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鼠剂对啮齿动物的拒食性及防治

灭鼠剂对啮齿动物的拒食性及防治

一、鼠类对灭鼠剂拒食性及防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王东,王永明,辛正[1](2016)在《鼠类的化学防治》文中提出鼠是危害人类财产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环境防治等多种方法控制害鼠。在各种灭鼠方法中,化学防治因其速效性好、见效快、易于大面积推广,在现阶段灭鼠实践中还占有不可替代位置。虽然化学防治会存在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灭鼠经验的不断积累,安全、高效、环保和经济的药剂、剂型和使用技术,会不断弥补鼠类化学防治的缺点。

宋英,李宁,王大伟,刘晓辉[2](2016)在《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抗药性的遗传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凝血类灭鼠剂是鼠类化学防治过程中最常用的,然而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的抗药性极大地降低了灭鼠的效率.鼠类可以通过多种分子途径产生抗药性,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是抗凝血类灭鼠剂的靶基因,该基因上的氨基酸变异是鼠类产生抗性的主要途径,此外,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基因、Calumin基因等也参与介导鼠类的抗药性.本文简单总结了全世界鼠类抗药性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鼠类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郭天宇,郭惠琳,刘丽娟[3](2015)在《我国鼠类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我国大规模的城乡家鼠防治始于1956年,除四害成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灭鼠防病的意义深入人心,老鼠作为四害之首得到较好的控制。1966-1976年,爱国卫生运动陷入停顿,灭鼠工作无人过问。1976年以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的相继问世,毒饵的成品化规模化进展明显,科学试验普遍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自1985年,全国家鼠鼠情监测网络和抗药性监测网络正式开展工作。2000年至今,灭鼠达标成为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的必备条件,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我国鼠类控制工作。在与鼠类长期的斗争过程中,逐步总结出综合治理的科学方法来控制鼠类。在完全掌握鼠类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强调完善防鼠设施,控制鼠类的食物来源,清除鼠类的孳生场所,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其中抗凝血类杀鼠剂仍然占主导地位,将鼠类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目前新的杀鼠剂研制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杀鼠剂的剂型、毒饵盒、毒饵站以及鼠类监测设备品种繁多,取得相当大的进步。鼠类对抗凝血杀鼠剂抗药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传统的摄食试验向测定抗凝血酶原时间和抗性基因检测转变。鼠类监测方法和密度控制水平以及药效评价方法等国家标准的制定,使鼠类控制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辛正,张晓[4](2015)在《毒饵站在巩固灭鼠效果中的作用》文中认为鼠是威胁人民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害鼠密度的快速反弹,使持续巩固灭鼠成果成为灭鼠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毒饵站是一种安全、高效、持久、环保和经济的灭鼠技术,已在多种场所灭鼠及灭鼠成果的巩固中取得了显着成效,可以将其作为我国持续性控制鼠类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姚丹丹,冯志勇,隋晶晶,颜世祥[5](2013)在《黄毛鼠对抗凝血杀鼠剂回避行为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广州市农田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抗药性发生状况,研究黄毛鼠对毒饵及无毒饵的回避行为,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性检测,采用连续攻毒试验进行回避行为研究。结果广州市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发生率高达83.33%,黄毛鼠对杀鼠灵毒饵具有明显的回避行为,拒食鼠占试鼠总数的30.00%;对抗性检测后存活鼠进行连续攻毒试验以及无毒饵试验,每次试验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毛鼠对毒饵的拒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对无毒饵的回避行为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攻毒次数的增加,黄毛鼠中拒食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试鼠对无毒饵的拒食程度甚至超过首次攻毒试验中对毒饵的拒食;而且黄毛鼠对毒饵的日食量越来越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使攻毒结束后改喂无毒饵,黄毛鼠的日食量仍低于第一、二次攻毒时的日食量。结论广州市黄毛鼠对毒饵甚至无毒饵的回避行为表明其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已产生行为抗性,将是鼠害防控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此研究对灭鼠实践中提高灭鼠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冉会来,张俊玲,王兰萍[6](2012)在《家栖鼠毒饵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家栖鼠与我们的生活过于紧密,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巨大。因此,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家栖鼠进行防治是必要的。目前,毒饵防治是家栖鼠防治的主要手段。笔者主要对我国灭鼠毒饵的农药登记情况和专利登记情况、灭鼠毒饵基饵、引诱剂以及家栖鼠不育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为更好地进行鼠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龚鹏博,刘全生,秦姣,黄小丽,郭明昉[7](2010)在《我国城市鼠害特点及防制策略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为鼠类提供了多种适宜生存繁殖的空间,致使城市鼠害严重且防制困难,给人民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隐患和侵扰。该文在分析我国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和城市害鼠的习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害鼠的分布和侵害特点进行阐述,并探讨目前我国城市鼠害防制的难点及抗药性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因鼠而异,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鼠害防制建议。

刘振江[8](2010)在《机场鼠害防制的重要性及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机场是对鸟类、鼠类等野生动物实施严格控制管理的特殊地区。该文通过对机场鼠类危害的分析,提出了机场鼠害的综合防制策略,即坚持长期的鼠情监测、清除鼠类栖息生境、实施多种手段的猎杀,并对机场鼠害防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曲宝泉,张世水,霍新北,王学军,李凤霞,景晓,张奎卫,孙林,宫学诗[9](2010)在《用毒饵盒投放急慢性毒饵灭家栖鼠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毒饵盒中投放急慢性毒饵灭家栖鼠类及对小家鼠和褐家鼠的灭鼠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历城区西彩石村,每间房间布放毒饵盒1个,内放0.5%毒鼠磷和0.05%敌鼠钠整粒小麦。急性药剂毒饵盒放50g,慢性药剂毒饵盒放100g,每组90户;效果考核S100格法。结果急性药剂毒饵盒5、10、15、20d总灭鼠率分别为77.54%、82.36%、88.50%和93.78%;针对小家鼠灭效分别为76.81%、82.83%、88.92%和94.14%,褐家鼠灭效分别为100%、68.29%、75.61%和80.49%。慢性药剂毒饵盒10、20、30、60d总灭鼠率分别为90.93%、93.17%、98.11%和98.28%;针对小家鼠灭效分别为91.12%、93.24%、98.18%和98.24%,对褐家鼠灭效分别为80.95%、92.86%、95.24%和100%。慢性药剂毒饵盒第10天总灭鼠效果优于急性药剂毒饵盒(u=11.43,P<0.01)。结论慢性抗凝血灭鼠剂毒饵盒灭鼠效果显着。

宋兵[10](2009)在《苦参生物碱杀鼠活性和微囊制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对苦参中的氧化苦参碱、槐定碱、苦参碱三种生物碱作为活性成分开展植物源灭鼠药剂研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适口性试验、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测定、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以及应用于鼠药研发的微囊制作初试,得出以下结果:1.小鼠对添加了不同含量的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的饵料摄食系数较之CK组都有降低,拒食现象明显;对不同含量的苦参碱饵料表现为较好的适口性,当含量为0.1%时,摄食系数甚至高于CK组,对小鼠的适口性有促进作用。三者对小鼠体重的影响显着,即随着浓度的增大,体重降低越明显。2.从三种苦参碱和溴敌隆混合后的毒性结果来看,其-20<c.f <20范围内,表现为相加作用。表明了3种苦参生物碱与溴敌隆混合后对小鼠的毒性增加不显着。而摄食系数较之前期的适口性测定结果有明显的提高。3.混合后的三种苦参生物碱毒性增加,苦参碱+槐定碱的增效作用最强,协同毒力指数(c.f)值达到59.1,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混合给药,c.f值为37.3,表现为增效作用;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混合给药,c.f值为13.6,表现为相加作用。4.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血常规检测结果确定三种苦参生物碱处理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中粒细胞(GR)较之对照组显着增高;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各处理组小鼠的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苦参碱各处理组小鼠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水平较之对照组升高(p<0.01);脏器系数的统计结果表明: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各处理组小鼠的肾脏系数、心脏系数以及肝脏系数均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1),苦参碱处理组小鼠的肾脏系数、心脏系数及肺脏系数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由此说明以上三种苦参生物碱对肝脏、肾脏有影响,初步确定他们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5.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的制备苦参生物碱微囊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氧化苦参碱微囊囊心囊材比为1.00:0.75,转速为600rpm,温度为70℃时含量较高;当槐定碱微囊的囊心囊材比为0.75:0.75,转速为600rpm,温度为50℃时生物碱含量较高;囊心囊材比为1.00:0.75,转速为600rpm,温度为70℃时制得的苦参碱微囊所含的生物碱含量高。本实验利用改良后的工艺制备苦参生物碱微囊,所得微囊是颗粒状,流动性好。6.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三种苦参生物碱分别以414nm、411nm、413nm为检测波长,吸光度A为纵坐标,含量B为横坐标,得出苦参碱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04B+0.0084 R2=0.9994 ( n=7 );氧化苦参碱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03B-0.0191 R2=0.999 ( n=7 );槐定碱的回归方程为: A=0.0111B-0.0164 R2=0.9991(n=7),且三者在0—1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通过加样回收率试验表明:三种苦参生物碱微囊的加样回收率较高,苦参碱的为91.59%;槐定碱微囊的为97.72%;氧化苦参碱微囊的为103.65%。所制备的微囊在24h内有较好的稳定性。苦参碱微囊样品中生物碱含量为15.0%;氧化苦参碱微囊样品中生物碱含量为16.7%;槐定碱微囊样品中生物碱含量为18.5%。7.投食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了苦参碱微囊的饵料对小鼠的适口性有较大的提高,很好地改善了小鼠拒食的现象。试鼠体重没有明显的下降,呈平稳状况。由小鼠的死亡数量来看,死亡率为25%,其毒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鼠类对灭鼠剂拒食性及防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鼠类对灭鼠剂拒食性及防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鼠类的化学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灭鼠剂的分类
    1.1 按照作用途径
    1.2 按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1.3 按照作用快慢
        1.3.1 急性灭鼠剂
        1.3.2 慢性灭鼠剂
    1.4 按作用机理
        1.4.1 抗凝血灭鼠剂
        1.4.2 不育剂
        1.4.2. 1 植物型不育剂
        1.4.2. 2 化学不育剂
        1.4.3 痉挛剂
        1.4.4 肠道梗阻剂
        1.4.5其他
    1.5 按有效成分来源分类
2 灭鼠剂剂型
    2.1 毒饵
    2.2 蜡块饵
    2.3 烟剂
    2.4 舔剂
    2.5 泡沫灭鼠剂
3 灭鼠剂使用技术
    3.1 毒饵站(盒)灭鼠
    3.2 超微粒雾化技术
    3.3 微囊技术
4 结语

(2)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抗药性的遗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药靶基因Vkorc1介导的抗性机制
    1.1 通过种群内Vkorc1基因的单核苷酸变异获得抗药性
    1.2 通过遗传渗入其他物种的Vkorc1基因获得抗药性
2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基因参与介导的抗性机制
3 其他基因参与介导的抗性机制
4 展望

(3)我国鼠类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鼠类防治概况
2我国鼠类防治概况

(4)毒饵站在巩固灭鼠效果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毒饵站简介
2毒饵站灭鼠法的优点
3影响毒饵站灭鼠效果的因素
4巩固灭鼠中毒饵站的应用
5结语

(5)黄毛鼠对抗凝血杀鼠剂回避行为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药物与毒饵配制
        1.1.2 试鼠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抗药性发生状况
    2.2 拒食情况
        2.2.1 拒食个体
        2.2.2 拒食率
    2.3 取食情况
3 讨论
    3.1 黄毛鼠的新物反应
    3.2 黄毛鼠的行为抗性
    3.3 害鼠行为抗性的防控对策

(6)家栖鼠毒饵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家栖鼠的毒饵防治研究进展
    1.1 灭鼠毒饵农药登记情况 (表1)
    1.2 灭鼠毒饵专利情况
        1.2.1 新型鼠药的开发
        1.2.2 诱鼠剂的开发
    1.3 灭鼠毒饵引诱性和适口性的研究情况
        1.3.1 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比较
        1.3.2 灭鼠毒饵基饵的选择
        1.3.3 灭鼠毒饵引诱剂的研究
        1.3.4 灭鼠毒饵其他物质
2 家栖鼠毒饵防治中不育剂的应用
3 展望

(7)我国城市鼠害特点及防制策略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害鼠的生态习性
    1.1 食性、味觉和嗅觉
    1.2 活动习性
    1.3 繁殖力
2 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2.1 特殊单位
    2.2 一般单位、居民住宅区及外环境
3 害鼠防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1 药物的安全性
    3.2 毒饵的适口性
    3.3 鼠类的新物反应
    3.4 抗药性问题
4 防制对策
    4.1 因地制宜
    4.2 因鼠而异
    4.3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8)机场鼠害防制的重要性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鼠类的危害
    1.1 吸引猛禽, 诱发鸟撞事故
    1.2 破坏设施, 影响飞行安全
    1.3 传播疾病, 威胁身体健康
2 防制方法
    2.1 鼠情监测
    2.2 环境治理
    2.3 毒饵灭鼠
        2.3.1 灭鼠剂的选择
        2.3.2 毒饵的配制
        2.3.3 毒饵的投放
    2.4 熏蒸灭鼠
    2.5 器械捕杀
3 小结

(9)用毒饵盒投放急慢性毒饵灭家栖鼠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毒饵盒及其放置
    1.2 毒饵及其投放
    1.3试验地点及其分组
    1.4 灭效考核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性灭鼠药剂毒饵盒不同时间段灭鼠效果比较2.1.1
        2.1.2 对小家鼠与褐家鼠的效果比较
    2.2 慢性抗凝血灭鼠药剂毒饵盒不同时间段灭鼠效果比较
        2.2.1 总灭鼠效果的比较
        2.2.2 对小家鼠与褐家鼠的效果比较
3 讨论

(10)苦参生物碱杀鼠活性和微囊制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鼠害研究概况
        1.1.1 鼠类危害现状
        1.1.2 鼠害发生的原因及规律
        1.1.3 鼠害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
    1.2 苦参研究概况
        1.2.1 苦参的生物学特性
        1.2.2 苦参化学成分研究
        1.2.3 药理作用的研究
        1.2.4 农药应用研究
        1.2.5 苦参的其它活性
    1.3 植物源灭鼠药剂的研究进展
        1.3.1 杀鼠
        1.3.2 驱鼠
        1.3.3 不育
    1.4 微囊研究进展
        1.4.1 壁材聚合物
        1.4.2 微囊微球制备方法
        1.4.3 微囊技术的应用
        1.4.4 微囊化技术展望
    1.5 问题的提出
    1.6 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供试动物
    2.2 试验方法
        2.2.1 三种苦参生物碱的适口性测定
        2.2.2 三种苦参生物碱两两混合后对小鼠的活性关系测定
        2.2.3 三种苦参生物碱与溴敌隆混合后对小鼠的活性关系测定
        2.2.4 三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毒性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2.2.5 苦参生物碱微囊制备方法
        2.2.6 生物碱含量测定
        2.2.7 微囊形态学特征研究
        2.2.8 微囊适口性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适口性测定结果
        3.1.1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适口性测定结果
        3.1.2 槐定碱对小鼠的适口性测定结果
        3.1.3 苦参碱对小鼠的适口性测定结果
    3.2 三种苦参生物碱与溴敌隆对小鼠的混合毒性研究结果
    3.3 三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活性关系测定结果
    3.4 三种苦参生物碱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3.4.1 对试鼠体重的影响
        3.4.2 对试鼠日平均采食量的影响
        3.4.3 试鼠对饲料的利用率
        3.4.4 试鼠的脏器系数变化
        3.4.5 试鼠的血液常规检测结果
        3.4.6 试鼠的血清酶学检测结果
    3.5 正交试验结果
        3.5.1 氧化苦参碱微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3.5.2 苦参碱微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3.5.3 槐定碱微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3.6 测定波长的结果
        3.6.1 苦参碱紫外吸收光谱
        3.6.2 氧化苦参碱紫外吸收光谱
        3.6.3 槐定碱紫外吸收光谱
    3.7 标准曲线的绘制
        3.7.1 苦参碱标准曲线
        3.7.2 槐定碱标准曲线
        3.7.3 氧化苦参碱标准曲线
    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3.9 精密度考察
    3.10 稳定性试验
    3.11 样品含量测定
    3.12 微囊形态观察
    3.13 投食试验测定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四、鼠类对灭鼠剂拒食性及防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鼠类的化学防治[J]. 张晓,王东,王永明,辛正.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04)
  • [2]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抗药性的遗传机制[J]. 宋英,李宁,王大伟,刘晓辉.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6(05)
  • [3]我国鼠类防治研究进展[J]. 郭天宇,郭惠琳,刘丽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05)
  • [4]毒饵站在巩固灭鼠效果中的作用[J]. 辛正,张晓.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02)
  • [5]黄毛鼠对抗凝血杀鼠剂回避行为的初步研究[J]. 姚丹丹,冯志勇,隋晶晶,颜世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03)
  • [6]家栖鼠毒饵防治研究进展[J]. 冉会来,张俊玲,王兰萍.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2(03)
  • [7]我国城市鼠害特点及防制策略的探讨[J]. 龚鹏博,刘全生,秦姣,黄小丽,郭明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6)
  • [8]机场鼠害防制的重要性及方法[J]. 刘振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6)
  • [9]用毒饵盒投放急慢性毒饵灭家栖鼠类研究[J]. 曲宝泉,张世水,霍新北,王学军,李凤霞,景晓,张奎卫,孙林,宫学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6)
  • [10]苦参生物碱杀鼠活性和微囊制备的研究[D]. 宋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标签:;  ;  ;  ;  

灭鼠剂对啮齿动物的拒食性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