究方法
        1.4.1 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1.4.2 可拓学理论在海上交通安全评价领域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2章 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特点及航行环境分析
    2.1 超大型散货船特点
        2.1.1 超大型散货船的静态特点
        2.1.2 超大型散货船的操纵特点
    2.2 京唐港航行环境状况及分析
        2.2.1 自然环境状况及分析
        2.2.2 港口状况及分析
        2.2.3 船舶交通及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2.2.4 交通保障条件状况及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
        3.2.2 评价指标的优选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评价指标分析及等级标准的划分
        3.3.1 船舶条件
        3.3.2 自然环境条件
        3.3.3 交通条件
        3.3.4 安全保障条件
    3.4 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法
    3.5 小结
第4章 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可拓评价模型研究
    4.1 可拓学理论和可拓评价方法
        4.1.1 可拓学相关概念
        4.1.2 可拓评价方法
    4.2 可拓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4.3 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可拓评价模型
        4.3.1 评价物元的建立
        4.3.2 经典域与节域的确定
        4.3.3 待评物元的确定
        4.3.4 权重的确定
        4.3.5 关联度计算和等级评定
        4.3.6 可拓评价模型的建立
    4.4 小结
第5章 航行安全评价案例及风险预控建议
    5.1 案例分析
        5.1.1 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
        5.1.2 确定待评物元
        5.1.3 确定权重
        5.1.4 关联度计算和等级评定
        5.1.5 评价结果及分析
    5.2 风险预控建议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表
附录2 评价指标安全程度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DEA算法的VTS性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DEA模型研究现状
        1.3.2 VTS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2章 VTS性能指标评估体系的建立
    2.1 VTS发展概况
        2.1.1 VTS概况
        2.1.2 我国VTS的状况
        2.1.3 我国VTS管理现状
        2.1.4 VTS运行状况
    2.2 选取指标评价体系的原则
    2.3 VTS性能评估指标体系
        2.3.1 VTS系统安全指标
        2.3.2 VTS港口交通环境
        2.3.3 VTS人员和机构情况
第3章 因子分析模型下公共因子的提取
    3.1 因子分析模型概述
        3.1.1 因子分析模型
        3.1.2 模型的意义
    3.2 无量纲的数据处理
    3.3 分析提取的因子
        3.3.1 公共因子的提取
        3.3.2 旋转因子及定义
        3.3.3 因子的数值结果
        3.3.4 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
第4章 DEA模型的VTS性能评估
    4.1 DEA算法的VTS性能评估模型
        4.1.1 VTS性能评估DEA-CRS模型的建立
        4.1.2 VTS性能评估CCGSS模型的建立
    4.2 DEA指标参数的预处理
    4.3 VTS性能评估结果及分析
        4.3.1 VTS性能评估的效率性分析
        4.3.2 改进无效单元
        4.3.3 评价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VTS性能评估指标体系问卷
附录二 问卷调查
附录三 无量纲化处理之后的数据
致谢
作者简介

(6)XW港区海事监控区建设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VTS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可行性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2 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理论
    2.1 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概念
        2.1.1 可行性研究基本内涵
        2.1.2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2.1.3 项目的阶段和周期
    2.2 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2.3 非营利项目可行性研究常用方法
        2.3.1 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
        2.3.2 非营利项目可行性研究常用方法
3 XW港区海事监控项目需求分析
    3.1 XW港区海事监控现状分析
        3.1.1 XW港区现状分析
        3.1.2 XW港区海事监测项目规划
        3.1.3 XW港区海事条件概况
    3.2 XW港区海事监控现存问题
        3.2.1 缺乏信息提供功能
        3.2.2 缺乏助航服务功能
        3.2.3 无法提供海事交通组织
        3.2.4 缺乏海事辅助功能
        3.2.5 现存问题解决方案
    3.3 XW港区海事监控区社会需求
4 XW港区海事监控区工程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项目建设规模分析
        4.1.1 项目设计目标
        4.1.2 项目选址方案分析
        4.1.3 项目人员方案分析
        4.1.4 项目主要设备分析
    4.2 项目施工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4.2.1 地基处理方案
        4.2.2 主体工程方案
        4.2.3 配套工程方案
        4.2.4 项目施工方案
    4.3 项目环保方案可行性分析
        4.3.1 水污染防治措施
        4.3.2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4.3.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3.4 固体废污染防治措施
        4.3.5 生态变化治理措施
        4.3.6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4 项目安全防护方案可行性分析
    4.5 项目施工材料来源可行性分析
5 XW港区海事监控项目投资预算评估分析
    5.1 项目投资预算
        5.1.1 项目投资预算编制
        5.1.2 建设投资估算
    5.2 项目效益分析
        5.2.1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5.2.2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5.3 项目风险分析
        5.3.1 风险因素识别
        5.3.2 风险程度分析
        5.3.3 风险防范和降低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我国VTS绩效评价与雷达站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VTS概述
        1.2.1 VTS定义
        1.2.2 VTS功能
        1.2.3 VTS性质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概述
    2.1 文献综述
        2.1.1 聚类分析文献综述
        2.1.2 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2.1.3 选址文献综述
    2.2 相关基本理论概述
        2.2.1 聚类分析基本理论
        2.2.2 绩效评价基本理论
        2.2.3 选址基本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VTS类型划分
    3.1 我国VTS发展现状分析
        3.1.1 我国VTS建设现状
        3.1.2 我国VTS管理现状
        3.1.3 我国VTS运行现状
    3.2 VTS聚类分析问题提出
    3.3 层次聚类分析模型构建
        3.3.1 层次聚类分析的步骤
        3.3.2 VTS分类特征数据选取
        3.3.3 层次聚类分析模型
    3.4 我国VTS分类实证分析
        3.4.1 数据采集
        3.4.2 数据处理
        3.4.3 聚类分析
        3.4.4 聚类结果解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云模型的我国VTS绩效评价
    4.1 VTS绩效评价问题提出
    4.2 VTS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VTS经济性绩效
        4.2.2 VTS效率性绩效
        4.2.3 VTS有效性绩效
        4.2.4 VTS公平性绩效
    4.3 我国VTS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4.3.1 评价指标标准化
        4.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3.3 VTS绩效评价云模型
    4.4 我国VTS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4.4.1 数据采集
        4.4.2 评价指标权重
        4.4.3 整体绩效评价
        4.4.4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备用覆盖的VTS雷达站选址问题研究
    5.1 VTS雷达站选址问题提出
    5.2 候选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2.1 候选点评价指标
        5.2.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3 VTS雷达站选址模型构建
        5.3.1 参数说明
        5.3.2 模型建立
        5.3.3 求解算法设计
    5.4 VTS雷达站选址算例分析
        5.4.1 数据准备
        5.4.2 不考虑候选点模糊综合评价的选址结果
        5.4.3 考虑候选点模糊综合评价的选址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8)VTS系统面向公共服务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IMO/IALA有关VTS系统指导文件
        1.2.2 我国VTS系统法律基础
        1.2.3 借鉴文献综述
        1.2.4 引用文献评述
        1.2.5 发展性文献评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公共服务理论对VTS系统的要求
    2.1 VTS系统概念、功能与效益
        2.1.1 VTS系统定义
        2.1.2 VTS系统与船舶交通管理
        2.1.3 VTS系统功能
        2.1.4 VTS系统运行效益
    2.2 VTS系统发展史
        2.2.1 VTS系统发展
        2.2.2 VTS系统发展方向
    2.3 VTS系统的公共服务属性
    2.4 公共服务对VTS系统的要求
        2.4.1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
        2.4.2 公共服务理念对VTS系统的要求
    2.5 VTS系统面向公共服务具体体现
        2.5.1 顾客导向的具体体现
        2.5.2 电子化政府的具体体现
        2.5.3 公民参与的具体体现
        2.5.4 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
        2.5.5 公用部门的战略管理
第3章 VTS系统公共服务的环境分析
    3.1 VTS系统公共服务的外部环境认识
        3.1.1 公共服务对VTS系统的要求
        3.1.2 科技环境认识
        3.1.3 经济环境认识
        3.1.4 顾客需求
    3.2 VTS系统内部环境认识
    3.3 SWOT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遇
        3.3.4 威胁
    3.4 面向公共服务的VTS系统SWOT分析
    3.5 策略议题清单
第4章 VTS系统面向公共服务的战略规划
    4.1 再评价VTS系统发展的使命、目标
        4.1.1 再评价VTS系统使命
        4.1.2 再评价VTS系统发展目标
    4.2 共享VTS系统策略制订
        4.2.1 共享VTS系统概念
        4.2.2 共享VTS系统功能三级架构
        4.2.3 VTS中心的功能架构
        4.2.4 区域VTS信息中心
        4.2.5 国家VTS信息中心
    4.3 其它面向公共服务策略制订
        4.3.1 运用公共治理理念
        4.3.2 维护公平正义
        4.3.3 构建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模式
        4.3.4 加快VTS系统国产化研究应用
        4.3.5 尝试不同的VTS系统运行模式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威海港VTS区域船舶通航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VTS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威海VTS中心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2.1 威海VTS中心渊源
        2.1.1 威海VTS中心发展历程
        2.1.2 威海VTS中心法律支持
        2.1.3 威海VTS中心的社会效益
    2.2 威海VTS中心系统概况
        2.2.1 威海VTS中心系统构成及性能
        2.2.2 威海VTS中心系统设备功能
    2.3 威海VTS中心工作内容
        2.3.1 威海VTS中心工作内容
        2.3.2 威海VTS中心报告制
第3章 威海VTS区域通航环境研究
    3.1 自然环境
        3.1.1 水文
        3.1.2 气象
        3.1.3 泥沙
    3.2 威海VTS区域港口地理环境
        3.2.1 港口现状
        3.2.2 锚地现状
        3.2.3 引航员登(离)水域
        3.2.4 威海港总体规划
    3.3 通航敏感水域
        3.3.1 禁航区
        3.3.2 沉船沉物
        3.3.3 水产养殖区
        3.3.4 海底管线
        3.3.5 临时抛泥
        3.3.6 其他敏感水域
    3.4 船舶交通流现状
        3.4.1 交通流统计分析
        3.4.2 威海港未来交通流量预测
        3.4.3 威海VTS区域附近航路规划
        3.4.4 事故分析
    3.5 威海VTS区域通航安全隐患
        3.5.1 航道因素
        3.5.2 养殖区因素
        3.5.3 助航设施因素
        3.5.4 航道与泊位的匹配因素
        3.5.5 船舶通航秩序因素
    3.6 其他影响通航安全的因素
        3.6.1 双岛湾VTS盲区因素
        3.6.2 船舶夜航因素
        3.6.3 锚地避风因素
第4章 威海VTS区域通航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4.1 威海VTS区域存在的航行风险分析
        4.1.1 助航设施的可靠性
        4.1.2 通航水域存在的风险
    4.2 海事部门应对船舶进出港风险的一般措施
        4.2.1 保障助航设施工作正常
        4.2.2 控制船舶引航风险
        4.2.3 严格控制通航船型
        4.2.4 控制船舶夜航风险
        4.2.5 严格执行船舶禁(限)航标准
    4.3 海事部门对威海VTS区域通航船舶的风险控制措施
        4.3.1 优化威海VTS区域船舶动态管理
        4.3.2 优化威海VTS区域通航环境管理
        4.3.3 建立威海VTS区域网格化管理体系
        4.3.4 完善VTS信息化支持机制
    4.4 威海VTS对船舶通航安全管理的效能
        4.4.1 威海VTS区域船舶动态管理的现状
        4.4.2 威海VTS区域动态控制的作用
        4.4.3 威海VTS区域绩效评估
    4.5 保障通航安全待解决问题
        4.5.1 盲目扩大生产与通航安全的问题
        4.5.2 海洋农业经济与港航经济的问题
        4.5.3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问题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研究综述
        1.2.1 国内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研究综述
        1.2.2 国外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论文研究方法
        1.3.2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概念
        2.1.1 水上安全监管系统
        2.1.2 公共投入
    2.2 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相关理论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理论
        2.2.3 公共经济学理论
第3章 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现状分析
    3.1 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情况
        3.1.1 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概况
        3.1.2 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概况
    3.2 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成效分析
        3.2.1 监管系统之VTS公共投入成效定性分析
        3.2.2 监管系统之VTS公共投入成效定量分析
        3.2.3 监管系统公共投入成效总体评价
    3.3 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存在问题及原因实证分析
        3.3.1 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结构不合理
        3.3.2 监管系统公共投入区域不均衡
        3.3.3 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投资主体单一
        3.3.4 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管理不完善
第4章 完善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对策
    4.1 完善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4.1.1 主要目标
        4.1.2 基本原则
    4.2 完善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具体措施
        4.2.1 完善监管系统经费投入体制
        4.2.2 调整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方向
        4.2.3 统筹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的资源配置
        4.2.4 规范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管理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港口VTS效益评估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珠江口VTS公共服务提升对策研究[D]. 吕敏.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2]船舶交通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以吴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为例[D]. 代玉强.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3]基于模糊Petri网的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船舶开航安全评价研究[D]. 孟泽宁.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4]京唐港超大型散货船航行安全评价研究[D]. 赵阳.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6)
  • [5]基于DEA算法的VTS性能评估[D]. 孟书宇.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6)
  • [6]XW港区海事监控区建设可行性研究[D]. 王敏.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7]我国VTS绩效评价与雷达站选址研究[D]. 曹德胜.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1)
  • [8]VTS系统面向公共服务的策略研究[D]. 李国成.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4)
  • [9]威海港VTS区域船舶通航安全研究[D]. 张俊校.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5)
  • [10]厦门湾水上安全监管系统公共投入研究[D]. 林妙南. 大连海事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港口VTS效益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