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一、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李鹭光[1](2021)在《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文中指出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天然气业务的持续有效快速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按期实现,总结回顾了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和经验,分析了能源环境政策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影响,剖析了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展望了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巴黎气候协定承诺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环境下,中国天然气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内天然气资源基础丰厚、资源探明率低、增储上产目标领域明确,与此同时,由于资源复杂化、勘探开发成本升高,天然气规模效益上产难度亦增加;尽管如此,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国家坚持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按照当前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40年全国将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6×1012~20×1012 m3,2030年左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峰值目标2 900×108~3 300×108m3,届时国内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率在14%左右,发展目标具备可持续性。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提出以下5点建议:(1)保持天然气勘探开发持续稳定投入,确保勘探持续获得新突破和新发现、开发能够在弥补产量递减的同时保持产量箭头向上;(2)强化科技攻关,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突破勘探禁区、提高气田开发效益;(3)加强对已开发气田的综合治理,提高气田最终采收率;(4)统筹优化国内外气源、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构成,提高应对供气风险的能力;(5)对非常规天然气持续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支持,加快非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上产。

何江川,余浩杰,何光怀,张吉,李娅[2](2021)在《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天然气开发前景》文中指出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偏低,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保障民生用气、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长庆油田积极落实"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指示精神,制定了二次加快发展战略,2020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448.5×108 m3、油气当量突破6 000×104t,夯实了"西部大庆"的行业地位。为了进一步促进长庆气区天然气持续稳产、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概述了长庆气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情况,分析了天然气开发的形势与挑战,制定了开发技术对策,指明了天然气开发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长庆气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了低渗透碳酸盐岩、低渗透砂岩、致密砂岩3种类型气藏开发的主体技术;(2)该区天然气开发正面临着已开发气田储量动用程度不充分、产量递减较快、剩余未开发储量分布复杂等6项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井网加密、扩边增储、次产层挖潜、气井精细管理等26条开发技术对策;(3)该区天然气开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老气田稳产和新区上产并重、常规气与非常规气攻关并举。结论认为,长庆气区天然气年产量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十四五"期末将突破500×108 m3且保持长期稳产,将助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国建英,周立宏,李剑,楼达,齐雪宁,蒲秀刚,付立新,陈大伟,李志生,郝爱胜,谢增业,李宏军,姜文亚,冯建园[3](2021)在《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差异聚集》文中认为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发育复式油气藏,不同层段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地质原因尚不明确,制约着乌马营潜山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利用天然气组分、岩石热解模拟实验和碳、氢同位素分析等测试手段,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乌马营地区不同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的成因,剖析油气充注过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以期为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乌马营地区天然气具有碳、氢同位素较重,干燥系数较大,轻烃中环烷烃、芳烃丰度高等特点;垂向上,随着埋藏深度变小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变重、干燥系数变大、C6轻烃相对丰度降低。岩石热解气碳同位素、岩石热解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乌马营地区天然气属于成熟—高成熟煤型气,其烃源岩为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不同成藏模式造成了乌马营地区不同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乌马营地区发育近源连续聚集和远源阶段聚集两种天然气成藏模式,近源的奥陶系和二叠系主要发育近源连续聚集型油气藏,聚集了不同成熟阶段的天然气,属于全天候聚集型,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力方向;远源的二叠系上部、中生界和古近系油气藏属于阶段性、幕式型聚集,主要聚集高成熟天然气,天然气富集程度受控于断层开启时间的早晚、开启时间的长短、储层物性和保存条件等,是乌马营地区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

谢增业,李剑,杨春龙,田兴旺,张璐,李谨,李志生,国建英,谢武仁,郭泽清,齐雪宁,郝爱胜[4](2021)在《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和气区的勘探潜力》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相继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PT1井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和JT1井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并且与安岳气田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深化对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天然气成因的认识,基于大量探井、评价井和开发井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天然气氢同位素等分析实验数据,对该区天然气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目前的勘探认识,明确了该区下一个万亿立方米天然气重点区块——太和气区。研究结果表明:(1)太和气区的天然气与安岳气区震旦系—寒武系具有相似的组分,并且湿度系数均为小于0.2%,在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图版中,均属于原油裂解气;(2)较之于沧浪铺组,太和气区灯影组天然气C2H6含量低、δ13C2重、δ2HCH4轻,造成C2H6含量和δ13C2差异主要与热演化程度有关,并且δ2HCH4主要受原始母质沉积水介质盐度的影响;(3)太和气区与安岳气区都聚集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气,其中太和气区聚集古油藏早期—晚期的原油裂解气,早期原油裂解气占比越大δ13C越轻,而安岳气区主要聚集晚期阶段原油裂解气,晚期原油裂解气的比例越大δ13C越重。结论认为,太和气区具备保存早—晚原油裂解气的封闭条件,发育多层叠置的规模优质滩相储层,古油藏范围内或紧邻古油藏储—盖组合好的区域是下一步天然气拓展勘探的有利区。

贾承造[5](2021)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进展与未来攻关方向》文中指出石油天然气是全球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未来10~20年全球石油生产仍将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将有较快增长。我国石油企业认真落实国家油气发展战略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形成了6大技术系列和26项重大技术,上游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整体大幅提升,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为攻克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瓶颈、实现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和技术需求,应大力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努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油气自给率。未来亟须重点攻关的方向包括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

戴金星,倪云燕,董大忠,秦胜飞,朱光有,黄士鹏,于聪,龚德瑜,洪峰,张延玲,严增民,刘全有,吴小奇,冯子齐[6](2021)在《“十四五”是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期——对中国“十四五”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些建议》文中认为世界10个产气大国中仅有美国、俄罗斯和伊朗年产量达2 500×108m3或更多,预计2025年中国年产气量将达到2 500×108m3。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有3个依据:①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探明率低,仅为8.6%,具有更快发展的资源优势;②过去35年,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具有更快发展的增长优势;③2006年以来,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逐年上扬,具有更快发展的储量优势。近10年的天然气年产量增长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和天然气储采比都支持中国2025年年产气量达2 500×108m3。最后提出中国"十四五"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建议:①开辟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开发新领域;②攻克3个(北天山山前坳陷、柴北坳陷和西湖凹陷)隐伏煤系潜在大气区;③加速已探明的陵水17-2气田等探明地质储量1 000×108m3以上的7个大气田的开发;④增加气井和超深层探井的钻探。

王宜林,赵文智,杜金虎,何海清,胡素云,郭绪杰,王居峰[7](2021)在《中国石油风险勘探工程决策管理与实施成效》文中指出风险勘探工程自2004年决策启动至今已实施16年,相继发现了克深、安岳和玛湖等数个大油气区,有力支撑了中国石油储量增长。回顾工程启动背景、决策管理流程、整体实施成效,以安岳海相大气田、克深大气田、玛湖大油田等重点风险勘探工程的成功案例为实例,分析了管理决策在理论技术创新、油气勘探突破发现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对风险勘探工程未来发展有所启迪。风险勘探实施在于管理决策层的高瞻远瞩,敢冒地质风险、谋求勘探突破的决心。勘探立足新盆地、新区带、新层系和新类型"四新"领域优选目标,突出发现的战略性与规模性,实现了优质资源的超前准备和勘探重大突破。实施过程中制定了完备的科学管理流程与评价参数体系,为突破和发现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年以来,风险勘探工程累计实施探井350余口,100余口获工业油气流,在海相碳酸盐岩、深层—超深层、岩性地层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等领域获16项战略突破、20项重要发现和18项重要苗头,创新、深化了油气地质理论认识、形成了相关领域勘探配套技术,培养了一批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及其他油公司风险勘探提供了借鉴。风险勘探工程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难度会加大,应坚持立足"四新"领域地质研究先行,地震准备到位,工程技术支撑,保证资金投入,相信会对油气储量长期稳定增长和保证国家油气供应安全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王广昀,王凤兰,赵波,孙国昕,蒙启安,王永卓,梁江平,方艳君[8](2021)在《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形势与发展战略》文中认为目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简称大庆油田公司)面临"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开发难度日益增大"等难题。通过回顾大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各领域勘探开发成果与技术系列,阐述了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大庆油田公司发展战略构想。分析认为:大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完善了陆相生油理论、源控论,发展了陆相坳陷湖盆、复杂断陷、火山岩、致密油气等勘探理论,形成了配套的勘探开发特色技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不断拓展与延伸,结合大庆长垣油田的特高含水期开发和长垣外围油田的难采油气储量动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开发难题,大庆油田公司明确了在完善已有勘探开发技术基础上,加快页岩油、碳酸盐岩勘探开发配套技术攻关及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难采储量有效动用配套技术攻关等,以期实现后备资源有效接替和提高油气产量目标。同时,通过分析面对矛盾和挑战,以及自身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大庆油田公司提出了"本土油气业务持续有效发展、海外油气业务规模跨越发展、新兴接替业务稳步有序发展和服务业务优化升级发展"的发展战略。基于大庆油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编制了"十四五"油气勘探开发规划方案,为大庆油田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贾承造[9](2020)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文中提出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1)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2)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3)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4)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5)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1)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2)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3)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4)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5)"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6)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10](2020)在《关于发布第一届中国石油工程监督行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文件工程监督[2020]12号各有关单位:为适应中国石油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要求,促进工程监督人员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全面提高工程监督行业管理水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于2020年8月开始组织第一届工程监督行业优秀论文评选。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历程与所取得的成果
    1.1 发展历程
    1.2 所取得的成果
        1.2.1 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不断拓展,气藏类型多样,天然气资源量评价结果连续翻番
        1.2.2 天然气探明储量持续高位增长,三大盆地集中勘探形成4个万亿立方米规模增储大场面
        1.2.3 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建成3个年产量超过300×108 m3的大气区
        1.2.4 非常规天然气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天然气产量增量的主体
        1.2.5 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大类型气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
        1.2.6 储运设施协同发展,产运储销体系日趋完善
        1.2.7 中国天然气产销量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日益突出
2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和面临的挑战
    2.1 勘探开发形势
        2.1.1“双碳”目标为天然气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1.2 我国天然气勘探处于早中期,增储潜力大
        2.1.3 上产新区目标落实,已开发主力气田整体处于稳产阶段,“十四五”期间国内天然气储量产量将继续快速增长
    2.2 所面临的挑战
        2.2.1 勘探对象日趋复杂,资源劣质化趋势加剧,规模效益开发难度增加
        2.2.1. 1 近年新增天然气储量主要为低渗透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
        2.2.1. 2 勘探开发对象由中浅层转向深层—超深层
        2.2.1. 3 非常规气产量规模不断攀升,天然气整体开发效益变差
        2.2.2 主力构造气藏将集中进入产量递减阶段,持续上产压力大
        2.2.3 高端装备和材料依赖进口,制约了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4 适用于未来建产主力区块的针对性技术还存在着短板,制约了天然气规模效益建产的进度
        2.2.5 非技术制约因素增多,影响了工作实施节奏
3 中国天然气发展前景与发展建议
    3.1 勘探前景
    3.2 开发前景
    3.3 发展建议
        3.3.1 保持勘探持续稳定投入,确保勘探持续突破发现
        3.3.2 强化科技攻关,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突破勘探禁区,提高气田开发效益
        3.3.3 加强对已开发气田的综合治理,提高气田最终采收率
        3.3.4 统筹优化国内外气源、常规与非常规供气构成,提高应对供气风险的能力
        3.3.5 对非常规天然气持续给予税收优惠、补贴政策支持,加快非常规气规模效益上产

(2)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天然气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长庆气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概况
    1.1 天然气勘探概况
    1.2 天然气开发概况
    1.3 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
        1.3.1 低渗透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关键技术
        1.3.2 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关键技术
        1.3.3 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关键技术
2 长庆气区面临的形势、挑战与开发对策
    2.1 面临形势
    2.2 主要挑战与开发技术对策
        2.2.1 滚动挖潜,夯实已开发气田资源基础
        2.2.2 综合施策,控制已开发气田递减
        2.2.3 技术革新,提高已开发气田采收率
        2.2.4 创新驱动,保障新区新层系规模增储与上产
        2.2.5 攻关突破,实现剩余低品质储量效益开发
        2.2.6 协调发展,推进地面限制难开发储量有效动用
3 长庆气区天然气开发潜力与前景
    3.1 气田开发潜力
        3.1.1 已开发气田稳产潜力
        3.1.1. 1 靖边气田稳产潜力分析
        3.1.1. 2 榆林气田稳产潜力分析
        3.1.1. 3 苏里格气田稳产潜力分析
        3.1.1. 4 子洲气田稳产潜力分析
        3.1.1. 5 神木气田稳产潜力分析
        3.1.2 上产气田潜力
        3.1.2. 1 米脂气田
        3.1.2. 2 庆阳气田
        3.1.2. 3 宜川气田
        3.1.3 新层系、新区开发潜力
    3.2 天然气开发前景
        3.2.1 致密气藏开发是压舱石
        3.2.2 低渗透气藏开发是重要保障
        3.2.3 新领域是重点发展方向
        3.2.3. 1 海相页岩气
        3.2.3. 2 煤系地层气
4 结论

(3)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差异聚集(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2.1 天然气组成
    2.2 天然气碳同位素
    2.3 天然气氢同位素
    2.4 天然气轻烃
3 岩石热解气地球化学特征
    3.1 实验样品及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岩石热解气碳同位素
        3.2.2 岩石热解气轻烃
        (1) 阶段Ⅰ:解吸气阶段
        (2) 阶段Ⅱ:异构烷烃生成及裂解阶段
        (3) 阶段Ⅲ:正构烷烃的生成与裂解阶段
        (4) 阶段Ⅳ:芳烃脱甲基阶段
4 天然气成因分析
    4.1 天然气属于热成因的煤成气
    4.2 天然气属于成熟—高成熟天然气
5 地质意义
6 结 论

(4)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和气区的勘探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实验样品和分析测试方法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天然气组成差异主要受成熟度控制
    3.2 天然气δ13C1、δ13C2的差异主要受运移分馏和成熟度控制
    3.3 天然气δ2HCH4差异主要与沉积水介质盐度有关
4 太和气区天然气勘探潜力
5 结论

(5)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进展与未来攻关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油工业上游概况
    1.1 全球石油工业上游概况
    1.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概况
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进展
    2.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情况
    2.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主要科技进展
        2.2.1 陆上油气勘探技术系列
        2.2.2 陆上油气开发技术系列
        2.2.3 工程技术系列
        2.2.4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2.2.5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2.2.6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3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油气增储上产
    3.1 支持国家油气储产量目标实现,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
        3.1.1 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突破,实现我国天然气工业跨越式发展
        3.1.2 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进步,支持我国陆上多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0×108t/a
        3.1.3 高含水提高采收率、低渗透和稠油开发技术进步,支撑我国原油长期稳产
        3.1.4 石油工程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促进新兴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3.1.5 海洋深水工程技术装备重大突破,支持我国海洋油气快速发展
        3.1.6 海外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特色技术,支持石油工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3.1.7 页岩气、煤层气与页岩油(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重大突破,开辟了非常规油气新领域
    3.2 新形势下举国体制的科技创新改革实践,助推油气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3.2.1 立足传统石油工业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
        3.2.2 建立企业牵头的专项组织管理体系
        3.2.3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3.2.4 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3.3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重点攻关方向
        3.3.1 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3.3.2 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3.3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3.4 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
        3.3.5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3.6 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4 结论

(6)“十四五”是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期——对中国“十四五”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天然气工业大发展的关键依据及重要条件
    1.1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探明率低,具备更快发展天然气的资源优势
    1.2 中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具备更快发展天然气的增长优势
    1.3 中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逐年上扬,具备更快发展天然气的储量优势
    1.4 预测2025年中国年产气量达2 500×108m3级
        1.4.1 近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率表明中国具备上产2 500×108m3级趋势
        1.4.2 中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具备上产2 500×108m3级条件
        1.4.3 天然气储采比支持中国上产2 500×108m3级
    1.5“十四五”中国将成为热值当量天然气超过石油的产气大国
2 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议
    2.1 开辟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泥页岩气藏勘探新领域
    2.2 攻克3个隐伏煤系广布的潜在大气区
        2.2.1 攻克北天山山前坳陷隐伏中-下侏罗统煤系潜在大气区
        2.2.2 攻克柴北坳陷隐伏中-下侏罗统煤系潜在大气区
        2.2.3 攻克西湖凹陷隐伏古近系—新近系煤系潜在大气区
    2.3 加速陵水17-2气田等探明地质储量1 000×1 08m3 以上的7个大气田的开发,增加年产气1 00×1 08m3
    2.4 增加气井和超深层气探井的钻探
3 结论

(7)中国石油风险勘探工程决策管理与实施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风险勘探工程的启动背景
    1.1 实施风险勘探工程是加快推进油气增储上产的迫切需求
    1.2 加强风险勘探是中国石油实现油气规模增储、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1.3 探索新的勘探决策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实现新区新领域勘探持续突破的必然选择
    1.4 国际油公司区域油气勘探的成功做法为实施风险勘探提供了借鉴
2 风险勘探工程的决策管理
    2.1 创新管理办法,确保风险勘探工程高效运行
    2.2 强化主管部门组织管理,总体把握勘探领域选择方向
    2.3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与审批流程,保证钻探目标质量
    2.4 制定考核激励机制,确保风险目标有序接替
    2.5 发挥油田公司实施的主体作用,保证风险勘探工程质量
    2.6 坚持钻后评价,持续推动重大区带勘探突破
3 风险勘探工程的实施成效
    3.1 持续推动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和发现,新发现一批大中型油气田
        3.1.1 海相碳酸盐岩领域获8项战略突破,有效推动了安岳等大中型油气田发现
        3.1.2 深层—超深层领域获4项战略突破,发现了库深等多个大中型油气富集区
        3.1.3 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获2项战略突破,进一步提升了在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发现中的主体地位
        3.1.4 非常规领域获3项战略突破,推动了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发展
    3.2 深化重点领域油气地质认识,形成了一系列关键配套技术
        3.2.1 创新成藏认识,形成适用配套技术,为碳酸盐岩油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3.2.2 创建成藏新模式,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助推前陆冲断带超深层油气勘探多点开花
        3.2.3 持续深化大面积岩性地层成藏理论认识,推动富油气凹陷斜坡区发现多个大型油气区
    3.3 培养并造就了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持续开展风险勘探奠定人才基础
    3.4 风险勘探工程的决策管理与成功做法,在油气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及借鉴
4 风险勘探发展战略
    4.1 未来风险勘探重点领域
    4.2 保障措施
5 结语

(8)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形势与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勘探开发历程分析
2 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2.1 松辽盆地北部石油领域
        2.1.1 大庆长垣油田
        2.1.2 大庆长垣外围油田
        2.1.3 双城油田
        2.1.4 中浅层页岩油
    2.2 海拉尔盆地石油领域
        2.2.1 中部断陷带
        2.2.2 外围凹陷
    2.3 大杨树盆地石油领域
    2.4 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领域
        2.4.1 营城组火山岩气
        2.4.2 沙河子组致密气
        2.4.3 古中央隆起带基岩天然气
        2.4.4 深层其他领域
    2.5 流转区块天然气领域
        2.5.1 四川盆地流转区块
        2.5.2 塔里木盆地塔东流转区块
    2.6 海外石油开发领域
        2.6.1 蒙古国塔木察格油田
        2.6.2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
3 发展战略
    3.1 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3.2 优势和潜力
    3.3 发展战略目标
    3.4 发展战略蓝图
        3.4.1 本土油气业务持续有效发展,重点做好“三大支柱产业”
        3.4.2 海外油气业务规模跨越发展,重点建设“三大基地”
        3.4.3 新兴接替业务稳步有序发展,重点培育“三个增长极”
        3.4.4 服务业务优化升级发展,重点推进“四个一批”
4“十四五”规划
    4.1 规划部署
        4.1.1 部署思路
        4.1.2 部署原则
        4.1.3 部署方案
        4.1.3. 1 油气勘探方案
        4.1.3. 2 油气开发方案
    4.2 风险分析
        4.2.1 资源与技术产量风险
        4.2.2 投资与效益产量风险
        4.2.3 环境与施工产量风险
    4.3 保障措施及对策
        4.3.1 核心技术攻关
        4.3.2 创新体制机制
        4.3.3 争取政策支持
5 结论

(9)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成就
    1.1 油气是全球最重要的一次能源
    1.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成就显着
    1.3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7项主要科技成果
        1.3.1 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
        1.3.2 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1.3.3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低渗透油田和稠油开发技术
        1.3.4 工程技术装备自主化及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1.3.5 海洋深水工程技术装备
        1.3.6 海外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特色技术
        1.3.7 页岩气、煤层气与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
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
    2.1 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的挑战
        2.1.1 全球未来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
        2.1.2 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能源需求
        2.1.3 中国基本油气供应安全的保障
        2.1.4 面临的挑战与技术需求
    2.2 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的挑战
        2.2.1 中国原油生产的总体困境
        2.2.2 未来中国原油产量的趋势与技术需求
    2.3 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的挑战
        2.3.1 深层和海洋深水天然气勘探技术的挑战
        2.3.2 提高复杂气田开发水平、发展复杂天然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挑战
        2.3.3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技术的挑战
    2.4 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的挑战
    2.5 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3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攻关方向
    3.1 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3.1.1 中—高渗透、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1.2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1.3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3.1.4 复杂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3.2 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2.1 大型气田勘探技术
        3.2.2 复杂气藏高效开发与提高采收率技术
        3.2.3 新储气库建设与优化运行技术
    3.3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3.1 以大数据、高精度、可视化为核心的地质-地球物理-钻井一体化“甜点区”预测与评价关键技术
        3.3.2 以长水平段水平井优快钻完井及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为核心的提高单井产量关键技术
        3.3.3 以井网优化和立体多层多井平台式“工厂化”为核心的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
        3.3.4 以加热转化为核心的油页岩原位开发技术与工艺
    3.4 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
        3.4.1 深水勘探技术及工程技术装备
        3.4.2 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技术
        3.4.3 低渗透天然气高效开发技术
        3.4.4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3.5 “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5.1 全球复杂前沿勘探领域油气资源评价与海外投资选区技术
        3.5.2 海外大型碳酸盐岩油田注水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3.5.3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超深水勘探开发技术
    3.6 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3.6.1 全波场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技术的研发和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升级换代
        3.6.2 地层扫描测井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实现
        3.6.3 高端钻完井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全面国产化
        3.6.4 先进高效压裂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3.6.5 石油工业的数字化转型
        (1) 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油田关键技术。
        (2) 石油工业智能云网平台技术。
        (3) 石油工业人工智能机器人。
        (4) 面向未来的石油工程智能与仿生材料技术。
        (5) 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工业上游耦合集成技术。
4 结 论

四、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J]. 李鹭光. 天然气工业, 2021(08)
  • [2]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天然气开发前景[J]. 何江川,余浩杰,何光怀,张吉,李娅. 天然气工业, 2021(08)
  • [3]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差异聚集[J]. 国建英,周立宏,李剑,楼达,齐雪宁,蒲秀刚,付立新,陈大伟,李志生,郝爱胜,谢增业,李宏军,姜文亚,冯建园. 石油学报, 2021(08)
  • [4]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和气区的勘探潜力[J]. 谢增业,李剑,杨春龙,田兴旺,张璐,李谨,李志生,国建英,谢武仁,郭泽清,齐雪宁,郝爱胜. 天然气工业, 2021(07)
  • [5]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进展与未来攻关方向[J]. 贾承造. 石油科技论坛, 2021(03)
  • [6]“十四五”是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期——对中国“十四五”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些建议[J]. 戴金星,倪云燕,董大忠,秦胜飞,朱光有,黄士鹏,于聪,龚德瑜,洪峰,张延玲,严增民,刘全有,吴小奇,冯子齐.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1(01)
  • [7]中国石油风险勘探工程决策管理与实施成效[J]. 王宜林,赵文智,杜金虎,何海清,胡素云,郭绪杰,王居峰. 中国石油勘探, 2021(01)
  • [8]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形势与发展战略[J]. 王广昀,王凤兰,赵波,孙国昕,蒙启安,王永卓,梁江平,方艳君. 中国石油勘探, 2021(01)
  • [9]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J]. 贾承造. 石油学报, 2020(12)
  • [10]关于发布第一届中国石油工程监督行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J].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11)

标签:;  ;  ;  ;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