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减轻高脂血症家兔动脉壁损伤的实验研究

余甘子减轻高脂血症家兔动脉壁损伤的实验研究

一、余甘子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陶琦,杨亚军,李剑勇[1](2021)在《降高脂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高脂血症已经成为多种疾病的源头,严重影响人和宠物的健康。降血脂化学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较多,不同类别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单味中药提取物和复方中药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功能,其降血脂药作用机制尚需进行深入研究。虽然化学类降血脂药效果较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寻找新的降血脂靶点、开发安全高效的降血脂药物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对降血脂化学药物和中药进行综述,为降血脂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吴旻[2](2020)在《化浊法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IL-6、TNF-α、MCP-1、hs-CRP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痰浊证)患者治疗前后IL-6、TNF-α、MCP-1、hs-CRP的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研究化浊法(大补心汤加减)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病例入组采用随机的方法。初选符合纳入标准者,按随机分配,随机分成中药干预组39例和西医标准治疗组39例。西医标准药物治疗,包括抗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扩冠药物、抗凝及调节脂质代谢药物。中药组在西医标准治疗组的基础上加服化浊法(大补心汤加减)中药,(主方含全瓜蒌、半夏、枳实、厚朴、茯苓、陈皮)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对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SAQ)、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估,并在治疗见后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MCP-1、hs-CRP指标。数据结果采用SPSS23.0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两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用药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西雅图量表PL、AS、AF、TS、DS各项积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各项评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IL-6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用药后对照组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IL-6降低;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4.治疗前两组TNF-α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用药后对照组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TNF-α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5.治疗前两组MCP-1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用药后对照组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MCP-1均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6.治疗前两组hs-CRP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用药后对照组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hs-CRP均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1.在西医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化浊法治(大补心汤加减)疗冠心病痰浊证患者比单纯应用西医标准治疗更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2.在西医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化浊法(大补心汤加减)可降低体内IL-6、TNF-α、MCP-1、hs-CRP水平,其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的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因子,改善炎症状态有关。3.在西医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化浊法(大补心汤加减)未增加冠心病痰浊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群[3](2020)在《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血脂异常人群失功能H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脾虚血脂异常患者HDL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研究脾虚膏脂转输障碍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机制,探讨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在2018年8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门诊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招募并筛选脾虚血脂异常患者50例为试验组,予以香砂六君子汤观察4周。同时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用药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中医证候量化记分,同时ELISA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载脂蛋白AⅠ(Apo-A1)、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LCAT)、磷脂转运蛋白(PLTP)、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NOD样受体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1.从一般资料显示,脾虚血脂异常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2.血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脾虚血脂异常组TC、TG、LDL-C水平显着增高,HDL-C显着降低;与脾虚血脂异常组相比较,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显着降低,HDL-C显着升高,(P<0.05)。3.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显示:香砂六君子汤治疗2周后积分为(9.9±1.2),治疗4周后积分为(6.07±1.3),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积分(15.8±1.9),(P>0.05),并且治疗后27名为显效,22名为有效。4.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脾虚血脂异常组SAA、PLTP、CETP、NLRP3、IL-1β、TNF-α水平显着增高,Apo-A1、LCAT显着降低;与脾虚血脂异常组相比较,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后SAA、PLTP、CETP、NLRP3、IL-1β、TNF-α水平显着降低,Apo-A1、LCAT显着升高,(P<0.05)。结论:1.脾虚血脂异常患者HDL功能失调导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2.香砂六君子汤可纠正HDL失功能状态,降低脾虚血脂异常患者血清炎症反应,调控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因子进而改善血脂水平。

潘慧清,朱平,魏学明,张樱山,刘海龙[4](2019)在《藏药余甘子研究概况》文中提出通过查阅有关藏药余甘子的历代本草典籍、医史文献及现代研究文献,主要从藏药余甘子的本草考证、历代医籍论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加工品等5个方面对藏药余甘子的研究概况进行概述,为藏药余甘子的实验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梁文坚[5](2018)在《复方芪麻胶囊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复方芪麻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新西兰兔颈动脉内膜组织形态改善作用及对兔血清血脂水平、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机体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同时,观察复方芪麻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改善气虚痰浊型CAS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揭示复方芪麻胶囊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3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芪麻胶囊低剂量组(1.5g/kg)、复方芪麻胶囊高剂量组(3g/kg)和阿托伐他汀钙组(2.5mg/kg),每组7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采取高脂饲料(50 g·d-1)喂养,连续喂养18周。而模型组及各治疗组于第1、3、5天给予牛血清白蛋白注射的方法构建兔CAS模型。第13周开始,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6周,18周后,各组新西兰兔均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2周后,抽取兔血清检测血脂水平(TC、TG、LDL-C、HDL-C)、血清APN、血清炎症因子(MCP-1、NLRP3、TNF-α、IL-10),然后处死实验兔取双侧颈动脉观察兔颈动脉组织学变化、并测定颈动脉组织内血管病变相关因子(VCAM-1、ICAM-1、PECAM-1、MMP-9、TGF-β1),同时取实验兔胸腺及脾脏检测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CD4+CD25+、CD4+CD25+/CD4+等免疫指标的水平变化。2.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痰浊型CAS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及联合治疗组,其中脱落6例,实际纳入99例,各组33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复方芪麻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复方芪麻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值,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C、HDL-C),血清 APN、ox-LDL、LOX-1 水平、肝功能(ALT、AST)指标水平变化,同时观察用药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颈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颈动脉内膜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对照组兔颈动脉结构清晰,内膜完整光滑,管腔无异常改变;模型组兔颈动脉表现出典型CAS病理学变化,动脉内膜增厚、缺损、管腔表面不光滑,可见较多不定形物质和坏死物质沉积,并出现狭窄。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新西兰兔颈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均明显减轻,且管腔表面较为光滑,少见薄层脂斑环绕沉积,散在内皮缺损;复方芪麻胶囊高剂量组颈动脉内膜厚度较低剂量组降低趋势更为显着。2.颈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血脂及相关因子指标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血清 TC、TG、LDL-C、MCP-1、NLRP3 和 TNF-α 含量显着增加(P<0.05),血清APN及炎症因子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兔颈动脉组织中ICAM-1、VCAM-1、PECAM-1、MMP-9mRNA 表达显着升高(P<0.05),TGF-β1 mRNA 表达显着下降(P<0.05);兔胸腺及脾脏组织中免疫指标CD4+CD25+Foxp3+/CD4+CD25+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阿托伐他汀钙组、复方芪麻胶囊高、低剂量组兔血清 TC、TG、LDL-C、MCP-1、NLRP3 和 TNF-α 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APN及炎症因子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5),兔颈动脉中IC AM-1、VC AM-1、PECAM-1、MMP-9mRNA 表达显着下降(P<0.05),TGF-β1mRNA 表达显着升高(P<0.05),兔胸腺及脾脏组织中免疫指标CD4+CD25+Foxp3+/CD4+CD25+显着上升(P<0.05),且高剂量复方芪麻胶囊对各个指标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各组血清HDL-C及CD4+CD25+/CD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临床试验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IMT均有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提示复方芪麻胶囊可显着改善CAS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3 组患者 TC、TG、LDL-C、HDL-C、APN、ox-LDL、LOX-1、ALT、AST 水平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西药组;HDL-C值及血清APN则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升高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西药组。此外,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体内ox-LDL、LOX-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ox-LDL、LOX-1水平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联合治疗组、西药组、中药组。通过药物干预12周后,3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西药组AL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ALT、AST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西药组AST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动物实验显示,复方芪麻胶囊改善CAS新西兰兔颈动脉内膜增厚、调节其血脂代谢、抑制其炎症反应,以及调节其免疫功能疗效确切;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复方芪麻胶囊有效调节患者血脂代谢,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颈动脉内皮损伤,降低IMT,其机制可能与加速体内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有关。此外,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治疗作用可能存在量效关系,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钱敏[6](2018)在《蚕豆多酚的组成结构及其生理活性功能研究》文中指出蚕豆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强,具备开发成为功能食品配料的潜力。本文以皖五河大青皮、苏蚕三号、苏蚕甘临选、苏蚕05-1和苏蚕绵豆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特色蚕豆品种为研究对象,首先优化了蚕豆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分析了蚕豆中游离态多酚与结合态多酚的含量与组成,并进一步评价了两种形态多酚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糖、降血脂、降尿酸等生理活性功能,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蚕豆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对溶剂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pH等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蚕豆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25 g/mL、提取时间20 min、pH 5。此条件下,蚕豆多酚提取量最高,达到2.03±0.16 mg/g d.w.。2.分别采用福林酚法、氯化铝法、香草醛-盐酸法测定蚕豆中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5种蚕豆中游离态多酚、结合态多酚及总酚含量范围分别为183.4-203.1、34.7-81.1 和 232.8-269.3 mg GAE/100 g DW。苏蚕绵豆选中总酚含量最高,其余依次为皖五河大青皮,苏蚕甘临选,苏蚕三号和苏蚕05-1。5种蚕豆中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及总黄酮含量范围分别为90.8-117.8、44.6-71.2和137.9-179.2 mg RE/100 g DW,其中苏蚕三号总黄酮含量最高,其他依次为皖五河大青皮,苏蚕甘临选,苏蚕05-1和苏蚕绵豆选。5种蚕豆中游离态原花青素、结合态原花青素以及总原花青素含量范围分别为76.1-191.5、45.1-135.7和125.6-297.5 mg CE/100 g DW,其中苏蚕绵豆选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其余依次为苏蚕甘临选,皖五河大青皮,苏蚕05-1和苏蚕三号。不同品种蚕豆之间的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差异均显着(p<0.05)。总体而言,蚕豆中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3.通过HPLC-MS/MS分析蚕豆中主要的多酚单体化合物为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表儿茶素糖苷、阿魏酸葡萄糖苷以及咖啡酸4-O-葡萄糖苷等。进一步结合化学抗氧化模型(DPPH、ABTS、ORAC、FRAP、还原力)与HepG2细胞损伤模型研究了蚕豆游离态、结合态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蚕豆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在化学模型中的抗氧化能力呈明显剂量依赖性,5种蚕豆品种之间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显着,且游离态多酚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结合态多酚,蚕豆多酚类花化合物与其抗氧化活性(FRAP值、还原力、DPPH及ABTS半清除浓度IC50值)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5种蚕豆游离态、结合态多酚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多酚浓度升高明显增强。4.5种蚕豆中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范围分别为0.87-1.44和1.17-2.07 mg/mL,而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为1.04mg/mL,表明蚕豆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较好,具有降血糖的潜力。另外,研究发现阿卡波糖与苏蚕05-1游离态、结合态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均为可逆性抑制。我们通过绘制双倒数曲线发现,阿卡波糖对为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值为1.64 mg/mL;而苏蚕05-1游离态、结合态多酚为非竞争性抑制,Ki值分别为1.28和2.03 mg/mL。5.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蚕豆游离态、结合态多酚对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胆酸钠等胆酸盐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蚕豆游离态多酚对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胆酸钠的结合能力范围分别为0.78-1.09、0.67-0.70以及1.10-1.22μmol;结合态多酚对三种胆酸盐结合能力范围分别为0.98-1.20、0.67-0.92以及0.89-1.06。不同蚕豆多酚的胆汁盐结合能力差异显着(p<0.05),其中苏蚕三号与苏蚕甘临选多酚的胆汁盐结合能力最强。6.以黄嘌呤为底物研究了蚕豆多酚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效果。研究表明,蚕豆游离态多酚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效果较差,抑制率均小于10%。相反,结合态多酚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能力较好,抑制率均在30%以上。其中皖五河大青皮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最强,其余依次为苏蚕绵豆选,苏蚕05-1,苏蚕甘临选和苏蚕三号,且不同品种间差异显着(p<0.05)。

黎宝留(Le Bao Luu)[7](2018)在《当归补血汤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剪切力复合高脂As兔模型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1研究背景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许多危险因素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是As发生的关键。血流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是血流与管壁摩擦产生的平行于管壁的切线应力,FSS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炎症。异常FSS如过低将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诱导血管内皮炎症,促进As的发生。异常FSS的发生与中医气虚血瘀密切相关。至今尚无让人十分满意的阻止As进展的西药。目前,statins,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在临床治疗As有确切疗效,但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研究指出statins能降低LDL-C的效果明显,但其降低LDL-C的效果不具有线性量效联系,剂量增加一倍,降低LDL-C水平的疗效也只能增加6%,而肝毒性和肌病等副作用增加。因此,寻求治疗As新方法很迫切。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证明,气虚血瘀是As的基本病因病机。益气补血类中药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改善血液浓,粘,凝,聚的作用。当归补血汤具有补血,益气的功效。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具有较好的内皮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是抑制内皮炎症发生,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功能加强内皮修复。当归补血汤多靶点的内皮保护途经与生理性FSS抗As作用相似,因此在异常FSS环境中开展当归补血汤对血管内皮作用的研究,将为当归补血汤抗As研究供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2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当归补血汤在异常FSS环境中保护As血管内皮损伤的药效,探讨当归补血汤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的分泌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当归补血汤治疗As提供了科学依据。3研究方法3.1异常FSS诱导As动物模型的复制和评估新西兰兔3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行右颈总动脉套管术,术后正常饲养2周。术前及术后2周末,全部动物行右侧颈总动脉彩超探测及血液流变学检测。计算FSS值,比较右侧颈总动脉术前及术后套管各节段剪切力FSS的大小,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异常FSS动物造模成功。30只异常血流剪切应力模型兔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普饲组(15只)喂予普通饲料,高脂组(15只)喂予2%高胆固醇饲料。每日投食2次,在第8,16周末,超声探测两组动物右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血清ET-1),观察动物双侧颈总动脉病理组织切片。以模型动物低血流剪切应力术区出现血管内皮As病变来评估异常FSS诱导As模型复制的周期。3.2当归补血汤对异常FSS动物模型动脉As病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按黄芪当归5:1,3:1,1:1配伍比例称取生药,两次煎,浓缩成含1g/mL生药的水煎液。新西兰兔12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每组15只。全部动物麻醉后,假手术组不放套管,普通饲料喂养,余动物皆行右颈总动脉套管术,高脂喂养至第4周末,然后给药如下:A假手术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B对照组:模型动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C中药组(共5组):模型动物灌胃当归补血汤;芪归比例5:1高剂量(6g/kg)组,5:1中剂量(3g/kg)组,5:1低剂量(1.5g/kg)组;芪归比例3:1(4g/kg)组和芪归比例1:1(2g/kg)组;D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VT)组:模型动物灌胃阿托伐他汀1.7 mg/kg;灌胃药物剂量按人与动物等效剂量折算,每天灌胃1次,给药12周,日投食2次,日粮为体重的1.5%,每周测体重1次以调整给药剂量,在第4周,16周末检测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检测,颈总动脉病理组织学观察,血液流变学,血脂,血清ET-1及NO检测,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观察颈总动脉VCAM-1,LOX-1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兔外周血EPCs培养鉴定及功能检测。3.3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检验。组间比较若方差齐时用LSD法,方差不齐时用Tamhane’s T2法。若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结果4.1异常FSS诱导As动物模型的复制和评估4.1.1两组血流变学变化与普饲组相比,高脂组全血黏度明显升高,血浆黏度变大,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性差,血液黏度越大。4.1.2两组血清ET-1含量变化与普饲组相比高脂组兔血清ET-1明显升高。4.1.3两组血脂含量的变化与普饲组相比,高脂组血清TC,TG,LDL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降低(P<0.05)。4.2当归补血汤对异常FSS动物模型动脉As病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4.2.1血流剪切应力的变化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舒张末期内径增大,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5)。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变化,但无论是收缩期峰值流速还是舒张期血流速度都明显加快(P<0.05)。4.2.2总动脉低剪切力区域血管HE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套管近心端血管可看到明显的As斑块,斑块纤维帽形成,其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帽深部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及坏死物沉积,说明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仅3:1及1:1组有小部分As斑块形成,AVT见内膜的增厚,部分内膜不平滑,内皮细胞不完整有脱落现象,而5:1给药组无粥样斑块形成,且内膜完整。4.2.3血流变学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全血黏度明显升高,血浆黏度同样增大,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而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芪归5:1高剂量组与AVT组降低效果最明显,芪归5:1中剂量组次之,红细胞变形指数只有芪归5:1中剂量组与AVT组有明显的升高(P<0.05)。4.2.4血脂含量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C,TG,LDL-C均明显升高,而HDL-C明显减少(P<0.05)。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TC,TG,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芪归5:1剂量组TC的含量最低,且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HDL-C水平芪归5:1中剂量组升高最明显。另外,LDL-C的含量,只有芪归5:1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芪归3:1剂量组,1:1组与AVT组减少量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4.2.5血清ET-1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ET-1含量明显上升(P<0.05)。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芪归比例5:1组与AVT组ET-1含量明显下降,其中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P<0.05)。而3:1与1:1组尽管血清ET-1含量降低,但其降低水平无统计学意义。4.2.6血清NO含量统计分析发现,各组血清NO结果相类似,无统计学意义。4.2.7血管组织ICAM-1检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管组织ICAM-1含量明显增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管组织ICAM-1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8血管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组织VCAM-1荧光强度最大,VCAM-1在斑块内高表达;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管组织VCAM-1的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模型组;在用药组中芪归比例5:1组与AVT组荧光强度较弱,其中5:1高剂量组荧光强度最弱,证明VCAM-1表达量最少,而1:1剂量组在用药组中荧光强度最强。4.2.9血管LOX-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管组织LOX-1荧光强度最大,LOX-1在斑块内高表达;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管组织LOX-1的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模型组;在用药组中芪归比例5:1组荧光强度显着降低,其中5:1高剂量组荧光强度最弱,证明LOX-1表达量最少,而1:1剂量组在用药组中荧光强度最强,AVT次之。4.2.10血管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组织NF-κBp65蛋白荧光强度显着,NF-κBp65蛋白在斑块内高表达,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管组织NF-κBp65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模型组,在用药组中芪归比例5:1组与AVT组荧光强度较弱,其中AVT组荧光强度最弱,证明NF-κBp65蛋白表达量最少,而1:1剂量组在用药组中荧光强度最强。4.2.11荧光染色鉴定EPCs第16周末,抽取兔外周血,分离培养EPCs,5-7天后,我们采用FITC-UEA-I,DiI-acLDL和DAPI分别对分离的细胞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绿色荧光的为UEA-I阳性细胞,红色荧光的为DiI-acLDL阳性细胞,蓝色荧光则是细胞核,三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4.2.12当归补血汤对兔外周血EPCs功能的影响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EPCs集落数减少,迁移力及成小管力降低(P<0.05)用药组与模型组除1:1用药组外,其余各组EPCs集落增加,且EPCs迁移力及成小管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5:1高剂量组与AVT组药效作用最明显,而1:1用药组最差。5结论及讨论5.1异常FSS诱导As动物模型的复制和评估本研究采用单侧颈总动脉套管术建立异常FSS动物模型。发现喂特制高脂饲料8周,16周后,普饲组及高脂组右侧颈总动脉均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且在近心端及低剪切应力侧斑块最明显,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而左侧颈总动脉未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由于本实验进行了自身左侧对照,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除了切应力差异外,高脂组两侧颈总动脉的其他条件(包括动脉中的高脂血症)都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把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归因于异常剪切应力变化,且病理结果提示在近心端及低剪切应力侧斑块最明显,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报道是一致的,可得出以下结论:异常FSS可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高脂合并低剪切力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明显。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喂高脂饲料后第16周兔的血脂四项指标即显着声高,血流剪切力与普饲组对比明显降低,高脂喂养提高了全血黏度水平,升高了血清ET-1水平,提示高血脂症对异常FSS模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有促进和预示作用。5.2当归补血汤对异常FSS动物模型动脉As病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本实验通过建立异常FSS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及使用不同芪归比例的当归补血汤进行药物干预,发现当归补血汤能有效的改善低剪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当归补血汤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改善血流变学变化,降低ET-1产生,提高血流速度,从而恢复低剪切应力区域血流剪切应力。另外当归补血汤有效抑制了ICAM-1,VCAM-1,LOX-1及NF-κB蛋白在低剪切应力区域血管组织上的表达。通过分离提取给药后的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我们还发现当归补血汤能有效改善EPCs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芪归比例5:1组药效最明显,随着芪归比例的降低,药效随之下降。以上结果证明当归补血汤在异常剪切应力环境中发挥抗As功能可能与其调节血脂,改善血流变学变化,提高血流量,保护EPCs及抗炎症反应的作用密切相关,并且不同芪归比例的药效具有明显的差别,其中芪归比例5:1组药效最明显。6创新点首次探讨了异常FSS环境中不同黄芪当归比例的当归补血汤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拓展了生物力学结合中医药抗As研究的新思路。7不足与展望随着现在各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当归补血汤治疗As的现代研究正在不断汲取新的思路和技术,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另外当归补血汤具有多靶点的内皮保护途经,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发挥治疗As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敏敏[8](2013)在《岗梅根总皂苷降血脂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岗梅根作为岭南地区常用的药材之一,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热病津伤口渴,咽喉肿痛,跌打瘀痛、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等,还可消肿散瘀,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导师吴庆光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岗梅根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但文献中尚未有岗梅根药材降血脂的研究报道。本论文以总皂苷类成分为研究重点,通过一定的提取富集工艺得到总皂苷提取物,通过高血脂大鼠模型,评价总皂苷部位降血脂药效,并对总皂苷提取部位、成分分离和鉴定,为岗梅根药材临床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岗梅根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2.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通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次数,建立岗梅根总皂苷提取工艺。3.应用大孔树脂层析技术,通过考察树脂种类、洗脱流速、洗脱溶剂、洗脱溶剂用量,建立大孔树脂纯化岗梅根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4.通过给予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然后用不同剂量总皂苷提取物治疗,通过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P)、IL-6、CPR的含量,评价岗梅根总皂苷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5.采用 TLC、SephadexLH-20、反相 ODS、HPLC-ELSD、preHPLC 等色谱技术建立岗梅根总皂苷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并运用现代波谱学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1.岗梅根总皂苷提取工艺:应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对不同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剂:56%乙醇,时间:100min,次数:2次,溶剂用量为10倍。2.岗梅总皂苷纯化工艺:应用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物中的皂苷类化合物进一步,纯化富集,确定最佳工艺为:树脂为AB-8、上样流速3BV/h、洗脱剂50%乙醇、洗脱剂用量3BV(柱体积),动态吸附泄漏曲线考察结果显示上样液达到70ml时开始有泄漏,达到200ml时吸附趋于平衡。3.岗梅根总皂苷降血脂药效学研究: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岗梅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LDL-c、LEP、CRP水平和IL-6水平(P<0.01),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岗梅总皂苷中、低剂量可显着升高大鼠血清HDL-c水平(P<0.05),岗梅总皂苷高剂量可极显着升高大鼠血清HDL-c水平(P<0.01),岗梅总皂苷高剂量可显着升高大鼠血清ADP水平(P<0.05)。4.从岗梅根药材中分离鉴定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的含磺酸基的化合物物,1个于岗梅根中首次分离得到,命名为asprellcosides A、B、C。2个已报道化合物:19-去氢乌苏酸、Randiali acid B。结论:1.通过高血脂大鼠模型证明岗梅根总皂苷具有降血脂作用,为岗梅根新的临床功用的研究开发奠定实验基础。2.分离鉴定的三萜类化合物为皂苷的单体化合物为岗梅根制定质量标准提供标准物质。3.本研究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大孔树脂对岗梅根总皂苷的提取、富集工艺进行研究,最终确定出合理有效的工艺路线,为工业生产提供应用基础。

梁文仪,陈文静,吴玲芳,李师,崔雅萍,亓旗,张兰珍[9](2016)在《基于现代药理研究的余甘子藏医药理论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现代药理研究对余甘子传统藏医药理论进行分析,为余甘子研究及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藏医药典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余甘子在传统藏医药中的应用,探讨余甘子的藏医药理论基础与现代药理研究的相关性。结果:余甘子在传统藏医药临床实践中主要用于治疗血病、培根病、赤巴病、高血压、消化不良、腹胀、咳嗽、骨节不利等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道和关节骨骼疾病,各国学者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证实了余甘子对以上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现代药理研究从多方面、多层次阐释了余甘子在传统藏医药理论指导下临床应用的科学性。

屈伸[10](2016)在《基于文献的冠心病热证和痰、瘀证相关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冠心病(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中医诊治冠心病(胸痹心痛)有独特的优势。从古代到现代,中医对冠心病证候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之中。近年来中医对冠心病证候认识的发展中,“热证”、“从热论治”的观点值得关注和探讨。“痰证”、“瘀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特别是“痰证”、“瘀证”相关的“痰瘀互结证”,同样是近十几年来冠心病证候认识的重要发展。目前对冠心病“热证”的认识,已有一定的探讨和综述。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本课题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基于文献:1.全面理清冠心病“热证”观点发展的全貌和脉络。通过系统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悉心分析,用文献分类、分层方式,客观展示了:(1)冠心病“热证”观点逐年文献数量变化;(2)对冠心病“热证”观点认识的不同程度;(3)对冠心病“热证”观点认识的不同表现形态;(4)持冠心病“热证”观点的相关医家:即是各文章作者或文章介绍的医家;(5)持冠心病“热证”观点的医家在以往冠心病证候认识的基础上对新观点的接纳;(6)冠心病“热证”观点在医家间的承接和发展;(7)医家对冠心病“热证”病因、病理定位的认识;所列的病因、病理定位认识在第三章、第四章的观点形成中发挥了作用。2.提出本课题对冠心病“热证”病理定位的补充认识,理清这一认识与原有认识的关系,完善冠心病“热证”观点。(1)提出并论证冠心病“热证”病理定位应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并述这一观点的临床意义。(2)理清上述冠心病“热证”病理定位观点与原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机体整体的热证”等认识的关系。3.并在上述基础上,探讨冠心病重视“热证”之后,与“痰证”、“瘀证”、“痰瘀互结证”的关系及对其辨证的影响。(1)冠心病热证与痰、瘀、痰瘀互结证的关系。有“仅热证”、“痰热证”、“瘀热证”、“热证+痰瘀证”等。(2)现代冠心病热证辨证的发展,对痰、瘀证的辨证也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对客观认识和评价冠心病“热证”观点(包括其未来发展)、完善冠心病的证候认识有一定意义。本研究的创新点:1.全面理清冠心病“热证”观点发展的全貌和脉络。2.提出本课题对冠心病“热证”病理定位的“交感神经兴奋”认识,并理清这—认识与原有认识的关系,完善冠心病的“热证”观点。3.并在上述基础上,总结了冠心病重视“热证”之后,对“痰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产生影响的6个方面。

二、余甘子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余甘子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降高脂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降脂化学药物
    1.1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1.2 胆汁酸螯合剂
    1.3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
    1.4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抑制剂
    1.5 角鲨烯合成酶抑制剂
    1.6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剂
    1.7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1.8 PCSK9抑制剂
    1.9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
    1.1 0 烟酸类降血脂药物
2 降血脂中药
    2.1 单味中药
    2.2 复方中药
3 结语与展望

(2)化浊法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IL-6、TNF-α、MCP-1、hs-CR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痰浊的认识
        1.4 祖国医学治疗冠心病的现状
        1.5 大补心汤加减与冠心病
    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2.1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2.2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3 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的现状
        2.4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与炎症及炎症因子关系的认识
    3. 中药抗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4. 现代医学对痰浊证及化浊法显效机制研究
    5. 结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治疗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4.3 两组患者IL-6、TNF-α、MCP-1、hs-CRP 比较
    5. 化浊祛痰方的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化浊法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中医证候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疗效分析
    2. 化浊法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IL-6、TNF-α、MCP-1、hs-CRP的影响的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血脂异常人群失功能H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介导 HDL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藏药余甘子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本草考证
    1.1 异名
    1.2 产地
    1.3 性状
2 历代医籍论述
3 化学成分
4 药理作用
5 加工品
    5.1 余甘子果汁
    5.2 余甘子果酒
    5.3 余甘子调味品
6 结语

(5)复方芪麻胶囊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1.1.1 炎症因子
        1.1.2 氧化应激
        1.1.3 脂质沉积
        1.1.4 损伤应答
    1.2 AS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1.2.1 血栓形成学说
        1.2.2 脂质浸润学说
        1.2.3 血流动力学学说
        1.2.4 炎症反应学说
    1.3 导致AS的相关因素
        1.3.1 AS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1.3.2 AS与高血压的关系
        1.3.3 AS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1.3.4 AS与巨噬细胞的关系
        1.3.5 AS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关系
    1.4 AS辅助检查指标及诊断方法
        1.4.1 检测指标
        1.4.2 检测方法
    1.5 AS常用的治疗药物
    1.6 中医学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认知与探究
        1.6.1 中医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命名
        1.6.2 中医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1.6.3 中医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
        1.6.4 中医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
    1.7 中药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8 复方芪麻胶囊治疗AS机制与研究
        1.8.1 复方芪麻胶囊的概述
        1.8.2 复方芪麻胶囊的药学机制
        1.8.3 复方芪麻胶囊治疗AS的机制
    1.9 小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动物
        2.1.2 药物及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2.2.2 动物标本采集与处理
    2.3 指标检测
        2.3.1 血清生化检测
        2.3.2 病理切片观察
        2.3.3 炎症因子检测
        2.3.4 RT-qPCR法检测血管病变因子mRNA的水平
        2.3.5 检测调节性T细胞表达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5.1 各组新西兰兔CAS病理形态变化
        2.5.2 各组新西兰兔血清血脂水平变化
        2.5.3 各组新西兰兔血清APN水平变化
        2.5.4 各组新西兰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5.5 各组新西兰兔血管病变相关分子表达
        2.5.6 各组新西兰兔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比较
    2.6 小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1 一般资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3.1 一般情况观察
        3.3.2 主要测量指标
    3.4 统计学方法
    3.5 结果
        3.5.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TC、LDL-C、HDL-C水平的比较
        3.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PN水平比较
        3.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IMT值比较
        3.5.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LOX-1水平比较
        3.5.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量表积分比较
        3.5.7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疗效比较
        3.5.8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LT水平比较
        3.5.9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ST水平比较
        3.5.10 不良反应
    3.6 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复方芪麻胶囊对CAS新西兰兔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究
    4.2 复方芪麻胶囊对CAS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主持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附件

(6)蚕豆多酚的组成结构及其生理活性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蚕豆概况
    2 蚕豆中的主要营养组成及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2.1 蚕豆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2.2 蚕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3 植物多酚研究
        3.1 植物多酚分类
        3.2 植物多酚生理功能
        3.3 植物多酚提取
        3.4 植物多酚含量测定
        3.5 植物多酚结构解析
    4 立题依据、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4.1 立题依据及意义
        4.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响应面优化蚕豆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2.2 蚕豆多酚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2.3 提取剂种类的选择
        2.4 单因素实验
        2.5 响应面试验设计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提取剂种类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响应面优化试验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蚕豆酚类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蚕豆多酚提取
        2.2 蚕豆中酚类物质含量测定
        2.3 蚕豆多酚酚类成分鉴定
        2.4 抗氧化活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五种蚕豆酚类物质含量分析
        3.2 蚕豆多酚组成
        3.3 五种蚕豆多酚抗氧化能力分析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蚕豆多酚降血糖、降血脂以及降尿酸活性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蚕豆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2.2 蚕豆多酚结合胆酸盐能力测定
        2.3 蚕豆多酚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作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五种蚕豆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动力学分析
        3.2 五种蚕豆多酚结合胆酸盐能力分析
        3.3 五种蚕豆多酚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当归补血汤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剪切力复合高脂As兔模型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1 发病机制
        1.1.2 治疗进展
    1.2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1 病因
        1.2.2 病机
        1.2.3 治疗进展
    1.3 血流剪切力(FLUIDSHEARSTRESS,FSS)与AS的认识
        1.3.1 FSS与As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1.3.2 FSS在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1.3.3 FSS对As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
        1.3.4 异常FSS对As的影响与中医气血不足,血脉淤阻有密切的关系
    1.4 当归补血汤抗AS的认识
        1.4.1 单味黄苗,当归抗As的作用研究
        1.4.2 黄芪当归复方抗As的作用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异常FSS诱导AS动物模型的复制和评估
        2.1.1 实验方法
        2.1.2 实验结果
        2.1.3 结论及讨论
    2.2 当归补血汤对异常FSS动物模型动脉AS病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2.1 实验方法
        2.2.2 结果
        2.2.3 结论及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岗梅根总皂苷降血脂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冬青属药用植物研究概况
        1.2 冬青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 冬青属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岗梅根研究进展
        2.1 岗梅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2 岗梅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3 岗梅根的临床应用
    3 高血脂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3.1 高脂血症的危害
        3.2 西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3 雌激素作用
        3.4 免疫反应的作用
    4 高血脂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4.1 先天性动物模型
        4.2 化学物质诱发的动物模型
        4.3 转基因动物模型
    5 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
    6 中医药对高血脂症的研究进展
        6.1 祖国传统医学对高血脂症的认识
        6.2 降血脂作用的中药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岗梅根总皂苷有效部位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1 岗梅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2 岗梅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3 大孔树脂富集岗梅总皂苷工艺研究
        4 小结
    第二章 岗梅总皂苷提取物降血脂药效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章 岗梅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1 仪器
        2 材料
        3 试剂药材
        4 提取分离
        5 分离流程
        6 化合物物结构解析
        5 小结
结语
    1 讨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基于现代药理研究的余甘子藏医药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余甘子传统藏医药应用
2 现代药理研究对余甘子藏医药理论的诠释
    2.1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2.2 治疗呼吸道疾病
    2.3 治疗关节骨骼疾病
    2.4 治疗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3 小结

(10)基于文献的冠心病热证和痰、瘀证相关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冠心病热证与炎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1 现代冠心病热证辨证的发展
    1.1 冠心病热证辨证的古代论述
    1.2 现代冠心病热证辨证——未作为主要证候
        1.2.1 注意到热的征象,但未辨热证
        1.2.2 单方或复方为寒性,但不辨热证
        1.2.3 认为“热”是重要病机,但不辨热证(心痛气雾剂)
        1.2.4 辨热证,但未作为主要证候
    1.3 现代冠心病热证辨证——作为主要证候
    1.4 冠心病热证的病因
    1.5 现代冠心病热证辨证的发展小结
        1.5.1 发展曲线
        1.5.2 全面理清冠心病“热证”观点发展的全貌和脉络
2 冠心病:一直被忽视的热证
    2.1 交感神经兴奋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
    2.2 证候实质研究成果表明,热证时,交感神经兴奋
    2.3 冠心病的热证一直被忽视
    2.4 冠心病的热证被忽视的原因
    2.5 本文与近年来冠心病辨热证着眼点和辨证结果不同
    2.6 小结
3 冠心病之热证,热在“心”
    3.1 误解
    3.2 解误
    3.3 小结
4 冠心病热证与痰、瘀证的相关关系
    4.1 冠心病热证与痰、瘀证的关系
    4.2 现代冠心病热证对痰、瘀、痰瘀互结证辨证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余甘子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降高脂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J]. 陶琦,杨亚军,李剑勇.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1(03)
  • [2]化浊法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IL-6、TNF-α、MCP-1、hs-CRP的影响[D]. 吴旻.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血脂异常人群失功能H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D]. 王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藏药余甘子研究概况[J]. 潘慧清,朱平,魏学明,张樱山,刘海龙.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5]复方芪麻胶囊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D]. 梁文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蚕豆多酚的组成结构及其生理活性功能研究[D]. 钱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7]当归补血汤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剪切力复合高脂As兔模型的作用机制[D]. 黎宝留(Le Bao Luu).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岗梅根总皂苷降血脂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D]. 张敏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9]基于现代药理研究的余甘子藏医药理论分析[J]. 梁文仪,陈文静,吴玲芳,李师,崔雅萍,亓旗,张兰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07)
  • [10]基于文献的冠心病热证和痰、瘀证相关关系研究[D]. 屈伸.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2)

标签:;  ;  ;  ;  ;  

余甘子减轻高脂血症家兔动脉壁损伤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